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碳的多样性教案鲁科版必修[4]
- 格式:docx
- 大小:44.67 KB
- 文档页数:4
《碳的多样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碳单质的介绍,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的三种常见同素异形体及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
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性质,能够解释与含碳物质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体会实验、观察、分类、比较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应用,进一步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教学重点、难点】知识重点难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
过程方法重点难点:应用各类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离子反应知识探讨物质的性质。
【教学媒介及教学素材】多媒体教学,演示实验,微观模型【教学方法】展示模型、实验探究、比较归纳【教学过程】【引入】在前面两章,我们学习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等理论知识,本章我们将在这些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学习自然界中的元素。
碳元素是大家所熟悉的。
【投影】溶洞、珊瑚、可燃冰【过渡】神奇的溶洞、美丽的珊瑚,它们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海底储量巨大的可燃冰,这些物质都含碳元素,大家还能列举出其它含碳物质吗?【回答】略【设问】大家举出了自然界、生活、生产中很多含碳物质,人类是生活的主角,咱们自身有没有含碳物质?【介绍】我们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都有蛋白质——生命的基石,生命的延续需要基因(投影);当今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投影);这些燃料的大量使用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其中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原因之一(投影);新材料的诞生总会在某些领域产生深远影响,(投影)这辆赛车敏捷防震,主要原因就是它的车身谁碳纤维材料。
生命、环境、能源、材料是关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四大主题,而它们与多种多样的含碳物质密切相关,只有我们更深刻的认识碳元素及其含碳物质才能更好的利用它们,服务于人类,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碳元素,首先看最简单的含碳物质——碳单质【板书】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提问】大家知道的碳单质有哪些?【学生回答】金刚石、石墨、C60【投影】金刚石、石墨、C60外观图【讲解】碳的单质还有很多,我们就选取大家最熟悉的这三种来研究,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晶体,硬度极高;石墨是深灰色不透明的片状固体,质地软;C60式灰黑色固体,通常储存在四氯化碳中。
碳的多样性教案教案标题:碳的多样性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碳的基本特性以及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2. 掌握碳的多样性,包括不同的碳化合物和它们的性质;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碳的重要性和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碳的多样性实验材料:石墨、钻石、有机化合物模型等;3. 碳的多样性练习题;4. 学生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碳的不同形式,例如石墨和钻石。
-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些物质都是由什么元素构成的,并引出碳元素的概念。
2. 碳的基本特性(10分钟)-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介绍碳的基本特性,包括原子结构、化学性质等。
- 强调碳的四个共价键和其在形成多样化化合物中的重要性。
3. 碳的存在形式(10分钟)- 通过演示和实物展示,介绍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如石墨、钻石、有机物等。
- 解释不同形式的碳是如何由相同的碳元素组成,但却具有不同的结构和性质。
4. 碳的多样性(15分钟)- 分析和讨论不同类型的碳化合物,如醇、酮、醛、酸等,并介绍它们的结构和性质。
- 强调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等。
5. 碳的实验(15分钟)-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示碳的多样性。
例如,用火烧石墨和钻石,观察它们的反应和产物。
-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不同形式的碳在燃烧过程中的差异。
6. 碳的重要性和应用(10分钟)- 探讨碳在生物体中的重要性,如作为能量来源、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组成部分等。
- 引导学生思考碳的应用领域,如燃料、药物、塑料等,并讨论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7. 练习与总结(10分钟)- 分发碳的多样性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碳的多样性以及其在自然界和生物体中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如阅读材料、写作业报告等,以巩固学生对碳的多样性的理解。
第1节碳的多样性考点一|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1.多种多样的碳单质(1)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
(2)碳的三种常见同素异形体碳的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碳的化学性质(3).2.碳的氧化物(1)一氧化碳①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有毒。
②化学性质点燃a.可燃性:2CO+O2CO;22高温b.还原性:与FeO反应FeO +3CO=====2Fe+3CO。
22332(2)二氧化碳①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③实验室制取原理:CaCO+2HCl===CaCl+CO↑+HO。
2232④用途:化工原料、灭火剂。
干冰用作制冷剂、人工降雨。
[应用体验]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位素。
( )(2)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 )(3)通过水除去CO中的CO。
( ) 2(4)通过灼热CuO除去H中的CO。
(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氧化物一定为CO。
( ) 2(6)将CO通入NaOH溶液中,一定得到NaCO。
2(5)( ) 322(7)用CO鉴别Na[Al(OH)]溶液和CHCOONa溶液。
( ) 342(8)实验室中可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备CO气体。
