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说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5
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锦集4篇)【篇一】六年级上册《桥》教学设计一、说教材《桥》是一篇微型小说。
该作品胜利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
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爆发,人们只有唯一的退路——那座窄窄的木桥。
从而以“水”的上涨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用一个普通老支书生命的一瞬间的闪光行为,使作品凸显出人性的美丽风采。
二、说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同学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理解洪水飞速上涨时,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特点教学时间:本课教学需要两课时,我是这样布置的: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逐步深刻感受老汉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精神,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同学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1、教师准备“表示山洪爆发、洪水肆虐情景”的课件。
2、同学收集有关山洪情形和危害的资料以和令自身感动的典型事迹,并认真读一读。
四、说教法、学法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朗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
所以学习《桥》时,我让同学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角色扮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同学语感。
2、双线并行,情景再现:我会着力渲染环境的真实,让同学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这一条线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这一条线相结合,并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
3、情法并重,读写结合:在指导同学理解老汉的光辉形象中,我会结合文章的有关语句进行表达方法的渗透,让同学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简洁明快、手法准确无误、结构跌宕起伏。
《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桥》是一篇微型小说,叙述了一位老支书在山洪暴发时,为了让村民顺利过桥,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吞没的感人故事。
文章塑造了一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老共产党员形象,赞颂了他在危难时刻心系群众、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支书的崇高精神。
(2)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如设置悬念、结尾出人意料等。
2、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洪水暴发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洪水的凶猛和可怕。
(2)提问:在这样的危急时刻,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引出课题《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精读课文,感受形象(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支书的语句,体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小组交流讨论,汇报学习成果。
(3)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老支书在危急时刻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感受他的沉着冷静、无私无畏。
4、探究表达,体会效果(1)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如设置悬念、结尾出人意料等。
(2)讨论这些表达方法的作用。
5、理解题目,深化主题(1)思考:题目“桥”有什么深刻含义?(2)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总结。
6、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或文章,进一步感受共产党员的伟大精神。
二、教学反思《桥》这篇课文的教学结束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一)成功之处1、情境创设有效在导入环节,通过播放洪水暴发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洪水的凶猛和可怕,为理解课文中人们的处境和心情奠定了基础。
《微型小说两篇》教学设计寿光市侯镇二中孙奎彦教学设想:本课是自读课文,可以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比较的学习方式,弄清小小说的特点,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内涵和哲理启示。
教师作适当的点拨、指导。
教学目标:1、结合文章,掌握小小说的特点2、体会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深刻思想学习重点:借鉴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多面理解“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的含义学习过程:一、课堂导入:生活就像辽阔的海洋,泛卷着一朵朵的浪花。
有些作家,善于抓住浪花中的精彩,奉献给我们一些艺术作品,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这一课要学习的两篇文章,便从生活中撷取一个片段,向我们展示了小小说的无穷魅力。
微型小说又叫小小说,它的篇幅短小,因此,在人物塑造、艺术构思、语言运用等方面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厚积薄发,以小见大,我们常说的“一叶知秋”就是此理。
二、课前准备:每位同学先复习一下第二册学过的小小说两篇,心中构建小小说的知识图表,形成初步的认识。
有条件的可以阅读《小小说选刊》等书刊,用文充实小小说的框架,体会小小说的韵味。
三、课堂学习过程: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解决1、每个学习小组派一位代表,介绍本组的讨论结果。
(进行之中,有不同意见的,可特别标出,在自己陈述时表明。
)2、在学生们已有的认识基础上,老师总结。
明确:《皮二》主人公“皮二”是一个正直认真、刚正不阿的农民形象。
为了表现这一人物,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他卖菜时不让4分钱的“小气”与过河时拿出8元钱“替”侄儿付钱的“大方”对比,充分表现了他看不惯仗势欺人的行径,以致含蓄地训示侄儿的不凡壮举,这样,“皮二”就一下子升华到了一个高度。
作者欲褒先贬、似贬实褒,借“皮二”之言行,喊出了我们大家共同的抨击腐败、呼唤廉政的心声。
