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 格式:ppt
- 大小:3.65 MB
- 文档页数:58
AST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且大于ALT对AIDS合并青霉菌病的筛查价值谢志满【摘要】目的:评价拟诊标准(血清AST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且大于ALT)对AIDS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 PSM)的筛查价值。
方法对广西地区1045例疑似AIDS合并PSM的患者同时进行“金标准”(血、骨髓、组织培养或组织病理发现马尔尼菲青霉菌)及拟诊标准所需检查,评价拟诊标准对AIDS合并PSM的诊断价值。
结果拟诊标准的灵敏度为45.79%、假阴性率42.11%、特异度90.64%、假阳性率9.36%、准确度82.49%、阳性似然比4.89、阴性似然比0.60、阳性预测值52.10%、阴性预测值88.27%。
结论 AIDS 患者如出现血清AST水平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且大于ALT时,尚不能作为筛查PSM的常规指标,但应高度警惕PSM。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screening value of AIDS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penicilliosis marneffei when AST elevates more than twice the upper limit of normal and higher than ALT. Methods A total of 1045 AIDS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suspected penicilliosis marneffei (PSM) in Guangxi undertook the examinationsby“gold standard”(Penicillium marneffei found in culture of blood, marrow and tissue, or by biopsy) and the preliminary diagnostic standard.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the preliminary diagnostic standard in AIDS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PSM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of the preliminary diagnostic standard was 45.79%, false negative rate 42.11%, specificity 90.64%, false positive rate 9.36%, accuracy rate 82.49%, 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 4.89, 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 0.60, positive predictivevalue 52.10%,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88.27%.Conclusions When AST level elevates more than twice the upper limit of normal and higher than ALT level, AIDS patients can not be diagnosed as PSM, but great concern should be given to the occurrence of PSM.【期刊名称】《传染病信息》【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3页(P305-307)【关键词】真菌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青霉属;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作者】谢志满【作者单位】530023,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 广西艾滋病治疗临床中心南宁【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9;R512.91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mar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uillm marneffei,PM)感染所致的一种真菌疾病,主要见于我国南方及东南亚AIDS患者。
第14章 艾滋病腹部CT表现AIDS患者由于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减低,容易伴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及AIDS相关恶性肿瘤,腹部各组织器官常受累及,是引发艾滋病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1. 肝脏和脾脏(1)非特异性改变:CT表现包括肝脾大、肝脂肪变性所致肝脏密度减低、肝硬化等,据Trojan等对德国227例尸检材料的回顾性分析,除29例(13%)肝脏正常外,大部分患者均有不同类型的肝脏病变,肝脏重量普遍增加,非特异改变中以肝细胞脂肪变性最多见,共77例(34%)。
肝硬化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肝炎后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等,国内AIDS合并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常见。
(2)肝脏及脾脏的机会性感染:CT表现为肝脾内低密度结节及肿块,肝脓肿、肝大及肝密度减低、肝实质不均匀强化等。
病原多种多样,Trojan等对227例尸检材料的统计分析中,肝脏伴有机会性感染者有50例(22%),其中CMV感染19例(8%),分枝杆菌感染16例(7%),弓形虫感染11例(5%),其他少见的尚有利什曼原虫、新型隐球菌、肺孢子菌等。
相对而言,肝脏感染灶比脾脏发生率更高。
真菌感染,在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艾滋病易伴发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可能与当地气候条件有关,由血液及骨髓培养确诊,肺部、肝脾、淋巴结、肠道等富含单核-巨噬细胞组织常受累,所以CT扫描可见上述器官常同时受累。