( ) 2答案:(1)× (2)√ (3)× (4)× (5)× (6)× (7)√ (8)×2.写出除去下列气体中混有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可采取的方法。
(1)CO(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CO(C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CO(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的多样性板书设计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1.同素异形体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Na2CO3 NaHCO3 1.与碱反应2.与盐反应3.稳定性4.与酸反应5.相互转化精美句子1、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
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
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2、幸福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幸福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幸福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恬淡。
幸福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圣洁。
幸福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壮。
幸福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
幸福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节。
3、大自然的语言丰富多彩: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归雁的行列中,我读出了集体的力量;从冰雪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从穿石的滴水中,我们读出了坚持的可贵;从蜂蜜的浓香中,我们读出了勤劳的甜美。
4、成功与失败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
矿石,如果害怕焚烧(熔炉),那它永远不能成钢(炼成金子)。
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航船,如果害怕风浪,那它永远不能到达彼岸。
5、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视野便窄了。
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
山中的石!当你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
水中的萍!当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
空中的鸟!当你展翅蓝天中,宇宙就大了。
空中的雁!当你离开队伍时,危险就大了。
地下的煤!你燃烧自己后,贡献就大了6、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它,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碳的化学性质;(2)掌握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和用途;(3)了解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碳的化学性质;(2)通过分类、比较等方法分析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3)通过实例了解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环保意识,认识碳元素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化学性质;(2)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和用途;(3)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
2. 教学难点:(1)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比较;(2)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碳的多样性》相关章节;2.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3. 试剂:石墨、金刚石、木炭、二氧化碳、碳酸钠等;4. 课件:碳的多样性相关图片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2)提问碳的化学性质,引出本节课主题《碳的多样性》。
2. 知识讲解:(1)讲解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如金刚石、石墨、木炭等;(2)讲解碳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等;(3)介绍碳的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石墨、碳-60等;(4)讲解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及应用。
3. 实验探究:(1)进行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如碳的燃烧、还原等;(2)观察碳的同素异形体的性质,如硬度、导电性等;(3)探究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如溶解性、酸碱性等。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碳的多样性和其在自然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同素异形体及碳化物、碳酸盐和碳酸的性质;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碳的多样性的理解;3. 搜集关于碳的多样性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碳纤维、碳纳米管等,下节课分享。
化学《碳的多样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碳的多样性,并了解有机化合物与生命密切相关。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结构式的画法。
3.能够用分子式、结构式和名称相互转化。
4.学会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
二、教学重点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特点2.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结构式画法3.简单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反应三、教学难点1.命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2.进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
四、教学过程1. 碳的多样性1.1 介绍我们在学习化学的时候,已经了解了很多元素及其反应情况。
其中,碳元素是一个很特别的元素,它可以连成很长很复杂的链,还可以形成环状的分子。
这些复杂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有机化合物。
