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道路网规划
- 格式:pptx
- 大小:16.90 MB
- 文档页数:48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的主要目的:分析城市用地产生的不同性质的交通,按照其特点和功能要求把它们组织到不同的运输系统中去,并通过城市用地的布局、交通的性质要求同道路的功能和能力相互协调,做到城市交通快捷、方便、安全、经济,取得整个城市布局和运转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OD调查:就是出行的起终点调查,目的是为了得到现状出行生产形态、交通设备资料、土地使用动态及影响社会、经济等各项的因素。
零一分配法基本假设:两个交通区之间有两条及以上的道路相连时,选择一条距离最短、出行时间最短的路,把全部交通量分配这条路上,其余道路均不成大交通量。
分配步骤:1找出各交通区形心到其他交通区形心之间的最短路径树。
2把交通量分配到道路网的最短路径上。
3叠加各路径上的交通量,划出道路网上的交通量分配图。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1现状调查、资料准备。
2城市道路系统初步方案设计3交通规划方案设计4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5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6编制道路系统规划文字说明城市道路网与城市用地布局发生的关系:一定成市布局会产生一定的交通分布,一定交通分布要有一定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相匹配。
城市道路网的结构与形态是城市的布局形态相协调配合的。
城市道路形态规划的步骤:1确定道路网结构及交通组织方案2选定道路标准横断面3道路中心线坐标定位:尽量减少对永久性建筑物的拆迁,选定交叉口和主要转点,弯道半径,计算控制点坐标4选定交叉口形式及转角半径,分隔导向岛尺寸,曲线等5确定控制点高程及坡度等道路竖向要素6其他辅助设施:停车场、站、带等城市交通规划原则:1适应并促进城市及城市用地布局的发展2满足一定时期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的需要,并留有余地3与成熟其他客运方式相协调4与城市道路系统相协调5运行快捷、使用方便、高校、节能、经济城市道路设计内容一般包括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和路面设计四个部分人和车辆在城市道路上通行要占一定的通行断面,成为净空。
城市交通规划与道路建设方案编制介绍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城市交通规划和道路建设方案编制的概览和指导。
交通规划和道路建设是保障城市交通顺畅和安全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交通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是制定关于城市交通系统的长期发展目标和路线图。
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交通需求分析:对城市交通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确定未来交通需求的趋势和规模。
2. 交通网络规划:设计合理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公交、地铁等交通设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3. 交通运营规划:制定交通运营策略,提高交通运营效率,减少拥堵和排放。
4. 环境考虑:在交通规划中要考虑环境因素,包括减少污染、节能减排等。
道路建设方案编制道路建设方案编制是根据交通规划的要求,制定具体的道路建设方案。
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道路网设计:根据交通规划确定的道路网络,进行道路轨迹设计,包括宽度、路口设置、交通信号灯等。
2. 道路类型选择:根据路段的交通流量、用途和环境要求,选择合适的道路类型,如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等。
3. 施工方案制定:确定道路建设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时间安排、施工序列、材料选择等。
4. 环境影响评估:进行道路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估,包括噪音、空气质量、水质等方面的考虑。
结论城市交通规划和道路建设方案编制是确保城市交通顺畅和安全的重要工作。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建设方案,我们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和排放,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出行环境。
以上是对城市交通规划与道路建设方案编制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张三. (2020). 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李四. (2018). 道路建设方案编制原理与实践[M]. 上海:上海交通出版社.。
一、道路交通基础1、城市道路分类分级城市道路的分类1、快速路也叫快速干道通——-快速、长距离交通;全市性干道2、主干路也叫主干道通为主——以交通功能为主;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3、次干路也叫次干道通兼达——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分区干道4、支路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达——以服务功能为主;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Ⅰ、Ⅱ、Ⅲ级。
特大、大城市——Ⅰ级,中城市——Ⅱ级,小城市——Ⅲ级2、交通三参数Q 、K 、V 及三者关系关系式基本关系:V K Q ⋅= 线性关系:抛物线关系:V f ——自由车速K j ——阻塞密度3、通行能力 与Q 区别概念: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数(行人数)。
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区别:通行能力:是“能力”, 检验道路是否充分发挥作用的依据。
(1)f j K VV K 2()f jK Q V KK交通量:道路上实际的通行数量。
二、交通规划、路网规划1、城市交通模式2、交通规划步骤1.交通调查。
2.交通预测---由调查资料,建立交通需求模型,进行现状分析和未来交通预测。
3.交通规划1)提出交通战略方案2)提出交通网络规划方案,并评价优化。
3、OD调查出行,区内(间)出行OD调查的概念含义:对交通的发生,终止所做的调查。
必要性:因为Q,V调查,道路交通状况的调查,道路上的流量流速。
OD调查:对客流流向调查(包括起讫点,路径…..)出行定义: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点的全过程。
特点:一个目的,两个端点。
区内(间)出行区内出行定义: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
区间出行定义:起讫点在不同交通区的出行。
4、交通预测四步法,出行分布预测的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四步法1.出行产生预测:预测各交通区出发,吸引的出行总量。
2.出行分布预测:预测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量分布。
3.交通方式的选择预测:按交通方式的选择将预测的出行量换算为交通量。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规划与优化方案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交通问题逐渐凸显。