其他常见真菌为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球孢子菌等。
结核杆菌(MTB)感染,据WTO的资料,在亚洲HIV/MTB双重感染患者在20世纪90年代约增加了7倍,中国是MTB的高发区,在腹部CT诊断中应注意,表现为肝脾低密度结节,有时可见钙化灶,部分表现为粟粒性肝脾结核。
鸟-胞内复合型分枝杆菌(MAC)感染,是发展中国家艾滋病病人中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常见于艾滋病晚期,在其他病原感染性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治疗与预防后,MAC感染发生率相应地增加。
腹部CT 表现与MTB感染相似。
马尔尼菲青霉菌合并HIV感染骨髓象分析马尔尼菲青霉病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所致的一种少见的深部真菌病,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且多数医务人员未接触此病,因而造成对它的认识不足,常造成误诊、漏诊。
本文报告我院收治的一例马尔尼菲青霉菌骨髓粒细胞及网状内皮巨核细胞内感染合并HIV感染患者,旨在引起临床及实验室对此病的重视。
患者林某因反复发热2个月,腹胀、浮肿、尿黄6天,于2006年12月1日入院。
入院前2个多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达40℃,院外治疗2周后体温下降至正常。
入院前6天再次出现发热,并出现腹胀、乏力、纳差、尿色黄、双下肢凹陷性浮肿,腹泻3-5次/天。
院外治疗效果欠佳,病情进行性进展。
入院查体:T 37℃、P 118次/分钟、R 21次/分钟、BP 140/80 mmHg,神情急性病容,全身皮肤无黄染,苍白无出血点、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18次/分钟,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稍膨隆,腹肌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肋下6cm,剑突下8cm,脾肋下2cm可及,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5次/分钟,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辅助检查:1胸片示:双下肺见斑点状密度增高影,考虑炎症。
2腹部B超示:肝脾肿大,少量腹水。
3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导联T 、II、T II、avp、V4-V6 浅倒或低平。
4生化:TP 44.4 g\l、ALB 16.5g/l、GLB 16.5、TBIL 86.2umol/l、BIL 81.60umol/l, ALP 179u/l, GGT 534u/l, ALT 68u/l, AST 672u/l、NA 122.5mmol/l, CL 89.9mmol/l。
5凝血功能:PT 16.0sec,INR 1.33, DFbg 0.748sec,APTT 41.8sec。
复查凝血功能示:PT 20.0sec,INR 1.65, DFbg 0.748sec,APTT 50.9sec,D-二聚体、FDP、3P实验阳性。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护理卢祝新【期刊名称】《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年(卷),期】2009(025)034【摘要】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nursing and experience of patients with AIDS complicated with penicillium marneffei infection.Methods Medicine treatment,medication nursing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were given to 66 patients with AIDS complicated with penicillium marneffei infection through clinical diagnosis,and then the alleviation of clinical symptoms were observed.Results 8 patients abandoned treatment after symptoms improved,13 patients died of multiple organ failure because of their critical condition at admission and complication of drug-resistance bacteria infection.Conclusions Medicine nursing 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have pivotal significance for patients with AIDS complicated with penicillium marneffei infection.%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患者的护理及体会.方法通过临床诊断,对66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患者实施药物治疗并结合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等方法,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66例患者中8例症状改善后放弃治疗,有13例由于入院时病情危重,合并多种耐药菌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好转.结论对艾滋病患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药物护理和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总页数】2页(P14-15)【作者】卢祝新【作者单位】542800,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观察及护理2.艾滋病合并结核、梅毒、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1例3.艾滋病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合并贫血患者输血治疗1例分析4.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一例5.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胸部感染的CT诊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氏青霉菌败血症15例(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防城港538021)【摘要】目的:分析探讨15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表现特征。
