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肿瘤的超声诊断
- 格式:pptx
- 大小:15.04 MB
- 文档页数:55
软组织肉瘤如何鉴别诊断?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软组织肿瘤是不难与非肿瘤性肿块鉴别的,其诊断要点如下:(一)患者在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后才觉察到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发热、体重下降及一般的不适等全身性症状则少见。
(二)临床上较少发生但很重要的肿瘤引起的综合征是低血糖症,常伴发于纤维肉瘤。
(三)X线摄片检查X线摄片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软组织肿瘤的范围,透明度以及其与邻近骨质的关系。
如边界清晰,常提示为良性肿瘤;如边界清楚并见有钙化,则提示为高度恶性肉瘤,该情况多发生于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等。
(四)超声显像检查该法可检查肿瘤的体积范围、包膜边界和瘤体内部肿瘤组织的回声,从而区别良性还是恶性。
恶性者体大而边界不清,回声模糊,如横纹肌肉瘤、滑膜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
超声检查还能引导作深部肿瘤的针刺吸取细胞学检查。
该检查方法确是一种经济、方便而又无损于人体的好方法。
(五)CT检查由于CT具有对软组织肿瘤的密度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的特点,用来诊断软组织肿瘤也是近年常用的一种方法。
(六))MRI检查用它诊断软组织肿瘤可以弥补X线CT的不足,它从纵切面把各种组织的层次同肿瘤的全部范围显示出来,对于腹膜后软组织肿瘤、盆腔向臀部或大腿根部伸展的肿瘤、腘窝部的肿瘤以及肿瘤对骨质或骨髓侵袭程度的图像更为清晰,是制订治疗计划的很好依据。
(七)病理学检查1.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病理学检查方法。
最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①已破溃的软组织肿瘤,用涂片或刮片的采集方法取得细胞,镜检确诊;②软组织肉瘤引起的胸腹水,必须用刚取到的新鲜标本,立即离心沉淀浓集,然后涂片;③穿刺涂片检查适用于瘤体较大、较深而又拟作放疗或化疗的肿瘤,也适用于转移病灶及复发病灶。
2.钳取活检:软组织肿瘤已破溃,细胞学涂片又不能确诊时,可做钳取活检。
3.切取活检:多在手术中采取此法。
如较大的肢体肿瘤,需截肢时,在截肢前做切取活检,以便得到确切的病理诊断。
超声讲座之杨若古兰创作卵巢肿瘤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陈冠定中会议室罕见卵巢肿瘤的声像图特征1.卵巢囊腺瘤:卵巢囊腺瘤包含浆液性和黏液性囊腺瘤.声像图特征:为圆形或卵形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单房或多房,肿块形状规则,鸿沟清晰.囊壁厚薄均匀,囊壁光滑.有时在囊壁内侧见小的乳头状突起,形状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内部血管分布希少.黏液性囊腺瘤体积可以很大,最大可达25cm.呈多房性,内含较多光点.2.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呈圆形或卵形的肿块,其内部回声情况与其构成成分有关.内部回声可以呈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或强回声,或镶嵌存在.高回声或强回声多数为脂肪、毛发或牙齿,常常形状不规则,附于囊壁一侧,低回声区为液性部分.肿块内部脂质与液性部分之间构成较为清楚的分界线,并随体位变更.黑色多普勒超声在肿块内部及鸿沟较难探及血管.因为畸胎瘤内部回声与肠曲类似,因为混于肠曲中,超声下容易漏诊.2%-4%可发生恶变.3.卵巢内膜样囊肿:为圆形或卵形的低回声区,单房或多房,多位于子宫后方.囊腔内含密集光点,囊壁厚度基本均匀.有时囊腔内血块沉积表示为囊腔内回声加强区,附于囊壁一侧.黑色多普勒超声在囊壁探不到探及阻力较高的血管.4.卵巢功能性囊肿:(1)卵泡囊肿:为圆形或卵形的无回声区,大小为3-8cm,壁薄,内壁光滑.黑色多普勒检查囊壁上无重生血管存在.观察2个月,囊肿常常自行消逝.(2)黄体囊肿:直径为3-6cm,呈圆形的无回声区,鸿沟较模糊.黑色多普勒超声在囊肿概况探及环状黑色血流,血管扩张,阻力降低.(3)黄素囊肿:多为双侧性,多房性,大小从几毫米到直径20cm或更大.囊肿呈无回声区,壁薄,概况光滑.黑色多普勒超声在囊肿壁或分隔上探及重生血管存在.滋养叶细胞疾病治愈后,黄素囊肿自行消逝.卵巢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因为卵巢位于盆腔的深部,初期卵巢癌无明显临床表示,缺乏特异性的初期诊断方法.