(《大回》的回答简略,由学生自己总结)3、在《大回》的结尾,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话:“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
怎样理解?(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这是文人的说法,是民间俗语“善泳者溺、善骑者堕”的翻版。
粤教版微型小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学会分析微型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3)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掌握微型小说的阅读方法;(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微型小说;(3)培养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微型小说所传达的人文精神;(2)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个人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微型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微型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的分析方法3. 微型小说的阅读方法与技巧4. 优秀微型小说的鉴赏与评价5. 微型小说的创新写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微型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微型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的分析方法;(3)微型小说的阅读方法与技巧;(4)优秀微型小说的鉴赏与评价;(5)微型小说的创新写作实践。
2. 教学难点:(1)微型小说的深层含义和主旨的分析;(2)从不同角度解读微型小说;(3)创新写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通过阅读和分析,掌握微型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微型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案例分析:选取优秀微型小说进行鉴赏与评价,让学生从中学习和借鉴;4. 创新写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微型小说的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5. 反馈与评价:通过课堂讲解、作业批改和学生互评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微型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第二课时:微型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要素的分析方法3. 第三课时:微型小说的阅读方法与技巧4. 第四课时:优秀微型小说的鉴赏与评价5. 第五课时:微型小说的创新写作实践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步。
微型小说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的微型小说阅读教学,学生将能够:1. 理解微型小说的定义和特点;2. 分析微型小说的结构和语言运用;3. 鉴赏和欣赏不同类型的微型小说作品;4. 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微型小说。
教学内容:一、引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打算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微型小说开始本堂课。
这个微型小说中有紧密的结构和令人吃惊的结局,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介绍微型小说的定义和特点1. 我将向学生解释微型小说的定义,即一种非常短小的小说形式,通常只有几百字或更少。
2. 我会与学生一起讨论微型小说的特点,如紧凑的结构、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等。
三、分析微型小说的结构和语言运用1. 我会选取几个经典的微型小说作品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微型小说的常见结构,如起承转合和结尾。
2. 我会引导学生分析微型小说中的语言运用,如修辞手法、对比和象征等。
四、鉴赏和欣赏不同类型的微型小说作品1. 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来自不同类型的微型小说作品,如文学微型小说、科幻微型小说和恐怖微型小说等。
2. 我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这些微型小说作品,并分析其独特之处。
五、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尝试创作微型小说1. 我会为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练习,要求他们以限定的字数创作自己的微型小说。
2. 我会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构思和写作,同时指出他们作品的优点和有待改进之处。
六、总结与反思在本节课结束前,我会与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我会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并回顾本堂课所学到的关键知识和技巧。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 口头回答问题:通过向学生提问,检查他们对微型小说定义和特点的理解。
2. 分析作品结构和语言运用:要求学生分析和比较给定的微型小说作品,评估他们对结构和语言运用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创作的微型小说: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关注他们是否能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创作具有情节和吸引力的微型小说。
粤教版微型小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认识微型小说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和价值。
2. 通过阅读微型小说,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人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洞察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微型小说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元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运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微型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微型小说的阅读方法与技巧3. 微型小说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元素的分析4. 优秀微型小说的欣赏与评价5. 学生写作实践:创作微型小说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微型小说的基本概念、特点、阅读方法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微型小说,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交流对微型小说的理解与感悟。
