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篇分析中的_衔接_与_连贯_孙晓乐
- 格式:pdf
- 大小:334.42 KB
- 文档页数:5
语篇分析的连贯与衔接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作者:韩飞来源:《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年第07期【摘要】语篇的连贯与衔接是语篇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两个要素,这也是教师在进行文章的阅读教学时需要重点关注的两个方面。
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灵活的应用语篇分析的连贯与衔接理论来展开文本教学。
这不仅能够让文章的分析更为清晰与透彻,这也会帮助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语言根基,让大家能够对于这门语言有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语篇连贯与衔接1. 对于语篇文化背景的描述对于语篇的连贯性与篇章衔接的分析首先应当在特定的背景下展开。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让学生们对于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文章后涵盖的文化要素形成具体的认知,这会在语篇分析时起到很好的辅助功效。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着具体的创作背景,有的文章后的文化要素还非常突出。
这些都是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需要重点把握的要素。
只有对于语篇的文化背景有良好的认知,学生才能够更为准确而深入地领会文意,阅读教学才能够收获更好的成效。
本文将以模块3 《Unit 2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haracters》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为例。
首先,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大家对于语篇的文化背景展开相应探究。
这个语篇的话题“汉字”是学生熟悉的,然而汉字的发展是学生陌生的内容。
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汉字入手,和学生谈谈这些汉字是从何而来的,是怎样演化成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汉字,从一方面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图式,教师也可以谈谈其他的汉字,从另一方面扩充学生的背景知识,为下一步语篇的理解做好准备。
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教学准备工作,学生只有对于文章的创作背景有一定认识,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展开对于语篇连贯性与衔接性的分析,进而更深入地体会文意。
2. 对于语篇语言情境的描述在展开语篇的连贯性与衔接性的分析时,首先,应当对于语篇的语言情境的描述进行分析,这是从一个抽象的层面分析语篇的连贯与衔接的过程。
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衔接和连贯理论的运用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是语言输入最主要的来源,而且是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能力得到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一直以来是人们普遍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英语阅读中运用语篇衔接和连贯理论,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衔接与连贯作为语篇分析中的基本概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衔接是语篇现象,指发话者用来表示经验和人际方面语言连贯的语法手段;连贯是心理现象,它存在于发话者的头脑中,无法在语篇层面上找到线索。
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而连贯是语篇整体意义的无形框架。
衔接关系是语篇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使用照应、替代、省略、连接等衔接手段使语篇在语义上成为一个前后连贯的整体。
黄国文认为,连贯不但要依靠语篇表层结构中各个句子之间的衔接,而且要符合语义、语用和认知原则。
语篇正是通过衔接手段才实现了它的连贯性。
1.衔接衔接是一个语义上的概念,它是反映语篇连贯性的重要途径。
在语篇中,单词是信息的载体,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单词必须通过衔接的手段才能构成语篇。
韩礼德和哈桑认为,衔接是一种语义上的联系,如果语篇中的某一个部分对另一个部分的理解起到关键作用,那么这两个部分之间就存在衔接关系。
衔接手段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语法衔接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连接等;第二类是词汇衔接手段。
