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旅游市场.-旅游市场的一般特征、我国旅游市场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796.50 KB
- 文档页数:30
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的主要特征我国的国内旅游消费除了具有最终消费、综合消费、绿色消费、可重复消费和多层次消费的基本特点以外,还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从消费群体看,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悄然变化,已经从温饱型消费模式向小康型消费模式转变,居民消费支出中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比重上升,与此同时旅游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国内旅游消费人数不断攀升,我国进入了大众旅游消费时代。
进入新世纪,国内旅游消费人次每年净增1亿人次以上,其中2004年和2007年均净增2亿人次以上,分别比上年净增2.3和2.2亿人次。
2008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7.1亿人次,比2000年净增近10亿人次,增长了1.3倍。
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出游率达到129%,比2000年提高了近70个百分点。
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消费将达到28亿人次。
就国内消费群体而言,我国已形成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
2.从消费主体看,农村居民成为国内旅游消费的重要力量从1997年至2008年10多年间,在我国国内旅游消费人群构成中,农村居民出游人次占当年全国国内总出游人次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0%左右,这可能是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的。
从总量看,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出游达到10.09亿人次,占当年国内总出游人次的比重为58.9%,比全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还高出4.6个百分点。
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出游人次,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多出3.06亿人次。
从增量看,我国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成长迅速,1997年农村居民出游率只有40%,到2008年达到了111.9%,提高了71.9个百分点。
2008年当年农村居民出游人次比1997年当年净增了6.24亿人次。
从消费看,1999年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第一次超过1000亿元,达到1083.69亿元,2007年又超过2000亿元,达到2220.23亿元,2008年达到2777.55亿元。
国开电大专科《旅游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国开电大专科《旅游经济学》网上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xxx年11月24日。
形考任务3 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题目1:旅游是由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 )三个要素构成的,旅游活动以及旅游经济活动也都是围绕着这三个要素构成的。
[答案]旅游联结体题目2:( )被誉为旅游业的先驱。
[答案]托马斯·库克题目3: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怎么样的经济分析方法是( )。
[答案]规范分析题目4:旅游需求量对旅游产品价格的反应及其变化关系中,根据旅游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论旅游产品的价格是上涨还是下跌,旅游需求量都会出现相应地减少或增加,这是指( )。
[答案]旅游需求价格弹性题目5:从事旅游产品销售业务,并从中赚取佣金的企业是旅游的 [答案]零售商题目6:( )主要研究经济现象是什么,即单纯考虑经济活动的实际运作而不考虑运作效果的好坏。
[答案]实证分析题目7:将游客分为团体旅游、散客旅游是哪种分类方式。
( ) [答案]按组织形式划分题目8:在一定时期内人们愿意并能够以一定货币支付能力购买旅游产品的数量,这是指( )。
[答案]旅游需求量题目9:被称为现代旅游业之父的是( )。
[答案]英国人托马斯·库克题目10:A景区的门票价格定为100元,每天有200人前来参观旅游;但是如果将门票价格下调为80元时,则旅游者人数可达到每日260人,则当旅游者人数为260人时的门票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为( )。
[答案]1.5 题目11:运量最大的交通方式是 [答案]水运交通题目12:旅游供给曲线是向( )方向弯曲的。
[答案]右上方题目13:根据客源地内旅游经营商的( ),可以将旅游经营商划分为旅游批发商、旅游零售商和旅行代理商三类。
[答案]职能以及作用题目14:交通运输设施属于旅游供给中的( )。
[答案]旅游设施题目15:投资、贷款、税收等因素属于影响旅游供给的( )。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xxxx\一、中国旅游市场分析(一)中国国内旅游市场1、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现状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均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到2002年达到一个巅峰。
但突如其来的非典使2003年国内游客数和收入又降到2002年以下。
短暂的低谷过后,2004年开始,国内旅游市场又开始复苏。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我国旅游经济运行经受重大考验的一年。
在金融危机影响持续蔓延的情况下,甲型H1N1流感疫情又突然而至,对我国旅游经济形成了双重冲击。
尽管如此,凭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基本面,在旅游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旅游经济仍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总量实现了增长,中国国内旅游达1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10一八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1.1%和16.4%。
