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蜡包埋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15
石蜡包埋技术制作石蜡切片,切片前须将石蜡渗透组织包埋于石蜡中,而水与石蜡又是不相混合的,所以在浸蜡,包埋前必须将组织内所含的水分脱去。
而大多数的组织固定剂是水溶液,随后的水冲洗也使其含有大量水分,因此必须先行脱水,一般是浸入逐级增加浓度的酒精来完成。
由于酒精和石蜡不能混合,须再用一种石蜡的溶剂来置换酒精,因大多数石蜡溶剂有使组织的折光率增高并表现为透明或半透明状,所以此步骤又称透明。
最后用石蜡浸渍组织并铸制成坚实的蜡块。
常规的石蜡包埋过程包括五个基本步骤,即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和包埋,前一章中已述过固定。
第一节脱水脱水就是用脱水剂完全除去组织内的水分,为下一步透明及浸蜡创造条件。
此外,脱水还可以使组织再次发生一定的硬化,脱水剂必须是与水在任何比例下均能混合的液体。
一.常用的脱水剂1.酒精:是制片最常用的试剂,可与水在任何比例下相混合,酒精的脱水能力比较强,又能硬化组织。
但是酒精的船头速度很快,对于组织会有明显的收缩作用。
因此在以酒精作为脱水剂时,应该先从浓度较低的酒精开始,然后递增其浓度,这样可以避免组织过度收缩。
第一瓶酒精浓度随固定剂,脱水组织的大小和种类而异,经水溶性固定剂固定的细柔组织需要慢慢脱水,从50%酒精开始。
如眼球,组胚组织等大多数组织标本则是从70%酒精开始,再经80%,95%以至无水酒精。
但是有时为了某种特殊要求,例如要做糖元的切片标本或是要做尿酸结晶染色切片标本,为了防止糖元和尿酸结晶在水中消失却要直接投入无水酒精中固定,而不需要经过水洗和低浓度酒精的脱水过程。
经无水酒精固定后的组织只需要再经过换一次无水酒精脱水即可。
用AAF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可直接置于95%酒精开始脱水。
用醇性固定剂(如Carnoy)则可置于高浓度无水酒精内,但应多次换液以除酸。
一般情况下,组织经过70%,80%,90%,95%,以至无水酒精的脱水程序,即可达到脱水的要求。
但是为了能使大量的组织块同时进行脱水,则要求保持液体的浓度以保证脱水的作用,最好是以两次95%酒精,两次100%酒精重复进行脱水,以保证组织的水分脱净。
石蜡切片及HE染色过程一石蜡切片1. 取材: 刀片要求锋利而薄,组织厚度约2—3mm, 大小1.5×1.5×0.2~0.3cm为宜. 取材时间越快越好.2. 固定: 组织取下后应立即放入10%福尔马林(相当于4%甲醛)固定.注意: (1). 固定液量应为组织块体积的40倍.(2) 固定时间固定时间与使用的固定液种类和组织块大小, 温度等有关. 一般为3—24h.(3)固定温度大多可在室温固定, 在低温(4℃)时间应延长.(4)固定容器应大些.3. 漂洗: 流水冲洗2—10h.4. 脱水: 从低浓度酒精到高浓度酒精.70%(数分钟)→80%(60-120’)→90%(60-120’)→95%(60-120’)→95%(60-120’)→100%(60-120’)→100%(6 0-120’).5. 透明: 组织块脱水后必须经过一种既能与酒精混合又能溶解石蜡的溶剂, 而使石蜡进入组织块. 常用二甲苯, 一般浸泡30m即可.6. 浸蜡: 组织经透明后在熔化的石蜡内浸渍的过程称浸蜡. 一般需经2—3次浸渍才能完成, 总时间为3—4h. 用于浸蜡的石蜡熔点为52—56℃.7. 包埋: 先将熔化的石蜡倒入包埋框再用加热的镊子将组织块放入. 包埋面必须平整. 包埋后石蜡稍凝后可移入冷水或冰箱中加速凝固.8. 切片: 修块→切片→展片→捞片→烤片.二HE染色1. 染色前切片处理(1) 脱福尔马林色素.