4. 写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微型小说,提升写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粤教版微型小说选读2. 参考资料:相关微型小说的理论著作、评论文章3. 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教学PPT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微型小说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导入新课,介绍微型小说的定义(2)讲解微型小说的特点: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生动、人物鲜明、主题深刻(3)介绍微型小说的阅读方法与技巧2. 第二课时:微型小说的主题、人物、情节分析(1)分析微型小说中的主题:社会意义、人生哲理、情感表达等(2)分析微型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形象塑造、代表性等(3)分析微型小说中的情节:冲突、转折、高潮、结局等3. 第三课时:优秀微型小说的欣赏与评价(1)引导学生欣赏优秀微型小说,感受作品魅力(2)评价微型小说的优点与不足,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4. 第四课时:微型小说的写作方法与技巧(1)讲解微型小说的写作要求与技巧:构思、情节、人物、语言等(2)分享写作心得,让学生交流写作经验5. 第五课时:学生写作实践(1)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创作一篇微型小说(2)学生动手写作,教师巡回指导(3)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潜能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微型小说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微型小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微型小说的定义与特点1.1 微型小说的定义解释微型小说的概念,强调其短小精悍、情节紧凑、人物鲜明的特点。
引用一些经典的微型小说作品作为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微型小说的形式。
1.2 微型小说的特点讲述微型小说的四大特点: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吸引人、主题深刻。
通过分析一些微型小说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深入理解微型小说的特点。
第二章:微型小说的结构与要素2.1 微型小说的结构介绍微型小说的基本结构:开篇、发展、高潮、结局。
以一篇微型小说为例,分析其结构特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2 微型小说的要素讲述微型小说的五大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语言。
通过分析一些微型小说的经典片段,让学生深入理解微型小说的要素。
第三章: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3.1 选题与构思讲解如何选择一个有趣且具有深度的题目,以及如何进行初步的构思。
提供一些选题和构思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
3.2 人物塑造讲述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和对话来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提供一些人物塑造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
3.3 情节安排讲解如何巧妙地安排情节,使故事引人入胜。
提供一些情节安排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
第四章:微型小说的写作与修改4.1 写作指导讲述如何将构思和素材转化为文字,以及如何保持文字的精炼和生动。
提供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
4.2 修改与润色讲述如何对作品进行反复的修改和润色,以提高其质量。
提供一些修改和润色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
第五章:微型小说的鉴赏与评价5.1 微型小说的鉴赏讲述如何欣赏一篇优秀的微型小说,包括其结构、情节、人物等方面的鉴赏要点。
提供一些鉴赏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
5.2 微型小说的评价讲述如何评价一篇微型小说的优劣,包括其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评价要点。
提供一些评价的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
第六章:微型小说的发表与发表途径6.1 微型小说的发表讲解微型小说发表的重要性,以及发表对作者的意义。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微型小说一、引言群文阅读是一种集体学习和思考的教学方法,通过共同阅读和讨论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设计一个群文阅读教学活动,以微型小说为主题,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二、活动设计1. 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融入文化、历史和道德教育元素。
2. 活动步骤2.1 预备活动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预备活动,如:- 学生自主选择一篇微型小说,进行个人阅读;- 学生展示选读的微型小说,并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 教师提供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2 群体阅读在这个阶段,学生将以小组形式集体阅读同一篇微型小说。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 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是什么?是否有突破和创新之处?-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冲突点有哪些?对你的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为什么?2.3 分组探究根据学生的阅读和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将选出一个重要的情节或人物进行深入探究。
小组成员可以自由发挥,进行角色扮演、讨论或撰写小组报告等形式,以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
2.4 总结讨论在这个阶段,教师将引导全班进行总结讨论,重点回顾每个小组的探究成果,并将他们的发现进行归纳和概括。
