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F频段建设的几种具体实现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23.38 KB
- 文档页数:4
WIFI信号的频点规划技术方案一.频点规划是否合理IEEE802。
11b和IEEE802.11g标准工作频段在2.4GHz,在我国,其传输信道为13个,具体频率划分如图所示。
每个信道带宽为22MHZ,信道间隔为5MHZ。
显然,1、6、11一组,2、7、12一组,3、8、13一组之间没有频率重叠,因此不会产生干扰。
13个信道所占用的频率情况如下表所示:鉴于以上思路,只要相邻区域选择为互不干扰的两个频率即可。
以1、6、11为例,请看下图:若该区域内布有16个AP,相应使用的信道为:虽然AP的使用数目比较多,但各AP分别工作在1、6、11三个相互隔离的频率,所以彼此之间没有造成干扰。
1.1.3 设备尺寸是否合适AP设备采用内置天线进行无线覆盖,设备体积小易于安装,不影响室内美观.1。
1.4 无线链路计算方法根据链路之间的距离、使用的频段、使用设备的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使用天馈线系统的规格、长短等进行计算。
链路计算公式如下:Pr≥Sr的预留程度应根据实地电磁环境的复杂程度、链路之间的物理环境和通信距离来定。
一般在近距离的情况下,最少应预留3dBm以上.传输距离越远预留增益应越大。
在远距离时预留增益应在20dBm左右。
1。
1.15 设计覆盖情况满足要求方案设计完全根据现场环境进行设计,根据不同的建筑环境采用不同的覆盖方案,设计合理易于实现.对于室内无线覆盖要求,本方案均能按照要求实现.1。
1.6 无线信号合理规划,避免干扰无线设备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方式,该技术属于多载波调制(Multi—Carrier Modulation,MCM)技术.OFDM增强了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和抗窄带干扰的能力。
在单载波系统中,单个衰落或者干扰可能导致整个链路不可用,但在多载波的OFDM系统中,只会有一小部分载波受影响。
此外,纠错码的使用还可以帮助其恢复一些载波上的信息.通过合理地挑选子载波位置,可以使OFDM的频谱波形保持平坦,同时保证了各载波之间的正交。
F频段双模(单光纤)改造流程安徽移动TD-LTE F频段双模改造工程量大工期短,为了指导开站,现制作了F频段双模改造数据演示稿,希望能给大家的开站工作带来帮助。
TDS网络改造为TD-SCDMA& TD-LTE双模网络时,TDS侧数据为改造数据,而TDL侧为新建数据。
基站数据下发前,要在BBU的6号槽扩UMPTb板,2号槽扩LBBPd板,18号和19号(可利旧)槽扩UPEUc板,UMPTb板新增一路传输,TDS和TDL于2号槽共传输。
备份TDS基站脚本和告警,备份不可用载波和不可用小区等。
以下是基站数据制作步骤:一.改造的TDS基站summary表制作1.登陆OMC920,备份要改造的F频段TDS基站脚本和该基站所在RNC的BCP文件。
备份TDS基站脚本2014-5-26 华为保密信息,未经授权禁止第1页, 共15页2014-5-26 华为保密信息,未经授权禁止第2页, 共15页备份RNC BCP 文件2. 打开CME,将RNC BCP文件导入CME 中生成网元,3. 将基站脚本导入到RNC 下对应的基站中:CME---TDS 应用---NodeB 管理---批导入NodeB物理配置文件,选择待改造的基站脚本文件搜索---增加---导入成功后基站显示特殊状态,如下图所示,表示基站数据已经导入CME中。
2014-5-26 华为保密信息,未经授权禁止第3页, 共15页4.导出TDS基站summary表:CME---TDS---站点工具---站点导出,在站点导出页签选择增手动选择加---将待升级的站点导出。
加载项,选中其他sheet页中的基站名字,点击典型扩容改造。
2014-5-26 华为保密信息,未经授权禁止第4页, 共15页按照需求修改基本配置后提交,如下图●选择改造的基站站型:双模;●双模RRU必须设置CPRI压缩为普通压缩;2014-5-26 华为保密信息,未经授权禁止第5页, 共15页●双光纤规则:小区IQ位宽15bit时一定是双光纤连接,9bit时如果TDL F频段带宽大于20M或TDS侧单小区大于6c就需要双光纤。
充分利用好F频段是快速发展TD-LTE的关键2012年中国移动正式启动了TD-LTE第一阶段的规模试验网建设,本次规模试验网既是对前期TD-LTE技术研究成果及端到端产业链发展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同时也是进一步加速TD-LTE网络建设,为TD-LTE技术未来商用积累宝贵经验的一次大练兵。
