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锁骨钩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研究进展
- 格式:docx
- 大小:19.12 KB
- 文档页数:5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
方法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10年6月共收治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6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
结果36患者经6个月至8年随访,平均3年6个月,按Karlsson标准评定:A级34例(94.44%)B级2例(5.56%)。
结论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关节活动早,临床效果良好等优点。
标签: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锁骨钩钢板肩锁关节脱位,临床较常见,多由直接或间接损伤引起。
对Tossy[1]Ⅲ型肩关节脱位常需手术治疗,若处理不当,往往致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
我们于1998年1月至2010年6月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36例该型患者,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患者中,男30例,女6例,年龄19~65岁,年均40.61岁;左肩20例,右肩16例;开放性损伤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12例,摔伤9例,坠落伤4例,运动伤1例,合并肋骨骨折4例,肱骨骨折2例,Col1es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1例,脾裂1例,脑挫裂伤3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1~13 d,平均7.2 d。
损伤类型均为TossyⅢ型。
1.2 手术方法臂丛麻醉或全麻,取患肩部垫高仰卧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沿锁骨远端至肩峰作弧形切口,长约8~12 cm,依次切皮肤、皮下,分离筋膜,先显露锁骨远端,向外侧显露肩锁关节,清除关节内瘀血及关节盂组织,钝性分离锁骨外侧与肩峰后方间隙,将备好之锁骨钩钢板钩端插入肩峰下,钢板置于锁骨上,确认钩紧后可见肩锁关节完全复位。
若不能完全复位则可调整钢板钩端,使其完全复位后,用螺丝钉将钢板固定于锁骨上。
修复断裂的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和关节囊。
若喙锁韧带不易修复,则行喙锁韧带重建。
同时注意修复断裂的三角肌、斜方肌在锁骨上的止点。
1.3 评定标准接karlsson标准[2]评定,将治疗结果分为A级:无痛,上肢肌力正常,肩关节活动自如,X线检查示肩锁关节解剖复位或间隙少于5 mm;B级:微痛,肌力中等,肩关节活动范围为90°~120°,X线检查示肩锁关节间隙为5~10 mm;C级:疼痛且夜间加重,肌力不佳,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小于90°,X线检查示肩锁关节仍脱位。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探讨摘要目的:分析锁骨钩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探讨锁骨钩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过程中重建喙锁韧带与否的疗效对比。
方法:2006年1月~2010年6月应用锁骨钩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16~56岁,平均47岁;本次研究随机分两组,A组20例,陈旧4例,新鲜16例;均给予锁骨钩板固定,同时行喙锁、喙肩、肩锁韧带重建,加强缝合肩锁关节囊及锁骨远端软组织层。
B組16例,陈旧3例,新鲜13例,均给予锁骨钩板固定,缝合喙肩及肩锁韧带,未做喙锁韧带的重建,加强缝合肩锁关节囊及锁骨远端软组织及肌筋膜层。
术后6~12个月取内固定;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术后肩锁关节无1例再脱位,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结论:锁骨钩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上较好的治疗方法,且操作简单,通过锁骨钩板的加压作用,无需刻意修复肩周的各个韧带,即可达到稳定肩锁关节的目的。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喙锁锁骨钩板韧带重建加压作用肩锁关节脱位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在临床上很常见,约占肩关节损伤的12%[1]。
