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 格式:pdf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25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一)上册绪论1.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舍,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2按照道路在道路交通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
干线公路:在公路网中起骨架作用的公路支线公路:起连接作用的公路、干线公路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
3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
4按照道路在道路交通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5 大、中、小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机动设计速度、道路网密度、道路中机动车车道条数、道路宽度)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内容:路线设计,交叉口设计,道路附属设施设计,路面设计和交通管理设施7道路选线、道路断面组合、道路交叉口选型等是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重要内容。
8.城市道路设计应本着以下原则进行:1)城市道路的设计必须在城市规划、特别是土地利用规划和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指导下进行;2)要求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考虑道路建设的远近期结合、分期发展,避免不符合规划的临时性建设;3)要综合考虑道路的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横断面布置、道路交叉口、各种道路附属设施、路面类型,满足行人及各种车辆行驶的技术要求;4)设计时,应同时兼顾道路两侧城市用地、房屋建筑和各种工程管线设施的高程及功能要求,与周围环境协调,创造良好的街道景观;5)合理使用各项技术标准,尽可能采用较高的线形技术标准,除特殊情况外,应避免采用极限标准。
第一章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1.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2车辆的停发方式前进停车,后退发车后退停车,后退发车和前进停车,前进发车三种。
3.停车场车辆停放方式按汽车纵轴线与通道的夹角关系分,有平行式、垂直式、斜列式三种。
(1)平行式。
车辆平行于通道方向的停放。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所需停车带较窄,驶出车辆方便迅速;但沿路占地最长,单位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量少。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摘要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是一个涉及到城市发展、交通运输和社会经济的综合性问题。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道路和交通系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重要性、目标和方法,并介绍一些实施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具体案例。
引言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道路和交通系统的规划和管理变得日益重要。
合理的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不仅可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还能减少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生活品质。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通过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系统,可以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例如,通过设置合理的交通信号灯和交通分流策略,可以减少交通堵塞,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2.降低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可以促进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和使用,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还可以减少尾气排放,减少空气污染。
3.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合理的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可以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方便居民出行。
通过规划建设步行街和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设施,可以提倡低碳出行方式,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目标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通过规划建设更多的道路和交通设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2.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络,推广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方式,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优化交通运输结构。
3.降低交通事故率:通过合理规划交通信号灯和交通设施,提高交通运输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率。
4.减少环境污染:通过推广低碳出行方式和改善交通管理方式,减少尾气排放和环境污染。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方法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城市交通相关的数据,包括交通流量、道路通行能力等,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当前的交通状况和问题。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学习心得在城市建设中,道路与交通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作为一个城市的血液系统,道路网络和交通规划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近期,我参加了一门关于《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的课程,并从中受益匪浅。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