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例如:- 微型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如何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你在这个活动中学到了哪些文学欣赏和阅读理解的技巧?3. 活动评估为了监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学生个人写作或口头表达,分享他们对微型小说的理解和感受;- 观察小组合作和交流的情况,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参与度;- 设计一份阅读测试,考察学生对微型小说的理解程度。
三、活动意义通过这样一个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学生将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阅读和讨论的过程。
通过群体阅读和探究,学生能够互相启发,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微型小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征,欣赏微型小说的艺术魅力2.学习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尝试微型小说的创意写作3.把握微型小说的主题思想,丰富广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设想:本着认知规律,本课拟从“主题思想探究——创作技巧欣赏——片断写作导引——完篇写作实践”等环节逐层深入,教学需二课时,第一课时是课文的探究鉴赏,第二课时是学生习作的讲评与展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幻灯片1)(马克吐温的一篇微型小说)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给岳母买皮大衣……(一大笔开支)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1.师生探究: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这两个名称哪个更恰当一些?明确:小小说——短小(仅就篇幅长短而言)微型小说——精短(不仅篇幅短,而且要素全——教师可联系“具体而微”作一阐释)2.师生探究:本篇小说如何?明确(1)人物:丈夫——好色之徒(形象鲜明)妻子——性格泼辣明确(2)情节:聘小秘——起色心——老婆吃蜡——岳母翻脸——老婆为永绝后患,小秘滚蛋,老秘上岗(情节曲折)明确(3)主题:见异思迁(既是家庭纠纷,又有社会背景)明确(4)手法:借账单来表现情节、刻画人物教师总结:微型小说虽短小却精悍,形象鲜明,情节曲折,主旨深刻,反映了深广的社会问题。
(以上问题学生较易明确,为引入下文,教师引导应重点围绕主题展开,以突出其意蕴深刻的特点,1、2、4三个环节可打乱先后次序,一语带过即可)(幻灯片2)微型小说的最大特点一粒沙上说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过渡:下面我们就看看课文的两篇微型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问题?二、新课教学1.主题思想探究(《差别》一文学生较易把握,因此重点应放在《等待散场》):(1)学生讨论交流(课前已作预习)《等待散场》——爱情故事《差别》——职场困惑(2)教师提示引导:《差别》中布鲁诺与阿诺德的“差别”到底是什么?是布鲁诺懒惰,还是口拙?是勤奋,还是嘴巧?还是另有差距?《等待散场》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是否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一番风顺?为什么一定要看《天鹅湖》?换成别的剧本,甚至是周星弛的电影不可以吗?(幻灯片3、4)《天鹅湖》剧情展示(略)(3)师生共同明确:《天鹅湖》暗示了男女青年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阻力,小伙子一片痴情,而妙龄女郎却有些徘徊观望,而正由于小伙子的执着守候,以及《天鹅湖》剧情的启示,姑娘终于下定决心,并对爱情充满憧憬与向往。
微型小说教案(精选合集)第一篇:微型小说教案《项链》教案教学目标1.分析罗瓦赛夫人的形象,了解造成其悲剧的根源。
透过小说描绘的环境来了解人物的活动背景2.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通过情节分析来透视人物的思想及品质3.分析小说对人物的描写,尤其是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挖掘人物复杂的精神世界。
4.整体阅读小说,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鉴赏、评价玛蒂尔德既有着虚荣心,又有着诚实、坚强品质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俄国的契诃夫同为世界文学是上三大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
初中时我们学过他的名篇《我的叔叔于勒》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于勒一生从贫穷到发财又到沦落。
我们今天学习他的另一名篇《项链》,也是取材于一个普通的小职员家庭,人物命运也是大起大落。
这篇小说曾受到鲁迅先生的推崇。
他说“无论从形式结构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短篇小说要求的高度”。
不过,我们今天重在研讨玛蒂尔德这一人物形象。
二、走进作者莫泊桑是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当时的法国社会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们巧取豪夺,政府贪污风行,社会道德沦丧,小资产阶级在社会中地位极不稳定。
莫泊桑长期在政府小科员圈子中生活,对他们有很深的了解。
《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是当时法国社会的一个典型。
三、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疏理故事情节。
(1)“项链”是小说情节结构的线索,围绕“项链”都写了哪些情节?广东教育出版社明确: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2)在这几个情节中,哪些情节出乎人的意料?你欣赏吗?欣赏的理由是什么?明确:丢项链——人物命运的制高点和转折点。
识项链——人物再次受到命运的捉弄。
(3)进一步深入情节,分析在不同情节中作者对人物的描写,透视人物心理、性格发展过程。
A)借项链前,玛蒂尔德有哪些想法?明确:想得人欢心,被人艳羡,具有诱惑力而被人追求。
微型小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认识微型小说在文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2. 通过阅读和分析优秀微型小说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文学创作的能力。
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他们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微型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优秀微型小说作品的欣赏与分析3. 微型小说的创作方法和技巧4. 学生微型小说的创作实践5. 微型小说作品交流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微型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介绍微型小说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欣赏和分析优秀微型小说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微型小说的艺术魅力。