在语言系统中,衔接对语篇的连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英语语篇中,衔接指的不仅仅是相邻两个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还指能与上下文中相隔较远的句子构成语义上的联系。
例如:Henry is a good boss in the company,but he is a bad husband at home.这句中出现了两个衔接关系,一是Henry与he之间的指称关系,二是反义词good与bad表现出一种对照关系,也就是同现的反义形式。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手段[摘要]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语篇能力薄弱,主要体现在缺乏衔接和连贯手段的使用。
本文通过对语篇连贯和衔接理论知识的讲述,提出在写作教学中应传授的一些连贯和衔接手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关键词]语篇;衔接;连贯;衔接手段;连贯手段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行文不够连贯,条理不清、中心不突出,缺乏语篇的逻辑结构和布局的能力,缺乏英语的多种衔接手段。
这些问题在行文中具体表现在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两个方面。
1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1.1 语篇的衔接衔接指一段话中各部分在语法或词汇方面有联系或两方面都有联系。
这种联系可能存在于不同的句子之间,也可能存在于一个句子的几个部分之间。
衔接是语段、篇章的重要特征,是语篇研究的核心。
Halliday和Hasen认为,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当语篇中的某一成分的解释依赖于另一成分时,便产生了衔接。
他们指出,衔接通过结构衔接和非结构衔接实现。
因此,他们将衔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语法手段,另一类是词汇手段。
其中语法手段有照应、替代、省略和连接,而词汇衔接属于词汇衔接手段。
1.2 语篇的连贯所谓连贯就是要求段落中各句的组织与安排以一种明晰的,合乎逻辑的顺序进行,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连贯可以把一篇文章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连在一起。
英文写作教学中的连贯具体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文章在内容构思上是连贯统一的。
文章中所有的句子都是为全文的中心服务。
就各段而言,每一句都是围绕着该段的主题句进行,不能出现与主题句无关的句子。
只有内容观点一致才能让一篇文章连贯顺畅。
二是指表达上的连贯。
文章的段落之间和段落中各句之间要有一定的衔接。
这样才能使文章连贯紧凑、层次分明。
连贯即语篇在信息传达方面的流畅与贯通上的一致性。
1.3 二者关系对于连贯的标准及衔接与连贯的关系这个话题,许多语言学家都有过讨论。
英语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
赵华威
【期刊名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00)006
【摘要】从衔接和连贯的关系入手,着重分析两者在英语书面语和口语中的不同体现.提出书面语不但强调连贯,同样重视衔接,衔接是否紧密可以看做评价一段书面语语篇质量高低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口语的灵活性和非正式性使意义表达更重于语言形式,口语形式更重视意义的连贯而非形式上的衔接.
【总页数】4页(P90-93)
【作者】赵华威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0
【相关文献】
1.英语简化语篇与真实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对比分析
2.从语篇分析理论看汉英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
3.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4.让学生有话可写——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运用
5.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一、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1]。
形式上,语篇可以表现为一个词、一个词组、一个单句、一个复句、一个句群、一个段落、一篇文章乃至一部作品。
语篇与词语和句子是不同性质的成分,词语和句子是语言的结构单位,语篇是语言的使用单位。
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是语言成篇不可缺少的基本特征。
衔接是指“语篇内标记不同句际关系的形式连接,是使作者或说话人建立跨越句子边界的关系,并使篇章内的句子扭结在一起的语篇建构手段”[2]。
国内学者通常认为衔接表现在语篇和表层结构上,也就是说,语篇的衔接是通过词汇和语法等表层结构形式实现的,对语义联系进行标明,是语篇的有形网络。
连贯则是指篇章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一些不相关的词句的堆积。
它是语篇中意义的关联,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连接,是语篇的无形网络。
连贯可粗略分为两个方面:整体连贯(global coherence)和局部连贯(local coherence)。
前者指篇章片段的意义与篇章主题的联系;后者指邻近句子之间存在着的语义联系。
衔接与连贯是紧密相连的。
没有连贯、只有衔接特征的语言不能成为篇章;只有连贯、没有衔接手段的篇章通常难以理解。
因此,篇章的连贯性是衔接性的基础,而衔接手段有效地增加篇章结构的严谨程度和流畅性。
Holliday和Hasan认为,决定一组句子能否组成语篇的主要因素在于句子之间的衔接与连贯关系。
他们将语篇衔接手段分为五种: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
照应关系又可分为文外照应和文内照应。
[3]二、学生作文中衔接与连贯问题的原因分析学生写英语作文时,句与句之间和段落间由于缺少衔接手段,文章给人一种跳跃、不连贯的感觉,从而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
而有些学生的作文中还出现了一连串的流水句,影响了文章的质量。
笔者认为这是母语负迁移的结果。
英语语篇中的衔接手段在英语语篇中,衔接手段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途径。
本篇文档将介绍十种常见的衔接手段,包括词汇衔接、语法衔接、语音衔接、标点符号衔接、逻辑关系衔接、顺序衔接、平行结构衔接、引用、解释与重述衔接、时空衔接和重复与省略衔接。
一、词汇衔接词汇衔接是指通过选择适当的词汇来表达语篇中的概念和关系,从而实现语篇的连贯。
例如,使用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词等来表达相似的概念。
二、语法衔接语法衔接是指通过使用语法结构来实现语篇的连贯。
例如,使用时态、语态、语气等来表达动作或状态的关系。
三、语音衔接语音衔接是指通过语音的特点来实现语篇的连贯。
例如,使用押韵、谐音、节奏等来表达相似的意义。
四、标点符号衔接标点符号衔接是指通过使用标点符号来分隔句子和段落,从而实现对语篇的逻辑分段。
例如,使用逗号、分号、冒号等来分隔句子或段落。
五、逻辑关系衔接逻辑关系衔接是指通过使用逻辑关系词来实现语篇的连贯。
例如,使用因果、比较、转折等词来表示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六、顺序衔接顺序衔接是指通过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组织语篇,从而实现语篇的连贯。
例如,在描述一个过程时,按照步骤的顺序进行叙述。
七、平行结构衔接平行结构衔接是指通过使用相似的结构来表达语篇中的意义和关系,从而实现语篇的连贯。
例如,使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来表达相似的意思。
八、引用、解释与重述衔接引用、解释与重述衔接是指通过引用、解释或重述先前的信息来加强语篇的连贯性。
例如,使用引号引述先前的句子或段落,或者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解释先前的概念。
九、时空衔接时空衔接是指通过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来组织语篇,从而实现语篇的连贯。
例如,在描述一个事件时,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的发展过程;在描述一个场景时,按照空间位置描述场景的布局和特点。
十、重复与省略衔接重复与省略衔接是指通过重复或省略先前的信息来加强语篇的连贯性。
例如,通过重复关键词或短语来强调某个观点或信息;或者省略冗余的信息来提高语篇的简洁性和连贯性。
语篇分析中的衔接与连贯语篇分析中的衔接与连贯语篇是指任何不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任何话语,不管长度如何,也不管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只要构成一个整体,即为语篇。
一句话或者一个言语行为也可以构成一个语篇,但大多数语篇是由一个以上的言语行为构成。
它是协调词汇学、句法学、音系学和语义学的语言学分支,目的是为了通过语言这个媒介实现具体的交际任务或完成一定的行为。
就标准的语篇而言,同一语篇内的各组成分之间的连接从字面上必须有合理的衔接手段,在语义上还要有合乎逻辑的关联性。
合理的衔接方式和逻辑上的连贯是任何一种语言的语篇共有的和最显著的特征。
1. 语篇衔接衔接是将篇章中的句子连接为一个整体,从而创造连贯的重要手段。
它可以帮助确定语篇要素之间的阐释和确定互指关系,并以之决定语篇要素之间的交互预设关系,使语篇具有语篇性。
Halliday & Hasan将衔接分为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
其中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属于语法范畴,主要通过各种语法手段进行衔接。
例如照应,是指用代词等来表示语义关系,可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比较照应;省略,则可省略主语、谓语、补语及其它成分;替代,有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及小句型替代;连接,主要利用因果关系、时间顺序、地点转移等实现衔接。
词汇衔接属于语义衔接,主要通过词汇的重复、同义、近义、上下义和搭配等形式来实现。
在这些衔接手段中有些是形式上的,有些则主要是语义上的。
