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安全教育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学生安全教育内容导言: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初中生来说,安全教育更加必要。
下面将围绕初中学生的安全教育内容展开讨论。
一、交通安全教育1. 行人安全:教育学生在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遵守交通规则,不逆行、不闯红灯。
2. 自行车安全:教育学生要佩戴头盔,不骑车玩手机、听音乐等不安全行为。
3.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教育学生排队上车,不挤闯,遵守公共交通规则。
二、网络安全教育1. 防止个人信息泄露:教育学生不要随意在网络上填写个人信息,不要将个人信息透露给陌生人。
2. 避免上瘾和沉迷网络:教育学生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不沉迷网络游戏,注意眼睛健康。
3. 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真伪:教育学生要学会辨别虚假信息,不轻信谣言。
三、食品安全教育1. 学习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学生学习食品安全知识,了解常见食品的安全问题。
2. 饮食健康: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不吃过期食品。
3. 防止食品中毒:教育学生注意食品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品,如生冷食物和未经煮熟的水果蔬菜。
四、火灾安全教育1. 火源安全:教育学生不接触明火,不私自玩火,不将易燃物品放在易燃区域。
2. 火灾逃生:教育学生学习火灾逃生知识,了解逃生通道和装备,掌握正确的逃生方法。
3. 灭火方法:教育学生学习简单的灭火方法,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水灭火等。
五、自我保护教育1. 遇陌生人保持警惕:教育学生遇到陌生人要保持警惕,不随意与陌生人交流,不接受陌生人的礼物。
2. 遇到危险尽量寻求帮助:教育学生遇到危险时要尽量寻求周围人的帮助,或及时报警求助。
3. 自我防护:教育学生学习简单的自我防护技巧,如学会基本的防身术、学会正确使用紧急电话等。
结语:初中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涉及交通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火灾安全和自我保护等方面。
通过开展相关安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他们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为初中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中学生安全教育内容100条1. 学习交通规则,遵守交通信号。
2. 不乱穿马路,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3. 骑自行车要戴安全帽,不超速,不逆行。
4.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站稳扶好,不在车厢内奔跑打闹。
5. 不乘坐无牌无证的摩托车、电动车。
6. 上下楼梯要靠右走,不拥挤,不推搡。
7. 不在楼梯扶手上滑行,不从窗户、阳台往下扔东西。
8. 不攀爬围墙、栏杆等危险设施。
9. 不玩火,不乱丢烟蒂。
10. 学会使用灭火器、灭火器材。
11. 遇到火灾,迅速报警,保持冷静,有序疏散。
12. 不私自下河游泳,不在无救生员的水域游泳。
13. 学会基本的自救和互救技能。
14. 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喝陌生人给的饮料。
15. 遇到陌生人搭讪,要保持警惕,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16. 遇到危险情况,大声呼救,寻求帮助。
17. 学会拨打报警电话:110、120、119。
18. 不参与打架斗殴,遇到矛盾要冷静处理。
19. 不携带危险物品上学,如刀具、棍棒等。
20. 不参与赌博、吸毒等违法活动。
21. 不沉迷网络游戏,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
22. 保护眼睛,正确使用电子产品,预防近视。
23.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24. 学会自我保护,遇到性骚扰要勇敢拒绝和报警。
25. 不参与欺凌行为,关爱同学,尊重他人。
26. 学会与人沟通,处理好人际关系。
27. 不传播谣言,不信谣传谣。
28. 学会自我保护,遇到不良信息要抵制和举报。
29. 不泄露个人和家庭隐私信息。
30. 学会自我调节情绪,遇到困难要积极面对。