3. 实践创作法:让学生动手创作微型小说,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4.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作品交流和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微型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PPT2. 优秀微型小说作品精选集3. 创作素材和参考资料4. 投影仪和音响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微型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欣赏与分析:选取优秀微型小说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微型小说的艺术魅力。
3. 创作方法与技巧:讲解微型小说的创作方法和技巧,为学生动手创作提供指导。
4. 创作实践: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动手创作微型小说,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5. 作品交流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作品交流和评价,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2. 作品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创作的微型小说作品,评估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对微型小说技巧的掌握。
3. 作品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作品评价,评估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微型小说写作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粤教版微型小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微型小说的定义与特点1.1 微型小说的定义1.2 微型小说的特点1.3 微型小说的结构与要素1.4 微型小说的创作手法与技巧第二章:微型小说的阅读与欣赏2.1 微型小说的阅读方法与技巧2.2 微型小说的欣赏角度与评价标准2.3 分析微型小说的主题与情感表达2.4 欣赏微型小说的语言艺术与形象描绘第三章:经典微型小说解析3.1 解读经典微型小说《小公务员之死》3.2 分析《小公务员之死》的主题与象征手法3.3 讨论《小公务员之死》中的幽默与讽刺3.4 学习《小公务员之死》的写作技巧与表达方式第四章:微型小说的创作指导4.1 确定微型小说的主题与素材4.2 构思微型小说的情节与结构4.3 创作微型小说的开头与结尾4.4 运用微型小说的写作技巧与手法第五章:微型小说的评价与修改5.1 评价微型小说的主题与思想内涵5.2 评价微型小说的情节安排与结构完整性5.3 评价微型小说的语言表达与形象描绘5.4 修改微型小说中的不足与提升作品质量第六章:微型小说的变异形式6.1 超短篇小说的特点与创作6.2 幽默微型小说的构思与表达6.3 科幻微型小说的设定与想象6.4 探索微型小说的边界与创新第七章:微型小说的社会意义与文化价值7.1 微型小说与社会现实的关联7.2 微型小说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7.3 微型小说对人性的探讨与启示7.4 微型小说的文化价值与影响力第八章:微型小说的发表与交流8.1 选择合适的发表平台与渠道8.2 了解微型小说的发表要求与规范8.3 参与微型小说比赛与活动8.4 交流与分享微型小说的创作经验第九章:微型小说的案例分析与启示9.1 分析获奖微型小说的特点与亮点9.2 学习著名微型小说家的创作风格9.3 探讨微型小说中的典型人物与情节9.4 从中获得创作启示与灵感来源第十章:微型小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10.1 设计微型小说的教学活动与任务10.2 实施微型小说的教学计划与评价10.3 观察学生的学习进展与反馈10.4 反思教学效果与改进教学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微型小说的定义与特点难点解析:微型小说的特点是教学中的重点,需要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微型小说的定义、特点及写作技巧。
2. 学会分析微型小说的结构和语言风格。
3. 培养学生独立创作微型小说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微型小说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微型小说的结构和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1. 学生独立创作微型小说。
2. 分析微型小说中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微型小说的案例分析、写作技巧讲解资料。
2. 学生准备写作微型小说的素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微型小说是什么吗?2. 教师简要介绍微型小说的定义、特点。
二、微型小说的特点和写作技巧1. 特点:a. 字数少,篇幅短。
b. 内容精炼,寓意深刻。
c. 结构紧凑,情节曲折。
d. 语言简练,富有表现力。
2. 写作技巧:a. 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
b. 创造新颖的故事情节。
c. 深入挖掘人物内心世界。
d. 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突出主题。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微型小说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特点、结构、语言风格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
四、总结1. 教师总结微型小说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强调学生在创作微型小说时要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结合。
第二课时一、微型小说的结构和语言风格1. 结构:a. 开头:简洁明了,引人入胜。
b. 主体:情节曲折,人物鲜明。
c. 结尾:出人意料,回味无穷。
2. 语言风格:a. 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
b. 含蓄深刻,寓意丰富。
c. 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二、学生创作微型小说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微型小说。
2. 学生独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微型小说,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微型小说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练习微型小说的创作。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学生创作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微型小说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微型小说阅读鉴赏教案教案标题:微型小说阅读鉴赏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阅读微型小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微型小说的鉴赏能力,包括主题、情节、人物描写等方面。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和讨论微型小说中的细节和隐含含义。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解读微型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2. 学生能够提取和分析微型小说中的关键细节和隐含含义。