卵巢癌确诊时,605-70%已属初期.卵巢癌初期医治5年生存率为70%-75%,而初期为5%-15%.随着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初期诊断及医治的进展,卵巢癌已成为威逼妇女生命的恶性肿瘤,故卵巢癌的初期诊断是提高卵巢癌生存率的关键.超声检查,特别是经阴道黑色多普勒超声对于初期诊断卵巢癌有主要的价值.(一)罕见卵巢恶性肿瘤的声像图特点1.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声像图表示为囊性为主的囊实性肿块.肿瘤初期形状规则,鸿沟清晰.初期表示为肿瘤鸿沟不清,形状不规则,囊壁厚薄不均.实质部分回声不均,蒂部宽,内部可以发生缺血坏死,构成不规则囊腔.黑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实质部分血管分布杂乱,血管扩张,血流阻力低.初期可伴腹水.2.卵巢黏液性囊腺癌:肿瘤常为双侧性,表示为囊性为主的囊实性结构,形状欠规则.囊壁厚薄不均,局部见等回声或高回声结构突向囊腔,实质部分形状不规则,蒂部较宽.内部回声不均,内部缺血坏死构成不规则囊腔.黑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实质部分血管分布杂乱,血管扩张,阻力较低,初期可伴腹水.3.内胚窦瘤:内胚窦瘤好发于青春期,恶性程度高,肿块体积较大.超声下表示为实质性为主的混合性肿块.囊性部分囊壁厚薄不均.实质部分形状不规则,呈内部分布均匀的等回声区,内见不规则小囊腔.血管分布杂乱,血管扩张,阻力降低.4.无性细胞瘤:是来源于生殖细胞的肿瘤,好发于青春期,恶性程度高,对放疗敏感.肿瘤多为单侧性,圆形或卵形,形状规则,鸿沟清晰.少数肿瘤形状不规则,鸿沟欠清.肿瘤呈实质性,内部回声不均,见高回声分隔,将肿瘤分成分叶状.肿瘤内部缺血坏死构成不规则囊腔.实质部分血管扩张,阻力降低.5.颗粒细胞瘤:颗粒细胞瘤属低度恶性肿瘤.会惹起月经改变及绝经后阴道出血.肿瘤体积常常较小.圆形或卵形,内部回声均匀.呈实质性,内部血管扩张,血管阻力降低.极少数肿瘤内部因为缺血坏死,构成不规则小囊腔.因为肿瘤有分泌雌激素的功能,子宫体积稍大,内膜增厚,子宫血供添加.6.转移性卵巢肿瘤:转移性卵巢肿瘤表示为双侧实质性、中等大小、肾形的肿块,概况光滑.内部肿瘤组织缺血坏死构成不规则囊腔.黑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分布较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少.合并腹水.内生殖器官炎症性疾病的超声诊断(一)声像图表示炎症声像图表示多不典型,应结合病史、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作出综合判断.1..输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积脓表示为子宫一侧或两侧多房性囊性为主的混合性肿块.肿块鸿沟欠清,形状不规则,囊壁厚薄不均.囊性部分内见细光点或实质性部分.急性炎症期常伴盆腔少量积液.黑色多普勒超声在肿块内部或囊壁探及扩张血管,血流阻力降低.2.急性盆腔炎或盆腔脓肿盆腔结缔组织炎时,因为炎性渗出,子宫及双卵巢表示为鸿沟不清.构成盆腔脓肿时,在盆腔内探及鸿沟不清,形状不规则的混合性肿块,为多房性,囊壁厚薄不均.或盆腔内探及多个形状不规则的多房性囊块,囊腔内见粗大光点.也可表示为形状不规则的实质性肿块,内见不规则低回声区.黑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宫旁血管扩张,以静脉为主.实质性肿块内血液供应丰富,血管扩张,血流阻力降低.急性盆腔炎常伴少量盆腔积液.多位于子宫直肠陷凹.3.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积水子宫一侧或双侧探及腊肠状多房性囊块,鸿沟清晰,囊壁薄,呈低回声或无回声区.黑色多普勒超声在囊壁上较难探及血管.4.盆腔包裹性积液包裹性积液是由盆腔手术、慢性盆腔炎症、腹腔镜检查等惹起.盆腔内纤维粘连带构成,使得正常情况下通过轮回接收的少量腹腔液,或排卵时的卵泡液局部聚集而构成.其囊壁是由纤维条索组织、盆腔脏器及肠曲构成,故包裹性积液常常形状不规则,囊壁厚薄不均,鸿沟不清,囊液清晰,内见纤维条索构成的分隔.在包裹性积液的一侧探及卵巢是与卵巢囊肿鉴此外关键.黑色多普勒超声在囊壁上较难探及血管.(二)鉴别诊断1.卵巢恶性肿瘤2卵巢良性肿瘤:。