对于任何一个无线网络运营商来说,频谱无疑都是最为珍贵的资源。
频谱的使用策略,往往将对网络的长远发展起到最为关键的影响,是每个无线运营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中国移动作为中国唯一运营TDD技术的无线运营商,其掌握的TDD的频谱资源主要分布在1.8GHz~2.6GHz之间,包括F频段1880~1920MHz、A频段2010~2025MHz、E频段2320~2370MHz和D频段2575~261 5MHz。
其中F频段、D频段和E频段已用于本次TD-LTE规模试验。
前两个频段用于室外宏覆盖,后一个用于室内覆盖。
在这些TDD频段中,F频段位于频谱的最低位置,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一段宝贵的频谱资源,将成为中国移动TD-LTE未来发展的关键。
注:现网有1500万小灵通用户占用了1900MHz之后的部分频段,目前F频段可用频谱资源只有1880~1900MHz,共20MHz。
一、F频段相比于D频段具有路损小、覆盖面积大的特点,用于室外宏蜂窝连续覆盖具有天然优势F频段处于TDD频谱的最低位置,相对于处于2.6GHz的D频段低了近800MHz,在进行室外宏蜂窝连续覆盖时,具有天然优势。
根据2012年在某省进行的19个基站组成F频段连续覆盖片区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到,在相同距离下采用D频段覆盖的RSRP比采用F频段的低了4dB,SINR低了3dB,掉话点距离D频段比F频段缩短了250m左右。
当小区覆盖边缘满足RSRP达到-110dBm时,F频段的覆盖距离是D频段的1.35倍;如果折合成单站的最大覆盖面积,采用F频段的单站覆盖面积将达到D频段的约1.8倍。
T D-L T E高铁专网频率设置指导建议(征求意见稿)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1前言由于高铁商务旅行较多、中高端客户集中,高铁通信逐步成为运营商品牌竞争的新领域,提升TD-LTE高铁专网质量有助于提高用户感知度及品牌影响力。
经过近年的建设与优化,我公司TD-LTE高铁专网已确立一定的领先优势,但目前各省高铁专网与附近公网频率配置方案各异,且部分方案存在明显不合理性,并不利于公专网干扰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网络覆盖和质量。
总部网络部综合考虑目前TD-LTE高铁专网建设、公专网频率使用、业务量等因素,制订本指导原则,用于规范我公司TD-LTE 高铁专网的频率使用,提高各省专网频率配置的一致性,减小公专网互干扰影响,保障高铁专网质量。
2TD-LTE高铁专网频率设置原则目前我公司TD-LTE网络频率主要包括F频段(1885-1915MHz)、D频段(2575-2635MHz)以及E频段(2320-2370MHz),其中E频段仅限于室内使用,可用于室外的F频段F1、F2频点以及D频段D1、D2、D3频点的详细配置见附表。
在进行TD-LTE高铁专网频点设置时应重点考虑公专网的干扰控制问题,杜绝高铁专网与附近公网使用相同频点的现象,并尽量避免高铁专网与附近公网存在频率重叠。
高铁专网小区-频点1频点2附近公网小区图1 高铁专网小区与附近公网小区示意(一) 高铁专网使用F 频段方案F 频段(1885-1915MHz)传播特性、穿透特性、多普勒频移特性优于D 频段(2575-2635MHz),目前我公司TD-LTE 高铁专网仍以F 频段为主。
高铁专网使用F 频段配置有以下几种: 配置方案1:在高铁专网附近公网业务量较小的场景下(如农村场景),建议选择高铁专网F 频段20M 、公网F 频段10M 的配置方案。
在该方案中,高铁专网频率设置为F1,高铁专网附近公网频率设置为F2,高铁专网与附近公网频率错开,达到控制干扰的目的。
F频段测试报告及应用建议目录1.概述 (3)2.测试小区 (3)3.业务测试 (3)3.1功能验证 (3)3.2切换测试 (7)3.3 TD到GSM切换 (14)4.A-F频段使用策略 (16)4.1A频段优先测试方法 (16)4.2F频段优先测试方法 (20)4.3A切F或F切A测试方法 (21)4.4F切F测试方法 (25)5.总结 (27)1.概述目前华为宏站3158RRU支持A+F频段,为了验证F频段的性能和功能,以及与现网A频段的兼容性,特进行了全面的测试。
2.测试小区本测试在下坊基站下,采用终端8142进行了测试,小区频点配置如下:3.业务测试3.1功能验证●语音业务在下坊-2小区下做语音业务,占用F频点9420时通话质量良好。