据专家预计,2010年国内旅游人数21亿人次,同比增长12%,国内旅游收入11000亿元,同比增长14%。
2、中国国内“黄金周”旅游市场状况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转暖和百姓可支配收入的增加,2009年国庆节中秋节8天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2.28亿人次,比2008年“十一”黄金周增长28.5%(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4%);实现旅游收入1007亿元,比2008年“十一”黄金周增长26.4%(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0.6%);过夜旅游者(仅限于住在宾馆饭店和旅馆招待所)为5277万人次,比2008年“十一”黄金周增长23.6%(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8.2%);一日游游客为1.76亿人次,比2008年“十一”黄金周增长30.0%(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一三.7%)。
在所实现的1007亿元旅游收入中,民航客运收入44.0亿元;铁路客运收入22.2亿元;39个重点旅游城市实现旅游收入422亿元;其他旅游城市和景区实现旅游收入5一八亿元。
第二章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判断题(正确答案用“A”标注,错误答案用“B”标注)1.我国旅游业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
()2.中国旅行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成立最早的旅行社。
()3.中国国际旅行社成立时的性质是国营企业。
()4.我国旅游业有计划、有组织的发展始于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成立。
()5.明确旅游事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是在第一次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做出。
()6.我国旅游业加快改革步伐始于1985年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旅游局《关于当前旅游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报告》之后。
()7.正式批准开展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是在澳门回归之后。
()8.实行春节、“五一”“十一”三个连续7天的黄金周假期制度是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9.旅游市场的主体指的是旅游产品的供应者。
()10.旅游市场的客体指的是旅游产品的消费者。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我国旅游业被列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在()年A.1984B.1985C.1986D.19882.1993年,国务院转发国家旅游局《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的意见》,提出国内旅游要坚持()的方针。
A.“积极发展、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提高质量”B.“循序渐进、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提高效益”C.“搞活市场、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提高质量”D.“搞活市场、做好引导、强化管理、提升质量”3.国家旅游局在1997年召开的出境旅游工作会议上确立当时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是()。
A.“积极发展入境旅游、大力发展国内旅游、有限发展出境旅游”B.“努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相应发展出境旅游”C.“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相应发展国内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D.“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4.提出到2020年要将我国旅游业建设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文件是()。
一、旅游市场(一)旅游市场概念旅游市场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是旅游产品供求双方交换关系的总和,反映的是由旅游产品供求所引起韵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
从市场营销角度说,是指旅游产品的现实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即旅游产品的需求市场或客源市场。
从经济学的角度说,旅游市场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即旅游市场主体、旅游市场客体和旅游市场中介。
其中,旅游市场主体是指参与旅游产品交换的买者和卖者,即旅游产品的消费者和供应者;旅游市场客体是指可供交换的旅游产品;旅游市场中介是指介于旅游产品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媒介和桥梁,如价格、竞争、旅游信息、旅游中间商和其他中介机构以及旅游网站、旅游问讯服务中心等。
(二)我国三大旅游市场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成为综合性的现代产业,我国旅游市场已形成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大市场三足鼎立的格局。
1.入境旅游市场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外国人(含外籍华人)、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要特点有:(l)我国的入境旅游人数一直在上升,由1980年在世界排名第18位上升到2015年的第4位。
(2)在入境游客人数中,中国香港、澳门游客一直占绝大多数,如1978年占86%,2016年仍占79.68%。