31.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个人和环境卫生。
32. 学会防暑降温,预防中暑。
33. 学会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34. 学会预防手足口病、流感等传染病。
35. 学会预防食物中毒。
36. 学会预防意外伤害,如摔伤、烫伤等。
37. 学会预防溺水事故。
38. 学会预防触电事故。
39. 学会预防煤气中毒。
40. 学会预防校园暴力事件。
中学生安全教育教案初中安全教育教案(优秀1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是爱岗敬业的小编为大伙儿找到的初中安全教育教案【优秀14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学生交通安全教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交通安全的教育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掌握有关的交通安全知识,认清学习目的,增强学生安全意识2、以“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指导方针,切实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确保学生安全3、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生命的意义,在自我体验中发挥潜能,丰富自我生命,提升生命意义。
进而教育学生关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激扬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4、为加强对学生法制与交通安全的教育与管理,使学生增加法制观念,做到这法、知法、守未能确保身心健康,平安完成学业,5、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各种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知道有关交通常识,懂得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让学生了解交通事业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文明交通、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教学难点】:1、加强交通法规知识的学习,遵守交通法规2、组织各种安全教育活动,增强遵守交规的意识【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要求】:知识方面:了解有关知识;明确交通安全不安全的行为能力方面:通过学习,时刻提高警惕,自觉做好防范工作觉悟方面:认识交通安全隐患存在的必要性,树立自我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教学过程】:讲解交通安全事故案例一、导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树立交通安全意识,从精神上远离交通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
为了贯彻落实公安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职学校交通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继续进一步搞好我校的交通安全教育,减少交通违章,杜绝交通事故。
让学生了解交通活动中必备的安全知识,懂得安全的重要,并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达给周围的人们二、交通法规法律条文,见教材《北京市昌平区一中学交通安全读本》法规篇:1、道路、交通2、交通安全3、交通法规4、道路交通标志和交通信号5、看图识标志常识篇:1、行人为什么要在人行道上行走,没有人行道要靠路边行走?2、行人横过马路为什么要走人行横道?3、没有划设人行横道的马路应该注意哪些?4、为什么不能翻越护栏?5、为什么不准扒车、追车、强行拦车?6、为什么走路时不能看书或做其它活动?7、骑自行车应该注意什么?8、乘汽车时要注意什么?9、遇到交通事故怎么办?警示篇:1、骑自行车违反交通法规2、行走时违反交通法规3、铁路或铁路口违反交通法规4、交通安全教育卡引入案例――《车祸是学生意外伤害的一杀手》《和孩子一起安全上路》《车祸重伤孤儿,企盼事故救助基金》,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由上一年的83853人上升到105930人,交通事故起数由上一年年616971起上升754919起,受伤人数由上一年的418721人上升到546485人,经济损失由上一年的2668903994元上升到3087872586元,万车死亡率由上一年的15.60下降到15.46,10万人口死亡率由上一年的7.27上升到8.51死亡人数再次突破10万大关,达到109381人,事故起数773137起,受伤人数562074人,经济损失3324381078元,万车死亡率13.71,10万人口死亡率8.79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死亡人数又一次突破10万大关,达到104372人,伤494174人。
