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茶悄悄兴起(上)
- 格式:pdf
- 大小:1.02 MB
- 文档页数:3
美国茶党的崛起,改变着美国的政治格局好让哈里?瑞德下课了吗?40岁的马丁是“茶党爱国者”(Tea Par ty Patriots)的全国协调员,这是一个组织联盟,在全美拥有近3,000个当地组织。
她把年幼的儿子和女儿放在家中,自己踏上前往30个城市的巡回之旅,激励茶党积极分子行动起来,力争在11月2日赢得一场胜利。
马丁说,这是我必须做的一件事情,我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受够了共和党。
茶党的中坚力量主要是步入中年的美国中产阶级人士,他们从政经验有限,但不满经济动荡的现状,其中一些保守派人士感到共和党已经抛弃了他们。
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茶党运动迅速发展起来。
茶党运动是民众发泄不满情绪和表达从政热情的综合产物,拥有自己的政治观点,如反对非法移民,反对在全国范围征收消费税,支持民众的持枪权,等等。
此外,对奥巴马担任美国总统是否具备合法性的质疑也是这个草根组织不断壮大的因素之一。
如今,在民主党大获全胜仅仅两年之后,茶党运动的影响力已经足以重新改变美国的政治地图。
借助互联网沟通方式,茶党联合了美国不同政见的活动家,今年已经把好几个州的知名共和党领袖拉下马来。
2010年11月2日,茶党让数十名民主党议员下了台,瑞德本人的地位也险些不保。
虽然茶党诞生的时间不长,但其政治领袖已经经历了获得意外成功和面临联盟分裂等种种考验。
一些早期的茶党领军人物被曝光是种族歧视和仇外分子,令茶党面临令人尴尬的指责。
马丁和克莱默曾经彼此很友好,现在却势同水火。
这些失误和对抗都在考验着茶党能否成为一个长期存在的政治势力。
茶党运动的根源茶党运动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08年末,当时一部分美国民众对金融危机、政府救助和奥巴马的当选十分不满。
即使在布什总统执政期间,许多保守派人士对布什及共和党救助银行和汽车制造商的举动就已经深恶痛绝。
民主党入主白宫后,开始讨论实施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而在财政支出上趋于保守的共和党人关于政府支出的批评声音也越来越大。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波士顿倾茶事件真相波士顿倾茶事件有何意义
导语:波士顿倾茶事件是1773年12月16日发生在美国波士顿的一次著名的历史事件,这次事件其实是一次政治示威。
因为美国当时受英国殖民者的统治,北
波士顿倾茶事件是1773年12月16日发生在美国波士顿的一次著名的历史事件,这次事件其实是一次政治示威。
因为美国当时受英国殖民者的统治,北美地区一些当地的居民为了表示不满,将英国商船上的大量茶叶倾入海中。
那么波士顿倾茶事件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表面上看波士顿倾茶事件仅仅是由于当时的英国人完全垄断了茶叶市场所以导致了北美当地的茶叶贬的一文不知,但是实际上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波士顿倾茶事件其实还有一些真相没有被人们发觉出来。
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当时的北美人民长期受到殖民者的压迫,他们的内心充满了愤慨,再加上英国对茶叶的垄断就直接导致了他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低,但是这对于最看重人类自身的权利的北美人民来说简直就是极大的侮辱,所以波士顿倾茶事件爆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英国人的垄断茶叶的行为已经打乱了价值规律的正常发展。
所以导致后来在北美当地居民塞缪尔·亚当斯的领导下,将近60名向往自由的人民乔装打扮成印第安人偷偷潜入英国商船,将船上的价格约有一点五万英镑的342箱茶叶全都倾入大海当中,以此来反抗英国国会。
不管波士顿倾茶事件的真相是什么,这次事件对美国后来的革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次事件的发生也验证了那句话,哪里有压迫,哪有就有反抗。
波士顿倾茶事件的意义
波士顿倾茶事件是一件非常典型的被压迫者反抗压迫者的战争,这一场战争中被压迫的人民英勇无畏,勇敢的面对着各种挑战,这也是
生活常识分享。
美国茶叶市场的发展和美国人的饮茶习惯美国茶叶市场的发展和美国人的饮茶习惯本文就美国茶叶发展史、市场现状、美国人喝茶习惯以及未来稳步发展原因做简单解析。
美国茶叶发展史美国是世界主要茶叶进口、消费国之一,而且历史悠久,在美国独立前的1660年就有欧洲移民将茶叶引进北美殖民地。
到1767年,美国进口的茶叶已达90万磅(合400多吨)。
但由于当时美国殖民当局征收高额茶叶进口税,1773年12月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波士顿码头工人将一条英国商船上的284箱茶叶倒入大海。
