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资源学课程简介

植物资源学课程简介

植物资源学课程简介
植物资源学课程简介

《植物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50416

课程名称:植物资源学

英文名称:Resource Botan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63

学分:3.0

适用对象: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分类学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植物资源学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边缘分支科学,它以植物学和植物化学为基础,以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来研究资源植物及其开发利用途径。本课程重点讲述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基本特性、主要化学成分、用途、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植物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与科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植物资源调查和研究工作,变区域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扩大工、农业生产和对外贸易,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植物资源学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边缘分支科学,它以植物学和植物化学为基础,以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来研究资源植物及其开发利用途径。本课程重点讲述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基本特性、主要化学成分、用途、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植物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与科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植物资源调查和研究工作,变区域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扩大工、农业生产和对外贸易,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植物资源学概述

(一)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二、植物资源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三、植物资源的分类系统

四、植物资源的基本特性

五、植物资源的主要化学成分

六、植物资源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七、植物资源学的研究概况和发展历史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等。

第二章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植物资源分区

第二节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

一、植物引种驯化的理论

二、引种驯化的途径与步骤

第三节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一、保护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

二、植物资源保护的内容与对策

三、植物资源的管理

第四节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一、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

二、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

三、植物资源利用的一般性原则

四、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步骤与方法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等。

第三章食用植物资源

(一)教学内容

第一节淀粉植物资源

第二节蛋白类植物资源

第三节食用油脂植物资源

第四节维生素植物资源

第五节饮料植物资源

第六节食用香料植物资源

第七节色素植物资源

第八节甜味剂植物资源

第九节蜜源植物

第十节果树植物资源

第十一节野菜植物类、食用竹类、饲用植物资源(略)(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等。

第四章药用植物资源

第一节中草药资源

第二节农药植物资源

第三节有毒植物

第五章工业植物资源

第一节纤维植物资源

第二节芳香油植物资源

第三节树脂、树胶植物资源

第四节能源植物

第六章环保植物资源

第一节防风固沙植物资源

第二节水土保护植物资源

第三节绿肥植物资源

第四节指示植物

第五节抗污染植物资源

第六节观赏植物资源

第七章野生观赏植物资源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现状

第二节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应用

第三节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引种驯化

植物资源学----杨利民

内容简介

《植物资源学》是一本适用于植物科学与技术、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森林资源和生物科学类及农学类等相关专业使用或参考的教科书,也是科学研究的参考书。教材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部分从植物资源分类、分布与特点、开发与利用、调查与评价、可持续利用与野生抚育和保护与管理等不同研究层次介绍了植物资源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各论部分重点介绍了药用植物资源、野果植物资源、野菜植物资源、芳香油植物资源、色素植物资源、纤维植物资源、油脂植物资源、淀粉植物资源、树脂植物资源、树胶植物资源、鞣质植物资源、农药植物资源、观赏植物资源和其他植物资源(包括甜味剂植物资源、经济昆虫寄主植物资源、皂素和木栓植物资源及能源植物资源)等18类重要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教材图文并茂,吸收了相关教材、专著及最新学术论文成果。

中文名称:植物资源学

英文名称:science of plant resource

定义:研究资源植物的分布、分类、引种驯化,资源植物中有用物质的特性、形成、积累和转化的规律,以及开发利用、保护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需求关系的学科。

植物资源学(Plant Resources): 是研究自然界所有植物的分布、数量、用途及其开发的科学,与药用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和保护生物学有密切关系。

目录

绪论

第一章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特点

第二章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三章植物资源的调查与评价

第四章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野生抚育

第五章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第六章药用植物资源

第七章野果植物资源

第八章野菜植物资源

第九章芳香油植物资源

第十章色素植物资源

第十一章纤维植物资源

第十二章油脂植物资源

第十三章淀粉植物资源

植物资源学---杨期和

ISBN:9787811353891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六章,第一、二章从植物资源的分类与分布、开发与利用、调查与评价、保护与管理等不同研究层次,介绍了植物资源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三至第六章分别介绍了食用植物资源、药用植物资源、工业植物资源、环保植物资源的重要种类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植物资源的概念、分类系统、基本特性、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方法,重点论述了4大类25个亚类植物资源,较详尽地介绍了这些资源植物的形态、生境分布、主要化学成分及用途、采收与加工方法,同时介绍了其近缘科属中的资源植物和其他重要种类。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植物资源的概念

第二节植物资源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与任务

第三节植物资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资源植物和植物资源的分类系统

第五节植物资源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二章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一节植物资源的特点

第二节我国植物资源的形成条件

第三节我国植物资源的分区

第四节我国植物资源利用的发展状况、问题和建议

第五节植物资源的保护途径和对策

第三章食用植物资源

第一节淀粉植物资源

第二节蛋白质类植物资源

第三节食用油脂植物资源

第四节维生素植物资源

第五节饮料植物资源

第六节食用香料植物资源

第七节色素植物资源

第八节甜味剂植物资源

第九节蜜源植物资源

第十节南方果树资源

第十一节野菜植物类、食用竹类、饲用植物资源

第四章药用植物资源

第一节中草药资源

第二节植物农药资源

第三节有毒植物资源

第五章工业植物资源

第一节纤维植物资源

第二节芳香植物资源

第三节树脂树胶植物资源

第四节能源植物资源

第五节工业昆虫寄主植物资源

第六节鞣料植物资源

第六章环保植物资源

第一节防风固沙植物资源

第二节水土保持植物资源

第三节绿肥植物资源

第四节指示植物

第五节抗污染植物资源

第六节观赏植物资源

药用植物资源学

药用植物资源:是指自然资源中对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医疗作用和保健护理功能的植物总称.药用植物资源学:是研究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活性成分及其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和评价方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的学科。

