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3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火星的基本概况,包括火星的地理位置、外观特征等。
2. 让学生掌握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通过对火星的研究,提高对地球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火星的基本概况,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 教学难点:火星的地理特征,火星与地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火星的秘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火星的图像和数据,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火星相关图片和数据3. 小组讨论表格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火星的基本概况,引发学生对火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火星的地理位置、外观特征等,让学生了解火星的基本情况。
3. 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分析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如四季变化、自转周期等。
4. 火星与地球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探讨火星与地球的不同之处,如大气成分、表面温度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火星与地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自己的启示。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绘制一幅火星与地球对比图,加深对火星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火星探测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对火星的探测任务和研究成果。
2. 引导学生关注火星探测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七、实例分析1. 通过分析火星探测器的运行轨迹和探测成果,让学生了解火星探测的技术和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火星探测对人类认识宇宙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八、课堂小结2. 强调火星探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火星探测和宇宙探索的兴趣。
九、作业布置2. 鼓励学生收集有关火星探测的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十、课后反思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火星的基本概况,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火星的基本概况,如火星的地理位置、大小、自转和公转周期等;(2)掌握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3)了解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历程及火星探测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火星与地球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火星探测的历史和未来计划,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火星的基本概况;(2)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3)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历程及火星探测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火星探测的技术和方法;(2)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证据。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有关火星的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2)准备火星探测的相关设备和模型;(3)了解学生的天文知识基础。
2. 学生准备:(1)预习火星的基本概况;(2)思考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火星探测器传回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火星;(2)提出问题:“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吗?它们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2. 教学新课:(1)介绍火星的基本概况,如地理位置、大小、自转和公转周期等;(2)比较火星与地球的地理特征,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3)讲解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历程及火星探测的意义。
3. 课堂讨论:(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火星探测的历史和未来计划;(2)分享研究成果,讨论火星探测的技术和方法;(3)探讨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证据。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以及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历程和探测意义。
五、课后作业1. 编写一篇关于火星的短文,介绍火星的基本概况、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2. 调查火星探测的历史和未来计划,了解火星探测的技术和方法;3. 思考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并给出自己的理由。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火星的基本概况,如火星的轨道、自转、公转等;(2)掌握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3)了解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历程和未来探索计划。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火星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关火星的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3)小组讨论,分析火星与地球的相似性和不同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火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航天科技意识;(2)培养学生关爱地球,关注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火星的基本概况;(2)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3)人类对火星的探索历程和未来探索计划。