随后美国茶叶进口减少,直到19世纪中叶才逐步恢复——1830年美国茶叶进口增加到3000多吨。
尽管茶叶起源于亚洲国家,但由于欧洲人在茶贸易中坐收渔利,在起初茶叶传播至美国的时候,美国对茶持有着一种排斥和反感的态度,不过随后由于大量欧洲移民的迁入,以及美国国内政治和经济的情况的变化,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料,逐渐被美国人接受,截至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主要进口、消费国之一。
1909-1913年间美国每年平均茶叶进口量已达4.41万吨、占世界茶叶进口总量13%,仅次于英国(39%)和俄罗斯(21%)位居第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间)美国年平均茶叶进口已增至5.02万吨。
随后的30年间(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由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因素美国茶叶进口和消费大大减少,1942年美国茶叶进口减少至2.17万吨。
“二战”结束后,美国茶叶市场又逐渐恢复,1954年美国茶叶进口大体上恢复到40年前的水平——5.17万吨。
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茶叶进口步入缓慢增加时期,1977年茶叶进口量突破9万吨大关。
90年代美国茶叶进口进入新的增加时期,增加势头较前显著——4年在9万吨以上。
到2001年,美国茶叶进口增至9.67万吨的创记录水平。
近年来,美国茶叶进口大幅上涨,2007年进口额达30.99千万美金,同比增长2.81千万美金,涨幅9.97%。
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波士顿茶叶事件在 18 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而波士顿茶叶事件则成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之一。
当时的北美殖民地,经济上受到英国的严格控制。
英国通过一系列的法令和政策,对殖民地的贸易进行限制和征税,以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
而北美殖民地的人民则认为,他们在英国的统治下没有得到应有的权利和自由,尤其是在经济方面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
在这种背景下,茶叶成为了矛盾的焦点。
英国东印度公司拥有对茶叶贸易的垄断权,并且通过向北美殖民地倾销大量廉价的茶叶,严重冲击了北美本地的茶叶贸易。
这不仅损害了北美商人的利益,也让广大民众感到不满。
1773 年 12 月 16 日,一群波士顿的民众假扮成印第安人,登上了停泊在波士顿港口的三艘英国商船。
这些商船满载着东印度公司的茶叶。
这群勇敢的人们毫不犹豫地将船上的茶叶箱一一打开,把茶叶全部倒入了大海。
这一行动并非偶然的冲动之举,而是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和组织。
波士顿茶叶事件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首先,它极大地激发了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意识。
这一行动展示了殖民地人民对英国不公正统治的坚决抵制,让更多的人意识到,只有通过团结和斗争,才能争取到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其次,这一事件引起了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应。
英国政府认为这是对其权威的严重挑衅,于是采取了一系列严厉的报复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关闭波士顿港口、加强军事管制等,进一步加剧了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的矛盾。
波士顿茶叶事件也促使北美殖民地的各个阶层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商人、农民、工人等不同阶层的人们,在反抗英国统治的目标上达成了共识,为后来的独立战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波士顿茶叶事件不仅仅是一场经济上的抵制行动,更是一场关于自由、权利和尊严的抗争。
它反映了北美殖民地人民对不公正待遇的愤怒和对独立自主的渴望。
在事件发生后,北美殖民地的反抗运动迅速蔓延开来。
各地纷纷成立了民兵组织,准备与英国军队进行战斗。