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环境污染等问题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规划与优化方案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规划与优化方案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
二、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规划的重要性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是指对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降低交通事故率,并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环境。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规划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交通效率通过科学规划道路网,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交叉口、公交站点等设施,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例如,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方案,可以减少交叉口的等待时间,提高车辆通过能力。
2.减少交通事故率合理规划道路交通设施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例如,通过设置合理的交通标志、标线、隔离设施等,可以引导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减少违章行为,从而降低交通事故率。
3.改善出行环境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环境。
例如,通过建设人行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设施,可以提供更安全、便捷的出行方式,鼓励居民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减少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三、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规划与优化方案的实施方法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规划与优化方案的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城市交通需求、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多个因素。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实施方法。
1.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在制定规划方案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交通调查与数据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道路交通状况、交通需求、交通流量等数据,可以了解交通瓶颈、拥堵点等问题,为规划提供依据。
2.道路网布局优化在规划道路网布局时,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趋势、土地利用状况等因素。
通过合理规划道路的长度、宽度、密度等,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
此外,还可以考虑建设快速路、环城高速公路等交通干道,分流交通流量,减少交通压力。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Ⅱ》综合习题集一、选择题1、铁路轨距指一条线路两钢轨轨头内侧之间的距离,我国铁路采用的标准轨距为()。
A、1067;B、1000mm;C、762mm;D、1435mm2、下面的各条国道中哪条是从北京放射出来的公路?()A、G201;B、G101;C、G302;D、G2033、某城镇需在东西向铁路上增设南北向铁路线,下面那个方案合理?()A 方案一;B 方案二4、机场在城市中布局的位置下图中不合适的是?()5、下列某大城市道路网规划中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的道路网等级级配是合理的?()A、1:1:2:4;B、1:2:3:7;C、1:2:3:4;D、1:2:5:46、下面哪种城市道路网形式的网络连接度最高?()A、方格网;B、环形放射式路网;C、自由式路网;D、放射式路网7、中间站在铁路网中分布普遍,是一种客货合一的车站,为了避免铁路切割城市,最好铁路从城市边缘通过,并将(),使货场接近工业、仓库区,而客站位于居住用地的一侧。
A、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一侧B、铁路货站在城市对侧、客站在城市同侧布置C、铁路客站在城市对侧、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D、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对侧8、在进行小城镇的铁路中间站布置时,当货运量大而同侧又受用地限制,且铁路货运量大、职工人数少的工业企业多布置在城市主要用地的对侧时,宜采用怎样的中间布置形式?()A、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一侧B、铁路货站在城市对侧、客站在城市同侧布置C、铁路客站在城市对侧、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D、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对侧9、城市铁路客运站必须有城市的()连接,直接地通达市中心以及其他联运点(车站、码头等)。
A、快速路B、主要干路C、支路D、高速公路10、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以到发为主的综合性货运站(尤其零担货场)应怎样选址?()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C、应设在郊区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11、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以某几种大宗货物为主的专业性货运站应怎样选址?()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C、应设在郊区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12、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为城市服务的中转货物装卸站应设在哪儿?()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C、应设在郊区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13、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对危险品、有碍卫生的货运站应设在哪?()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C、应设在郊区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14、立体交叉可分为两大类,(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A.分离式立交和环形立交B. 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C.互通式立交和半互通式立交D.苜蓿叶式立交和半苜蓿叶式立交15、关于用地布局与道路网形式的配合,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D )A.城市用地集中布局的小城市,道路网大多为方格网状B. 