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度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坡度的算法一、引言坡度是指地面或道路的倾斜程度,是描述地势或道路坡度的重要参数。
在工程领域中,测量和计算坡度是一项基本工作,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坡度计算算法,包括坡度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应用场景。
二、坡度的定义坡度是指单位水平距离上垂直方向上的高度变化量,通常用百分比或角度来表示。
在工程测量中,常用下列两种方式来计算坡度:1. 百分比坡度:百分比坡度是指垂直高度变化与水平距离之比,用百分比表示。
例如,某段路的高度上升10米,水平距离为100米,则该段路的百分比坡度为10%。
2. 角度坡度:角度坡度是指坡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用度数表示。
例如,一段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5度,则该段路的角度坡度为5度。
三、坡度的计算公式1. 百分比坡度的计算公式:百分比坡度(%)= (高度变化量 / 水平距离)× 100%2. 角度坡度的计算公式:角度坡度(度)= arctan(高度变化量 / 水平距离)其中,arctan为反正切函数,可通过计算器或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
四、坡度的应用场景坡度的计算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建筑工程:在建筑工程中,需要计算地面或道路的坡度,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通过测量和计算坡度,可以合理地设计建筑物的基础和施工方案。
2. 道路设计:在道路设计中,需要考虑道路的坡度,以确保车辆行驶的平稳和安全。
通过合理设计道路的坡度,可以减少车辆行驶的阻力和制动距离,提高交通效率。
3. 水利工程:在水利工程中,需要计算河流或渠道的坡度,以确定水流的速度和流量。
通过合理地设计坡度,可以提高水流的流速,减少河道淤积和堵塞的风险。
4. 地质勘探:在地质勘探中,需要测量山体或地层的坡度,以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
通过计算坡度,可以判断山体的稳定性,预测滑坡、崩塌等灾害的可能性。
5. 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中,需要计算田地的坡度,以确定灌溉和排水的方案。
坡度计算公式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坡度计算公式
表示方法:坡度是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即坡角的正切值。
i=h/l
坡度的表示方法有:百分比法、度数法、密位法和分数法四种,其中以百分比法和度数法较为常用。
(1)百分比法
表示坡度最为常用的方法,即两点的高程差与其水平距离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x100%
使用百分比表示时,即:i=h/l×100%例如:坡度3%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
以次类推!
(2)度数法
用度数来表示坡度,利用反三角函数计算而得,其公式如下:
tanα(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
所以α(坡度)=tan-1(高程差/水平距离)
不同角度的正切及正弦坡度角度正切正弦
0°0%0%5°9%9%10°18%17%30°58%50%
45°100%71%60°173%87%问:已知高程差为12M,坡度为3.18%,求水平距离是多少?
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100%
即:水平距离=12/3.18%=377.3585m。
等高线地形图中坡度的判断及其应用湖南邵东十中梁梅英(422800)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中,有关坡度大小的判断与应用的问题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现将该知识作以下阐述总结。
一.坡度概述:1.坡度的含义:坡度是指山坡的倾斜角度。
2. 坡度表示方法坡度的表示方法有百分比法、度数法、密位法和分数法四种,其中以百分比法和度数法较为常用。
(1) 百分比法表示坡度最为常用的方法,即两点的高程差与其水平距离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坡度= (高程差/水平距离)x100%。
使用百分比表示时,即:i=h/l×100%例如: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
以次类推!(2) 度数法:通常用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来表示。
如图中α角。
α角大小的衡量可采用数学三角函数的正切函数进行表示,即tana(0°≤0≤90°)。
因为正切函数在区间内为单增曲线。
所以可用tana=H/L的比值进行比较。
H表示坡高(即相对高度),与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有关系。
L表示坡面起点和终点间的水平实际距离(L=图上距离/比例尺)。
坡度α的大小就可以用等高距与比例尺的比值进行表示。
(成正相关:比值大,坡度大;比值小,坡度小)因此,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度大小比较公式可表达为:坡度=(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用度数来表示坡度,利用反三角函数计算而得,其公式如下:tanα(坡度)= 高程差/水平距离所以α(坡度)= tan-1 (高程差/水平距离)二.坡度大小的比较:1.同一图上,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密陡疏缓例:判断图中A、B两处的坡度大小。
同一幅图中,比例尺和等高距都相同,在相同的相对高度下,图上距离越近,α越大坡度越陡。
结论1: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坡度越平缓。
所以图中坡度A>B.2.在不同图上,要根据各图的等高距,比例尺及比较点附近相邻两线的图上距离而定方法----利用公式:坡度=(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①根据比例尺判断:例:下面四幅图图幅相同,等高距相同,判断a、b、c、d四点坡度大小。