美国茶叶行业报告美国茶叶行业在过去几年里经历了快速增长,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市场。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茶叶健康益处的认识不断提高,茶叶行业在美国市场上的地位也逐渐提升。
本报告将对美国茶叶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趋势、竞争格局和未来发展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一、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根据行业数据显示,美国茶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茶叶销售额达到了120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了20%。
其中,茶包和茶饮料是市场上的两大主力产品,分别占据了市场销售额的60%和30%左右。
2.消费趋势。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茶叶的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
尤其是年轻人群体,对茶叶的健康益处有着更高的认知和需求,他们更愿意选择茶叶来替代传统的咖啡和碳酸饮料。
3.进口情况。
美国茶叶市场的茶叶主要依赖进口,中国、印度和斯里兰卡是美国茶叶的主要进口来源国。
根据美国海关数据,2019年美国茶叶进口额达到了40亿美元,其中绿茶和乌龙茶的进口量最大。
二、市场趋势。
1.健康茶饮的兴起。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茶叶市场上的健康茶饮品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无糖茶饮、有机茶饮和功能性茶饮等产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这也为茶叶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2.多元化产品。
除了传统的茶包和茶饮料,市场上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茶叶相关产品,比如茶叶粉、茶叶油、茶叶面膜等,这些产品的出现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也为茶叶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3.线上销售的增长。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茶叶行业的线上销售也在不断增长。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买茶叶产品,这也为茶叶企业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
三、竞争格局。
1.品牌竞争。
在美国茶叶市场上,一些知名的茶叶品牌占据了市场的主要份额,比如Lipton、Tazo、Tetley等。
这些品牌凭借其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口碑优势,牢牢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2.新兴品牌崛起。
随着消费者对茶叶品质和品牌的要求不断提高,一些新兴的茶叶品牌也开始崭露头角。
美国殖民地独立运动从波士顿茶叶事件到独立宣言美国殖民地独立运动是美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之一,这场运动从波士顿茶叶事件到独立宣言的发表,为美国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波士顿茶叶事件的发生、殖民地抵抗的高涨、大陆会议的召开,以及独立宣言的诞生等方面来探讨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
波士顿茶叶事件是美国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开端。
1773年,英国政府通过了一项法律,允许东印度公司将不畅销的茶叶直接销售给美国殖民地。
殖民地居民对此感到愤怒和不满,因为这被视为英国政府对他们经济权益的侵犯。
为表达对这一政策的抗议,波士顿的一些殖民地居民于1773年12月16日晚,化装成印第安人的形象,悄悄登上停靠在港口的三艘英国东印度公司货船,并将存放在货船上的茶叶倾倒入波士顿港。
这一事件引起了英国政府的强烈不满,但却为美国殖民地民众争取独立的权利奠定了基础。
波士顿茶叶事件后,美国殖民地的抵抗情绪逐渐高涨。
殖民地居民纷纷组织抵抗行动,通过抵制英国商品、组织示威游行等方式来表达对英国政府的不满。
这些抵抗行动激发了殖民地居民的民族自豪感和团结意识,使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某一项税务政策,而是争取彻底的独立和自由。
