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和声教程 课件第四章 原位一,四级三和弦的连接
- 格式:ppt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11
初级和声的和弦用法引子对于初识和声的人来说和声十分复杂,数不清的和弦,数不清的调式,如何进行连接对于专业人士来说也是比较头疼的选择。
和声有那么难吗?主题(正三和弦)和声:通俗地说就是把声音和起来,根据乐音的泛音排列规律(115135b7123。
)我们知道音级中的五级是协和的最佳选择,那么在一级和弦连接时使用最基础的其实也是五级,由此可以导出最根本的连接:五到一,比如G之后用C。
那么所有的乐曲的最简单的和声你就掌握了,怎么样,太简单了!别急,如果再加上下方的五级,(比如C的上方五级是G,下方五级就是F了,)也就是四级,那么你就可以把所有的歌曲配上和弦了,这就是和声学常说的一四五,也是和声的基础,用法极其简单,把所有和弦里的音找出来,再按照乐曲旋律中出现的相同的音一一对上,七个音1234567三个和弦CGF,我们试一下:1C/2G/3C/4F/5G/6F/7G/1C,现在所有人都懂和声了,看来作曲教师要下课了。
变奏1(副三和弦)基础的C大调三和弦共有7个,C,Dm,Em。
F。
G。
Am。
Bm-5(减)增加的4个和弦是谁?Dm是由246三个音构成,那么和他相近的是F(461)Em是357,是C(135)和G(572)的表弟,依次类推Am你也认识了,先把Bm-5(减三)这个外来妹抛开,那么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1可以是C,F,Am,5可以用C,Em,G 等,还用音阶来试一下:/2G/3Am/4Dm/5Em/6F/7G/1C。
变奏2(复属和弦)假设用每个音高做主音,这样在七个音上我们又可以得到每个音上的各个和弦,比如用5做临时的主音,那么他的五级和弦就是D,也就是老学究常用的重属(充数?)C大调四级的四级就是bB,这样好象就灵活一些#p#分页标题#e#,如果加上七音(也就是七和弦)那么基本上就可以完成一般的歌曲伴奏了,比如:1C/2Em7/3C7/4F/5bAmaj7/6#Fm/7Cmaj7/1bDmaj7/。
乐理知识基础教程之原位I、V级三和弦的连接和弦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单个的、孤立的和弦,还不能构成音乐。
只有和弦序进、和声的运动,才能使音响富于音乐的生命。
和声的运动是靠和弦的连接来实现的。
在进入和弦连接的实践之前,必须首先研究和弦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
1、单声部的进行从声部运动的方向上看,单声部进行有三种形态:上行由相对低的音级向高的音级运动。
下行由相对高的音级向低的音级运动。
保持同音重复或延长时值。
声部进行中,乐音作大二度或小二度的横向移动,叫做级进;不超过三度的移动,叫做平稳进行;四度以上的移动,叫做跳进。
旋律线条的美感,有赖于级进与跳进的有机结合。
平稳进行是四部和声中两个内声部运动的基本法则。
2、两个声部的进行从两个声部在运动中的相互关系来看,也存在三种不同的形态:同向进行,是两个声部朝同一方向的运动。
3、四个声部的进行四部和声应当被看成是六对声部的相对运动。
属三和弦虽然也是协和和弦,但由于它不同于主三和弦的音级地位,根音(属音)有对主音的和声倾向,三音(导音)和五音(上主音)有对主音的旋律倾向,所以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
倾向于主和弦,同时也给主和弦以积极地支持。
特别是当它与主和弦连用时,对确立和声结构的调性有决定性的作用。
V级三和弦无论在大调或小调中都是大三和弦。
