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并发症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长期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包括以下方面:1、肺部并发症:主要发生于因骨折长期卧床不起又不能坐起和翻身的患者。
特别是老年、体弱及伴慢性病者,可能危及生命。
原因:活动受限妨碍有效通气(限制肺部扩张)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肌力减弱和呼吸道上皮纤毛运动减弱)。
2、伤口感染:开放性骨折,特别是伤口污染或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患者,即可发生感染,早期清创不彻底可能导致化脓性骨髓炎。
早期清创的最佳时间在8小时之内。
后期伤口换药时一定要注意无菌操作。
3、便秘及腹胀原因:长期卧床的病人,排便不惯,因为食物发酵产气,及吞入的气体,使肠道膨胀。
可进行腹部按摩或热敷,嘱咐患者少吃产气的食物及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使用开塞露,可缓解腹胀和便秘等。
4、尿结石,高血钙,骨质疏松,关节僵硬原因:长期卧床易导致盐类晶体沉积,钙盐久滞于肾及尿道易形成结石。
可以嘱病人多饮水,有利于微小结石排出。
控制感染,防止尿呈碱性。
少吃含草酸多的食物如波菜,毛豆等,少吃动物内脏,长期卧床可加速骨钙吸收,一方面加速骨质疏松,另一方面,血钙水平上升,引起高钙血症,心律失常,腹痛,形成钙在关节滑中的沉淀,导致关节疼痛。
加强肢体活动,增强肌肉及骨骼的锻炼。
5、褥疮它主要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使局部皮肤的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的功能而发生坏死,随之发生局部皮肤和软组织的溃烂[1]。
(1)定时翻身是最简单而有效地解除压力、预防褥疮的方法,一般2h翻身一次,在医院,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定时翻身。
此外应及时做到“六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
(2)采用医疗器械减轻组织压力,或使软组织交替承受压力,对消瘦、长期卧床患者使用海绵式褥疮垫、气圈、黍子垫等,保护骨隆突处或在身体空隙处加垫。
(3)针对骨折患者卧床时间长的特点,制定交接卡、翻身卡,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全身皮肤完整性及营养状况的评估,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责任落实到人,降低褥疮的发生率。
护理学如何减少长期卧床患者的并发症?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说,身体和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而作为护理人员,我们肩负着至关重要的责任,通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长期卧床会给患者带来诸多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肌肉萎缩等。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极易出现的问题之一。
由于患者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阻,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缺血、缺氧、营养不良,从而引起组织溃烂和坏死。
为了预防压疮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定时为患者翻身,一般每 2 小时一次。
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防止损伤皮肤。
同时,要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定期为患者擦拭身体,更换衣物和床单。
对于受压部位,可以使用气垫床、减压垫等辅助工具,减轻局部压力。
另外,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皮肤的颜色、温度和湿度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肺部感染也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由于患者活动受限,呼吸功能减弱,咳嗽反射减弱,痰液不易排出,容易导致肺部感染。
为了预防肺部感染,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可以协助患者进行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以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和湿度适宜,也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
泌尿系统感染在长期卧床患者中也较为常见。
患者由于卧床,排尿姿势改变,容易导致尿液潴留,细菌滋生,从而引发泌尿系统感染。
为了减少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多喝水,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路的作用。
定期为患者更换尿袋和尿管,保持尿道口的清洁。
对于能自主排尿的患者,要训练其定时排尿,养成良好的排尿习惯。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长期卧床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由于患者活动减少,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
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进行下肢的被动运动,如按摩、屈伸等,促进血液循环。
长期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及看护长期卧床病人指那些由于身体状况限制了活动能力而长时间需要卧床休息的病人。
这种情况下,长期卧床病人容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需要特别的看护和关注。
本文将介绍长期卧床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及看护措施。