抵抗运动的高涨为后来更大规模的独立运动奠定了基础。
1774年9月,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这是美国独立运动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大陆会议是由各殖民地派遣代表共同参与的,他们汇集在一起讨论如何应对英国政府的控制和压迫。
大陆会议发表了《各个殖民地的权益和权利宣言》,呼吁殖民地必须团结起来,保卫自己的权益。
大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美国殖民地抵抗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为后来的独立运动积累了力量。
独立宣言的发表是美国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巅峰时刻。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并发表了《美国独立宣言》。
这部宣言脱胎于托马斯·杰斐逊等人的笔下,宣布了美国殖民地独立于英国的决心和意愿,阐明了人民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自然权利。
茶在国外发展历程
茶的国外发展历程可追溯至公元16世纪,当时欧洲开始与亚
洲进行贸易往来。
以下是茶在国外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1. 16世纪的荷兰:茶品首次被引入欧洲是通过荷兰东印度公
司的贸易活动。
茶成为荷兰贸易商运往欧洲的一种稀有商品。
2. 17世纪的英国:茶在英国的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由
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因素,茶在英国成为一种流行的饮品。
英国东印度公司将其引入英国,并在华盛顿市场上销售。
3. 18世纪的美国:茶在美国的发展较晚,主要是通过英国进
行进口。
茶受到美国殖民地居民的喜爱,成为重要的社交饮品。
4. 19世纪的印度:由于中国对茶叶的交易限制,英国在印度
殖民地中种植茶叶,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印度的茶叶品质得到提高,很快成为世界市场上的主要供应国之一。
5. 20世纪的日本:茶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日本茶才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日本茶叶的种植、制作工艺以及绿茶的健康益处受到了全球茶叶市场的关注。
6. 当代的茶文化:随着全球茶叶市场的发展和茶文化的推广,茶在各国家和地区都有了不同的发展。
世界各地的茶庄园、厂商,以及茶文化组织都在推动茶叶的发展和流行。
总体来说,茶叶的国外发展历程是一段漫长而多样化的过程。
通过贸易、殖民以及推广,茶叶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饮品。
而且,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对茶的品种、制作、冲泡方式和饮用习惯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发展。
茶叶倾销引发北美独立1773年12月16日,北美殖民地,“波士顿茶叶党”成员化装成印第安人,秘密登上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货船,将成箱的茶叶倒在大海中,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这一事件成为美国独立战争导火索。
那么,为什么美国独立战争从茶叶开始呢?装腔君为大家复一下盘。
鸦片和茶叶自17世纪开始,茶叶成为英国人钟爱的饮料,至18世纪,英国人嗜茶如命,上至贵族皇室,下至乞丐仆人,都将喝茶作为一天的必修课。
经过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英国人不分男女老少,地不分天南地北,每人年均需要一磅以上的茶叶。
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的销量从最初不到5万磅迅速增加到2000万磅,结果导致中英贸易的天平一度向中国倾斜,英国人为此付出了巨额的白银,不得不从美洲弄来大量白银。
但是这种贸易逆差不符合英国人的利益,于是鸦片贸易开始了。
为了筹到购买茶叶的银子,英国人无耻地向中国输入鸦片,利益鸦片扭转贸易逆差,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再利用这些白银从中国购买茶叶。
面对这种情况,晚晴名臣林则徐在庙堂上发出了“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振聋发聩的声音,面对中英之间的力量对比,大清制定了“以茶制夷”的策略。
