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来答疑2
- 格式:docx
- 大小:32.63 KB
- 文档页数:17
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答疑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陈青来钢筋平法问题答疑平法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方法的重大改革。
平法已在全国全面普及并向纵深发展。
平法追求的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平法会不断地否定自身并进一步完善。
随着平法的不断推陈出新,也要求我们在对平法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理论和技术。
今年的6月-9月,广联达公司在全国陆续开展了21场陈青来平法讲座,希望通过此类讲座能够提升广大造价人员对平法的应用能力,在讲座最后的答疑环节,很多造价人员围绕新图集06G101-6和03G.11G系列图集提出了自己多年来对平法的疑问,本期我们特选择了答疑环节的部分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平法。
本期专家支持:冯俊国2000年毕业后从事施工工作,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
2003年进入广联达公司后,担先后担任过公司的钢筋、图形软件高级应用讲师及服务经理,精通平法,曾多次担任大型平法讲座的讲师。
目前为广联达总公司钢筋产品经理。
06G101-6问题1、06-6P45第三条如ex尺寸大,较大者方向钢筋设置在下,请问到底是哪个方向?答:图集中注解第5条已经明确规定了水平为X方向,垂直为Y方向,而且图示也已经非常清晰了,ex指的是x方向的柱外缘到基础外缘的长度,ey,指的是y方向的柱外缘到基础外缘的长度,二者要判断大小,哪个值大,哪个方向的钢筋就放置在下。
2、06-6基础梁端无外伸构造与04G101-3P29不同,为什么?答:06G101-6和04G101-3所涉及的基础类型不同,它们的受力情况是不一样的,同时在新的图集中也考虑了一些新的处理方式,像柱的插筋构造也是有区别的。
3、06101-6P53柱宽基础梁时,加腋筋竖筋如¢8@200在封闭范围内全部布置吗?还是仅图上示意根数?答:在加腋的这个位置,布置的是钢筋网片,如果只是图上的3根,那要200的间距干嘛!只是在计算的时候La长度范围是不用布置的,图示主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
一道让专家组给出错误答案的中考题作者:金海媚来源:《文理导航》2012年第29期江苏省淮安市2007年中考物理试卷的一道实验题的答案,专家组给出的答案是有问题的!题目如下:小华同学在做“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时,选用了电压为6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V (电阻约l0Ω)的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等器材。
连接的部分实物电路如图22所示。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小华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且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障排除后,进行实验。
小华记录了多组加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电流的数据,通过描点绘制出了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线,如图23所示。
图中C点偏离图线较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小灯泡不损坏的情况下,继续增大小灯泡两端电压(从3V增大到4.5V),请你在图中粗略画出相应的电流变化图线。
(4)根据图线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约为_______W。
由于物理实验教学要考虑到仪器的安全问题,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给予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的电压一般不超过3V,所以对于第3小题的第2个问题的实际情况,老师们也不知道。
领导小组组织的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物理教师组成的专家组经过分析认为:当电压从3V增大到4.5V时,电流不会超过0.325A。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下面是不同班级的学生根据测量的实际数据绘制的图:从同学们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当电压从3V增大到4.5V时,所有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的电流都超过0.325A,与专家们理论分析的结果差别很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从上述坐标图中可以看出,部分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I-U图像会在某个位置出现一个小“拐点”,如石真、李剑同学所绘的图的“拐点”在电压为3V的时候,胡增辉同学所会图的“拐点”出现在电压为4V的时候,朱亚兰同学所绘的图的“拐点”出现在电压为2.5V的地方,戚雯同学所绘图的“拐点”出现在3.5V的地方。
