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3第三章 卫星运动基础及GPS卫星星历
- 格式:ppt
- 大小:636.51 KB
- 文档页数:30
第三章卫星运动基础及GPS卫星星历 8、计算经摄动改正后的升交距角uk、卫星矢径rk和轨道倾角ik u k k u rk a (1 e cos E k r
i k i0 i I t k (3 32 9、计算卫星在轨道平面坐标系中的坐标
x k rk cosu k y k rk sin u k (3 33 10、计算观测时刻升交点经度Ωk
Ωk Ω0 (Ω - w e t k w et0e (3 34 we=7.29211567×10-5rad/s,为地球自转的速率,其它有关参数从电文中得到。
11、计算卫星在地固坐标系中的空间直角坐标 X k xk cosΩ k yk cosik sin Ω k Y x sinΩ y cosi cosΩ k k k k k k Z k yk sin ik (3 35
第三章卫星运动基础及GPS卫星星历 12、计算卫星在协议地球坐标系中的空间直角坐标 1 X Y 0 Z CTS X p 其中,XP、YP为地极瞬时坐标。
0 1 Yp X p X k Yp Yk 1 Z k (3 36 在GPS定位中,轨道平面坐标系的x轴指向升交点,y 轴垂直于x轴指向地极北方向,原点位于地球质心。
(√ )——本章结束。
第三章 卫星运动基础及GPS 卫星星历 1、 何为卫星的轨道参数?卫星在空间运行的轨迹称为卫星轨道。
描述卫星轨道状态和位置的参数称为轨道参数。
2、 作用在卫星轨道上的力分为哪两类,相应的卫星运动轨道为何?第一类,地球质心引力(中心引力)——卫星的无摄运动——二体问题的运动轨道第二类,摄动力(非中心引力)——卫星的受摄运动——摄动轨道(或瞬时轨道)3、 研究卫星运行轨道的基本方法分为哪两个步骤?第一,忽略所有的摄动力,仅考虑地球质心引力研究卫星相对于地球的运动,在天体力学中,称之为二体问题。
第二, 二体问题下地卫星运动虽然是一种近似描述,但能得到卫星运动的严密分析解,从而可以在此基础上再加上摄动力来推求卫星受摄运动的轨道。
4、 何为开普勒三定律?其意义是什么?也叫“行星运动定律”,是指行星在宇宙空间绕太阳公转所遵循的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椭圆定律或轨道定律):每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运行,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太阳和行星的连线(向量半径)在相等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开普勒第三定律(调和定律或周期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长半轴的立方与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为一常数,即K=T a 23=π24GM意义: ①开普勒定律在科学思想上表现出无比勇敢的创造精神; ②开普勒定律彻底摧毁了托勒密的本轮系,把哥白尼体系从本轮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它带来充分的完整与严谨。
③开普勒定律使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得到明晰概念。
它证明行星世界是一个均匀的(即开普勒所说的“和谐”)系统。
(这个系统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太阳位于每个行星轨道的焦点之一。
行星公转周期决定于各个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与质量无关)5、 试绘图描述无摄卫星轨道,并阐明各参数的含义。
如图3-1,即为卫星无摄运动轨道。
a ——椭圆的长半径e ——椭圆的偏心率 (对于GPS 卫星来说e ≈0.01)V ——真近点角(即在轨道平面上卫星与近地点之间的地心角距)Ω——升交点赤径(即在地球赤道平面上,升交点N 与春分点r之间的地心夹角)i ——轨道面倾角(即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的夹角)ω——近地点角距(即在轨道平面上近地点A 与升交点N 之间的地心角距)含义: a 、e 和V ,唯一确定了卫星轨道的形状、大小以及卫星在轨道上的瞬时位置;Ω、i ,唯一确定了卫星轨道平面与地球体之间的相对定向;ω,确定了开普勒椭圆在轨道平面上的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