坡的划分:
1、坡度分级
Ⅰ、0-5°为平坡。
Ⅱ、6-15°为缓坡。
Ⅲ、16-25°为斜坡。
Ⅳ、26-35°为陡坡。
Ⅴ、36-45°为急坡。
Ⅵ、46°以上为险坡。
2、坡向划分
按坡面朝向划分为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及无坡向9个方向。
东:68-112°
南:248-292°
西:158-202°
北:338-22°
东南:113-157°
东北:23-67°
西南:203-247°
西北:293-337°
3、坡位划分
一般坡位分:脊、上、中、下(坡)、谷、平地6种
山脊:分水线及其两侧各下降垂直高度15米范围内。
上坡:从脊部以下至山谷范围内山坡三等分的最上部分。
中坡:中间部分。
下坡:下面部分。
山谷:。
合水线两侧的谷地。
平地:平原或台地的地段。
实际记载时,长坡分别判定为上、中、下、全4种的一种。
短坡判定为上、下、全3种的一种。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最简单的坡度计算公式坡度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两个点之间的高度差与水平距离之间的比值,以表示坡度的陡峭程度。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坡度计算公式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道路设计、建筑施工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最简单的坡度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坡度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坡度 = 高度差 / 水平距离。
其中,高度差是指两个点的高度之差,水平距离是指两个点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
在道路设计中,坡度计算公式常用于确定道路的纵断面。
纵断面是指道路沿纵向的剖面图,用于描述道路的高程变化。
通过计算不同位置的坡度,可以确定道路的坡度变化情况,从而合理设计道路的高度和坡度,保证道路的安全和舒适性。
在土木工程中,坡度计算公式被用于计算土堆或挖掘的坡度。
通过计算土堆或挖掘的坡度,可以确定土堆或挖掘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在建筑施工中,坡度计算公式常用于计算斜坡或楼梯的坡度。
通过计算斜坡或楼梯的坡度,可以确定其陡峭程度,从而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除了上述应用领域,坡度计算公式还可以用于其他需要衡量陡峭程度的场景,如山地旅游、滑雪场设计等。
需要注意的是,坡度计算公式只能用于计算两个点之间的坡度。
对于复杂地形和曲线道路,需要将道路或地形划分成多个小段,分别计算每个小段的坡度,然后综合考虑得出最终的坡度。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方便计算和表示,坡度通常以百分比或角度的形式来表示。
百分比形式的坡度表示为百分之多少,如10%的坡度表示高度差与水平距离之比为1:10。
角度形式的坡度表示为度数,如10°的坡度表示两个点之间的角度为10度。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两个点的高度差和水平距离,然后代入坡度计算公式,就可以得到坡度的数值。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确保高度差和水平距离的单位一致,如米或英尺。
坡度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两个点之间的高度差与水平距离之间的比值的公式。
它在土木工程、道路设计、建筑施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计算坡度,可以确定道路、土堆、斜坡等的陡峭程度,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坡度计算公式
表示方法
坡度是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示,即坡角的正切值。
i=h/l
坡度的表示方法有百分比法、度数法、密位法和分数法四种,其中以百分比法和度数法较为常用。
(1) 百分比法
表示坡度最为常用的方法,即两点的高程差与其水平距离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x100%
使用百分比表示时,
即:i=h/l×100%
例如: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
以次类推!
(2) 度数法
用度数来表示坡度,利用反三角函数计算而得,其公式如下:
tanα(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
所以α(坡度)=tan-1 (高程差/水平距离)
不同角度的正切及正弦坡度
角度正切正弦
0° 0% 0%
5° 9% 9%
10° 18% 17%
30° 58% 50%
45° 100% 71%
60° 173% 87%
问:已知高程差为12M,坡度为3.18%,求水平距离是多少?
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100%
即:水平距离=12/3.18%=377.3585m
1。
坡的划分
坡的划分:
1、坡度分级
Ⅰ、0-5°为平坡。
Ⅱ、6-15°为缓坡。
Ⅲ、16-25°为斜坡。
Ⅳ、26-35°为陡坡。
Ⅴ、36-45°为急坡。
Ⅵ、46°以上为险坡。
2、坡向划分
按坡⾯朝向划分为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及⽆坡向9个⽅向。
东:68-112°
南:248-292°
西:158-202°
北:338-22°
东南:113-157°
东北:23-67°
西南:203-247°
西北:293-337°
3、坡位划分
⼀般坡位分:脊、上、中、下(坡)、⾕、平地6种
⼭脊:分⽔线及其两侧各下降垂直⾼度15⽶范围内。
上坡:从脊部以下⾄⼭⾕范围内⼭坡三等分的最上部分。
中坡:中间部分。
下坡:下⾯部分。
⼭⾕:。
合⽔线两侧的⾕地。
平地:平原或台地的地段。
实际记载时,长坡分别判定为上、中、下、全4种的⼀种。
短坡判定为上、下、全3种的⼀种。
⼭顶、⼭脊、⼭⾕、鞍部、陡崖。
坡度的表示方法有百分比法、度数法、密位法和分数法四种,其中以百分比法和度数法较为常用。
(1) 百分比法
表示坡度最为常用的方法,即两点的高程差与其水平距离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x100%
使用百分比表示时,
即:i=h/l×100%
例如: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
以次类推!
