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基本原则与税法适用原则各包括哪些内容
- 格式:docx
- 大小:15.67 KB
- 文档页数:3
税收的四大基本原则第一,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税收制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公平原则要求税收的征收对象应按照其能力分摊国家财政支出的义务。
这意味着税收应该按照纳税人的收入或财富水平征收,以保证征税的公平性。
公平原则还要求税收征收应适当地体现纳税人的能力差异,即高收入者应相对高征税,低收入者应相对低征税,以减少贫富差距。
第二,效益原则。
效益原则要求税收的征收应与纳税人所享受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实际效益相对应。
征税应该是一个收入-支出的平衡过程,纳税人应当为他们所受益于国家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负有相应的义务。
效益原则还要求税收征收的方式和方法应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简洁原则。
简洁原则要求税收征收的过程应简单、透明、便捷。
税法应当简明扼要,避免冗长的解释和繁杂的操作规定,以降低纳税人的负担和税务管理的成本。
简洁原则还要求税收征收的程序应公开透明,纳税人应有权了解税收政策和征收程序,以提高纳税人的合规性和信任度。
第四,可行原则。
可行原则要求税收征收的方式和方法应符合实际情况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税收制度应考虑国家的经济实力、税收征收的成本、征税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等因素。
可行原则还要求税收征收的方式和方法应符合经济发展的阶段特点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以确保税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总之,税收的四大基本原则包括公平、效益、简洁和可行原则。
这些原则在税收制度中起到了指导和规范的作用,为税收征收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税收制度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取决于税收征收是否严格遵循这些原则。
经济法概论第8章税收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是国家税收政策在法律层面的具体体现,是指由国家根据宪法、法律和法规规定,对纳税人按照一定的标准与方法征收税款,保障税收按规定执行的法律组织和程序。
在经济法概论第8章中,税收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收法律体系、税收法的规范性等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内容进行介绍。
第一部分: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基本原则是税法的核心,是税收制度的基础和保证税收法律制度顺利实施的基本准则。
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公平原则:税法要求税负应该按照纳税人的经济能力分配,避免出现过高或过低的税收负担。
2.简洁明了原则:税法应当简洁明了,避免繁琐复杂的规定,以便纳税人能够清楚了解自己的纳税义务。
3.稳定性原则:税法的规定不应该频繁变动,确保纳税人的税收预期和长期投资规划具有可靠性。
4.奖惩原则:税收制度应当根据纳税人的行为给予奖励或者惩罚,以达到激励和约束的作用。
第二部分:税收法律体系税收法律体系是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和行政法规等法律规范的整体,构成国家税收法律制度的基础。
税收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规定:宪法是对国家税收政策给予了基本原则和指导性的规定,保障了税收制度实施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税收法律:税收法律是对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进行细化和具体规定的法律文件,包括税收总则、税收分类和税种、纳税义务和税收征收等。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各级政府根据税收法律的授权制定的具体实施细则和办法,用于规范税务行政机关的职责和权力。
第三部分:税收法的规范性税收法的规范性主要是指税收法律对纳税人和税务行政机关的约束力和适用范围。
税收法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制性:税收法律是国家强制性实施的法律,纳税人必须按照法定的税法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否则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2.直接适用性:税收法律的规定适用于所有纳税人,不论个人、企业还是其他组织,都必须按照相关税法规定纳税。
3.优先地位:税收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具有优先地位,一般情况下,其他法律和法规不得与税收法律相抵触。
2024注会税法精讲笔记一、税法总论。
1. 税法概念。
- 税收与税法的定义。
- 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法的功能(财政收入功能、经济调节功能等)2. 税法原则。
- 税法基本原则。
- 税收法定原则(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 税收效率原则(经济效率和行政效率)- 实质课税原则。
- 税法适用原则。
- 法律优位原则(法律>行政法规>规章)- 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 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 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 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3. 税法要素。
- 总则(立法目的、适用范围等)- 纳税义务人(自然人和法人等)- 征税对象(区分不同税种的标志)- 税目(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征税项目)- 税率。
