谷子主要病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谷子病虫害原因及防治技术【摘要】谷子病虫害是农作物生产中常见的问题,给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本文从谷子病虫害的原因和防治技术两方面展开讨论。
在谷子病虫害的原因中,主要包括环境因素、病虫害传播途径和害虫寄主关系等方面。
在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主要介绍了化学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和物理防治方法等多种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农药进行防治,生物防治方法则是利用天敌或者微生物来控制害虫的数量,物理防治方法则是通过物理手段来消灭病虫害。
结论部分重点强调了谷子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指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对谷子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谷子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研究是农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谷子病虫害、防治技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重要性。
1. 引言1.1 谷子病虫害的概述谷子病虫害是指在谷子生长及收获过程中,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害虫引起的病害和危害。
谷子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如稻瘟病、纹枯病、潜叶蛾等。
这些病虫害会严重影响谷子的产量和质量,给农民的生产带来很大损失。
谷子病虫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土壤特性、作物品种、栽培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适宜的条件下,病原微生物和害虫会迅速繁殖扩散,给谷子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危害。
科学防治谷子病虫害至关重要。
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谷子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化学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方法以及物理防治方法都是常见的防治手段,它们各具特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加强对谷子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不仅可以保障谷子的生长和产量,也可以提高谷子的品质,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谷子病虫害的原因一、生长环境因素:谷子生长环境中的气候、土壤、水和养分等因素对病虫害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比如气温过高或过低、湿度过大、土壤质地不适宜等都会导致谷子易受病虫害侵袭。
二、栽培管理不当:种植谷子时不注意间作轮作、不合理施肥、不及时防治杂草等都会增加病虫害的发生风险。
谷子锈病防治办法
谷子锈病防治办法
【常见问题】谷子锈病如何防治?
【专家解答】
(1)种植抗(耐)病品种:抗病品种是防控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在重发区选用抗耐病品种,如冀创1号、豫谷11、朝谷13、201019
等品种。
(2)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雨季田间及时排水,
少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3)化学防治:田间病叶率1%-5%时用20%三唑酮乳油1000-15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间隔7-10
天再防治一次。
【本人点评】谷子锈病是近几年谷子产区比较常发生的一种病害,今天悦蓝整理的《谷子锈病防治办法》一文为正在寻找答案提供了简单的帮助,希望对您有帮助。
谷子锈病的病原菌为粟单胞锈菌(Uromyces setariae-italicae),属担子菌亚门单胞锈菌属真菌。
在
各谷子产区均有发生,尤以河南、山东、河北、辽宁等地发生较重,近年来,在朝阳、承德、沧州、安阳等地有回升,局部发生严重。
锈病流行年份,一般减产30%以上,严重地块甚至颗粒无收。