例28 V级三和弦以罗马数字V(V)标记,功能标记符号是D(德语Dominantfunktion 的缩写)。
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I、V三和弦在使用中多重复根音,以加强其调性功能;三音不能省略,也不重复;五音既可省略,亦可重复。
三、I、V级三和弦连接的意义通常都将I、V的连接称之为正格进行。
仅这两个和弦的运用,就可以巩固地建立起一个调性。
这是大小调风格的音乐中运用最广泛、最具有和声进行的模式。
I、V 的连接,会因为两个和弦先后次序的变化而获得不同的意义。
IV,和声由稳定转向不稳定,具有结构上的开放性。
这种进行宜于用在音乐结构的内部,有推动音乐发展的功效。
和声学——第四章:原位I、IV级三和弦的连接一。
IV级三和弦的性质IV级三和弦即下属三和弦。
下属三和弦是调式中与属和弦相对的、从另一端支持和肯定主和弦的一个重要和弦。
下属和弦在大调中是大三和弦,在小调中是小三和弦,因此也具有一定的调式色彩作用。
由于IV级三和弦不含导音,它的根音(下属音)又不能直接包含在主和弦之中,所以,IV与I的关系不如V与I那样紧密、亲近。
IV级三和弦以罗马数字IV(IV)标记,“功能”标记符号是“S”或“s”(德语Subdominantfunktion的缩写。
IV级三和弦在实际应用中,音的重复与省略的原则,与I、V级和弦相同。
二、I、IV级三和弦连接的意义I、IV级三和弦的连接,习惯上叫做变格进行,是正格进行的一种对比因素和积极的补充。
在19世纪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音乐创作中,变格进行获得了越来越独立的地位。
与I、IV级三和弦连接的情况相似:I——IV的连接,和声由稳定转向不稳定,具有结构上的开放性;IV——I的连接,和声由不稳定转向稳定,具有结构上的收拢性。
对上述两种变格进行结构功能的不同的效应,需要合理地加以利用。
应当引起注意的是:在大调中,I、IV级三和弦的关系,近似于下属调上V与I的关系。
所以,I、IV级三和弦的连接,一定要掌握好每个和弦的表达分寸。
如果不适当地强调了IV级三和弦的稳定性,它就会喧宾夺主,而将I变为自己的属,由此会产生调性游移甚至转调的现象。
这是在I、IV级三和弦连接的习作中需要避免的。
三、I、IV级三和弦连接的两种方法I、IV级三和弦的根音呈四、五度关系,这两个和弦有一个共同音(I的根音是IV 的五间),其原位三和弦的连接也存在两种不同的形式。
在和声连接法中,原位I、IV级三和弦连接最自然的声部进行是:共同音保持,低音作四、五度跳进,其他两个声部作三度、六度平行的上行(I——IV)或下行(IV——I)的级进。
在旋律连接法中,原位I、IV级三和弦连接最自然的声部进行是:低音只作向上(I ——IV)或向下(IV——I)的四度跳进,其余三个声部与低音呈反向,平稳进行到后面和弦与它相邻的音。
和弦的连接慢慢掌握以下和弦的连接,可让你更快熟悉吉他弹唱,甚至你可以用他们来编你自己的歌曲,只需要一些唱出来的勇气而已!!!PS:罗马数字代表此和弦在调式中的级数:Ⅰ----(一级)Ⅱ----(二级)Ⅲ----(三级)Ⅳ----(四级)Ⅴ----(五级)Ⅵ-----(六级)和弦的进行一、正三和弦的进行大、小调Ⅰ、Ⅳ、Ⅴ级的连接进行,是正三和弦的进行,是自然的进行。
如:1、Ⅰ--Ⅳ--Ⅰ进行C大调:C—-F—-C G大调:G—-C--Ga小调:Am—Dm—Am e小调:Em—Am—EmF大调:F—bB—Fd小调:Dm—Gm—Dm2、Ⅰ--Ⅴ--Ⅰ进行C大调:C—G7—C G大调:G—D7--Ga小调:Am—E7—Am e小调:Em—B7—EmF大调:F—C7—Fd小调:Dm—A7—Dm3、Ⅰ--Ⅳ--Ⅴ--Ⅰ进行C大调:C—F--G7—C G大调:G—C--D7--Ga小调:Am—Dm--E7—Am e小调:Em—Am--B7—EmF大调:F—bB--C7—Fd小调:Dm—Gm--A7—Dm注:以上和弦进行,是一切和弦进行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再扩展、变化,产生出更生动、更丰富的和弦进行。