1.2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烷烃(alkane):碳链全是C-C键,分子中只有C和H,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它们统称为脂肪类烃。
例如:甲烷,乙烷,丙烷等。
-烯烃(alkene):碳链中含有C=C双键,化学性质较烷烃活泼,可以发生加成或共轭反应。
例如:乙烯,丙烯,丁烯等。
-炔烃(alkyne):碳链中含有C≡C三键,化学性质比烯烃更活泼,可以发生加成、消除、共轭等反应。
例如:乙炔,丙炔,丁炔等。
-芳香烃(aromatic hydrocarbon):结构中含有苯环,因而统一称为苯类。
例如:苯,甲苯,二甲苯等。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命名有机化合物时需要根据它的结构和性质来进行系统化的命名。
为了便于向国际上通用的命名方式转化,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提出了一套统一规范的有机化合物命名方法。
这种方法使用了名字部分和数字部分,数字部分规定了分子结构。
它基于四个步骤:- 识别母体。
- 编号主链。
- 识别官能团。
- 给出分子式并加上所有其它信息。
3.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3.1 分子式分子式:表示分子中各种原子数目的化学式,例如:C2H6表示甲烷分子中有二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
- 电子排布结构式:用原子符号代表原子,并按照原子间键连接情况连接成骨架式。
碳的多样性学习目标:1、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2、知道碳的三种同素异形体,及其之间物理性质的差异及形成差异的原因。
3、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广泛存在形式。
导学过程:碳是自然界中的最主要的元素之一。
其在自然界中可以以态和态形式存在。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1、同素异形体:碳的三种同素异形体:、、氧的两种同素异形体:、1、金刚石:的晶体,正八面结构,是最的天然物质,可用于装饰品,切割玻璃、大理石等。
2、石墨:色、质,导电性,常用作:3、C60足球烯足球烯是:色固体思考:金刚石、石墨、足球烯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性质差别如此之大?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由碳元素与、、、等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中碳主要以氧化物、碳酸盐等形式存在。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天然气:大理石:方解石:白云石:菱锌矿:菱镁矿:菱铁矿:苏打:小苏打:课堂达标:1、最近,科学家研制得一种新的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结构,化学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C60和石墨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C.C60中含离子键 D.C60的式量是7202、以下气体因与人体的血红蛋白作用而引起中毒的是()A.Cl2B.SO22S3、能证明金刚石和石墨属于同素异形体的事实是()A.都具有较高的熔点都难溶于一般的溶剂C.在O2里充分燃烧都只生成CO2在一定条件下,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4、由CO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分析测知含氧质量分数为70%,则该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体积比为()A.1∶3 D.3∶15、将CO2通入下列物质的溶液中不与其反应的是()①Na 2CO3②Na2SiO3③NaAlO2④C6H52⑥CaCl2⑦CaCO3A.①③④⑤⑥B.①和C.只有①D.只有⑥5、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所产生的混合气,其主要成分是CO、H2,还含有CO2和水蒸气。
请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中含有CO和H2。
鲁科版必修一《碳的多样性》说课稿一、引子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说课老师,今天我带来的内容是《碳的多样性》。
在本课中,我们将通过学习碳的四种排列形式和碳的构成物质,探究碳的多样性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碳的多样性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二、教学目标•了解碳的四种排列形式:石墨、金刚石、纳米管和富勒烯,及其特点;•掌握不同构成物质中碳的多样性:有机物、无机物和半有机物;•讨论碳的多样性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影响;•发展学生观察、实验、整理材料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碳的四种排列形式和特点1.1 石墨石墨是由大量的碳原子通过键结构形成层状结构。
它的层与层之间只有弱的相互作用力,使得石墨具有了“软硬不一”的特点。
石墨可以作为铅笔芯,因为其层状结构能够产生滑润感,并且不会磨损纸张太多。
1.2 金刚石金刚石是由大量的碳原子通过键结构紧密堆积形成的晶体。
金刚石的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紧密相连,使得它成为最坚硬的天然物质,常用于工具和珠宝制作。
1.3 纳米管纳米管是由碳原子形成的管状结构,其中的碳原子依次排列并形成非常密集的连接。
纳米管具有很高的导电性和热传导性,可以应用于纳米电子器件和材料加固方面。
1.4 富勒烯富勒烯是由碳原子形成的球状结构,它的分子由一系列五、六元环构成。
富勒烯在医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例如在药物输送和光电子器件中。
2.碳的构成物质:有机物、无机物和半有机物2.1 有机物有机物是由碳和氢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我们身边的很多物质都是有机物,如葡萄糖、酒精等。
有机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食物的营养和塑料制品等。
2.2 无机物无机物是不含有碳的化合物,如氧化物、盐酸等。
无机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例如矿物质和水等。
2.3 半有机物半有机物是指含有有机基团或碳骨架的化合物,例如脱氧核糖核酸(DNA)。
半有机物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存储和传递。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课标要求]1、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知道含碳化合物一般分为无机含碳化合物及有机物2、以碳元素为例了解同素异形现象,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别,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3、能举例说明碳元素在自然界及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并加以简单分析,能写出相关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4、了解碳酸钠的主要性质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与强酸、强碱反应,受热分解),知道它们性质差异及其转化,能根据它们性质的差异及其转化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粉末[教材内容展现]1)常见碳单质的结构和状态,同素异形体2)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实验、方程式)3)自然界中碳的转化,模拟溶洞的形成(实验)高炉炼铁中碳的转化(交流研讨)[教学建议]1、不要求学生掌握碳的三种单质中碳原子的结构2、知识技能重点是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及转化,3、过程与方法的重点是应用各类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探讨物质的性质,及含有相同元素的物质间的转化第一课时【学案设计】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问题探究:1、你能举出哪些碳元素的单质?2、为什么同是碳元素能组成不同的碳单质?阅读课本完成下表小结:1、、、是由碳元素构成的不同单质。
