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第7课时练习七无答案苏教版20190806169
- 格式:doc
- 大小:657.88 KB
- 文档页数:1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7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练习七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法、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对不同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和解决。
2.帮助学生能够理解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法、减法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通过教师提供的相关数学问题,让学生快速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1. 将7与49相加,答案是多少?2. 23减去5,答案是多少?3. 将300与200相加,答案是多少?2. 新知讲解通过课本第七页的数据,让学生了解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例如:64 + 36 = 100815 - 156 = 6593. 练习题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后,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再次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1.24 + 46 = ?2.423 - 212 = ?3.98 + 79 + 63 = ?4.857 - 389 - 140 = ?4. 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加法和减法的练习,并督促他们认真检查自己的答案。
5. 课后任务布置一些类似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认真解答并检查。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并能够运用它们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耐心指导,让学生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变化规律,并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做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第7课时(1)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2. 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3. 加法和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4.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竖式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加法和减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以及竖式计算方法。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规则。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加法和减法知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六单元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第7课时(1)2. 课题: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3. 教学内容: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计算方法、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竖式计算5. 教学难点:理解概念、灵活运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拓展题:研究加法和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2. 课后作业要适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教案共2000字,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的顺序展开,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
第 7 课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教课内容:课本第 68~69 页,想一想做做 1~4 题。
教课目标:1.用竖式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
2.掌握正确的验算方法。
教课要点:研究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课难点:十位向百位进位的方法。
教课过程:一、先学研究1.口算。
4+6 50+90 60+908+3 70+80 3+7问:这几题都是什么加法?每题的和最高位都是几?为何都是1?2.笔算。
37+25 64+8问:这两题在笔算时分别是如何加的?导入新课:笔算百之内进位加法时,要先把同样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这节课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学习三位数加两、三位数。
板书课题: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二、交流共享1.教课例 4.出示例题,学生读题,要求“一共制作了多少幅?”你会列式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2+86=?(幅)发问:你会用竖式算出142 加 86 的和吗?大家来试一试吧。
让学生试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要点谈谈十位上 4 加 8 得 12 应如何连续计算),得出计算结果写在横式上。
发言:要想知道我们算得对不对,可以怎么办?(学生验算。
)2.教课“试一试”。
请大家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643+752=?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研究计算方法,交流计算方法,谈论 6 加 7 得 13 怎么连续算。
再让学生交换加数地址,用竖式验算。
3.总结计算方法。
发言: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加法,能不可以总结一下笔算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学生相互谈论,而后指名说一说,逐渐形成以下认识:(1)同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2)某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 1.三、反响检测1.完成“想一想做做”第 1 题。
让学生在教材上独立完成,集体校订。
注意最后一题“百位满10 向千位进 1”。
2.完成“想一想做做”第 2 题。
同桌分别做每组上下两题,观察两个加数,发现上下两题交换地址,两人相互检验。
《练习七》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72--73页第6--11题及动手做(练习七)。
教学目标:1. 进一步巩固笔算加法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准确、比较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水平。
2.使学生能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水平及合作交流的水平。
重点难点:重点:巩固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
难点:使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及提升计算准确性。
教学准备:课件,彩色卡片。
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今天我们一起回忆前面学习的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算法。
大家还记得是怎样计算的?该注意哪些?2.大家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
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能够用估算的方法协助检验,提升计算的准确率,今天就一起来完成“练习七”(板书:练习七)。
二.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七”第6题。
指名学生口算,并挑选2--3题让学生说说是如何思考的,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思考。
2.完成“练习七”第7题。
组织学生分组实行计算,并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使用口算实行验算。
集体订正,注意对比进位和连续进位。
3.完成“练习七”第8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台板演。
汇报交流后,教师介绍连加算式笔算的简便写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其简便性并鼓励学生使用。
三.实际应用。
1.完成“练习七”第9题。
学生读题,引导学生梳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及其数量关系。
列式解答时鼓励学生使用多种列式方法解决。
2.完成“练习七”第10题。
先让学生估算出题目中的数据的近似数,再计算出结果的近似数。
然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和近似数对比知道:可利用估算检查。
3.完成“练习七”第11题。
引导学生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及2个问题。
提出疑问:2个问题要先解决哪个呢?组织交流后,组织学生列式解答。
4.想一想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汇报时师生合作分析题目并解决。
四.动手做。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并利用自己提前准备的9张卡片按要求在上面写数字。
接着组织学生按要求实行小组活动,然后反馈汇报,发现:每次三个三位数的和都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