●VP业务在下坊-2小区下做VP业务,占用F频点9420时,画面清晰,通话质量良好。
HSDPA在下坊-2小区下做HSDPA下载业务,占用F频点9428时,下载速率平稳,链路层吞吐量达到1.45M以上。
HSDPA业务时各信道所占的时隙和码道图PS64K上传在下坊-2小区下做PS64上传业务,占用F频点9428时,上行速率平稳在64Kbps。
HSUPA在下坊-2小区配置1个HSUPA载波,做上传业务,占用F频点9428时,上行速率平稳在380Kbps以上。
HSUPA业务时各信道所占的时隙和码道图3.2切换测试用8142手机在语音、VP、HSDPA和HSUPA四种业务的情况下分别做A 频点到F频点、F频点到A频点切换、F频点到F频点切换的切换。
A频点到F频点切换经过测试语音、VP、HSPDA、HSUPA和PS64K上传业务均能顺利由A频点切换到F频点。
语音业务的A-F切换VP业务的A-F切换HSDPA业务的A-F切换HSUPA业务的A-F切换 F频点到A频点切换经过测试语音、VP、HSPDA、HSUPA和PS64K上传业务均能顺利由F频点切换到A频点。
语音业务的F-A切换VP业务的F-A切换HSDPA业务的F-A切换HSUPA业务的F-A切换 F频点到F频点切换经过测试语音、VP、HSPDA和HSUPA上传业务均能顺利由F频点切换到F频点。
如何规划无线电频道定频方案无线电通信是人类发展至今最重要的通信方式之一,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商业等领域。
在进行无线电通信时,需要为不同的业务进行频道的规划,以保证通信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旨在讨论如何规划无线电频道定频方案。
一、什么是无线电频道定频方案?无线电频道定频方案,是指为无线电通信业务规划的频率和频道方案,包括通信业务的种类、频率使用条件、频率啄逐策略、互调干扰研究、发射功率控制、对随机突发干扰的抵御等方面的内容。
其目的在于合理利用频谱资源,提高通信信道的可靠性和通信效率,保障通信安全,以适应不同的业务需求。
二、规划无线电频道定频方案的方法1.了解通信业务在规划无线电频道定频方案时,首先需要了解所要支持的通信业务的种类。
进行通信的业务种类多种多样,如语音、数据、视频等,不同的业务需要使用不同的频率和带宽,因此需要详细了解每种业务的通信特点、传输速度、容错率等因素,以为规划频道定频方案提供依据。
2.制定频率使用条件制定频率使用条件是无线电频道定频方案的重要环节。
在制定频率使用条件时,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所选频率的带宽、发射功率、传输距离、接收信噪比等。
此外还需考虑到频率的可用性、避免发生频谱拥塞、应对频谱污染和干扰等问题。
3.频率啄逐策略的研究频率啄逐策略是在无线电通信中避免频率冲突的一种重要手段。
其核心理念是寻找可用频率中最少被占用的频率进行使用,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频率冲突。
在进行频率啄逐策略研究时,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通信需求、可用频率的数量、每个频率的质量等。
4.互调干扰研究互调干扰是无线电通信频谱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在进行无线电频道定频方案规划时,需要重点考虑不同频率之间的互调干扰问题。
在对互调干扰进行研究时,需要考虑到不同业务对通信频率的使用情况以及传输质量要求等因素。
5.发射功率控制发射功率控制是为了避免频率干扰或降低干扰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种手段。
在无线电频道定频方案规划中,需要确定发射功率及其控制策略。
探讨F频段建设的几种具体实现方案
嘉兆科技
在我国,F频段目前划分范围为1880MHz-1920MHz,共有40M的带宽。
现有F频段因小灵通网络还未退市,1900MHz-1920MHz的20M频率带宽暂时还无法使用。
在中国移动目前开展的TD-LTE大规模实验网中,广州、深圳、杭州这几个城市主要基于F频段部署,其它城市整体上则以D频段为主要的部署方式。
在此频段和其邻近频段,还包含着部分GSM1800网络,TD-S网络和少数PHS网络。
F频段虽然和D频段相比带宽很有限,然而其在移动的TD-LTE项目建设中的重要性、资源和市场意义客观存在,D+F混合组网在业界也已经达成共识。
无论移动集团内部还是各大供应商都很重视在F频段的铺网建站,这里无需赘述。
然而面对最近热议的F频段新建还是升级之争,是倾向于更多的新建站,还是更多的升级站?
