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肌肉
- 格式:ppt
- 大小:8.25 MB
- 文档页数:46
一、概述表情肌咀嚼肌腭咽部肌颈肌二、表情肌表情肌位置较浅,协同运动,表达各种表情,同时部分参与咀嚼、吮吸、吞咽、呕吐、呼吸和言语活动。
头面部表情肌分为五群:口、鼻、眶、耳和颅顶肌口周肌群:环绕口裂的——缩小口裂,手术中缝合要注意肌纤维方向口裂四周放射状的——开大口裂(一) 口周肌群1、上组笑肌:起于腮腺嚼肌筋膜,止于口角皮肤和粘膜,此肌发达形成面部酒窝。
颧大肌:起于颧骨颧颞缝前方,止于口角皮肤和粘膜。
作用:拉口角向上。
颧小肌:与颧大肌平行,止于口角内侧上唇的皮肤;提上唇肌:止于上唇外侧的皮肤提上唇鼻翼肌:部分止于鼻翼软骨和皮肤,牵引鼻翼上唇提口角肌:位置深起自上述肌深面,止于口角,上提口角也称尖牙肌。
2、下组降口角肌:起自下颌骨体的外侧面,大部分止于口角皮肤。
拉口角向下。
降下唇肌(下唇方肌):起于下颌骨的外斜线与对侧同名肌汇合,止于下唇的皮肤和粘膜;作用下降口唇。
颏肌——位于下唇方肌深面,作用:使下唇靠近牙龈并前伸下唇。
3、环绕口裂的口轮匝肌深层:来自颊肌(交叉、不交叉——在口角处)中层:1)来自:提口角肌、降口角肌,在口角处交叉2)来自:颊肌、颧大肌、提上唇肌,降下唇肌,斜行;浅层:固有肌,在口角处肌纤维交叉形成蜗轴。
4、口裂两侧的颊肌四边形,起于上下颌骨第三磨牙牙槽突的外面中分肌束:在口角处相互交叉,上下方肌束:行向前,进入上下唇功能:牵引口角向后,参与咀嚼、吸吮。
(二) 眼周肌群眼轮匝肌睑部眼轮匝肌泪囊部眼轮匝肌眶部(三) 颅顶肌群1.额肌:提眉、皱额。
2.枕肌:牵拉帽状腱膜向后。
3.帽状腱膜二、咀嚼肌狭义的咀嚼肌指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
广义的咀嚼肌包括舌骨上、下肌群。
(一) 咬肌浅层:较大,起自上颌骨颧突和颧弓下缘的前2/3;中层:起于颧弓前2/3的深面和后1/3的下缘;深层:起自颧弓深面;三层纤维行向后下,止于下颌角、下颌支外侧面及喙突。
作用:上提下颌骨并微向前,亦参与下颌侧方、前伸后退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