中学生安全教育教案精选4篇一、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1、保持镇静,趋利避害。
2、学会自救、保护自己。
3、想方设法,不断求救。
二、交通安全1、行走安全: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效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来往车辆,不准追逐,奔跑;没有行人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不准爬越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2、骑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安全:不满16周岁不能在道路上骑电动车、摩托车;不打伞骑车;不脱手骑车;不骑车带人;不骑“病”车;不骑快车;不与机动车抢道;不平行骑车;不在恶劣天气骑车。
3、乘车安全:乘公共汽车要停稳后上下车,在车上要抓好扶手,头、手等身体部位不能伸出窗外,管好身边物品,防止扒窃;乘高速汽车要系安全带;不乘超载车。
三、火灾中的逃生与自救火灾中如何自救与逃生是师生学习消防知识的一个重点,尤其是在房间中的火场逃生,具体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1、要镇静分析,不要盲目行动。
明确自己的房间,回忆房子和房间的位置走向,分析周围的火情,不要盲目开门开窗,可用手先摸一摸房门,如果很热,千万不要开门,不然会助长火势或“引火入室”;也不要盲目乱跑、跳楼,这样有可能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在火势未蔓延前,可朝逆风方向快速离开。
2、要选好逃生办法,不要惊慌失措。
如必须从烟火中冲出房间,要用湿毛巾、衣服等包住头脸,尤其是口鼻部,低姿行进,以免受呛窒息。
如房门口虽已有火,但火势不大,就从房门口冲出;如果房门口火势太猛,要从窗口逃生,并保证双脚落地,不出现意外。
3、火场人员要尽量有序迅速撤离火场。
不要大声喊叫,避免烟雾进入口腔,造成窒息中毒。
如火场逃生之路均被大火切断,应退居室内关闭门窗,有条件的可向门窗上浇水,延缓火势蔓延,同时向窗外扔小的物品或打手电求救。
关于初中生的安全教育常识5篇关于初中生的安全教育常识 (1) 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1. 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2. 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3. 注意公共场所礼仪,时刻牢记“寿春品牌,当我责任”。
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若病残让座等。
骑自行车须知1、要学习了解、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
2、保持车况良好,车铃、刹车齐全有效。
3、行驶中要遵守交通信号灯,不得抢穿红灯。
4、穿越无信号灯的十字路口,必须"一慢、二看、三通过"。
5、必须在规定的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无分道标志线的道路,必须靠边行驶。
6、行驶时不要随意抢占机动车道、不要多车并排行驶。
7、行驶时要集中思想,不要带着耳机收听广播、音乐。
8、在转弯时必须看清后面来车,先伸手示意,不要突然转弯、斜行转弯。
9、对于不同天气特点,做到安全行车:顺风不要借助风势骑快车;逆风不要低头猛骑不看路;雾天视线变差要慢速骑行;下雪结冰路滑要扶稳车把;雨天穿戴雨披更要多留心五.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1. 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敢于自我反省,认真反思。
如果真是老师误解,应该和老师好好交流。
切忌偏激,甚至做出什么过激的行动。
2.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自己的所作所为也要有安全意识。
青少年时期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因此,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一定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用拳头代替说理,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3.如何加强教室安全要注意教室的安全。