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1,地域性。2,分散性。3,有限性和可解体性。4,可再生性。5,多用性。6,国际性。

药用植物资源学研究的内容:一,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二,药用植物资源区划与产地适宜性分析。三,药用植物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四,药用植物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五,积极寻找和扩大药用植物新资源。六,濒危药用植物资源评价及监测。3s技术: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三大空间科技技术,也称“3S”技术,在药用植物生产区划、栽培管理、质量控制上,特别是在道地药材的栽培、采购上将具有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国外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一,亚洲药用植物种类及其传统医药体系1,东亚及部分东南亚地区该区以中医学传统理论为指导,理论系统完整,实践经验丰富。代表性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新加坡、菲律宾等,约有草药10000种,大部分为寒温带、温带和亚热带植物,少数为热带植物。代表性种类有人参、五味子、甘草、党参、当归等。2,南亚地区以印度传统医学理论为指导,有完整的理论系统和医学体系,实践经验丰富。代表性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金等,约有草药2500种,大部分为亚热带和热

带植物,代表性植物有丁香、石榴、菖蒲、穿心莲等。、二阿拉伯—伊斯兰药用植物种类及其传统医药体系北非和中东地区以阿拉伯传统医学为主,有比较丰富的医药实践经验,阿拉伯医学体系对于亚、欧、北美医学发展有重要影响。这一地区气候干燥,土壤贫瘠,约有植物药1000种,大部分为荒漠草原或旱生药用植物,代表性种类有葫芦巴、香茅、罂粟等。伊朗、土其耳、沙特等中东地区以伊斯兰医学体系影响为主,有草药1000种。三,西非—南非药用植物种类及其传统医药体系以非洲传统医学为主,有丰富的民间医学实践,包括动非和西非、南非地区,代表性国家有扎伊尔、坦桑尼亚、南非等。地处热带沙漠、草原,赤道雨林,温带草原地区,植物种类丰富,面积广,有草药1000种,多为热带植物,代表性种类有金合欢、蓖麻、油橄榄等。四,拉丁美洲药用植物种类及其传统医药体系以拉美传统医学为主,民间医药有悠久历史和独特优势。整个拉丁美洲应用的药用植物约有5000种,仅墨西哥就有2500种。代表性国家有巴西、墨西哥、秘鲁、智利等,种族众多,为热带地区,气候潮湿,雨量充足,是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代表性种类有金鸡纳、凤梨、皂树等。五,欧美及澳洲传统医药体系该区以传统医学为主,习惯上以应用现代医学为多,民间传统医学方式很少。北美和中美洲分布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北美约有药用植物1000种。澳大利亚有药用植物1500种,大部分为温带和寒温带植物。代表性种类有啤酒花、三色堇、山金车、银杏等。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药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国家,仅种子植物就有24500种,分属253科、3184属,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自1983年起,国家组织全国的中药研究力量对全中国资源进行了艰苦的普查工作,查明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达12772种,其中天然药用植物10933种、人工栽培药用植物400种。菊科是我国被子植物第一大科,约1000属、25000—30000种约占被子植物的1/10,广泛分布于全世界,主要分布于温带,热带较少。是药用植物最多的科。有药用植物778种。主要药用属有蒿属、凤毛菊属火绒草属、蒲公英属等。商品药材有有白术、苍术、蒙古蒿、千里光等。

中药区划的原则:中药区划不是单纯的自然区划,也不是部门的经济区划,而是兼有自然和经济两种属性的综合性区划。中药区划要考虑以下原则:1,中药生产条件的相对一致性原则2,中药生产特点的相对一直性原则3,中药生产发展方向和途径的相对一致性原则4,中药区划与农业区划相协调原则5,不同等级的中药区划相衔接原则6,保持一定的行政区划单元的完整性原则。我国行政的所属的6个大区中,西南、中南和华东地区资源种类明显多于华北、东北和西北。6个大区的资源种类多寡的排列顺序是西南、中南、华东、西北、东北、华北。

云南是我国植物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已查明的高等植物就有15000种,占全国高等植物总量的50%以上。其中药用植物6157种。主产的药用植物有三七、灯盏花、石斛、黄连、当归、肉桂、龙胆、砂仁等。云南三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8%,灯盏花占全国总产量的95%,砂仁和石斛占全国总产量的70%。

第三章

蕴藏量:指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内的自然蓄积量,可分为总蕴藏量和可利用蕴藏量。