3.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微型小说的质量和艺术价值。
教学准备:1. 微型小说选集,包括多种题材和风格的微型小说。
2. 教学投影仪或电子白板。
3.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4. 计算机和互联网连接,用于查找相关资源和示例。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教学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一段引人入胜的微型小说,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微型小说与传统小说有何不同?为什么微型小说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受欢迎?探究:1. 分发微型小说选集给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一篇感兴趣的微型小说阅读。
2. 学生阅读微型小说,并在作业本中回答以下问题:a. 微型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b. 微型小说的情节如何展开?有何高潮和结局?c. 微型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何描写?他们的性格特点如何体现?d. 微型小说中有何隐含含义或象征意义?e. 你对这篇微型小说的评价是什么?为什么?讨论:1.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和分析结果。
2. 引导学生讨论微型小说中的关键细节和隐含含义,并解释他们的理解和解读。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评价微型小说的质量和艺术价值,例如故事情节是否引人入胜,人物形象是否生动鲜明,隐含含义是否深刻等。
拓展:1. 分组让学生互相交换他们选择的微型小说,并进行互评。
2. 鼓励学生写一篇自己的微型小说,并分享给同学们。
总结:1. 总结微型小说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强调微型小说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评估:1. 收集学生的作业本,评估他们对微型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微型小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点。
2.学习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分析和鉴赏微型小说。
3.学会创作微型小说。
[教学重难点] 总结微型小说的创作技巧并模仿创作[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内容是高考作文复习备考的一个学习模块,高考作文命题有适用微型小说的,学生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要达到能够梳理一篇微型小说的特征的目标,并可以依据高考作文命题的立意要求选取生活中合适的题材进行创作。
本节课学习的微型小说有一个明确的目的指向,就是应试,所以对小说题材的选择要求稍严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幻灯片)(马克?吐温的一篇微型小说)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给岳母买皮大衣……(一大笔开支)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师生探究: 1.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补充本小说省略的内容,并简述小说的情节。
2.这篇小说刻画了几个人物?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怎么样? 3.这篇小说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什么? 4.这篇小说能够流传下来,有它的过人之处,小组讨论总结一下这篇小说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微型小说写作。
二、明确概念微型小说,也叫小小说、一分钟小说、超短篇小说。
它是随着时代节奏加快而出现的一种新兴小说样式。
撷取生活中的小片段,集中反映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立意上推陈出新,蕴含深刻的道理,常常以小见大(例如汪曾祺的《虐猫》《冷热不择》)。
它与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并列为小说的“四大家族”。
微型小说,既然是小说,就不同于小新闻、小通讯、小散文,它必须运用小说创作的一些规律,例如典型化、形象化等等。
它既然是“微型”小说,篇幅上就不能长,一般在千字左右。
因此,它比短篇小说更精粹、洗练。
关于微型小说的特点,美国评论家罗伯特?奥佛法斯特总结出三条:一是立意奇特,二是情节完整,三是结局出人意料。
《微型小说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把握小说的主题。
2.了解微型小说的特色,学会鉴赏微型小说精巧的构思。
3.从续写微型小说结尾入手,培养学生的文学想象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揣摩小说巧妙的构思,归纳微型小说的结尾艺术。
2.通过拓展训练,初步掌握微型小说的结尾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把握两篇小说的主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其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义。
重点难点:
了解微型小说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微型小说的结尾技巧。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四导四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接触的是一种新的文体——微型小说。
(ppt投影作品一篇,引起学生兴趣)
介绍微型小说特点:
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是小说文体的一种分支,一般篇幅不超过1500字,艺术特色主要在于篇幅短小而结构精巧,情节简单而立意高远。
二、检查预习
请同学们思考——两篇微型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两篇微型小说的结尾都比较突然。
——两篇小说都给读者留想象的余地。
三、课文探究
1、“永恒的旋律”指的是什么?小说以《天鹅湖》最后一景的乐曲作结尾,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小说借《天鹅湖》中的音乐旋律,象征无私、纯洁的爱情。
两个年轻人彼此相爱,互相守候,他们的真爱正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是人间永恒的美妙旋律。
——《天鹅湖》是一种象征,它是故事的起因,同时也见证着男女主人公的纯洁爱情。
用《天鹅湖》的乐章作结,呼应了开头,歌颂了爱情,深化了主题,也隐喻着他们会有一个美满的未来。
2.《差别》最后用老板的一句问话结束,小说并没有告诉读者什么,只是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和体会。
那么他们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呢?