也将妨碍超声扫描质量ꎬ在探头移动扫描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图像清晰度ꎮ在本文合格胎儿鼻后三角切面㊁唇部冠状切面㊁颜面部正面中部矢切面扫描图像中ꎬ可以清晰显示出鼻后三角的线状强回声或中断处畸形ꎬ包括2例鼻后三角右侧腭骨回声中断合并唇部冠状切面异常㊁1例鼻后三角顶点缺失合并双侧回声中断ꎬ经诊断为2例右侧唇腭裂和1例正中唇裂并双侧腭裂ꎮ在目前妊娠早期唇腭裂研究报告中ꎬ存在唇腭裂畸形胎儿多伴有其他类型的结构畸形或染色体异常ꎮ文献中[15]ꎬ胎儿染色体异常是一种妊娠期间的基因异常ꎬ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和数量异常ꎬ新生儿多表现为生长发育缓慢㊁智力低下㊁大脑结果异常等ꎬ且总体存活率极低ꎮ综上所述ꎬ采用鼻后三角超声检查可以在妊娠早期发现胎儿唇腭部异常情况ꎬ及时评估妊娠结局ꎬ进而降低孕妇及家属的心理负担ꎬ提高新生儿质量ꎮ参考文献:[1]LiYueHuaꎬYangJiaomeiꎬZhangJuLeiꎬetal.BMP4rs17563polymorphismandnonsyndromiccleftlipwithorwithoutcleftpal ̄ate:ameta ̄analysis[J].Medicineꎬ2017ꎬ96(31):7676. [2]李晋ꎬ宋俞霞ꎬ孟琴ꎬ等.二维联合三维超声在产前诊断唇腭裂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ꎬ2018ꎬ26(6):123 ̄125.[3]宋宴鹏ꎬ宋兆录ꎬ孙玲玉ꎬ等.产前超声诊断胎儿18 ̄三体综合征并Abernethy畸形一例[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ꎬ2018ꎬ21(11):750 ̄752.[4]李胜利ꎬ文华轩ꎬ罗丹丹.孕11~13+6周胎儿颅面部扫查新方法:五切面法筛查与诊断研究[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ꎬ2017ꎬ14(8):586 ̄597.[5]张小林ꎬ王睿丽ꎬ朱兆领ꎬ等.孕11~13+6周行超声检查对胎儿前腹壁畸形的诊断价值[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ꎬ2019ꎬ33(3):268 ̄271.[6]吴庆华ꎬ王参ꎬ苏国玲ꎬ等.一个两次多囊肾胎儿孕育史家系的临床分析及遗传咨询[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ꎬ2019ꎬ54(3):458 ̄461.[7]LeeMSꎬChoJYꎬSangYKꎬetal.ValueofsagittalcolorDopplerultrasonographyasasupplementarytoolinthedifferentialdiagno ̄sisoffetalcleftlipandpalate[J].2017ꎬ36(1):53 ̄59. [8]樊慧ꎬ栗河舟ꎬ郝长付.某医院2010年至2014年超声诊断的六大类致死性畸形发病情况及ARIMA预测模型的建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ꎬ2015ꎬ50(3):351 ̄354. [9]范敏容ꎬ林小影.孕11~13+6周胎儿鼻后三角的二维及三维超声观察及测量在临床的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ꎬ2018ꎬ20(6):393 ̄396.[10]蒋清阳ꎬ梁丽ꎬ李婕ꎬ等.超声检查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在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J].影像技术ꎬ2018ꎬ30(1):65 ̄67. [11]郭依琳ꎬ王莉ꎬ薛淑文ꎬ等.SNP ̄array技术应用于超声检查异常胎儿产前诊断的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ꎬ2018ꎬ53(7):464 ̄470.[12]许丽娟.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对不同孕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价值探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ꎬ2019ꎬ25(3):65 ̄66.[13]吕春菊ꎬ王晶ꎬ时倩ꎬ等.实时三维超声表面成像及透明成像技术在诊断胎儿唇腭裂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ꎬ2019ꎬ17(3):280 ̄283.[14]叶芳芬.超声检查在高危孕妇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11ꎬ21(10):1601 ̄1602.[15]于茂新ꎬ汪宝林.B超诊断胎儿唇腭裂畸形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02ꎬ22(3):227 ̄228.