人大附中名师“2010年高考”冲刺调整访谈《数学》访谈实录访谈嘉宾:陈军人大附中数学高级教师中小学教育网高考数学主讲老师访谈视频访谈实录中小学教育网:各位家长各位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小学教育网,今天我们谈一下高考的话题。
高考,可以说,对于所有的考生都是严峻的考验,无论是从知识、智力还是情感、体力上都是一次挑战,今天我们就请到一位长期从事数学教学的老师,在应考心理和备考注意事项等方面给广大考生一些建议。
下面,让我们欢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陈军老师,陈老师,欢迎您!陈老师,我们知道现在距离高考还有四天时间,这短短的时间里,对于很多考生,如果能有一个好的心理状态,轻装上阵,再掌握一些应试技巧,那么他离理想的成绩应该说已经不远了。
但是,现在存在一个最大的心理问题就是部分考生过度紧张焦虑,针对这种情况,您有没有什么具体的建议?陈老师:首先,高考对每个学生、每个家庭都很重要,大家紧张,也就是因为它太重要了,受关注度太高了。
其实,高考和平时的考试没什么大的区别,它只是一场考试而已。
可是,为什么平时考试大家不紧张,而高考时紧张呢?就是因为它受重视的程度比较高,这几天,甚至从交警到周围的建筑等等都要有规定。
全社会的这种高度关注,也是造成大家紧张的一个原因。
再加上高考的选拔程度,高考成绩将决定你能不能上好的大学,从而也影响你后面的人生的轨迹,所以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紧张。
面对这个问题,考生自己首先要正确对待,主动放松。
高考和平时的考试不过是一回事儿,无非就是相对集中了一些,不管怎么考试,都只是做题,卷子发下来,你就答你的题做你的卷。
至于这张试卷,答到什么样子,那都是以后的事,没必要现在去多想那么多。
再一个,要尽量排除周围的干扰因素。
从我上学到今天这么多年了,大家都愿意用一句俗语“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最近这几天,大家也都这么想,甚至今天来听这个访谈也有这个意思,想听听我教大家怎么磨枪。
我倒觉得呢,数学强调逻辑,那我们是不是该从数学逻辑的角度来推理一下这句话?为这个,我到百度词条上去查了一下,百度上是这样解释的,“快到上阵打仗的时候,才磨刀枪,比喻事到临头,才匆忙准备,该词有临时抱佛脚,作用不大的意思”。
通关04生命的延续与进化考点预测概率预测题型预测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选择题、填空题生物的多样性☆选择题、填空题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选择题、填空题生物技术☆选择题、填空题(可先根据下列要点回答,若有疑问,可查阅中考科学(生物部分)知识点随身记)1、要掌握人类生殖系统的主要结构及其主要功能;生殖细胞的特点及受精的场所和过程;并且还要了解胚胎发育及胎儿营养的获得2、对于昆虫、两栖和鸟类的生殖方式要有详细的知识点掌握3、植物的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及二者的区别;并且能够列举植物的常见的生殖例子4、要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并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5、对于生命起源的主要过程和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要了解,并能详细描述生命起源化学进化的大致过程6、通过生物进化的证据能够描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7、会通过生物进化的原因及过程能说出达尔文进化学说和其他思想及其意义8、要能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9、能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10、要能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11、举例说出克隆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12、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带给人类的影响题型一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例题1](2024•金华一模)龙眼鸡是昆虫中的颜值担当(如图),其繁殖、生长发育与蝗虫相似。