对于Tossy Ⅲ度肩锁关节脱位,采用锁骨钩板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操作简单,无需行喙肩韧带的重建,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6年1月~2010年6月应用锁骨钩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6例,男28例,女8例,年龄16~50岁,平均42岁,左20例,右16例;按Tossy的三型分类方法分类,均达Ⅲ度,合并锁骨远端骨折5例。
手术方法:A、B两组均分别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进行,患者取沙滩椅位,患侧肩胛骨后方垫高,头转向健侧,手术切口选择与锁骨远端走行相一致,长约6cm,沿锁骨远端前缘至肩峰后外侧,合并锁骨远端骨折的适当延长切口,显露肩峰、肩锁关节及锁骨远端,可见到肩锁关节完全脱位分离,喙肩及肩锁韧带断裂,喙锁韧带不一定能明视,清除肩锁关节腔内破碎软骨;A组选择合适长度锁骨钩板在适当调整锁骨钩角度后将钩端插入肩峰后方间隙内,术中充分显露肩锁关节后缘,以利将钢板钩置于肩峰骨与骨膜之间,钢板紧贴锁骨上方皮质,锁骨远端用皮质骨螺钉固定,然后缝合肩锁、喙肩、喙锁韧带,在固定了锁骨远端以后,锁骨远端下移,韧带修补并不困难。
锁骨钩钢板论文肩锁关节脱位论文:锁骨钩板对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摘要】目的评价锁骨钩钢板对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31例以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临床资料。
结果随访6个月-14 个月,结果参照kartlsson 术后疗效评价,31例患者术后x 线检查肩锁关节间隙正常。
术后随访未见肩锁关节半脱位或钢板断裂和松动, 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内固定取出后无再脱位现象。
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疗效满意的优点,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理想方法。
其有利于患者早期坚固功能锻炼, 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锁骨钩钢板肩锁关节脱位treatment of 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s with clavicular hook plate【key words】acromioclavicular joint dislocation clavicular hook plate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常见损伤之一, 临床治疗的方法很多, 大多教学者主张手术治疗, 也有人采用保守治疗,尤其是对于伴有喙锁韧带损伤时,即完全性肩锁关节脱位(tossyiii 型)[1],疗效差异很大。
我院自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应用手术治疗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完全性脱位31例, 经随访6-14个月, 术后患肩无疼痛, 外观正常, 功能恢复满意并对手术治及其疗效进行随访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1例, 男26例, 女5例; 年龄18~ 66 岁, 平均45岁。
左侧13例, 右侧18例, 致伤原因: 道路交通伤6例,摔伤12例,重物砸伤13例。
本组病例均有伤肩肿痛、乏力、外展、上举困难。
查体: 局部肿胀,伤肢无力, 肩外展上举困难, 锁骨远端隆起, 肩锁关节处可扪及一凹沟, 琴键征阳性, 被动活动锁骨远端时, 上下活动范围增加。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目的:介绍一种肩锁关节完全脱位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治疗结果。
方法:自2003年以来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19例,采用臂丛麻醉,锁骨外侧段上方入路,修复肩锁韧带、喙锁韧带,锁骨钩钢板于锁骨上方固定。
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按Lazzcano标准评定,优17例,良2例。