(收稿日期:2019 ̄10 ̄26)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超声表现Ultrasoundfindingsofsofttissuemalignantfibroushistiocytoma梁海燕ꎬ胡新娥ꎬ徐万里ꎬ韩运生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超声科㊀浙江㊀湖州㊀313000㊀㊀ʌ摘㊀要ɔ㊀目的㊀分析软组织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超声表现ꎬ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正确率ꎮ方法㊀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软组织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超声表现及病理资料ꎬ观察病灶的回声特点㊁生长方式㊁形态大小及彩色血流信号ꎮ结果㊀9例为原发病灶ꎬ3例为术后复发病灶ꎮ大腿7例ꎬ小腿2例ꎬ上臂㊁臀部㊁后腹膜各1例ꎮ大小4.8~16.9cmꎬ平均大小7.8cmꎮ超声表现为分叶状㊁团块状及不规则形ꎬ以低回声为主ꎬ5例有包膜ꎬ7例周围结构不清ꎬ6例内部见不规则无回声区ꎮCDFI周边均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ꎬ内部血流信号多少不等ꎮ免疫组化表达Vim㊁CD68阳性ꎮ结论㊀MFH多发生于四肢软组织ꎬ中老年多见ꎬ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ꎬ确诊仍需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ꎮʌ关键词ɔ㊀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ꎻ软组织肿瘤ꎻ超声诊断中图分类号:R738.6ꎻR445.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 ̄9011(2020)07 ̄1327 ̄04作者简介:梁海燕(1984 ̄)ꎬ女ꎬ河北石家庄人ꎬ毕业于兰州大学ꎬ本科学历ꎬ主治医师ꎬ主要从事超声诊断工作7231㊀㊀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alignantfibroushistio ̄cytomaꎬMFH)是一种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ꎬ主要由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组成ꎬ现称之为未分化多形性肉瘤ꎬ多发生于四肢软组织ꎬ其次为腹膜后㊁躯干及头颈部等部位[1 ̄3]ꎮ好发于中老年人ꎮMFH恶性度高ꎬ疗效差ꎬ术后易出现复发和转移ꎮ目前超声检查在该病的诊断上仅有少数报道ꎮ本文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MFHꎬ分析其超声检查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ꎬ以提高超声对该病的诊断及认识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临床资料搜集2013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内MFH12例ꎬ男性7例ꎬ女性5例ꎬ年龄37~69岁ꎬ平均年龄52岁ꎬ病程5~48个月ꎬ平均病程27个月ꎮ9例为原发病灶ꎬ3例为术后复发病灶ꎮ11例位于四肢及臀部ꎬ1例位于后腹膜ꎮ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软组织肿块和患肢疼痛感ꎮ12例均为单发病灶ꎬ大体形态以分叶状㊁团块状及不规则形ꎮ1.2㊀检查方法采用GE公司生产的LOGIQ7及Phlips公司生产的HD11超声诊断仪ꎬ探头频率7.5~12.0MHzꎮ根据组织的深度适当调整探头频率ꎬ深部组织频率适当调低ꎮ超声检查多方位观察病灶位置㊁大小㊁形态㊁边界㊁内部回声㊁血流分布ꎮ肿块经手术切除后10%甲醛溶液固定ꎬ常规苏木精 ̄伊红(HE)染色ꎬ镜检ꎬ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ꎮ2㊀结果2.1㊀超声表现本组12例MFHꎬ超声检查主要表现为低回声的分叶状㊁团块状及不规则形肿块(图1~3)ꎬ大小4.8~16 9cmꎬ平均大小7.8cmꎬ5例包膜较完整ꎬ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ꎬ周边及中央区均呈较均匀中等稍低回声ꎬ未见明显液性暗区ꎻ3例包膜不完整ꎬ局部同周围分界不清ꎬ呈中等稍高回声ꎬ内部回声不均ꎻ4例无明显包膜ꎬ呈浸润性生长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ꎬ内部呈混杂回声ꎬ中央回声较周边低ꎬ后方回声增强不明显ꎻ6例肿块内部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ꎬ周边可见斑点状及条状较丰富血流信号ꎬ内部血流信号多少不等ꎬ4例后方回声略增强ꎮCDFI显示7例肿块周边可见较丰富的条状血流信号ꎬ中央见星点状血流信号ꎬ5例周边见少许点条状血流信号ꎬ见表1ꎮ2.2㊀病理学所见病理大体标本12