谷子叶斑病的防治方法 咱农民朋友种谷子可不容易啊,辛辛苦苦伺候着,就盼着有个好收成。可这谷子要是得了叶斑病,那可真叫人头疼。今天我就跟大伙唠唠这谷子叶斑病的防治方法,大家可得好好听着。 我有个老邻居王大爷,种了一辈子谷子。有一年,他的谷子就染上了叶斑病。那谷子叶啊,一开始就像长了小雀斑似的,一块一块的褐色斑点。王大爷开始没在意,心想着可能就是小毛病,过几天就好了。嘿,哪知道这病就像个赖皮鬼,越来越严重。那些斑点逐渐扩大,叶子都开始发黄,枯萎了。王大爷这才着急起来,跑到我这儿来诉苦。 这谷子叶斑病啊,就像是谷子的一个大克星。那病菌就像隐藏在暗处的小坏蛋,专门搞破坏。它们在潮湿、温暖的环境里就特别活跃。比如说,要是谷子种在排水不好的地里,就像是给这些病菌搭了个安乐窝。 那咱得怎么防治呢?这第一点啊,就是种子的选择和处理。咱就把这选种子当成是给孩子选学校,可得精挑细选。要选那些抗病性强的种子品种。这就好比是给谷子找了个身强力壮的保镖,让病菌不容易欺负它。选好种子之后,还不能就这么直接种下去。得给种子消消毒,就像我们人出门前要洗干净脸一样。可以用一些专门的种子消毒剂,按照说明书的方法来处理种子,把那些可能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统统消灭掉。 再说说这田间管理。这就像我们照顾自己的家一样,得精心才行。谷子地里要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你想啊,如果谷子长得密密麻麻的,就像一群人挤在一个小屋子里,连气都喘不过来,这病菌能不趁机而入吗?所以啊,在种植的时候,要合理安排株行距。不能太贪心,种得太密了。还有啊,这浇水也有讲究。水太多了,就像人吃撑了一样,地里积水了,病菌就开心了。要根据天气和土壤的干湿情况来浇水,让土壤保持适度的湿润就好。这就像是给谷子提供一个既不渴着又不会被水淹着的舒适环境。 肥料也是个关键。咱可不能觉得肥料越多越好,这就像人吃饭,吃太多油腻的东西也不行。要合理施肥,多施一些有机肥,像腐熟的农家肥,这就像是给谷子吃健康的营养餐。同时呢,也要搭配适量的化肥,保证谷子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元素。这营养均衡了,谷子自身的抵抗力就强了,就像一个人身体好了,病菌就不容易入侵。 要是发现谷子已经有了叶斑病的症状呢?咱可不能干看着。就像人病了要赶紧去看医生一样。对于已经发病的谷子叶,要及时把那些染病严重的叶子摘掉,这就好比把生病的肢体切除,防止病菌进一步扩散。然后啊,可以用一些药剂来防治。但是这药剂可不能乱喷,要选对药。比如说,有些杀菌剂对叶斑病就有很好的效果。在喷药的时候,要注意按照说明书的浓度和方法来操作,就像我们煎药要按照医嘱一样。而且啊,喷药要喷得均匀,不能有的地方喷到了,有的地方没喷到,那就像给病菌留了个后门似的。 我还有个朋友小李,他也种谷子。有一次他的谷子有点轻微的叶斑病症状,他就慌了神。跑到我这儿来问我该怎么办。我就把这些防治方法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他按照我说的去做,又是调整田间管理,又是喷药的。后来啊,他的谷子还真就慢慢好了起来。他高兴得不行,直夸我是谷子的救星。其实啊,这哪是我厉害,只要咱们掌握了这些防治方法,谁都能成为谷子的守护者。 咱种谷子就是为了有个好收成,这谷子叶斑病虽然讨厌,但只要咱们用心去防治,就像打一场保卫战一样,一定能够保护好我们的谷子。所以啊,大伙一定要重视起来,按照这些方法去做,让咱们的谷子茁壮成长,迎来丰收的那一天。 在我看来,防治谷子叶斑病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只要我们在种子选择、田间管理、发病后的处理等各个环节都做到位,就能够有效地控制这种病害,确保谷子的产量和质量。这就像是我们在生活中面对各种困难一样,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积极应对,就一定能够克服。
水稻种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威胁着其产量和质量。
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水稻种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一、纹枯病的防治:纹枯病是由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稻谷上出现细长的黑色条纹。
防治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选择优质种子。
2、在种植前浸泡种子,用30%多菌灵可水浸泡6小时,浸泡后再晾干后种植。
3、采用深松整地,优化土壤环境,减少病菌繁殖的机会。
4、及时去除患病植株,并用1%的氢氧化钙溶液喷雾。
二、螟虫的防治:螟虫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出现在稻田的密集地带。
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1、使用生物防治,如放置雄性螟虫的陷阱,防止其受精繁殖。
2、喷洒杀虫剂。
3、选择抗虫性强的品种。
4、合理管理土壤,减少虫害的繁殖栖息环境。
四、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水稻稻瘟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表现为稻谷上出现黄白色小斑点,随后蔓延成大片,降低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种:1、使用高质量的种子。
