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 格式:pptx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4
第一章绪论(一)城市规划与城市交通一,概念城市交通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城市规划中的人口,规模,城市布局,土地使用,城市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总体上:城市交通依附总体规划。
大系统中的子系统。
本身讲:城市交通有独立性。
子系统工程又分若干分系统。
城市的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息,交通。
系统规划必研究交通,而交通离不开规划。
二.城市性质与规模城市的性质:(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省和地区中心,历史名城,工业城市,内地交通枢纽城市,海港城市,金融城市,旅游城市等。
多功能城市占比重最大。
城市性质与城市交通关系密切:性质决定交通,交通可能决定城市性质。
城市交通枢纽:客运枢纽,货运枢纽内地大型交通枢纽:北京,沈阳,武汉沿海大型交通枢纽:上海,天津,广州,大连内地中型交通枢纽:成都,西安,太原,昆明沿海中型交通枢纽:深圳,珠海,汕头等沿内河交通枢纽:南京,重庆工业交通枢纽:唐山,无锡旅游交通枢纽:苏州,杭州,桂林三.城市布局与城市交通城市布局大致分成8种:1)带性城市深圳,兰州2)子母城市北京,巴黎3)走廊城市华盛顿4)集中城市5)分散集团式北京6)手指式哥本哈根7)特殊地形城市道路服从城市布局,反过来也影响城市布局。
要布设城市网络,首先必须了解城市布局。
设想:1,大城市地区交通布局,打破同心圆向心发展,改为开敞式。
城市布局沿交通干线发展,城市用地组团布置,组团间用绿地空间隔开。
2,在中心城市中,处中央商业区外,在其外部建成区组团内,新辟副中心。
3,在超越大城市地区大范围内,组成:首都圈,城市群,城市等。
如:日本东京沿太平洋沿岸,神户,大阪,名古屋城市等,美国沿大西洋的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城市群等,这些城市群组成了交通体系。
4,中心城市外围大范围内划定较大范围内森林公园或绿色环境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四.土地使用规划与城市交通1,城市土地按使用性质分: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居住用地,工作用地,商业服务,医疗文化,市政用地,城市道路,广场,停车场,绿化,体育设施等。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摘要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是一个涉及到城市发展、交通运输和社会经济的综合性问题。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道路和交通系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重要性、目标和方法,并介绍一些实施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具体案例。
引言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和交通系统的规划和管理变得日益重要。
合理的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不仅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还能减少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通过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系统,可以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例如,通过设置合理的交通信号灯和交通分流策略,可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2.降低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可以促进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和使用,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还可以减少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
3.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合理的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可以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方便居民出行。
通过规划建设步行街和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设施,可以提倡低碳出行方式,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目标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通过规划建设更多的道路和交通设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2.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络,推广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方式,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3.降低交通事故率:通过合理规划交通信号灯和交通设施,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率。
4.减少环境污染:通过推广低碳出行方式和改善交通管理方式,减少尾气排放和环境污染。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方法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城市交通相关的数据,包括交通流量、道路通行能力等,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当前的交通状况和问题。
第三章一、公路设计的技术要素计算行车速度、行车宽度、路基宽度、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停车视距、最大纵坡、桥涵设计车辆荷载、桥面车道数1. 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路基、路面、桥梁、涵洞、渡□码头、隧道、绿化、通信、照明等2. 公路路线编号由一位公路管理等级的字母代码和三位数字构成。
3. 公路快速干线网的负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影响、大气和噪音污染、能源消耗、生态影响、地质水文影响、交通事故4. 按照公路运输场站的使用功能不同,传统上一般分为客运站、货运站、技术站、公路过境车辆服务站。
二、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公路交通与城市的矢系1、以城市为目的地的到达交通,要求线路直通市区,并在城市干道直接衔接。
2、同城市矢系不大的过境交通,或者是通过城市但不进入市区,或者是上、下少量客车或暂时停留(或过夜)的车辆,一般尽量由城市边缘绕行通过。
公路与城市连接的基本方式(70结合图)1、这是一种改造旧有城市道路与一般公路合用的常用方式,它将过境交通引至城市外围通过,避免进入市区产生干扰,而将车站设在城市边缘的入口处,使入境交通终止于此,不在进入市区。