茶叶挡不住炮舰1838年,江南道御上书道光,内陆不是每个人都吸食鸦片,但茶叶、大黄却是外夷必需之物,故要求清廷酌定价值,只准纹银交易,而不准以鸦片及其他洋货抵交。
林则徐不赞同全面海禁,还与他对海路诸夷的认识有关。
他认为最大的鸦片贸易者是英国,没有必要对其他国家实行贸易制裁。
他在虎门销烟前夕,就采用了分化政策,让美商等“良夷”大尝甜头。
1839年5月2日,道光皇帝下旨赞同林则徐等人做法,林则徐认为贸易是循环的,即便与英国断绝了茶叶贸易,他们依旧可以从其他国家转买,这势必又要全面海禁,不是明智的办法。
但茶叶可以限量供给,每年连箱供给50万斤。
漕运总督周天爵提出的茶叶制夷方案,也值得关注。
他认为清廷可以先禁止中国的茶叶、大黄出口,这至多不过损失几十万两白银的商税,却可以换回千万两因鸦片流失的白银,很划算。
美国波士顿茶叶事件殖民地抗议与革命的先声美国波士顿茶叶事件:殖民地抗议与革命的先声美国波士顿茶叶事件是美国独立战争前夕的重要事件之一,也是殖民地抗议与革命的先声。
该事件发生于1773年12月16日,当时英国政府试图通过茶叶法案加重对美洲殖民地的征税压力,引发了殖民地居民的强烈抗议。
本文将从事件的背景、事件经过以及事件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事件背景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前,英国对其殖民地实行了严格的经济控制政策,通过一系列法案对殖民地进行征税。
而美洲殖民地的居民对这种经济压制和政治剥夺感到不满,呼吁获得更多的自由权利。
而波士顿作为当时美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是英国殖民统治的重点对象。
英国政府通过茶叶法案试图向殖民地推销低价茶叶,以此来巩固对美洲茶叶贸易的垄断地位,并增加殖民地的贡税。
茶叶法案的实施成为了波士顿殖民地居民的集体不满点。
二、事件经过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殖民地的民众,在当时著名的老南会堂(Old South Meeting House)集会商议抗议措施。
会议上,一群士兵抗议组织了一场闹剧,宣称无法离开会场,阻碍了其他集会者离开,这使得会议气氛更加紧张。
然而,这一系列的举措只是为了掩护着近90名“棕衣民兵”潜入该市的港口。
随后,这些人怀着愤怒和激动的心情,穿上印第安人的伪装并持有武器,前往波士顿港口的三艘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货船上。
他们在船上倾倒了约342箱茶叶,并宣布这次行动的目的在于抵制英国政府对殖民地的税收压力。
三、事件影响波士顿茶叶事件的影响深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对整个美国独立战争和革命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波士顿茶叶事件引起了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弹。
为了对抗殖民地的抵抗行动,英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压制性法律,比如闭港法、马萨诸塞湾港封锁令等,试图让波士顿及周边殖民地屈服。
然而,这反而激起了更多的抵抗情绪,使得其他的殖民地也加入到反抗运动中。
其次,波士顿茶叶事件为后来的美国独立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意义。
60
TEA WORLD 2014/07
茶世界在美国,目前已有十多个州正尝试种茶,并朝商业化农作物方向努力研发改良。
英国茶业专栏书籍名作家珍·佩蒂古,以上、下特辑专访全美各个茶区,了解各个茶区的状况与面临的问题。
早在1744年,茶树种子就被栽种于乔治亚州的沙凡纳港市(Savannah,Georgia),18世纪,茶树持续在该区域零星地培植;19世纪,茶叶在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威尔已经有商业化产出;1888
年,查尔斯·雪弗博士在南卡罗来纳州的萨默维尔(Summerville,South Carolina)成立派赫斯特茶叶种植园地;1960年,立顿公司买下派赫斯特,并移植茶树至基洼岛,并设置研究用的相关设备,现在,属毕葛罗茶公司所有。
在近15年间,新兴茶园及实验地陆续成立,阿拉巴马州、加州、佛罗里达州、夏威夷、路易斯安那州、密西根州、密西西比州、纽约州、俄勒冈州、弗吉尼亚及
美国茶悄悄兴起(上)
文化漫谈
Cultural discussion
在美国,目前已有十多个州正尝试种茶,并朝商业化农作物方向努力研发改良。
英国茶业专栏书籍名作家珍·佩蒂古,以上、下特辑
专访全美各个茶区,了解各个茶区的状况与面临的问题。
61
TEA WORLD
2014/07茶世界文化漫谈
Cultural discussion
华盛顿等区,已悄悄地进行茶树培植计划,甚至已有数个区域传出培育成功的好消息。
种茶这回事,似乎让美国人燃起了热情,他们像照顾小宝宝般无微不至,但想到最终商业化量产目标,光是有爱心似乎仍略显不足。
