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10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33.50 KB
- 文档页数:11
人教版河北邯郸高考专题语文高考模拟1.解答题第1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应物兄》是几十年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如果从文学谱系来讨论《应物兄》的话,这个庞然大物几乎是难以_______________的。
长久以来,我们祝愿中国文学能够让世人_______________,能够有一部不负我们伟大文学传统、不负我们百年来对中外文学经验积累的一部小说,经过漫长的等待,现在,它终于_______________。
《应物兄》发表之后,首先在上海批评界引发了近乎海啸般的震动,除了郜元宝温和地提出了少许质疑和批评之外,几乎_______________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小说封面有一句寄语或提示曰:虚己应物,恕而后行。
其出自《晋书·外戚传·王濛》,意在说待人接物应有的态度和要求,顺应事物谨慎行事。
这是作家对个人叙事和处理人物的自我提示,我不但更愿意从创作的方法上理解应物的含义。
作者在塑造摹写应物兄等一干人物及其关系的时候,()。
在这样的意义上,作者将小说命名为应物兄。
而应物对小说而言,不仅是一个人物,而且是作者的创作方法和其白我如许(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理清刮目相看如期而至众口一词B: 理清另眼相看如约而至异口同声C: 厘清刮目相看如期而至众口一词D: 厘清另眼相看如约而至异口同声(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不但我更愿意从创作的方法上理解应物的含义B: 不但我更愿意在创作的方法上理解应物的含义C: 但我更愿意在创作的方法上理解应物的含义D: 但我更愿意从创作的方法上理解应物的含义(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作者的主观愿望是力求达到应物象形的艺术效果B: 其主观愿望是力求达到应物象形的艺术效果C: 作者的主观愿望是力求做到应物象形的艺术效果D: 其主观愿望是力求做到应物象形的艺术效果(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河北省邯郸市届高级第次模拟试题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近日,河北省邯郸市举办了一场高级中学联考,本次模拟试题共分为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
其中,语文试卷的难度较大,相信很多考生都面临一定的挑战。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份试题及其答案。
一、试题特征1.细节理解题多这份试题中比较明显的一点是,出现了大量的细节理解题。
试题篇幅较长,几乎每一道题都要求考生从文章中寻找特定细节进行辨析。
例如:第 12 题,要求考生理解文章中蜂蜜的来源及含义。
第23题要求理解文章中“茶园楼台”所代表的意义。
这些问题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次比较严格的考验。
2.知识点广泛覆盖本试题不仅涵盖了常规的文学知识点,例如:古诗文、现代文学作品等,还有一些语文学科的细节知识点,例如:语法、句子结构、词汇考查等,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
二、试卷结构本试题分为A、B、C、D四大篇章,内容涉及文学、文化、语法、词汇等多方面,共计60道题,总分125分。
A篇为文学篇,包含一篇古文阅读及人物画像题,共计25分。
B篇为文化篇,包含多个细节题目,需要考生具备比较全面的文化及语文知识储备,共计25分。
C篇为语法篇,考查考生对语法、句子结构等知识点的理解,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共计25分。
D篇为现代篇,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文学阅读能力,需要快速理解文章并抓住其中的重点内容,共计50分。
三、答案参考本试卷答案参考如下:1-5 ABDA C6-10 ACCCB11-15 ABCAB16-20 BCBDA21-25 AABCC26-30 CBDAC31-35 ABBDC36-40 DADCD41-45 CCAAD46-50 ABDAC51-55 BACCB56-60 DDCBA综上所述,河北省邯郸市高级中学模拟试题语文试卷难度适中,需要考生深入理解文章并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点。
相信这次联考的经历能够对考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有所帮助。
2010级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高三集备组)【得分情况】1——7题满分23分,年段有四、五十位同学得满分,每班近二十位同学得20分以上(含20分),十几位同学得15分(含15分)以下。
【评分情况】(按评分要求评分)1、2题必修一课内必修一文言文阅读(4分)这两题完成很好,基本上都选对了,个别学生做错一题,第2题错得较第1题稍多些。
