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骨髓细胞学检查
- 格式:ppt
- 大小:35.61 MB
- 文档页数:45
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是一项常用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骨髓内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数量,以帮助诊断和治疗各种血液疾病。
本文将介绍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临床应用。
一、基本原理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是通过将针头插入骨髓腔,吸取骨髓液,然后将骨髓液制成涂片,进行染色和显微镜观察,以评估骨髓内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数量。
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以提供关于造血功能、细胞成熟度、细胞形态异常和增生异常等信息,对于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二、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空腹,禁止进食和饮水6小时以上。
术前需要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过程和可能出现的不适感。
2. 术前准备:消毒穿刺部位,准备穿刺器械和检查所需的材料。
3. 定位穿刺部位:常用的穿刺部位是骨盆骨髓,一般在骨髓穿刺前会进行B超检查以确定穿刺点的位置。
4. 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药物麻醉穿刺部位,减轻患者疼痛感。
5. 穿刺操作:医生将穿刺针插入骨髓腔,吸取骨髓液。
6. 制片和染色:将骨髓液涂布于载玻片上,用漂白液清洗,然后进行染色,常用的染色方法有Wright染色和Giemsa染色。
7. 显微镜观察:将染好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评估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数量。
三、临床应用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血液疾病: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各种血液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通过观察骨髓内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和数量,可以确定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2. 评估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以用来评估治疗的效果。
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和数量的变化,可以判断治疗是否有效,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
3. 监测疾病进展:对于一些慢性血液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以用来监测疾病的进展。
通过定期进行检查,可以观察细胞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鉴别诊断:在某些情况下,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可以用来鉴别诊断。
第一+第二章1.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相对性增多是 CA.红细胞生成增多 B.红细胞生成减少 C.血浆容量减少 D.血浆容量增多E.血红蛋白生成增多2. RBC及HB绝对性增多是AA.红细胞生成增多 B.红细胞生成减少 C.血浆容量减少 D.血浆容量增多E.血红蛋白生成减少3.下列哪项引起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B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B.大面积烧伤 C.肺心病 D.发绀型先心病 E.高原生活4.不属于血红蛋白继发性增多的疾病是 CA.阻塞性肺气肿 B.肺源性心脏病 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D.某些肿瘤患者 E.紫绀型先大性心脏病5.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于BA.营养不良性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D.白血病 E.急性溶血性贫血6.卡波环现认为可能是 AA.核膜残余物 B.铁颗粒沉积 C.色素沉着 D.血红蛋白聚集 E.胞质发育异常7.多发性骨髓瘤是哪一类细胞异常增生 D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浆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8.外周血出现以泪滴形红细胞为特点的疾病是 BA.缺铁性贫血 B.骨髓纤维化 C.血红蛋白S病 D.DIC E.巨幼细胞贫血9.作为铅中毒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的是 EA.嗜多色性红细胞 B.裂细胞 C.染色质小体 D.卡-波环 E.碱性点彩细胞10.正常人WBC计数的参考值是 CA.(5~8)ⅹ109 /L B.(6~10)ⅹ109 /L C.(4~10)ⅹ109 /LD.(4~12)ⅹ109 /L E.(3~10)ⅹ109 /L11.正常人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占CA.20%一40% B.2%一4% C.50%一70% D.0%一5% E.0.5%一5%12.正常人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占 AA.20%一40% B.2%一4% C.50%一70% D.0%一5% E.0.5%一5%13.符合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疾病是 AA.脾功能亢进 B.尿毒症 C.急性链球菌感染 D.急性溶血 E.肺吸虫病14.不属于中性粒细胞中毒改变的是 DA.大小不均 B、空炮变性 C.中毒颗粒 D.卡波环 E.核固缩15.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加的疾病是 CA.伤寒 B.疟疾 C.心肌梗塞 D.过敏性休克 E.副伤寒16.不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 CA.支气管哮喘 B.猩红热 C.伤寒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湿疹17.关于白细胞核象左移,下列叙述哪项较为确切 AA.外周血不分叶粒细胞超过5%时B.外周血涂片中出现幼稚细胞称核左移C.未成熟的粒细胞出现在外周血中称核左移D.分类中发现很多细胞核偏于左侧的粒细胞称核左移E.外周血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粒细胞。