并发症1. 压疮:长期卧床病人由于长时间处于静态压力状态,容易在身体部位接触表面产生压力,导致皮肤组织坏死形成压疮。
预防压疮的关键是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翻身和换位,使用合适的护理垫和床垫。
2. 肺炎:卧床导致呼吸功能受限,易引发肺部感染,尤其是肺炎。
预防肺炎的关键在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翻身和换位,进行呼吸道护理,适时进行肺部物理治疗。
3. 血栓形成:长期卧床会导致血液循环减慢,增加形成血栓的风险。
预防血栓形成的关键是进行适当的肢体抬高、功能锻炼,穿着弹力袜等辅助器具。
4. 肌肉萎缩:长期卧床导致肌肉无法得到正常锻炼和运动,会导致肌肉强度和功能下降。
预防肌肉萎缩的关键是进行适当的被动和主动关节活动,定期进行物理治疗等。
看护措施1. 皮肤护理:定期检查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使用合适的护理垫和床垫,定期翻身和换位,缓解局部压力。
如发现压疮,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2. 呼吸道护理:定期清洁口腔、鼻腔和气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适时进行肺部物理治疗,如引流、吸痰等。
3. 功能锻炼:进行适当的被动和主动关节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功能恢复。
可请专业医师或理疗师定期进行物理治疗。
4. 营养补充: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高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帮助身体恢复能量和抵抗力。
5. 心理关怀:给予长期卧床病人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怀,鼓励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和康复,避免情绪低落和抑郁的发生。
总结长期卧床病人容易发生压疮、肺炎、血栓形成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为了预防并有效管理这些并发症,提供适当的看护是非常重要的。
皮肤护理、呼吸道护理、功能锻炼、营养补充和心理关怀是关键的看护措施。
针对每个病人的情况,定制个性化的看护计划也非常重要,以促进长期卧床病人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卧床病人的三大并发症填空题(一)卧床病人的三大并发症填空题卧床病人长时间缺乏运动和活动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
以下是一些关于卧床病人三大常见并发症的填空题,供学生测试自己的知识。
并发症一:____________填空题一:长时间卧床可能导致____________。
答案:压力性损伤解析:长时间卧床会给身体带来压力,尤其是压力集中在身体特定部位,如臀部、脚跟、脊椎等。
这种压力可能导致皮肤受损,形成压力性损伤。
填空题二: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答案:翻身、减少压力解析:通过定时翻身,减少身体特定部位的压力是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有效措施。
并发症二:____________填空题一:卧床病人会出现____________。
答案:深静脉血栓形成解析:长时间卧床会导致患者的血液循环变慢,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这种情况下,血栓很可能形成在深静脉中,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
填空题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答案:积极活动、使用抗凝药物解析:积极活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病人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
并发症三:____________填空题一:卧床病人可能出现____________。
答案:肌肉萎缩解析:长时间卧床会导致患者的肌肉长期得不到锻炼和使用,使肌肉萎缩,丧失力量和灵活性。
填空题二:肌肉萎缩的预防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答案: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解析:通过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可以帮助卧床病人恢复肌肉功能,预防肌肉萎缩。
这些填空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对卧床病人三大常见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可以通过填写填空题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老年患者长期卧床的并发症预防与护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患者成为医院及养老院中的重要群体。
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抵抗力减弱,长期卧床成为一种常见情况。
长期卧床可能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因此,预防和护理老年患者长期卧床的并发症至关重要。
一、老年患者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及原因长期卧床会导致老年患者出现一系列并发症,主要包括压疮、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尿路感染、静脉血栓栓塞等。
这些并发症的出现,部分原因是由于长期卧床导致患者体力下降、免疫力下降、血液循环减慢、体液潴留等,从而增加患者罹患并发症的风险。
1.1 压疮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长时间静脉压迫、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皮肤受压、缺血缺氧等因素会导致皮肤组织坏死,形成溃疡。
在老年患者中,皮肤较薄,血液循环较差,易受压力影响,因此更容易形成压疮。
1.2 肌肉萎缩长期卧床患者因为缺乏运动,会导致肌肉萎缩、肌力下降。
肌肉的流失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体力下降,从而使患者更加依赖于床上护理,形成恶性循环。