2. 教学难点:(1)火星的地质结构和大气成分;(2)火星探测技术的突破和发展。
三、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火星的图片、资料和视频;(2)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3)准备火星探测技术的发展历程的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火星的基本概况;(2)搜集有关火星的资料;(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火星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2)简要介绍火星的基本概况,引导学生思考火星与地球的相似性和不同性。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有关火星的资料,了解火星的轨道、自转、公转等基本知识;(2)学生分享自己搜集到的火星资料,扩大知识面。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4.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火星的基本知识;2. 搜集有关人类对火星探索的资料,了解探索历程和未来计划;六、教学内容与活动(1)火星的地质结构;(2)火星的大气成分;(3)火星的表面特征。
2. 教学活动:(1)教师展示火星的地质结构和大气温度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火星的地质结构和大气成分;(2)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火星的表面特征,了解火星的地貌特征;(3)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火星的地质结构、大气成分和表面特征对火星环境的影响。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案(通用4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案(通用4篇)《火(江南博哥)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案篇1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科学研究的志向。
二、预习学案【预习目标】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文章读通顺。
2.自学生字词。
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 课文可分为哪三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预习内容】(一)我会读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孪生咆哮裹挟熔岩数以百计渺茫推断碰撞家常便饭突如其来(二)我会填通过对课文的预习,我知道课文是围绕这一中心安排材料的。
火星上的水有种来源。
一种是,另一种是。
火星没能留住水、孕育不出生命的原因是。
(三)我的搜集我搜到了有关火星的资料。
(四)我质疑在预习过程中,你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请写在下面。
三、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弄明白两者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
【小组合作探究】1.“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2.他们有哪些相似与差异之处?”【深入探究】“为什么地球上的水不但能留下来,而且孕育出了生命;而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住呢?”【精讲点拨,升华认识】可见,在没有充分的科学根据可以证明之前,任何结论都不能武断(辨别“果断”)。
科学的探究态度必须是严谨、一丝不苟的,来不得一丝马虎。
火星上生命的存在与否,这是个怎样的谜?你想知道吗?那么,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去探究吧。
科学的大门正为你敞开着。
四、课堂检测1. 语音世界(拼一拼、写一写)luán shēng huì xīng yǔn shí miǎo máng( ) ( ) ( ) ( )guǒ xié yùn yù jiā cháng biàn f àn( ) ( ) ()2.火眼金睛(比一比,再组词)慧()陨()熔()逊()彗()损()溶()孙()挟()渺()涸()滴()峡()沙()固()嫡()3.给多音字先注音,再组词。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火星的基本概况,如位置、外观、气候等。
2. 掌握比较火星和地球异同的方法,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火星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运用比较法,分析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火星探索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2. 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火星的基本概况,火星与地球的异同。
三、教学难点火星气候特点,火星探索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火星图片、火星与地球对比图表等。
2. 教学资源:关于火星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火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火星的外观特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火星的基本概况。
3. 课堂讲解讲解火星的位置、外观、气候等特点,并与地球进行对比。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火星与地球的异同,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进行分析。
5. 课堂小结总结火星的基本特点,强调火星探索的意义。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火星探索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课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1. 教学内容:火星的地质特征与地貌2. 教学活动:a. 展示火星地貌高清图像,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
b. 分析火星上的特殊地质现象,如火山、峡谷等。
c. 探讨火星地貌形成的原因,与地球进行对比。
七、教学内容与活动1. 教学内容:火星的气候与环境2. 教学活动:a. 介绍火星的气候特点,如温度、大气成分等。
b. 分析火星环境对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火星生命的迹象。
c. 讨论火星环境对人类探索的影响,以及未来火星殖民的可能性。
八、教学内容与活动1. 教学内容:火星的探测与探索2. 教学活动:a. 回顾人类对火星的探测历史,介绍重要探测器和任务。
b. 分析当前火星探测的主要目标和技术挑战。
c. 展望未来火星探索的发展方向,包括火星样本返回等计划。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火星与地球的认识。
(2)学会通过比较的方法,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火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三、教学难点1.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 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学生课前预习火星与地球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课文中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