2、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不同,性质几乎相同。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讨论探究】1、你熟悉哪些碳酸盐?哪知道这些碳酸盐有什么性质?推测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2、观察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你认为碳酸氢钠能与哪些物质反应?设计实验方案【归纳整理】1、关于金刚石、石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C.金刚石质硬,石墨质软D.他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关于Na2CO3和NaHCO3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a2CO3不如NaHCO3易溶于水B、NaHCO3比Na2CO3稳定C、石灰水能和NaHCO3反应,不于Na2CO3反应D、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3、将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不是化学变化B、金刚石和石墨性质相同C、是氧化还原反应D、是化学变化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4、取两份质量相同的小苏打,一份直接与稀盐酸反应,另一份先加热至恒重,再与稀盐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消耗相同浓度的盐酸一样多 B.消耗同浓度的盐酸后者多C.与盐酸反应后相同条件下收集的气体一样多(不包括加热生成的)D. 与盐酸反应后相同条件下收集的气体后者多。
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
使学生能够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3、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二、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1、预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2、查阅资料,了解C60、碳纳米管的用途,大胆想像,对于C60这种结构独特的物质,化学家们可能进行哪些研究工作?3、设计活动探究方案(二)教师准备1、将学生每四人编为一组;2、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3、针对学生设计的活动探究方案配合实验老师准备实验器材与药品。
高一化学鲁科版《碳的多样性》第一课时教课设计讲课人:范金雪讲课时间:第十三周礼拜三第三节讲课班级:高一(14)班一、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 1)经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认识同素异形体的观点,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异,致使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由是碳原子的摆列不一样。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众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经过活动研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领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2、能力目标(1)经过研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习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育学生利用实验科学研究的能力。
(2)领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变与实验室中的转变一致同来的科学思想方法。
3、感情目标(1)经过实验研究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的兴趣,弘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谨慎科学的学习习惯。
(2)认识人们常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变,为人们服务的事例,领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加强求知的欲念。
(3)经过介绍人类的活动损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变的均衡所造成的结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保护生态均衡的热忱和责任。
二、教课要点、难点要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三、教课方法实验研究、自主概括,多媒体教课四、教课过程第一节碳的多样性[展现 ]煤块、金刚石的图片[发问 ]1、这些物质都含有什么元素,以什么形态存在2、你身旁还有什么物质含有这类元素[展现 ]溶洞、金刚石、珊瑚一组图片[引入 ]大家说的都很对,今日,我们一同来感觉碳的多样性。
第一,先来认识各种各种各种的碳单质。
[板书 ]碳的多样性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单质。
石墨:深灰色、硬度小、不透明、易导电的片状固体,熔点极高。
金刚石:金刚石是硬度最大,熔点最高的单质,无色透明的晶体,无自由电子,不导电。
C60:灰黑色的固体,不导电,别名足球烯阅读课本62- 63 页回答以下问题:1、三者的构造特色(简单认识碳原子的摆列状况);2、同素异形体的观点;3、碳的各种单质的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由是什么4、碳的各种单质化学性质能否同样为何5、怎样证明石墨、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构成(介绍史实:1797 年英国化学家钱南为了测出金刚石的成分,做了一个特别昂贵的实验。
安徽高中化学优质课第一节碳的多样性泗县二中熊荣俊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
使学生能够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预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查阅资料,了解、碳纳米管的用途,大胆想像,对于这种结构独特的物质,化学家们可能进行哪些研究工作?、设计活动探究方案(二)教师准备、将学生编为四组;、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针对设计的活动探究方案配合实验老师准备实验器材与药品。