产量:指家种(栽培)的药用植物的产量。

单株产量:指一株药用植物资源部位(根、根茎、全草、叶、果实或种子)的平均产量(g/株)。经计量:指药用植物资源在一定时期或区域内具有经济效益的那部分蕴藏量,即可利用蕴藏量。

年允收量:指在一年内允许采收的量,即不影响其自然更新和保证永续利用的采收量。

最大持续生产量:是保证在采收某种药用植物资源时仍能保持其原有资源量,并能正常自然更新时所允许采收的最大产量。

资源再生率:指某种药用植物资源再生量与资源利用量之间的比值。

单种药用植物资源最大持续产量的确定方法:1.野外实验法。2.人工更新法。

贵州的主要药用植物:天麻、杜仲、吴茱萸、天冬、白芨、何首乌、通草、百合、南沙参及百部等。

第六章

濒危分级,中国红皮书分“濒危”、“稀有”、“渐危”三个级别。

一、药用植物资源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1. 人口的过快增长导致人均资源拥有量降低。

2. 需求的迅速增加加大了对药用植物资源的沉重压力。

3. 无序的开发利用造成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严重破坏。

4.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意识和协调管理急需加强。

5. 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拯救力度亟待加大。

二、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对策:

1. 完善和健全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机构。

2. 开展资源普查与科学评价。

3. 合理开发利用。

4. 寻找稀有濒危中药材的替代品。

5. 加强药用植物物种保护,完善自然保护区和药用植物园区的建设。

6. 广泛宣传与加强执法。

7.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中医药产业现代化。

三、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主要途径和方法:

1.就地保护:将药用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就地加以维护从而达到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的目的。途径有:a.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b.采取有效的生产性保护手段,如抚育更新,合理采收

2.迁地保护。又称异地保护,即将珍惜濒危药用种类迁出其自然生长地,保护在保护区、植物园、

种植园内,进行引种驯化研究。

3.离体保护:即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来保存药用植物体的某一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

四、濒危药用植物保护对策:

1.加强濒危药用植物的调查摸底工作,在明确濒危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特征、致

危因素等的基础上制定统一的保护等级。2.采用多种方法和有效措施,加强现有和新建保护

区和植物园区的建设,做好就地和迁地保护工作,力争将濒危的药用植物更多的保护起来。

3.加强濒危药用植物动态变化的监测,找出变化规律。

4.禁止或限制使用国家重点保护的濒

危野生植物4大力发展濒危药用植物的人工种植。5.加大保护和研究经费投入,深入开展濒

危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研究,培养专门的资源保护管理和科研人员。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是以植物科学为基本理论指导,通过周密的调查研究,了解某一地

区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用途、储量、生态条件、地理分布、利用现状、资源消

长变化及更新能力,以及社会生产条件等。

一.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的目的

通过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掌握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蕴藏量;认识药用植物资源

与地貌、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和生产力、交通、科学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关系;揭示药

用植物资源的自然分布规律和药用植物生产、资源开发的地域差异;正确评价各地药用植物

资源状况;总结分析开发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经验、技术,确定今后药材生产布局和发展方

向、途径及应采取的措施,为全国药用植物资源区域性开发和合理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的意义

开展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其发展动态,是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

药用植物资源的前提条件,是制定区域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计划的第一手资

料。可以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方针、政策、计划以及经济和环境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制

定区域药用植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计划提供理论依据;为中药相关的企事业单

位制定长期、中期或短期生产计划提供依据,也可用于检查、评价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

计划执行情况。

三.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主要内容

1. 药用植物资源生态环境的调查

2. 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分布调查

3. 药用植物资源

蕴藏量调查4. 药用植物资源的更新调查

四.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准备工作1.组织准备2.物资准备3.技术准备

五. 药用植物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1.现场调查(踏查和详查)2.线路调查3.样地调查(样

地选择的方法:1.典型抽样法 2.随机抽样法 3.系统抽样法)

样地的类型有:样方、样条、无样地法

五.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注意事项

1.人身安全

2.资源与环境的保护

3.方位确定方法

药用植物资源利用潜力的综合评价一般可分为经验判断法、极限条件法和定量评价法。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包括以原料为主的初级开发,以开发药物与其他产品为主的二级开发,以开发天然化学药和单体为主要内容的深层次开发的多层次、多方位和多学科的综合开发。此外,还包括如天然保健食品、化妆品、植物源农药、中药饲料添加剂、香精香料、天然色素等多品种开发。采用循环经济的观点指导药用植物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同时,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不断开发药用植物新资源。

植物源农药是用具有杀虫、杀菌、除草剂生长调节等特性的植物功能部位,或提取其活性成分,加工而成的药剂。

中药饲料添加剂是以中药为原料制成的饲料添加剂,按国际审批和管理归入药物类饲料添加剂。

药用植物资源的再生是指药用植物资源在人为采挖、砍伐和利用之后,其种群数量和资源总量在自然条件和人工条件下通过繁殖、生长获得恢复与重建的过程。(繁殖、生长、更新)药用植物的繁殖和生长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其中自然的又分为有性的和无性的。药用植物资源评价包括品质评价、效益评价及遗传多样性评价。品质是指药用植物用于医疗用途的药用部位和所含药用成分的性质与质量,包括内在和外在品质两大类,它们是资源的自然属性。