(2) 度数法
用度数来表示坡度,利用反三角函数计算而得,其公式如下:
tanα(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
所以α(坡度)=tan-1 (高程差/水平距离)
不同角度的正切及正弦坡度
角度正切正弦
0° 0% 0%
5° 9% 9%
10° 18% 17%
30° 58% 50%
45° 100% 71%
60° 173% 87%
追问
已知高程差为12M,坡度为3.18%,求水平距离是多少?
回答
坡度=高程差/水平距离*100%
即:水平距离=12/3.18%=377.3585m。
坡度算法公式在地理学和土木工程中,坡度是衡量地面或其他表面的陡峭程度的指标。
坡度算法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地表的坡度,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地形的特征和地势的变化。
坡度可以定义为单位水平距离上的垂直高度变化。
简单来说,它告诉我们地面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率。
通常以百分比或度数表示。
百分比坡度是指在水平方向上每100单位水平距离上的垂直高度变化。
度数坡度是指地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坡度算法公式可以根据地面的高程数据来计算地表的坡度。
首先,需要确定地面上两个点的高程差值(垂直高度变化),然后除以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最后乘以100或转换为度数,即可得到坡度。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坡度(百分比)= (高程差 / 水平距离) × 100坡度(度数)= arctan(高程差 / 水平距离)其中,arctan是反正切函数,可以通过计算器或数学软件来计算。
坡度算法公式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我们可以利用高程数据和坡度算法公式来生成坡度图。
坡度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地形特征,识别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域,评估土地可利用性等。
在土木工程中,坡度算法公式可以用来设计道路、渠道和排水系统,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坡度算法公式还可以与其他地理数据进行结合,例如降雨数据、土壤类型等,以进一步分析地表的水文过程和土地利用情况。
通过研究地表的坡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然环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起来,坡度算法公式是一种计算地表坡度的工具,通过衡量地面在水平方向上的高度变化来评估地形的陡峭程度。
它在地理学、土木工程和环境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应用坡度算法公式,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地形特征,评估工程稳定性,分析地质灾害风险,推动可持续发展。
坡度算法公式的研究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并为人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坡度=(高差÷水平距离)×100%。
例如:高差30mm,水平距离1000,坡度=(30÷100)100%=3%高差=水平距离×坡度。
坡度(slope)是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h和水平距离l的比叫做坡度(或叫做坡比)用字母i表数法、密位法和分数法四种,其中以百分比法和度数法较为常用。
示。
【即坡角的正切值(可写作:i=tan坡角)】坡度的表示方法有百分比法、度百分比法表示坡度最为常用的方法,即两点的高程差与其水平距离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坡度= (高程差/水平距离)x100%使用百分比表示时,即:i=h/l×100%例如:坡度3% 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1%是指水平距离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1米。
依次类推.度数法用度数来表示坡度,利用反三角函数计算而得,其公式如下:tanα(坡度)= 高程差/水平距离所以α(坡度)=arc tan (高程差/水平距离)坡度是地表单元陡缓的程度,通常把坡面的垂直高度和水平距离的比值称为坡度。
全国分省坡度分级数据产品是指全国各省按坡度级别划分的坡度空间分布产品,它是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推出的土地资源类系列数据产品之一。