2、一般来说,公路的等级越高,经过的城镇规模越小。
则在通过该城镇的车流中入境的比重越小。
3、一般大城市往往是公路终点,入境的交通较多。
4、在大规模城市内,设有城市环路环绕与城市中心区外围。
5、以公路组成城市的外道交通,兼做城市近郊工业区之间联系的交通干道。
6、公路与城市道路各自自成系统,互不干扰。
二、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及其在城市范围内的布置,应遵循“近城不进城。
进城不扰民”的布置原则。
具体分为(71图):1、环形绕行式一一该形式适用于主枢纽的特大城市。
2、切线绕行式一一当有两、三条高速公路进入城市时。
采用切线绕行式可减轻过境交通对城市的干扰,如无锡。
3、分离式一一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多数车流如果与城市无矢,则最好远离城市分布,用联络线接入城4、穿越式咼速公路从城市组团间穿过。
三、公路物流中心(园区)的布置原则如下:1、公路物流中心(园区)因用地范围较大,车辆出入频繁,应尽量分布在城市中心区环路的外侧、郊区或城乡结合部,以减轻对城市交通火环境的影响,并满足今后发展需要。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学习心得在城市建设中,道路与交通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作为一个城市的血液系统,道路网络和交通规划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近期,我参加了一门关于《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课程,并从中受益匪浅。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
首先,这门课程让我深刻理解了道路和交通规划的重要性。
道路网络的规划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交通流动性和运输效率。
合理的道路布局能够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的便利性。
同时,交通规划也需要考虑到公共交通、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等多种出行方式,以促进可持续出行和城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道路和交通规划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需要全面深入地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居民的出行需求。
其次,课程中讲授的道路和交通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对我来说非常实用。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道路设计原则、交叉路口的优化设计以及交通模型的建立等。
这些知识为我提供了解决实际道路和交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方法和技巧,我能够更加准确、科学地分析和解决城市中的交通问题,提高道路网络的规划和设计水平。
最后,通过这门课程,我对城市道路和交通规划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因此,如何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
未来的城市道路和交通规划需要更加注重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化。
例如,通过智能交通系统来提高交通管理效率,通过推广电动车和共享单车等来减少交通污染,通过建设更多的步行街和自行车道来鼓励非机动车出行等。
这些都是未来城市道路和交通规划需要思考的内容。
总的来说,参加《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是一次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通过这门课程,我深刻认识到道路与交通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学习到了道路和交通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实践项目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并对未来的城市道路和交通规划有了更多的思考。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第三章一、公路设计的技术要素计算行车速度、行车宽度、路基宽度、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停车视距、最大纵坡、桥涵设计车辆荷载、桥面车道数1.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路基、路面、桥梁、涵洞、渡口码头、隧道、绿化、通信、照明等2.公路路线编号由一位公路管理等级的字母代码和三位数字构成。
3.公路快速干线网的负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影响、大气和噪音污染、能源消耗、生态影响、地质水文影响、交通事故4.按照公路运输场站的使用功能不同,传统上一般分为客运站、货运站、技术站、公路过境车辆服务站。
二、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公路交通与城市的关系1、以城市为目的地的到达交通,要求线路直通市区,并在城市干道直接衔接。
2、同城市关系不大的过境交通,或者是通过城市但不进入市区,或者是上、下少量客车或暂时停留(或过夜)的车辆,一般尽量由城市边缘绕行通过。
公路与城市连接的基本方式(70结合图)1、这是一种改造旧有城市道路与一般公路合用的常用方式,它将过境交通引至城市外围通过,避免进入市区产生干扰,而将车站设在城市边缘的入口处,使入境交通终止于此,不在进入市区。
2、一般来说,公路的等级越高,经过的城镇规模越小。
则在通过该城镇的车流中入境的比重越小。
3、一般大城市往往是公路终点,入境的交通较多。
4、在大规模城市内,设有城市环路环绕与城市中心区外围。
5、以公路组成城市的外道交通,兼做城市近郊工业区之间联系的交通干道。
6、公路与城市道路各自自成系统,互不干扰。
二、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及其在城市范围内的布置,应遵循“近城不进城。
进城不扰民”的布置原则。
具体分为(71图):1、环形绕行式——该形式适用于主枢纽的特大城市。
2、切线绕行式——当有两、三条高速公路进入城市时。
采用切线绕行式可减轻过境交通对城市的干扰,如无锡。
3、分离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多数车流如果与城市无关,则最好远离城市分布,用联络线接入城市,如困死,镇江。
4、穿越式——高速公路从城市组团间穿过。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一)上册绪论1.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舍,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2按照道路在道路交通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
干线公路:在公路网中起骨架作用的公路支线公路:起连接作用的公路、干线公路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