2、施用复合肥和农家肥,优化土壤营养环境。
3、及时加强病害监测,防止病害扩散。
4、在高危地区,可选择抗病性强的水稻品种种植。
五、稻瘿蚊的防治:稻瘿蚊是蚊虫的一种,会危害水稻的根系。
防治方法如下:1、使用杀虫剂,可选择吡虫啉、百虫清等药剂。
2、施加硫元素,可增强水稻对稻瘿蚊的抵抗力。
3、及时疏通排水塘道,保持稻田水质清洁。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水稻种植中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
同时,应该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对于病虫害高发区和重要产区加强重点治理。
这些措施可以保证水稻的高产高质。
辽宁省谷子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通过对谷子生产中的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特点的调查,明确了在辽宁地区谷子主要病虫害有20余种,并总结出辽宁地区谷子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谷子病虫害;种类;综合防治技术;辽宁省
谷子起源于中国,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谷子适应性强,分布地理环境复杂,而且气候生态差异很大,导致危害谷子的病虫害种类繁多,现已报道病害有44种;虫害有8个目,20多个科,30余种[1]。这些病虫害在谷子生长的各个时期均有发生,有些危害相当严重,对谷子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治谷子病虫害,提高产量及其商品价值,必须摸清谷子的主要病虫害及发生特点,同时也必须搞好谷子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笔者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专业知识,总结出辽西地区的病虫害种类及综合防治技术。
1病虫害种类 1.1主要病害 在辽宁地区,危害谷子的主要病害有谷子锈病、谷子叶瘟病、谷子穗瘟病、谷子粒黑穗病、谷子腥黑穗病、谷子白发病、谷子红叶病、谷子纹枯病、谷子线虫病。近年来,在辽宁朝阳水土保持研究所试验地又发现谷子斑病(具体是哪种病害待定,石家庄谷子研究中心已经取走病样,准备分离接种鉴定,相信不久的将来将会明确)。
1.2主要虫害 (1)地下害虫。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它们的危害症状为咬断谷苗、茎,断口整齐平截,轻则缺苗断垄,重则毁种绝收。蝼蛄类有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ientalis Golm)。危害症状是咬食谷子的种子和幼苗,特别喜食刚发芽的种子,扒成乱麻状或丝状。特别是蝼蛄在土壤表层,纵横穿梭,造成悬种吊根,成片死亡。
(2)生长期害虫。粟叶甲(Oulema tristis)在谷子出苗和拔节期危害,成虫和幼虫主要顺叶脉吃食谷子叶肉,形成白色纵向条纹被害状,严重时使叶片变白干枯。粟灰螟(Chilo infuscatellus)和粟秆蝇(Atherigona biseta Karl)主要以幼虫蛀入苗茎吃食嫩心,使谷苗心叶干枯形成枯心苗。黏虫(Mythi-mnaseparata)、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o)等吃食叶片,在黏虫大发生时,如不及时防治可将谷子吃成光秆。粟缘椿象(Liorhyssus hyalinus)、双斑莹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这2种害虫在谷穗产卵并危害正在灌浆的谷粒,这种害虫在高粱和玉米上亦有危害。 2综合防治技术 根据生产调查,谷子病虫害对谷子造成很大的产量损失,一般病虫害产量损失在5%~10%,病虫害严重的产量损失在50%以上,有的甚至绝收。因此,必须搞好谷子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为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提供科学依据,为生产绿色谷子产品提供技术保障。
新农业2020年/第03期/下半月刊/总第915期农技谷子白发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措施刘韩飞,苏旭平(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植保植检站, 陕西 府谷 719499)1 府谷县谷子白发病的发生现状谷子在我县常年种植面积7~8万亩,由于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感病品种数量增加,谷子白发病在我县日趋严重,根据调查谷子白发病平均发病率在20~40%之间,对我县的谷子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2 谷子白发病的发生症状谷子白发病是系统侵染病害,一旦入侵终生发病,从萌芽到抽穗至成熟,在各个生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2.1 灰背。