首先,这门课程让我深刻理解了道路和交通规划的重要性。
道路网络的规划直接关系到城市的交通流动性和运输效率。
合理的道路布局能够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的便利性。
同时,交通规划也需要考虑到公共交通、非机动车道以及人行道等多种出行方式,以促进可持续出行和城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道路和交通规划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需要全面深入地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居民的出行需求。
其次,课程中讲授的道路和交通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对我来说非常实用。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不同类型的道路设计原则、交叉路口的优化设计以及交通模型的建立等。
这些知识为我提供了解决实际道路和交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方法和技巧,我能够更加准确、科学地分析和解决城市中的交通问题,提高道路网络的规划和设计水平。
最后,通过这门课程,我对城市道路和交通规划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因此,如何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
未来的城市道路和交通规划需要更加注重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化。
例如,通过智能交通系统来提高交通管理效率,通过推广电动车和共享单车等来减少交通污染,通过建设更多的步行街和自行车道来鼓励非机动车出行等。
这些都是未来城市道路和交通规划需要思考的内容。
总的来说,参加《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是一次有意义的学习经历。
通过这门课程,我深刻认识到道路与交通规划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学习到了道路和交通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通过实践项目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并对未来的城市道路和交通规划有了更多的思考。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第三章一、公路设计的技术要素计算行车速度、行车宽度、路基宽度、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停车视距、最大纵坡、桥涵设计车辆荷载、桥面车道数1.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有路基、路面、桥梁、涵洞、渡口码头、隧道、绿化、通信、照明等2.公路路线编号由一位公路管理等级的字母代码和三位数字构成。
3.公路快速干线网的负作用主要表现为社会影响、大气和噪音污染、能源消耗、生态影响、地质水文影响、交通事故4.按照公路运输场站的使用功能不同,传统上一般分为客运站、货运站、技术站、公路过境车辆服务站。
二、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公路交通与城市的关系1、以城市为目的地的到达交通,要求线路直通市区,并在城市干道直接衔接。
2、同城市关系不大的过境交通,或者是通过城市但不进入市区,或者是上、下少量客车或暂时停留(或过夜)的车辆,一般尽量由城市边缘绕行通过。
公路与城市连接的基本方式(70结合图)1、这是一种改造旧有城市道路与一般公路合用的常用方式,它将过境交通引至城市外围通过,避免进入市区产生干扰,而将车站设在城市边缘的入口处,使入境交通终止于此,不在进入市区。
2、一般来说,公路的等级越高,经过的城镇规模越小。
则在通过该城镇的车流中入境的比重越小。
3、一般大城市往往是公路终点,入境的交通较多。
4、在大规模城市内,设有城市环路环绕与城市中心区外围。
5、以公路组成城市的外道交通,兼做城市近郊工业区之间联系的交通干道。
6、公路与城市道路各自自成系统,互不干扰。
二、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及其在城市范围内的布置,应遵循“近城不进城。
进城不扰民”的布置原则。
具体分为(71图):1、环形绕行式——该形式适用于主枢纽的特大城市。
2、切线绕行式——当有两、三条高速公路进入城市时。
采用切线绕行式可减轻过境交通对城市的干扰,如无锡。
3、分离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多数车流如果与城市无关,则最好远离城市分布,用联络线接入城市,如困死,镇江。
4、穿越式——高速公路从城市组团间穿过。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名词解释1、交通流:在道路上通行的车流和人流统称为交通流。
•2车流量:指在单位时间的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车辆数,且常指来往两个方向的车辆数2、小时交通量:一小时内通过观测点的车辆数•3、高峰小时交通量:一天内的车流高峰期间连续60分的最大交通量•4时段交通量(流率):对不足1小时的时间间隔内观测到的交通量换算为1小时的车辆数称为当量小时流率,或简称流率4、流率=n分钟内观测到的车辆数* 60(pcu/h)/ nn为观测时间(一般取5min或15min)5、车流密度:某一瞬时内一条车道的单位长度上分布的车辆数。
他表示车辆分布的密集程度6、车头时距:在同向行驶的车流中,前后相邻的两辆车驶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时间间隔称为行车视距。
7、行车视距:为了行车安全,在道路设计中应当保证驾驶员在一定距离范围内能随时看到前方道路上出现的障碍物,或迎面行驶的车辆,以便及时采取刹车制动措施,或绕开障碍物。
这个必不可少的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7停车视距:指在同一车道上,车辆突然遇到前方障碍物,如行人过街、违章行驶交通事故以及其他不合理的临时占道等,而必须及时采取制动停车所需要的安全距离,这一过程主要包括反应距离、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8会车视距:指对向行驶的车辆在同一道路上相遇,又来不及错让时,必须采取制动刹车所需要的最短安全距离。
包括反应时间的行驶距离、制动刹车后的行驶距离、完全停止后的最小安全距离8、道路纵坡:指道路中心线(纵向)坡度,坡长则指中心线上某一道路纵坡路段的起止长度。
道路纵坡的大小关系到交通条件、排水状况与工程经济。
•9竖曲线:P77•9、人行道的通行能力:应按其可通过行人的步道宽度计算,通常按一条1M宽的人行带在单位时间的可能通行能力乘上设计的人行带条数而得。
10、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为路肩。
•10道路定线:就是在红线设计或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现状城市建设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确定道路的平面、竖向线形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绘制平、纵断面设计图11、展线:在山岭地带,由于地面自然纵坡常大于道路设计容许的最大纵度,就需要顺应地形,适当延伸线路长度线路长度沿山坡逐渐盘绕而上,以到达路线终点。