(2) 脱汞盐结晶.(3) 脱黑色素.2. 染色步骤二甲苯脱蜡(10’)→ 无水乙醇洗去二甲苯(1’×2次)→95%酒精(1’)→90%酒精(1’)→85%酒精(1’)→自来水洗(2’)→苏木精染色(1—5’)→自来水洗(1’)→1%盐酸酒精分化20s→自来水洗(1’)→稀氨水(1%)反蓝30s→自来水或蒸馏水洗(1’)→伊红染色(20s—5min)→自来水洗(30s)→85%酒精脱水(20s)→90%酒精脱水(30s)→95%酒精(1’)→95%酒精(1’)→100%酒精(2’)→100%酒精(2’)→二甲苯(2’)→中性树胶封片.3. 染色结果: 细胞核呈兰色, 胞浆呈红色.三盐酸酒精的配制浓盐酸0.5—1ml + 75%酒精99ml.此液用一段时间后需延长或更换液体, 新液体分化时间要短.脑组织的石蜡包埋过程中有很多干预因素,一个环节处理的不好就会影响整个实验,我把我们的制作方法说一下,供参考。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石蜡包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熟悉石蜡包埋在组织切片制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 了解石蜡包埋技术在病理诊断、科研等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石蜡包埋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切片制备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组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后,将其包埋在石蜡中,形成硬化的组织块,便于后续的切片和染色等操作。
石蜡具有较好的透明度和可塑性,且与组织切片易于分离,有利于显微镜观察。
三、实验材料1. 新鲜组织样本:如肿瘤组织、正常组织等。
2. 固定液:4%多聚甲醛溶液。
3. 脱水剂:75%酒精、85%酒精、90%酒精、95%酒精、无水乙醇I、无水乙醇II、醇苯、二甲苯I、二甲苯II、蜡I、蜡II、蜡III。
4. 包埋剂:石蜡。
5. 切片机:石蜡切片机。
6. 其他:手术刀、剪刀、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烘箱、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组织固定:将新鲜组织样本放入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24小时以上。
2. 取材:将固定好的组织从固定液中取出,用手术刀将目的部位组织修平整,并切取适当大小的组织块。
3. 脱水:将组织块依次放入75%酒精、85%酒精、90%酒精、95%酒精、无水乙醇I、无水乙醇II中,每个酒精浓度处理1小时。
4. 透明:将组织块放入醇苯中处理5-10分钟,再放入二甲苯I中处理5-10分钟,最后放入二甲苯II中处理5-10分钟。
5. 浸蜡:将组织块放入石蜡I中处理1小时,再放入石蜡II中处理1小时,最后放入石蜡III中处理1小时。
6. 包埋:将浸好蜡的组织块放入包埋模具中,待蜡凝固后取出,修整蜡块。
7. 切片:将修整好的蜡块置于石蜡切片机上,切片厚度约为4微米。
8. 摊片:将切片漂浮于摊片机40℃温水上,将组织展平,用载玻片将组织捞起,并放进60℃烘箱内烤片。
9. 脱蜡:将烤干的切片依次放入二甲苯30分钟、无水乙醇10分钟、95%酒精5分钟、90%酒精5分钟、80%酒精中处理。
10. 染色:将脱蜡后的切片进行HE染色或其他染色。