(3)学生合作探讨,分析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3.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火星的文字。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4. 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火星的兴趣和好奇心。
5.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收集更多关于火星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掌握。
2. 作文练习:评估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了解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满意度,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建议和意见。
2. 同行评价:教师之间相互评价,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前置知识•宇宙中的行星•太阳系中的行星•火星的地形特点•火星的气候情况二、教学目标1.了解火星的基本情况,包括大小、形状、轨道等;2.了解火星的地形特点,包括大峡谷、火山口等;3.理解火星的气候情况,包括温度、气压等;4.理解地球与火星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探讨为什么火星成为了地球的“孪生兄弟”。
三、教学重难点1.火星的地形特点和气候情况,理解和记忆;2.火星和地球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探究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在地球上生活已久,不知道宇宙中还有多少无尽的星球,每个星球都有无限的奥秘和未知。
那么,在这些星球中,有没有一个星球和地球像极了,甚至可以说是地球的“孪生兄弟”呢?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去了解火星这颗神秘的星球,看看火星和地球的相似与不同。
2. 讲解和演示(1)火星的基本情况说到火星,让我们先来了解下它的基本情况。
•大小:火星比地球小,直径只有地球直径的约一半。
•形状:火星的形状略呈椭圆形。
•轨道:火星离太阳较近,它的轨道是圆形的,离心率为0.09。
(2)火星的地形特点火星是一个有着许多神秘之处的星球,他有着独特的地形特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大峡谷:火星上有一个巨大的峡谷——马尔斯山峡谷,长达4000公里,宽度达400公里,深度达9公里。
•穹丘:火星上有很多穹丘,它们像泡泡一样耸立在平原之上。
它们大多数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
•火山口:火星上有多座休眠的和熄灭的火山,其中西伯利亚山脉的奥林匹斯山就是太阳系中最高的火山,高达24500米。
(3)火星的气候情况了解完火星的地形特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火星的气候情况。
•温度:火星和地球一样,有白天和黑夜之分。
白天的最高气温约为20℃,而晚上的最低气温约为-140℃。
•气压:火星上的气压只有地球的1%左右,是极端的低气压环境。
(4)地球与火星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我们已经了解了火星的大部分情况,下面来看看地球与火星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学案例(通用12篇)《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篇1教学内容:然而,科学家推测,火星地表下面仍然可能有水,只要有适当的温度,就可能孕育出生命来。
如果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们是什么模样,是怎样生存的,这仍然是一个谜。
教学过程:师:读完这些文字,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生:我想火星人他们可能身材十分矮小,脑袋硕大,模样特别丑陋。
生:火星人不会说话,只会发出令人费解的“嘎嘎”声。
师:你们想象中的火星人外形真奇特啊!生:火星人生活在泥土中,他们能不吃不喝,靠呼吸空气生活。
生:火星人不是群居的,他们在地底下生活着,谁也不认识谁,独自生活着。
师:火星人的生活看来没有我们地球人丰富啊!生:火星人生活在地底下,他们没有眼睛,没有鼻子,也没有耳朵。
他们头上长着触角,靠触角相互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描绘的内容虽然很吸引人,也很有趣,但这只是你们的想像,并不是事实,用课文中的词语来表达,这仍然是一个——生:谜。
师:关于火星上生命的问题到现在仍然是个——谜,读到这里,你又在想什么呢?生:我长大了要做个研究宇宙的科学家,一定要把这个谜揭开。
生:我长大了要做个研究宇宙的科学家,一定要把这个谜揭开。
生:我要像上篇课文《梦圆飞天》中的杨利伟叔叔那样,长大当个宇航员,乘着宇宙飞船去火星,亲自去研究火星上的生命。
师:同学们,杨利伟叔叔搭乘‘神舟’5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人千年的梦想;关于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结论,这是世界上众多科学家长期研究的结果。
你们说,你们要揭开火星生命之谜容易吗?生:不容易。
师:那你又想到了什么呢?”生: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
生:我长大要成为宇航员。
生:我长大要成为研究宇宙奥秘的科学家。
……:在教学的时候,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读完这些文字,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学生开始讨论我提出的问题了,他们的想象很丰富,达到了训练学生思维和语言的能力,但离培养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科学研究的志向的教学目标有一定的距离。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语文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 激发学生对火星探索的兴趣。
教学内容:1. 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之一,它们的大小、成分和季节变化都有很多相似之处。
2. 火星与地球的不同之处:火星的自转轴倾斜角度、大气层和表面特征等方面与地球存在很大的差异。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火星的景象,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火星。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火星被认为是地球的孪生兄弟,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第二章:火星探索历程教学目标:1. 了解火星探索的历史和重要事件。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火星探索的历史:从古代的天文学家对火星的观测,到现代的火星探测任务。
2. 重要事件:火星探测器的发射、火星表面的着陆、火星车的巡视等。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火星探索的历史和重要事件。
2.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火星探测任务的成功和挑战。