1、都市轨道交通旳分类。
2、公交优先确实切含义。
3、都市郊区道路交通分析按交通性质分为哪三类,怎样组织?4、都市道路系统规划旳基本原则?5、都市交通旳含义。
6、交通影响分析。
7、都市道路具有哪些功能?8、居民流动在时间上分布特点有哪些?9、铁路客运站位置选择。
10、水网都市道路网旳规划和改造应考虑哪些问题?11、什么是铁路车站中旳中间站、区段站?12、在设计交叉口时,增长交叉口旳通行能力旳措施有哪些?可图示。
13、都市南北主干路和东西主干路相交,东西路直行车流量很大,于是将东西直行路下穿,并不再采用其他措施。
问交叉口与否尚有冲突点,为何,图示冲突点?提出2个改造措施。
14、什么是BRT?15、分析都市干道网基本类型中旳方格路网、优缺陷及使用该路网时注意旳事项。
16、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旳设计原则?17、都市轨道交通旳分类。
18、铁路客运站在都市中旳布置和数量。
(按不一样旳都市规模分析)19、山区都市道路网规划应符合旳规定有哪些?20、铁路设备旳布置原则有哪些?21、都市道路等级构造规划应遵照旳原则有哪些?22、为何倡导公交优先?23、公交中途站规划原则有哪些?24、图为某都市新区主干路AB与次干路CD交叉口规划平面图.规划主干路AB旳横断面为双向6条机动车道三块板布置,次干路CD旳横断面为双向4条机动车道一块板布置。
交叉口设置了5个公交停靠站,其中2、3、5号站为直行、右转公交站,1、4号站为左转公交站,停靠站距交叉口距离如图所示。
试指出该交叉口规划平面布置存在旳问题。
1、为都市中大量、长距离、迅速交通服务旳都市道路,为()。
A 迅速路B 主干路C 次干路D 支路2、在都市规划估算停车用地时,其用地总面积可按规划都市人口每人()m2计算。
A 0.6~0.8B 0.7~0.9C 0.8~1.0D 1.0~1.23、当地形困难或条件受限制旳时候,我们采用(),并设置最大超高。
A 极限最小半径B 不设超高旳最小半径C 一般最小半径D 不设超高容许旳最小半径4、道路纵断面线形反应路线竖向旳()A 走向B 高程C 高差D 纵坡大小5、路拱旳形式包括()A 直线形B 折线形C抛物线形 D 直线抛物线形6、桥梁按构造受力可分为( )基本体系:A 梁式体系B 拱式体系C 刚架桥D 缆索承重桥7、都市道路按其在都市道路系统中旳地位、交通功能一般分为()。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第一章: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公路:连接城市乡村,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城市道路: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及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厂矿道路:主要供给工厂矿山运输车辆通行的道路.林区道路:建在林区主要供给各种林业运输的通行道路.乡村道路:建在乡村农场,主要供行人及各种农业运输工具通行的道路.公路分为干线和支线,在公路网中起骨架作用的公路叫干线公路.起连接作用的叫支线公路.城市公路分4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纵断面设计原则:1.保证行车的安全与迅速,一般要求路线转转少,纵坡平缓,在纵坡转转处尽可能用较大半径的竖曲线衔接2.相交道路街坊广场以及沿街建筑物的出入口有平顺的衔接3.在保证路基稳定,工程经济的条件下,力求设计线与地面线相接近,以减少路基土石方工程量4.应保证道路两侧街坊和路面上雨水的排除5.在城市滨河地区,往往要求滨河道路起防洪堤作用,因此路面设计应该高于洪水水位6.道路设计线要为城市各种地下管线的埋设提供有利条件7.综合纵断面设计曲线,妥善分析确定各竖向控制点的设计标高.纵断面设计步骤:1.勘测道路中心线的地面线2.确定道路纵断面的设计线3.绘制纵断面图机动车道的车道数常用偶尔.路段上机动车道的车道数不宜过多,单向车道不宜超过4条一条非机动车道宽度至少4.5M,通常1条自行车道有两辆车时2.5M,三辆车时3.5M以此类推.人行道的布置:1.人行道需要与行车道有明显的区别,以利各行其道2.人行道的布置与道路等级,行人与沿街建筑有联系关系3.城市道路横断面宽度受地形影响,在地物限制时可在两侧做不等宽的人行道或者仅设单边城市道路定线意义:道路定线对于城市建设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要解决道路本身的工程,经济方面的问题,而且要充分考虑道路与周围环境,城市建设现状的配合以及道路景观等问题.——定线原则:1.因地制宜定路线位置2.掌握好各项技术标准3.正确选定平面和立面上的控制点城市道路设施和小品:除了必须的交通设施外,还应具备满足行人安全卫生方便观赏休闲的各类设施和小品等。
第一章总论1 所谓城市综合交通即是涵盖了存在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
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大致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的关系。
从形式上,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地上交通、地下交通、路面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等。
从运输性质,城市综合交通又可以分为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两大类型。
从交通的位置上,城市综合交通又可分为道路上的交通和道路外的交通。
城市综合交通又可以按交通性质和交通方式进行分类。
2 在城市规划中主要关注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关系和对外交通设施在城市中的位置。
3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的。
4 城市景观可以根据人在不同环境下对城市面貌的视觉感知分为三种,都同道路密切相关,(1)宏观景观,(2)中观景观,(3)微观景观。
5 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是一种集中式封闭的城市布局方式,城市往往围绕政权中心(宫城、衙署)布置,城墙成为约束城市发展的障碍,城乡界限分明,因而城市道路也呈集中式的布置,通达性不够,城乡道路基本以城门为分界点和连接点。
6 我们从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认识到:城市不同的生活方式会产生对城市布局的不同要求,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城市的交通形态;不同的城市布局又会产生不同的交通形态,,交通形态的不同又会产生不同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7 交通分流有三种基本形态:(1)交通性交通与生活性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按交通性和生活性的分类或按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类,把骨干性的繁忙交通与枝节性的宜人交通分离出来。
(2)快速交通与常速交通的分流,包括在同一平面和不同平面上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分为快速道路系统和常速道路系统,以及道路客运交通与路外轨道客运交通的分离,以把中远距离的快速交通同短距离的常速交通分离出来。
(3)机动交通、非机动交通及步行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系统中设置机动车专用路、自行车专用路和步行专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