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_2
- 格式:docx
- 大小:24.28 KB
- 文档页数:4
《散步》精品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重点学习“对称句” “回环句”。
2. 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写法。
3. 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精巧的结构和“以小见大”的手法。
◎教学过程;―、我爱朗读:读得深情款款1. 选择部分学生的诗作,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 师生共同追溯其创作的灵感来自课文的哪个部分。
3. 师生共同探讨其创作在表达上有哪些特色。
例1:初春的田野/两对母子/两种生命/产生了一种分歧//粼粼的波光中/一对夫妻/肩膀/承载了整个世界例2:爱的信任/依偎着/消失在田野的尽头/蒸腾了冬水的隔膜/幻化了春绿的随意/信服地/释放了生命的叹息例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小孩子的话儿/总是那么天真//但不知怎的/小孩子的话儿/总能说中/那/生命的轮回4. 师生共同小结诗歌创作的表达特色。
(1) 大多都用了比较整齐的句式。
(2) 语言都比较精练。
(3) 注意了一些动词的恰当运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借助学生创作的诗歌,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既温习第一课时学习感悟到的文章的多元主题,又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学生诗歌创作的表达特色(学生在创作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借鉴本文的语言特色进行表达)的方式,水到渠成地开启本课时要重点研读本文朴素亲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色的序幕。
二、我爱品读:赏析精彩词句我们同学在诗歌创作中的杰出表现在课文中是可以找到源头的,请大家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很美的词语、内涵深刻的句子、动你心魄的段落,并将你的阅读感受批注在课文的旁边。
学生自主研读、批注,然后小组内合作交流,最后全班踊跃展示。
1. 品赏精美的写景语句。
参考答案:景物描写一:“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作用:通过初春秀丽景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散步》练习题人教版语文
[课内检测]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散步(sàn)后背(bèi)煞车(shà)埋藏(zàng)
B.分歧(qí)粼粼(lín)熬过(áo)亲戚(qì)
C.步履(lǚ)讷讷(nà)担子(diàn)霎时(shà)
D.蹒跚(pán)蹲下(zūn)背着(bèi)店铺(pū)
2.选出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各得其所(位置)熬过(忍受)
B.粼粼(水清,明净)分歧(不一致)
C.霎时(突然)不知所措(安置)
D.蹒跚(缓慢、摇摆的样子)信服(佩服)
3.下列应填入的标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后来发生了分歧________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________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_________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_________
A.:;……
B.……
C.。
,。
D.:;;。
4.选出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这篇文章从头到尾他都仔细看过了。
B.
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照相师一再告诉我,要尽量放自然些。
C.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D.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5.怎样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
【《散步》练习题人教版语文】。
《散步》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潜心诵读,学习品味文本语言在炼字、描写、句式等方面的精彩。
2.充分利用文本中精彩的语言素材,完善剧本。
3.在充分的参与中加深对文本主题思想的理解,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潜心诵读,品味文本语言在炼字、描写、句式等方面的精彩。
教学难点:品味对称句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编制剧本提纲,品出了散文《散步》所蕴含的那么多值得宣扬的美好的东西,我想同学们一定会发自内心的想把这个剧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从中获得感动,让更多的家庭找到和睦幸福的钥匙。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努力,继续完善我们的剧本吧。
【设计意图】激发热情。
(二)品味语言美,完善剧本任务一:品味语言,发现原文中更动人的素材。
1.潜心诵读,画出让自己内心有所触动或能让自己头脑中出现画面的地方。
2.学生朗读有感觉的句子,并说出给自己怎样的感觉。
问题预设:学生对句子没有感觉,教师举例从炼字、对称句、描写等不同角度做示范。
学生对句子有感觉,就是说不出来。
比如对称句,教师示范,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教师引导学生将找到的句子分类整理。
1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让文章充满人情味。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2炼词:精捡出生活中貌似普通却又能激发读者想象的词。
例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赏析:准确的用词,一字触动心弦,生活中经历的画面被激活,自动涌向脑际。
例2: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③传神描写:将春天移至面前,可听可感。
例如: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赏析:将春天移至面前,可听可感。
《散步》精品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继续学习语气、节奏的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如“亲情一关爱”“谦让一和谐”“孝道一伦理”“中年一责任”“生命一感慨”“选择一担当”等。
3. 学习这篇散文中作者精心营构的小说笔法。
◎教学过程:―、我爱朗读:读得流畅入情1. 读准下列词语。
嫩(nèn)芽熬(áo)过分歧(qí)拆(chāi)散—霎(shà)时水波粼(lín)粼委屈(qū)蹲(dūn)下2. 学生自己投入地朗读课文。
读前讨论明确:本文应当带着深情来朗读,语速可以是中速偏慢,朗读语气应当是喜悦,同时处理好重音和停连。
3. 读后思考: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
(1) 学生再自主读文,思考,拟题,鼓励多角度拟题。
(2) 小组内交流:求同存异,相互质疑、补充、完善。
(3) 全班展示:各组推荐拟得最好的或最有特色的一至两个标题进行交流,并阐述理由。
参考答案:课文题为《散步》,不仅直接点明了本文叙述的主要事件,而且传达出舒缓从容的感情基调。
此外,具象化的题目,没有说破文章主旨,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回味、思考的空间。
另拟标题,如:基于对文章所叙事件和细节的不同关注点,可以拟出《母亲与儿子》《一家人》《三代》《初春的田野》《初春漫步》《大路•小路》等题目。