3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4按照道路在道路交通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5 大、中、小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机动设计速度、道路网密度、道路中机动车车道条数、道路宽度)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内容: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路面设计和交通管理设施7道路选线、道路断面组合、道路交叉口选型等是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重要内容。
8.城市道路设计应本着以下原则进行:1)城市道路的设计必须在城市规划、特别是土地利用规划和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指导下进行;2)要求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考虑道路建设的远近期结合、分期发展,避免不符合规划的临时性建设;3)要综合考虑道路的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横断面布置、道路交叉口、各种道路附属设施、路面类型,满足行人及各种车辆行驶的技术要求;4)设计时,应同时兼顾道路两侧城市用地、房屋建筑和各种工程管线设施的高程及功能要求,与周围环境协调,创造良好的街道景观;5)合理使用各项技术标准,尽可能采用较高的线形技术标准,除特殊情况外,应避免采用极限标准。
第一章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1.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2车辆的停发方式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后退停车,后退发车和前进停车,前进发车三种。
3.停车场车辆停放方式按汽车纵轴线与通道的夹角关系分,有平行式、垂直式、斜列式三种。
(1)平行式。
车辆平行于通道方向的停放。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所需停车带较窄,驶出车辆方便迅速;但沿路占地最长,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量少。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第一章: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公路:连接城市乡村,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城市道路: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及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厂矿道路:主要供给工厂矿山运输车辆通行的道路.林区道路:建在林区主要供给各种林业运输的通行道路.乡村道路:建在乡村农场,主要供行人及各种农业运输工具通行的道路.公路分为干线和支线,在公路网中起骨架作用的公路叫干线公路.起连接作用的叫支线公路.城市公路分4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纵断面设计原则:1.保证行车的安全与迅速,一般要求路线转转少,纵坡平缓,在纵坡转转处尽可能用较大半径的竖曲线衔接2.相交道路街坊广场以及沿街建筑物的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3.在保证路基稳定,工程经济的条件下,力求设计线与地面线相接近,以减少路基土石方工程量4.应保证道路两侧街坊和路面上雨水的排除5.在城市滨河地区,往往要求滨河道路起防洪堤作用,因此路面设计应该高于洪水水位6.道路设计线要为城市各种地下管线的埋设提供有利条件7.综合纵断面设计曲线,妥善分析确定各竖向控制点的设计标高.纵断面设计步骤:1.勘测道路中心线的地面线2.确定道路纵断面的设计线3.绘制纵断面图机动车道的车道数常用偶尔.路段上机动车道的车道数不宜过多,单向车道不宜超过4条一条非机动车道宽度至少4.5M,通常1条自行车道有两辆车时2.5M,三辆车时3.5M以此类推.人行道的布置:1.人行道需要与行车道有明显的区别,以利各行其道2.人行道的布置与道路等级,行人与沿街建筑有联系关系3.城市道路横断面宽度受地形影响,在地物限制时可在两侧做不等宽的人行道或者仅设单边城市道路定线意义:道路定线对于城市建设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要解决道路本身的工程,经济方面的问题,而且要充分考虑道路与周围环境,城市建设现状的配合以及道路景观等问题.——定线原则:1.因地制宜定路线位置2.掌握好各项技术标准3.正确选定平面和立面上的控制点城市道路设施和小品:除了必须的交通设施外,还应具备满足行人安全卫生方便观赏休闲的各类设施和小品等。
1、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
2、公交优先确实切含义。
3、城市郊区道路交通分析按交通性质分为哪三类,如何组织?4、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根本原那么?5、城市交通的含义。
6、交通影响分析。
7、城市道路具有哪些功能?8、居民流动在时间上分布特点有哪些?9、铁路客运站位置选择。
10、水网城市道路网的规划和改造应考虑哪些问题?11、什么是铁路车站中的中间站、区段站?12、在设计穿插口时,增加穿插口的通行能力的方法有哪些?可图示。
13、城市南北主干路和东西主干路相交,东西路直行车流量很大,于是将东西直行路下穿,并不再采取其他措施。
问穿插口是否还有冲突点,为什么,图示冲突点?提出2个改造措施。
14、什么是BRT?15、分析城市干道网根本类型中的方格路网、优缺点及使用该路网时注意的事项。
16、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设计原那么?17、城市轨道交通的分类。
18、铁路客运站在城市中的布置和数量。
〔按不同的城市规模分析〕19、山区城市道路网规划应符合的规定有哪些?20、铁路设备的布置原那么有哪些?21、城市道路等级构造规划应遵循的原那么有哪些?22、为什么提倡公交优先?23、公交中途站规划原那么有哪些?24、图为某城市新区主干路AB及次干路CD穿插口规划平面图.规划主干路AB的横断面为双向6条机动车道三块板布置,次干路CD的横断面为双向4条机动车道一块板布置。
穿插口设置了5个公交停靠站,其中2、3、5号站为直行、右转公交站,1、4号站为左转公交站,停靠站距穿插口距离如下图。
试指出该穿插口规划平面布置存在的问题。
1、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效劳的城市道路,为〔〕。
A 快速路B 主干路C 次干路D 支路2、在城市规划估算停车用地时,其用地总面积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m2计算。
A 0.6~0.8B 0.7~0.9 C3、当地形困难或条件受限制的时候,我们采用〔〕,并设置最大超高。
A 极限最小半径B 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C 一般最小半径D 不设超高容许的最小半径4、道路纵断面线形反映路线竖向的〔〕A 走向B 高程C 高差D 纵坡大小5、路拱的形式包括〔〕A 直线形B 折线形C抛物线形 D 直线抛物线形6、桥梁按构造受力可分为( )根本体系:A 梁式体系B 拱式体系C 刚架桥D 缆索承重桥7、城市道路按其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一般分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城市交通是一个城市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方面,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
为了有效管理和规划城市的交通与道路系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国家层面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介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方面的职责、战略以及实施情况。
