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粘液瘤共8页word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8
心脏黏液瘤(心脏粘液瘤)【病因】(一)发病原因心脏黏液瘤是心脏的良性肿瘤,起源于心房内膜,呈息肉状生长,底部有蒂与心内膜相连,使肿瘤突出至心腔内并随体位变化和血流冲击具有一定的活动度。
瘤体易破裂,脱落后引起周围动脉栓塞及脏器梗死。
心房黏液瘤虽属良性,但切除不彻底,局部可以复发,可破坏血管壁。
少数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此类患者常并有内分泌系统肿瘤,此时称黏液瘤综合征。
极少数患者可发生恶性病变,成为黏液肉瘤。
北京阜外医院专家根据临床经验及文献资料提出,不能简单认为心脏黏液瘤只是一种良性肿瘤,作为病因的探索性研究,已发现家族性心脏黏液瘤所有患者的细胞中均有染色体异常,表明细胞内的DNA含量不正常,而非家族性散发的心脏黏液瘤患者中有此改变的只有20%。
(二)发病机制1.发病机制心脏黏液瘤的病因学和确切的组织发生学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属于肿瘤性新生物,起源于原始的间质细胞(primitivemesenchymal cell)。
1993年Burke等对心脏黏液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证明,黏液瘤起源于原始基质细胞,这种细胞具有沿着内皮质分化的能力。
Seidman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家族性黏液瘤的DNA进行分析,证实有非整倍体存在,20%非家族性黏液瘤有DNA倍体异常。
Ferrans对11例年龄4个月的病儿进行尸检,在房间隔组织学检查中显示近卵圆窝的心内膜有黏液样或黏液纤维组织,这一研究也支持黏液瘤由胚胎的未分化的间叶组织发展而来。
2.病理解剖黏液瘤可生长于心脏的任何一个腔室,但最常见的部位为左房,约占黏液瘤的70%~90%,也称左房黏液瘤,其次为右房,而心室黏液瘤罕见,偶有个别生长于肺动脉口或肺动脉主干内。
多数左房黏液瘤通过一个粗而短的瘤蒂附着于房间隔左房面的卵圆窝缘,少数则附着于左房后壁、左房顶部、房间隔下部、二尖瓣后瓣环或瓣叶上,附着于房间隔以外区域的黏液瘤,其基底较宽,常无瘤蒂存在。
右房黏液瘤一般较左房黏液瘤小,基底较宽,多附着于房间隔、心房壁,也有极个别附着于三尖瓣处的心内膜上。
心脏粘液瘤病历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李某性别:男年龄:58岁职业:退休工人主诉:心悸、胸闷、气短现病史:患者李某近期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持续时间约1个月。
既往无心脏病史,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平时体力活动量较大,但近期感到体力下降明显。
既往史:患者既往无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
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个人史:患者无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饮食规律,无过度进食。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患者意识清楚,精神状态正常。
面色稍苍白,无发绀。
可见胸部隆起,呼吸急促。
心肺听诊:心率100次/分,心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
肺部呼吸音清晰,无干湿啰音。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正常。
心电图:窦性心律,可见ST段压低。
心脏彩超:心脏大小正常,心室收缩功能正常。
左室壁运动异常,心室中见不规则回声区。
诊断与治疗计划:经上述检查,患者李某心脏存在不规则回声区,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心脏粘液瘤。
为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建议患者进行进一步检查。