默写名篇名句(6分)第3题默写名篇名句得满分的同学较多约占三分之一,失分的原因主要是错别字,以(4)(6)句最甚,主要错误有如下:(1)“夙”错写成“宿”(2)“长”错写成“常”、“陆”错写成“路”(3)“尘”错写成“陈”、“庭”的广字头里面写成“延”字(4)很多同学句前漏了“又有”、“激”错写成“急”(5)“槊”错写成“塑”或“朔”(6)“无禁”错写成“不尽”;也有少数同学背错句子造成失分。
选择题4、5两题百分六十的同学全对,错一个的主要是第5 题错选为其它项。
第6题翻译句子5分,全对的占五分之一左右,此题可以看出学生认真复习与否,第一小题“道”“进”翻译错误“道义”“进一步”,第二小题“无厚”“有间”“游刃必有余地”也翻译不准确。
第7题半数学生断句三处全对,得3分,造成失分的错误主要是断在“以”、“有涯”和“为知者殆”后;另外有些同学漏做此题、只断一处或多断了两处。
【复习建议】1、默写小测要坚持,可采取多种有效方式进行。
同桌出题互考,课代表课前三分钟出题写在黑板上,每册一张试卷测试等等。
2、历来是文言文是考测的重点,也是学生得分的难点,也最能反映学生古文阅读水平的高低。
做好注重必修课本课内文言文知识复习,注重向课外文言阅读进行能力迁移。
3、不断做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上课认真听讲,不让语文拖后腿,尽量减少失误,这也是提高薄弱科成绩的最有效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8、(1)“思归之念”【得分情况】这道题四分,学生得满分的很少,大概只有十分之一。
大多数学生拿2分与三分。
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日,美国迪比克市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一个由高科技充分“武装”的城市。
用一系列新技术“武装”的迪比克市将完全数字化,并将城市的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联网,侦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智能化地服务市民。
智慧城市不是空中楼阁,必须建立在大量的、精确的、动态的地理信息数据基础上。
换言之,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离开测绘地理信息就无法建成智慧城市。
目前我国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正在积极构筑海陆空天地一体化的高精度、实时化地理信息获取体系,使测量从静态到动态、从地基到天基、从区域到全球发展,推动航空航天遥感朝“三多”(多传感器、多平台、多角度)和“四高”(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时相分辨率、高辐射分辨率)方向发展,通过卫星发射组网进行全天时、全天候观测。
这是建设智慧城市的根本所在。
“天地图”网站,集成了大量基础地理信息资源,还有全国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0.6米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地名地址数据总量超过2100万条,可向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权威的“一站式”地理信息服务;“天地图”各节点间的互联互通和协同服务正在形成,将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网络支撑。
在装备能力上,资源三号卫星成功发射,定位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结束了长期以来我国高精度测绘遥感数据完全依赖国外卫星的历史。
我国卫星导航数据处理软件已经处于国际前列。
全国省级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普遍配备了无人飞行器航摄系统,部分地区还配备了国家地理信息应急监测系统,可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服务。
在地理信息资源获取上,我国将形成高精度、三维、动态、陆海统一、几何基准与物理基准一体的现代测绘基准体系,使现有测绘基准体系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同时,我国首次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工作正在展开,将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资源保障。
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3月8—9日)试卷分析报告一、古文翻译第7题——阅卷人:第一个句子——评分细则:整体句意1分,关键词“以”:认为;“或”:或许;“执”:坚持;“乃”:才,各1分。
存在问题:1、关键实词翻译不准确,如“以”误译为“以……为由”或“因为”。
“或”误译为“或者”。
“执”:误译为“执行”。
2、不会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
把“执不奉旨”误译为“坚决执行不遵循皇帝的旨意。
”解决方法:1、注意掌握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加强一词多义含义的积累2、了解常见文言句式,加强句式知识的理解和积累3、提倡语感阅读,强化揣摩上下文推断句意的能力第二个句子——评分细则:整体句意1分,关键词“谓”认为;“大臣在禄位者”定语后置,享有俸禄和地位的大臣;“尤”:尤其;“审”:清楚,明白,各1分。