四、知识归纳
美国著名评论家罗伯特·奥弗法斯特认为:微型小说必须高度“浓缩”,富有戏剧性,他认为微型小说应当具备这三个要素:一、构思新颖奇特;二、情节相对完整;三、结尾出人意料。
讨论归纳微型小说结尾的几种方法——
1.画龙点睛,首尾呼应。
2.戛然而止,含蓄隽永。
3.出人意料,扣人心弦。
五、拓展延伸
请续写下面微型小说的结尾部分:
(一)钱包
他从饭店打完工,在回家路上忽然被一个小个子亚洲人撞了一下,他警觉地一摸裤兜,发现钱包没了。
他立即用英语大叫:“Wallet,Wallet!”(钱包,钱包)。
那撞他的人不但没有停,反而加快脚步跑开了。
他奋起直追,边跑边用英语喊:“赶快停下,把钱包拿出来。
”那撞他的人就更加慌张,跑得更快了。
他以百米赛的速度猛追。
那撞他的人绕着树跑,企图用灵巧的身躯摆脱他,而他也绕着树追。
就在他马上就要追上的时候,那个撞他的人扔下钱包跑了。
他捡起钱包,打开查看…………
(二)《戒指》
《文艺生活》2004年第6期那天,女人正弯着腰在堆玉米。
当玉米粒像小山似地堆在窗前时,男人开摩托车回来了。
男人停好车,拎着皮包走过来,哈哈笑着,进屋去了。
女人随后也进了屋。
女人问:全卖啦?男人一手揽过女人,亲了一下,才说:那几个家伙,啥货不懂,见了就出高价……女人问。
这趟挣了多少?300多。
男人得意地说。
女人拿手捶捶后背,干了一天的活,女人觉得有些酸疼。
女人想起院子里的玉米,今年的玉米收成不错,如果不及早晒干,年前怕来不及卖了。
女人想到这就起身拉亮了院里的灯。
男人说:干啥?天都黑了。
女人说:别家的玉米都卖得差不多了,趁年前价高,咱能卖的也卖一些。
男人说:这点粮食能值几个鸟钱!
女人说:咱庄稼人不就靠这些粮食么,如果发了霉,吃什么?再说,你做的终究是昧良心的生意,别人不知,我还不知,早晚遇到识货的行家,会亏本的。
男人嘿嘿直笑,说:真娘们见识,别看这些城里人穿戴得比咱体面,其实没几个诚实的,就许他们捣腾些假药假化肥的,老子卖几个假古币,也算给乡下人出口气。
女人默默地不说话。
第二天一早女人就起来了。
男人来到院里,看见女人正蹲在玉米堆前,愣愣地发呆。
男人问:乍啦?女人向他伸伸手指。
男人一愣,说:戒指掉啦?女人点点头。
男人急啦,说:这枚戒指可是几百年前的货啊,那天本有个老客户出了高价,我没舍得出手,想让你过过瘾,快说,丢哪了?