下列有关龙眼鸡的表述正确的是()A.繁殖方式:分裂生殖,有性繁殖B.受精发育:体内受精,体外发育C.生长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D.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解答】解:A、龙眼鸡属于节肢动物的昆虫纲,是通过有性生殖方式繁殖后代,而不是分裂繁殖,A错误。
B、龙眼鸡的受精过程是在雌虫体内进行的,但其发育是在体外完成的,即雌虫将受精卵产在树干上,卵在外部环境中孵化成幼虫,B正确。
C、蝗虫的生长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龙眼鸡生长过程与蝗虫相似。
因此龙眼鸡的生长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但没有蛹阶段。
它们直接从幼虫发育成成虫,C错误。
平法答疑问:在现浇楼板施工中存在以下问题:十字节点处由于有两层梁筋,两层板筋常无法满足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
为了盖住钢筋只能增加砼厚度,还有由于起拱梁中部也存在此问题。
比如梁的保护层为25 上部板筋为∮14 保护层剩余最多11不能满足不小于15且不小于钢筋的直径的要求,而在中部起拱位置则几乎没有保护层。
03G101中是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那么是否可以适当减小箍筋高度答:板的保护层厚度小于梁的,因此板筋与梁箍筋在一个层面。
你提问题的关键,在于两个方向的框架梁在框架柱内交叉时,结构设计工程师是不是已经考虑一个方向梁的计算高度应该多减去一个相交叉的纵筋直径(这是必须应该考虑的,否则施工无法满足规范要求)。
保护层最小厚度要明白“最小”的含义,当一个方向梁顶保护层为最小时,另个方向的梁顶保护层应该比保护层最小厚度再多出一个钢筋直径,否则无法符合规范要求。
问:现浇钢筋砼板的上皮负弯距钢筋的锚固是否按03G101-1中的la,上皮负弯距圆钢钢筋深入支座弯锚后还要180弯钩吗?答:板扣筋(光圆钢筋)在施工界的习惯做法是不加弯钩,跨内端这样处理没有问题,但在端支座就要看原设计假定。
如果设计的端支座负弯矩筋为构造配置,则可不加180度小弯钩;如果端支座按刚接考虑(如以剪力墙为端支座并按刚接),则宜做180度小弯钩以保证满足锚固要求。
问:1、常见的筏板基础是梁底与板底一平,梁顶有可能比板顶高。
现在图纸上有另一种有梁式筏板,却是梁顶与板顶一平,梁底比板底低,为方便称呼,姑且称之为“倒筏板”(也许有更规范的名称,请陈教授指正)。
2、现在的问题是:“倒筏板”梁的上部纵筋放在筏板上层钢筋网的上面还是下面?(设计上什么也没有写,也问不出来)我的分析是:地基土压力通过筏板钢筋传递给梁,所以“倒筏板”上层钢筋网放在基础梁上部纵筋的下面。
您说对吗?3、“倒筏板”的上层钢筋网,其长向钢筋与短向钢筋哪一种钢筋放在上面?我的分析是:“倒筏板”的上层钢筋网,其长向钢筋放在下面,短向钢筋放在上面。
2012年国家司法考试刑法冲刺班试题(B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下列案件中,中国没有权管辖的是:()A.甲从国外寄送毒药给中国的乙,乙在中国饮用该毒药受伤后,前往美国治疗期间死亡B.我国留学生甲某在荷兰留学期间,与一西班牙人乙发生冲突,将乙打成轻伤C.我国留学生甲某在荷兰留学期间,与一西班牙人乙发生冲突,乙将甲打成轻伤D.我国船舶“长城”号停靠在巴西港口时,中国籍船员甲、乙二人打架斗殴,甲致乙死亡。
巴西法院判处甲故意伤害罪,处4年有期徒刑,3年后甲假释回国2.关于因果关系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将一枚即将爆炸的物品扔到乙的身边,乙立即将该物品踢开,由于踢到了丙的身边,将丙炸死,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B.甲在楼上持刀追杀乙,乙在逃跑过程中失足掉到楼下摔死。
乙的死亡与甲的追赶之间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C.A想杀死C,便在C准备穿越沙漠作长途旅行的前夜,悄悄溜进C的房间,把C水壶里的水换成无色无味的毒药。
B也想杀死C,于同一夜晚些时候,也溜进C的房间,在C 的水壶底部钻一个小洞。
次日晨,C出发时没有发现水壶底的小洞。
4小时之后,C在沙漠中想喝水,但水壶空空如也。
由于没有其他水源,C在沙漠中脱水而死。
A的行为与C的死亡之间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D.甲伤害乙后,乙在医院治疗期间,因没有卧床休息,导致病情恶化而死亡。
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3.下列关于我国刑法中单位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位实施信用卡诈骗,由于按照刑法的规定,信用卡诈骗罪不能由单位构成,因此对单位及直接责任人员不能追究刑事责任B.依法设立的没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企业即使是经单位集体讨论决定偷税,也不得对该私营企业判处罚金C.甲和乙为进行走私犯罪活动而注册成立“飞龙”海产养殖公司,以海上养殖作业为幌子实施走私犯罪。
该案应对“飞龙”公司判处罚金,对甲和乙判处刑罚D.某行政机关以机关的名义低价购买了大量的盗版书籍资料,并以正版书籍的价格报销,所得差额经集体讨论,平分给单位4位领导以及1名会计,该行为构成单位犯罪4.关于正当防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聋哑人甲在狩猎时,误将乙当作野兽瞄准,即将射击;与甲一同狩猎,处在甲身后较远处的丙发现了甲的行为,于是向甲开枪,打伤其胳膊,保护了乙的生命。