组织块石蜡包埋的步骤:1.取材:尽量活杀,在处死30min内取材完毕,组织块的大小一般为(1.0-1.5cm)*1.0cm*(0.2-0.3cm)2.固定:常用甲醛液浓度为4%,是40%甲醛溶液和水按1:9比例配制而成。
固定时间以12-24h为宜。
(4℃冰箱可放置1-3个月)3.冲洗:将组织块放在固定的容器中用流水冲洗24h.4.脱水:一次70%酒精2h, 80%酒精2h, 90%酒精1h, 95%酒精40min,无水乙醇Ⅰ40min,无水乙醇Ⅱ30min。
可将组织放于70%酒精中过夜。
5.透明:将脱水后组织直接浸入二甲苯透明剂中(二甲苯Ⅰ, 二甲苯Ⅱ),每次透明为10min。
6.浸蜡:常规制片常用熔点高于56℃以上的石蜡,普通采用56℃-58℃石蜡。
先将组织浸入软蜡Ⅰ1h左右, 再浸入软蜡Ⅱ40min;硬蜡Ⅰ40min, 硬蜡Ⅱ1h。
(一般浸蜡时间为3-4h)软蜡熔点为45℃-50℃,硬蜡熔点为55℃-60℃。
7.包埋:将蜡液注入包埋硬具中,迅速将组织块平放入蜡液中,摆正并铺平,然后移至冷却台,使组织块同蜡液凝固在一起的过程。
(硬蜡凝固定型)石蜡切片法:在切片前应先切去标本周围过多的石蜡(此过程称为“修块”),但也不能留得太少,否则易造成组织破坏,连续切片时分片困难。
一般切片厚度为4-6μm。
贴片时先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涂一层蛋白甘油,然后于60℃恒温箱中烘烤1h,若未烤干可适当延长时间;若组织剥脱可涂一层蛋清加以固定。
做免疫组化时,玻片应涂多聚赖氨酸,亦可买防脱玻片。
HE染色的步骤:二甲苯Ⅰ5-10min→二甲苯Ⅱ5-10min→无水乙醇Ⅰ1-3min→无水乙醇Ⅱ1-3min→90%酒精1min→80%酒精1min→70%酒精1min→水洗→苏木精3-5min→水洗→盐酸酒精1-3s→水洗→饱和碳酸锂(氨水)10-30s→水洗→伊红3-5min→水洗(短)→70%酒精1-2s→80%酒精3-5min→90%酒精3-5min→95%酒精3-5min→无水乙醇5-10min→二甲苯Ⅰ3-5min→二甲苯Ⅱ3-5min→中性树胶封片染色液的配制:1.Harris苏木精的配制苏木精 1g硫酸铝钾 15g无水乙醇 10ml蒸馏水 200ml先用蒸馏水加热溶解硫酸铝钾,用无水乙醇溶解苏木精再倒入已溶解的硫酸铝钾蒸馏水中,煮沸1min后,稍冷却,慢慢加入红色氧化汞0.5g,继续加热至染液变为紫红色,用纱布盖瓶口,用滤纸过滤后每100ml加冰醋酸5ml。
石蜡包埋机的组成
石蜡包埋机主要由包埋台、冷冻台和保存台三部分构成。
包埋台包括包埋盒和包埋模具,具有定时开机功能,停电后来电仍能自动定时开机。
包埋台、冷冻台和保存台分体式自由排列,全对称设计适合左右不同的用手习惯。
独特的小冷台设计,帮助组织快速定位于包埋模上,防止在包埋时组织因石蜡冲击而改变位置。
另外,它还包括二级石蜡沉淀过滤,以防异物阻塞或污染标本。
包埋作业台前留有未加热的工作台面,可防止蜡液玷污袖口。
大容量的组织盒储存槽,配备折叠推拉盖子,方便取放组织。
此外,还带有放大镜便于包埋极小标本,配有六个镊子加热孔,手动、脚动出蜡控制,球形流量调节阀可精确调节石蜡流量,进口电磁阀,差动式阀门静音不渗蜡,以及大容量熔蜡缸,废蜡槽可装卸。
冷冻台包括照明开关、制冷系统、铰链罩、制冷表面、可调支脚(前支脚和后支脚)。
采用压缩机制冷,可使蜡块快速冷却。
台面有特殊材质镀层处理,容易清洁。
可自由设定温度(室温到零下15℃),建议选择适当的温度,以免蜡块冻裂。
台面可以同时放置70个包埋盒。
保存台则主要用于存放已完成包埋的蜡块,保持其稳定性和完整
性,以便后续的实验或检测使用。
以上是石蜡包埋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共同协作完成石蜡包埋的过程。
石蜡包埋原理