本文将主要从技术角度和项目实施的相关层面来探讨关于F频段建设具体实现方案的差异和特性。
其他影响对F频段不同组网方案评价的因素这里不作过多讨论。
F频段的核心问题
在移动未来的TD-LTE商用网建设中,F频段应用的核心问题无疑是如何解决干扰问题。
此外还有工程实施难度和项目施工周期等问题。
移动在多个一二线城市的TD-L实验网建设规模已经很大,有的重要城市还扩大了实验网规模。
来自各个Trial site的项目数据和测试结果已经很丰富。
所以现在探讨新建和升级各自的技术优势时机已成熟。
经过对移动多地TD-L实验网的干扰类型分析和总结,主要的干扰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GSM900MHz频段的二次谐波干扰
•GSM1800MHz频段的三阶互调干扰
•现有TD-S网络设备在F频段阻塞能力不足引入的干扰
•PHS网络不同程度的邻频干扰以及GSM1800MHz的杂散干扰
这些干扰问题早已预见,并在实验网测试初期主要厂商的网络中得到数据采集和验证。
从某二线城市实验网测试发现,一些厂家的GSM网络天馈部分较陈旧,存在不同程度的劣化现象,产生了较强的二次谐波干扰,同时PHS基站在一些地区会造成较大的邻频干扰。
而广州的外场测试则发现现有的移动TD-S网络的抗阻塞能力较低,且有一定的杂散干扰。
这些复杂的干扰将导致SINR恶化,网络吞吐量(Throughput)的大大降低,此时即便RSRP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很高也无法获得预期的高吞吐量。
针对干扰问题的解决,我们来看看升级现有TD-S系统和就近新建TD-L站址这两类方案的特点和效果。
升级方案分析
首先看升级现有TD-S站的方案。
关于现有TD-SCDMA基站和天馈系统升级TD-LTE的方案,不同厂家的解决方向基本一致,首先,由于产品性能原因,部分站址仍需更换RRU,然后将两个网络做时隙对齐,并做功率分配,同时增加光纤,调整天面,进行双网双优的调整工作。
在网络性能上,升级现有网络的首要问题是双网匹配后的TD-L网络性能会下降。
为避免两个网络的上下行干扰,TD-L的上下行比例与特殊时隙配比必须与TD-S协调。
鉴于目前TD-S网络已经采用2:4的上下行时隙配比,TD-L只能采用1:3的上下行配比。
此时特
殊时隙(DW-PTS, GP, Up-PTS)仅可采用3:9:2的时隙配比。
这会带来两个问题:过多的GP和过少的Dw-PTS。
受协议规范限制,Dw-PTS此时无法携带PDSCH信息。
根据几个厂家的测试结果,这会导致约25%的吞吐量下降。
其次,不同时期的TD-S站型号和功率不同,在升级时会出现调整难度增加和覆盖不足的问题。
经实测,上行吞吐量没能达标,切换成功率约95%。
在抗阻塞指标上,经实测原有TD-S站多数RRU面对TD-L的指标要求,抗阻塞性能不够,很容易被GSM网络1800MHz频点阻塞,导致速率大幅降低。
此时可采用AGC技术降低影响,但会导致灵敏度降低,同样影响网络实际覆盖和性能。
TD-S 6期之前的设备最小天线隔离度要求达到94dB,天面同向时的站间距离最低600米。
可承受不高于-40dBm的干扰。
在工程项目上,首先需要增加隔离器,升级部分早期站址还需要更换RRU甚至更换天面,此时与新建的复杂程度差别不大。
在双网同时优化调测的时候出现未知阻碍因素几率会增加,此外还需要额外的一系列工作,比如与原TD-S维护人员的沟通汇报,工参数据采集。
这些客观上会增加工作量和工期。
后续优化上,有一个显著问题是每次做网络优化都很可能要双网双优。
这对于共用天线和RRU的升级方案来说,因涉及到天线电下倾角调整和临区干扰优化问题,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将翻倍。
国内外的经验表明TD-LTE的天线下倾角平均比2/3G系统的天线下倾角大2-3⁰,所以实现双网双优十分困难。
新建方案分析
网络性能上,新建TD-L站下行容量和性能上不受影响,RRU功率上不受限制。
经不同的一二线城市实验网实测,覆盖率、吞吐率和移动性均达标,其中SRSP值超出标准16dB,上下行速率分别超出9-13M和4-5M,切换成功率达到100%。
抗阻塞上,新建站具有产品指标和性能的优势,最小天线隔离度要求达到36dB即可。
同向站间距只要求1.5米间距。
可承受干扰强度值可达15dBm。
工程项目上新建站的工程实施趋于快捷、灵活和高效。
虽然新建的施工环节不少,但技术实施和项目管理有成熟模型可依据。
使得无论初期还是长期项目建设的施工进度反而都会更快一些。
新建站对后续优化工作要求较低。
独立调节的TD-L和TD-S站均可以更快更好的满足新的网优要求。
使该地区运营商对因城市发展和建设需要带来的网优和扩容工程持积极和乐观态度。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从技术水平和性能表现上考虑,新建要全面优于升级。
而因为技术上更容易实施,新建站在工期和长期运维成本上同样优于升级。
这里专门从技术角度来探讨F频段建网的解决方案,就是因为对于我们通信行业,技术是最重要的产业推动力。
尤其在高新技术加速商用化的今天,好的技术带来优异的网络性能,配合好的服务和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为用户创造新的价值。
而这将吸引众多的客户加入,从而形成规模效益降低高新技术的应用成本,这对移动打造TD-LTE精品网络的目标而言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