11“冲刺高考”名师在线答疑化学实录化学:李秉仁北京八中教研组长高级教师xinqiaokeli(过客)说:老师看今年化学会不会考很多电化学的东西?化学---李秉仁:中学化学基础理论按高考说明的要求,包括有物质结构的理论,速律与化学平衡理论,电解质溶液的理论,其中的电化学的内容是电解质溶液的一个应用。
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要理解原电磁的原理,熟记金属活动性顺序,了解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及一般的防腐蚀方法。
了解电解基本原理及应用。
这就是今年高考说明中所规定的,有关电化学的内容。
那么怎么复习这一部分的知识呢?首先要把书上的有关知识点搞清楚。
在认真理解的基础上,参看一下近几年的有关高考的试题,但是同学们也要特别注意,目前的一些新能源的问题,比如说最新的新能源及使用。
vina说:化学计算怎样能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化学---李秉仁:化学计算是化学高考内容中五个部分中的一个部分,高考说明中规定化学计算要考以下八方面的内容:掌握有关原子量,分子量以及确定分子式的计算;掌握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
掌握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掌握有关溶液浓度(质量分数和特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掌握有关溶液PH与氢离子浓度,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简单计算。
以上化学基本要领和基本理论,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等知识内容中,具有计算因素的各类问题的综合应用。
近四年,五次的高考化学试题中,有关化学计算没有偏题,没有怪题,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难题,考查的有关化学计算都是最基础的,为什么有的同学感到复习化学计算比较困难呢?就是还没有明确化学计算不是计算,首先是化学,只不过是用数学的手段,解决化学实际问题。
因此,化学计算是以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载体,定量的解决化学实际问题。
离开了化学基础知识,谈不上化学基本计算。
但是,化学计算有自己的特色,它是区别于物理计算和生物计算,化学计算重点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具体的说应该是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微数的个数;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气体的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
新课标提分专家2012年高考2月预测卷二理科综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已知A与a、B与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进行杂交,产生的F l再自交产生F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则F2的双显性中纯合子占1/16B.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则F2中纯合子占1/4C.若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同一对相对性状,且只要存在一个显性基因,个体便表现为显性,则F2的表现型比例为15∶1D.若只有A、B同时存在,个体才表现为显性,则F2的表现型比例为9∶72.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即K值)及其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K值是指一定空间中所能容纳的种群平均数量B.一定空间中同一种群的K值固定不变C.严密封储粮食可降低环境中老鼠的K值,从而限制老鼠种群的数量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也不可猎取该生物资源网Z§X§X§K]3.2008年l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
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①体温下降②机体耗氧量降低③皮肤血管收缩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⑤甲状腺激索分泌盘增加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⑤4 通过特定方法,科学家将小鼠和人已分化的体细胞成功地转变成了类胚胎干细胞。