微观经济学《第八章分配理论》

第八章分配理论 总体介绍:本章的中心是用价格理论来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经济学家认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生产要素共同造了社会财富。分配就是把社会的财富分配给这四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劳动得到工资、资本得到利息,土地得到租金,企业家才能得到正常利润。收入分配理论就是要研究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所得到的收入到底是如何决定的。 生产要素的收入取决于两个方面: 一是要素的数量. 二是要素的价格,当拥有的要素数量既定时,要素的价格越高,则得到的收入也就越多。和普通商品一样,生产要素价格也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因此,分配理论实际上就是一般价格决定理论在收入分配中的运用。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一)生产要素需求性质 1.派生需求(也叫引致需求)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需求者是厂商不是消费者 2.联合需求。即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二)影响生产要素需求的因素 1.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及产品的价格。 2.生产技术状况。 3.生产要素的价格。 分析生产要素需求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产品市场的类型是完全竞争还是不完全竞争。 第二,一家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整个行业对生产要素需求的联系和区别。 第三,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变动与多种生产要素变动的情况。 第四,生产要素本身的市场结构是完全竞争还是不完全竞争的。 (三)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要素需求 ★1.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就是要实现边际收益、边际成本与价格相等。即:MC=MR=P。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对一家厂商来说,要素价格是不变的。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2.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取决于该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 如果以实物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称为边际物质产品(MPP),如果以货币来表示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则称为边际收益产品。 边际收益产品不同既不同于边际收益,也不同于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反映的是产出与生产要素投入之间的关系. ▲边际收益反映的是产品销售量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边际收益产量反映的生产要素投入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概论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金融 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数:64课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生顺利进入专业课的基础。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金融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阐述的是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以及货币银行方面有关基本理论、基本业务的基础知识。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内容构成。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基础。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 1、内容: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货币流通、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意义、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2、重点难点: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三、主要内容 (一)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 (二)货币流通 (三)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 (四)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五)参考书籍介绍 四、思考题 1、列举你所遇见并希望求得理论解释的货币银行领域中的问题,现在你对这些问题是如何理解的? 2、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金融安全与经济安全的关系。 3、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制度。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理解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掌握货币制度的定义、本位货币的特点、货币制度的演变。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 1、内容: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定义、货币制度 2、重点难点:货币的定义、货币制度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 一、古代货币起源说 二、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 三、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第二节货币的形式 一、古代的货币 二、币材 三、铸币与纸币 四、存款货币与电子货币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类型: (公共课限选课) 总学时:80 理论学时: 58 实践学时: 22 学分数:5 适用专业: 护理、护理(助产)、护理(英语)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一门专科护理学。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小儿。 其任务是使学生对《儿科护理学》有完整的认识,并掌握必要的技能。不仅对小儿疾病进行护理,还包括开展优生优育、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的防治质量,为减少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增强儿童体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构建《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发展平台。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为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打好坚实的基础。注重知识的新颖性及前卫意识,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2.设置《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合理内容。教学内容分为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确定以坚持“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拓展“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为原则。《儿科护理学》课程要重新科学地审视儿科护理“三基”的内涵,基础部分在理论与方法上都应是最基本的,在医院和社区临床护理的应用中都应是最广泛的。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知识,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由此来打造既能体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儿科护理学》课程具有的基本特点,又能适合时代进步所要求学生必备的儿科护理基本知识。成为学生获得学习专业护理课程、专业护理技能和职业就业能力的工具。拓展部分为适应学生进一步升华提供必要的准备,使学生了解《儿科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体会《儿科护理学》的文化价值,构建可供不同学生得到个性发展的有效平台。 3.关注《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进程,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性教学原则,促进师生互动。以模块教学取代传统教学,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案例讨论、实验实践、临床见习与实习等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4.体现《儿科护理学》课程现代文化氛围,要反映当代《儿科护理学》方面的新进展、新知识、新理念。 5.注重《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进程中新科学、新技术的使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402修订)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英文)The 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课程性质:必修课层次:专升本 学时:64 学分:4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使学生对货币银行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 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2、教学方法:讲授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系统阐述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货币银行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机制的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货币银行问题。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内容提要: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货币的产生过程;货币的定义及其本质;货币的职能;领会货币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的关系;了解我国人民币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明确人民币的性质和在流通中的地位;掌握国际货币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和理解货币起源理论、货币的职能,掌握货币形态的演变,理解其演变规律,并能运用货币的基本理论与知识解释和理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 一、代用货币与信用货币的异同 二、货币起源的本质 三、为什么要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优缺点 五、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1.1 货币的产生(1学时) 一、货币的定义 二、货币的职能 三、货币的形式 四、货币的度量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附件1: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Byh19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数:4 学时数:64 适用专业:护理 二、课程地位和任务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防治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学科。儿童处在不断的生长发育阶段,儿科护理学自始至终贯穿这一动态发展的特点。《儿科护理学》是建立在基础和临床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的一门综合 性应用科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其任务是 通过学习儿科疾病及其护理,从身体——心理——社 会三方面对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从而真正体现以人 为本的特点。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明确儿科护理学的任务目标 2.明确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及护理要点 3.明确儿科常见的四大疾病佝偻病、肺炎、小儿腹泻、 贫血 4.掌握泌尿系统的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小儿 的护理 5.掌握缺铁性贫血小儿铁剂的治疗和护理 6.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 (二)能力目标 1.了解小儿喂养的知识 2.学会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 3.学会运用护理程序对小儿进行整体护理 (三)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对儿科护理工作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 3.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2.熟悉儿科护理学的范畴和任务 3.了解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2.熟悉儿科护理学的范畴和任务 三、教学时数2学时 四、教学内容 第一节儿科护理学任务和范围 一、熟悉儿科护理学的范畴和任务 第二节儿童年龄分期 一、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第三节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一、儿科特点及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第四节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一、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 第二章儿童生长发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及规律 2.掌握应用儿童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判断儿童生长 正常或异常的方法 3.熟悉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4.了解儿童发展的一些相关理论 5.了解小儿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及其干预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微观经济学课程改革