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标签:锁骨钩钢板;肩锁关节完全脱位;疗效2003年1月~2008年12月,笔者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19例,取得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9 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8~51岁,平均40.5岁。
左侧脱位11例,右侧脱位8例,均为新鲜损伤,完全脱位。
致伤原因:车祸伤12例,压砸伤7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1 d。
全部病例均具有患侧肩锁关节部位肿胀、疼痛、阶梯样畸形、琴键征阳性。
1.2手术方法采用臂丛麻醉,仰卧位,患侧肩部后侧软枕垫高。
手术入路自锁骨外侧段开始,经锁骨止于肩锁关节后缘,将斜方肌和三角肌附着处切开,作骨膜下剥离,充分显露锁骨外1/3、肩锁关节及喙锁韧带,清除肩锁关节内破裂之纤维盘及其他影响肩锁关节复位因素。
复位肩锁关节,并在锁骨远端钻孔,分别以可吸收缝合线修复固定肩锁韧带、喙锁韧带。
紧贴锁骨远端后缘将钢板钩端插入肩蜂下,钢板体部平贴锁骨上方,逐一螺钉固定。
缝合斜方肌和三角肌止点,术区留放引流片1枚。
1.3 术后处理常规使用抗生素静点3 d,患肢三角巾悬吊制动。
术后即每天适度被动屈伸及收展肩关节活动数次,逐渐耐受疼痛后改被动为主动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3周后即去除三角巾行肩关节各方向功能锻炼。
2结果所有19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10个月。
其中,8例取出锁骨钩钢板,拆除内固定时间为术后3~14个月。
肩锁关节完全脱位及脱位复位的X线片见图、图2。
Lazzcano标准评定患者术后功能,优:术后无疼痛,外观无畸形,患肩活动无障碍,肌力无减弱,X线片示肩锁关节间隙正常;良:患者有轻度疼痛,患肩活动略受限,自觉肌力减弱,X线片示肩锁关节半脱位;差:患肩疼痛,活动受限,肌力弱,X线片示肩锁关节再脱位。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
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32例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锁骨钩钢板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随访,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无感染现象发生,切口恢复良好,未出现骨折未愈合、松动、畸形等情况,患者均得到1年随访,优良率高达100%,未出现再次骨折现象。
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效果显著,操作方便,固定牢靠,使患者能够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恢复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锁骨钩钢板;肩锁关节脱位【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110-02肩锁关节脱位是骨外科临床上常见的上肢损伤[1],临床上根据Tossy标准将肩锁关节脱位分为Ⅰ、Ⅱ、Ⅲ三种类型,Ⅰ、Ⅱ型肩锁关节脱位病情较轻,一般经过保守治疗加上外固定即可,对于Ⅲ型患者而言,肩锁韧带及喙锁韧带完全发生断裂[2],保守治疗很难将其复位,临床上主要治疗为手术治疗,钢丝、螺钉、克氏针等方法在临床上较为常用,其原理都将关节面固定来恢复复位,但对关节面的损伤较大,术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时会导致疼痛,增加了患者恢复的时间。
本研究通过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入选我院2013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2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型标准;关节脱位时间小于2周;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试验患者。
排除标准:陈旧性关节脱位患者;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患者年龄最大为68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为(45.32±2.33)岁。
患者致伤的原因主要有交通事故受伤、坠落受伤、运动受伤等。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上举困难、局部肿胀等。