病例1:血液一般检查某患,女,25岁主诉:近一个月乏力、心悸、头晕、食欲不振查体: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心率100/分钟化验:RBC 3.1×1012/LRC 0.05HGB 7.5g/LHct 0.25%MCV 76flMCHC 300g/L思考题1. 初步考虑为何种疾病?为什么?2. 还应该做那些实验室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病理变化?3. 分析其病因可能是什么?4. 应该与那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病例1讨论1.根据其血常规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该患为小细胞低色性贫血2. 还应该做以下检查:(1)RBC形态检查(2)血清铁等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3)必要时可做骨髓检查3.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该患可能是缺铁造成的缺铁性贫血。
4. 应注意与其他贫血及其他血液病进行鉴别本例的最后诊断是:缺铁性贫血病例2:血液一般检查2某男患,30岁,工人。
主诉:3天前开始周身不适,不发烧,无咳嗽、咳痰;昨日开始咽痛,自觉发热,今日加重。
既往史:健康查体:体温39.5oC,呼吸30次/分,脉搏132次/分,BP120/80mmHg。
呼吸急促,声音嘶哑。
颌下淋巴结肿大,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有米粒大-黄豆粒大脓点3个。
心、肺、肝脾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RBC 4.80 ×1012/L,HGB 140g/L;MCV 96fl,MCH 30pg/L,MCHC 320g/L;WBC 12.0 ×109/L;Sg 0.72,St 0.08;L 0.19,E 0.01;PLT 320 ×109/L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思考题1. 应考虑该患为何种疾病?根据是什么?2. 请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
3. 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你认为最后诊断是什么?病例分析1. 该患应考虑为急性感染根据是:(1)发病急,病程只有3天(2)发烧,体温39.5oC(3)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可见多个脓点(4)实验室检查符合化脓性感染的血象2.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1)RBC的所有检查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2)WBC 的所有检查都符合急性化脓性感染:● WBC 计数增高(12.0 ×109/L)● N 增高达0.80(Sg 0.72,St 0.08 ),L相对减(0.19)● 中性粒细胞有核左移(St 0.08 >5%)●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例3:骨髓细胞学检查某男患,24岁,农民。
病例1:血液一般检查某患,女,25岁主诉:近一个月乏力、心悸、头晕、食欲不振查体: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心率100/分钟化验:RBC 3.1×1012/LRC 0.05HGB 7.5g/LHct 0.25%MCV 76flMCHC 300g/L思考题1. 初步考虑为何种疾病?为什么?2. 还应该做那些实验室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病理变化?3. 分析其病因可能是什么?4. 应该与那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病例1讨论1.根据其血常规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该患为小细胞低色性贫血2. 还应该做以下检查:(1)RBC形态检查(2)血清铁等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3)必要时可做骨髓检查3.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该患可能是缺铁造成的缺铁性贫血。
4. 应注意与其他贫血及其他血液病进行鉴别本例的最后诊断是:缺铁性贫血病例2:血液一般检查2某男患,30岁,工人。
主诉:3天前开始周身不适,不发烧,无咳嗽、咳痰;昨日开始咽痛,自觉发热,今日加重。
既往史:健康查体:体温39.5oC,呼吸30次/分,脉搏132次/分,BP120/80mmHg。
呼吸急促,声音嘶哑。
颌下淋巴结肿大,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有米粒大-黄豆粒大脓点3个。
心、肺、肝脾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RBC 4.80 ×1012/L,HGB 140g/L;MCV 96fl,MCH 30pg/L,MCHC 320g/L;WBC 12.0 ×109/L;Sg 0.72,St 0.08;L 0.19,E 0.01;PLT 320 ×109/L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思考题1. 应考虑该患为何种疾病?根据是什么?2. 请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
3. 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你认为最后诊断是什么?病例分析1. 该患应考虑为急性感染根据是:(1)发病急,病程只有3天(2)发烧,体温39.5oC(3)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可见多个脓点(4)实验室检查符合化脓性感染的血象2.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1)RBC的所有检查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2)WBC 的所有检查都符合急性化脓性感染:● WBC 计数增高(12.0 ×109/L)● N 增高达0.80(Sg 0.72,St 0.08 ),L相对减(0.19)● 中性粒细胞有核左移(St 0.08 >5%)●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例3:骨髓细胞学检查某男患,24岁,农民。