3. 引导学生思考火星探索的意义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三章:火星上的生命迹象教学目标:1. 了解火星上生命迹象的研究和探索。
2. 培养学生对生命起源和生命存在的思考。
教学内容:1. 火星上的生命迹象:火星表面的水冰、矿物质、有机分子等。
2. 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火星探测器的发现和火星样本的analysis。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火星上的生命迹象的研究和探索。
2. 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火星上的生命迹象的发现和分析过程。
3. 引导学生思考火星上生命的可能性及其对人类的意义。
第四章:火星殖民与人类未来教学目标:1. 了解火星殖民的设想和计划。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未来规划能力。
教学内容:1. 火星殖民的设想:人类在火星上建立永久性居住基地的设想和计划。
2. 火星殖民的挑战:火星环境对人类生存的挑战,如辐射、低温和缺乏氧气等。
一、教案概述关于《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的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火星的基本概况,包括火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环境等。
2. 引导学生探讨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火星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天文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1. 火星的基本概况2. 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教学难点:1. 火星的地貌特征2. 火星的气候环境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教学课件或幻灯片二、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火星探测器拍摄的火星地貌照片,引导学生关注火星,激发学生对火星的好奇心。
Step 2: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了解火星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环境等。
Step 3:课堂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对火星的基本概况进行详细讲解,重点介绍火星的地貌特征和气候环境。
Step 4: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
Step 5: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提出火星探索的意义和前景,激发学生对火星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火星基本概况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比较思维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练习,巩固学生对火星知识的学习。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绘制火星地貌特征示意图。
3. 收集有关火星的资料,下节课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名称:火星地貌特征展示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观察火星地貌照片,了解火星的地貌特征。
活动步骤:a. 教师展示火星探测器拍摄的地貌照片。
b.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火星地貌特征。
c.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案
科目:语文备课人:课时:第一课时课型:自主学习审核人
教学目标1、我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我能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说地球和火星是“孪生兄弟”?
学习准备课前预习资料
学习
环节学习过程指导过程
明确目标自主预习1、交流“孪生兄弟”的含义,。
2、读题目,解题:题中破折号与引号的作用。
简要说明地球与火星的关系。
3、读课文,按要求自主预习。
1、情境导入。
2、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
目标。
合作交流展示1、读准字音,认读词语,辨析填词。
2、识记生字,交流难写的生字。
3、交流理解课文中的生词。
4、朗读展示。
5、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可以分成几部分?根据内容填空。
6、初步说说为什么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孪生
兄弟”,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
7、找找他们的差异。
随机纠正、指
导
检测
点拨
拓展
完成课件当堂检测习题。
查漏补缺
评价小结归纳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还有哪些疑问下节课想和同学们交流?
总结转入下
节课
教学反思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案
科目:语文备课人:李莉课时:第二课时课型:自主学习审核人:刘诗云学习小主人:
教学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语境理解“家常便饭”、“集体大逃亡”的意思。
2、联系课文内容,了解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培养科学研究的志向。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弄明白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的道理。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弄明白把火星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的道理,并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把道理说清楚的。
学习
准备
课件、导学案。
学习
环节
学习过程指导过程
复习引入新课1、读课文,找出四个“太像了”、四个“同样”、
“甚至”、“难怪”等词,深入火星与地球的相
似之处。
2、质疑:火星上真的有水和生命吗?…
引导理解、纠
正指导
合作交流展示1、推测:火星上真的有水和生命存在(1)、
读读三、四自然段。
(2)、说说水来源的两种推测。
2、小组合作探究:
(1)、推测:火星上真的有水和生命存在?火
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什么没能留
住呢?”
(2)、读课文,找原因。
播放课件,随
机纠正、指导
(3)、找出具体形象的写法,理解“家常便饭”和“集体大逃亡”的意思。
4、通过课文,感受学科学的严谨态度。
检测点拨拓展1、当堂检测习题。
2、火星还有哪些未解之谜?
查漏补缺
评价小结归纳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还有哪些想在课外和大家一起学习的内容。
总结学习
板书设计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相似处“同样”“同样”“同样”“同样”差异处水没能留住没有生命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