方法:分析2011年2月~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15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有关的资料。
结果:起病缓慢12例,均有发热,合并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者各1例;合并慢性乙型肝炎5例,丙型肝炎2例,显性黄疸2例,腹水1例。
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败血症,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以长期发热、咳嗽咯痰、贫血、皮疹淋巴结肿大等为特征。
【关键词】艾滋病;马尔尼氏青霉菌;败血症【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189-01 马尔尼菲青霉败血症是由马尔尼菲青霉感染引起的多系统性疾病,多发生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 包括患应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 aids) 或严重的基础疾病的患者。
笔者对2008年3月~2011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5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氏青霉菌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艾滋病合并马尔尼氏青霉菌败血症患者共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1~73岁,平均36.7岁;21~38岁10例,占66.7%,其中21~28岁6例。
其中农民有3例,无业人员占4例,工人和个体各2例,,退休职工、司机、公务员和保安各1例。
静脉共用针头吸毒感染4例,输血或血制品感染2例,性接触感染7例,有2例感染原因不详。
白念珠菌感染4例,普通细菌感染3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2例,结核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各1例,带状疱疹和单纯疱疹各1例,混合感染1例。
血液、粪便、口腔黏膜、脑脊液、痰液中均查出有pm、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hbv、阴沟杆菌和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av—igm)等。
马尔尼菲青霉菌及其致病与治疗摘要:几乎所有的青霉菌对于健康的人类来说都是不会引发感染的非病原性霉菌。
但是在青霉菌的同类之中,显示出二型性(兼有菌丝和酵母态细胞两种形态)的则有比较强的毒性。
曾有报告显示爱滋病(AIDS)患者出现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症的案例(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 marneffei引发).马尔尼非青霉菌病如未能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死亡率搞到91.3﹪。
因此对马尔尼非青霉菌早期的诊断和适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菌、症状、诊断、治疗1、马尔尼非青霉菌的发现及流行病学1956年巴斯德研究所从一只死于网状内皮真菌病的中华竹鼠的肝脏中首次分离出该菌。
为纪念巴斯德研究所主任Hubert Marneffe,这种真菌被命名为马尔尼菲青霉菌。
报道的第一例人类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是实验室获得性感染,1959年研究员G.Segrelain在接种马尔尼菲青霉菌时,接种针意外的刺破手指,在刺破部位出现小的结节,随后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因此证实了马尔尼非青霉菌对人类的感染1973年Di Salvo和同事报道了第一例自然条件下发生于人类的马尔尼非青霉菌病。
患者是一位曾居住在东南亚患有霍奇金病的美国牧师。
之后,不断的有局部或者全身感染病例的报道。
1988年以来,随着全球艾滋病的流行,该机会性致病真菌的感染发病率逐年上升。
HIV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的病例越来越多,这些病例大多发生在泰国,也见于柬埔寨、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和越南。
我国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也常有报道,香港艾滋病患者感染率达10﹪,广州地区24.2﹪,广西地区15.7﹪。
2、青霉属、马尔尼非青霉菌概念2.1:青霉属[Penicillium ,X=2 (P.species)] 真菌的一种(真核细胞)。
属于子囊菌亚门,不整囊菌纲,散囊菌目,散囊菌科,青霉属。
2.2:马尔尼菲青霉菌(PM):是青霉菌属中唯一具有温度双态性的种类。
虽然大部分的青霉菌都不会引发人类的健康问题,但是马尔尼菲青霉菌却是致病的。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护理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M)引起的深部真菌病,有严重消耗性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易于感染此病。
AIDS合并PSM 其临床表现复杂,可造成全身各系统受损害。
一、加强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1)房间的准备及消毒 将患者安排在通风及透光良好的单人房间,用紫外线进行室内空气消毒,1次/天,30min/次;地面用2%消佳净溶液湿拖,2次/天,并保持室内干燥。
(2)用物消毒与隔离 进入病室应穿隔离衣,戴口罩。