1.3 骨质疏松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由于不负重,长期缺乏运动刺激,易导致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会增加骨折的风险,加重患者的病情。
1.4 尿路感染长期卧床使得患者很难去洗手间,尿液在膀胱内潴留时间过长,易导致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引发尿毒症等严重疾病。
1.5 静脉血栓栓塞长期卧床使得患者血液循环减慢,血液容易淤积在下肢,导致静脉血栓栓塞。
静脉血栓栓塞会引发肺栓塞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
二、老年患者长期卧床的护理措施为了预防和减少老年患者长期卧床的并发症,护理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2.1 压疮的预防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应定期翻身,减轻患者身体部位的压力。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患者长时间受压。
对于易磨损部位,可采用理疗垫等辅助措施来减轻压力。
长期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的健康宣教一、预防坠积性肺炎,病人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排不出来,坠积于肺内,会导致肺部感染。
应经常改变体位,定期做深呼吸和用力咳嗽,促进肺膨胀和排痰,戒烟。
每2小时给患者翻身叩背1次。
必要时给予雾化吸人,便于痰液排出。
二、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卧床病人下肢静脉血回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堵塞静脉,出现肢体肿胀、疼痛。
血栓可以脱落,沿血管走行,造成重要脏器栓塞。
多作屈伸活动和肢体按摩,以加速静脉回流,防止血栓形成,对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病人,可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或复方丹生片,以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三、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及结石长期卧床病人因抵抗力低下,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和结石。
因此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使患者尿量保持在1500ml以上,必要时根据细菌敏感试验选择有效抗生素。
有留置导尿管的病人每日消毒尿道口1-2次,定期更换尿袋及尿管,遵医嘱给予膀胱冲洗,以把膀胱内积存的沉渣冲出来。
四、预防褥疮,长期卧床使机体局部长期受压,局部缺血,骨突处容易发生压疮,间歇性解除压迫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
通常2 -3 小时帮患者翻身-次,分别采取仰卧位,左右侧卧,有条件可使用特制翻身床,气垫床等,使骨突部位保持悬空,每次翻身时对受压骨突部进行按摩,在压疮没发生前应经常用热毛巾擦洗,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保持床单元平整、清洁、干燥,加强营养,正确使用大便器。
五、防止便秘的发生,由于活动受限,肠蠕动减弱,易并发便秘,便秘对冠心病高血压病人将会带来危险后果,因此护士应指导病人合理膳食,并注意病人饮食的质和量,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多饮水以利大便通畅。
六、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在患肢制动期间,指导病人锻炼肌肉的伸缩活动,按摩患肢肌肉,防止肌肉萎缩,并可适当活动关节,随着病情的恢复,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则应通过全面肌肉和关节锻炼,逐步恢复肢体功能。
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活动强度应由弱到强,以病人不感疲劳、骨折处不发生疼痛为准。
长期卧床患者手术后并发症防范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来说,接受手术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基础疾病的影响以及长期卧床导致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他们在手术后更容易面临各种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
因此,做好长期卧床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防范工作至关重要。
一、长期卧床患者的特点长期卧床的患者通常存在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心肺功能下降、血液循环不畅等问题。
他们的免疫力往往较弱,容易感染。
此外,由于长期缺乏活动,胃肠道蠕动减缓,容易出现便秘、消化不良等情况。
二、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1、肺部感染长期卧床患者的呼吸功能往往较弱,手术后由于疼痛、麻醉等因素,患者的咳嗽反射会受到抑制,痰液不易排出,容易导致肺部感染。
2、深静脉血栓卧床患者的血液循环缓慢,手术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之术后活动受限,容易在下肢深静脉形成血栓。
一旦血栓脱落,可能会引起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3、压疮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容易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引发压疮。
手术后,患者的卧床时间可能会延长,压疮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4、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卧床期间排尿方式改变,容易引起尿液潴留,滋生细菌,导致泌尿系统感染。