二、常见的和弦进行1、Ⅰ--Ⅱ--Ⅴ7--Ⅰ进行(1-2-5-1)C大调:C—Dm--G7—C G大调:G—Am--D7--Ga小调:Am—Bm--E7—Am e小调:Em—#Fm--B7—EmF大调:F—Gm--C7—Fd小调:Dm—Em--A7—Dm2、Ⅰ--Ⅵ--Ⅳ--Ⅴ7--Ⅰ进行(1-6-4-5-1)C大调:C—Am--F--G7—C G大调:G—Em--C--D7--Ga小调:Am--F—Dm--E7—Am e小调:Em—C--Am--B7—Em F大调:F—Dm--bB--C7—Fd小调:Dm—bB--Gm--A7—Dm3、Ⅰ--Ⅵ--Ⅱ--Ⅴ7--Ⅰ进行(1-6-2-5-1)C大调:C—Am--Dm--G7—C G大调:G—Em--Am--D7--Ga小调:Am--F—Bm--E7—Am e小调:Em—C--#Fm--B7—Em F大调:F—Dm--Gm--C7—Fd小调:Dm—bB--Em--A7—Dm4、Ⅰ--Ⅲ--Ⅳ--Ⅴ7--Ⅰ进行(1-3-4-5-1)C大调:C—Em--F--G7—-CG大调:G—Bm--C--D7--GF大调: F—Am--bB--C7—-F5、Ⅰ--Ⅲ--Ⅱ--Ⅴ7--Ⅰ进行(1-3-2-5-1)C大调:C—Em--Dm--G7—-CG大调:G—Bm--Am--D7--GF大调: F—Am--Gm--C7—-F6、Ⅰ--Ⅲ--Ⅵ--Ⅱ--Ⅴ7--Ⅰ进行(1-3-6-2-5-1)C大调:C—Em—Am--Dm--G7—-CG大调:G—Bm—Em--Am--D7--GF大调: F—Am—Dm--Gm--C7—-F三、代用和弦其作用在于改变和声进行,避免重复、增强色彩对比,并便于转调。
和弦连接[精品]和弦连接《和声学教程》一至十八章重点内容,和弦连接方法。
部分章节只是简单理论,不在重复。
第三章原位三和弦的连接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1)四、五度关系和弦的连接:既可以用和声连接法,也可以用旋律连接法。
和声连接法的步骤是,低音四、五度进行均可,上方三声部中的共同音声部保持,其余两个声部均为级进进行;旋律连接法的步骤则是,低音作且只作四度进行,上方三声部与低音部呈反方向地平稳进行。
(2)二度关系和弦的连接:由于无共同音,所以只能作旋律连接法。
连接的步骤是:低音作且只作二度进行,上方三声部与低音部呈反方地平稳进行。
第五章和弦的转换和弦转换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1)上方三声部同向转换:这种转换的特点是,在改变旋律位置的同时,旋律法保持不变;(2)上方二声部同向转换:这种转换的特点是,在改变旋律位置的同时,旋律法也随之改变;(3)高音部与次中音部反向转换:这种转换的特点是,在改变旋律位置的同时,旋律法也随之改变。
第七章三音跳进1、三音跳进的应用范围或条件:当四、五度关系的和弦连接时,可以在高音部或次中音部使用三音跳进。
2、三音跳进的声部进行:三音跳进的连接与平稳的和声连接法相比较,相同点在于均为和声连接法,即保持音声部与低音声部的进行不变;不同点仅在于原来级进的两个声部互换而已。
3、三音跳进的特点和留意要点:(1)三音跳进时,sdkfj排列法要改变,在写作四部和声时要预知;(2)小调中t—D的三音跳进仅采用减四度进行,须避免增音程的跳进;(3)三音跳进后,一般应反向平稳进行,但?—?级音、?—?级音的进行除外第八章终止、乐段、乐句1、乐段、乐句的概念及其划分:能独立或相对独立,并能表达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意的音乐段落,即为乐段。
乐段常为8小节,通常由两个等长的4小节的乐句构成。
