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粘液瘤的诊断与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168.11 KB
- 文档页数:2
心脏黏液瘤怎么治疗?
一、概述
心脏粘液瘤是在胸腔里面的一种真性的瘤子。
有的人认为这种肿瘤是良性的,但是如果不定期检查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转为恶性的肿瘤,所以要引起重视。
心脏粘液瘤颜色一般是红色或者紫色的,看起来有一点像果冻的样子,小的只有几毫米,大的可能有十几厘米,最重的心脏粘液瘤可能有一市斤重,如果想确诊心脏粘液瘤病是通过病理学检查进行,一般的影像学检查还不能确诊这个病。
二、步骤/方法:
1、有的人认为心脏粘液瘤是因为血栓引起的,一些在心脏心房
里面的球状血栓最有可能导致这个病。
单纯的心脏粘液瘤病可以通过手术来治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没有身体反应的前提下才能做手术,而且要积极手术,不能拖延。
2、得了心脏粘液瘤过后病情比较严重的,而且一直在服用抗生
素的人,在没有非常凶险因素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做手术的,因为慢性的心脏衰竭,身体非常衰弱,晚上几乎都不能平坐呼吸,而且肝大、腹水、下肢浮肿的,在查明无其它因素,积极控制心衰,待病情平稳后安排手术治疗。
3、有一些心脏粘液瘤患者因为心脏粘液瘤以外的恶性肿瘤所引
起有恶病体质,又不宜同期手术切除者,播散性结核感染尚未控制者。
心脏粘液瘤末期病例、濒于死亡状态,不堪承受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
术负担者是不能通过手术来治好的。
三、注意事项:
心脏粘液瘤病可能导致心律紊乱,使人心慌喘气,甚至出现绝望无助的感觉,所以想在治这个病的时候病人最需要的是关心和鼓励,防止出现消极情绪出现。
心脏黏液瘤的超声诊断⊙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 王海立心脏黏液瘤属于较为常见的心脏原发性肿瘤,多数属于良性肿瘤,很少为恶性。
其主要致病原因可能是间叶细胞长大后向心腔内突出形成肿瘤,具体机制尚未探明,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昏迷等。
目前本病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一旦确诊后,最佳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其预后通常较好。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心脏黏液瘤的表现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其最常生长在左心房,也可生长于心脏的任何一个心房和心室。
主要症状包括以下3方面:心脏症状如心慌、心悸及“心塞”。
心腔内的肿瘤会使其上游的血流受阻,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甚至血流的梗阻。
左房黏液瘤活动度往往较大,瘤体随着心脏跳动进出二尖瓣口,暂时梗阻二尖瓣,造成二尖瓣狭窄样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患者可出现体位性胸闷、心悸、气促、呼吸困难、咯血、乏力、胸痛、甚至晕厥等症状。
右房黏液瘤则可引起右心衰的症状和表现,如肝大、腹水、下肢浮肿等。
栓塞症状 左房黏液瘤随着心脏跳动而不停摆动,肿瘤碎片或瘤体附着的血栓可脱落引起栓塞。
常见的是中枢神经的动脉系统栓塞,导致癫痫、偏瘫、脑坏死;左房黏液瘤还可以合并外周动脉栓塞,如脾动脉、肾动脉栓塞、肢体动脉栓塞;栓塞视网膜动脉可以导致失明。
全身表现几乎所有的黏液瘤患者都会出现全身症状,包括:发热、消瘦、杵状指、雷诺现象、肌痛、关节痛等。
临床上,超声心动图是确诊心脏黏液瘤最有价值的手段,包括:M型、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M型超声可发现黏液瘤的存在,征象为心腔内透声差,存在云雾状的异常回声区。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主要是发现黏液瘤梗阻血流所引起的血流变化,以及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或狭窄等征象,并可对梗阻的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二维超声心动图可通过其对二尖瓣情况、有无蒂附着情况、异物活动度、形态及患者心脏杂音情况进行观察研究,为临床及时、准确地鉴别左房黏液瘤和左房高度活动性血栓提供最为可靠的依据。