女人指指玉米堆。
男人望着小山似的玉米堆,朝手心吐了两口唾沫,抄起一把木耙,就弓着腰,一下一下地摊着来。
女人望着男人,仿佛又回到了刚结婚那阵儿。
女人也抄起一把木耙,站在男人旁边。
摊到一半时,男人拄着木耙大口地喘气。
女人掏出手绢,给男人擦了擦汗。
望着略有些疲惫的男人,女人有些心疼了。
女人忍不住向男人说:
六、课后作业
写作训练:
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各色的人,纷繁的事,洋溢的情……请加以观察、思考和提炼,自拟题目,自行立意,写一篇微型小说。
字数不限。
《微型小说两篇》学案
学习目标:
1、从续写微型小说结尾入手,培养文学的逻辑想象能力。
2、揣摩小说巧妙的构思,通过拓展训练,初步体验微型小说的结尾技巧。
3、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其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意义。
四、课文探究
1、“永恒的旋律”指的是什么?小说以《天鹅湖》最后一景的乐曲作结尾,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2.《差别》最后用老板的一句问话结束,小说并没有告诉读者什么,只是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和体会。
那么他们之间的差别在哪里呢?
五、知识归纳
六、小说续写
(一)钱包
他从饭店打完工,在回家路上忽然被一个小个子亚洲人撞了一下,他警觉地一摸裤兜,发现钱包没了。
他立即用英语大叫:“Wallet,Wallet!”(钱包,钱包)。
那撞他的人不但没有停,反而加快脚步跑开了。
他奋起直追,边跑边用英语喊:“赶快停下,把钱包拿出来。
”那撞他的人就更加慌张,跑得更快了。
他以百米赛的速度猛追。
那撞他的人绕着树跑,企图用灵巧的身躯摆脱他,而他也绕着树追。
就在他马上就要追上的时候,那个撞他的人扔下钱包跑了。
他捡起钱包,打开查看…………
(二)《戒指》刘东伟
《文艺生活》2004年第6期那天,女人正弯着腰在堆玉米。
当玉米粒像小山似地堆在窗前时,男人开摩托车回来了。
男人停好车,拎着皮包走过来,哈哈笑着,进屋去了。
女人随后也进了屋。
女人问:全卖啦?男人一手揽过女人,亲了一下,才说:那几个家伙,啥货不懂,见了就出高价……女人问。
这趟挣了多少?300多。
男人得意地说。
女人拿手捶捶后背,干了一天的活,女人觉得有些酸疼。
女人想起院子里的玉米,今年的玉米收成不错,如果不及早晒干,年前怕来不及卖了。
女人想到这就起身拉亮了院里的灯。
男人说:干啥?天都黑了。
女人说:别家的玉米都卖得差不多了,趁年前价高,咱能卖的也卖一些。
男人说:这点粮食能值几个鸟钱!
女人说:咱庄稼人不就靠这些粮食么,如果发了霉,吃什么?再说,你做的终究是昧良心的生意,别人不知,我还不知,早晚遇到识货的行家,会亏本的。
男人嘿嘿直笑,说:真娘们见识,别看这些城里人穿戴得比咱体面,其实没几个诚实的,就许他们捣腾些假药假化肥的,老子卖几个假古币,也算给乡下人出口气。
女人默默地不说话。
第二天一早女人就起来了。
男人来到院里,看见女人正蹲在玉米堆前,愣愣地发呆。
男人问:乍啦?女人向他伸伸手指。
男人一愣,说:戒指掉啦?女人点点头。
男人急啦,说:这枚戒指可是几百年前的货啊,那天本有个老客户出了高价,我没舍得出手,想让你过过瘾,快说,丢哪了?
女人指指玉米堆。
男人望着小山似的玉米堆,朝手心吐了两口唾沫,抄起一把木耙,就弓着
腰,一下一下地摊着来。
女人望着男人,仿佛又回到了刚结婚那阵儿。
女人也抄起一把木耙,站在男人旁边。
摊到一半时,男人拄着木耙大口地喘气。
女人掏出手绢,给男人擦了擦汗。
望着略有些疲惫的男人,女人有些心疼了。
女人忍不住向男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