存在问题:1、关键实词翻译不准确,如“审”误译为审理、审查。
“谓”误译为告诉,说。
2、典型句式把握不准确,没有译出定语后置。
3、不会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的意思和逻辑关系。
把“不审可得在此诏不”误译为“没有审理清楚就在诏书中颁布吗?”解决方法:1、加强一词多义含义的积累2、加强句式知识的理解和积累3、强化揣摩上下文推断句意的能力二、诗歌鉴赏8、9题——第8题——评分标准:比喻手法1分,分析2分,对比手法1分,情感2分。
答对偶和借景抒情结合学生的分析,如果恰当,也适当给分。
存在问题:1、艺术手法答错,比如托物言志,拟人,……。
2、答题不规范。
答出手法,不做分析或分析不清楚3、艺术手法不全面,只答比喻或是对比。
4、分不清手法,就将知道的手法全部写上,有的多达5种应对措施:1、还应继续加强诗歌复习的讲解和练习,注意总结规律,教育学生仔细审题,注意题干的提示信息。
2、强化规范答题的思路,基础极差的学生,可以给他答题的模式,让他严格按照模式去答。
3、严肃处理考试不认真答题的学生。
第9题——评分标准:手法1分,分析2分,情感2分。
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报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试卷分析报告本次高三语文模拟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在即将到来的高考中对于语文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试卷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题难度适中,涵盖了高考语文的重要知识点和题型。
整体情况分析从整体情况来看,本次考试平均分为90分,最高分为132分,最低分为65分。
总体成绩较为集中,说明大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
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得分较低,需要在高考前加强语文学习和训练。
试题分析本次考试的试题类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阅读理解、古文翻译和写作等。
其中,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得分情况相对较好,平均正确率分别为70%和65%。
这表明学生在词语运用、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方面掌握较好。
然而,阅读理解和古文翻译的平均正确率相对较低,分别为55%和45%。
这说明部分学生在阅读能力和古文翻译方面还需要加强。
特别是在古文翻译方面,许多学生没有能够准确理解古文的含义并进行准确的翻译。
写作方面,本次考试的平均得分为30分,其中最高分为48分,最低分为18分。
总体来说,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存在文不对题、思路不清、语言不流畅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写作训练中加以改进。
对策建议根据本次考试的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对于阅读理解和古文翻译得分较低的学生,应该在平时加强阅读和翻译的练习,提高阅读能力和翻译技巧。
2、写作方面,学生需要加强审题和构思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在平时多进行写作练习,并寻求老师和同学的指导和帮助。
3、对于全体学生,应该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巩固,包括汉字的音、形、义,语法修辞,文学常识等方面。
总结本次高三语文模拟考试总体情况良好,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学生们应该在接下来的复习中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提升。
教师们也应该根据学生的考试情况,制定更为精准的教学策略和复习计划,为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考试分析反思第一篇: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考试分析反思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考试分析反思时间:2010-10-11一、成绩分析数据表一:高三各班成绩统计(微机室提供)二、分析报告:(一)试题分析:1.本次月考的范围是高一册的学习内容。
同时兼顾了语文读本及本年级倡导的课外读书的《论语》和古诗词背诵40首中的部分背诵篇章。
其中文言文阅读理解选自课本原文原段,现代文大阅读则选自《语文读本》第一册,其它试题则兼顾了课内与课外。
作文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
2.试题命制形式完全仿照高考命题的模式——七道大题21道小题。
分别为语言基础知识、文学作品小阅读(高考一般为科技问小阅读)、文言文阅读、翻译赏析默写、现代文大阅读理解、语言知识运用及表达、作文。
分值的设置也基本上是按照高考试题的设置方案。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3.试题难度应该说适中。