微观经济学课程改革 微观经济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微观经济学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图形、基本理论的教授,使学生对市场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培养经济学直觉,培养运用基本的微观经济学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质量。 《微观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类核心专业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和后续经济学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同时实践性也很强。微观经济学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图形、基本理论的教授,使学生对市场运行机制的一般原理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内容有比较全面的了解。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并培养经济学直觉,运用基本的微观经济学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将内容庞杂的微观经济学理论清晰、明确的掌握并做到学有所得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在对教学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课程特点,对本科阶段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的系统性 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作为微观经济学的经典教材,十分适合本科生学习。该教材共有11章。首先简单介绍西方经济学,然后介绍了消费者理论,包括需求、供给理论、均衡价格和效用论,生产者理论,包括生产论和成本论。接下来讲述不同市场结构下生产者如何生产和定价,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以及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最后,在介绍一般均衡的经济效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应如何行使职能避免这一情况。整个微观经济学理论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二)理论的抽象性 作为经济学的基础课程,微观经济学对抽象思维有较高的要求。比如,在课程中广泛使用的弹性这一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很难理解其含义且很容易混淆;此外,一些距离现实生活比较远的理论,如寡头垄断理论、市场失灵等在现实中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案例来解释。再者,属于社会科学的微观经济学课程并非如自然科学一般可以在实验室再现,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缺乏深度。

【货币知识】货币银行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对象和性质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作为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8门公共核心课程之一和金融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列入教学计划。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应用经济学的特征,掌握基本的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经济变量间的随机因果关系。 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理论的新发展有概念性的了解;能够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能够使用常用的计量经济学软件;具有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基础和能力。 四、授课方法 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上机实验、课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理论讲解主要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讨论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实际运用,对计量模型

中可能存在问题的检验方法和补救措施,如何在计算软件上实现各种计量经济学的基本运算;上机实验是对所学课程内容、基本方法的验证性实验;课外研究则是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的拓展训练,主要培养学生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能力与研究能力。 五、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基本概念和内容体系,了解计量经济研究的基本步骤,计量经济学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主要的计量经济学软件,了解EViews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计量经济研究的基本步骤;难点是课时紧,教师要处理好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主要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第二节:计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经济学、数学、统计学学科交叉后所形成的新学科,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统计学、数学三门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学科,计量经济学与数量经济学的区别。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的关系。 第三节:计量经济研究的步骤 建立理论模型:模型的经济理论依据、确定模型变量、确定模型的函数形式、确定变量的统计指标并搜集整理数据、计量经济研究中常见的数据类型(时间序列数据、横截面数据、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Microeconomics) 课程代码:(06110170)学分: 3 总学时数:51理论时数:51实验(实践)时数: 先修课程:无开课对象:工商管理、电子商务、会计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的性质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类、管理类本科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 2.课程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继续学习其他经济和管理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将来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或经济管理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3.课程的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基本理论模型和政策主张,了解现代经济社会市场机制的运行和作用,熟悉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 第一讲经济学十大原理(第一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介绍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十大原理,并简要介绍经济学的基本发展脉络,使学生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先有大致的了解,引起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 2.要求学生掌握经济学研究的典型问题及提出的相应概念。 [教学内容] 1.1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1.2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1.3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 十大经济学原理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制作内容丰富全面的课件 2.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第二讲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2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并掌握经济模型的含义、构建过程和运用方法 2.明确经济学中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够对各种不同的观点加以甄别。 [教学内容] 2.1作为经济学家的科学家 2.2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 2.3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构建经济模型的过程和步骤 3.如何运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制作内容丰富全面的课件 2.讲授为主,讨论为辅 3.当堂完成第一次作业 第三讲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第4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 2.了解均衡价格的形成和变动 3.理解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