石蜡包埋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技术,它可以帮助保护组织结构,使细胞和组织得以保存,为后续的切片和染色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石蜡包埋的原理主要包括脱水、透明化、浸渍和包埋四个步骤。
首先,脱水是石蜡包埋的第一步,它的目的是去除样本中的水分,使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得以保持。
脱水通常采用乙醇逐渐浓度升
高的方法进行,乙醇能够逐渐取代细胞和组织中的水分,使其逐渐
脱水。
脱水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以免对细胞和组织结
构造成损伤。
接下来是透明化步骤,透明化是在脱水之后进行的,其目的是
使细胞和组织透明化,为后续的浸渍和包埋做准备。
透明化通常采
用二甲苯或氯仿等有机溶剂进行,这些溶剂能够逐渐取代细胞和组
织中的乙醇,使其逐渐透明化。
透明化的过程同样需要严格控制时
间和温度,以免对细胞和组织结构造成影响。
浸渍是石蜡包埋的第三步,它是将样本逐渐浸入熔化的石蜡中,使细胞和组织与石蜡充分接触,最终被包裹在石蜡中。
浸渍的过程
需要控制石蜡的温度和浸渍时间,以免石蜡温度过高或浸渍时间过
长导致样本变性或破坏。
最后是包埋步骤,包埋是将经过脱水、透明化和浸渍处理的样本,置于包埋模具中,加入熔化的石蜡,使其充分包裹样本,形成石蜡块。
包埋的石蜡块可以为后续的切片提供支撑,并保护细胞和组织结构不受切割时的损伤。
总的来说,石蜡包埋的原理是通过脱水、透明化、浸渍和包埋四个步骤,使细胞和组织得以保存,并为后续的切片和染色提供可靠的基础。
这一技术在组织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保护细胞和组织结构,保证样本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石蜡包埋固定透明脱水浸蜡:4%甲醛固定(过夜)→自来水冲(8h)→70%乙醇(4℃,不超过1周)→80%乙醇(1h)→90%乙醇(1h)→100%乙醇A(1h)→100%乙醇B(1h)→丙酮(30min)→二甲苯A(30min)→二甲苯B(30min)→石蜡A(1h)→石蜡B(1h)→石蜡C(1h)→包埋包埋:1.将蜡块浸于包埋仪蜡槽约30min;2.将包埋框置于蜡槽预热备用;3.取出铁框,装清洁蜡,将组织置于其中,注意平整面朝下;4.将铁框放置于平台,保持组织块在蜡块范围内,平整面朝下;5.将包埋框压于表面,冷却凝固即可;6.蜡块凝固后可掰下放于4℃过夜;7.次日置于-20℃约25min;8.掰下铁框,修正蜡块周边不平整蜡,室温放置备用。
备注:※1:开水浴锅,确认水浴锅启动(摇晃),62.5℃。
※2:此处请务必保证时间的准确性,丙酮用于快速脱水,处理时间过久易使组织收缩硬化;二甲苯透明时间过短,则透明不彻底,石蜡难于浸入组织;透明时间过长,则组织硬化变脆,不易切出完整切片。
※3:提前1.5小时打开包埋仪,待包埋缸石蜡完全熔化后,再将标本框放入浸蜡30min左右,即可进行包埋。
※4:标本框可先在纱布上把试剂扣干之后,再移入下一个试剂,可确保试剂的使用效果及效率。
需注意的细节:1、固定。
新鲜标本放入甲醛(10%福尔马林)24 h~1W(不超过1W),甲醛固定液可重复使用一次。
(附)组织长时间的固定,福尔马林会产生一种酸,影响核的染色。
对于固定很长时间的陈列性标本制片后切片染色不鲜艳,显得非常陈旧。
另外,长时间的固定往往会出现福尔马林色素,尤其是造血器官的标本,更应注意。
固定时间过长,可降低抗原的活性。
2、冲水。
从甲醛中取出包埋块,放入包埋块盒,盖好盖子。
先用自来水冲洗2~3遍,然后用流动自来水冲洗包埋块盒6~8 h,间中移动数次。