句子内部存在衔接关系,句子之间也存在衔接关系。
无论是语法衔接手段,还是词汇衔接手段都是语篇常用来达到连贯的显性实现手段,它通过建立词句间的约束关系使语义关系显性化,有助于对语篇连贯的认识。
通常这些衔接手段在语篇中交错出现,互相配合,共同达到语篇连贯的目的。
2.语篇连贯连贯指的是连接意义和概念的手段,是语篇世界的组成成分相互影响和相互关联的方式,是人们的心智、知识结构与语篇成分互动的过程,是语篇给人的感觉。
语篇分析中的衔接与连贯在听力明白得中的作用提要:在中学和大学听力测试中和许多听力测评考试中,许多学生会因为听力进程中无法识别所有的单词而产生困惑,乃至会阻碍到题目的应答。
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发此刻听力进程中红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对听力题目的应答有必然的辅助作用。
本文确实是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的角度来进行听力的研究。
关键词:语篇分析;衔接;连贯;听力一、引言听力的一样概念是指启悦耳觉器官,接收语音信息的一种能力。
其能力运用的有效性一样取决于倾听是不是专心。
运用到测试中那么是英语考试或其他语言考试内容的一部份,一样考察考生对该语言的听话能力。
听力在众多英语测试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听力不像阅读明白得等会把所有的文字资料展此刻考生的眼前让考生去分析,明白得,它有时会把所需要解答的问题或其选项以文字形式给出。
而听力资料只是以声音形式播放。
二、语篇明白得及其特点可是在听力播放的进程中,大多数人不是每一个单词都能听懂的。
于是,语篇分析在其中起到了专门大的作用。
语篇是指实际利用的语言单位,是一次交际进程中的一系列持续的话段或句子所组成的语言整体,它能够是对话,也能够是独白,它包括书面语也包括口头语。
语篇明白得不同于词,句子,段落的明白得,在它的应用进程中会用到受试者的语言知识,专业知识,乃至生活常识和本身的体会。
DeBeanugrande和Dressder(1981)以为一段句子要成为语篇需要知足七个标准,他们别离为:衔接(cohesion),连贯(coherence),用意性(intentionality),可同意性(acceptability),信息性(informativity),情境性(situationality)和跨篇章性(intertextuality)。
[5]在语篇分析中,衔接与连贯是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他们在语篇明白得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在听力测试中,考生在很多情形下会运用衔接与连贯这两个语篇明白得的特点来进行答题。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论文目前国内多数学校英语写作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模式,利用展示新的写作内容——范文分析——学生自己命题并写作——教师讲评这样的流程。
教师只注重结果无视教学过程,难以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语法能力强,但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普遍较差,写出来的篇章构造上没有连贯性,也缺乏逻辑性。
因此,本文将从语篇语言学的角度,从衔接连贯这一方面来谈如何进展英语写作教学,试图探索出一种实用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语篇是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中表达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胡壮麟,1994)。
Harris指出,“语言并非是一些杂乱无章的语句,而是由连贯的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
”有了对语篇的定义,语篇分析理论也随之不断开展。
本文主要从衔接和连贯的角度来讨论语篇分析对英语写作的指导作用。
在Cohesion in English中,Halliday和Hasan提出“当话语中的某个成分的解释取决于话语中另一个成分的解释时就出现了衔接” ,二人把衔接归纳为五种: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
连贯是指篇章是一个整体,而不是无关语句的堆积。
衔接是达成语义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连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语篇的连贯应该具备三个特征:(1)连续性,即在语篇中相邻的小句要彼此照应,或由某个连续成分使他们在形式上彼此相连;(2)一致性,即前后句子在逻辑上保持统一;(3)相关性,即每个句子必须与语篇话题和上下文彼此相关。
1、衔接手段的运用在以上提到的五种衔接手段中连接最复杂。
黄国文将连接手段命名为“逻辑联系语”,并将其定义为“表示各种逻辑意义的连句手段” ,既包括连词也包括副词或介词短语。
根据它们所表示的不同语义关系,可分为增补型、转折型、因果型和时间型,每一类又可分为很多小类。
因此英语中逻辑联系语的正确使用是写作中的一大难点。
下面举两个例子:A.English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munication, we must learn English well.B. No one will wele a man with bad manners. Otherwise,a man who always acts politely will get on well with others.在A句中缺少连接词,两个完整的英文句子不能用逗号隔开。