课内的内容占相当大的比例而且相对比较简单,旨在引导学生重视语文课本的学习,只要认真学习、听课、作业,就一定能够获取高分;课外的题目因人而异,按理说也不算难,只是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和拓展。
(二)数据分析结论:从成绩分析表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我班学生第一大题语文基础知识得分率超过3/4,其中语音题、句子衔接题几乎全对,但病句题只有一半儿同学答对,成语题也有问题;第二大题现代文小阅读选材课内,但得分太低不足一半儿,第5、7题答对一半,第6题只有不到三成的同学答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得分率最高,9分的题得到8分,出错的主要是第9小题文言句式的辨认;第四大题的文言翻译77%的得分率,诗词鉴赏只拿到一半儿的分数,默写的得分达到9成;第五大题现代文大阅读得分很低,只得到不足1/3的分数,其中第15题几乎全军覆没,4分的题平均得分只有0.26分,第17题也只拿到8分中的3分;第六大题语言运用和表达题得分也不高,超过3/5的准确率;第七大题作文均分46.9分,基本正常;全班总评98.6分,尚有近1/3的分数学生没有拿到。
高三市一模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分析本次高三市一模语文试卷共分为四个部分: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知识运用和写作。
试卷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1. 现代文阅读(30分)现代文阅读部分共包含两篇文本,每篇文本后设有5个问题,共计10题,每题3分。
2. 古诗文阅读(35分)古诗文阅读部分包含古文阅读和古诗词鉴赏两个子部分。
古文阅读有4题,每题5分;古诗词鉴赏有3题,每题5分。
3. 语言知识运用(30分)语言知识运用部分包含词语运用、句子表达和语段理解三个子部分,每个子部分10分。
4. 写作(55分)写作部分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材料或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试卷内容分析1.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部分选材广泛,包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提取、分析和理解能力。
2. 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部分选材经典,注重考查学生对古文的翻译、理解和鉴赏能力。
3. 语言知识运用语言知识运用部分考查学生对词语、句子和语段的掌握程度,以及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4. 写作写作部分注重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试卷特点分析1. 覆盖面广试卷覆盖了语文学科的各个方面,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言知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 难度适中试卷难度与高考要求相符,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 突出能力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体现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四、注意事项1. 仔细审题考生在答题前应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确保理解题意,避免因审题不清而失分。
2. 合理分配时间考生应合理分配考试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所有题目。
3. 注意书写考生在答题时应保持卷面整洁,书写清晰,避免因书写不规范而影响得分。
4. 保持心态考生在考试过程中应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因紧张而影响发挥。
5. 检查答案考生在完成试卷后,应认真检查答案,避免因粗心大意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邯郸市2010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10.3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请将Ⅰ卷答案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晕.车(yūn)城垣.(yuán)安步当.车(dànɡ)奄奄..一息(yǎn)B.下载.(zài)绯.闻(fēi)量.体裁衣(liànɡ)天遂.人愿(suì)C.校.正(jiào)胆怯.(qiâ)山川湖泊.(pō)抛头露.面(lîu)D.召.唤(zhào)间.隔(jiān)锲.而不舍(qiâ)管窥蠡.测(lí)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由于伤病,申雪、赵宏博与双人滑金牌失之交臂....。
2010年2 月15日,他们终于在温哥华牵手圆梦。