此外,使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 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扫描)等其他非侵入性成像,也有助于更好地帮助鉴别及诊断疾病。
健康知识|心脏粘液瘤预防及治疗作为人体发动机的心脏,也会长各种肿瘤,而其中最常见的便是心脏粘液瘤。
心脏粘液瘤可发生于心脏各房、室腔,最常见于左心房,约占75%,大多数有瘤蒂连接于心房间隔,其可随心脏的跳动而活动。
心脏粘液瘤是一种心脏原发性的良性肿瘤,绝大多数为单发,但也可为多发,常有家族遗传倾向。
心脏粘液瘤可发生在各年龄段,但易发于30岁至50岁的成年人,且多见于女性。
心脏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主要取决于其所在位置、增长速度、大小、活动性、是否有碎片脱落、是否出血坏死、患者的自身免疫反应及与周围组织浸润情况。
轻者可完全无症状,重者则可表现出全身症状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不及时治疗,可致患者晕厥,甚至猝死。
具体表现如下:血流动力学改变当肿瘤靠近房室瓣,且活动度良好时,可出现心悸、胸闷、头晕、晕厥甚至猝死等表现。
当肿瘤靠近静脉回流心房处时,可引起心衰,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及外周水肿等表现。
全身表现由于粘液瘤的出血、变性、坏死、脱落等可引起全身免疫反应,主要表现为嗜睡疲劳、发热消瘦、贫血无力、食欲低下、体重减轻及痛性红斑、关节痛、荨麻疹等。
动脉栓塞部分病例会出现体循环栓塞,如偏瘫、失语、昏迷、肢体疼痛、急性腹痛、缺血等;肺循环阻塞则可导致呼吸困难、发绀等。
无症状患者多于体检时发现,如有相应症状,可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必要时行心脏CT、核磁等检查,进一步明确。
心脏粘液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同时可应用药物进行相关对症治疗。
手术治疗效果确切,但有小概率复发的可能。
该病目前病因不明确,无有效预防措施。
心脏粘液瘤心脏粘液瘤【疾病概述】心脏粘液瘤是最常见的心脏肿瘤,占原发性心脏肿瘤的50%。
患者年龄多在30~50岁之间,心脏粘液瘤可发生于心脏各房、室腔,以左心房最多,占80%。
其中发生于房间隔者占75%,发生于右心房者占7%~20%,发生于双心房、右心室、左心室者约占10%。
粘液瘤起源于瓣膜组织者极少见。
心脏粘液瘤的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取决于瘤体的大小、位置、生长速度、瘤蒂长短及有无脱落、出血、坏死等。
右心房粘液瘤可影响腔静脉血液回流,出现颈静脉怒张、肝大、腹水、下肢水肿等体征;左心房粘液瘤可影响肺静脉血液回流,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
粘液瘤过大或瘤体移动阻塞房室通道,患者可出现体位性晕厥、甚至猝死。
瘤体脱落可出现动脉栓塞,附着于二尖瓣的粘液瘤更易脱落,造成栓塞。
这是由于瓣叶活动的刺激,以及左心室收缩期压力急剧升高所致。
动脉栓塞以脑动脉栓塞最为多见。
约占栓塞的50%。
粘液瘤发生变性坏死还可出现发热、贫血、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γ球蛋白升高等,其机制与瘤体变性坏死以及多系统栓塞的免疫反应有关。
一般体积较大的粘液瘤患者较易出现此类非特异表现,可能原因为瘤体较大,其与房室通道摩擦较重,较易释放免疫物质所致。
此类表现可在手术切除后消失。
术后复查免疫学指标,出现明显异常者多提示复发。
胸部X线检查显示:左心房粘液瘤可出现左心房、右心室增大和肺淤血征象。
心电图多呈现窦性心律,部分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房性期前收缩,右束支传导阻滞等。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探测到能移动的云雾状光团回声波,随心动周期发生移动。
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率极高,是诊断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心脏粘液瘤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摘除肿瘤,以解除动脉栓塞和猝死的威胁,恢复心脏功能。
心脏粘液瘤复发率为1%~3%,复发的可能原因为肿瘤切除不彻底,遗留细胞种植,粘液瘤有多中心倾向,患者有家族性或染色体异常等。
故术后应定期随诊,并作超声心动图及免疫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