学生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能给小偷有可之机;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哪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4.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校门没开,一些学生在校门发生矛盾,无人调解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关于中学生安全教育80篇内容1. 安全常识:中学生应了解包括火灾、地震、交通事故等常见的安全事件及应对措施。
2. 防火安全:中学生应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电器、避免玩火、及时报警等。
3. 防盗安全:中学生应了解家庭物品防盗常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财产安全。
4. 防电击:中学生应学会避免触碰高压电器、正确使用电器插座等。
5. 防溺水:中学生应掌握游泳技巧、了解水域安全知识,并学习急救措施。
6. 防中暑:中学生应了解中暑的症状及预防措施,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
7. 防车祸:中学生应学会遵守交通规则、正确过马路,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8. 防欺凌:中学生应学会辨别并拒绝欺凌行为,与家长和老师保持沟通。
9. 防网络安全问题:中学生应学会防范网络诈骗、保护个人隐私等。
10. 营养安全:中学生应了解合理饮食的重要性,避免过度摄入垃圾食品等。
11. 突发事件应对:中学生应学会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迅速撤离或寻找安全地点。
12. 防欺诈:中学生应学会识别各类诈骗手段,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财产安全。
13. 社交安全:中学生应学会保护个人隐私,谨慎与陌生人交往。
14. 防辐射:中学生应学会正确使用电子设备,避免长时间接触辐射源。
15. 安全用药:中学生应学会正确使用药物,避免滥用药物或误食药物。
16. 防意外:中学生应了解校园内外的安全隐患,并学会做好防范措施。
17. 防瘟疫:中学生应学会科学预防传染病,如正确洗手和佩戴口罩。
18. 环境安全:中学生应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环境、降低污染。
19. 健康饮食:中学生应学会合理搭配饮食,保持身体健康。
20. 安全游玩:中学生应了解户外活动的安全常识,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21. 交通安全:中学生应学会正确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2. 防雷击:中学生应了解雷电的危害,避免在雷雨天气进行户外活动。
23. 急救知识:中学生应学会基本的急救知识,如止血、包扎伤口等。
24. 防电梯事故:中学生应学会正确使用电梯,避免因不当操作而发生意外。
关于中学生安全教育50篇内容1. 交通安全:讲解中学生乘坐公交车、自行车和步行时需要注意的交通规则和安全知识。
2. 网络安全:教育中学生识别网络陷阱,保护个人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3. 感情安全:引导中学生正确面对爱情与友情,不盲目相信陌生人的甜言蜜语。
4. 火灾安全:向中学生介绍火灾的危害,如何预防火灾以及在火灾发生时的逃生方法。
5. 突发事件应对:告知中学生如何面对地震、火灾、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并介绍逃生和自救技巧。
6. 个人安全:强调中学生不要独自外出,特别是夜间,养成告诉家人行踪的习惯。
7. 防止诈骗:教育中学生分辨真假信息,不上当受骗,防范电信诈骗等常见骗术。
8. 防止意外伤害:告诉中学生如何在户外活动中做到安全第一,避免发生溺水、坠落和其他意外伤害。
9. 防止中毒:介绍中学生常见的中毒原因和预防措施,了解常见的饮食中毒和药物过量中毒情况。
10. 性教育:以科学、客观的角度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性和性行为,普及性相关知识和避孕措施等信息。
11. 社交场合安全:教育中学生如何在聚会、夜店等社交场合保护自己,避免危险或不良影响。
12. 防止校园暴力:指导中学生如何预防霸凌和欺凌行为,鼓励勇敢面对并且及时寻求帮助。
13. 爆炸物品安全:讲解中学生不要随意接触和使用陌生的爆炸物品,同时介绍应对爆炸事故的方法。
14. 防止意外火灾:告知中学生不要沿街放鞭炮,不要使用易燃和易爆物品,以及正确使用火源等相关知识。
15. 烫伤、刀伤预防:教育中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各种热源和刀具,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16. 防止感染疾病:介绍中学生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如勤洗手、避免接触传染源等。