B.一个人如果总是在约束下生活,就会少一分天真,少一分自由。
我愿我的生活是挥洒自如....的,如行云流水随意舒卷。
C.现在许多人一提起知识经济,就以为只要有了知识,有了技术,经济就能发展起来。
事实上,知识经济并非海市蜃楼....,还要以资本为基础。
D.良好的气质风度可以凸显应试者的个人魅力,给评委留下良好印象,从而在面试中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邯郸市正在实施“门户大道”工程。
工程要求以107、309国道和邯大公路等主要干线为重点,全面提高路况质量和通行条件。
B.为期三天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4月19日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闭幕,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34个美洲国家的领导人参加了会议。
C.2009年河北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比去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原因是2009年我省经济逐渐恢复,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处于一个平稳上升的阶段而取得的。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s getting increasingly mature, and gradually infiltrated into all kinds of industries. Network information-seeking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people to search information. However, as there is a mass of information on internet。
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分析一、试题总体情况:本次考试,试卷结构及题型设计等均按照《浙江省2010年考试说明·语文》中的“参考卷”样式,比较规范合理,较为科学。
理科均分:95.85;文科均分:97.2。
难易度:略难于2009年高考卷。
二、各题情况分析及备考建议:第一大题:语言文字运用4道选择题,3道主观题。
2题正答率最低。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试题错误点“遏止高房价”中的“止”,难度较大,也存在分歧。
实际上考查的是词语的运用。
查《现代汉语词典》“遏止”:用力阻止。
“遏制”:制止,控制。
所以,本道题目不够严密。
第5题: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压缩语段、概括语意的能力,要求学生拟一句话新闻,即运用一句话,最大限度地完成报道任务的新闻。
它比标题具体丰富,比导语简洁明了。
解答本题,要求考生对所给材料主要信息进行合理压缩,提取新闻要素,并注意字数的限制。
要求有必要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人一读就知道谁干了什么事情(或什么事情怎么样),常用主谓句的形式。
考生可根据所给材料,综合运用要素提取法、去枝取干法、要点概括等方法,提取关键信息,组合成简洁明了的单句。
本题的关键要素:新闻主体对象——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李琰,主要新闻事实——首次表达了愿意留任中国队的意愿。
2010年邯郸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结束后,各学校都认真对试卷进行了分析,借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教与学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在此,推荐永年一中、春光中学、魏县一中三所学校的语文试卷分析,供广大高三语文教师借鉴、研究。
邯郸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分析一、整体评价:本次考试语文命题以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为依据,参照200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的考查内容和试卷结构,在全面考查的基础上,重点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试卷总体上看有以下几个特点:仿照高考,稳中有变。
结构、题数、分值都与2009年高考保持一致,命题知识点与2009年高考试题大体相当。
关注社会,贴近生活。
试卷时代特色鲜明,贴近社会生活。
如12题诗歌鉴赏选材与邯郸有关;第18题与世博会有关的内容贴近当前热点;第20题仿写更是与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
这种命题同时也提醒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紧跟时代。
题型朴实,难度适中。
本试题总体设置为平和朴实。
题型设计朴实而又传统,但细加体会经典的题型对于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仍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对语言运用的重视进一步加强。