3、脱水。
冲洗完后,把包埋块装在一个网兜里,放入70%乙醇,4℃过夜。
石蜡包埋的原理
石蜡包埋是一种常用于组织学研究中的样本处理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石蜡的固态性质将组织样本固定在包埋模块内部,使得组织样本可以被切片并进行显微镜观察。
石蜡包埋的具体步骤是:首先,将组织样本进行固定处理,一般是使用缓冲液、酒精等溶液进行固定。
然后,将固定后的组织样本逐渐浸入石蜡溶液中,利用石蜡的渗透性质逐渐替代组织内的水分,使得组织样本逐渐被石蜡取代。
此外,为了使得组织样本更加均匀地包埋在石蜡中,可以采用多次浸渍的方法,即将组织样本依次浸渍在不同浓度的石蜡溶液中。
最后,将浸渍后的组织样本放置于包埋模块中,再倒入石蜡液体,使得组织样本完全浸泡在石蜡中。
随后,石蜡会在常温下快速固化,使得组织样本固定在包埋模块内部。
此时,可以使用切片机将石蜡固化的组织样本切割成薄片,以便进行显微镜观察。
总的来说,石蜡包埋通过利用石蜡的渗透性和固态性质,使得组织样本在石蜡中得以固定和保护,并且可以进行切片制备,为后续的显微镜观察提供方便。
石蜡包埋放入4%的多聚甲醛中过夜(12h);12小时(注意水流不需要太大,不可将水流直接冲击组织)60%酒精4h白天(或者60%酒精4℃过夜12h)→第三天:→70%酒精4h→80%酒精4h→90%酒精4h→95%酒精4℃过夜(不一定12小时) →第四天:→100%酒精Ⅰ2h→100%酒精Ⅱ2h→100%酒精Ⅲ2h→5+3 min→二甲苯Ⅱ5+3 min→二甲苯Ⅲ 5+3 min→二甲苯Ⅳ 3+2 min→(此处注意,在透明过程进行到此处时,应在浸完后拿出脑组织观察一下透明是否彻底,一般来说透明完全的脑组织是呈现为一个通体琥珀状,如果是发现脑组织内部仍呈现不通透的白色则继续酌情追加浸泡(透明)时间)2h→软蜡Ⅱ2h→软蜡Ⅲ 2h→备注:1、软蜡是指熔点48-50℃的石蜡,中蜡是指熔点58—60℃的石蜡。
在包埋前应该提前将各种蜡准备好,放在对应的蜡缸里融好,注意不要加热太长时间。
待蜡完全融好后关上煤气,冷却至烧杯上沿不是太烫手且蜡也未凝固是将蜡挪到60℃温箱里备用。
在融蜡时要注意通风橱使用规范。
2、包埋组织块时要注意动作熟练紧凑,时间过长就会导致蜡温不够,影响包蜡质量。
放组织块时要注意切面一定要放正确,待切的面朝向包埋铁框面。
包埋时勿将气泡带入。
可以稍微倾斜一些放置塑料包埋框。
3、酒精串缸结束后,可以将组织拿出一部分出来观察一下是否切面平整,是否厚薄一致,以免影响透明的整齐度,导致组织透明的时间不一致。
4、酒精串缸结束后,把包埋盒用滤纸尽量弄干,然后再往二甲苯中放。
5蜡块包埋完成后不要急于挪动,待蜡块凝固后再将蜡块放到-20℃冰箱里冷藏10min,以利于将铁框和包埋盒分离。
一、石蜡包埋技术石蜡包埋技术制作石蜡切片,切片前须将石蜡渗透组织包埋于石蜡中,而水与石蜡又是不相混合的,所以在浸蜡、包埋前必须将组织内所含的水分脱去。
常规的石蜡包埋过程包括5 个基本步骤、即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和包埋。
1.脱水用脱水剂完全除去固定好的组织内的水分,为下一步透明及浸蜡创造条件,还可使组织再次形成一定的硬化。
一般情况下组织需经过75%,85%,95%,100% 乙醇的脱水程序。
脱水时间视组织种类,组织块大小,厚薄和固定剂的不同确定。
脱水一定要充分、彻底。
2.透明纯乙醇不能与石蜡相溶,还需用能与乙醇和石蜡相溶的媒浸液,替换出组织内的乙醇。
组织在这类媒浸液中浸渍,出现透明状态,此液即称透明剂,透明剂浸渍过程称透明。
二甲苯和氯仿是常用的透明剂。
组织在氯仿和二甲苯中不宜放置过久,否则会造成组织脆硬,不利切片。
3.浸蜡组织经透明剂的透明作用之后,移入熔化的石蜡内浸渍,石蜡逐渐浸入组织间隙,取代透明剂,这一程序就叫浸蜡。