有关分化的体细胞和类胚胎干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A.人类胚胎千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B .分化的体细胞丢失了某些基因C.二者功能有差异,但形态没有差异。
D.二者基因组相同,且表达的基因相同5 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6.分裂期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一种促进染色质凝集为染色体的物质。
陈青来教授的答疑《一》【关于03G101-1平法使用陈青来教授答疑】1》问:基础梁的钢筋伸入承台还是按贯穿处理?答:基础梁如果梁面平承台面,基础梁是用来连接承台梁的,梁筋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但最好将箍筋伸至承台内。
基础梁如果是梁底面平承台底面的,也可直接按Lae锚固在承台中,箍筋可不伸至承台内。
如果基础梁是直接相互交错的,应按基础梁通长考虑,这时钢筋只考虑连接问题,不考虑锚固问题。
2》?问:梁、柱砼标号不同时,梁筋锚入柱时La值计算按梁还是按柱的砼标号计算?答:钢筋在哪里锚固就按哪个构件的砼标号计算Lae。
按柱的砼标号计算梁筋锚固长度。
3》?问:框架梁的第三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次梁的第二排钢筋长度如何计算?也是Ln/4吗?答:问设计院。
平法未考虑此两种情况。
平法不是包括所有结构设置的,也做不到。
4》?问:何为对边?答:梁筋伸到柱边时,柱的外边即为梁的对边。
5》?问:第40页柱搭接长度范围是不是指2.3Lae?答?:对。
因为Lae+0.3Lae+Lae合起来是2.3Lae,在这个搭接范围内箍筋要加密。
实际上这个范围内加密筋只起一个构成三向受力条件的作用,因此可以只箍大方箍即可。
6》问:剪力墙施工缝设在何处为宜?答:不知道。
但剪力墙在结构上不同于柱按楼层模型来考虑受力情况,而是从底至顶作为一个整体受力,因此个人认为施工缝设在任何地方都可以。
7》?问:边框梁BKL比砼墙宽时,水平纵向钢筋是移出到梁边布置还是在梁边布置的同时还要在墙同宽处继续布置?答:只需在边框梁最外边布置即可。
8》?问:柱筋如何锚入承台?注:现参照11G101?答:按03G101-3图集处理。
9》?腰筋伸入支座多少为宜?答:个人认为5d足矣,不过规范要求15d。
10》?问:柱箍筋内箍箍住多少条柱纵筋为宜?答:有5根纵筋时内箍箍住3根,有6根纵筋时箍住2根。
11》问:一级钢筋的板筋180度弯钩是否计入锚固长度?答:180度弯钩不能计入锚固长度。
综合问题选讲北京四中: 董 嵩 2012 .5.16【一、作差比大小】例1.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并说明你的理由. (1)一个数越大,它的平方就越大.( ) (2)一个数越大,它的倒数就越小.( ) 初一:特殊值法初二:作差法——(1)分解法;(2)通分法;——符号法则 初三:图象法——函数的增减性总结:根据不同学段的认知特点形成对问题的不同见解,复习阶段使学生能综合运用自己所学认识,形成不同层次的解题策略.例2.若1x 、2x (12x x <)是方程()()1x a x b --=(a b <)的两个根, 则实数1x 、2x 、a 、b 的大小关系是 . 引申:若1x 、2x (12x x <)是方程()()x a x b m --=(a b <)的两个根, 则实数1x 、2x 、a 、b 的大小关系是 .总结:能够构造函数(图象)解决代数问题.例3.(12西城期末22)阅读下列材料:题目:已知实数a ,x 满足a >2且x >2,试判断ax 与a x +的大小关系,并加以说明. 思路:可用“求差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列出ax 与a x +的差()y ax a x =-+再说明y 的符号即可.现给出如下利用函数解决问题的方法:简解:可将y 的代数式整理成(1)y a x a =--,要判断y 的符号可借助函数(1)y a x a =--的图象和性质解决.参考以上解题思路解决以下问题:已知a ,b ,c 都是非负数,a <5,且 2220a a b c ---=,2230a b c +-+=. (1)分别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4b ,4c ; (2)说明a ,b ,c 之间的大小关系. 总结:强化练习1.若x 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的根,则判别式△=b 2-4ac 与平方式M =(2ax 0+b )2的关系式( ).A .△>MB .△=MC .△<MD .不能确定2.已知关于x 的方程2220x ax a b --+=,其中a 、b 为实数.(1)若此方程有一个根为2a (a <0),判断a 与b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对于任何实数a ,关于x 的方程2220x ax a b --+=都有实数根,求b 的取值范围.3.已知m >n >0,a 1、a 2满足a 1m 2+m +2=0,a 2n 2+n +2=0,比较a 1和a 2的大小.4.抛物线2y ax bx c =++,a >0,c <0,2360a b c ++=. (1)求证:1023b a +>; (2)抛物线经过点1(,)2P m ,Q (1,)n .