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二. 教学目的1、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的三种同素异形体和其物理性质的差异及其原因;2、知道含碳化合物种类及其分类,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并体会其差异;3、据生产、生活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能解释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
三. 教学重点、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四. 知识分析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游离态和化合态,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天然气。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1、金刚石:(1)性质及应用:硬度极高、无色透明的晶体。
可用于做装饰品、切割玻璃及大理石等。
(2)结构:每个碳原子都与相邻的四个碳原子以较强的相互作用直接连接,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2、石墨:(1)性质及应用:深灰色、质软、不透明、易导电的片状固体。
常用于做电极、铅笔芯等。
(2)结构:碳原子呈层状排列,每一层上的碳原子以较强的相互作用形成平面六边形结构,层与层作用较弱,可以相对滑动。
3、C60分子:(1)性质及应用:灰黑色的固体。
在材料科学、超导体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2)结构: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形似足球的分子,碳原子位于球的表面,呈正六边形和正五边形排列,球内是空的。
4、碳纳米管及其他碳单质:碳纳米管管状单质。
同素异形体定义: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
思考:①同素异形体的成因是什么?②你所知道的其他元素的同素异形体还有哪些?(解答:①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结构不同。
② O2与O3、红磷和白磷等)小结:1、判断同素异形体的要素:(1)必须由同一元素组成(2)必须是单质(3)必须结构不同2、不同的同素异形体,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1、分类:有机物和无机物2、常见的碳酸盐及其成分大理石方解石CaCO3白云石CaMgCO3菱锌矿ZnCO3菱镁矿MgCO3菱铁矿FeCO3 3、重要的两种盐Na2CO3(碳酸盐)和NaHCO3(碳酸氢盐)(1)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应用:(2)主要的化学性质a 碳酸钠的化学性质①与酸 Na2CO3HCl Na2CO3CO2H2ONa2CO3CH3COOHCO32 2H=CO2↑H2O CO32CO2H2O=2HCO3CO3CH3COOH=CO2↑H2O2CH3COO②与碱 Na2CO3Ca(OH)2Na2CO3Ba(OH)2CO32Ca2=CaCO3↓ CO32Ba2=BaCO3↓③与盐 Na2CO3 CaCl2 Na2CO3BaCI2CO32Ca2=CaCO3↓ CO32Ba2=BaCO3↓b 碳酸氢钠的性质①与酸NaHCO3 HCI HCO3H=CO2↑H2O②与碱NaHCO3NaOH HCO3OH= CO32H2O③受热易分解 NaHCO32NaHCO3 Na2CO3 CO2↑H2Oc Na2CO3与Na2CO3•10H2O之间的转化Na2CO3溶液结晶生成Na2CO3•10H2O ,Na2CO3•10H2O风化失水变为Na2CO3。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
使学生能够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2、了解人们经常利用科学知识实现碳元素的转化,为人们服务的案例,体会化学科学的伟大,增强求知的欲望。
3、通过介绍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自然界中碳转化的平衡所造成的后果,激发学生应用化学知识,维护生态平衡的热情和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难点:碳元素之间的转化,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第一课时【引入】在初中我们接触过碳,知道碳既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又是构成地壳中岩石和化石燃料的主要元素。
碳以多种形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碳的多样性。
【指导阅读】阅读P60第一部分: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展示模型】展示C60、石墨、金刚石的球棍模型【设问】通过初中的学习和刚才的阅读,你已获得了有关碳单质的哪些内容?你还有哪些疑问?(该部分内容由学生归纳,老师点评)已经了解的知识和可能提出的问题归纳如下:1、三者的结构特点(简单介绍碳原子的排列情况);2、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碳的多样性紧密相关。
本节教材在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归纳金刚石、石墨、C 60、碳纳米管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体现碳单质的多样性;通过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认识碳酸盐与碳酸氢盐这些含碳化合物的性质及转化关系,体现碳的化合物的多样性;通过介绍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认识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体现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知识更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
通过活动探究的形式使学生获取知识,在关注获取知识结果的同时,也关注获取知识的过程。
更容易实现三维目标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介绍各种碳单质,使学生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通过活动探究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初步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碳的多样性 碳单质碳的化合碳元素转化的多样性 金刚石、石墨、C 60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及转化 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碳元素转化的实例,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
使学生能够解释与含碳化合物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如水垢的形成与消除、木炭燃烧的现象、工业上炼铁的原理等,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2、体会将自然界中的转化与实验室中的转化统一起来的科学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鲁科版高中高一化学必修1《碳的多样性》说课稿一、引言(100字)本节课是高中高一化学必修1课程中的《碳的多样性》一课,本课主要介绍了碳的多样性及其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碳元素的性质、碳的同素异形体以及碳的多种化合物的特点和应用。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对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续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00字)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将掌握碳元素的性质和特点,了解碳的同素异形体,认识碳的多种化合物的特点和应用。