5、营养不良手术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创伤,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长期卧床患者本身可能就存在营养摄入不足的情况,手术后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影响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
三、防范并发症的措施1、呼吸道管理(1)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术后应尽早协助患者进行深呼吸练习,每 2 小时进行 10 次左右。
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先深吸气,然后用力咳出痰液。
(2)定时翻身拍背:每 2-3 小时为患者翻身一次,翻身时同时拍打背部,有助于痰液松动排出。
(3)雾化吸入: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雾化吸入治疗,稀释痰液,减轻呼吸道炎症。
2、预防深静脉血栓(1)早期活动: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始肢体活动,如屈伸下肢、按摩肌肉等。
长期卧床者,要防4种并发症⊙陕西省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王晓芬据统计,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已超千万,其中长期卧床的就占了大多数。
长期卧床的患者,常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压疮、深静脉血栓形成、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危及生命安全,所以要注意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坠积性肺炎坠积性肺炎是长期卧床患者较为常见的呼吸道并发症,是由于重力作用导致痰液、灰尘、淤血、水肿等堆积于肺底部而发炎,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为主,具有对常用抗菌素不敏感、治疗效果欠佳的特点,因而需要引起患者和家属的高度重视,加以认真防治。
患者居室应保持空气清新,尽量采取头稍高的侧卧位或半卧位休息,防止受凉;应该经常性地主动咳嗽、做深呼吸,以促进排痰。
家属多给予叩背、翻身,以使其呼吸道保持通顺,叩背时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力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次3~5分钟,每2小时1次;家属应给患者提供易消化、高蛋白饮食,以加强其营养,增强体质;口咽部细菌极易移行至呼吸道而致感染,故应该每天给患者做2~3次口腔清洁; 对吞咽困难者,应指导做吞咽功能训练,尽量鼻饲,防止食物等误入气道。
压疮压疮在长期卧床且免疫力低下的老年患者中最为常见,其发生主要与长期卧床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皮肤黏膜受损等因素有关。
间歇性解除压力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所以家属应该最少每2小时协助其翻身1次,在搬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对患者拖、拉、扯、拽,最好使用枕头支撑患者骨突起部位,以较好地分散压力。
除日常翻身,也可使用专用床垫进行辅助。
压疮发生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患者局部皮肤进行清理或封闭,避免病原微生物侵入而引发感染;其次是每日使用生理盐水对疮口进行清洗,以保持局部清洁;接着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敷料覆盖暴露的疮口,为疮口愈合创造条件。
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外科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在有明确外科损伤、血管损伤的长期卧床的外科手术患者中最为常见。
其发生主要与长期卧床、下肢血液循环不畅以及血管内凝血物质增多有关。
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专家共识
以下是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以及护理专家共识:
1.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长时间卧床会导致肌肉无力和萎缩,关节僵硬。
护理专家建议尽早进行被动或主动肢体运动,以保持肌肉和关节的柔韧性。
此外,可以使用床上的抗重力运动器材帮助患者进行运动。
2.压疮:因长时间的压迫而引起的皮肤损伤。
预防压疮的关键是定期翻身和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
床垫和护理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选择合适的床垫,使用特殊的垫子和枕头来减少压力。
3.骨质疏松:长时间卧床会导致骨质疏松。
护理专家建议患者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同时进行床上的骨质疏松防治运动。
4.尿路感染:长时间尿液滞留和导尿管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尿路感染。
护理专家建议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定期更换尿布和清洁导尿管。
5.肺炎和呼吸道感染:卧床会导致肺部积液和机械通气不足,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护理专家建议定期帮助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和体位转换,以促进肺部通气和清除。
6.静脉血栓栓塞:长时间卧床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护理专家建议使用抗凝剂、穿弹力袜、定期进行肢体活动,以预防血栓的形成。
总的来说,对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
通过定期翻身、进行床上运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提供心理支持,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长期卧床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长期卧床的患者常见并发症包括:肺部问题、伤口感染、便秘和腹胀、尿结石、高血钙、骨质疏松和关节僵硬、褥疮、以及泌尿系统感染。