17. 游泳安全:教育中学生游泳时的基本技巧和安全知识,以及从事水上活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8. 防止校园欺凌:向中学生传授如何正确和友好地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倡导互帮互助、和谐相处的氛围。
19. 防止食物中毒:介绍中学生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不随意接受食品赠品,避免食用过期或不新鲜的食物。
【导语】教育使⼈愉快,要让⼀切的教育带有乐趣。
以下内容是⽆忧考为⼤家准备的《初中⽣安全教育内容》的相关内容。
⼀、道路交通安全 (⼀)遵守交通规则。
1.须在⼈⾏道内⾏⾛,没有⼈⾏道的,须靠边⾏⾛; 2.不穿越、攀爬、倚坐道⼝护拦。
3.不在路上扒车、追车、强⾏拦车或抛物击车。
4.不在马路上踢球、跳⽪筋、打闹、玩耍。
5.上学放学途经⼭间⼩路时应尽量结伴⽽⾏,不做危险活动,避免意外伤害。
横过马路(街)或通过⼗字街道时,要⾛交通部门设置的专门穿越道,如斑马线、⼈⾏过街(公路)天桥和地下通道。
并注意红绿灯信号标志:红灯停,绿灯⾏。
6.乘坐汽车、⽕车时要坐好扶好,⾝体任何部位不要伸向车外,不⾼声喧哗,不向外抛投物体,不搭乘货车、拖拉机等⾮载⼈营运车辆。
(⼆)骑⾃⾏车须遵守以下规定 1.⾃⾏车的车型⼤⼩要合适,不要骑⼉童玩具车和⼈⼩骑⼤型车。
骑车转弯前须减速慢⾏,伸⼿⽰意,不得突然拐弯。
2.不双⼿离把,攀扶其它车辆或⼿中持物。
3.不牵引车辆或被其它车辆牵引。
4.经常性检查车铃、车闸能否正常使⽤。
5.未满12周岁的⼉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车、三轮车。
6.年满12周岁的学⽣确需骑⾃⾏车,须经家长同意,并不准骑车搭⼈和在快车道上⾏驶。
7.经过交叉路⼝,要减速慢⾏,注意来往⾏⼈、车辆;不闯红灯。
(三)⽔上交通安全 1.不乘坐⽆牌⽆证船舶。
2.不乘坐客船、客渡船以外的船舶。
3.不乘坐超载船舶或⼈货混装的船舶。
4.不乘坐冒险航⾏的船舶。
5.集体乘船应注意:要有⽼师带队,指挥,上下船要排成队,不得打闹、⾛动;要服从船上⼯作⼈员指挥,维护好船上秩序。
⼆、校内校外活动安全 (⼀)防⽌触电 1.不要⽤湿⼿、湿布触摸、擦试电器外壳,更不要在电线上晾⾐服或悬挂物体,或将电线直接挂在铁钉上。
2.发现绝缘层损坏的电线、灯头、开关、插座要及时报告,请专⼈检修,切勿乱动。
3.万⼀遇有电器设备引起的⽕灾,要迅速切断电源,然后再灭⽕。
中学生安全教育记录100篇内容1. 了解交通规则:学生需要学习交通规则,包括行人横穿马路要在人行横道上过马路,按照交通信号灯行走等。
2. 预防溺水事故:学生需要了解游泳安全知识,不要在没有成年人陪同的情况下下水游泳。
3. 预防火灾:学生需要学习正确使用消防器材的方法,了解火灾逃生的基本步骤。
4. 道路安全:学生需要了解如何正确使用自行车,戴好头盔,并注意观察道路情况。
5. 防止校园欺凌:学生需要了解默默接受欺凌是不正确的,要及时向老师或家长报告。
6. 预防食物中毒: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饮食习惯,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给予的食物。
7. 防止拐卖儿童:学生需要了解如何识别陌生人,并学会寻求帮助。
8. 预防校园意外事故:学生需要了解实验室、体育馆等场所的安全规定,并遵守。
9. 安全使用学习用具:学生需要正确使用尺子、剪刀等工具,防止意外发生。
10. 建立网络安全意识:学生需要了解网络安全知识,不随便泄露个人信息,注意防止网络诈骗。
11. 防止食品中毒:学生需要学习正确存放食物的方法,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12. 防止意外知识:学生需要了解意外事故的常见原因,如电器故障、玩具破损等。
13. 预防伤害:学生需要学习使用剪刀、刀具等锋利物品时的注意事项,避免受伤。
14. 预防烧伤:学生需要了解热水、热食物等容易引发烧伤的事物,注意安全使用。
15. 健康饮食:学生需要学习合理的饮食搭配,避免偏食和暴饮暴食。
16. 防止药物误食:学生需要了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并避免误食不明药物。
17. 考试作弊:学生需要了解考试作弊的后果,并树立诚信意识。
18. 防止被陌生人骗走:学生需要了解如何判断陌生人的好坏,不随意跟陌生人走。
19. 预防物品丢失:学生需要认识到贵重物品丢失会带来麻烦,要保管好个人物品。
20. 网络游戏防沉迷: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念,按照规定时间游戏。
21. 预防家暴:学生需要学会检测暴力迹象,并及时与家长或老师沟通。
中学生安全教育计划
中学生安全教育计划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交通安全教育:教育学生正确使用交通工具,遵守交通规则,提醒学生遵守交通信
号灯,看守好自己的行李,遵守校园交通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2. 网络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正确方式,提醒学生注意个人隐私和信息保护,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警惕网络诈骗,并教授如何应对网络欺凌和网络暴力。
