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智慧型教师构建智慧型课堂

  • 格式:docx
  • 大小:9.85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智慧型教师构建智慧型课堂

智慧课堂是一个以整体性、复杂性、开放性为特征,运用非线性教学模式,以培养智慧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课堂形态。智慧课堂一反传统课堂的固化与呆板,转而追求课堂中的德行、能力、灵敏和创新,它不是狭义的智力课堂、智能课堂,而是一种激情与智慧相伴、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随、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课堂。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灵魂人物,对有效实施智慧课堂的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效建构智慧课堂首先应着力提升教师素养,打造智慧型教师。

一、“智慧型教师”的内涵

“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在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制、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体现。” [1] 智慧型教师就是具有较高教育智慧水平的教师。智慧型教师的内涵应包括四个智慧因素:以教育规律为导向的理性智慧;以感性经验为基础的知性智慧;以职业情操、情感价值观为灵魂的情感智慧;以教学感悟、教育经验为发展的实践智慧。只有同时具备理性智慧、知性智慧、情感智慧,并能在教学实践中转化为实践智慧的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教育智慧,推动智慧课堂的发展。

二、自主发展,充实智慧型教师职业品质

(一)明确教育价值,提升理性智慧

21 世纪是一个“学习化”的时代,教育工作的重心是塑造具有

新型人格的学习者。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合作和学会生存。因此,智慧型教师首先应明确当前教育教学的价值诉求,通过转变教育观和学生观来提升理性智慧。

教育观。教育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得到唤醒和激发。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在我看来,教育活动所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和可能性如何充分的生成。”因此智慧型教师对教育的本真意义应有深刻的理解、体验和洞察;学生观。新课程理念高度关注学生生命的差异性、整体性和生成性,把学生看作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教师应树立“一切为了生命,为了一切生命,为了生命一切”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平等对话,助力学生生命成长。

(二)发掘感性经验,提升知性智慧知性智慧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直觉灵感与感性经验,是教师基于丰盈的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经验而形成的一种超乎寻常的快速反应能力。具有知性智慧的教师,能把教学现场中出现的偶然因素转化为一种有利的教学时机,恰如其

分地把教学引向高

潮,推向深入

提高教师的知性智慧包括三方面:提升敏锐捕捉的观察能力。通

过情境直感,迅速判断、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理解学生内心情感的心理反应,做到目中有人;提高应随机决断的调控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上突发性事件做出准确、及时的反应,机智果断地给予恰当地处理,把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转化为教学的亮点;培养柔性设计的执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可以灵活果断、随机应变,也可以幽默风趣,利用多种形式提升自己对知性智慧的执行力。

(三)关注职业情操,激发情感智慧

在职业道德层面,师德是教师职业之魂。我国自古以来就把它作为教师的首要标准。在某种意义上,教师就是一个国家伦理的化身。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导人向善的活动,教师就是道德的践行者。在《世纪承诺一一2001年教师节主题晚会》上,北大校长许智宏等代表了大中小学校、老中青三代教师庄严宣誓“我立志做一名人民教师,育人为本,敬业爱生;传承文明,启智求真;为人师表,弘扬正气;终身学习,勇于创新;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奋斗。”这是新时期教师应恪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道德承诺,是智慧型教师的道德基础。

在人文修养层面,教师的人文修养是人文知识的积累、内化及对人文精神深刻体验的结果。教师人文修养的提升,不仅表现为教师人文知识量的积累,还体现在教师对人文知识的理解并内化为教师的人文精神上。人文精神是教师人文修养的核心内容,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这一富含教师生命意义的环节去不断锤炼,将价值追

求注入课堂,将生命精神融于学生。这样,教师才能在人文修养上得到本质上的提高,得到真正的发展。

三、知行合一,发展智慧型教师实践智慧(一)教学策略的艺术

性。

1. 创设情境,寻求智慧合宜生动的教学情境可将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迅速融入教学中,推动有效课堂实施。以“情”现“境”,以“境”促“情”,“情”、“境”相生,情和境共同构成情境教学的灵魂与载体。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情境,一方面将长期被淡化的学科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意志及学生的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内在因素重新定位,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现实生活和学科教学知识的距离,

将死知识变为活生活,为学生的主动发展、智慧提升开辟了有效途径。因此,智慧型教师需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致、调动学生情感体验、融合课堂与现实生活,以生活、生命为教育的核心命题,共同促进智慧课堂建构。比如,语文教学名师韩军在讲授《登高》前,用一段充满诗意的语言声情并茂地呈现了一幅电影画面,讲述的是当年杜甫登高时的场景与心境,顿时将学生带入诗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是此课例成功的关键所在。2. “预设”与“生成”相协调

在课堂中,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教学活动是一种科学活动,即必须符合教学的必然规律,因而具有预设性;另一方面,教学活动又是一种基于教学实践的艺术,各种智慧因子大多是在动态中迸发的,因而也具有生成性。预设为生成创造了条件和基础,而生成又丰富和发展了预设。因此,智慧型教师不仅要在课前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准备,同时也能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时机,左

右逢源,及时获取智慧信号,这样才能为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和发展创设更大的空间,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智慧。

3. 教学形式与学生兴趣相融合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不仅表现为对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的应对,也同时包括对教学形式的组织。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当前我国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这一单一的课堂组织形式,但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别在班级内采用适宜的、符合学生兴趣点的个性化教学形式,比如以互动交流为主题的展示课、以审美鉴赏为核心的阅读课、以反思总结为内核的习题课,就需分别采用合作互助、教师讲授、自主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因此,教师的实践智慧应善于将学生兴趣融于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唯有这样才能凸显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才能使教师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传播智慧、指点迷惑。

(二)教学实践反思性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探

究、创造的结果。教师反思主要体现在理念和行为两个方面:理

念侧重于对教师持有的教育理论的反思;行为侧重于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因此教学反思不仅有助于加深教师的理论智慧,同时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智慧生成的主要途径。教师可通过学习隐含在教育理论中的智慧;撰写反思日记;观摩教学以及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和专家之间的对话;对真实课堂教学情境的反思来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实现理念智慧向实践智慧的成功跨越。

总之,课堂教学要实现传播智慧和培养智慧型人才的价值诉求,就必须依靠教师。教师要想助力智慧课堂的有效建构,就必须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