锁骨钩钛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钩钛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1年4月~2005年1月,采用锁骨钩钛板治疗18例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
结果 18例患者随访8~18个月,术后8~18个月去除内固定,按Lazzcano标准评定,优15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
无切口感染,1例内固定期间出现TossyⅡ型脱位。
结论锁骨钩钛板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钛板肩锁关节脱位是较常见的关节脱位之一,多数是由直接暴力的结果,会引起肩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其中TossyⅢ型常需手术治疗。
2001年4月~2005年1月,我们应用锁骨钩钛板治疗18例该型患者,无并发症,疗效满意。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6例,女2例;年龄16~62岁,平均33.3岁;左侧6例,右侧12例。
车祸10例,打击伤2例,跌倒伤6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2~96h,平均26h。
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患肩肿胀,锁骨外端翘起,局部压痛,伤肢外展、上举受限,无臂丛神经损伤。
1.2 手术方法采用颈丛加肌间沟麻醉或全麻,患者取仰卧位,患肩垫高,头转向健侧,自肩峰沿锁骨至锁骨喙突处切口,显露肩锁关节,清除关节内血肿、破碎组织或旋转移位的软骨盘。
将脱位的肩锁关节复位后,用锁骨钩钛板的钩端插入肩峰的后下方,外展及上举肩关节使肩锁关节紧密嵌合,钛板紧贴锁骨上方的骨皮质,逐个螺丝钉固定。
缝合残存关节囊,修复肩锁韧带、喙锁韧带,重叠缝合三角肌及斜方肌,缝合切口。
术后处理:术后三角巾悬吊2周,待手术创伤期过后约3天,即可开始肩关节功能锻炼。
1.3 评价标准根据:Lazzcano标准[1]评定患者术后功能,优:肩部无疼痛,上肢有力,肩关节活动正常,恢复原工作;良:肩关节活动有轻度疼痛,患肢比较有力,肩关节活动接近正常,外展、上举达不到180°;差:活动时疼痛、肩关节活动时明显障碍,力量减弱。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骨折脱位36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对肩锁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36例按Tossy分类均为Ⅱ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Rodawood分类均为Ⅲ型以上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锁骨钩钢板行切开复位内固定。
结果:36例随访2~12个月,平均6个月。
根据Lazzcano标准评定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26例,良10例。
结论:锁骨钩钢板固定后允许肩锁关节有一定的微动,符合肩锁关节的微动特点,锁骨钩钢板的临床应用,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好方法。
标签:锁骨钩钢板;锁骨远端骨折;肩锁关节脱位锁骨远端骨折与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较常见的损伤。
手术方法多样,但效果仍不十分满意。
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0月,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与肩锁关节脱位36例,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19~58岁;左侧21例,右侧15例;受伤时间1~30 d;新鲜34例,陈旧2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1例,跌伤7例,打击伤4例,坠落伤4例;锁骨远端骨折15例,肩锁关节脱位11例,10例锁骨远端骨折合并脱位,有1例合并有臂丛神经损伤。
按Tossy分类均为Ⅱ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Rodawood分类均为Ⅲ型以上骨折脱位。
术后根据Lazzcano标准评定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器械均采用江苏金鹿医疗器械集团公司3~6孔锁骨钩钢板,均有左右之分。
1.2 治疗方法臂叢联合颈丛麻醉下垫高患肩。
手术自锁骨外侧1/3经锁骨止于肩锁关节入路弧形切口,显露锁骨远端喙突、肩锁关节和肩峰,清除关节内及骨折端血肿,将破裂的关节囊提起。
选择合适的锁骨钩钢板,将钩端插入肩峰后下方,按下锁骨,使肩锁关节与骨折复位。