英语中的语篇衔接与连贯语篇衔接连贯与翻译衔接是语篇的一个重要特征。
语篇是自然语言语义上的一个统一体,是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
衔接是络,体现语篇表层的语言结构关系,表现句子之间在语言形式上的粘连性,是语篇的谋篇机制。
韩礼德等认为: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指语篇语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当语篇中的某一部分的理解依赖于另一部分时,这两部分就产生了衔接关系。
因此衔接是跨越句子界限的,其作用是把上下文联系起来,帮助实现语篇的连贯。
一般地,衔接手段有五类: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
前四类为语法衔接手段,后一种是词汇衔接方式,各衔接手段将语义上相互依赖的语篇组成成分连为一体。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衔接手段的使用也不尽相同,进而对翻译产生一定影响,翻译过程中应做适当调整。
二、英汉衔接手段的对比研究译者不同于一般读者,他承担着对原作进行传达的任务和义务。
不同语言的衔接手段各有不同,对原文衔接手段的认识,并不必然导致译文衔接手段的得体,因此译者对原语和目的语的衔接手段都要有深入的了解。
从语句衔接方式来说,英语多用“形合法”,即在句法形式上使用连接词语将句子(分句)衔接起来,而汉语多用“意合法”,即靠意义上的衔接而不要一定依赖连接词语。
因而,英语多连接词语,而且这些连接词的出现频率也非常高。
汉语中虽然也有一些连接词,但在表达中,人们常常表现出一种少用或不用连接词的趋势。
在语法上,英语语法是显性的,而汉语的语法则属隐性。
汉语在表达上富有弹性,许多逻辑关系靠意义来表达,语法处于次要地位。
汉语的省略只求达意,不考虑语法甚至不考虑逻辑汉语最常用的省略是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较少。
英语中的省略多数伴随着形态或形式上的标记,可以从形式上看得出来。
汉语替代的频率低于英语,汉语往往用原词复现的方式来达到语篇的衔接。
英语的照应多用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而汉语常用零式指代和名词的重复。
浅谈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作者:张钰婷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7年第11期【摘要】衔接和连贯是语篇的两大特征,笔者认为前者是语篇的有形网络,属于语篇的实体层面(substance)。
后者是语篇的无形网络,属于语篇的形体(form)层面。
由于这两大特征不能够充分解释语篇构成的特征,笔者提出“控制”作为语篇层次中直觉上最高的“语义纲”,是语篇的第三大特征更多还原【关键词】语篇衔接连贯控制篇章语言学(textlinguistics)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篇章的各部分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她们的相互关系怎样,以及如何成为有意义的整体。
其目的是通过对比句子/话段更大的语言单位进行的语言分析,解释人们如何构造和理解各种连贯(coherent)语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了解所读文章的框架结构以及作者的意图和思路,挖掘文章字里行间所隐蔽的深层意思和准确掌握文章的主体。
衔接和连贯是篇章语言学的核心内容。
本文试图从衔接和连贯的角度,结合实例进行语篇分析,说明掌握衔接和连贯这一语言理论,能够有效的对英语篇章结构进行系统性认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英语语篇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意思。
一、关于衔接(cohesion)和连贯(coherent)语篇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必须衔接合理,符合逻辑,语义连贯。
衔接和连贯都属于韩礼德功能语法中的语篇纯理功能,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我们在谈到语篇中的衔接现象是常常会涉及到“连贯”(coherence)。
其实,衔接和连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简单地说,衔接是语篇现象,指得是发话者用来表示经验和人际方面语言连贯的语法手段;而连贯是心理现象,它存在语法话者的头脑中,无法在语篇层面上找到线索。
有人认为,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而连贯是语篇整体意义的无形框架。
(《功能语法入门》黄国文序)连贯不但要依靠语篇表层结构中各个句子之间的衔接,而且要符合语义,语用和认知原则。
依笔者理解,语篇正是通过衔接手段(cohesive devices)才实现了它的连贯性(coherent)。