患者及医护人员的用物均根据其不同类别,采用40%福尔马林熏蒸及高压灭菌处理后使用,监护用物固定于病室专人专用,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被分泌物污染的用物集中焚烧处理。
(3)消毒液的准备 病室门口置1%S洗必泰液1,操作前后及接触患者前后均消毒双手,必要时戴一次性手套,一切操作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
(4)患者的管理 隔离期间一切生活活动在室内进行,尽量减少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5)家属的管理 向家属宣教有关艾滋病和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常用知识。
戴口罩,护理患者前后均应消毒双手,如果皮肤破损应戴手套,餐具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二、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AIDS合并PSM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含有HIV及PM。
因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完善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防止紧张情绪,操作要做到稳准。
当有皮肤损伤时,不得参与侵入性操作,万不得已时,应严格加以覆盖。
当有可能使血液或体液喷溅的操作时,如气管切开等,还应戴防护眼镜。
不要传递用过的锐器,以防止被刺伤。
禁止口对口人工呼吸。
如发生意外感染,要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并紧急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及抗真菌药物预防。
三、心理护理患者常表现为敏感多疑、悲观失望、愤怒、恐惧等不良心态,护患信息交流比较困难。
因此,患者住院时,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接待患者,做自我介绍,帮助病人尽快熟悉环境和适应病后所需的生活方式。
22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彭帆;钟正;孔祥龙;文隆;汤渝玲【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2例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经过及疾病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18~57岁.22例患者均表现出呼吸系统症状,有2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12例患者出现皮疹,7例患者可触及脾大,15例患者伴有消瘦、口腔白斑、淋巴结大.患者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淋巴细胞下降,伴有贫血及血小板减少;CD4+计数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且均<50 cells/μL;21例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感染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常见斑片状或斑点状浸润影,其次为结节影、毛玻璃样改变.两性霉素B和伊曲康唑对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好.16例患者在积极抗真菌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5例患者转回当地继续治疗,仅1例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出现严重的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血清腺苷脱氨酶可作为一个辅助诊断指标,艾滋病患者均有明显免疫力缺陷.【期刊名称】《中国感染控制杂志》【年(卷),期】2018(017)007【总页数】5页(P610-614)【关键词】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作者】彭帆;钟正;孔祥龙;文隆;汤渝玲【作者单位】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长沙410005;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长沙410005;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长沙410005;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长沙410005;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长沙41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91;R519马尔尼菲篮状菌是青霉菌中唯一呈温度双相型的致病菌,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可发生于健康者,但更常见于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者。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大专项(2018ZX10302104-001)通信作者:王辉,E-mail: jimmy114337# 引用格式:郑⬕,王辉.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诊治临床研究进展[J].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21,6(2):151-154. Zheng Yi, Wang Hui.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IDS complicated with Talaromyces marneffei[J].Electronic Journal of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21,6(2):151-154.·综述·郑⬕,王辉(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一科,广东 深圳 518000)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的诊治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已经发展成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尤其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普遍流行,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