- 比例税率(如增值税基本税率)- 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如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超率累进税率如土地增值税)- 定额税率(如车船税)- 纳税环节(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纳税)- 纳税期限(按日、月、季、年等)- 纳税地点(机构所在地、销售地等)- 减税免税(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税额式减免)- 罚则(对违反税法行为的处罚规定)- 附则(解释权、生效时间等)4. 税收立法与我国税法体系。
- 税收立法机关。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税收法律)- 国务院(制定税收行政法规)-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税收法规,仅限部分地区)- 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税收部门规章)- 地方政府(制定税收地方规章)-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 税收实体法体系(按征税对象分类,如商品和劳务税类、所得税类等)5. 税收执法。
- 税务机构设置(国家税务总局及各级税务机关)- 税收征管范围划分(国税、地税征管范围,目前国地税合并后的调整情况)- 税收收入划分(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的划分)6. 税务权利与义务。
税法知识点总结归纳税法是国家对纳税人征收税款的法律规范,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和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
税法知识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了解税法知识可以帮助他们合理合法地避税,从而为自己节省税款。
同时,了解税法知识也可以帮助他们遵循税法规定,避免不必要的税务风险和处罚。
本文将对税法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税法知识,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一、税法的基本原则1.公平原则:税法征税应该公平合理,对不同的纳税人采取一视同仁的原则,不应该因为人的身份、职业或地域差异而对其征税差异化。
2.公正原则:税法征税应该公正合法,遵循法定程序,不得违反法律或滥用职权。
3.简易原则:税法征税的程序应该简明易懂,让纳税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税务责任和义务,避免发生误解或误解的情况。
4.依法征税原则:税法征税应该依法进行,遵循法律规定,不得随意增减税种或税率。
5.便利原则:税法征税的程序应该便利纳税人,减轻纳税人的负担,提高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
6.经济效率原则:税法征税应该以提高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避免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以上是税法征税的基本原则,纳税人在遵循税法规定时应该充分了解这些原则,做到合法合理地征税。
二、税法的主要内容税法是包括国家税法和地方税法在内的一系列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税种:税法规定了各种各样的税种,主要包括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关税等。
每种税种都有其特定的征收对象、税率和征税方式。
2.纳税人:税法规定了纳税人的范围和要求,主要包括个人、企业、组织等。
3.税基和税率:税法规定了各种各样的税基和税率,主要包括缴纳税款的计算方法、计税基础和税率等。
4.减免和征收:税法规定了一些税收减免和税收征收的政策,包括免税额、优惠税率、减免税等。
5.纳税申报:税法规定了纳税人要进行申报纳税的时间、程序和要求,包括税务登记、税务申报、税务报告等。
第一章税法总论本章考情分析本章属于非重点章,是为学习《税法》打基础的一章,对于初学税法的考生来讲,值得一读。
许多定义和概念直接影响后面章节的理解和掌握。
在2017年的教材中,内容总体变化不大。
本章重点内容税法的原则、税收法律关系、税法构成要素、税收的立法与执法、国际重复课税与国际税收协定。
本章易错考点1.税法的基本原则与适用原则的区分2.征税对象与税目、税基的关系3.税收法定原则、实质课税原则、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的含义4.比例税率和累进税率的区别,超额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的区别本章识记性内容1.纳税主体的权利、义务2.属于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征收的税种3.税收收入的划分: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4.居民管辖权、地域管辖权和公民管辖权本章的命题点主要集中在税法的原则、税收立法、税法的构成要素、税收管理体制等。
考试题型与分值在历年试题中均以客观题出现,题量为1~2题,分值在3分以下。
备考策略注重理解,打好基础,注意和后面的实体税种结合起来。
本章考点精讲★一、税收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三要素(一)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征税主体——国家各级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纳税主体——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无国籍人,以及在华虽然没有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外国企业或组织。
【提示】我国对纳税主体的确定采取的是属地兼属人的原则。
(二)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征税对象即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也就是征税对象。
例如,所得税法律关系客体就是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财产税法律关系客体即是财产,流转税法律关系客体就是货物销售收入或劳务收入。
(三)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权利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应承担的义务,这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东西,也是税法的灵魂。
【提示】具体权利义务的内容结合第六节。