将钢板贴于锁骨上方,持骨钳临时固定后,先固定锁骨近端镙钉,然后逐个钻孔、测深、攻丝,拧入螺钉固定。
部分患者用可吸收线修复喙锁韧带及肩锁韧带。
【综述】锁骨钩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研究进展
【摘要】肩锁关节(AJ)脱位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损伤,常由肩关节的创伤引起。
肩锁关节不仅参与肩胛骨的活动,而且在肩胛骨与躯干的连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肩锁关节脱位常伴有疼痛不适和肩关节功能障碍。
一般来说,当肩锁关节脱位为Rookwood Ⅲ型及以上时,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目前各种外科治疗手段层出不穷,且各种手术方式的相对优势仍存在争议,尚未达到共识。
切开复位锁骨钩板内固定术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个体差异,锁骨钩板与肩锁关节存在匹配不良的问题,相关研究已报道了许多并发症,如肩峰下骨质溶解、肩峰撞击、肩袖撕裂和内植物周围骨折等。
本文将从肩锁关节的解剖、肩峰形态、锁骨钩板设计原理及术后并发症分析防治等几个方面对锁骨钩板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锁骨钩板;并发症;肩峰形态
1
流行病学
肩锁关节( acromioclavicular joint,AJ )脱位是一种常见的肩带损伤,占肩带损伤的9%,据估计发病率达18/10000,以20 ~40岁男性患者居多,男女比例高达8.5:1.0,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生活方式的差异以及男性更倾向于参与高风险活动。
此外,肩锁关节损伤在爱好运动的人群中更为常见,特别在曲棍球、摔跤和橄榄球等接触性运动喜好者尤甚。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项评估美国职业橄榄球运动员损伤的研究发现几乎30%的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NFL)运动员肩部损伤与肩锁关节相关甲。
肩锁关节损伤的机制可由直接或间接创伤引起,常见于当肩关节处于内收位时肩峰受到外力使其向内、向下移位,造成肩锁韧带、喙锁韧带损伤,也可因上肢外展位摔倒,手部着地,外力由上肢传导至肩胛骨,使肩胛骨上移牵拉损伤肩锁韧带、喙锁韧带。
2
解剖
肩锁关节是由锁骨远端和肩峰组成的一种微动关节。
相应的关节面被透明软骨覆盖,关节内存在纤维软骨盘。
关节盘在大小、形状和完整性上具有个体差异,并且在20~40岁可快速变性。
肩锁关节作为肩带和躯体中轴骨之间的连接,具有平移和旋转运动功能。
更具体地说,它是肩胛胸壁关节、肱盂关节和胸锁关节之间的协调连接,共同完成其生物力学运动。
稳定的肩锁关节分为静态和动态稳定。
为关节提供静态稳定的重要解剖结构包括关节囊、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复合体。
从生物力学上讲,肩锁韧带主要负责抵抗肩锁关节前后位移,同时对锁骨轴向旋转有一定的约束。
与喙锁韧带复合体相比,肩锁关节损伤时肩锁韧带复合体通常首先失效,说明它承担位移力矩较小,而喙锁韧带承担的位移力矩较大。
喙锁韧带复合体由锥形韧带和梯形韧带组成,分别位于前内侧和后外侧,横跨于锁骨下方及远端和喙突基底之间,其中锥形韧带力量更大,主要维持肩锁关节垂直方向的静态稳定性。
喙锁韧带断裂时,其分型达到RookwoodⅢ型及以上,往往需要手术治疗。
1986年,Bigliani等和他的同事首次对肩峰形态进行了分类,并将其与肩袖撕裂联系起来。
他们描述了三种类型的肩峰:Ⅰ型(平型)、Ⅱ型(弯曲型)和Ⅲ型(钩型)。
由于不同的肩峰类型可能会导致肩峰下撞击,所以植入体的位置应根据不同的肩峰类型而定,另一项尸体研究也表明钩板的设计仍未解决肩锁关节形态的差异。
如何解决钩板与肩峰的匹配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关注的热点,但目前仍未完美解决该问题。
3
锁骨钩板的原理
锁骨钩板的钩放置在肩峰下,当手术中将钢板放置在锁骨远端上方时,钩会形成一个杠杆状结构,利用杠杆原理将钢板向下推,并使远端钩产生持续稳定的向上推力,同时有助于固定脱位的肩锁关节,并为韧带和关节囊的愈合提供稳定的环境。
锁骨钩板的使用也有助于患者早期的功能改善和锻炼,避免长期固定引起的肌肉萎缩和肩关节黏连。
同时锁骨钩板的钩端靠近肩峰,插入肩峰背面,以减少其对肩袖的影响,减少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发生,此外,锁骨钩板允许肩锁
关节在肩关节外展时自由微动,使肩关节的生物力学平衡得到保证。
4
术后并发症分析
锁骨钩板因其在改善关节复位方面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中。
随着锁骨钩钢板大量使用,也有很多文献报道了术后存在肩峰下骨质溶解、肩峰撞击、肩袖撕裂和内植物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其中大多数患者反应术后持续肩部疼痛,甚至部分患者拆除内固定仍无法缓解。