本文简要概述了近年来艾滋病人群合并TM感染的主要流行病学、致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问题。
【关键词】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致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 DOI:10.19871/ki.xfcrbzz.2021.02.017Advances i n the d i agnos i s and t r eatment of A I DS comp l i cated w i th T a l ar omyces mar neffe iZheng Yi, Wang Hui (The First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Shenzhen Affiliated to Guangdong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 Shenzhen 518000, China) 【Abstract】 One of the common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 of patients with AIDS is T alaromycesmarneffei (TM), especially prevalent in the south of China,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This is a brief overview about the recent advances in the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TM infection in AIDS patients. 【Key wor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T alaromyces marneffei ; Pathogenic mechanism;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Diagnosis 马尔尼菲篮状菌(T alaromyces marneffei ,TM),曾被称为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 ,PM)[1],主要存在于免疫缺陷个体中的一种机会性感染致病菌。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一例谭鹆昕;高丽;张米;李正伦;董兴齐【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9(030)003【总页数】3页(P397-399)【关键词】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结核;淋巴瘤【作者】谭鹆昕;高丽;张米;李正伦;董兴齐【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云南昆明 650000;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云南昆明650301;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云南昆明 650301;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云南昆明 650301;昆明医科大学,云南昆明 650000;云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云南昆明6503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91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是一种双相真菌,特别是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可以引起马尔尼菲篮状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s disease)。
随着艾滋病患者的逐渐增多,马尔尼菲篮状菌的感染率也随之增高,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把它作为艾滋病指证性疾病。
在AIDS患者中,马尔尼菲篮状菌在东南亚是位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新型隐球菌感染之后,排名第三的机会性感染疾病[1]。
在泰国AIDS患者中马尔尼菲篮状菌的感染率为30%,中国南方约10%。
此外,这些地区每年大约有5万AIDS患者新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每年死亡率高达10%[2]。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程早期容易误诊和漏诊,经常误诊为结核、淋巴瘤或组织胞浆菌[3]。
同时由于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治疗比较困难,在患者治疗和预防过程中需要长时间住院,增加了公共卫生的负担。
1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31岁,汉族,系流浪人员,以“咳嗽咳痰、发热消瘦1个月”为主诉于2017年12月9日入我院。
患者入院前1个月出现无明显诱因阵发性咳嗽,咳嗽与粉尘及刺激性气体无关;咳痰伴有少量白色黏痰,痰量约为5 mL/d,痰液无异常气味及拉丝现象;发热伴夜间盗汗,胸闷、喘促,活动明显受限。