基于对主旨的不同理解,可以拟出《和谐》《孝道》《责任》《生命》《选择》《背上的世界》等题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通过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能力包括拿到文稿立即朗读的能力,本文可做这方面的尝试训练。
在拟题环节,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文本内涵,最终回扣品悟原题简明准确、故事味浓、画面感强、情韵悠长之妙。
二、我爱演读:读出一波三折小组合作,以课文为蓝本,角色分工,适度改编创作台词。
示例:〔屋里。
第1课《散步》 (2课时)讲看了上面这些图片后,大家有怎样的感想呢?散步莫怀戚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文章重点字词。
2.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二、能力目标:1.掌握人物描写方法,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2.欣赏文中优美句子,揣摩重点语句的含义。
三、情感目标:感悟文中浓浓的亲情,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圈点勾画,扫清字词障碍,并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重点词语n) 嫩芽(n__232; 拆散(chāi) n) 粼粼 (l__237; 各得其所 (s uǒ ) 信服 ( f__250; )分歧 (q__237;) 委屈(wěi qu) ) 一霎时 (sh__224; 取决(qǔ ju__233;) o ) 熬 (__225;2、快速抢答,了解主要内容:1、散步的时间是:初春 2、散步的地点是:田野我、母亲、妻子、儿子3、散步的人有:4、散步的起因:母亲老了,身体不好,需要多走走。
5、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解决了分歧,继续一起散步。
6、结果:概述本文内容。
按记叙文六要素这是一个______的家庭?和谐、和睦、和美、幸福、温馨等研读共品思考问题:1、找出描写“我”的句子,结合人物描写手法 (语言、心理、动作、神态、外貌),分析“我”是个怎样的人?2、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3、找出本文的主旨句,说说你的理解。
先自主阅读、圈点勾画,再小组交流,在阅读中体会情感。
1、找出描写“我”的句子,结合人物描写手法,分析“我”是个怎样的人?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我”:孝敬母亲你能结合人物描写的方法,再分析一下文中其他人吗?( 慈爱 )的母亲( 孝敬)的我爱( 贤良 )的妻子 ( 听话)的儿子2、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散步
导读:宋代苏轼说过: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今天我们就扣住读和思两个字来合作学习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板书)标题是作者与读者的第一接触点,面对散步这两个字,大家的头脑里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呢?好,有的同学说:都有谁在散步?在哪里散步?还有同学说在什么时候散步?散步时可能会出现什么波折?为什么要去散步?同学们,大家看了课题,可能还会产生一些猜想,这篇课文大概会写些什么呢?有同学说:可能写一对恋人在散步时畅想美好的未来.还有同学说可能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回忆跟好朋友在一起散步.还有个同学说课文可能是想通过散步来表达某种思想情感.同学们讲得很好,都开动了脑筋,进行了思维体操.你们的猜想不一定是确切的,但是合理的.这对培养同学们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有好处.以后看到文章的提目,读课文之前就可以进行一番想象.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和猜想大声的、自由地朗读.碰上拦路虎呢,同桌或者前后桌之间合作把它解决掉.
大家认认真真地读了一遍后,有什么想说的吗?有同学说原来这是一家四口人在南方初春的田野里散步.那老师追问了: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是因为我的母亲老了,应该出来多走走.还有吗?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下,两个思想进行碰撞一下。
我觉得我年老的母亲应该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去体验生命的乐趣。
老师问了,文章中四个人都是什么关系?祖孙三代.他们都是些什么关系?从他们身上,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种情感.大家一起回答:亲情.(板书)
请大家再一次读课文,找出体现亲情的句子,还请同学们积累些让你感动的句子.如课文的第二段.写母子情深.第五段,写一家人天伦之乐.我们都笑了,这是什么笑.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一段的第一句重复写了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这对表现亲情可有什么关系?同桌之间,可以讨论.表面上写几个人在散步?这样的顺序是不是我精心安排的?大家可以有不同的见解.写亲情的还有第六段第七第八段都有.综合同学们的回答,面对这些亲情你可以用哪些成语来概括.(妻贤子教、天伦之乐、尊老爱幼)(板书).齐读第六段,你觉得课文中谁最听话.为什么?这里的听话包含了什么?要你说说,你看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当然,这仅仅是听话吗?它其实包含着谦让、亲情、
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结合多媒体进行推进。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那么究竟听谁的呢?——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到位,也很精彩.
同学们,有人说,语文是旋律优美的音乐,让人听之忘俗.语文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语文是色彩绚丽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为什么我们的语文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呢?因为我们的语言丰
富多彩,我们的语言富有表现力.
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好,现在请同学们再一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进行寻美活动.请从课文中找出你觉得美的语句,思考一下它为什么美并把他背下来.一句可以,两句也可以,三句更好,四句更妙.
经过同学们的回答,我觉得同学们的记忆力和理解力都很出色,以后就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现在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把刚才感性的美的词句上升到理性的四人小组探讨,语言品味可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好,经过同学们的合作探讨后的发言,老师把本文语言特点归纳为精选词语(例如),大词小用,优美的自然景色色.句式的错落有致,生动的细节描写.在这节课将近尾声时,你觉得这篇文章最能打动你的心的是什么?我们一起来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
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
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
同学们都调动了自己的知识储备,以自己独特的体验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亲情无价,说得一点都不错.让我们在赵民一家唱的<让爱住我家>的音乐声中结束这一课吧.谢谢大家.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