例MFH呈分叶状㊁团块状及不规则形ꎬ质地较软ꎬ分界较清ꎬ部分可见假包膜ꎬ切面呈灰白㊁灰黄或棕褐色ꎬ部分肿瘤内部见出血㊁坏死及囊变ꎮ镜下可见梭形细胞呈条索状排列ꎬ主要由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构成ꎬ此外尚见原始间叶细胞㊁黄色瘤细胞㊁肌纤维母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等ꎬ瘤细胞异型性明显ꎬ核分裂多ꎮ免疫组化检查(Vim+)㊁(CD68+)呈阳性ꎮ根据瘤细胞分化程度分为恶性和低度恶性ꎬ恶性MFH一般胞质丰富㊁多核细胞常见㊁核分裂活跃ꎻ低度恶性MFH一般核分裂少见㊁增长不活跃ꎬ肿瘤同周围结构分界较清ꎮ本组9例呈高度恶性ꎬ组织学上分为多形型㊁黏液样型MFHꎻ3例呈低度恶性ꎬ分为巨细胞型㊁炎症型㊁血管瘤样型MFHꎮ3㊀讨论表1㊀12例MFH的超声表现病例性别年龄(岁)部位肿瘤直径(cm)㊀㊀肿瘤特点回声特点CDFI1男69大腿9.7不规则ꎬ部分包膜不均稍低丰富血流信号2男53小腿19.9团块状ꎬ完整包膜均匀中等少量血流信号3女48上臂7.4团块状ꎬ完整包膜均匀中等少量血流信号4男41大腿15.2分叶状ꎬ无包膜混杂稍低丰富血流信号5男39大腿13.6分叶状ꎬ无包膜混杂稍低丰富血流信号6女62腹膜16.0分叶状ꎬ部分包膜不均稍低少量血流信号7女65大腿9.7不规则ꎬ无包膜混杂稍低丰富血流信号8女46大腿14.1不规则ꎬ完整包膜均匀中等少量血流信号9男37小腿4.8团块状ꎬ完整包膜均匀中等少量血流信号10女57大腿6.9不规则ꎬ无包膜混杂稍低丰富血流信号11男62大腿8.2团块状ꎬ完整包膜均匀中等少量血流信号12男63臀部10.5分叶状ꎬ部分包膜不均稍低丰富血流信号8231图1㊀女ꎬ62岁ꎮ右后腹膜MFHꎬ肿瘤呈椭圆形ꎬ分叶状ꎬ内部回声不均ꎬ见假包膜ꎮ图1A肿瘤稍低回声ꎬ内部回声不均匀ꎬ局部见无回声区ꎬ后方回声增强ꎮ图1BCDFI示肿瘤内部少许斑点血流信号ꎬ肿瘤边缘见条片彩色血流信号ꎮ图1C病理及组织学表现(HEˑ200):镜下见瘤细胞梭形排列ꎬ富于细胞ꎮ免疫组化结果:Vim(+)㊁CK( ̄)㊁CD68(+)㊁S ̄100( ̄)㊁CD34( ̄)㊁Des( ̄)㊁SMA( ̄)㊁Ki ̄67(+<2%)㊁Bcl ̄2( ̄)㊁ER( ̄)㊁PR( ̄)㊀图2㊀男ꎬ69岁ꎮ右大腿MFHꎬ类圆形实性肿块ꎬ占位效应明显ꎬ边界不清ꎮ图2A肿瘤呈中等回声ꎬ内部回声不均匀ꎬ局部见无回声区ꎬ后方回声增强ꎮ图2BCDFI示肿瘤内部少量斑点彩色血流信号ꎬ周边未见明显血流信号ꎮ图2C病理及组织学表现(HEˑ200):镜下见瘤细胞梭形排列ꎬ瘤细胞异型性明显ꎬ核分裂多ꎮ免疫组化:Vim(+)㊁HMB45( ̄)㊁CD68(+)㊁SMA(+)㊁Des( ̄)㊁S ̄100( ̄)㊁EMA( ̄)㊁Ki ̄67(+)㊁CD34( ̄)㊀图3㊀女ꎬ65岁ꎮ右大腿MFHꎬ肿瘤呈椭圆形ꎬ边界欠清ꎬ回声不均ꎮ图3A肿瘤呈中等信号ꎬ内部回声不均匀ꎬ局部见条片液性暗区ꎬ后方回声稍增强ꎮ图3BCDFI肿瘤内部见少量斑点彩色血流信号ꎬ肿瘤周边见条片较丰富彩色血流信号ꎮ图3C病理及组织学表现(HEˑ200):镜下见较多瘤巨细胞梭形排列ꎬ瘤细胞异型性明显ꎬ核分裂多ꎬ并见炎细胞浸润ꎮ免疫组化结果:Vim(+)㊁CD34(+)㊁CD117( ̄)㊁CD68(+)㊁SMA( ̄)㊁Des( ̄)㊁Myoglobin(+)㊁S ̄100(+)㊁NSE(+)㊁β ̄catenin(+)㊁HMB45( ̄)㊁Ki ̄67(+)65%3.1㊀临床病理特点MFH由O'Brien和Stout[4]1964年首先发现并描述ꎬ最初称之为恶性纤维黄色瘤ꎮ中老年发病多见ꎮ多发生于四肢软组织ꎬ其次是腹膜后ꎬ骨骼㊁头颈部等其他部位ꎮ文献曾报道[5]75%的病变位于四肢软组织内ꎬ90%病变发生部位较深ꎬ10%的病变发生于表浅部位ꎮ本组12例中11例位于四肢软组织ꎬ1例位于右侧后腹膜ꎬ由此可见四肢软组织发病居高ꎮ目前MFH病因尚不明确ꎬ有报道称可能与染色体异常和四肢恶性肿瘤放疗后继发有关ꎮ2002年WHO将MFH进行重新分类ꎬ原分型中的席纹状多形型和黏液型MFH分类为多形型肉瘤和黏液型肉瘤而成为独立疾病ꎮ只保留3种MFHꎬ即多形型/未分化多形型肉瘤ꎬ巨细胞型/伴有巨细胞的未分化多形型肉瘤ꎬ炎症型/伴有显著炎症的未分化多形型肉瘤ꎮ该分类已被广泛认同ꎮ3.2㊀超声检查表现MFH的形态及超声表现差异较大ꎬ不具典型特征[6]ꎮ在超声上表现为分叶状㊁团块状及不规则状ꎬ内部多表现为低回声ꎬ边界多不清楚ꎮ由于肿瘤内9231可见出血㊁坏死及囊变区ꎬ其回声可均匀或不均匀ꎬ部分可表现为混杂回声ꎮ肿瘤内部血流信号多少不等ꎬ实质部分血流较丰富ꎬ囊变坏死区无明显血流信号ꎮMFH超声表现差异主要与病理类型有关[7]ꎮ由于MFH细胞成分及结构复杂ꎬ组织学形态多样ꎬ故肿瘤形态及超声检查差异较大ꎮ本组病例表明当肿瘤内细胞成分较单一ꎬ未见明显分隔及坏死时ꎬ超声表现为较均匀的低回声ꎻ当肿瘤内细胞成分复杂ꎬ并见多发分隔及坏死㊁出血时ꎬ回声多混杂不均匀ꎮ恶性度高的肿瘤常呈浸润性生长ꎬ边界不清ꎬ回声混杂ꎬ其实质部分及周边血流信号较丰富ꎮ恶性度低的肿瘤边界较清楚ꎬ回声较均匀ꎬ可见较完整或部分性包膜ꎬ血流分布较均匀且多少不等ꎮ本组4例呈浸润生长ꎬ边界不清ꎬ术后病理显示恶性程度高ꎮ5例有较完整包膜ꎬ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ꎬ其中3例恶性程度较低ꎮ由此可见肿块同周围分界情况可做为判断病变良恶性程度依据之一ꎮMFH生长较大时容易发生坏死㊁囊变ꎬ在超声表现回声不均匀ꎬ多呈混杂回声ꎮ有文献报道MFH囊变率约为63.1%~84%ꎬ本组6例内部可见明显坏死囊变区ꎬ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ꎮ本组中8例肿瘤见较完整或不完整包膜ꎬ在超声表现条状及线状高回声ꎬ其病理学基础是肿瘤生长较大时可挤压周围正常组织而形成排列致密的受压带ꎬ受压细胞萎缩后形成纤维包膜并包绕肿瘤而形成假包膜ꎮ3.3㊀鉴别诊断MFH主要与软组织内纤维肉瘤㊁滑膜肉瘤㊁侵袭性纤维瘤等鉴别[8 ̄9]ꎮ1)纤维肉瘤:多见于老年人躯干及下肢软组织内ꎬ位置一般较表浅ꎬ内部回声不均ꎬ边界不清ꎬ内部血流信号多少不等ꎬ周边血流信号较丰富ꎬ其与MFH难鉴别ꎻ2)滑膜肉瘤:青壮年多见ꎬ四肢邻近关节处及腱鞘部位多见ꎬ形成结节状及不规则状肿块ꎬ内部回声不均匀ꎬ可见钙化ꎬ边界多不清ꎬ血流信号较丰富ꎬ邻近骨质破坏ꎬ关节间隙一般不受累ꎻ3)侵袭性纤维瘤:30~50岁女青年多见ꎬ肿瘤不规则呈侵袭性生长ꎬ边界不清ꎬ无包膜ꎬ内部回声较均匀ꎬ多无出血㊁坏死及钙化ꎮ单纯从肿瘤形态及回声特点上MFH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困难ꎬ最终鉴别还需依靠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ꎮ综上所述ꎬ超声检查对于检出软组织内肿瘤具有一定价值[6]ꎬ根据肿瘤发生部位㊁形态变化㊁回声特点及周围情况可做出初步定性诊断ꎮ对于发生在中老年人四肢且部位较深的不规则软组织肿块ꎬ边缘不清ꎬ回声均匀或不均匀ꎬ内部血流信号多少不等ꎬ周边血流信号较丰富时ꎬ应考虑MFH的可能性ꎮ参考文献:[1]MartensFꎬRomeoSꎬBovéeJVꎬetal.Reclassificationandsub ̄typingofso ̄calledmalignantfibroushistiocytomaofbone:compar ̄isonwithcytogeneticfeatures[J].ClinSarcomaResꎬ2011ꎬ1(1):10 ̄18.[2]NimmanonTꎬRuengpokaP.Malignantfibroushistiocytomaoftheurinarybladderasapost ̄radiationsecondarycancer:acasereport[J].JMedCaseRepꎬ2011ꎬ5(3):549 ̄562. [3]YooREꎬChoiSHꎬParkSHꎬetal.Primaryintracerebralmalig ̄nantfibroushistiocytoma:CTꎬMRIꎬandPET ̄CTfindings[J].JNeuroimagingꎬ2013ꎬ23(1):141 ̄144.[4]O'BrienJEꎬStoutAP.Malignantfibrousxanthomas[J].Canc ̄erꎬ1964ꎬ17(11):1445 ̄1456.[5]蔡香然ꎬ贾小娟ꎬ刘斯润.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与影像学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ꎬ2010ꎬ29(6):793 ̄796.[6]韩伟ꎬ候新华ꎬ姚兰辉.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超声及病理特征[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ꎬ2014ꎬ16(11):766 ̄767. [7]BohnOLꎬdeLeónEAꎬLezamaOꎬetal.Pulmonaryarterysarco ̄mawithangiosarcomaphenotypemimickingpleomorphicmalig ̄nantfibroushistiocytoma:acasereport[J].DiagnPatholꎬ2012ꎬ7(1):154 ̄162.[8]徐万里ꎬ吴晓ꎬ钱海峰ꎬ等.MRI在软组织内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骨伤ꎬ2017ꎬ30(12):1135 ̄1140.[9]郁万江ꎬ张雷ꎬ汪敬群ꎬ等.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10ꎬ20(10):1530 ̄1533.(收稿日期:2019 ̄05 ̄08)0331。
软组织错构瘤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软组织错构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通常出现在软组织中,例如肌肉、神经鞘和脂肪组织等。
尽管软组织错构瘤通常不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但如果发现时不加以治疗,可能会导致疼痛和其他不适。