微观经济学习题答案1-3章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一、名词解释 1.欲望: 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缺乏与不满足的感觉以及求得满足的愿望。 2.稀缺性: 指经济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稀缺的,这就产生了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稀缺资源用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经济学。 3.机会成本: 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种产品上最大的收益就是这种产品市场上的机会成本。 4. 生产可能性曲线: 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组合的轨迹,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社会生产在现有条件下的最佳状态。 5.微观经济学: 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主要内容包括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场上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福利经济学和一般均衡理论等。 5.宏观经济学: 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以及相互关系。总体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6.实证分析: 实证经济学是描述经济中的事实、情况和关系,指在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时,只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成因、效果及其发展趋势进行解释、分析、证实或预测,用以回答现实的经济现象“是什么”,或社会面临的经济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为何会如此,其发展趋势如何,而基本不涉及价值判断问题,即对某种经济现象好不好,该不该如此,不作评价。 7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规范分析有三个特点:它回答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而不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它分析问题只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判断;它得出的结论无法依据经验事实进行检验。 8.均衡分析: 所谓均衡,指的是经济体系中各种相互对立或相互关联的力量在变动中处于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对经济均衡的形成与变动条件的分析方法叫做均衡分析法。 9.静态分析: 静态分析就是完全抽象掉时间的因素和经济变动的过程,是一种静止地、孤立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货币银行学课程英文名称: Finance and Banking 课程类别:必修课程编号:020110j011 课程归属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制定时间: 2006年 12月30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货币银行学》课程是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金融监管》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的基本要求: 1)注意与各先行课程内容的联系,系统掌握《政治经济学》、《西 方经济学》等的内容。 2)在把握《货币银行学》理论基础、构成内容的基础上,应该能 分析经济生活中与货币银行相关的客观经济现象中与货币银 行相关的客观经济现象。 3)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了解指一 般把握的内容;理解是指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握概念、原则、方 法,及其理论依据;掌握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 经济类各专业及学时数:72学时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货币银行学》 6、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本课程属于大学本科课程,教材和讲授以文字表达为主,辅之以图表、模型和案例,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内容构成。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基础。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 1、内容: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货币流通、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意义、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2、重点难点: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教学大纲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西方经济学是关于现代市场经济的经济学,它用一套独特的方法、工具和概念,建立了反映市场经济中经济规律的理论,是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要专业基础课。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所开设的《西方经济学》课程,主要内容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由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所组成。 本课程的设置在于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和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必要性及其方法,了解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培养和提高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当前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经济学》是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一门核心课程和主要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其他经济学后续课程的教学效果以至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教学的质量有重要影响。为了更好地体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教学采用尹伯成主编的《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同时参考国内外最新优秀经济学教材,如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使学生不仅能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还能够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以及学会运用理论分析身边的经济学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学习关于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越来越重要。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更加深刻地理解国家关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1、使学生掌握好“三基”,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准确理解记忆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了解课程的理论体系,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管理经济学》(一)-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2) 《管理经济学》(一) 主讲教师:卿志琼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企业不同成本对决策的影响 2、厂商利润最大化目标与其他目标分析 3、量本利分析的应用 4、运用均衡价格理论分析某一商品的价格趋势 5、政府税收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6、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与需求的交叉弹性 7、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与应用 8、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定价战略 9、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消费决策 10、需求法则与需求预测 11、论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12、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13、机会成本与决策 14、规模报酬递增、不变与递减 15、生产三阶段与管理决策 16、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关系 17、总利润、平均利润与边际利润 18、总收益、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19、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20、盈亏平衡点与企业决策 二、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2、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3、第1题——第7题可以加副标题。比如,第7题,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含义与应用——以钢铁企业为例。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1. ……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1、论文一律以此文件为封面,写明学习中心、专业、姓名、学号等信息。论文保存为word文件,以“课程名+学号+姓名”命名。 2、论文一律采用线上提交方式,在学院规定时间内上传到教学教务平台,逾期平台关闭,将不接受补交。 3、不接受纸质论文。 4、如有抄袭雷同现象,将按学院规定严肃处理。 管理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管理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1.需求理论需求理论主要分析不同价格水平的产品的需求量,以及在价格、收入和相关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的需求改变率。它的作用是支持企业的价格决策和市场预测,帮助企业确定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2.生产理论生产理论主要涉及的内容是生产组织形式的选择和生产要素的组合。 3.成本理论成本理论涉及的内容是各个不同成本的性质,成本函数,包括规模经济的选择和最佳产量的选择。 4.市场理论市场理论分析在不同性质的市场条件下,企业选择什么样的行为能够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 管理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在很多内容上是完全一样,如消费者理论、厂商理论,但是管理经济学更侧重于厂商和消费者行为分析,而微观经济学则侧重于市场均衡分析,所以管理经济学当中还包括有厂商的定价理论等,而微观经济学则包括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理论等内容 而管理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很少,除了管理学当中涉及到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的那部分之外,几乎没有太多交集,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研究方法都是如此。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文名称:货币银行学 英文名称:Money and Banking Theory 学时数: 51 学分:3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以货币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济学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是财经学科相关专业学习、了解金融理论与实践的选修课,该课程是在假设学生已经完全掌握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讲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融基本知识,熟悉银行、资本市场运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金融活动及其宏观金融调控的理论、运行机制和方法、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投资理念。 二、教学方式 教学中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教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系统地讲授金融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介绍本学科理论的前沿性课题,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训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了获得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 货币银行学主要研究金融活动及金融调控的问题。它试图通过对货币运行的研究,来说明现代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课程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讲概述(1学时) 基本内容: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基本介绍、 教学基本要求:从微观、中观、宏观的三个层次系统介绍货币银行学知识体系 重点: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基本框架、 难点:货币银行学体系构成 第二讲货币与货币制度(5学时) 基本内容:货币的起源及形式、货币职能、货币制度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对于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通过了解货币的五大职能以及货币的定义,掌握货币的层次划分及货币制度的构成和演变阶段 重点:劳动价值论、信用货币形式、货币职能、货币制度演变的历程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G133106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高职护理授课单位:生化工程学院 学时:60 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程红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1 课程性质与作用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疾病护理及预防的临床医学学科,是护理专业的临床专业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医学院校的护理专科生,在教学中,要考虑儿科学的学科特点,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注重实践技能教学,通过教师示教和学生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基本技能操作能力。注意与其他临床专业学科的区别与联系,适当介绍学科新进展,以使学生提高儿科学理论知识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力求把握课程的基本结构,加强本学科课程与相关课程内容上的衔接,知识的交叉渗透,将知识的传授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尤其要把增强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基本理念 《儿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的主干课程之一,是研究从胎儿至青春期小儿的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护理学课程。该课程内容包括总论和各论。总论包括儿科护理学概述、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儿科护士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和生长发育、儿童保健、住院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基本操作技术。各论包括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童营养及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免疫缺陷病和结缔组织病患儿的护理、遗传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本课程教学通过课堂讲授、病例讨论、临床见习,并结合多媒体教学(CAI、VCD),使学生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解决儿科临床护理问题奠定理论基础,并为以后的儿科临床工作奠定初步的实践基础。 1.3 课程设计思路 《儿科护理学》课程内容按护理程序编排教学内容,融合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裂痕,逐步摆脱“医疗+护理”的传统模式,并充实和增设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以儿科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基础,培养能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社会特点,运用护理程序,从疾病概要(包括疾病概念、治疗原则)、护理评估(包括健康史的采集、身体状况、心理社会状况评估、实验室检查内容)、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这几部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大学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授课专业:金融学 授课教师: 职称/学位:副教授 开课时间:二○二○至二○二一学年第一学期《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标要求 《西方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一级学科下属各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内容较多,难度较大,是广大学生顺利完成经济学和管理学本科学业和今后继续深造的重要基础。其基本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概论,供求理论,消费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理论和市场失灵及政府的微观决策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学习和理解各章节术语指标分析,熟练掌握思考和研究各类经济发展问题的基础和能力,并为进一步的理论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引入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和政府参与经济运行取得的成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经济政策实施的认同感,帮助树立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作为社会主义爱国青年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为进一步的理论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最终达到专业育人和育才的统一。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达到以下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理解和掌握有关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架构和分析逻辑; 课程目标2: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经济现象和问题;