治疗方案:1. 血液生化指标检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等检查,以评估患者身体状况。
2. 心脏核磁共振(MRI)检查:进一步观察心脏粘液瘤的形态、大小、位置等特征。
3. 心导管检查:通过心导管插管,观察心脏血管的情况,以评估心脏功能和血流情况。
4. 心脏病理学检查:在必要时,进行心脏组织活检,以明确粘液瘤的性质和病理类型。
随访与预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制定随访计划,定期复查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项目,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饮食结构,以提高预后。
结语:心脏粘液瘤是一种罕见的心脏肿瘤,临床症状多样化,早期常表现为心悸、胸闷等非特异性症状。
对于怀疑存在心脏粘液瘤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针对不同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进行定期随访,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心脏内粘液瘤(心脏粘液瘤)【病因】粘液瘤可发生于所有心脏的心内膜面,95%发生于心房,约75%位于左心房,20%位于右心房,左、右心室各占2.5%。
左心房粘液肿瘤常发生于卵园窝附近,临床上常因瘤体堵塞二尖瓣口,导致二尖瓣口狭窄或关闭不全,粘液瘤可发生于任一年龄,但最常见于中年,以女性多见。
肿瘤大小不一,多有蒂与心房或心室壁相连,外形多样,外观富有光泽,呈半透明胶冻状。
粘液瘤可发生于所有心脏的心内膜面。
【症状】本病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肿瘤的部位、大小、性质及蒂的有无和长短。
瘤体大蒂长者易致房室瓣口狭窄或关闭不全,发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出现一系列的症状,瘤体小蒂短者,可长期无症状。
(一)梗阻症状:早期常有心悸、气短、运动耐力减低,左心房粘液瘤如梗阻肺静脉或二尖瓣口可产生酷似二尖瓣病变的肺瘀血症状;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咯血丝痰,重者可有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及下肢浮肿。
右房粘液瘤如梗阻腔静脉、三尖瓣口可出现与心包积液相似的症状;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及水肿。
本病的梗阻症状有随体位变动而发作的特点,如有与体位相关的发作性眩晕及呼吸困难,肿瘤突然堵塞房室瓣口引起心搏量显著降低,可发生突然昏厥或心脏骤停。
(二)栓塞:粘液瘤碎片或瘤体表面血栓脱落可发生体、肺循环的栓塞。
左房粘液瘤约有40%发生栓塞,右房粘液瘤者栓塞少见。
(三)全身症状:主要有发热、血沉增快,贫血、体重减轻及血清α2、β球蛋白异常增高,此可能与肿瘤内有出血坏死及炎症细胞浸润有关。
【饮食保健】【护理】【治疗】本病无特殊有效的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的关键。
其次就是要注意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也下:1.粘液瘤碎屑栓塞的预防⑴右心瘤作心脏切口前夹阻肺动脉,使碎屑不致进入肺动脉。
⑵瘤体切除后心脏彻底冲洗吸净。
⑶放开主动脉钳之前,主动脉排气口充分排血,使微小瘤栓排出。
2.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尤以左室切口为甚)的预防⑴术前提高心脏功能。
⑵避免不必要的过多、过大的切口损伤。
【医学课件】心脏粘液瘤xx年xx月xx日contents •概述•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与进展•预后与康复•预防与控制目录01概述心脏粘液瘤是一种原发性心脏肿瘤,由粘液样物质和高度异型的梭形细胞组成。
肿瘤多为良性,恶性少见,多位于左心房,其次是右心房。
定义与特征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内分泌、环境等因素有关。
病理学表现为粘液样组织、出血、坏死等。