麻醉技术更新与临床热点国家I类 5.0分一、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解读1、在除颤仪使用之前要给予几个循环的CPR()C、5个循环2、开始复苏后的处理的主要依据是()D、自主循环恢复3、除颤的过程延迟一分钟病人的存活率大概下降()B、10%4、治疗性低温的温度范围是()A、32~34℃5、室颤停止多久,就可以认为除颤成功()A、5秒6、新版心肺复苏指南中心肺复苏的最终目的是()C、脑复苏7、指南规定CPR按压和呼吸的比例是()D、30:28、指南规定除颤应该在多长时间内进行()C、5~10min9、下列药物中只对特定的一些心率失常推荐的是()D、腺苷10、绝大部分心脏急性事件的原因是()A、室颤二、颈椎骨折和颈髓损伤手术的麻醉1、制动可以防止围术期脊髓的进一步伤害,措施错误的是()D、从身体单侧搬动病人2、如果C3以上颈髓损伤,病人可出现()A、膈肌无功能,需使用呼吸机通气3、急性期脊髓受伤()小时内给予大剂量类固醇激素,有助于减轻脊髓、脊神经肿胀并增加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B、84、脊髓休克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B、心率加快5、CSCI手术时伴有颅脑创伤者不要使用()A、氯胺酮6、颈椎损伤最常发生的骨折节段为()B、C27、对于不全损伤,()小时内复位是最佳脊髓恢复时间C、68、现阶段我国颈段脊髓损伤病因最常见为()C、车祸9、如果颈部的脊髓受到严重损伤,病人可以出现()D、以上均是10、膈肌由()节神经控制C、C2-4三、术前如何判断严重肺功能障碍病人对肺癌根治术的耐受性1、活动后氧饱和度下降()%以上与术后呼衰、围手术期主要并发症相关C、42、由症状发现的一期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个月D、133、下列关于肺癌手术获益不正确的是()D、对于患者而言手术的没有明显的获益4、关于运动试验说法不正确的是()C、当分子氧耗量低于10/kg/min范围时可适应手术5、登楼<12m的患者,发生术后心肺并发症是登楼>22m患者的()倍A、26、由筛查发现的一期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个月A、257、关于心肺运动试验说法不正确的是()D、若VO2max>10ml/kg/min或35%预计值,则不考虑手术治疗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超过75岁为肺癌手术绝对禁忌9、大约()个10米折返走的分子氧耗量近似于10ml/kg/minA、2510、关于肺段计算法不正确的是()D、42段法为右肺20段,左肺22段四、围术期输血相关问题1、不属于自体输血的指征的是()B、腹股沟斜疝手术2、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最早报道于()年B、19573、自体输血说法不正确的是()C、感染的血液属绝对禁忌4、较新鲜血浆相比其凝血()因子含量较低D、VIII5、FFP融化后应在()小时内使用C、246、关于预防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说法不正确的是()D、停止使用女性血浆7、关于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说法不正确的是()D、发生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患者预后极差8、首例人体输血是在()年完成的D、19759、确定ABO血型的是()C、奥地利医师兰茨泰纳10、目前发现红细胞表面抗原()余种B、400五、创伤麻醉1、创伤造成致命性呼吸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不包括()C、休克2、循环复苏第一阶段将收缩压的维持目标定在()B、90mmHg3、循环复苏第二阶段除血压外主要以()为维持目标C、CVP 8-12mmHg或PCWP 12-16mmHg4、以下对脊髓创伤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T5或以上平面损伤是肺泡通气受损的临界点5、创伤麻醉处理原则不包括()D、所有伤员可首先假设为正常血容量6、低压复苏的机制不包括()C、血管舒张7、降低颅内压的方法不包括()D、高体温或高脑温8、创伤病人最常见的死因是()A、失血9、创伤初期最重要的是()B、气道保障和循环支持10、以下对输入液体种类对预后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D、淀粉类与白蛋白对比,较有利于改善危重病人的预后围术期安全与麻醉监测新技术市级 2.5分一、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1、正性肌力药的白金年代是()C、1970s2、心肺交互原理不包含()C、心功能正常的时候,自主吸气时上腔静脉塌陷,左房压,右房压减小,心功能曲线左移,心排量略微增加3、病人血容量不足时,不会出现得状况是()D、右心房充盈4、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手段是()B、特殊的干预手段,使得发生可控前负荷变化5、血流动力学管理的目标是()A、寻找最适合的前负荷、最合适的后负荷及避免液体超负荷这三者之间合适的一个点,当这个点可以满足机体灌注的时候,得到氧供和氧耗的平衡6、血管活性药的黄金年代是()D、1960s7、以下对静脉回流曲线(CVP)和右心功能的关系描述错误的是()D、心功能受损,机械正压通气,Q、Pra不变,直至Pra增高,Q上升8、脉压的变化率指()C、周期过程中收缩压减去舒张压的值的变化率的百分数9、静态血流动力学压力参数包括()A、CVP和PAWP10、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的目的是()C、描述循环系统对可控性前负荷变化的反应二、脑氧饱和度监测1、为全身的混合静脉血的氧饱和度,正常值应该在()左右C、 752、氧合血红蛋白对应的近红外线波长为()B、 8503、脑氧饱和度监测的基本原理是()D、以上都是4、rScO2 正常值差异的可能因素,不属于的是()C、患者的性别5、心血管手术术后脑损伤发病率高,复跳后严重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率(),50% 以上并非栓子所致C、6.2%6、先心病矫正术中rScO2下降与()显著相关B、 S100 蛋白7、心血管手术术后脑损伤发病率高,术后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D、 40%8、rScO2低于基础值15~20%,提示可能发生()B、脑缺血9、rScO2 的临床意义主要是()A、监测体内氧供-氧耗平衡,将危重病人管理提高到一个新高度10、用于监测脑血流动力学的参数,不属于的是()B、感觉诱发电位(SEPs)三、信息化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作用1、下列哪项不属于麻醉信息系统下的质控管理()B、监测仪器状态2、手术室信息化管理中利用()对人员进出记录进行管理C、RFID3、手术室应用效率管理内容不包括()C、术前准备时间4、实行信息化管理后,手术室停留时间缩短()B、29分钟5、手术室信息化管理中护士通过()进行准备第二天所需的药品和耗材B、麻醉计划单6、信息化管理系统直接观察病房护士术后镇痛评分,结合手术室镇痛评分,对大于()患者进行及时处理D、4分7、通过医院内部()与手术医生进行沟通,可实现数字化三方核查,并可检索B、局域网短信平台8、下列哪种药物属于NSAID()B、西乐葆9、下列哪项功能目前手术室信息管理系统还不能实现()A、麻醉临床路径管理10、下列哪种药物属于阿片类()A、吗啡四、多学科病例讨论1、肾上腺腺瘤患者术后未恢复自主心跳,血压难以维持,对血管活性药反应差,应()B、开胸探查2、肾上腺腺瘤患者的辅助检查不包括()A、脑部CT3、嗜铬细胞瘤的术前α受体拮抗剂口服()C、10天-2周4、肾上腺腺瘤患者术后口唇发绀,牙关紧闭,SpO2降至60%,HR降至30-40次/min,立即采用的方法不包括()D、冠脉搭桥5、若冠状动脉重度狭窄,为改善心肌供血,可行()D、冠脉搭桥6、嗜铬细胞瘤的术前准备包括()D、扩容和用α受体拮抗剂7、嗜铬细胞瘤术前()天进行扩容D、3天8、病人动脉血气分析:pH 