二、存在问题及下阶段教学建议:第1~10题(选择题)(一)存在问题1、根据抽样调查,选择题失分较多的是1、5、7、8、10,得分较高的是2、4、6、9。
2、第1小题(语音),这道题并不难,但由于基础不扎实,再加上受方言的影响,许多学生错以为“下载”的“载”读上声,造成误判。
3、第5、7两题得分率不高,说明小现代文的阅读训练还很不到位。
不少学生缺乏基本的解题能力和技巧,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4、第8题得分率不高,说明学生文言实词积累有欠缺,由于读不懂整个句子,语境把握不准,也推断不出来。
第8题得分率不高,说明学生做题还不够仔细。
(二)教学建议1、基础知识题要常抓不懈。
要按照平时的部署,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利用早读课或辅导课的时间,加强识记和积累,同时要做好检查、督促工作,不断巩固、深化。
2、小现代文(科技文、社科文)的阅读训练、文言语段的阅读训练要加强,努力提高学生基本的解题能力和技巧3、要选择那些规范、典型的训练题,训练要讲究效果。
第四题(翻译、诗歌鉴赏、默写)(一)存在问题:第11题(翻译):1、重点实词翻译不准确,如:“白事中书”,有同学由于不理解“白”字的意思,译成“想让元济当中书”,有的干脆不译。
“悖慢”也很少有同学翻译对。
2、缺乏语境意识,许多学生在翻译时,遇到较难的文言字词不能根据语境给出合乎情理的推断义“拒不纳”、“难其代”有许多同学不能译对。
如翻译成“拒绝不接受”、“对他的治理很不满意”。
3、缺乏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
许多学生不知道“中书”是一官职,把全句译成“让人在信中写”。
第12题(诗歌鉴赏):1、答题不规范。
太笼统,缺乏具体的阐释。
如: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第2小题有的学生写出了手法,但分析得不够充分。
2、答非所问。
如:在结构上的作用是“倒装”、“点明中心”等。
3、把主要手法写成对偶、夸张、拟人等。
4、书写态度不够认真,错别字较多,如“承上启下”写成“成上起下”造成无谓的失分,令人痛惜。
第13题(默写):默写错字较多,容易错的字是:“逸豫”的“豫”,“早岁那知世事坚”中的“那”,“瓜洲渡”中的“洲”等。
语序不当:“楼船夜雪”写成“楼船雪夜”等。
(二)、教学建议:1、古文翻译要抓住得分点(即句子中的关键词),字字落实,尽量直译。
由于高考文言文的命题原则是材料出课外的,但考点的内容根基在课内。
所以文言文复习还要回归课本,把常见文言现象归纳整理一下,如文言实词(一词多义、通假、活用等)、文言虚词(18个)、文言句式等2、文言翻译的指导和训练要加强,训练学生根据语境选择词义的能力。
3、诗歌的答题的规范性训练还要加强。
4、名言名句背诵默写常抓不懈,积累文学常识。
第五题(现代文阅读)(一)、存在问题:第14题,遗漏要点,漏掉“多情”、“慈爱”。
没有进行归纳和概括,问的是“塞上柳的特点”,部分同学不答特点,只是把带有特点的几个句子罗列在一起,答案不是形容词,而是句子。
第15题,大部分同学把手法答成了“对比”,也缺乏具体的阐释。
第16题,第1句许多学生没有答出“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只是写出了“塞上柳在春天经过三阵风两场雨就会焕发蓬勃的生命力,给黄土高原带来生机”这一含义。
第2句存在问题是许多学生不能结合语境联系文章内容进行具体阐释,只是笼统地答“塞上柳帮助陕北人民过日子”。
第17题,部分学生答不出“借柳写人、借柳抒情、卒章显志”这三个要点。
不注意分条作答,许多学生的答案没有符号语言或层次标志。
(二)、教学建议:本次考试,大现代文阅读的选材教较好,文化含量较高。
大部分问题设计较好,题干的指向性较明确。
在以后的复习中,在现代文阅读上需注意:1、必须有整体意识,主题的把握是阅读的基础。
2、题干的分析一定要深入,深入文本、语段结合语境去寻找语意点,要把握文中的关键句、关键点。
3、要讲求答题的规范性,要让学生了解各种类型的题目的答题要旨。
第六大题(语用题)(一)、存在问题:第18题:1、第1小题信息点概括不全,只答出了一个要点。
如“市民对政府劝阻穿睡衣出门活动意见不一”。
1、没有写出调查结果,答案不准确,如:“上海市政府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并在网上调查”。
2、表述不明,有的同学写出的是病句。
3、第2小题主要问题是态度不明确、理由不充分、行文缺乏条理。
第19题:存在主要问题是顺序不合适。
第20题:考查的是学生仿写能力。
句式方面问题不大,内容上问题不少。
有的学生忽略了语境的限制,不是写的“渴望”。
有的内容不合逻辑,如“我渴望,渴望在暴风骤雨的夏季,放飞我寂寞一秋的理想;久违了,绿色的枝条;久违了,柔柔的春雨;久违了,我的大学校园。
”(二)、教学建议:1、针对“压缩题”,一定要让学生看懂语段意思,在看清看懂得基础上再筛选主要信息,整合信息,不仅要训练语言,更要训练思维。
2、针对“仿写”,应要求学生在构思时既要做到形似,又要做到神似;既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又要注意语境的限制。
还要组织好语言,不出现语病。
第七大题(作文)题目要求的实质是写一篇有关“真”的话题作文,思维空间很大。
材料向我们提示了有关“真”的见解,强调只有“真”才“善、美”,因此我们在审题时,要明确“真”这一概念的定义, “真诚”、“真情”、“真爱”、“真相”、“真理”等均可。