中学英语写作中的语篇连贯与衔接运用策略分析作者:蔡新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35期【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5-0013-02写作是语言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对所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写作在英语学习和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强。
但大部分中学生的英语写作仍是一个弱项,不仅体现在词汇、语法等问题上,而且在语篇连贯与衔接方面也存在很大的欠缺。
一、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连贯性问题的表现英语写作的连贯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文章在内容上的连贯(Coherence)。
文章中所有的句子都是为全文的中心内容服务。
就各段而言,每一句话都要紧紧围绕着该段的主题句进行,不能出现与主题句无关的句子。
二是指表达上的连贯。
文章的段落之间、段落中各句之间要有一定的衔接(Cohesion)。
段落之间的连接也应符合逻辑。
只有把表达连贯性和内容的连贯性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阐述文章的主体思想。
但在中学生的英语习作中,存在着下列问题:(一)在内容上缺乏连贯统一。
从平常的英语写作教学中经常发现:很多中学生的作文在段落、内容上跳跃很大,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不能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
而是根据作文题干要求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以至于文章结构松散,内容空泛,主体思想不突出,影响段落连贯性和逻辑意义的统一性。
其次,文章中的句型单一。
学生不能熟练运用已学句型,变换手法表达思想内容。
(二)在文字表达上缺乏连贯。
这种不连贯主要表现为文章的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衔接不好,存在照应错误、替代错误、词汇搭配不当等问题。
二、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的衔接性与连贯性的措施衔接与连贯的训练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
学生应在连接衔接与连贯的概念以及掌握各种衔接与连贯手段的功能和用法之后,通过学习和对写作能力进行有效、系统的训练,逐步提高自身的英语写作能力。
(一)要注重语篇教学,加强语篇水平上的阅读教学从中学生的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他们除了语言基础知识以及写作技巧方面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语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差。
英语语篇衔接与连贯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领域中的两个基本概念,也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议题。
本文首先阐述了衔接与连贯这两个术语的来源和定义及其关系,然后分析了实现连贯的种种衔接手段,最后探讨衔接与连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语篇;衔接;连贯;语篇教学法Halliday 和Hasan 把语篇定义为任何长度的,在语义上完整的口语和书面语的段落。
他们认为,任何一段能成为语篇的语话必须具有语篇性。
所谓的话篇性包括两方面的特征:一是结构性特征,另一个是非结构性特征。
结构性特征指的是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
非结构性特征指的是话语内部的上下衔接,也就是语篇内部两个不受句法结构制约的成分,在意义上相互关联。
语篇语言学家Beaugrande 和Dressler 认为语篇作为一种交际活动,应具有七项标准:衔接性、连贯性、意图性、可接受性、语境性、信息性和互文性。
由此可见,衔接与连贯是构成语篇的重要条件。
衔接是篇章的有形网络,它通过词汇和语法手段使语篇内句与句之间在概念上有联系,在排列上符合逻辑,让语句文理通顺。
连贯是篇章的无形网络,句子连贯是指句中的成分之间具有合乎逻辑的有机联系,句子的表述思路清晰,使交际对方容易得到要领。
本文拟通过对语篇衔接性和连贯性的分析,探讨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术语的定义与区分语篇分析是一门跨学科研究,由于许多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语篇,他们对衔接与连贯的定义也就有所不同。
人们对衔接与连贯的理解虽有分歧,但共识为多。
Beaugrande 和Dressler (1981)、Brown 和Yule(1983)、Stubbs (1983)、Tannen (1984)、Richards et al. (1985)、Crystal(1985,1992)等都把衔接看作是语篇的表层结构关系,而连贯则是语篇深层的语义或功能关系。
也就是说,语篇的衔接是通过词汇和语法等表层结构形式实现的,而连贯则是通过句子或语段之间的语义或功能关系实现的。
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育中的应用作者:耿欣来源:《大东方》2016年第06期摘要:语篇衔接、主位推进和宏观结构理论是英语写作教学的基础,这三者之间相互配合。
相互促进。
三者之间的结合恰好能够反映出一篇文章的线性关系和层级性关系,这三者之间的结合不仅能够表达一篇文章之间的关系,还能指导英语写作教学。