7.21,PaCO2 41mmHg,PaO2 62mmHg,BE -10.9mmol/L,Lac 6.9mmol/L,属于()B、代谢性酸中毒9、心电图V1-V3导联R波递增不良,提示()A、冠心病10、吸入醚(Sevo)浓度2-2.5%,间断追加芬太尼和爱可松可用于肾上腺腺瘤患者术中的()A、麻醉维持五、超声联合心电图在小儿中心静脉穿刺定位中的作用1、当心电图上出现高尖的P波,成人建议回退导管()便可固定导管B、2-3厘米2、关于动静脉的描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超声探头稍微施加压力后,动脉通常可被压扁3、以下哪种方法不能确定导管末端位置()A、传统定位方法4、关于中心静脉穿刺传统定位方法的描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颈内静脉穿刺会根据颈内静脉的搏动确定最终穿刺点和穿刺方向5、心电图引导穿刺最明显的优点为()C、导管尖端位置更精确6、心电图引导中心静脉导管穿刺,主要通过()的形态变化确定导管的位置是否正确A、P波7、进行中心静脉穿刺,()的错误发生率最低A、颈内静脉8、一旦导管进入右心房,心电图会出现()A、P波尖峰9、关于心电图导引定位方法的描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方法简单,但费用较其他方法较高10、关于小儿CVC---ECG导引装置的描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不可避免事后通过X线照射定位造成的污染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市级 2.5分一、β受体阻滞剂在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1、β肾上腺能受体有β1和β2两个亚型,在心肌,β1和β2同时存在,()受体占优势A、β12、在支气管平滑肌,β受体的主要作用是使()C、血管舒张3、指南对进行非心脏手术前应该进行评估和治疗的心脏状况的高危患者提出了以下四个情况:不稳定性冠脉综合征,失代偿性心衰,显著的心律失常和()B、严重的瓣膜疾病4、下述有关《非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评估和处理指南》对围手术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推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术前评估诊断冠心病或存在2个以上危险因素心脏事件高危的患者,在接受中危手术或血管手术过程中,推荐依据心率和血压情况来滴定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5、研究发现,()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D、交感活性亢进6、四种临床上最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的半衰期是最短的,3—4个小时,持续作用时间是7—8个小时C、美托洛尔7、临床上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比索洛尔、卡维地洛、美托洛尔、阿替洛尔,以下有关这些药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这几种药物都有内在拟交感活性8、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通过降低心率、血压、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氧耗,()、增加心肌灌注,改善心肌氧供需平衡失调种临床亚型。
艾滋病合并肺部疾病胸部CT表现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
艾滋病患者常因感染而就诊,而进一步检查证实为艾滋病,其合并肺部疾患常见有肺结核、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肺癌等,表现多样。
本文收集我院经临床证实的46例艾滋病患者的胸部CT资料,通过分析总结,以期提高认识。
1 资料与方法本组46例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21-78岁,平均42岁,临床诊断为艾滋病。
住院检查均合并肺部疾患,临床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发热、乏力、消瘦等。
26例有吸毒史,33例有冶游史。
均使用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扫描层厚10mm。
2 结果2.1 CT表现32例肺结核表现,其中10例为局限于单个、多个肺叶斑片状、条索样或融合成小片状的渗出性模糊阴影,7例表现为血型播散性、均匀分布的致密点状阴影,8例为单发、多发空洞性病变,4例表现为多发类圆形结节影,右肺多见,无卫星灶,3例表现单肺叶毁损,其中20例可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其中16例患者伴发单侧胸腔积液。
8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表现,6主要表现为肺部磨玻璃影,肺门周围间质性肺浸润,并累及上下肺野,间以线状、条状及网状小结节影,1例胸膜下见“月弓征”,1例见囊状结构,表现为局限蜂窝样改变和小空洞,空洞壁薄,并发气胸2例。
2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主要表现为肺内实质性改变,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明显增大。
4例肺癌患者肺部有团块样密度增高影,有分叶,边缘有明显毛刺,有胸膜凹陷征,其中一例并发胸腔积液。
2.2 临床诊治结果 15例肺结核患者痰抗酸杆菌涂片阳性,22例血TB-Ab(+),10例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在有效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同时,予规范抗结核治疗,复查提示肺部病灶吸收好转,患者临床症状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