从2叶期到抽穗前,病株叶片变黄绿色,叶片正面产生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状斑纹,在空气湿度大时叶背密生灰白色霉层,这一症状称之为“灰背”。
2.2 白尖。
随着植株生长,病株上部叶片不能展开,卷筒直立向上,叶片前端呈黄白色,称为“白尖”。
2.3 枪杆。
形成白尖后7~10天,白尖变褐,枯干,直立于田间,形成“枪杆”。
2.4 白发。
病株心叶薄壁组织解体纵裂,散出大量褐色粉末状物,即病原菌的卵孢子;残留黄白色或灰白色丝状物(维管束),卷曲如头发,病株不能抽穗,称为“白发”。
2.5 刺猬头。
有些病株能够抽穗,全部或部分畸形,颖片伸长变形,呈尖刺状,向外伸张,呈刺猬状,称为“刺猬头”。
在不同的发病条件下,白发病在萌芽期还可出现烂芽和苗期再侵现象。
3 谷子白发病病原菌谷子白发病病原菌为真菌界、卵菌纲、霜霉科、指梗霉属、禾生指梗霉菌。
4 传播途径和侵染病原菌以卵孢子在土壤、粪肥、病残体和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
卵孢子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
土壤带菌是主要的初侵染越冬菌源,其次是带菌的粪肥、病残体、种子。
谷子发芽时,卵孢子萌芽产生芽管,从胚芽鞘、中胚轴或幼根表皮直接侵入,随生长点分化而系统侵染,进入各层叶片和花序,表现各种症状。
谷子芽长3 cm以前最易被侵染。
5 发病条件谷子白发病的发生与栽培条件和品种抗病性有密切关系。
连作田土壤带菌多,发病严重;与谷子播种出苗时的气候条件、播深有关,出苗快的发病轻,出苗时间长的发病重;谷子品种间的抗性差异明显,抗性强的发病轻。
谷子主要病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摘要介绍了谷子白发病、谷瘟病、纹枯病和谷子锈病的发生症状,分别总结了其防治措施,以期为谷子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谷子病害;症状;防治措施
谷子是我国北方重要杂粮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谷子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病害的控制尚未引起重视。
在谷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着被各种病菌侵害发病的风险,不仅抑制谷子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影响其产量和品质。
因此,准确识别各种病害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正确识别出病害的种类,才能对症下药及时防治,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1谷子白发病
1.1症状
谷子白发病是幼苗侵染、整株系统发病的病害,分布十分广泛,在我国华北、西北、东北等地均可发生,发病率一般在15%左右,危害较重[1]。
幼苗感病后,不仅症状可持续发展,而且谷子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发病症状也不一样:种子发芽时可烂芽,出苗后可陆续表现为灰背、白尖、枪杆、白发、看谷老等各具特点的症状。
一是烂芽(芽腐)。
种子萌芽时受到侵染,并变褐色,扭曲,未出土前即死亡,造成缺苗断垄。
二是灰背。
萌芽时感病植株,病轻的可以出苗,从苗高7~8 cm至30~50 cm期间,中下部叶片变黄绿色,并纵向形成黄白色条纹,潮湿条件下叶背面产生厚厚的灰白色霜霉状物。
这种叶片可提早枯死。
三是白尖和枪杆。
当叶片出现灰背后,叶片干枯,但心叶仍能继续抽出,只是心叶抽出后不能正常展开,而是呈卷筒状直立,出现黄白色白尖,以后逐渐变褐色枪杆状。
四是白发。
变褐色的心叶受病菌危害,叶肉部分被破坏成黄褐色粉末,仅留维管束组织呈丝状白发,植株死亡。
五是看谷老。
部分病株发展迟缓,能抽穗,或抽半穗,但穗变形,小穗受刺激呈小叶状,整个穗子像刺猬头,故又称“刺猬头”,不结籽粒,内有大量黄褐色粉末。
1.2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
二是及时清理田间病株,尤其要在未散粉前进行,并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以减少病源[2]。
注意要在早期进行,即灰背阶段到白尖期时一旦发现病株,连续拔除,如果形成“白发”,卵孢子已散落即无作用。
三是种子处理。
用25%瑞毒霉(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
有干湿拌,以湿拌为好,先用种子量的1%水浸润种子,然后将药均匀拌上。
或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进行拌种,也可用40%敌克松或50%萎锈灵按种子量的0.7%拌种。
四是土壤处理。
用40%敌克松3.75 kg/hm2
加细干土225 kg,播种时一起播下。
2谷瘟病
2.1症状
谷瘟病是谷产区的重要病害,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等地,该病一旦流行发生,会使谷子大面积减产。