超过8小节的乐段,通常有两种情况,或者是乐段结构内部的扩充,或者是乐段结构外部的补充。
2、全终止与半终止:乐段结束的终止称为全终止,乐段中间通常为乐句的终止则称为半终止。
PART 1 大、小三和弦及四部和声正三和弦(ⅠⅣⅤ)Ⅰ:主功能“T”Ⅳ:下属功能“S”Ⅴ:属功能“D”和声进行方式:T……S……D……T (复式正格进行)T……D D……T (正格进行)T---S S---T (变格进行)D---S (错)反功能重复音:正三和弦(ⅠⅣⅤ)主要重复根音,其次五音,不可重复三音副三和弦(ⅡⅢⅥⅦ)重复三音,其次根音及五音(导音不重复)四六和弦重复五音PART 2 原位三和弦连接四五度关系:和声或者旋律连接法均可二度关系:旋律连接法注意:避免四部同向平行或者反向五八度(和声写作完后注意检查)PART 3 用正三和弦配和声①乐曲起音通常配主和弦(弱起小节可配属和弦或者取空拍)②避免和声切分③乐曲结束一定要配主和弦④乐句内部不可以出现反功能,但乐句之间可以使用⑤低音写作时避免2次或者2次以上四五度的连续进行,旋律以波浪式进行为佳⑥注意隐伏五八度⑦选好和弦合适的重复音,注意用减音程代替增音程⑧同和弦转换时,可以使用不正常重复音(不可以省略根音)⑨在结束终止处,由于旋律需要所形成的非常规进行可已使用(声部超越,平行反向五八度等)PART 4 终止四六和弦以及运用k46---用于半终止和结尾终止处(属的一种预备)其功能特性:以属为主,兼有主功能特性∴k46后面必须找属【【不可以直接接主】】k46的节拍条件强于属(如果k46在一个小节的最后,而属和弦在下一小节的开头,这样的连接是错误的。
因为k46处于弱位置,而属和弦处于强位置,与k46的节拍条件不符合)PART 5 三和弦与六和弦连接时的跳进(四五度关系和弦)①跳进声部与低音呈反向②尽量使用和声连接法③除跳进声部,其他声部平稳进行为主④根五双跳时,根音必须处于五音上方,避免平行五度PART 6 经过的和辅助的四六和弦功能很弱,只是经过或者辅助I6......V46 (I)I......V46 (I6)IV6-......I46 (IV6)主音持续时 I……IV46……I也可用于补充终止,主要用于开始或半终止属音持续时 V......I46 (V)PART 7 属七和弦以及属七和弦的衍生和声及其解决㈠结构:大小七(任何一个大小七和弦都一定是某个调的属七和弦)预备:可以使用任何一级和弦作准备a,下属 IV,IV6+V7 (IV+V7时,V7常用省五充根的形式)b,主 I,I6+V7c,属 V,V6+V7解决:一般采取根,三上行;五七下行原则ps:在半终止处,常用k46—V(稳定),极少使用k46—V7㈡V56 —I V2—I6 V34V34可以代替V46用于前面所提到的经过四六和弦,在声部连接时非常规可以放宽使用(避免增三,允许七音上行解决到主和弦的五音,纯五到增五)㈢同和弦转换时最好不要作七音和根音的互换,产生9或者7度的不良进行,七音一定要正确解决㈣v9.v13和弦的省略,根音和三音是不可以省略的PART 1 大、小三和弦及四部和声正三和弦(ⅠⅣⅤ)Ⅰ:主功能“T”Ⅳ:下属功能“S”Ⅴ:属功能“D”和声进行方式:T……S……D……T (复式正格进行)T……D D……T (正格进行)T---S S---T (变格进行)D---S (错)反功能重复音:正三和弦(ⅠⅣⅤ)主要重复根音,其次五音,不可重复三音副三和弦(ⅡⅢⅥⅦ)重复三音,其次根音及五音(导音不重复)四六和弦重复五音PART 2 原位三和弦连接四五度关系:和声或者旋律连接法均可二度关系:旋律连接法注意:避免四部同向平行或者反向五八度(和声写作完后注意检查)PART 3 用正三和弦配和声①乐曲起音通常配主和弦(弱起小节可配属和弦或者取空拍)②避免和声切分③乐曲结束一定要配主和弦④乐句内部不可以出现反功能,但乐句之间可以使用⑤低音写作时避免2次或者2次以上四五度的连续进行,旋律以波浪式进行为佳⑥注意隐伏五八度⑦选好和弦合适的重复音,注意用减音程代替增音程⑧同和弦转换时,可以使用不正常重复音(不可以省略根音)⑨在结束终止处,由于旋律需要所形成的非常规进行可已使用(声部超越,平行反向五八度等)PART 4 终止四六和弦以及运用k46---用于半终止和结尾终止处(属的一种预备)其功能特性:以属为主,兼有主功能特性∴k46后面必须找属【【不可以直接接主】】k46的节拍条件强于属(如果k46在一个小节的最后,而属和弦在下一小节的开头,这样的连接是错误的。