3. 火灾和意外事故预防教育:教育学生火灾预防知识,如何正确使用电器设备,避免
火源和燃气泄漏,学习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4. 防范性侵教育:教育学生识别不良侵害行为,学生应该学会说“不”的能力和拒绝
邀约,学会为自己的安全做出正确的决策,如何寻求帮助等。
5. 食品安全教育:教育学生正确的饮食习惯和保健方法,教育学生识别食品安全隐患,提醒学生定期检查食品的保质期和储存方法。
6. 环境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醒学生正确处理垃圾和废弃物,
教育学生防止污染并建立环保意识。
7. 综合应急教育:教育学生应急逃生技能和应对紧急情况的方法,学生应该知道如何
警觉并报警,参与生活安全意识的培养。
通过这些安全教育的计划,可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帮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预防
事故的发生。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要积极配合,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学生的安全。
一、中学生不良的交通行为表现
中学生的交通行为是比较广泛的,但主要表现在行路、骑车、乘车乘船等方面,下面就这些方面中学生不良的交通行为作一列举。
⑴中学生在路上的不良行为:
在道路上行走时不走人行道;在没有人行道的道路上行走时,不是靠路的右边行走,而是在路的左边或中间行走。
横过车行道时不走人行横道、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而是任意横穿,或在车辆来临时突然横穿。
只顾行路,不注意道路和车辆信号的显示,不服从交通指挥和管理。
在车行道、桥梁、隧道或交通安全设施等处逗留、玩耍、打闹、抛物、泼水等。
在铁路道轨上行走、坐卧、玩耍、放牧、拣拾杂物、摆放石块、木块等。
穿越、攀登或跨越道路和铁路的隔离设施。
从铁路桥梁、隧道和没有道口或其它平面交叉设施的铁路道轨上通过。
不听从铁路道口工作人员或信号的指挥,钻、爬、越道口栏杆(栏门),强行通过已经关闭的铁路道口。
⑵中学生骑自行车的不良行为:
未满12岁的中学生上路骑车。
在人行道、机动车道、逆行道上骑车;在机动车道上学骑自行车。
骑车横冲直闯,争道强行,只顾自己行驶,不管前方情况和左邻右舍的安全,当机动车临近时也毫不相让。
骑车遇路口转弯时不减速,不向后望,不打手示,突然猛拐。
通过路口时猛蹬猛骑,遇有禁行信号时抢行或闯行。
骑车时双手离把或单手持物,或再牵引一辆车,或驮带他人。
骑车在道路上互相追逐、打闹或曲线竞骑。
三五人骑车并列行驶或扶肩并行。
在沙土路面遇机动车辆为抢占风头,突然驶向路左或路或。
紧随机动车后面行驶,或手扒机动车行驶。
⑶中学生乘车乘船的不良行为:
候车时不在车行道上,或在车行道貌岸然上招呼出租车。
不按秩序依次候车候船,在上下车船时拥挤争抢。
上车船后,不坐在座位上,随意走动、打闹,或将身体探出车船之外,或向车船外任意抛投物品。
在车船上随意触动车船上的设施。
二、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㈠行路常识
行路是中学生最基本、最常见的交通方式。
因此,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安全教育,掌握如下一些常识。
1、路上行走要走在人行道上,没有人行道的要靠路边行走;群体行进要列队,横排不要超过两人。
2、横过车行道,须走人行横道、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在没有这些标志、设施时,须直行通过,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长队伍横过车行道时可视情况分段通过,有条件的可佩带明显标志,如小黄帽等;不准横过划有中心实线的车行道。
3、行路时要注意各种信号灯的指示,尤其是路口红绿灯、人行横道信号灯和车辆转向灯的变化。
4、当公共汽车站设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设施上时,上下车要避让车辆,并直行通过非机动车道。
5、不要在车行道、桥梁、隧道或交通安全设施等处逗留;不要在路上玩耍、抛物、泼水、散发印刷广告或进行妨碍交通的活动。
6、不要穿越、攀登或跨越隔离设施。
㈡骑自行车常识:
目前我国中学生上、下学大多以骑自行车为主,特别是在城市,这一现象更为突出,有的学校甚至绝大多数学生都骑车上、下学,这就使得加强这方面的安全教育,掌握骑自行车的安全常识列为必要。
1、不满12周岁不能在道路上骑车;没有车闸或没有安全保证的自行车不能上路;不要在人行道、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不要在车行道上学骑自行车。
2、要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在混行道上要靠右边行驶,不能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行驶。
3、以过较大陡坡或横穿四条以上机动车道时应当推车行走;雨、雪、雾等天气要慢速行驶,路面雪大结冰时要推车慢行。