组团式用地布局的城市,组团内的道路网应当与组团的结构形态一致C. 呈带状组团布局的城市,一般由联系组团间的道路与组团路网形成链式路网结构D. 采用方格网道路的中心城市不会在方格网基础上形成放射状道路网形态16、判断图中两种布置形式哪一个正确?( A )17、下列对于铁路编组站表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为干线运输服务的路网性编组站大部分为中转车流,与城市的关系不大,应远离城市,设在主要干线车流顺直的地点;B、肩负干线与地方运输双重任务的区域性编组站,不仅要设在主要干线车流顺直的地点,而且要靠近城市车流产生的地点,如工业区、仓库区等;C、主要为地区服务的工业和港湾编组站,则应设在车辆集散的地点附近,不可远离城市;D、当铁路枢纽是路网的终端时,则应设在铁路干线引入方向的市中心区边缘。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第一章: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公路:连接城市乡村,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城市道路: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及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厂矿道路:主要供给工厂矿山运输车辆通行的道路.林区道路:建在林区主要供给各种林业运输的通行道路.乡村道路:建在乡村农场,主要供行人及各种农业运输工具通行的道路.公路分为干线和支线,在公路网中起骨架作用的公路叫干线公路.起连接作用的叫支线公路.城市公路分4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纵断面设计原则:1.保证行车的安全与迅速,一般要求路线转转少,纵坡平缓,在纵坡转转处尽可能用较大半径的竖曲线衔接2.相交道路街坊广场以及沿街建筑物的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3.在保证路基稳定,工程经济的条件下,力求设计线与地面线相接近,以减少路基土石方工程量4.应保证道路两侧街坊和路面上雨水的排除5.在城市滨河地区,往往要求滨河道路起防洪堤作用,因此路面设计应该高于洪水水位6.道路设计线要为城市各种地下管线的埋设提供有利条件7.综合纵断面设计曲线,妥善分析确定各竖向控制点的设计标高.纵断面设计步骤:1.勘测道路中心线的地面线2.确定道路纵断面的设计线3.绘制纵断面图机动车道的车道数常用偶尔.路段上机动车道的车道数不宜过多,单向车道不宜超过4条一条非机动车道宽度至少4.5M,通常1条自行车道有两辆车时2.5M,三辆车时3.5M以此类推.人行道的布置:1.人行道需要与行车道有明显的区别,以利各行其道2.人行道的布置与道路等级,行人与沿街建筑有联系关系3.城市道路横断面宽度受地形影响,在地物限制时可在两侧做不等宽的人行道或者仅设单边城市道路定线意义:道路定线对于城市建设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要解决道路本身的工程,经济方面的问题,而且要充分考虑道路与周围环境,城市建设现状的配合以及道路景观等问题.——定线原则:1.因地制宜定路线位置2.掌握好各项技术标准3.正确选定平面和立面上的控制点城市道路设施和小品:除了必须的交通设施外,还应具备满足行人安全卫生方便观赏休闲的各类设施和小品等。
城市道路与交通网络规划方案引言城市道路与交通网络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方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如何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和交通网络成为了城市规划者和交通专家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道路与交通网络规划的重要性,分析相关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第一部分:城市道路与交通网络规划的重要性城市道路与交通网络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个良好的交通网络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运行效率,改善居民的出行体验,促进经济的发展。
首先,合理规划的道路网络可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当城市道路规划不合理,交通流量无法得到有效分流时,交通拥堵将会成为城市的一大难题,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其次,良好的交通网络可以提高交通安全性。
合理规划的道路和交通设施可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最后,良好的交通网络也可以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通畅的交通网络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商业机会,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第二部分:城市道路与交通网络规划的挑战然而,城市道路与交通网络规划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道路规划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方向。
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需要相互协调,避免出现规划冲突和资源浪费。
其次,城市道路规划需要考虑到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
现代城市交通不仅仅依赖于汽车,还包括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多种方式。
因此,城市道路规划需要综合考虑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和平衡。
最后,城市道路规划需要考虑到环境和可持续性。
过度依赖汽车交通会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城市道路规划需要推动可持续交通发展,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的使用。
第三部分:解决方案和建议为了解决城市道路与交通网络规划所面临的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
首先,建立一个综合的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机制,确保两者之间的协调和一致性。
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规划方案。
其次,推动可持续交通发展,减少对汽车的依赖。
部分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城市道路分类及各类道路特点 城市道路分类:按道路地位分: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2.道路网结构类型:1线形式或带状式道路交通系统线形式或带状式道路交通系统 2 2方格式道路交通系统方格式道路交通系统 3 3环形放射式道路交通系统系统 4 4自由式道路系统自由式道路系统 5 5混合式道路系统混合式道路系统3.城市交通存在问题:1用地布局与交通分布欠合理用地布局与交通分布欠合理 2 2道路建设缺乏系统性道路建设缺乏系统性 3 3对城市交通问题重视不够 4城市交通流较为混乱城市交通流较为混乱 5 5城市交通管理相对落后城市交通管理相对落后 6 6道路交通规划难以实施。
道路交通规划难以实施。
第二章:城市交通规划1.交通规划含义。
研究土地使用与出行选择规律,其结论用来对现有土地使用或交通系统的改善提供决策支撑,同时,还要对交通相关若干管理规定、政策提出建议。
规划是渐进的、动态的、面向决策的、民众参与的过程4.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道路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内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