表示方法(1)百分比法表示坡度最为常用的方法,即两点高程差与其水平距离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如下:坡度= (高程差/水平距离)x100%(2) 度数法用度数来表示坡度,利用反三角函数计算而得,其公式如下:tanα(坡度)= 高程差/水平距离是的.坡度i=2%的斜角常常不用角度来表示,而是用正切函数tanα来表示的.tanα=对比邻,也就是斜坡的垂直距离:斜坡的水平距离.即i=tan α=对比邻=2% .如果是下坡,通俗的说,就是水平距离100米,垂直下降了2米,那么这个坡就是i=2% .如果是i=2%的上坡,就是水平距离100米,垂直上升了2米.平面标注的坡度都是用百分数表示。
山谷、高山、峰峦、丘陵、草原以及平原等多种类型,一般称之为“大地形”;
土丘、台地、斜坡、平地或因台阶和坡道所引起的水平面变化的地形,一般称之为“小地形”
沙丘上微弱起伏或波纹、道路上石头或石块的不同质地的变化,是起伏最小的地形,称之为“微地形”。
1)平坦地形
在实际中,这种完全水平的地形统一体是不存在的,需要考虑适当的排水坡度等。
2)凸地形
凸地形的表现形式有土丘、丘陵、山峦以及小山等。
既是观景之地,又是造景之地。
凸状地形组织排水方便,但道路组织困难。
凸地形由于坡度不同,在阳光和风向中具有显著的变化:南及东南向的坡面,在大陆温带气候带内,冬季可受到阳光的直射,是理想的场所;北坡则气候寒冷,不适合大面积开发。
同时凸地形可适当改变风向
3)山脊
从功能来讲,沿着脊线行走是最方便的,但垂直脊线运动,行走就非常艰难;同时山脊是大小道路、停车场与布置建筑的理想场所
从排水的角度来讲,脊线的作用就像一个“分水岭”。
落在基地两侧的雨水,将各自流到不同的排水区域,因此,山脊易于排水。
图1-1-1-15
图1-1-1-16
4)凹地形——低地、洞穴、凹地
5)谷地
谷地属于敏感的生态和水文的地域,它常伴有小溪、河流以及相应的泛滥区,同样,谷地底层的土地肥沃,因而它也是一个产量极高的农作物区。
从排水的角度来考虑,种植灌木的斜坡为防止水土流失,必须保持10%的最大坡度,而草坪地区为避免出现积水,就需有不小于1%的坡度。
0-1%的坡度过于平坦,这种比例的斜坡总的说来排水性差。
因此,它除了适宜作为受保护的潮湿地外,几乎不适宜作室外空间利用和使用功能的开发。
1%的坡度最好让其成为一片开阔地或是一片保护区,在这些区域偶尔出现的积水,决不会带来任何副作用。
1-5%比例的坡度对于许多外部空间和地形使用功能来说较理想。
它可为外部的开发提供最大的机动性,并最适应大面积工程用地的需要,如楼房、停车场、网球场或运动场等。
而且不会出现平整土地的问题。
不过,这种条件的坡度有一个潜在的缺点,那就是如果在一片区域内迁伸过大,就会在视觉上变得单调乏味。
此外,这类斜坡若坡度较平缓,那么在不透水土壤上的排水就会成为一个问题。
1%的坡度是假定的最小坡度,主要是草坪和草地;2%的坡度是适合草坪运动场的最大坡度,就这种斜坡而言,它也同样适合平台和庭院铺地;3%的坡度使地面倾斜度显而易见;若低于3%的比例,地面则相对呈水平状。
5-10%的坡度的斜坡可适合多种形式的土地利用,不过考虑到斜坡的走向,我们应合理安排各种工程要素,在这种坡度上若配置较密集的墙体和阶梯的话,完全可能创造出动人的的平面变化,这种坡度的排水性总的来说是不错的,但若不加以控制,排水则很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作为人行道来说,10%的坡度是最大极限坡度;
10-15%起伏型斜坡对于许多土地利用来说,这种坡度似乎有过于陡斜的感觉,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就必须尽量少动土方,所有主要的工程设施须与等高线相平行,以便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土方挖填量,并使它们与地形在视觉上保持和谐,在该种斜坡的高处,通常视野开阔,能观察到四周美的景观。
大于15%的陡坡因其陡峭度大多数不适于土地利用,况且环境和经费开支也不容许在其上进行大规模的开发,不过若对该种状况的地形使用得当,它便能创造出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动人的景观。
城市绿地规划中对坡度有一定的要求。
平地为1%-4%,便于活动、集散;丘陵为4%-12%,可作活动场地;坡度大于12%,作一般活动较困难,可利用地形坡度作观众的看台或植物种植,需有0.5%的排水坡,以免积水;坡度大于40%,自然土坡常不易稳定;有草坪的坡度最好不超过25%,土坡不超过20%。
坡度与分类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0度即0%,中间不高出会有凹陷感;2度中0.5%为最小排水坡度,2%为沟边排水最小坡度,人行道可用,4%感觉平坦,可进行活动性运动,6%、8%自行车上坡极限,如果是短距离则下坡危险;6度中10%有明显坡度,排水沟最大坡度,坡开始明显,可进行一般性活动,需防止冲刷,种草,要做踏步,15%汽车上坡极难;10度中18%远足尚可适应,20%为推车前进的极限,休息观赏有难度;14度中25%为草坪覆盖的极限,水田、蔬菜田极限,27%时雨水侵蚀影响很大,30%为建筑物极限;20度中35%
为含水的黏土极限,50%为种树的最大极限;31度中60%为干燥砂的最大极限,70%为干燥土的稳定坡,是草园种植极限,80%为含水砂的稳定坡,干燥黏土的稳定坡,100%为含水土的稳定坡。
坡度在8-12%之间的称为缓坡,可作有些活动场地之用比如疏林草地;坡度在12%以上称为陡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