及早确诊和治疗软组织错构瘤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软组织错构瘤的诊断通常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分析。
下面将详细介绍软组织错构瘤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和治疗这种疾病。
一、临床表现软组织错构瘤的临床表现通常包括局部肿块、疼痛、红肿和功能障碍等。
肿块通常边界清晰,质地柔软,可有轻度压痛。
疼痛通常为持续性、隐痛或拙动性疼痛,严重时可放射至邻近组织。
在触诊时,肿块与周围组织有一定的移动性。
软组织错构瘤的出现也可能伴有皮肤变化,如皮肤紧张或皮肤凹陷等。
二、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软组织错构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检查、CT扫描、MRI和超声检查等。
在X线检查中,软组织错构瘤通常呈现为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密度均匀。
CT扫描和MRI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软组织错构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有助于确定病灶的范围和深度。
超声检查主要用于观察软组织错构瘤的内部结构和血流情况。
三、组织病理学分析组织病理学分析是软组织错构瘤确诊的金标准。
医生通常通过病理活检获取病灶组织,然后进行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等分析。
软组织错构瘤的病理学特点包括:①瘤细胞核分化,细胞间质多呈透明或乳白色,可见瘤细胞伸展;②瘤细胞呈多形性分化;③间质中央为富有弹性纤维的蛋白多糖基质。
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帮助鉴别软组织错构瘤与其他肿瘤的区别,如软骨瘤、神经源性肿瘤等。
软组织错构瘤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等多方面的信息。
一旦怀疑患有软组织错构瘤,患者应尽快就诊进行全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希望本文可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软组织错构瘤的诊断标准,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经验交流83超声诊断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1例侯晓慧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江苏南京 210031)1引言腱鞘巨细胞瘤属于软组织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发生在手部和足部小关节的腱鞘滑膜组织,其中手部更为多见,皮损主要表现为坚实性、无痛性肿块;多见于20~40岁年轻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不遗传;可单发,也可多发,生长速度缓慢,其大小通常不超过30×30 mm [1]。
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术后可复发,但不会发生转移。
腱鞘巨细胞瘤进一步可以细分为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和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
其中,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也被称之为良性滑膜瘤,发生于小关节以及腱鞘的滑膜层,是手指以及足趾关节部位较为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组成主要包括圆形单核细胞、破骨样巨细胞、黄色瘤细胞以及炎症细胞等[2]。
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虽然是良性肿瘤,但是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诊疗措施,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以及癌变等,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医学影像技术对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进行诊断,包括核磁共振成像、超声、X 线等。