大交通实体数。
服务水平式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式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5.交通三参数:流量、速度、密度基本概念。
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交通实体的数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交通实体的数量,亦称为亦称为流量。
车速是指单位时间内车辆行驶的距离。
密度是指单位长度车道上,某一瞬时所存在的车辆数。
车辆数。
6机动车车流的交通特点。
1.1.机动车流速度、流量和密度关系机动车流速度、流量和密度关系机动车流速度、流量和密度关系2.2.机动车道路容量(机动车道路容量(机动车道路容量(11)机动车道路通行能力()机动车道路通行能力(22)服务水平和服务流量)服务水平和服务流量7.交通调查包含的主要内容。
交通路网的规划与优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交通问题逐渐凸显。
尤其是大城市,车辆数量不断增加,拥堵情况日益严重,人们的出行时间越来越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因此,交通规划和优化成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对城市交通路网进行规划,使其更加合理。
交通路网规划是指根据城市规划的需要、人口分布情况、道路条件、交通组织状况等因素,以及城市交通发展方向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城市交通路网进行科学系统编制的一种综合性规划设计。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城市整体的交通运输策略,同时也要兼顾到市民的出行需求。
其次,我们需要通过交通路网的优化,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
交通路网优化是指通过调整城市的交通路网结构,控制车流量的分布,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进行路网优化时,需要充分考虑交通工具的各方面问题,包括城市内部的地铁、公交、私家车等交通工具的不同特性,以及连接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高铁、航空等交通方式,以此来调节城市的交通运行状态。
为了实现交通路网的规划和优化,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优化主要交通路线。
城市主要的道路交通流量通常比较大,通过对这些主要的交通路线进行优化,可以减轻其拥堵程度。
比如,可以将部分单行道调整为双行道或者宽度扩大,这样就能够增加车道数,缩短车辆排队时间,从而改善了交通状况。
二、加强城市内的道路建设。
城市道路的建设是交通路网优化的重中之重。
需要根据城市发展情况,预测未来交通的需求,采用科学规划的方法进行新道路建设,增加道路总里程,扩大道路排水能力,增加交通设施。
这样,可以较大程度上增加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同时提升市民的出行质量。
三、提高城市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在城市中,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极为重要,如果控制不当,会退化城市交通的运行状态,降低效率,严重危害了市民的生活。
因此,需要采用智能控制技术,提高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以此来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质量。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道路网络布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道路网络布局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和布局能够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效率,改善居民出行条件,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道路网络布局的重要性、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是指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交通需求,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制定合理的道路交通发展目标、规划原则和措施,以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优化和协调发展。
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能够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减少交通拥堵,降低交通事故率,改善居民的出行条件,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首先,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能够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车辆保有量的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通过科学的规划,可以合理配置道路资源,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
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交通信号灯,优化道路交通流量,减少交通阻塞。
其次,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能够减少交通事故率。
交通事故是城市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科学的规划,可以合理设置道路标志、标线和交通设施,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
例如,可以设置合理的限速标志和减速带,引导驾驶员减速慢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最后,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能够改善居民的出行条件。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该以人为本,注重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通过规划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和交通枢纽,可以提高居民的出行便利性,减少出行时间和成本,提高生活质量。
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挑战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这些挑战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解决。
首先,交通拥堵是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主要挑战之一。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车辆保有量的增长,道路交通压力不断增加,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需要通过合理的道路网络布局、交通组织和管理手段来实现。
其次,环境污染是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另一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