现阶段衔接与连贯在高中英语写作中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本文就探讨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教育中的应用为主题,分析语篇链接和连贯理论的作用,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育中应用。
关键词:语篇衔接;连贯理论;高中英语写作教育随着新课标教程的深入,高中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视语篇衔接和连贯理论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衔接和连贯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对此,很多学者都做了一些研究,探讨了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与高中英语写作之间的关系。
高中英语教学主要侧重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从词、句、语篇等方面入手,逐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语篇衔接与连贯理论1.语篇衔接与连贯的概念衔接与连贯这两个术语总是成对出现的。
它们是语篇研究中的两个基本概念,也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课题。
通常高中的英语主要表现为词、词组、单句、复句、段落、篇章,语篇主要是指不受任何形式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镜下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自然语言,衔接和连贯虽然在表面上看都是一种写作手法,但实际上是两个不同概念的写作手法,是语言成篇不可或缺的基本特征。
语篇的衔接主要表现是在语篇和表层结构上,而连贯则是指一整篇文章中的框架结构是否完整、合理。
连贯又分为两个部分,整体连贯和局部连贯,整体连贯侧重于整篇文章段落之间的联系,不仅能使得将每一段都能连贯,而且又能很好的突出整篇文章的主题。
局部连贯主要是侧重文章段落内部以及邻近句子之间的联系,连贯邻近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
2.语篇衔接与连贯之间的关系从语篇“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梳理了部分连贯理论,认为语域加衔接理论、宏观结构理论、主位推进理论等侧重于从“形式”方面入手,而心理框架理论、语段感知框架理论、理想认知模型等都着重于从“意义”方面入手。
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衔接和连贯理论的运用作者:莫英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1年第05期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是语言输入最主要的来源,而且是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能力得到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一直以来是人们普遍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笔者认为,在英语阅读中运用语篇衔接和连贯理论,可以增强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衔接与连贯作为语篇分析中的基本概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衔接是语篇现象,指发话者用来表示经验和人际方面语言连贯的语法手段;连贯是心理现象,它存在于发话者的头脑中,无法在语篇层面上找到线索。
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而连贯是语篇整体意义的无形框架。
衔接关系是语篇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使用照应、替代、省略、连接等衔接手段使语篇在语义上成为一个前后连贯的整体。
黄国文认为,连贯不但要依靠语篇表层结构中各个句子之间的衔接,而且要符合语义、语用和认知原则。
语篇正是通过衔接手段才实现了它的连贯性。
1.衔接衔接是一个语义上的概念,它是反映语篇连贯性的重要途径。
在语篇中,单词是信息的载体,是最小的语义单位。
单词必须通过衔接的手段才能构成语篇。
韩礼德和哈桑认为,衔接是一种语义上的联系,如果语篇中的某一个部分对另一个部分的理解起到关键作用,那么这两个部分之间就存在衔接关系。
衔接手段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语法衔接手段,如照应、替代、省略、连接等;第二类是词汇衔接手段。
在语言系统中,衔接对语篇的连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英语语篇中,衔接指的不仅仅是相邻两个句子之间的语义联系,还指能与上下文中相隔较远的句子构成语义上的联系。
例如:Henry is a good boss in the company,but he is a bad husband at home.这句中出现了两个衔接关系,一是Henry与he之间的指称关系,二是反义词good与bad 表现出一种对照关系,也就是同现的反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