(3)我国的外国人旅游市场基本稳定,除美国一宣是我国旅游的主要客源国外,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以韩国、日本、俄罗斯游客为主。
(4)随着我国入境游客人数的增多,我国的旅游外汇收入也在稳步增加,在世界各国的排名不断上升,从1980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15年的第4位。
2.国内旅游市场我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假日的增多,为我国国内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主要特点有:(l)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足。
无论是出游人数还是旅游消费总额都远远超过了入境旅游市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旅游人数一直在增加,从1984年的2亿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44亿人次,我国已成为世界的国内旅游市场。
1.行业概况1.1中国旅游市场现状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旅游业总体上以高于GDP增长的速度快速发展.自1993年旅游业改变统计口径至今,游客总人次和旅游行业总收入的CAGR分别达到9.6%和16.4%. 2003年和2004年数据的异常表现则是旅游业受03年的”非典”的影响以及”非典”过后的报复性反弹所至.截止到2005年,旅游市场全年游客总量达到13.63亿人次,行业总收入为7630亿元,比2004年分别增长10%和12.7%。
1.1.1国内游市场平稳增长在快速发展的中国旅游市场中,国内游市场保持平稳增长。
93年到05年,国内游人次的CAGR分别达到9.5%和16.3%。
2005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为12.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城镇居民4.9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1%;农村居民7.1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1.4%。
旅游收入达到5286亿元,占行业总体收入的69%。
1.1.2入境旅游市场增幅趋缓我国的入境游市场由外国游客和港澳台游客两部分构成,其中港澳台游客约占近80%的份额。
入境游客数量增长93年以来CAGR约为9.1%,国家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则达到16.5%,在旅游收入增长率上略高于国内游市场。
2005年入境游市场规模达到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港澳台市场约1亿人次,增长8.6%,国外市场0.2亿人次,增长19.6%。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68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1%,市场规模居全球第四位。
当年外汇收入约293亿美元,根据最新得到的数据,2006年前三季度入境游市场增幅下降,同比仅增长2.86%.其中港澳台市场增长率仅为1.9%,国外游客增长率也下降为7.76%.旅游外汇收入146.8亿美元,同比增长4.1%。
我们认为,06年入境游市场下降的原因一方面很可能是受今年上半年国内禽流感从禽向人传播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和港澳市场已相当成熟,增长趋缓有关。
1.1.3出境旅游市场快速发展出境旅游是旅游市场中发展最快的.93年到05年,我国的出境人数CAGR达到18.6%。
2014年3月下半月刊旅游管理研究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大致可为三个阶段,一是1949-1978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旅游业主要以外事接待为主;二是1978-1995年,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过程中,旅游业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1995年以来,在经济产业化浪潮下,旅游业三大市场走向成熟,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旅游业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完成,我国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行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但是,由于一系列政治运动接踵而来,特别是“十年动乱”的发生,致使国民经济长期徘徊不前,到1976年,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就旅游业而言,“旅游产品没有市场,也不可能组成整体产品推向旅游者。
可以说,现代意义上的旅游在我国国内旅游中几乎没有出现。
”为巩固新生政权、贯彻统一战线政策和满足华侨归国探亲的需要,对华侨的接待被提到了议事日程。
1949年11月19日,华侨服务社在福建厦门成立,是为建国后第一家国营旅行社。
此后,在福建、广东两省的“侨乡”之地,纷纷成立了类似功能的华侨旅行社。
195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华侨服务总社,主要任务是为华侨等回国探亲、访友、参观、旅游提供方便。
1963年又明确规定,开展接待华侨和港澳同胞在国内旅行游览的业务。
1954年4月15日,经中共中央国际活动委员会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中国国际旅行社在北京成立,上海、天津、南京、广州等14个城市成立了分社。
中国国际旅行社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访华外宾食、住、行、游等事务,并发售国际铁路联运客票。
1956年8月23日,国务院又规定中国国际旅行社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央和地方国际活动服务,各地分社应该向省市地方人民委员会和各省市国际活动指导委员会请示并报告工作。
8月27日,公安部、外交部向我国各驻外使馆、代办处印发《关于对外国私人旅行游览由中国国际旅行社负责接待》,来华旅行人数要控制在中国国际旅行社确定的全年接待数额范围内。
我国滨海旅游市场分析我国滨海旅游市场现状分析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大家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
滨海旅游作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本文将对目前我国滨海旅游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滨海旅游市场概述滨海旅游市场是指以海洋、海岸线、海岛等为主要旅游资源的市场。