不同医学影像技术在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诊断中,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适用性[3~5]。
本文选取本院诊治的1例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患者,重点分析超声诊断价值。
2病例资料患者男,25岁,因左足包块3个月来本院就诊。
体格检查:左第四足趾跖趾关节腹外侧存在局限性隆起,表明光滑,可扪及大小约20 mm ×20 mm 的包块。
推之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具有轻度压痛,血液循环、感觉、运动均正常。
超声检查:左脚脚趾临床所指处皮下,可见一不均质低回声团,大小约26 mm ×16 mm ;边界尚清,外形尚规则,其内及周边见点条状血流信号,如图1所示。
超声提示:左脚脚趾临床所指处皮下低回声包块。
病理检查:镜下视野中可见大量组织细胞样滑膜细胞,可见多核巨细胞。
病理诊断:左第四足趾局限性腱鞘巨细胞瘤。
图1 超声示皮下可见一不均质低回声团3讨论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对骨和软组织肿瘤分类时,将腱鞘巨细胞瘤划归到起源于纤维组织细胞的良性肿瘤。
关于骨与软组织肿瘤及瘤的诊断骨与软组织肿瘤是一种常见但复杂的疾病,它们可以发生在人体的各个部位,由于其症状隐匿且易于混淆,因此对于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方法和技术进行探讨,以期提供帮助和指导。
一、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骨与软组织肿瘤的首要方法之一,其包括X线摄影、CT扫描、MRI等。
X线摄影常用于初步筛查,可以发现骨骼结构的异常,并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和发展程度。
CT扫描则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骨骼结构图像,对于肿瘤的大小、边缘、内部构成等进行准确定位和分析。
而MRI则以其较好的软组织对比效果,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组织成分、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对于柔软组织肿瘤的定性和定位非常重要。
二、活检检查活检检查是确定肿瘤性质和予以最终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骨与软组织肿瘤活检包括穿刺活检、肌肉活检和骨骼活检等。
穿刺活检可通过针刺肿瘤组织进行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对于一些较小的肿瘤或者难以手术切除的肿瘤,穿刺活检成为首选检查方法。
肌肉活检则通过外科手术切取患者的肌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对于软组织肿瘤的确诊非常重要。
骨骼活检则是通过外科手术切取患者的骨骼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对于确定骨肿瘤的性质和判断其侵犯的范围非常关键。
三、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在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血液学检查可以发现一些肿瘤相关的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等,可以辅助骨与软组织肿瘤的初步筛查和辅助诊断。
免疫组化检测则通过对肿瘤组织标本进行特定抗原的染色,进一步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预后等。
分子生物学检查可以检测肿瘤相关的遗传变异和基因异常,对于个体化诊疗和靶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四、其他辅助检查除了以上提到的主要的诊断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检查可以用于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
骨扫描可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后进行全身骨骼显像,对于发现骨转移非常敏感。
PET-CT则是结合正电子发射与断层扫描的技术,通过注射放射性标记物质,能够更加准确地定位和评估肿瘤的代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