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心脏粘液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略多见。
诊断多依靠超声心动图和病理学检查。
临床表现多样,可出现胸闷、气短、心悸、晕厥等症状。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良好。
02临床表现与诊断症状胸闷、胸痛、心悸等非特异性症状,以及晕厥、猝死等严重症状。
体征心脏增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体征,以及心脏杂音、心包积液等特殊体征。
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明确的病理学诊断依据,包括组织学、影像学等检查手段。
诊断流程临床怀疑、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CT、MRI等)、组织活检等步骤,以及基因检测等辅助手段。
诊断标准与流程心脏粘液瘤需要与其他心脏肿瘤如血管肉瘤、恶性淋巴瘤等进行鉴别。
与其他心脏肿瘤的鉴别心脏粘液瘤需要与其他具有类似症状的疾病如心肌炎、心肌病等进行鉴别。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鉴别诊断03治疗方法与进展1传统手术方法23通过开胸或胸腔镜辅助手术,将粘液瘤完整切除,是治疗心脏粘液瘤的主要方法。
粘液瘤切除术手术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术中监测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护理03抗凝药对于伴有血栓形成的心脏粘液瘤患者,可给予抗凝药物治疗,如华法林等。
药物治疗01抗炎药对于炎症性心脏粘液瘤患者,可给予抗炎药物治疗,如激素和非甾体抗炎药等。
02控制心律药物对于心脏粘液瘤导致心律失常的患者,可给予心律控制药物治疗,如胺碘酮等。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原理放射治疗可破坏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心脏粘液瘤的放射治疗对于无法通过手术切除的心脏粘液瘤患者,可采用放射治疗,但疗效不如手术治疗。
中文名:心脏黏液瘤英文名:cardiac myxoma别名:心脏粘液瘤临床表现:心脏黏液瘤的临床表现多而杂,且无特征性,其表现主要取决于瘤体的所在位置、大小形状、生长速度、蒂的长短活动度、有无碎片脱落瘤体内有无出血变性或坏死、病人反应性等。
临床表现一般可归为三大类:1.全身症状由于黏液瘤自身的出血、变性坏死,可引起发热贫血、乏力关节痛、荨麻疹食欲差体重下降,甚至呈恶病质尤其是左房黏液瘤可引起左房扩大压迫食管使进食受梗瘤体堵塞肺静脉,可引起反复咯血。
尚有血沉增快血清蛋白电泳异常(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 国内有血沉记录的243例中增快者192例(79.0%) 一般第1h在30~70mm,平均32.2mm。
活动性头晕、疲乏、气促是最通常症状。
免疫学检查研究发现,黏液瘤病人出现症状时抗心肌抗体效价增高,肿瘤切除后效价降低常见的这些全身症状可能诊断为胶原性血管疾病但也有少数黏液瘤病例由于合并细菌性或真菌性感染所致Fisher将心脏黏液瘤的症状体征和发生率归纳如表 2白介素-6(IL-6)的作用:心脏黏液瘤的瘤体和自身的症状的关系可能取决于肿瘤本身合成和分泌的IL-6 IL-6是一种免疫性细胞因子,它被认为是引起急性期反应的主要物质可致发热、白细胞增多激活补体和凝血反应。
离体研究证明IL-6诱导合成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 A α2巨球蛋白人肝细胞纤维蛋白原黏液瘤细胞产生高水平的IL-6 其血清浓度的提高可与黏液瘤病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特征有关某学者对6例家族性黏液瘤病人的研究结果证明血浆中白介素-6水平与肿瘤大小有明显关系;IL-6和肿瘤的大小也直接影响疾病症状的产生。
2.栓塞现象黏液瘤的组织疏松脆弱,其碎片或肿瘤表面的血栓脱落是造成栓塞最常见原因随着血流漂动可引起体动脉或肺动脉栓塞而出现脑栓塞的晕厥、昏迷偏瘫以及肠系膜动脉栓塞的急腹症肢体动脉栓塞的缺血性剧痛和青紫肺循环阻塞的呼吸困难和发绀。