使用锁骨钩板内固定后可能引起肩部疼痛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
①锁骨钩板对肩膀造成的压力:锁骨钩板的主要作用是利用杠杆原理,在钢板的锁骨端与肩峰端间提供平衡。
将钩板植入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体内后,对锁骨远端产生持续的压力,通过钩提起肩峰间接复位。
然而,钩引起的肩峰承受过度压力,甚至产生肩峰下骨质溶解,可导致术后肩部持续疼痛,无法缓解。
②肩锁关节复位不良:手术植入钢板时,钩板与锁骨无法自然匹配固定,很多情况下需要借助外力复位并维持。
而目前研究报道大部分是采用Kocher 钳夹技术使钢板和锁骨贴附,过分地追求钢板与锁骨的贴附可能会导致肩锁关节复位不良,加重韧带损伤,导致术后肩部疼痛,甚至假体周围应力性骨折。
③创伤后关节炎由手术后残留在肩锁关节的碎片物质(如破碎的骨头、关节盘、软骨和韧带)所致,也是术后肩部疼痛的一个影响因素。
④钩与肩峰之间软组织炎对周围神经的刺激,同时钩板的钩位于肩峰之下,术后肩关节的运动可产生钩与肩峰之间的摩擦,因此,钩体与肩峰之间的摩擦能刺激肩峰的感觉神经末梢,这可能是术后疼痛的一个原因。
因此,术中应注意钩板的深度、钩角、钩长的选择;尽量保证钩与肩峰及锁骨远端的贴附;同时清除肩锁关节间隙间的碎骨、关节盘、软骨等;骨折愈合早期拆除内固定等可以预防术后肩部疼痛。
5
锁骨钩板的发展
从技术上讲,钩钢板的设计是为了匹配肩锁关节的解剖结构,并允许对肩锁关节进行微调。
但许多生物力学和形态学研究表明,钩板
的长度、钩深和钩角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植入后生物力学特征。
由于肩锁关节解剖结构的多样性,对于各种类型的肩锁关节,钩形设计的数量是不够的。
特别是当肩锁关节过度复位时,锁骨的应力会在钢板的内侧端增加,从而可能导致种植体周围骨折。
此外,由于钩体插入并接合在肩峰后部,在高应力下很可能与肩峰下结构发生碰撞。
由于,上述因素的影响,钩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常导致术后肩部疼痛不适、肩关节功能恢复不良。
为解决肩锁关节与钩板的匹配问题,根据尸体和CT资料,对肩锁关节和钩钢板进行了大量形态学研究来分析钩板治疗肩锁关节及锁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症原因。
其中Yoon和Colegate等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钩钢板长度和钩钢板深度的力学特性,发现当钩钢板长度和深度较大时,肩峰和锁骨受到的应力较小,可有效避免肩峰下骨溶解及植入物周围骨折等并发症。
Li等比较了90°和105°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发现两种钩钢板均能提供良好的固定和复位,但105°钩钢板在减少肩痛和改善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
Hung等也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不同钩角锁骨钩钢板植入后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钩板钩角越小,锁骨中间三分之一处的应力越大;另一方面,钩角越大,锁骨钩板对肩峰施加的力也越大。
因此也不是钩角越大越好,为了确定锁骨钩角,骨科医生必须根据锁骨和肩峰在不同钩角下的生物力学特性.选择合适的锁骨钩钢板。
近年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 Wu等利用3D打印技术对钩板的钩角进一步塑型,以适应患者的肩锁关节实现准确复位。
研究结果表明,增加钩的角度可以减少钩体在肩峰下占用的空间,从而降低肩峰下撞击的风险。
3D打印技术可以让外科医生观察和操作真实尺寸的3D打印肩锁关节模型,使用损伤侧模型进行钩钢板复位,并与正常侧模型进行比较,选择合适的钢板,预弯钩角,实现精准复位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为患者降低成本。
6
总结
综上所述,锁骨钩板的选择与治疗效果有关,只有结合钩板的特
点(钩长、钩深、钩角)、骨折类型和肩锁关节形态这三个因素,避免肩峰下骨质溶解、肩峰撞击、肩袖撕裂等,必要时行肩锁关节间隙的清理,能够很好地预防术后肩部疼痛不适。
随着3D打印技术发展及应用有助于术前选择合适的钢板,预弯钩角,实现精准复位,大大丰富了临床医生的选择。
参考文献(略)
——全文刊登于《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21年第49卷第1期
想和更多骨科专家进行交流吗?
想了解更多专业资讯吗?
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骨科医生微信群群主——小库,添加时请务必备注:骨科医生
骨科精英医生1群欢迎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