骨髓细胞形态学实验诊断室内质量控制指南日期:2015-12-24 12:01:03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点击:307 次骨髓细胞形态学实验诊断室内质量控制指南骨髓细胞形态学实验诊断室内质量控制指南目录1.从事骨髓细胞形态学实验诊断的基本条件2.检验申请控制程序3.标本采集及取材状态评价4.标本的运输与处理5.标本镜检分析6. 报告审核与发放7. 标本的保存和归档8.骨髓细胞形态学实验诊断的相关制度一、从事骨髓细胞形态学实验诊断的基本条件骨髓细胞形态学实验诊断是血液系统疾病实验诊断的基础,也是血液病诊断的最常用手段。
血液细胞形态学报告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血液病的诊治。
目前,开展骨髓细胞形态学实验诊断的单位有三等甲级到二等乙级等不同层次的医院,为了确保骨髓细胞形态学实验诊断的质量,重庆市血液病实验诊断质控中心建议开展单位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开展实验室为国家、省、市卫生局批准的医疗机构设置的临床实验室。
2.从事本项工作的实验室应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使用合格的试剂。
三甲医院应配备研究级显微镜和图文报告分析系统。
3.实验室至少应配备2人或以上检验人员。
4.检验人员资质具备医学检验资格证书或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4.1 报告人员(检验者):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具备医学检验资格证书的检验技师及检验医师4.2 审核人员: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具备医学检验资格证书,从事本专业工作5年以上的检验技师及检验医师4.3检验人员的培训考核从事本检验项目的初级技术人员,应参加本质控中心所举办的专项技术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骨髓细胞形态学实验诊断的培训合格证。
二、检验申请控制程序1.目的提供足够的信息以识别患者和经授权的申请者2.适用范围适用于重庆本市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临床医师。
3.职责检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监督指导,同时向临床医师提供相关检验项目信息。
4.程序4.1 患者标识及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患者ID号、住院号、科别、姓名、性别、年龄等,患者的病史,是否有骨髓穿刺的适应症或禁忌症,身体状况是否能承受等。
病例1:血液一般检查某患,女,25岁主诉:近一个月乏力、心悸、头晕、食欲不振查体: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心率100/分钟化验:RBC 3.1X1012/LRC 0.05HGB 7.5g/LHet 0.25%MCV 76flMCHC 300g/L思考题1. 初步考虑为何种疾病?为什么?2. 还应该做那些实验室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病理变化?3. 分析其病因可能是什么?4. 应该与那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病例1讨论1•根据其血常规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该患为小细胞低色性贫血2. 还应该做以下检查:(1)RBC形态检查(2)血清铁等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3)必要时可做骨髓检查3.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该患可能是缺铁造成的缺铁性贫血。
4. 应注意与其他贫血及其他血液病进行鉴别本例的最后诊断是:缺铁性贫血病例2:血液一般检查2某男患,30岁,工人。
主诉:3天前开始周身不适,不发烧,无咳嗽、咳痰;昨日开始咽痛,自觉发热,今日加重。
既往史:健康查体:体温39.5OC,呼吸30次/分,脉搏132次/分,BP120/80mmHg。
呼吸急促,声音嘶哑。
颌下淋巴结肿大,双侧扁桃体川度大,充血、水肿,有米粒大-黄豆粒大脓点3个。
心、肺、肝脾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12RBC 4.80 W / L , HGB 140g/L ;MCV 96fl , MCH 30pg/L , MCHC 320g/L ;WBC 12.0 X09/ L ; Sg 0.72, St 0.08; L 0.19, E 0.01 ; PLT 320 >109/ L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思考题1. 应考虑该患为何种疾病?根据是什么?2. 请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
3. 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你认为最后诊断是什么?病例分析1. 该患应考虑为急性感染根据是:(1)发病急,病程只有3天(2)发烧,体温39.5OC(3)双侧扁桃体川度大,充血、水肿,可见多个脓点(4)实验室检查符合化脓性感染的血象2. 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1)RBC的所有检查及血小板计数均正常(2)WBC的所有检查都符合急性化脓性感染:•WBC 计数增高(12.0 W9/L)•N 增高达0.80 ( Sg 0.72, St 0.08 ), L 相对减(0.19)•中性粒细胞有核左移( St 0.08 >5%)•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例3:骨髓细胞学检查某男患,24岁,农民。
实验诊断学-骨髓检查课后练习题(后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1、骨髓穿刺术禁忌症()A. 发热B. 白细胞减少C. 皮肤粘膜出血点D. 血友病E. 骨骼疼痛2、骨髓细胞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有紫蓝色核仁1-2个;胞浆呈深毛蓝色,不透明,常有伪足,见于()A. 原粒细胞B. 早幼粒细胞C. 幼单核细胞D. 幼淋巴细胞E. 原单核细胞3、下列哪项对确诊急性白血病最具价值()A.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B. 外周血片分类中无幼稚细胞C. 肝、脾肿大D.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比例增高E. 有发热及出血征象4、柴捆样Auer小体可见于()A. 原粒细胞B. 早幼粒细胞C. 幼单核细胞D. 幼淋巴细胞E. 淋巴细胞5、正常骨髓细胞外铁为()A. (-) ~ (+)B. (+) ~ (++)C. (++) ~ (+++)D. (+++) ~ (++++)E. (++++)6、骨髓像表现为“核老浆幼“的贫血()A. 缺铁性贫血B. 巨幼细胞性贫血C. 再生障碍性贫血D. 