【例题·单选题】我国对纳税义务人的认定,采用的原则是()。
税法快乐记忆口诀2020CPA税法快乐记忆口诀01第一章税法总论1.税法基本原则:公基法效课。
(公鸡罚翘课)法定原则(核心)、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实质课税原则税法适用原则:四“优于”二“溯及”法律优位原则、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程序优于实体原则、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2.目前我国税收立法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提议阶段、审议阶段、通过和公布阶段。
提审过公第二章增值税法1.光干司令高出租。
光租、干租(有形动产租赁服务13%)与程租、期租、湿租(交通运输服务9%)2.增值税视同销售移代投分送非个福,外购:投分送,视同销售交税务,进项税额可扣除。
外购:非个福,不用做销售,进项要转出。
3.增值税征税范围与税率一般销货十三爷,生活必需品优惠。
开着跑车寄情书,打着电话修别墅,出售房屋和卖地,以上几项按九计。
各类服务百分六,出境运输和设计。
电影软件和信息,国家扶持零税率。
4.征收率5% 劳务人力和房地,桥闸公路一二级,个人租房一点五,其它都按5 来计。
归类法记忆,5%共有14 个,前12 项与不动产相关,第13、14项为人力资源类。
5.路桥税率:高三,桥闸一二五6.按差额确定销售额金融卖两房,成本扣除忙;经航运旅建派,代收扣出来谐音:经航运旅(客)建派(煎牛排),代收扣出来7.加计抵减邮电先(现)生可加抵,各类出口抛出去,出口兼营比例计8.不得抵扣项目居里(娱)夫(福)人简免贷餐费(非)9.转让不动产的税务处理自建好记无差额,全额预缴全额报;非自建来分两类,简易:差额预缴差额报一般:差额预缴全额报。
10.一般:建筑2%;出租3%;转让5%(建 2 租3 转5)。
简易:建筑3%;出租5%;转让5%(建 3 租5 转5)。
11.增值税即征即退租动软管超 3 退,谐音:猪动软管朝山退。
第三章消费税法1.零售环节征收消费税的首饰,金银铂钻零售征2.增值税征税范围与税率消费税目十五类,烟酒一向是大头,化妆不含卸妆油,1015 新征收,鞭炮不含发令枪,汽柴石溶航煤油,航空煤油暂缓收,电池涂料污环境,有限资源要征收,小车只在23 下,雪地卡丁都不加,素板实木和地板,木制一次性筷子,浪费木材要征收,游艇手表高尔夫,劫富济贫不含糊。
税法的核心要素内容税法是指国家对纳税人实行征税的法律规定,它的核心要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基本原则是税制的基石和指南,税法的适用和制定均以其为基础。
税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平等原则、公正原则、便利原则、优惠原则、责任原则和法定原则等。
1.平等原则:是指税收应该平等地征收,对同样的财产、行为、事项、人群征收同样的税费。
2.公正原则:是指税法的主体和客体应该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税法的执行应该符合公正合理的原则。
3.便利原则:是指税法的执行应该简便易行,避免对纳税人造成繁琐的程序。
4.优惠原则:是指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给予税收减免、减免、豁免等优惠政策。
5.责任原则:是指经济活动和行为应该承担相应的税收责任。
6.法定原则:是指税法规定应该明确、明确的标准,不应该存在不确定或不可执行的规定。
二、税法的税种体系税法的税种体系是指全国范围内实行的税种,主要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
直接税是指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税种,直接作用于可被纳税人看到的对象,如个人、企业、房产等。
间接税是指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税种,它们不直接作用于纳税人,而是通过商品的价格、关税等方式间接地征收。
三、税法的征税主体税法的征税主体是指法律规定的具有税权的单位,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
国家税务机关是指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机关,主要负责全国范围内的税收征收和管理工作。
地方税务机关则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市设立的地方税务机关,主要在本地区范围内负责税收征收和管理工作。
四、税法的纳税人范围税法的纳税人范围主要包括个人、企业等单位以及非居民企业等多种主体,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军队、外国机构等。
纳税人是指应按照法律规定缴纳税款的具体主体,享有税收权利和义务。
五、税法的税务程序税务程序是指纳税人交纳税款和税务机关进行税务检查和征收等税收管理方面的一系列程序。
税务程序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务检查和征税处罚等环节,它对税法的执行和纳税人的法律地位具有重要的影响。
税法基本原则和税法适用原则税法是国家用以规范纳税人在税收方面行为的法律体系。
在税法的制定和实施中,在税法的基本原则和税法适用原则这两个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税法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公正原则、合法性原则和纳税信用原则等。
这些原则为纳税人提供了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税收秩序;促进税收合规性和纳税信用的建立。
税法适用原则包括财产界定原则、相关性原则、优惠适用原则、法定比例原则等。
这些原则指导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方面的具体操作,保障了税收征管的科学性、公正性、合法性和透明度。
其中,财产界定原则认定税收特定财产的本质和性质,为征税提供了指导;相关性原则要求纳税人所得税应与其所得密切相关,确保征税计算不偏离纳税人实际所得情况;优惠适用原则是指按照法定程序,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享受税收优惠;法定比例原则要求税种征税应按照法律规定的比例和标准征税。
税法基本原则和税法适用原则的有机结合,形成了税法制度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税收工作中,税务机关应将税法基本原则和税法适用原则贯彻到税收征管的每一个环节中,具体的工作中,需要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确保税收征管的公正、合法和透明,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在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税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原则也需要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尊重。