2012年音乐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基础理论知识(四)第四部分㈦原位I、V、IV级三和弦的连接一、I、V、IV级三和弦连接的意义在调式和弦系列中,V和IV分别与I构成上下五度的和声关系,它们尤如I的“左膀中臂”,共同维护着I的中心地位。
例41无论是I、V之间的正格进行,还是I、IV之间的变格进行,都只涉及到大小调式的部分音级。
唯有I、V、IV三个和弦的配套使用,才能使调式的面貌得到全面的显示。
I、V、IV和弦的连接,既综合了属音、下属音对主音的和声倾向,又综合了导音对主音、下属音对上中音(I级和弦的三音)的旋律倾向。
对于调性中心的确立,是十分有利的。
从和弦关系的角度来看,I、V、IV的连接,还为我们已经接触过的和声进行,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V、IV级三和弦二度关系的连接。
这样的连接,由于其二度的根音关系较之I、V或I、IV的四、五度关系疏远,由于和弦之间又没有共同音,色彩差异更大,由于在小调中,V与IV还存在着大小三和弦的对比,所以,不少和声学教材都把这样的连接称之为“超强进行”。
从听觉上认真比较下面的和声进行。
例42“功能和声理论”认为:I、V、IV是大小调和声中主、属、下属三个功能组的代表,一切复杂的和声进行都是由这三个和弦的相互关系演变而来的。
二、I、V、IV级三和弦连接的组合形式 I、V、IV三个和弦的连接,存在着六类不同的组合形式:(1)IV--I--V(2)V--I--IV(3)IV--V--I(4)I--IV--V(5)V--IV--I(6)I--V--IV这六类组合中,第一、二类属于前面已经讨论过的正格进行和变格进行的拼接;第三类同于第四类,第五类同于第六类,区别只在于同一组合形式的“收拢性”与“开放性”的不同处理。
所以,I、V、IV三个和弦的连接,是在正格进行的前面再增加一个下属和弦,构成复式正格进行。
IV本来就是I的调性支柱,而IV对V也有着一定的自然倾向;现在IV经过V而进行到I,这不仅使和声变得丰富,势必还会因为不稳定性的增涨和过程的延长而加强对I的支持与呼唤。
对于初识和声的人来说和声十分复杂,数不清的和弦,数不清的调式,如何进行连接对于专业人士来说也是比较头疼的选择。
和声有那么难吗?--主题(正三和弦)和声:通俗地说就是把声音和起来,根据乐音的泛音排列规律(115135b7123。
)我们知道音级中的五级是协和的最佳选择,那么在一级和弦连接时使用最基础的其实也是五级,由此可以导出最根本的连接:五到一,比如G之后用C。
那么所有的乐曲的最简单的和声你就掌握了,怎么样,太简单了!(嘿嘿,迷糊露出阴险的微笑)别急,如果再加上下方的五级,(比如C的上方五级是G,下方五级就是F了,)也就是四级,那么你就可以把所有的歌曲配上和弦了,这就是和声学常说的一四五,也是和声的基础,用法极其简单,把所有和弦里的音找出来,再按照乐曲旋律中出现的相同的音一一对上,七个音1234567三个和弦CGF,我们试一下:1C/2G/3C/4F/5G/6F/7G/1C,现在所有人都懂和声了,看来作曲教师要下课了,(迷糊眼睛眯成一条缝)--变奏1(副三和弦)基础的C大调三和弦共有7个,C,Dm,Em。
F。
G。
Am。