一、职责和使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是国家对城市交通和道路规划进行统一管理的主管部门。
其使命在于促进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交通运输效率,改善交通环境,并为城市居民提供便捷、安全、高效的出行方式。
二、战略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推动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的战略制定和实施。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了以下战略规划措施:1. 交通规划与网络建设:通过科学规划,建设合理的城市交通网络,提高城市道路网络的覆盖率和连通性,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2. 公共交通发展:鼓励和支持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升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减少城市居民使用私人汽车的依赖。
3. 环保与可持续交通:推动城市交通系统绿色化发展,采用清洁能源和新技术,减少尾气排放和环境污染,提高交通能源利用效率。
4. 综合交通规划:综合考虑城市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人口分布等因素,进行科学的综合交通规划,提升城市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益。
三、实施情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实施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方面积极推动了一系列措施和项目。
1. 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根据规划方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各地开展城市道路、桥梁、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2. 公共交通发展支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供经费和技术支持,鼓励各地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扩大公交线路覆盖范围,提高公交服务质量。
3. 技术创新与应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积极推动新技术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应用和创新,例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的智能化程度。
4. 城市交通管理与监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制定和执行城市交通管理政策,加强对城市道路交通的监测和监管,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措施第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概述 (2)1.1 城市交通规划的意义与任务 (2)1.1.1 城市交通规划的意义 (3)1.1.2 城市交通规划的任务 (3)1.2 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3)1.3 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 (3)第二章城市交通需求预测与评估 (4)2.1 交通需求预测的方法与技术 (4)2.2 交通需求预测的数据分析 (4)2.3 交通需求评估与调控 (5)第三章城市道路网络规划 (5)3.1 城市道路网络布局原则 (5)3.2 城市道路网络规划方法 (6)3.3 城市道路网络规划案例分析 (6)第四章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7)4.1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概述 (7)4.2 公共交通线路规划 (7)4.2.1 线路规划原则 (7)4.2.2 线路规划方法 (7)4.3 公共交通设施规划 (8)4.3.1 公交站点规划 (8)4.3.2 公交枢纽规划 (8)4.3.3 公交停车场规划 (8)第五章城市交通组织与管理 (8)5.1 城市交通组织原则 (8)5.2 城市交通管理措施 (9)5.3 城市交通组织与管理案例分析 (9)第六章城市交通信号控制与优化 (10)6.1 交通信号控制原理 (10)6.1.1 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原则 (10)6.1.2 交通信号控制的基本方法 (10)6.2 交通信号控制策略 (11)6.2.1 单点控制策略 (11)6.2.2 干线协调控制策略 (11)6.3 交通信号优化方法 (11)6.3.1 基于交通流预测的优化方法 (11)6.3.2 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方法 (11)6.3.3 基于人工智能的优化方法 (12)第七章城市交通拥堵治理 (12)7.1 城市交通拥堵原因分析 (12)7.2 交通拥堵治理措施 (12)7.3 交通拥堵治理案例分析 (13)第八章城市停车规划与管理 (14)8.1 城市停车规划原则 (14)8.2 停车设施规划与设计 (14)8.3 城市停车管理措施 (15)第九章城市交通安全管理 (15)9.1 城市交通安全现状分析 (15)9.1.1 交通拥堵问题严重 (15)9.1.2 交通频发 (15)9.1.3 交通违法行为突出 (16)9.1.4 城市交通设施不完善 (16)9.2 交通安全管理措施 (16)9.2.1 优化交通规划 (16)9.2.2 严格交通执法 (16)9.2.3 提高驾驶员素质 (16)9.2.4 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16)9.3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16)9.3.1 开展多样化宣传活动 (16)9.3.2 充分利用媒体宣传 (16)9.3.3 加强学校交通安全教育 (17)9.3.4 加强与社区的合作 (17)第十章城市交通环境与景观规划 (17)10.1 城市交通环境规划原则 (17)10.2 交通景观规划方法 (17)10.3 交通环境与景观规划案例分析 (18)第十一章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设 (18)11.1 城市交通信息化概述 (18)11.2 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 (18)11.3 交通信息服务与应用 (19)第十二章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19)12.1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9)12.2 可持续交通规划策略 (20)12.3 可持续交通管理措施 (20)第一章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概述1.1 城市交通规划的意义与任务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对城市交通规划的需求也日益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