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第3章 静定结构6(桁架)
- 格式:ppt
- 大小:155.50 KB
- 文档页数:7
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与变形3-1 判断如图所各桁架的零力杆并计算各杆内力。
1P(a) (a)解:(1)0272210=⨯-⨯+=f故该桁架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结构。
(2)零力杆:杆2-3,杆2-4,杆4-5,杆5-6。
对于结点1:N 1-2PN 1-33001P N =⨯-2121 P N 221=-0233121=+⨯--N N P N 331-=-对于结点3:N 3-43N 3-1P N N 31343-==--对于结点4:N 4-64N 4-3P N N 33464-==--对于结点2:N 2-52N 2-1PN N 21252==--对于结点5:N 5-75N 5-2P N N 22575==--(b)(b)解:(1)082313=⨯-+=f故该桁架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结构。
(2)零力杆:杆1-2,杆2-3,杆2-4,杆5-4,杆6-4,杆6-7,杆6-8,杆1-5。
对于结点5:P5N 5-8P N -=-85对于结点8:N 7-88N 5-8Fθ05528785=+⨯--N N P N 55287=-对于结点7:N 7-47N 7-8P N 55247=-对于结点4:N 3-44N 7-4P N N 5524743==--对于结点3:N 1-33N 3-4P N N 5524331==--2(c)(c)解:(1)026228=⨯-⨯+=f故该桁架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结构。
(2)零力杆:杆1-2,杆2-3,杆2-4,杆4-3,杆4-6。
对于结点1:N 1-61N 1-3Pθ05561=+⨯-P N P N 561-=-05526131=⨯+--N N P N 231=-对于结点3:3N 3-1N 3-5P N N 21353==--(e)(d)解:(1)02112316=⨯-⨯+=f故该结构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结构。
(2)零力杆:杆4-5,杆5-6,杆4-6,杆7-6,杆2-3,杆2-8,杆2-9,杆1-2,杆9-11,杆8-9,杆9-11.对于结点4:4N 4-7N 3-4450PP N 2243=- P N 2274=-对于结点7:7N 4-7N 3-7N 8-7P N N 22227374=⨯-=-- P N -=-73P N 2278=-对于结点3:3N 3-4N 3-7N 8-7022734332=⨯+=---N N N P N 2283=-对于结点8:022228982=⨯⎪⎭⎫ ⎝⎛+=--N P N运用截面法:N 1-2N 9-10N 9-11PP23456789由对9点的力矩平衡:0222221=⨯⨯-⨯+⨯-P a P a a N 021=-N对于结点9:9N 2-9N 9-11N 9-10N 9-88911910922---=⨯+N N N P N 22109-=-8N 3-8(e)(e)解:(1)024125=⨯-++=f故该结构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结构。
内力的概念和表示在平面杆件的任意截面上,将内力一般分为三个分量:轴力F N 、剪力F Q 和弯矩MM A轴力----截面上应力沿杆轴切线方向的合力。
轴力以拉力为正。
剪力----截面上应力沿杆轴法线方向的合力。
剪力以绕微段隔离体顺时针转者为正。
内力的概念和表示弯矩----截面上应力对截面形心的力矩。
在水平杆件中,当弯矩使杆件下部受拉时,弯矩为正。
作图时,轴力图和剪力图要注明正负号,弯矩图规定画在杆件受拉的一侧,不用注明正负号。
内力的计算方法梁的内力的计算方法主要采用截面法。
截面法可用“截开、代替、平衡”六个字来描述:1.截开----在所求内力的截面处截开,任取一部分作为隔离体;隔离体与其周围的约束要全部截断。
2.代替----用截面内力代替该截面的应力之和;用相应的约束力代替截断约束。
3.平衡----利用隔离体的平衡条件,确定该截面的内力。
内力的计算方法利用截面法可得出以下结论:1.轴力等于截面一边的所有外力沿杆轴切线方向的投影代数和;2.剪力等于截面一边所有外力沿杆轴法线方向的投影代数和;3.弯矩等于截面一边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力矩的代数和。
以上结论是解决静定结构内力的关键和规律,应熟练掌握和应用。
分段叠加法画弯矩图1.叠加原理:几个力对杆件的作用效果,等于每一个力单独作用效果的总和。
= +=+2.分段叠加原理:上述叠加法同样可用于绘制结构中任意直杆段的弯矩图。
例例:下图为一简支梁,AB段的弯矩可以用叠加法进行计算。
(1)(2)(3)(4)静定多跨连续梁的实例现实生活中,一些梁是由几根短梁用榫接相连而成,在力学中可以将榫接简化成铰约束,这样由几个单跨梁组成几何不变体系,称作为静定多跨连续梁。
下图为简化的静定多跨连续梁。
静定多跨梁的受力特点结构特点:图中AB依靠自身就能保持其几何不变性的部分称为基本部分,如图中AB;而必须依靠基本部分才能维持其几何不变性的部分称为附属部分,如图中CD。
受力特点:作用在基本部分的力不影响附属部分,作用在附属部分的力反过来影响基本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