引起栓塞的解剖部位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和(或)心内分流是否存在左心肿瘤栓子进入体循环,致脑、肢体栓塞和内脏梗死在栓子取除后对之作组织学检查,常可对心内肿瘤作出诊断。
中文名:心脏黏液瘤英文名:cardiac myxoma别名:心脏粘液瘤临床表现:心脏黏液瘤的临床表现多而杂,且无特征性,其表现主要取决于瘤体的所在位置、大小形状、生长速度、蒂的长短活动度、有无碎片脱落瘤体内有无出血变性或坏死、病人反应性等。
临床表现一般可归为三大类:1.全身症状由于黏液瘤自身的出血、变性坏死,可引起发热贫血、乏力关节痛、荨麻疹食欲差体重下降,甚至呈恶病质尤其是左房黏液瘤可引起左房扩大压迫食管使进食受梗瘤体堵塞肺静脉,可引起反复咯血。
尚有血沉增快血清蛋白电泳异常(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 国内有血沉记录的243例中增快者192例(79.0%) 一般第1h在30~70mm,平均32.2mm。
活动性头晕、疲乏、气促是最通常症状。
免疫学检查研究发现,黏液瘤病人出现症状时抗心肌抗体效价增高,肿瘤切除后效价降低常见的这些全身症状可能诊断为胶原性血管疾病但也有少数黏液瘤病例由于合并细菌性或真菌性感染所致 Fisher将心脏黏液瘤的症状体征和发生率归纳如表2白介素-6(IL-6)的作用:心脏黏液瘤的瘤体和自身的症状的关系可能取决于肿瘤本身合成和分泌的IL-6 IL-6是一种免疫性细胞因子,它被认为是引起急性期反应的主要物质可致发热、白细胞增多激活补体和凝血反应。
离体研究证明IL-6诱导合成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 α2巨球蛋白人肝细胞纤维蛋白原黏液瘤细胞产生高水平的 IL-6 其血清浓度的提高可与黏液瘤病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特征有关某学者对6例家族性黏液瘤病人的研究结果证明血浆中白介素-6水平与肿瘤大小有明显关系;IL-6和肿瘤的大小也直接影响疾病症状的产生。
2.栓塞现象黏液瘤的组织疏松脆弱,其碎片或肿瘤表面的血栓脱落是造成栓塞最常见原因随着血流漂动可引起体动脉或肺动脉栓塞而出现脑栓塞的晕厥、昏迷偏瘫以及肠系膜动脉栓塞的急腹症肢体动脉栓塞的缺血性剧痛和青紫肺循环阻塞的呼吸困难和发绀。
引起栓塞的解剖部位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和(或)心内分流是否存在左心肿瘤栓子进入体循环,致脑、肢体栓塞和内脏梗死在栓子取除后对之作组织学检查,常可对心内肿瘤作出诊断。
因此注意对栓子材料的发现并进行检查非常重要尤其在某些病例出现淤斑时对皮肤和肌肉的活检,可证实血管内肿瘤栓子的存在。
多个系统的栓塞产生的症状可酷似全身性血管炎或感染性心内膜炎特别是出现发热、关节痛、体重下降血沉增快等更易混淆在年轻病人中在栓塞发生以前并无脑血管疾病且心电图为窦性心律者应高度怀疑心内肿瘤的存在并注意与感染性心内膜炎或二尖瓣脱垂相鉴别。
位于右心的肿瘤脱落的碎片或栓子以及通过左→右的心内分流来自左心的栓子都可引起肺梗死或肺动脉栓塞和肺动脉高压。
事实上,这种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和继发性肺心病主要是由于右房黏液瘤的慢性复发性栓子所致。
由于肿瘤栓子大小不同,故栓塞范围差异极大症状轻重也差异悬殊轻者仅出现一过性晕厥重者可发生昏迷瘫痪、肢体坏死甚至终身残疾或死亡。
据报道我国心脏黏液瘤动脉栓塞发生率为15% 低于国外报道的40%3.心脏表现心脏肿瘤引起心脏出现的特殊表现为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心内血流阻塞。
它的出现与肿瘤的解剖部位组织学类型瘤体大小、活动度等有密切关系小的瘤体可无症状,大的瘤体则引起血流机械阻塞。
蒂长而活动度大者易影响房室瓣功能。
心肌肿瘤最常引起传导和心律方面的异常。
如果肿瘤位于房结区域可引起房-室传导异常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发生,包括房颤房扑(伴有或不伴传导阻滞) 房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律、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室性颤动等阜外医院148例黏液瘤中心电图不正常者105例(70.9%) 由此可见,黏液瘤尽管多位于心腔内,但当引起心腔压力改变心脏负荷增高时,则可影响心脏电生理活动或瘤组织浸润心壁压迫心壁引起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