课程目标3:初步培养学会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各种经济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4:使学生建立起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框架,为进一步学习经济学及其相关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储备 课程目标5: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学习和理解掌握课程内容重点,引入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和政府参与经济运行取得的成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经济政策实施的认同感,帮助树立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把握微观经济学的总体内容、主要结论和应用条件;(2)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认清市场机制和政府的作用及其局限;(3)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地认识微观经济学,吸收微观经济学中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对市场机制运行的正确看法;(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5)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选用教材:《西方经济学》上册.《西方经济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2版。 二、课程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 教学进程安排表、课程教学详细内容与要求如下: 表1 教学进程安排表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 英文名称: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教学手段。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能充分了解金融与一国经济的相关性以及金融固有的独特性,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我国在金融领域的具体实践;培养学生具有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来识别、阐明、分析、研究、探索当前金融主要问题,特别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能独立思考、比较正确的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培养要求,切实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这一总的指导方针。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是一国至关重要的宏观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一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出现了新的现象和问题,金融成为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领域。货币银行学研究的对象是金融,主要分析、研究宏观领域中一国货币和货币运动的规律,这些货币运动所涉及的金融业务及其经营机构,以及由于这些货币运动而形成的各种金融关系和由此产生的金融现象、问题。 货币银行学的内容结构:从货币及货币制度入手,按逻辑顺序,逐一阐述信用、利率、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及货币政策、货币供求与均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一国金融领域的各个重要课题,同时结合我国实际,重点讲解我国信用、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利率市场化、银行商业化改革,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运用,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范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金融发展和改革问题。 1、货币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种类,货币形式的发展与未来趋势,货币制度及其发展历史等,掌握货币的职能、本质及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尤其要深刻理解货币的概念和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信用

公共经济学课程简介-公共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础课学位课 周学时:3 预修课程: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课程主要内容 公共经济学是利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公共部门的经济、政治问题的一门新颖学科,借助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公共部门的职能,职能范围,公共部门职能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现代《公共经济学》在传统的主要分析政府的公共收支问题的基础上,引入了公共选择,政府寻租,政府采购等内容,使公共经济学分析研究的范围有了进一步的拓展,进一步充实了公共经济学的内容。公共经济学的学习至少在下列方面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有借鉴作用的: 1、政治体制改革。以经济学的供求关系变化理论分析多党制与一党制的利弊;分析三权分立的历史进步性;从人的经济人性质、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效率原则分析民主决策的重要性。 2、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公共产品理论、产权理论、委托代理论等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个私经济改革国有经济的意义。 3、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边界的界定。财政与金融的权限问题、税收规模与基建规模问题,也就是老百姓的负担与知情权问题。 但从国内来看这一学科还不成熟,现在公共经济学理论中提倡与责难的不少内容正好与国内要实行的是相反的,有许内容与中国作为一个赶超型国家的实际与不相适应。所以我们学习这一