Bm-5(减)增加的4个和弦是谁?Dm是由246三个音构成,那么和他相近的是F(461)Em是357,是C(135)和G(572)的表弟,依次类推Am你也认识了,先把Bm-5(减三)这个外来妹抛开,那么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比如1可以是C,F,Am,5可以用C,Em,G等,还用音阶来试一下:1C/2G/3Am/ 4Dm/5Em/6F/7G/1C,(效果还能听,)--变奏2(复属和弦)假设用每个音高做主音,这样在七个音上我们又可以得到每个音上的各个和弦,比如用5做临时的主音,那么他的五级和弦就是D,也就是老学究常用的重属(充数?)C大调四级的四级就是bB,这样好象就灵活一些,如果加上七音(也就是七和弦)那么基本上就可以完成一般的歌曲伴奏了,比如:1C/2Em7/3C7/4F/5bAmaj7/6#Fm/7Cmaj7/1bDmaj7/,(可以骗人了)下面的变奏应该是即兴的华彩乐章,如果你的和声已经能顺利掌握到这里,那么应该将其他的乐理知识和和声结合起来,比如调性调式,这样能拓宽你的思路,丰富你的手段,再加上7和弦9和弦,11,13和弦,和各种属变和弦,你就能顺利地到达和声的专业境界,所以这个乐章没有音符,自己试试看,LUCK U ^!^尾声:其实好多和声的大师已经给我们开辟了道路,比如巴图克,亨得迷特,旬伯格等,当然,JAZZ乐后来的和声在用法上已经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境界,另当今的老学究汗颜,迷糊的这翻胡言乱语只想让大家发起个话题,对于和声学来说迷糊也是一知半解,所以所说不实之处请诸位多多包涵,希望能抛砖引玉,迷糊从中也能偷学个一招半式,将来好混个酒钱。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第三章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第三节和弦与和弦之间的跳进连接重点注意三音跳进,保持一个声部,同时将三音放在一个声部形成跳进。
一、同和弦转换同一和弦换一形式的反复(也称和弦变位):低音不变或作八度跳进,以不同的旋律位置、不同的排列法而形成同一和弦的变位。
变位往往是通过声部的斜向、反向进行来实现,具体方法是:1低音保持或作八度跳进。
2、上方声部作三、四度跳进,改变旋律位置。
3、当旋律出现五、六度跳进时,改变排列法(为了防止声部超越)同时改变。
不住[I V连续犬跳』不佳效果吊板■不佳二、三音跳进四五度关系原位三和弦连接时(I JTV),—个和弦的三音在同一声部到另和弦三音的进行。
名师整理优秀资源V CIV)IV) ( V) II ( V ) V C在原位情况下,根音跳到根音,五音跳到五音都会发生不良进行,所以,只有三音跳进是可行的。
注意:1三音跳进时,必须改变排列法:前和弦是密集,后和弦就应为开放;前和弦如为开放,后和弦就应为密集;否则声部进行将发生困难。
2、发生在高音声部或次中音声部,否则声部排列会出现错误。
如下甬猜三音跳逬同和弦转换1在大小调式的不同调上连接下列和弦并为每个和弦作同和弦变位:ITWTI ;I T VTI ;I TWTV T I2、在大小调式的不同调上连接下列和弦并分别在高声部和次中音声部作三音跳进。
ITW ;ITV ;WTI ;VTI ;第三章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第三节和弦与和弦之间的跳进连接3、和声小调I -TV 时,三音跳进用减四度,不用增五度进行。
&如下圉诸4、在W TV 的连接中,跳进常见的有W 五音到V 根音的四五度跳进。
I VC: 妇下国斎皿歎环摆示重点注意三音跳进,保持一个声部,同时将三音放在一个声部形成跳进。
一、同和弦转换同一和弦换一形式的反复(也称和弦变位):低音不变或作八度跳进,以不同的旋律位置、 不同的排列法而形成同一和弦的变位。
变位往往是通过声部的斜向、反向进行来实现,具体方法是:1低音保持或作八度跳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