从前述关于心脏黏液瘤在各心腔的分布可见绝大多数黏液瘤位于左心房。
左房黏液瘤由于瘤体大小活动度不同,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流机械性阻碍和影响房室瓣功能在舒张期瘤体阻塞二尖瓣口而出现隆隆样杂音,酷似二尖瓣狭窄当瘤体引起二尖瓣脱垂为主时则只能在收缩期听到吹风样杂音,但这为数不多,而多数呈双期杂音少数病例可听到肿瘤扑落音由于瘤体的阻塞致左房压增高,随之出现肺淤血病人常有活动性心慌、气短、头晕、咯血等症状因此临床上易被误诊为风湿性二尖瓣疾患。
虽然左房黏液瘤的主要症状是非特异性的,但症状的出现与体位改变有关这常提示左房黏液瘤的可能。
杂音随体位的改变而改变被认为是心脏黏液瘤的特征性体征我国资料仅约1/3病例出现。
凡此种种提示肿瘤活动度较大随时有引起栓塞死亡的危险应予以高度重视。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术前预先了解病人哪种体位最舒服,哪个体位最难受在手术台上,当出现心律失常血压异常时,立即操纵手术台改变体位,可收到确实效果右心房肿瘤常因瘤体的阻塞而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包括发绀、外周水肿腹水肝肿大和颈静脉怒张等右心衰竭常呈进行性加重,常因肿瘤阻塞三尖瓣血流或引起三尖瓣反流被误诊为Ebstein’s畸形缩窄性心包炎、三尖瓣狭窄类癌瘤综合征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和心肌病。
右房高压可通过卵圆孔出现右→左分流,病人呈气喘发绀杵状指(趾)等右房黏液瘤在4个心腔的黏液瘤中居第2位,国内资料仅占5.1%(31/607) 可说属少见。
体检常可发现有外周水肿上腔静脉回流阻塞征肝硬化和腹水征当瘤体部分性阻塞三尖瓣血流或引起三尖瓣反流时,可闻及舒张早期隆隆样杂音,也可合并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若杂音随呼吸或体位而改变应高度怀疑右房黏液瘤的存在。
心室的黏液瘤更属少见国内资料仅占1.48%(9/607)右室黏液瘤可引起右室充盈或血液输出障碍常表现为右心功能不全或衰竭临床上可呈现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腹水等征象甚至可晕厥猝死。
体征常可在胸骨左缘闻及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杂音当瘤体波及肺动脉瓣口可出现酷似肺动脉狭窄或关闭不全表现 X线的心影改变常被误诊为肺动脉狭窄限制型心肌病、三尖瓣疾患。
然而,右室肿瘤病情进展较肺动脉瓣、三尖瓣疾患迅速,以此可初作鉴别。
左室黏液瘤系4个心腔中最少见的。
早期常无症状或只表现为心律失常。
当瘤体占有一定的室腔位置影响左心功能时,则可出现乏力、气促胸痛甚至晕厥或左心衰文献报道有肿瘤栓子栓塞冠状动脉引起心肌梗死的病例。
体检可发现收缩期杂音和随体位改变而变化的杂音和血压的变化左室肿瘤的表现可酷似主动脉瓣和瓣下狭窄心内膜弹性纤维组织增生症、冠状动脉疾病应慎之加以鉴别。
4.家族性黏液瘤又称黏液瘤综合征或复合黏液瘤病其特点为发病年龄多<40岁,男性较多有家族史占心脏黏液瘤的5% 黏液瘤呈非典型或多中心性生长具有高度复发的趋向复发率高达17%~50%。
往往合并皮肤色素沉着和内分泌亢进具体表现为:面部色斑 Peutz Jeghers 综合征 SjÖgren综合征皮肤黏膜炎、Raynaud综合征、垂体瘤睾丸肿瘤。
多发于右房并可伴有肾上腺皮质增生乳腺黏液瘤(多发性黏液样乳房纤维腺瘤)、原发性色素性结节样肾上腺皮质瘤引起库欣综合征。
并发症:本病常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力衰竭动脉栓塞、心律失常、黏液瘤复发等并发症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黏液瘤瘤体疏松、脆弱,一旦瘤体组织或形成的栓子脱落后随血流进入脑血管可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局灶性症状和体征,大多数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最多在24h内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心脏瘤组织可阻塞心腔血流,引起不同程度的脑缺血症状如头晕晕厥甚至癫痫发作。