2.能力目标:学生将掌握化学公式的书写和计算,能够分辨碳的同素异形体,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化学实验结果。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化学科目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提高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50字)1.掌握碳元素的性质和特点;2.了解碳的同素异形体及其区别;3.认识碳的多种化合物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学难点(50字)1.理解与区分碳的同素异形体;2.掌握化学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五、教学过程(1200字)1. 导入与激发学生兴趣(150字)引导学生回顾以往所学的有机化合物,提问:在我们周围,有哪些物质属于有机化合物呢?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的讲授(400字)2.1 碳元素的性质和特点(150字)通过讲解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电子排布和化学键的形成,帮助学生了解碳元素的特点,如稳定性高、能够与多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等。
2.2 碳的同素异形体(150字)介绍碳的同素异形体,包括同分异构体、环状异构体和位置异构体。
通过实际案例和示意图,详细解释各种异构体的结构差异和性质差异。
2.3 碳的多种化合物的特点和应用(100字)通过列举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如烷烃、烯烃、炔烃、醇、醛、酮等,讲解其结构和性质,并介绍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甲烷的燃料、乙烯的制品等。
3. 实验演示(300字)3.1 实验目的(50字)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进一步加深对碳元素和其化合物的理解。
项目本节剖析课标要求大纲(目标)重点、难点课标剖析教课方法教课过程(-)碳的多样性 ( 课时 )内容备注主假如回首初中学习的碳及其有关化合物的知识. 认识同素异形体的观点. 认识碳的三种常有的同素异形体,知道碳原子的多种摆列方式造成了物理性质的差别。
.掌握和的主要性质及互相转变。
.认识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变认识碳的三种常有的同素异形体掌握和的主要性质及互相转变实验、议论、阅读前言:有两种元素构成的物质特别多,它们与我们的生活也息息有关。
一内容可能过个是碳,是构成有机世界的主角,一个是硅是无机世界的骨干。
碳在自然多,依照情界既有游离态,也有化合态,主要以化合态为主。
况可调到下上一章我们学习到,元素构成物质的形式多样,一种元素可构成多种单质,一课时如和、红磷和白磷等。
不一样元素间也可构成不一样物质,而且元素同样时也可形成不一样的物质,如、、等。
关于由同种元素构成的不一样单质,我们往常将它们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一.碳单质的多样性.同素异性体()定义:由同种元素构成的不一样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常有的同素异形体和红磷和白磷金刚石、石墨和.碳的三种单质()石墨构造性质碳原子层状摆列易滑动、质软层与层结协力较弱层内每个碳原子与四周的三个可导电碳原子相连 ( 每个碳原子还余一个电子没有参加形成单质)层内最小的碳环为平面正六边* ( 相邻的线线的夹角为 )形每个六边形实质据有原子数为× ( 个)()金刚石构造性质网状空间构造硬度较大每个碳原子与四周的四个碳原可导电子相连 ( 每个碳原子还余一个电子没有参加形成单质 )最小的一个单元是正四周体* ( 相邻的线线的夹角为109 028’ )()分子是一个大的分子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与四周的三个原子相连分子中含有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规律:碳原子的多种连结方式造成了碳单质的多样性。
二.含碳化合物的多样性含碳元素的单质不计其数,为研究方便我们习惯大将它们分红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碳酸及其盐有机化合物:由与、、等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和() 强复原性:在高温下拥有复原性CO,高温、、、() 可燃性→() 与水蒸气反响高温()()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产物不一,与量有关 ) ()→→→() 弱氧化性高温.(苏打)和(小苏打)物理性质:白色固体、可溶于水()>()()<(()化学性质:() 与酸反响实验::反响较慢:反响很快解说:重申:中加入少许的盐酸不会产生气体中加入少许的盐酸则可产生气体() 与盐反响实验:→,:积淀,积淀溶解→不反响 ( 实验不做,因浓度难于控制)() 与碱反响→不反响实验:→,() 热稳固性较稳固,难分解不稳固,受热易分解:↑小结:本节我们主要议论了两个问题,一是经过察看碳的几种同素异形体认识到因为碳原子的摆列形式多样性造成了碳单质的多样性。
碳的多样性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刚石、石墨、C60的结构,学会区分同素异形体;
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3.了解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转化。
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探究性实验;
3.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碳纳米管等前沿科学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通过自然界中碳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激发学生环境保护的迫切感和责任感。
3.通过动手实验体验化学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同素异形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探究实验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师生活动)用镊子取一块碳展示给学生看。
学生仔细观察,回忆初中对碳的了解,谈谈碳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存在形式。
(讨论与交流)
生1金刚石、石墨、C60
生2大理石、甲烷……
(师生共同活动)碳在自然界中非常广泛地存在,形态上可分为游离态和化合态。
(多媒体投影)图片:碳的各种存在形式
教师讲解:碳酸盐和碳酸氢盐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方法导引)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碳酸钙有哪些性质?完成相关方程式。
学生回忆交流。
生1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它可以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加热分解也会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板书:
CaCO3+2HCl====CaCl2+CO2↑+H2O
CaCO3CaO+CO2↑
师那么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它们的性质又如何呢?会具有和碳酸钙相似的性质吗?