根据所用石蜡的熔点,浸蜡需要在60 ~62℃温箱内进行。
为了尽可能排除透明剂,浸蜡可以分两缸进行。
浸蜡时间应根据组织种类,组织块大小,厚薄确定,一般为1 ~4 h。
4.包埋是将已经经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的组织块从最后的蜡浴取出,置入充满熔化石蜡的包埋框内,包埋成块,使组织和包埋剂相熔一体并迅速冷却,这个程序称为包埋。
包埋剂凝固后,进一步加强了组织的硬度和韧度而便于进行切片。
全自动石蜡包埋机包埋组织,采用金属包埋框盒。
通常石蜡采用熔点为60 ~62℃,包埋机设定温度64 ~65℃,先把组织材料放置于金属包埋框底,石蜡放满于金属包埋框内,组织用弯头镊子平整调整到底部,若镊子上的石蜡凝固,在乙醇灯上烤(温度不宜过高,以石蜡熔化为宜,否则将损坏组织)。
组织长径尽量与包埋框盒长径垂直,在石蜡表面发白时,放置塑料蜡块托(边上用铅笔标记病理号),按四角压紧。
待石蜡完全凝固后取出组织蜡块。
石蜡包埋步骤
一、组织固定
按1:20将组织放入固定液【小块组织如卵巢可放入2ml EP管中加入2ml的bouins 固定液(4℃冰箱摇床中2~3h)或PFA固定液】;如果不进行下一步,可放于70%酒精中4℃冰箱中长期保存。
1组织脱水、渗透与包埋
○1脱水:
70% 乙醇(30min)→85%乙醇(30min) →95%乙醇(30min)→100%乙醇(30min)→100%乙醇(30min)。
注:○1若组织数量过多时,应分开脱水(20个组织左右)
○2脱水的体积至少为组织体积的4倍
○3乙醇纯度越高时,脱水的时间减少,否则引起组织过硬
○4最好能搅拌,使脱水充分
○2透明:
二甲苯I (30min)→二甲苯II(30min)。
注:在二甲苯的时间不宜过短或过长。
时间过短引起透明不充分,影响后面渗透包埋;时间过长则引起组织变脆。
○3渗透:
石蜡I (60min)→石蜡II(60min),62℃烘箱中。
○4包埋:
将组织放入盛有石蜡的模具中,摆好位置,于石蜡包埋机的冷台上冷却。
注:包埋时,切忌用手按石蜡盒中间,因为冷凝后,中间仍较软。
2 切片和贴片
将包埋好的组织块于切片机中约5µm,放于漂片机中展开,再将切片捞于多聚赖氨酸附膜载玻片上,编号,70℃干烤1h,贴片后60℃烤5h。
石蜡包埋原理石蜡包埋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技术,用于固定和保护生物组织样本,以便于后续的切片和染色。
石蜡包埋的原理是利用石蜡的渗透性和包埋性,将组织样本包裹在石蜡中,使其保持形态和结构完整。
下面将详细介绍石蜡包埋的原理及其操作步骤。
首先,石蜡包埋的原理是基于石蜡的渗透性。
石蜡是一种疏水性物质,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可以渗透到细胞和组织的内部。
在包埋过程中,石蜡可以渗透到组织样本的细胞间隙中,填充其中的空隙,从而固定组织结构,防止组织在后续处理过程中的变形和损坏。
其次,石蜡包埋的原理还在于石蜡的包埋性。
石蜡具有良好的包埋性,可以将组织样本包裹在其中,形成坚固的包埋块。
在包埋过程中,石蜡可以与组织样本充分接触并凝固,形成坚固的包埋块,保持组织的形态和结构完整,便于后续的切片和染色操作。
操作步骤:1. 组织固定,将待处理的组织样本进行固定处理,通常使用福尔马林等固定剂进行固定,以保持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2. 脱水,将固定的组织样本进行脱水处理,逐渐用乙醇或其他脱水剂替代样本中的水分,使组织逐渐脱水并渗透。
3. 渗透,将脱水后的组织样本进行渗透处理,使用石蜡溶液替代脱水剂,使石蜡逐渐渗透到组织样本中,填充组织的空隙。
4. 包埋,将渗透后的组织样本置于熔化的石蜡中,使其完全包裹在石蜡中,形成坚固的包埋块。