肺部问题主要发生于因骨折长期卧床不起又不能坐起和翻身的患者。
老年人、体弱者和有慢性病的人尤其容易受影响。
这种情况会妨碍有效通气和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
为预防这种情况,应鼓励患者进行呼吸道锻炼。
伤口感染常见于开放性骨折,特别是伤口污染或软组织损伤严重的患者。
早期清创不彻底可能导致化脓性骨髓炎。
为预防感染,应及时清创并注意无菌操作。
便秘和腹胀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问题。
这是因为排便不规律,食物发酵产生气体,以及吞入的气体会导致肠道膨胀。
可以通过腹部按摩、热敷、少吃产气的食物、易消化的食物,以及必要时使用开塞露来缓解这些问题。
长期卧床易导致尿结石、高血钙、骨质疏松和关节僵硬。
为预防这些问题,应饮足够的水、少吃含草酸多的食物、少吃动物内脏、加强肢体活动并增强肌肉和骨骼的锻炼。
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的功能而发生坏死,随之发生局部皮肤和软组织的溃烂。
为预防褥疮,应定时翻身、采用医疗器械减轻组织压力、加强营养、并进行全身皮肤完整性及营养状况的评估。
长期卧床的患者还容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为预防感染,应保持个人卫生、经常更换尿布、及时排尿并注意清洁。
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出现骨骼脱钙,导致尿中钙含量增加,进而形成尿路结石。
加上不注意卫生和饮水不足,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因此,应保持阴部清洁,及时排尿,多饮水,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因为呼吸道引流不畅,导致肺内分泌物沉积,引起感染。
为了预防坠积性肺炎,应保持室内温度适宜、恒定,空气流通,多饮水,进食高热量、低流质饮食,并保持大便通畅。
同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咳出痰液,采取半卧位或坐位,进行呼吸道湿化。
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发生废用综合征,导致骨质疏松、肌肉废用性萎缩、循环血量减少、静脉血流障碍等问题。
长期卧床并发症及护理
神经外科多数患者需长期卧床,无法起床活动,身体的重量长期压迫某处组织,容易产生很多相关并发症,导致最终治疗失败。
诸如褥疮、便秘、尿结石、高血钙,骨质增生,骨质疏松、泌尿系感染、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血管疾病、口腔疾病、营养不良,肌肉萎缩,
1.褥疮老年人皮下组织及血管数量减少,组织再生能力差,卧床太入,局部组织因受压不畅,很容产生感染坏死,溃烂。
简单的方法就是定时翻身,局部加棉垫或气垫,减少局部压迫,保持局部清洁卫生。
2.便秘
长期卧床的病人,排便不习惯,因为食物发酵产气,及呻吟吞入的气体,使肠道膨胀,腹胀也比较常见,只有保持乐观情堵,适当给予消食如山楂陈皮、蜂蜜等,亦可进行腹部按摩或热敷,可缓解腹胀和便秘等。
3.尿结石
长期卧床易导致盐类晶体沉积,钙盐久滞于肾及尿道易形成结石。
可以嘱病人多饮水,有利于微小结石排出。
适量活动,有利尿排出,不易形成结石。
控制感染,防止尿呈碱性。
少吃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毛豆等,少吃动物内脏、咖啡、浓茶等。
4.高血钙,骨质增生,骨质疏松
长期卧床可加速骨钙吸收,一方面加速骨质疏松,另一方面,血钙水平上升,引起高钙血症,心律失常,腹痛,形成钙在关节滑中的沉淀,导致关节疼痛。
加强肢体活动,增强肌肉及骨骼的锻炼。
5.泌尿系感染
长期卧床,由于精神因素和老年人膀胱气化不利,前列腺增生等原因,常出现尿潴留,易引起泌尿系感染。
要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增加排尿,必要时药物排尿,可行腹部按摩或插导尿管。
6.坠积性肺炎
老年人呼吸功能减退,肺活量减少,加上长期卧床,痰液积聚,咳出困难,易引起坠积性肺炎。
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或主动按胸,轻叩背部,鼓励咳嗽排痰。
坠积性肺炎是一种多原因如中风、骨折、脑损伤等导致患者长期卧床而形成的常见呼吸道并发症。
由于肺部感染长期不愈,反复发作,成为重症老年患者直接或间接死亡的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据国外相关报道,其病死率达33%~71%[1]。
其致病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具有对常用抗生素不敏感,治疗效果欠佳的特点,并且在临床上抗生素的耐药性日渐突出。
因而需要引起患者和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认真防治,以降低坠积性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肺部感染是脑出血的并发症之一。
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包括: (1)发病重,
发病后机体预防机能降低;(2)患者多为中老年人,抗病能力较弱,容易发生院内交叉感染;(3)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易引起误吸;(4)意识障碍,咳嗽反射迟钝,口咽部及气管的分泌物不能充分排出;(5)因病情需要长时间绝对卧床,引起呼吸道肺部分泌物坠积;(6)各种侵入性操作相对较多,如:鼻导管吸氧、插胃管、气管插管使细菌带入体内的机会增多。
7.深静脉血栓、肺栓塞
肺栓塞多与下肢动脉血栓有关。
多做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8.心血管疾病
长期卧床,血流缓慢,心脏缺血,缺氧加重,引起心脏传导和自律性改变,易引起心脏病发作。
要给予低盐、低脂饮食,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四肢,控制体重。
9.口腔疾病
对于卧床的重病人,通过漱口、擦洗牙齿,做好口腔护理可以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预防口腔的溃疡以及感染等并发症;还可以防止口臭、口垢,有利于促进食欲;同时通过对口腔进行护理,可以观察口腔的变化,及时发现有无溃疡、口臭或者感染等。
10.肌肉萎缩
由全身营养障碍,废用,内分泌异常而引起的肌肉变性,肌肉结构异常等病因产生的肌肉萎缩。
注意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合理调配饮食结构,劳逸结合,严格预防感冒、胃肠炎。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
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