4、转弯时要提前减速慢行,向后了望,伸手示意,不要突然猛拐;超越前方自行车时,不要与其靠的太近,速度不要过猛,不得妨碍被超车辆的正常行驶。
5、不要手中持物骑车,不要双手离把骑车,不要两人骑一辆车;骑车不要曲折行驶,不要相互竞驶,不要两辆以上并排行驶。
6、两辆车行驶时,两人不要相互勾肩搭背,相互挤抹,相互追逐。
7、不要骑一辆车,再牵引一辆车,不要紧随机动车后面行驶,不要手失机动车行驶。
㈢乘机动车的常识:
乘机动车是学校组织师生外出活动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也是广大中学生出行经常选择的交通方式,因此应该教育中学生掌握如下一些安全常识。
要选好车,特别是学校组织学生的集体交通活动,要取得与交通管理部门的联系,并在他们的指导下,确认驾驶人员的准驾资格后,选择有交通管理部门认可的有准运资格的,质量优良的客运车;发现驾驶员患有妨碍安全行车的疾病或过度疲劳的,不要乘坐该车;发现驾驶
人员无驾驶证或饮酒的不要乘坐该车;发现机动车不具备载客的准运资格或明显质量问题的不乘该车;不乘超载车。
不要在机动车道上等候车辆或招呼出租车,应该在车站台上或指定地点依次候车,车来后,待车停稳时,再顺序先下后上;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上车。
上车后,应找座位坐好,没有座位时,应该抓好把手站稳;乘坐小型客车,前排的要主支系好安全带;不要乘坐货车或拖拉机;乘坐二轮摩托车必须要12岁以上,并戴好头盔,在驾驶员身后两腿分开跨坐,不能偏坐或倒坐。
在车辆行驶中,不要与驾驶员闲谈或妨碍驾驶员操作;不要随意开启车门、车厢,不能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车外,不要向车外抛投物品;不要在车内随意走动、打闹。
车到站后,下车不可拥挤抢下;在车行道上不得从机动车左侧下车,开关车门时不能妨碍其它车辆和行人通行;下车后,需横穿车行道时,应在确定没有车辆过往时,从车尾部穿行,切不可从车头部贸然通过。
机动车发生故障或交通事故须在车行道停车时,除救险外,乘车人须迅速离开车辆和车行道。
三、交通安全应急常识
在交通活动中,首先应该做好交通安全的防范工作,避免出现交通危险或发生交通事故,但是尽管如此,有时也还会有预料不及的危险出现和事故发生。
一旦出现交通危险或发生交通事故,如果当事能够迅速果断地采取应急措施和进行一些救护、自救,那么就会争取时间,缓解险情,减少或者避免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懂得一些这方面的常识是十分必要的。
应急措施
首先要保持头脑冷静,切不可惊慌失措,要抱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出现的交通危险或发生的交通事故。
要紧急请求救援,其方式有:
拨打“120”救护电话和拨打“110”“122”报警电话,或通过拨打“114”查询电话,查询并拨打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的电话等,请求紧急求援。
通过可利用的通讯方式,迅速将情况向本单位主管机关及运输工具所有人、经营人报告,请求紧急求援。
通过可利用的方式向外界传递信号,向就近的单位或人员请求紧急求援。
请求紧急求援时,要将出现的交通危险或发生交通事故的时间、地点、危险或受损情况、受助要求向求援方讲清楚,或者将向外界请求紧急求援的信号显示或表达明确。
如果交通危险出现在飞机、轮船和火车上,由于这些载客工具都有较完备的交通安全设施和较严密的组织、指挥系统,因此一定要听从这些载客工具上的工作人员的统一指挥和安排,不要擅自行事。
伤情救护
骨折的现场急救。
首先要使伤者平卧,了解外伤受力情况,检查伤口,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和血压,如有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抢救。
不可盲目扳动病人,要及时就地取材(如树枝、木棍、木板、纸板等),对患肢进行固定;无物可取时,上肢可用布条悬吊并固定在胸前,下肢可与健侧下肢绑在一起,开放性骨折(即骨折处的皮肤或粘膜破裂,其骨骼与外界相通)露出的骨头在临时固定时不要再放回伤口内,以防造成感染。
创伤的现场急救。
如有条件,要先用清水将伤口周围的脏物清洗干净,然后用加少许盐的凉开水冲洗伤口。
如果伤口处出血量大,可用手指压住伤口两侧,中断血流。
如果四肢部位有大量血管破裂,出血很多,应立即找橡皮管、布带或绷带等较软的带状物作为止血带在大腿根部或上肢腋窝处勒紧止血,但不能用电线、细绳子。
上带止血前要把受伤肢体抬高,送病人去医院时要记住上止血带的时间。
烧伤的现场急救。
烧伤后,衣裤鞋袜不要强撕脱,要先用剪子剪彩开,然后慢慢揭脱,以免加剧创面损伤。
如果伤面大且重时,要用湿的清洁被单、衣物等简单包裹,避免污染和再损伤,并迅速送医院治疗。
切勿使用有色药物及油类,以免影响对创面的观察。
溺水的现场急救。
溺水者被救上岸后,应迅速将其口、鼻内的分泌物、污物清除,同时解开衣扣,腰带。
上友谊赛准备工作做完后,首先应控水。
控水时,采取头低,脚高的体位,将溺水者的腹部放在救护者的膝盖上,使用权其下垂,并按压其背部,使水流出。
溺水者经过控水后,如果效果不明显,应立即采取人工呼吸和胸外心挤压等措施进行急救。
一般每吹一口气,作四至五次心脏挤压,在医务人员来到现场前,要坚持不断进行,不可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