① 判断mn 的符号;② 若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点A 1(,0)x ,点B 2(,0)x (点A 在点B 左侧), 请说明116x <,2112x <<.【二、几何最值问题】一、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例1.(10西城二模8)如图,在△ABC 中,∠C =90°,AC =4,BC =2,点A 、C 分别在x 轴、y 轴上,当点A 在x 轴上运动时,点C 随之在y 轴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点B 到原点的最大距离是( ). A .222+ B .52 C .62 D .6二、直角三角形斜边大于直角边;例2.(11西城一模8)如图,点A 在半径为3的⊙O 内,P 为⊙O 上一点,当∠OP A 取最大值时,P A 的长等于( ).A .32B C D .三、函数的最值(注意自变量取值范围).例3.如图,直角ABC ∆中,90C ∠=︒,AB =sin B =,点P 为边BC 上一动点,PD ∥AB ,PD 交AC 于点D ,连结AP .A(1)求AC 、BC 的长;(2)设PC 的长为x ,ADP ∆的面积为y .当x 为何值时,y 最大,并求出最大值.四、综合运用 例4.(12石景山期末12)如图,⊙A 与x 轴交于B (2C (4,0)两点,OA =3,点P 是y 轴上的一个动点,⊙O 于点D ,则PD 的最小值是 .例5.如图,Rt △ABC 中,∠C =90°,BC =6,AC =8.点P 从B 向A 运动(不与点B 重合),点Q 从A 向B 运动,BP=AQ .点D ,E 分别是点A ,B 以Q ,P 为对称中心的对称点, HQ ⊥AB 于Q ,交AC 于点H .当点E 到达顶点A 时,P ,Q 同时停止运动.设BP 的长为x ,△HDE 的面积为y . ①求证:△DHQ ∽△ABC ;②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求y 的最大值; ③当x 为何值时,△HDE 为等腰三角形?练习 1.(2011浙江省)如图,在五边形ABCDE 中,∠BAE =120°,∠B =∠E =90°,AB =BC ,AE =DE ,在BC 、DE 上分别找一点M 、N ,使得△AMN 的周长最小时,则∠AMN +∠ANM 的度数为( ).A .100°B .110°C .120°D .130° 2.(12西城期末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2,0)A ,(0,2)B ,⊙C 的圆心为点(1,0)C -,半径为1.若D 是⊙C 上的一个动点,线段DA 与y 轴交于E 点,则△ABE 面积的最大值是( ). A .2 B .83C .22+D .22-3.已知直角梯形纸片O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O (0,0),A (10,0),B (8,32),C (0,32),点T 在线段OA 上(不与线段端点重合),将纸片折叠,使点A 落在射线AB 上(记为点A ′),折痕经过点T ,折痕TP 与射线AB 交于点P ,设点T 的横坐标为t ,折叠后纸片重叠部分(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 ;(1)求∠OAB 的度数,并求当点A ′在线段AB 上时,S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 (2)当纸片重叠部分的图形是四边形时,求t 的取值范围;(3)S 存在最大值吗?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大值,并求此时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小结反思:1、本节课处理的是这套综合问题的第一部分。
陈青来答疑2问:陈教授,我有个问题多肢箍时,外箍是包住梁主筋,内箍包住几跟钢筋呢?比如梁主筋为5根,我的内箍应该怎么箍法?谢谢回答~答:我的观点是:1、梁的主筋(不论是上部纵筋还是下部纵筋),都应该在梁宽范围内(具体说是应该在外箍宽度的范围内)均匀分布。
2、采用“大箍套小箍”方式的梁内箍的每个垂直肢(不论是双肢箍还是单肢箍的垂直肢),都应该在梁宽范围内对称分布。
3、根据上述原则,当“梁主筋为5根”时,梁内箍应该箍住第2、4两根梁主筋。
再问:谢谢您,还想问的是,如果梁上下钢筋根数不一样,比如上部5根下部六根这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答:再补充一下“梁上下钢筋根数不一样,比如上部5根、下部6根”的问题:6、最近和施工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讨论了这个问题,他介绍了他们在工程施工中的习惯做法:把梁的6根下部纵筋按间距均匀来布置。
梁的5根上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4根与梁下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5根分别上下对齐,梁上部纵筋的第3根就布置在梁的正中央。
(按四肢箍)其内箍套住梁上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4根(也就是梁下部纵筋的第2根和第5根)——这样保证了内箍的垂直肢是垂直的。
7、这样,又得出了梁钢筋布置的一条原则:纵向受拉钢筋优先均匀布置。