出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样品,让学生仔细观察。
(多媒体投影)碳酸钠(sodium carbonate),Na2CO3,俗称纯碱或苏打,白色固体,广泛应用与玻璃、造纸等工业。
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NaHCO3,俗称小苏打,白色固体,用作发酵粉。
(科学探究)在了解了碳酸钙的性质以后,我们可以先来猜测一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可能具有的性质。
根据初中学习的溶解性表,学生很容易得出它们都是易溶于水的物质。
当然也有同学会提出能判断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吗?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来假设它们可能有的性质:溶解性大小问题,与稀盐酸能否反应,加热能否分解等。
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假设,归纳总结后,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来探究:与酸(稀盐酸)反应,加热,与盐(氯化钙)溶液反应,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等。
可分成四组,每组探究一个方面,然后汇总。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观察,随时给予指导。
[总结]
生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可以与稀盐酸反应,都会放出二氧化碳。
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没有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剧烈。
板书:Na2CO3+2HCl====2NaCl+CO2↑+H2O
NaHCO3+HCl====NaCl+CO2↑+H2O
生2碳酸钠加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加热易分解,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板书:2NaHCO3= Na2CO3+CO2↑+H2O
生3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氢钠不反应。
板书:Na2CO3+CaCl2====CaCO3↓+2NaCl
生4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板书:Na2CO3+Ca(OH)2====CaCO3↓+2NaOH
NaHCO3+Ca(OH)2====CaCO3↓+NaOH+H2O
师碳酸氢钠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还有别的写法吗?
学生思考交流: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教师精讲: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可以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可以与某些盐反应,也可以与某些碱反应,碳酸氢钠加热可以分解,碳酸氢钠可以与碱反应生成碳酸盐。
[例题剖析]
【例1】如何鉴别碳酸钠和稀盐酸两瓶无色溶液?
生可以采用相互滴加的方法。
把碳酸钠逐滴滴加到盐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立即有气泡产生,这是因为此时发生的反应是Na2CO3+2HCl====2NaCl+CO2↑+H2O;而把盐酸逐滴滴加到碳酸钠溶液中,刚开始无现象,因为刚开始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盐酸才出现气泡,反应是NaHCO3+HCl====NaCl+CO2↑+H2O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和大家一起了解了碳的各种单质的性质和结构,重点讨论了碳的化合物——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的性质,通过自己进行实验探究,自己总结归纳,同学们不仅可以感觉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意义,更是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任何科学假设,都必须通过实验来检验。
板书设计
碳的多样性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碳酸钙
CaCO3+2HCl====CaCl2+CO2↑+H2O
CaCO3CaO+CO2↑
碳酸钠(Na2CO3)
Na2CO3+2HCl====2NaCl+CO2↑+H2O
Na2CO3+CaCl2====CaCO3↓+2NaCl
Na2CO3+Ca(OH)2====CaCO3↓+2NaOH
碳酸氢钠(NaHCO3)
NaHCO3+HCl====NaCl+CO2↑+H2O
2NaHCO3Na2CO3+CO2↑+H2O
NaHCO3+Ca(OH)2====CaCO3↓+NaOH+H2O
活动与探究
如何由氢氧化钠溶液制取纯净的碳酸钠溶液?设计有关的实验方案,并且找出最佳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