5. 固化,将包埋后的组织样本冷却固化,使石蜡完全凝固,形成坚固的包埋块。
通过以上步骤,就完成了组织样本的石蜡包埋处理。
这样处理后的组织样本可以保持形态和结构完整,便于后续的切片和染色操作,为组织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样本基础。
总结:石蜡包埋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学技术,其原理是基于石蜡的渗透性和包埋性。
通过固定、脱水、渗透、包埋和固化等步骤,可以将组织样本包裹在石蜡中,保持其形态和结构完整,为后续的组织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样本基础。
熟练掌握石蜡包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对于组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石蜡包埋技术制作石蜡切片,切片前须将石蜡渗透组织包埋于石蜡中,而水与石蜡又是不相混合的,所以在浸蜡,包埋前必须将组织内所含的水分脱去。
而大多数的组织固定剂是水溶液,随后的水冲洗也使其含有大量水分,因此必须先行脱水,一般是浸入逐级增加浓度的酒精来完成。
由于酒精和石蜡不能混合,须再用一种石蜡的溶剂来置换酒精,因大多数石蜡溶剂有使组织的折光率增高并表现为透明或半透明状,所以此步骤又称透明。
最后用石蜡浸渍组织并铸制成坚实的蜡块。
常规的石蜡包埋过程包括五个基本步骤,即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和包埋,前一章中已述过固定。
第一节脱水脱水就是用脱水剂完全除去组织内的水分,为下一步透明及浸蜡创造条件。
此外,脱水还可以使组织再次发生一定的硬化,脱水剂必须是与水在任何比例下均能混合的液体。
一.常用的脱水剂1.酒精:是制片最常用的试剂,可与水在任何比例下相混合,酒精的脱水能力比较强,又能硬化组织。
但是酒精的船头速度很快,对于组织会有明显的收缩作用。
因此在以酒精作为脱水剂时,应该先从浓度较低的酒精开始,然后递增其浓度,这样可以避免组织过度收缩。
第一瓶酒精浓度随固定剂,脱水组织的大小和种类而异,经水溶性固定剂固定的细柔组织需要慢慢脱水,从50%酒精开始。
如眼球,组胚组织等大多数组织标本则是从70%酒精开始,再经80%,95%以至无水酒精。
但是有时为了某种特殊要求,例如要做糖元的切片标本或是要做尿酸结晶染色切片标本,为了防止糖元和尿酸结晶在水中消失却要直接投入无水酒精中固定,而不需要经过水洗和低浓度酒精的脱水过程。
经无水酒精固定后的组织只需要再经过换一次无水酒精脱水即可。
用AAF固定液固定的组织可直接置于95%酒精开始脱水。
用醇性固定剂(如Carnoy)则可置于高浓度无水酒精内,但应多次换液以除酸。
一般情况下,组织经过70%,80%,90%,95%,以至无水酒精的脱水程序,即可达到脱水的要求。
但是为了能使大量的组织块同时进行脱水,则要求保持液体的浓度以保证脱水的作用,最好是以两次95%酒精,两次100%酒精重复进行脱水,以保证组织的水分脱净。
石蜡切片包埋的原理是什么
石蜡切片包埋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技术,用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其原理如下:
1. 组织处理:首先,将组织标本进行固定和脱水处理。
固定可以使用甲醛等化学物质,以保持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然后,通过一系列浓度梯度的醇溶液,如丙酮或乙醇,逐渐将水分从组织中取出,使得组织进一步脱水。