我国拥有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从北方的渤海、南方的南海,到东部的东海和西部的喀什地区,都有独特的滨海景观。
近年来,我国滨海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竞争格局分析1、同类型旅游产品分布情况我国滨海旅游市场存在诸多同类型旅游产品,如海岛旅游、海滨浴场、海洋公园等。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各旅游产品通过差异化竞争策略,如特色旅游项目、服务质量、价格等手段争夺市场份额。
2、各竞争对手优劣势分析在同类型滨海旅游产品中,各竞争对手具有不同的优劣势。
例如,某些旅游产品地理位置优越,靠近客源市场;某些产品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如美丽的海滩、奇特的海蚀地貌等。
然而,也存在一些产品在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游客满意度不高。
发展趋势预测1、增长点分析我国滨海旅游市场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国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将进一步推动滨海旅游市场的发展。
其次,滨海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养生等产业的融合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如海滨音乐节、海洋运动赛事、海岛养生体验等。
2、潜在风险分析然而,我国滨海旅游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潜在风险。
首先,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海洋污染、生态破坏等,这将对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旅游安全问题也是潜在风险之一,如游客在海滨浴场溺水、发生自然灾害等。
因此,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是我国滨海旅游市场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结论与建议我国滨海旅游市场发展迅速,但仍存在激烈的竞争和诸多潜在风险。
为了进一步推动滨海旅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建议:1、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中国旅游市场分析报告受新冠疫情影响,2022年旅游市场数据明显弱于去年。
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国内旅游总人次25.30亿,比上年同期减少7.16亿,同比下降22.1%。
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消费)2.04万亿元,比上年减少0.87万亿元,同比下降30.0%。
其中,城镇居民出游消费1.69万亿元,同比下降28.6%;农村居(图1 2020-2022各季度旅游人数情况)从2020-2022各季度国内旅游人数情况来看,这三年来各季度国内旅游人次均有所下降,除2020年“新冠元年”一季度中人们居家封控,不敢外出,旅游人次仅2.95亿之外,其他年份一季度表现都比较好,平稳开局。
在2021-20222.956.3710.019.4610.248.478.18 5.578.3 6.25 6.39 4.362020-2022年各季度旅游人数情况年间,旅游人次基本上从一季度开始直线递减,仅在二三季度中可能会有较小浮(图2 2022年各季度旅行社数量和旅游单项服务人次)第四季度旅行社国内旅游组织人次排名前十位的地区由高到低依次为浙江、江苏、广东、上海、江西、湖北、福建、湖南、北京、重庆。
第四季度旅行社国内旅游接待人次排名前十位的地区由高到低依次为浙江、江苏、湖北、安徽、广东、云南、湖南、上海、福建、海南。
3.星级酒店运营数据受国内持续散发的疫情及严格的疫情管控政策影响,2022年酒旅行业仍处于被压抑状态。
据文旅部数据显示,2022年1季度全国酒店平均房价为300元,平均出租率为32.11%;2季度全国酒店平均房价为298元,平均出租率为36.73%;3季度全国酒店平均房价为342元,平均出租率为45.49%;4季度全国酒店平均房价为321元,平均出租率为36.79%。
在2022年里,星级饭店的房价在300-340之间波动,平均出租率都不够一半,入住人数不足。
在2022年除三季度之外的各个季度平均房价同比和平均出租率同比皆为负数,相比2021年各季度基本没有恢复和变化,呈现继续萎缩态势。
中国商务旅游市场细分及特点(一)中国国内商务旅游市场构成与世界其他国家商务旅游的消费者结构相类似,中国国内商务旅游市场主要是由以下四个子细分市场构成:子市场一:一般商务旅游市场在这一细分市场中主要是由从事商业活动的消费者所构成。
一般商务旅游活动包括会展(如世博会、服装节、糖酒会等)、商业谈判、营销、管理(如培训、奖励旅游)等商务旅游活动。
其中会展旅游是商务旅游中最有特点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般商务旅游者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白领以上阶层。
包括老板、很多高级经理人、CEO。
他们的行为代表了市场的一种时尚,但不是市场普遍性的行为,不是主导的方向。
从对外服务需求程度(通常有内部人员负责,如秘书等)、频次以及绝对数量上来看,他们并不是商务旅游市场的主流客户,这只是市场的最上层。
这一类消费者的商务旅游费用是由组织无限制提供,因此对于价格上的要求处于次要的地位。
他们关注的首先就是与之身份相适应的服务档次,其次是要求有特权,而后是服务的细致和效率。
第二类是白领阶层。
他们是商务旅游市场的主体。
这类消费者所注重的是体现所在组织的形象,通常对于他们在商务过程中的住宿、交通组织都有较高限额。
但是,尽管他们消费额度受到一定限制,他们在消费总量上是最大的。
他们要求在即定费用下服务的高效率、舒适完善、追求便利。
他们希望得到商务过程中无缝隙的高效服务配合。
第三类是普通商务消费者。
这是由低层商务消费者和自费商务消费者构成(如个体企业主)。
这类消费者的数量最为庞大,但是其商务费用的限额较低,是商务旅游的低端市场。
他们要求的服务内容比前两种类型的消费者要少,他们通常只追求商务旅游的经济性和高效率。
子市场二:政务旅游市场政府公务人员是商务旅游中的另外一个市场。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公务员,达五百多万人。
每年中各种会议、视察、调研活动所产生的商务旅行形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市场。
长久以来为了避免与公款旅游相联系,公务旅行对于旅行社都是退避三舍,使得一般的政务旅游都是处于无组织的“散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