病菌可以侵染谷子的叶片、叶鞘、茎节、穗节及小穗等各个部位,主要有3种类型:一是叶瘟。
叶片受害后,初期为绿色或暗褐色小斑点,呈水渍状,逐渐发展为梭形斑,中央为灰白色,边缘褐色且有黄色晕圈。
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层。
严重时叶片干枯死亡。
二是茎节瘟。
在抽穗前后常发生茎节瘟,一般多发于高湿地区,初期节部出现黄褐色或黑褐色小病斑,而后逐渐扩展,环绕全节,并干枯缩小,从而阻碍养分运输,影响灌浆结实,造成病节以上部位枯死,很容易折断;叶鞘上的病斑呈黑色椭圆形,严重时汇合成大病斑,叶鞘枯黄死亡。
三是穗颈瘟。
初期在穗颈上为褐色小点,进而扩展为黑褐色梭形斑,受害早、发病重的地块则全穗死亡;穗主轴不发病的则半穗死亡;病情发生晚并且较慢的,则籽粒不饱满、病穗稀松。
2.2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
二是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肥水促控,保证植株健壮生长,田间要通风透光,以恶化病菌的生存环境。
三是种子处理。
用萎锈灵按用种量的0.7%拌种,可消灭种子上的病菌。
四是药剂防治。
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45%代森铵水剂1 0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油500~800倍液,或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第1次喷药后隔7~10 d再喷1次,用药液量控制在1 500 mL/hm2左右,或用40%稻瘟净乳油600~800倍液,在发病前喷雾。
3纹枯病
3.1症状
随着谷子中低秆、密植型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水肥条件的改善,使谷子的田间小气候的湿度大大增加,致使纹枯病的发生日趋严重,不少地块出现植株倒伏,产量损失达40%以上,已成为我国谷子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谷子自拔节期开始发病,首先在叶鞘上产生暗绿色、形状不规则的病斑,然后病斑迅速扩大,形成长椭圆形云纹状的大块斑,病斑中央部分逐渐枯死并呈现苍白色,而边缘呈现灰褐色或深褐色,时常有几个病斑互相愈合形成更大的斑块,有时达到叶鞘的整个宽度,使叶鞘和其上的叶片干枯[3]。
在多雨的潮湿气候下,植株栽培过密、发病较早的病株整株干枯。
病菌自叶鞘侵染其下面相接触的茎秆,在灌浆期病株易自侵染茎秆处折倒。
当环境潮湿时,在叶鞘表面,特别是在叶鞘与茎秆的间隙可生长大量菌丝,并生成大量褐色菌核。
叶片侵染后,可形成与叶鞘上一样的病斑症状,使整个叶片变成褐色,卷曲并干枯。
3.2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性较好的品种。
二是清除田间病残体,减少侵染源,包括根茬的清除和深翻土地;适期晚播以缩短侵染和发病时间;合理密植,铲除杂草,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科学施肥,施用有机肥为主,增施磷、钾、肥料,改善土壤微生物的结构,增强植株的抵抗能力。
三是药剂拌种。
用三唑醇、粉锈宁按种子量的0.03%进行拌种,可有效控制苗期侵染,减轻为害程度。
四是药剂防治。
用50%可湿性纹枯灵对水400~500倍液,或5%井冈霉素600倍液,于7月下旬或8月上旬,病株率在5%~10%时,在谷子茎基部喷雾防治1次,1周后防治第2次,效果较好。
4谷子锈病
4.1症状
谷子锈病目前已是谷子生产上的一大病害,分布很广泛。
此病在多雨年份发病更重,严重时可导致绝产。
主要危害谷子的叶片和叶鞘,北方一般在7—8月为高峰期,谷子抽穗初期最严重。
该病发病初期在叶片表面及背面,特别是背面,开始产生红褐色隆起斑点,即夏孢子堆,呈椭圆形,较小,排列成行或散生,进而向表皮下面侵害,致使表皮破裂,散出黄褐色粉末,即夏孢子,严重时植株大量失水,过早枯死。
此病发展到后期,可在叶片和叶鞘上散生大量灰黑色小点,即锈病的冬孢子堆,呈圆形或长圆形,其内有大量的黑色粉末,即锈病的冬孢子。
4.2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品种[4]。
二是清除田间病残株,实行秋翻地,减少田间越冬菌源;要勤清除杂草,保持垄间、株间通风透光;合理密植;施肥要避免氮肥过多,氮、磷、钾配合比例应适量,也可减轻锈病的发生。
三是药剂防治。
多用内吸性杀菌剂,如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15%三唑醇(羟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进行喷雾。
5参考文献
[1] 米清怀.谷子白发病的发生与防治[J].种子科技,2010,28(9):35-36.
[2] 董立,郑直,马继芳,等.谷子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0(14):26-27.
[3] 李晓霞,赵娜.谷子五种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方法[J].河南农业,2010(8):27.
[4] 王凯玺,张文飞,张海金,等.朝阳市谷子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