(在本例中,梁的下部钢筋是纵向受拉钢筋,所以优先把梁的6根下部纵筋按间距均匀来布置。
)再问:陈教授要是按您的说法,那么小箍与外围大箍的重叠部分不是太长了吗?答:1、为了“实现受力纵筋的均匀分布”,有时小箍与外围大箍的重叠部分长了一点,也是在所难免。
2、“小箍”宽度的计算,应该以“实现受力纵筋的均匀分布”为控制条件,而不应以“箍筋立柱均匀分布”为控制条件。
问:03G101-1图集关于纯悬挑梁(XL)和各类梁的悬挑端配筋构造有哪些规定?其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各有什么特点?答:纯悬挑梁(XL)和各类梁的悬挑端的主筋是上部纵筋。
03G101-1图集第66页是这样说的:1、第一排上部纵筋,“至少两根角筋,并且不少于第一排纵筋的二分之一”的上部纵筋一直伸到悬挑梁端部,再拐直角弯直伸到梁底。
“其余纵筋弯下”(即钢筋不下弯45度的斜坡)。
例如:第一排上部纵筋有4根,则第1、4两根一直伸到悬挑梁端部,第2、3两根在端部附近弯下45度的斜弯。
再例:第一排上部纵筋有5根,则第1、3、5三根一直伸到悬挑梁端部,第2、4两根在端部附近弯下45度的斜弯。
2、第二排上部纵筋伸到悬挑端长度的0.75 处。
3、纯悬挑梁(XL)的上部纵筋在支座的锚固:图上的标注为“伸至柱对边(柱纵筋内侧)且≥0.4La”。
而在“注1”中指出:“当纯悬挑梁的纵向纵筋直锚长度≥La且≥0.5hc+5d时,可不必往下弯锚;当直锚伸至对边仍不足La时,则应按图示弯锚;当直锚伸直对边仍不足0.4La时,则应采用较小直径的钢筋。
”——可见,纯悬挑梁的锚固方式和做法,与框架梁在端支座上的锚固方式和做法相同。
4、至于纯悬挑梁和各类梁的悬挑端的下部纵筋在支座的锚固:其锚固长度螺纹钢为12d,光面钢筋为15d 。
有人问: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是否一直伸到悬挑端上去?回答是:不应伸到悬挑端上去。
因为这两种钢筋的作用截然不同: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是受拉钢筋,它一般配筋较大;而悬挑端的下部钢筋是受压钢筋,它只需要较小的配筋就可以了。
所以,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的做法是伸到边柱进行弯锚;而悬挑端的下部钢筋是插入柱内直锚即可。
这里,还需要说明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有人问,纯悬挑梁和各类梁的悬挑端是否考虑抗震?回答是:在设计时不考虑抗震。
你看看图集中计算锚固长度时使用“La”而不是使用“LaE”就明白了。
第二个问题:上述第“1”条中“上部纵筋一直伸到悬挑梁端部,再拐直角弯直伸到梁底”的问题。
从图中在钢筋图形旁边标注“≥12d”,于是有些人以为钢筋的直钩长度等于12d即可。
可是陈青来教授说,大家要注意“图形语言”,在大样图中钢筋的直钩一直通到梁底。
所以,正确的理解是:钢筋直钩一直通到梁底,同时≥12d 。
第三个问题:上述第“1”条中第一排上部纵筋“弯下”45度的做法仅适用于“长悬挑梁”——这个问题另列专题在后面讨论。
再问:纯悬挑梁(XL)和各类梁的悬挑端的主筋是上部纵筋。
03G101-1图集第66页是这样说的:1、第一排上部纵筋,“至少两根角筋,并且不少于第一排纵筋的二分之一”的上部纵筋一直伸到悬挑梁端部,再拐直角弯直伸到梁底。
“其余纵筋弯下”(即钢筋不下弯45度的斜坡)。
解释中的:(即钢筋不下弯45度的斜坡)“不下弯”是否是笔误,按例子其余钢筋在端部附近弯下45度的斜弯。
答:你看得很仔细,非常感谢。
“不下弯”确是笔误,应为:1、第一排上部纵筋,“至少两根角筋,并且不少于第一排纵筋的二分之一”的上部纵筋一直伸到悬挑梁端部,再拐直角弯直伸到梁底。
“其余纵筋弯下”(即在端部附近钢筋下弯45度的斜坡)。
再问:悬挑梁的支座,有负筋的话,那负筋的长度按长跨吗>\比如啊,两跨,悬挑的左边是6米,悬挑2米,那负筋一直伸到悬挑端部吗?要弯下吗?我们这边对于悬挑有一个详图的,就是角筋啊,一直伸到悬挑端部,弯下,再往根部伸两宽加50,在上弯45度,再往根部伸20倍钢筋直径.还有股金开口一定要放下面吗?(一般人家多这样做,如果股金开口放在上面可以吗?答:1、悬挑梁的“负筋”——也就是悬挑梁的主要受力钢筋(受拉钢筋),它应该在整个悬挑长度“满布”。
比如你所举的例子,就是在“悬挑2米”的长度范围贯通布筋——当伸至尽端时,向下拐至梁底。
这一点在03G101-1图集第66页说得明白,我在“平法讲座”正讲到悬挑梁的构造要求,你可以继续看看。
2、关于“悬挑有一个详图的,就是角筋啊,一直伸到悬挑端部,弯下,再往根部伸两宽加50,在上弯45度,再往根部伸20倍钢筋直径”这样的问题,我也曾经和陈青来教授讨论过,他说,悬挑钢筋的形状没必要搞得如此复杂,按标准图集即可。
不过,我认为,如果某个具体工程的设计师已经做出这样的设计,那么还是应该按照设计师的要求去施工。
因为在具体工程中,设计师是优先于标准图集的。
3、关于“箍筋”的开口朝向问题,我前天在回答“关于箍筋的问题”时已经详细回答过了,你可以翻开看看。
问:1、梁的下部纵筋一定要在中间支座锚固吗?2、从03G101-1图集第54页的图中,两边钢筋的切断点都在中间支座上,可否理解为两边钢筋在中间支座搭接?3、不是说“能通则通”吗?支座两边直径相同的钢筋贯穿中间支座,不是可以降低支座处的钢筋拥挤程度吗?答:1、从03G101-1图集第54页的图中可以看出,框架梁的下部纵筋一般都在中间支座锚固。