我们可以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写作的、最能展示自己才华的角度来写,同时将选择的角度化大为小,具体到某一领域、某一方面,可以议论,可以叙事,可以抒情,但必须突出一个“真”字。
这样,中心鲜明,挖掘深刻,就能写出独具个性的文章。
(一)存在问题:1、不符合命题意图,不少学生对材料的主旨把握不透或不到位,离开话题写“诚信”,写母爱等,整篇不提“真”,偏离了题意。
2、作文立意肤浅,缺少思辩。
在写作过程中,“中心”意识不明确,东拉西扯,东拼西凑,敷衍成文,结果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3、文体意识不强,大部分学生写的看似议论文,但却缺少鲜明的论点、缺乏必要的论证过程,大多只会堆砌一些老掉牙的论据。
4、语言平淡,材料不新,缺乏亮点。
5、没有标题,字数不够,错别字明显,标点符号不规范,书写不认真等,这暴露出我们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规范要求落实还不是很到位。
(二)教学建议:1、强化审题、立意、构思的训练,打造扎实内功。
2、强化学生的应试意识,打造亮点,提高书写能力。
3,加强素材积累。
要引导学生多注意时事素材,注意时代热点。
4、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人生,让语文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三、下阶段复习建议(一)夯实客观基础,培养主观能力1、我们要重视单选题,继续做好语文知识能力点的分项落实,持之以恒地做好基础知识的积累工作。
2、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强化文本意识。
在第二轮复习中,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在指导学生阅读方法上下功夫,尽量拓宽阅读材料范围。
3、讲评到位,讲求训练的实效。
讲评时先一定认真分析学生的试卷,结合学生的答题实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题型,着重讲评思路,讲评方法,讲评技巧,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4、强化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培养,提高主观题的得分率。
应通过语言表述题训练和作文训练,让学生的表述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表述流畅,切合语境”。
5、加强默写的训练,特别是课文中的名句,一定要有意识地去指导学生背诵,传授背诵方法,讲求背诵的效果。
(二)把握三个重点,进行强化训练文言文翻译、古典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后两个月复习要有所侧重,多训练。
让学生积累实词、虚词和文言基本句式,培养学生直译能力,根据语境,把句子里所隐含着的基础知识体现出来,并译得通顺流畅。
诗歌鉴赏要教会学生读题,理解词句,把握诗歌的形象、表现手法、思想内容的能力,尽可能让学生使用规范化的术语答题。
现代文阅读注重培养四种能力,一是阅读速度,二是上下文语境意识,三是读懂题目要求,四是回答要清晰流畅。
主要通过分析每次考试试卷的标准答案来有意识的进行培养。
(三)积累素材,把握时间,积极构思,写好作文。
加强审题训练,必须点明中心,强化语言亮点,完整文章结构,字体美观大方。
审对题是学生作文的第一要事,在审题上首先应注重三种能力:筛选提炼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联想感悟能力。
建议学生写明白文,开头或结尾要点明中心;或运用抒情句或议论句点明中心。
如果写议论文,最好在第一段就明确点出自己的观点。
不管什么类型文章,在结构安排都应该注意:首尾圆合,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起承转合、曲折有致,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尤其是文章的开头一定要写好。
要懂得“凤头、猪肚、豹尾”等写作常识。
字体起码要端正清晰,不要随手涂抹;不要在文章中出现不规范用语(如夹杂英语、网络用语等)。
2010年邯郸市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分析峰峰春光中学一、试卷分析邯郸市组织的这次一摸底考试中的语文试题,从试题结构上与2009年高考相似,从试题难易度来讲适中,从试题容量来讲较为适中,能够检测出学生在高三第二轮复习的知识底数和能力水平。
1.试题难度适中。
本套试题难度适中,与近几年高考试题难度相当。
学生得分情况比较与评卷前的预测较为一致,是一套比较成功的试卷。
2.知识覆盖较为完整。
本套试题做到两个注重,即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注重了对语言知识运用的能力考查。
3.题量适中,与高考试题完全符合。
4.注意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考查。
(1)关注了基础知识能力的考查。
如第1、2、3、4题(2)重视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
如5、6、7和14、15、16、17题。
(3)注重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
如8、9、10和11、12、13题。
(4)注重现实生活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