对于纳税人来说,熟知税法的基本原则和适用原则,不仅有利于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还能提高自我税务管理的能力,更好地与税务机关开展合规性沟通,共建和谐的税收征管环境。
综上所述,税法基本原则和适用原则是税法制度中最为基础和最为重要的部分,是保障税收征管公正、合法的基础。
在具体工作中,税务机关应该将其深入贯彻到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中,切实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税收公正、透明化,共同推动税收征管事业的健康、稳健发展。
考点:税法基本原则和适用原则1.下列各项税法原则中,属于税法适用原则的是()。
A.税收公平原则B.税收法定原则C.实质课税原则D.程序优于实体原则【答案】D【解析】选项ABC,属于税法的基本原则;选项D,属于税法的适用原则。
2.下列各项税法原则中,属于税法基本原则核心的是()。
A.税收公平原则B.税收效率原则C.实质课税原则D.税收法定原则【答案】D【解析】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基本原则的核心。
3.下列关于税法原则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基本原则的核心B.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优于税收行政规章的效力体现了法律优位原则C.税收效率原则要求税法的制定要有利于节约税收征管成本D.制定税法时禁止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给予特定纳税人特别优惠这一做法体现了税收公平原则【答案】ABCD【解析】选项A,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基本原则的核心。
选项B,法律优位原则在税法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处理不同等级税法的关系上。
法律优位原则明确了税收法律的效力高于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对此还可以进一步推论为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优于税收行政规章的效力。
选项C,税收效率原则包含两方面:一是经济效率;二是行政效率。
前者要求税法的制定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后者要求提高税收行政效率,节约税收征管成本。
选项D,税收公平原则源于法律上的平等性原则,所以许多国家的税法在贯彻税收公平原则时,都特别强调“禁止不平等对待”的法理,禁止对特定纳税人给予歧视性对待,也禁止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对特定纳税人给予特别优惠。
4.在征税时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而是应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指的是()。
A.税收公平原则B.税收法定原则C.实质课税原则D.程序优于实体原则【答案】C【解析】实质课税原则是指应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
税法基本原则与税法适用原则各包括哪些内容所谓税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一国调整税收关系的基本规律的抽象和概括,是贯穿税法的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全过程的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法律准则。
税法适用原则是指税务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运用税收法律规范解决具体问题所
必须遵循的准则。
下面来具体概述税法基本原则与税法适用原则各包括哪些内容。
税法基本原则具体包括:
1.税收法定原则
也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都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的规定。
税收法定主义贯穿税收立法和执法的全部领域,其内容包括税收要件法定原则和税务合法性原则。
2.税法公平原则
一般认为税收公平原则包括税收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即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税负不同。
税收公平原则源于法律上的平等原则。
3.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经济效率,二是指行政效率。
前者要求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体制的有效运行,后者要求提高税收行政效率。
4.实质课税原则
是指应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
税法适用原则具体包括:
1.法律优位原则
其基本含义为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还可进一步推论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优于税收行政规章效力;效力低的税法与效力高的税法发生冲突时,效力低的税法即是无效的。
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即新法实施后,之前人们的行为不适用新法,而只沿用旧法。
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
也称后法优于先法原则,即新旧法对同一事项有不同规定时,新法的效力优于旧法。
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
对同一事项两部法律分别订有一般和特别规定时,特别规定的效力高于一般规定的效力。
本原则打破了税法效力等级的限制,居于特别法地位级别比较低的税法,其效力可高于作为普通法的级别比较高的税法。
5.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即实体法不具备溯及力,而程序法在特定条件下具备一定溯及力。
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即在税收争讼发生时,程序法优于实体法,以保证国家课税权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