溶血性贫血E. 急性失血性贫血7、巨幼细胞贫血最主要的血液学特征是()A. 大细胞性贫血B. 骨髓内出现巨幼红细胞C. 血红蛋白降低D. 骨髓内红系明显增生,可见巨晚幼粒细胞和巨杆状粒细胞E. 血小板降低8、对于MM具有决定性诊断意义的是()A. 血沉加快B. 骨髓内有大量异常浆细胞C. X线示广泛骨质疏松D. 血清钙增高E. 血清中出现异常免疫球蛋白9、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最主要的区别是()A. 贫血程度B. 病程长短C. 骨髓白血病细胞的分化阶段D. 出血程度E. 周围血白细胞数目的多少10、血小板产自于()A. 原巨核细胞B. 幼巨核细胞C. 颗粒型巨核细胞D. 成熟型巨核细胞E. 裸核型巨核细胞11、骨髓细胞过氧化酶染色反应强阳性,见于()A. 急淋白血病B. 急单白血病C. 急粒白血病D. 红血病E. 巨核细胞白血病12、骨髓中细胞从原始到成熟,胞体均由大变小,唯一例外的是()A. 红细胞系B. 浆细胞系C. 单核细胞系D. 巨核细胞系E. 淋巴细胞系13、骨髓细胞中最大的细胞是()A. 成骨细胞B. 破骨细胞C. 脂肪细胞D. 巨核细胞E. 内皮细胞14、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值(1.5 cm×3 cm面积血膜)为()A. 0-5个B. 5-7个C. 7-35个D. 100个E. 120个15、进行骨髓细胞分类计数时,应先从涂片()A. 头部开始计数B. 体部开始C. 头,体交界处D. 体尾交界处E. 上或下边缘处16、原粒细胞胞浆的形态学特点()A. 量多B. 天蓝色C. 有颗粒D. 有伪促E. 着色不均匀17、鉴别类白血病和慢性髓系白血病的组织化学染色是()A. PASB. POXC. NAPD. 铁染色E. A-NAE18、为了区别红白血病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下列首选实验是()A. POX染色B. PAS染色C. a-NAE染色D. 铁染色E. NAP染色19、患者,男性,30岁,头昏乏力2月,牙龈渗血2周,发热伴咳嗽1周。
2022年第10期总第562期No.10,2022SumNo.562 Journal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实验诊断学是一门连接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的重要桥梁课程,它揭示的客观规律具有普适性,蕴含的哲学思想对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
在“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下,这门课是课程思政的良好载体,而课程思政又是培养医学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1实验诊断学的教学特点实验诊断学是使用多种临床检验技术获取相关人体资料后,对机体的功能状态和病理变化进行分析与综合推理判断,为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变化、疗效评价、预后判断等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综合性学科[1]。
它的教学辐射面广,教学对象包括临床医学、麻醉学、精神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影像学、儿科学、临床药学、眼视光学、全科医学等多个专业的学生,尽管不同专业使用的教材相同,但是各自的专业特点不同。
另外,该课程知识点繁杂、学习难度大、实践性强且课时少,比如笔者所在学校分配给实验诊断学的课时数是32个(20个理论课课时/12个实验课课时),一共10个教学单元却包括整个检验专业5门专业课中的大部分内容。
2实验诊断学课程思政的现状目前,实验诊断学教学仍以简单传授专业知识为主,如讲解每个检测项目的概念、原理、参考值、临床意义、结果分析以及如何正确选择[2]。
笔者所在学校的相关教师大多来自非师范院校,他们大多没有学习过专业的教育教学方法,不知道如何在复杂的专业和知识点背景下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无形之中,不知道如何鼓励学生进行思维模式上的跨越,也不知道如何科学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
总之,方向不清、路径不明是实验诊断学课程思政实施的现实困境。
因此,为了结合专业和教学单元特点融入课程思政,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实现全时空浸润的实验诊断学思政教育,从“专业—教学单元”双视角探索建设实验诊断学课程思政体系迫在眉睫。
3“专业—教学单元”双视角挖掘实验诊断学思政资源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为了思政而思政”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验诊断学习题及答案第一部分血液的一般检验名词解释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
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棒状小体:白细胞细胞质中出现呈红色的杆状物质,长约1-6um,1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其对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亚型呈阳性,而急淋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4.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
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6.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7.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
8.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
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9.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问答题1.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答: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1)判断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急性溶血)、急性失血;造血恢复期可见Ret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功能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危象。
(2)评价疗效,判断病情变化:Ret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