其锚固长度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 ≥ LaE(2) ≥ 0.5hc + 5d (即是“超过柱中心线5d”)2、第54页图中所示的“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的构造”,说的是“钢筋锚固”,而不是“钢筋搭接”。
“钢筋搭接”是两根钢筋之间的行为,“钢筋锚固”是一根钢筋对于支座的行为。
图中所标出的“锚固长度”是每根钢筋从支座边缘到切断点的距离。
按锚固长度两个条件之一的“≥LaE”来看,下部纵筋的切断点一般应该伸过支座的另一边了,而不是“在支座内部”了。
3、“能通则通”一般是对于梁的上部纵筋说的,梁的上部纵筋在中间支座上“能通则通”,而上部纵筋可以在上部跨中1/3跨度的范围内进行连接。
但是,梁的下部钢筋不能在支座上“能通则通”、而让钢筋在下部跨中进行连接。
因为,下部跨中是正弯矩最大的地方,钢筋是不允许在此范围内连接的。
再问:2005年10月21日听了陈青来教授的讲座:下部钢筋也能连通布置,可以在支座处1/3跨度的范围内连接(一般用机械连接)。
答:陈青来教授讲的是两点不同的意思:1、对于“非抗震框架梁”来说,可以在“支座处1/3跨度的范围内连接”,因为这里没有正弯矩。
——03G101-1图集也已经肯定了这一点。
2、如果采用一级机械连接,可以在任何位置上进行连接。
因为一级机械连接经过国家的多次试验,证明是相当可靠的(拉力试验的钢筋破坏点都不在机械连接处)。
问: 03G101-1图集第65页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只在第一排钢筋上面标注尺寸“Ln / 3” 。
现在工程中出现了中间支座第二排上部纵筋,其延伸长度如何处理?是否可按“框架梁”的“Ln/ 4”来处理?答:答案是肯定的,非框架梁的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同“框架梁”。
根据如下:03G101-1图集第28页第4节“梁支座上部纵筋的长度规定”第4.4.1条:“为方便施工,凡框架梁的所有支座和非框架梁(不包括井字梁)的中间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a0值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值为:第一排非通长筋及与跨中直径不同的通长筋从柱(梁)边起延伸至Ln / 3位置;第二排非通长筋延伸至Ln / 4位置。
”问: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图集第65页1、中间支座的上部纵筋(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为Ln1 /3 。
2、端支座的上部纵筋延伸长度标注值为Ln1 /5 ,然而后面还跟着一个“(Ln1 /3)”。
非框架梁端支座的上部纵筋延伸长度取Ln1 /5 还是Ln1 /3?什么时候取Ln1 /5 ?什么时候取Ln1 /3 ?答: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图集第65页1、一般情况下,梁端部上部纵筋取Ln1 /5 (Ln1为本跨的跨度值)。
2、图题“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的下方有一附注“(括号内的数字用于弧形非框架梁)”。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Ln1 /5 后面跟着的一个(Ln1 /3)”的意义为:弧形非框架梁的梁端部上部纵筋取Ln1 / 3 (Ln1为本跨的跨度值)3、本页的“注1”指出:当端支座为柱、剪力墙、框支梁或深梁时,梁端部上部纵筋取Ln / 3 ,Ln 为相邻左右两跨中跨度较大一跨的跨度值。
这一条必须注意。
当一道非框架梁两端支座的属性不同(例如一端为普通框架梁,另一端为剪力墙)的时候,这两个端支座上部纵筋的延伸长度是不同的。
有人要问:什么是“深梁”?(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找不到“深梁”的定义。
)《简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中关于深梁的定义:对L0/h<5的钢筋混凝土梁宜按深受弯构件进行设计。
其中L0/h≤2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和L0/h≤2.5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成为深梁。
此处,h 为梁截面高度;L0 为梁的计算跨度。
可取Lc和1.15 Ln两者中的较小值,Lc 为支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Ln 为梁的净跨问:03G101-1图集第65页“L配筋构造”,下部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图示尺寸为直锚“12 d(La)” 。
1、下部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标注“(La)”是做什么用的?2、03G101-1图集第35页的注3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锚固长度不得小于250m m”。
现在非框架梁下部纵筋“直锚12d”是不是太小了?答:1、注意看图题“非框架梁L配筋构造”下面括号内的标注“括号内的数字用于弧形非框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