2. 渗透剂浸泡:在脱水处理后,将组织标本浸泡在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的石蜡中。
通常使用的有机溶剂是乙烯基石蜡(ethylene vinyl acetate copolymer),其可以很好地与水相宜,能进一步移除标本中的水分并渗透到组织中。
3. 包埋:将浸泡在石蜡中的组织标本放入包埋模具中,并加入熔融的纯石蜡。
在加热的条件下,纯石蜡会渗透到组织中,并在标本固定在模具底部的同时填充模具的其余空间。
这样,组织标本就被完全包裹在石蜡中,保持了其形态和结构。
4. 固化:放置包埋模具在冷却台上,使得石蜡迅速冷却固化。
这样,石蜡将固定住组织,并使其成为一块坚固的切片。
5. 切片:采用专门的组织切片机将固化的石蜡切成薄片,通常为5-8微米的厚度。
这些切片可以通过去石蜡和染色等步骤,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下的染色和分
析。
石蜡包埋的质量控制要点一提到“石蜡包埋”,你可能脑海里立马就浮现出那一排排小巧精致的切片吧。
说实话,这个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细节可多了去了,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现问题,搞得大家头疼不已。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石蜡包埋的质量控制,到底该注意些什么?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一、石蜡质量得过关石蜡的质量,简直是重中之重!你想想,包埋这一块如果石蜡不行,整个组织切片都可能受到影响。
石蜡不纯的话,组织可能包埋得不均匀,甚至留下空气泡,切片都不平整。
想象一下,要是你的实验材料就因为石蜡质量不行跑偏了,整天费力不讨好,岂不让人抓狂?所以说,得选好石蜡,质量差的直接pass掉。
其实选石蜡的时候,得看它的熔点,熔点过低就可能影响组织的固定,太高又不容易渗透进去。
得挑个“中庸之道”的石蜡才行。
二、温度控制不能乱来说到石蜡包埋,温度控制真的是一项大技艺。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石蜡加热了就可以包埋了,其实错啦!温度太高,石蜡可能过度融化,导致组织细胞损坏;温度太低,石蜡渗透得不均匀,组织包埋得不结实。
所以在加热石蜡的时候,要保持一个合适的温度范围,大概55到60摄氏度最为理想。
温度的控制不是一次性的任务,需要时刻留意,确保石蜡温度稳定。
如果温度过高,石蜡会过快冷却,容易形成脆弱的切片,切的时候一不小心就碎了,搞得人心烦意乱。
要是温度过低,石蜡就不容易完全渗透组织,那就像涂抹面霜涂不均匀一样,切片一看就是“山路十八弯”。
三、包埋时间要精准别小看这个包埋时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时间太短,石蜡还没来得及完全渗透组织,切片可能会不完整;时间太长,又可能会让组织变硬,难以切割出完整的切片。
最理想的包埋时间其实跟石蜡的温度和组织的类型有关,一般来说,30分钟到1小时左右的包埋时间是比较合适的。
这里有个小窍门,观察一下包埋液里的组织,看到石蜡完全渗透进去,像“把金子都埋到土里”那样,你就可以停止了。
四、脱水和浸蜡要细心要知道,石蜡包埋之前,可不是直接把组织丢进石蜡里就行的!首先要经过脱水处理,这一步非常关键,脱水不彻底,组织水分和石蜡混合不均匀,就像油水分离,怎么可能做好?常规做法是先经过一系列的酒精梯度脱水,慢慢把组织中的水分“清理”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