2.心力衰竭心脏黏液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心力衰竭,20%的左房黏液瘤 30%的右房黏液瘤或右室黏液瘤、50%的左室黏液瘤可出现心力衰竭并引发晕厥或导致突然死亡3.动脉栓塞心脏黏液瘤患者栓塞的发生率为9%~50%不等但在多数病例组均为1/3。
栓塞的共同原因是黏液瘤易碎易脱落而且又位于心腔。
栓塞是许多患者出现的第一个并发症,其后果是梗死出血及血管瘤形成。
4.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脏黏液瘤心腔的结构重构有关。
心脏黏液瘤局部浸润,侵蚀心房、心室肌导致房室性心律失常,侵蚀传导系统或相应的供血冠状动脉侧支而导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阻滞等传导障碍。
而且黏液瘤所致的血流梗阻、大血管阻塞及心功能不全等原因所致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细胞的低钾低镁等内环境紊乱等均可致心律失常的发生5.黏液瘤复发手术后复发率约为4%~6%。
左房黏液瘤复发率较低即使复发也多在手术4年后复发但对家族性黏液瘤及黏液瘤综合征的患者因其复发的几率高需注意定期随访,以便早期发现诊断:下列情况应考虑到左心房黏液瘤的可能及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加以确定诊断1.心尖部舒张期杂音或伴收缩期杂音,随时间和体位改变而明显变化坐、立时杂音明显卧位时杂音减轻既往无风湿热病史2.窦性心律时出现反复的动脉栓塞征。
3.与体位变化相关的晕厥或猝死。
4.长期低热,血沉增快贫血,无风湿热和感染性心内膜炎证据。
5.内科治疗难以奏效的顽固性心力衰竭。
目前心脏黏液瘤几乎都由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初步诊断和术前诊断。
鉴别诊断:与风湿性二尖瓣病变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肺梗死等疾病鉴别。
1.风湿性二尖瓣病变超声检查未普遍开展前,黏液瘤常被误诊。
上海市胸科医院20世纪70年代前 11例心房黏液瘤外科手术者术前确诊仅4例其余均误诊为风心二尖瓣病变随着UCG的开展和普及误诊率大大下降。
临床上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患者的呼吸困难低血压头晕、晕厥,甚至阿-斯综合征发作等均可因体位改变而诱发加剧或缓解②可听到肿瘤扑落音,取前倾位或俯卧头低足高位时心尖部舒张期杂音减轻或消失③有二尖瓣狭窄杂音,心影增大不明显④无恶性心律失常者,发生晕厥而排除神经源性晕厥的情况下,应警惕左房黏液瘤。
2.三尖瓣狭窄有体位性低血压、静脉压升高的病史和类似三尖瓣狭窄杂音的“孤立性三尖瓣狭窄”者应首先考虑右房黏液瘤。
因为临床上单纯的风湿性或先天性三尖瓣狭窄非常罕见。
3.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狭窄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上、下腔静脉综合征等均可用UCG来鉴别4.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SBE) 黏液瘤可长期低热、贫血关节痛栓塞血沉快,酷似SBE,且有时黏液瘤合并SBE,可做血培养,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处做病理学检查以作鉴别。
5.肺梗死右心黏液瘤瘤栓脱落可引起典型的肺梗死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发绀、低氧血症 X线胸片显示肺动脉直径增大,右室急性增大肺部楔型阴影,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等发生在老年人中常被误诊为体静脉系统血栓引起的肺梗死如果能及时做UCG检查,不难发现黏液瘤的存在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1、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2、推销产品要针对顾客的心,不要针对顾客的头。
3、不同的信念,决定不同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