学科始终要结合实际来学习与思考。 《公共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 《公共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公共部门的经济与政治行为的学科,被一些人称之为真正的政治+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学习本门课程目的是要让大家了解相关的一些最为流行与先进的经济学原理、理论范畴。认识和掌握市经济条件下政府各种经济活动的必要性与边界。 既懂得如何做好政府经济工作。 又能监督政府的职能,为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作出贡献。它要求学具体掌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这些: 1、作为公共经济学的主要方法论基础有哪些? 2、市场经济发展对人们观点的变化产是哪些主要影响,早期市场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有什么异同点? 3、政府经济职能的定位依据如何?发展变化趋势怎样? 4、中国政府的机构改革与公共经济学相关理论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5、中外政府经济职能定位会有什么不同,反映在公共支出与公共收入又有什么区别。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儿科护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1.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专科性较强的学科,主要研究从胎儿期至青少年时期的小儿生长发育规律、预防保健、儿童心理及智力发展、疾病治疗和护理,以及如何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以达到恢复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一门临床护理学科。儿科护理学是现代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对儿童提供综合性的、广泛性的护理,是护理专业必修的课程。 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小儿解剖、生理及心理的特点,掌握儿童保健和临床疾病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护理技能,能够开展优生、优育、优教宣传,能利用护理程序对小儿实施整体护理。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爱护、关心患儿,做好儿童身心全面护理,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3.教学活动以理论讲授、示教、实验、自修、电教、小组讨论、临床见习、角色扮演等方法进行,以理论考核、技能考核、课堂参与、个人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 4.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其中理论41学时,实验13学时。

实践项目及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技能实验、临床见习、个人作业、病例讨论、电教、自修等 评价方法 理论考试 技能考试 个人作业:书写护理病历、见习报告、讨论报告等。 课堂参与:出勤、发言的质量、讨论发言次数。 评价标准(百分制) 1、评分比例理论考试60% 技能考试20% 个人作业10% 课堂参与10% 2、评价等级 90分及以上优 80分及以上良 70分及以上中 60分及以上及格 60分以下不及格 第一章绪论 一、绪论:1h 二、本章描述: 本章主要介绍了儿科护理学的概念、任务和范围,儿科护士的角色任务及素质要求,以及儿科护理学的发展和展望。

微观经济学课程简介

《微观经济学》课程简介 一、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构成整个经济制度的各个经济决策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这些单个单元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影响这些决策的因素。 《微观经济学》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在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来分析经济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知识体系来说,使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全面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知识,为学习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分析方法上,既注重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进行定性分析、规分析等,也使学生在弄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本身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各种分析方法,如逻辑推导方法、数学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等在经济学中的运用,强化和拓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分析手段。在能力的培养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关注经济热点和难点问题以及由经济问题导致的相关社会问题,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并运用所学的经济理论知识,解释和分析经济问题,对解决经济问题的建议和对策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弄清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提高和增强学生观察经济现象、分析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来能较好地适应经济管理工作和社会工作。 《微观经济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学好该课程,将为以后学习《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旅游经济学》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任务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了解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分析工具和发展简史,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程简介英文模版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Course Code: 62216002 Course Name: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Course Credit: 4 Course Duration: 7 Teaching Object: Senior undergraduate of Business Department Pre-course: Basic Microeconomics Course Director: Guo JianQiang Associate Professor Ph.D. of Economics Course Introduction: Unrivaled in Its Unique Combination of Analytical Rigor and Accessibility,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Has Gained One of the Broadest Adoption Lists in the Market. Now Appearing in Its Sixth Edition, Professor V arian's hallmark Text Is Better than Ever, Featuring New Treatments of Game Theory and Competitive Strategy, and A Variety of New Illustrative Examples. Modern, Authoritative, and above All Crafted by An Outstanding Teacher and Scholar,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Sixth Edition Will Expand Students' Analytic Powers and Strength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Microeconomics. Course Examination: Students’ Final Scores = Scores of Ordinary Tests * 10% + Scores of the Final Exam * 90% Scores of ordinary tests vary according to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attendance, homework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The final exam will be an closed-book exam. Appointed Teaching Materials: Textbook: Hal R. Varian,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Sixth Edition), W. W. Norton, 2003. Answers to Workouts of this course (PDF) Offered by Teacher. Bibliography: [1]Hal R. Varian, 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 A Modern Approach (Sixth Edition), W.W.Norton,2003. [2]James M. Henderson and R. E. Quandt, Microeconomic Theory A Mathematical Approach, McGraw-Hill Book Co. 1980. [3]Waiter Nichoson, Microeconomic Theory: Basic Principles and Extension, 8th Edition, SouthWestern 200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