在美国茶叶零售自1990年产值约18亿美金,至2014年已攀升至150亿美元,市场成长迅速,再加上消费者对特色茶的强烈需求,另外,有些人对原产地农药与施肥等农业安全问题不信任,因而借助这些契机与想法,身体力行。
北美茶农对于多样化的想法欣然接受,他们将以高科技自动化机械采摘,以抵消高成本人工费用的问题,生产计划定位在特色型高单价产品,以符合特定市场需求,并与产茶大国,如中国、斯里兰卡、印度、肯尼亚等,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加州
萨谷马兄弟约两公顷的茶园,位于华盛顿州的斯卡吉特峡谷(Skagit Valley,Washington),经挑选的茶树已培育10多年。
稍微带点酸性的土壤,在种植前需要丰富的肥料补充,严峻的寒冬及虫害与真菌问题,给早年的培育造成了不少损失,也需要更多消费者的建议来改良自己的技术。
在俄勒冈州的威廉半特峡谷(Willamette,Oregon),伊丽莎白·米勒与其夫克里斯·简金共同经营明彤岛有机蔬果农场,其中半数区域种植茶树,明彤岛农场是由伊丽莎白的父亲瑞布和农业
顾问约翰·范德兰与史蒂夫·史密斯共同在1980年间建立的,他们将种子和茶树的插枝由日本、台湾、夏威夷及南卡罗来纳州带回培育,至今已有5-6个品种被用来制作绿茶、乌龙茶及红茶。
当地气候多雨温和,冬季气温约-6℃~-9℃,夏季高温达37.8℃,但寒冬仍是茶树面临的最大威胁。
同样,在俄勒冈州的尤金(Eugene,Oregon),贾许·钱伯蓝创立J-Tea,在其茶树保育园里,正培育48棵幼茶树,并特地到台湾学种茶、制茶技术,计划采收茶青以制作红茶为主,希望将台湾优质全叶茶也能在当地复制与分享。
在加州,茶业创业者柔伊·芳,在旧金山湾区占地约9.3公顷园区中以茶树插枝培育,运用堆肥及杏树和植被提升有机栽培环境,其茶树来自日本、印度、夏威夷、台湾等地,也有云南茶树种子栽种。
现在面临最大问题仍是气候问题,加州的夏季干燥炎热,湿度不足,既使每天洒水也无太大助益;再者,水质偏碱性,因此还需要加装RO滤水器来解决这一问题,
当前仍在努力克服环境影响因素下持续改
在美国茶叶零售自1990年产值约18亿美金,至2014年已攀升至150亿美元,市场成长迅速,再加上消费者对特色茶的强烈需求,另外,有些人对原产地农药与施肥等农业安全问题不信任,因而借助这些契机与想法,身体力行。
62
TEA WORLD 2014/07
茶世界进。
一旦茶树培植成功,柔伊计划以手采茶青,再以由台湾引进的小型制茶设备制作茶叶。
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
自2005年的飓风摧毁杰森·麦当劳位于密西西比州林肯郡(Lincoln County,Mississippi)的费洛丽庄园后,他决定改种植生长速度较慢、抗飓风侵袭且承受力较佳的茶树。
他雇用技术人员,于2013年10月种下首批250株茶树。
该庄园土壤属一种特殊的黄土土壤,在中国的部分地区也可以见到。
在适当的气候的国家,黄土被视为对农作物生产最有力的质地,PH 酸碱值适宜,不太需要调整,需要大量的鸡粪堆肥来提升土壤中所缺少的养分;亚热带气候拥有长期间湿热的夏季及短暂的湿冷冬季,偶尔会有酷寒情形发生,年降雨量约1524-2032毫米,这对茶树生长已经足够。
茶树的主要来源,基本上是自中国引进的品种,接下来约有六万株茶树即将新种,预计在2020年可拓展至60公顷。
当茶树成熟可采摘茶青时,会以日本大型采青机采收,初期将制作红茶以供应美国内需市场,往后再陆续增加其他特色茶品种。
在路易斯安那州的纽奥良(N e w Orleans,Louisiana),病理学家比尔·路,把种茶制茶当兴趣超过十年的时间,目前有35株茶树,混杂了6个品种,自北卡罗莱纳州教堂山的茶育种园买进,该区年降雨量约1524毫米,湿度高,是一个适合茶树生长的环境。
阿拉巴马州
唐尼·巴瑞特种植茶树已有30多年,茶园位于南包德温郡的威克斯湾(Weeks Bay,Southern Baldwin County,Alabama)。
园内约有4万株茶树,由3个茶树品种繁衍而出。
1977年巴瑞特父亲任职的茶公司,曾经试种茶树,两年后被飓风摧毁,遇难的茶树就任其恣意生长,巴瑞特最初拥有的三个品种,就是当时生存下来的。
之后,巴瑞特细心照料,并以嫁接方式在一年后繁殖出1000株茶树,并自行培育新品种。
该区属于亚热带型气候,到了冬季并不会受冻,茶树依然可以稳定生长,姿势土质部分必须多增加些养分,让土壤达到顶级生态(由动、植物和真菌类组成的生物群落,再经过演替,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最终阶段。
)。
PH酸碱值算适中,偶尔需添加石灰或粪肥提高养分。
巴瑞特为了取得更多茶树相关等种植知识,曾多次赴中国各地深入了解,学习制茶的方法,耗时近10年才学会如何做出带有香气的优质红茶,现在也尝试手工制作白茶,但产品仍以绿茶及乌龙茶居多。
(资料来源:STiR tea & coffee international 2014 Mar./Apr. 由《茶世界》编辑部整理而成)
文化漫谈
Cultural discussion
在适当的气候的国家,黄土被视为对农作物生产最有力的质地,PH酸碱值适宜,不太需要调整,需要大量的鸡粪堆肥来提升土壤中所缺少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