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的加减法解决问题练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3.16 MB
- 文档页数:18
6和7的加减法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6和7的加减法应用。
2. 能够通过具体的实例,掌握6和7的加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通过实际操作学习6和7的加减法运算。
2. 让学生能够熟练应用6和7的加减法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
2. 让学生学会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数字并说出来。
2. 通过比较6和7的个数,让学生发现6和7的不同之处,并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和练习1. 首先,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6和7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自己进行6和7的加减法运算练习。
3. 接着,教师给学生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同时帮助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方法。
4. 最后,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合作能力。
三、归纳和总结1. 在本节课中,学生学会了6和7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和练习,学生掌握了混合运算的方法。
3. 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培养了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反思:1. 运用例子的方式讲解6和7的加减法运算,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课堂效果。
2. 在课堂上注重实际问题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3. 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和7的加减法教案与反思第【1】篇〗学什么1.熟练的数出数量是6和7的事物,会读、写6和7,知道6和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掌握6和7的组成。
3.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4.掌握“一图四式”,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教什么重点:6和7的组成,有关6和7的加减法。
难点:6和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的区分;理解“一图四式”。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活动,让学生构建6和7的概念。
2.引导学生用6和7的组成来计算有关6和7的加、减法。
3.学会看情境图写算式,通过“一图四式”体会加法与减法之间的联系。
4.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怎么教1.利用主题图和直尺、鱼缸图,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认识6、7的基数和序数意义,促进数概念的形成,培养数感。
①出示“学生值日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教室里有几个学生做值日?你是怎么数的?用几表示?教室里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是6(或7)?6(或7)还可以表示什么?课件出示数量是6个(或7个)的物体,让学生数数,在数的过程中体会“5以后在数1个就是6,6以后再数1个就是是7”自然数累加的过程,感知5、6、7之间的数序。
结合数数,抽象出6和7,学生观察6和7的字形,并用6根(或7根)小棒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加深对6和7的认识。
②出示“直尺图”,引导学生观察6和7的位置,发现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师课件出示只写出0、1、2、3、4、5的直尺,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让学生找到6和7的位置。
引导学生观察直尺上0~7各数,并按顺序读一读这些数,发现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并比较这些数的大小。
③出示“鱼缸图”,引导学生区分6和7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
教师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一共有几缸鱼,在引导学生数“从左往右数,第7缸是哪一缸?”比较“7缸和第7缸有什么不同?”学生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区别之后,再同桌进行模仿练习,如,“左边6缸是指什么?从左往右数第6缸是指什么?”进一步区分基数与序数的意义。
“6和7的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实录林妃一:直接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我们神奇的数学王国里除了有丰富的数学知识,还有好玩的游戏,今天林老师要带领大家到我们美丽的数学王国去一边练习计算6和7的加减法一边玩好玩的游戏,同学们你们想去吗?生:想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复习旧知,同步训练。
(一)复习6的加减法师:看,可爱的小猴子正在数学王国里摘桃子呢。
老师把小猴子摘的桃子摆在了黑板上。
请你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左边有4个桃子,右边有2个桃子。
师:你回答问题的声音真洪亮。
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生: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师:你真了不起!师重复说一遍信息和问题,并做手势。
(左边有4个个桃子,右边有2个桃子。
一共有多少个桃子?)谁能像老师这样把数学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遍生:说师:表扬(你说得真完成)谁还想说。
生:说师:我们一起来说一遍吧。
(师做手势)生:全体一起说师:求一共有几个桃子,(做手势)你能列出算式吗?生:4+2=6师:同意吗?计算4+2等于几,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生1:我是用接着数的办法,接着4再数2个等于6 。
生2:我是看着图一个一个数的。
生3:我是想因为4和2组成6,所以4+2等于6 。
师:你回答问题真完整,学会了用关联词因为,所以。
谁会像他这样说?生4:因为4和2组成6,所以4+2等于6。
师:大家一起说一遍。
(板书组成图)生:齐说因为4和2组成6,所以4+2等于6 。
师:看到4+2=6你还想到了那个算式?生:2+4=6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加号前面的数字和加号后面的数字交换位置,得数一样。
师:你真聪明。
(画箭头)师:在加法算式里,交换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它们的得数不变。
(一边说一边做手势)小结:看来计算加法的时候,我们有很多种办法,在有图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接着数或者一个一个数的办法,如果没有图的情况下我们用数的组成就能很快的算出得数。
师: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同学们提出了加法问题,你还能提出减法问题吗?生:一共有6个桃子,小猴子想吃掉4个,还剩几个?(贴磁铁)师:你说得真好!谁能像他这样说一说。
教案标题:用6、7的加法解决问题(教案)教材版本: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6、7的加法运算,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6、7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6、7的加法运算及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能够灵活运用6、7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具(小棒、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些6、7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数量。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6、7的加法运算。
二、探究新知(10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6、7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算式的意义。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加法是将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3. 教师引导学生用小棒进行6、7的加法运算,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法的意义。
4. 学生操作后,教师总结:6、7的加法运算就是将6、7个小棒合并在一起,数一数总共有多少个小棒。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些6、7的加法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让学生自我检查。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6、7的加法运算规律。
四、实际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6、7的加法解决。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6、7的加法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我们要学会运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6、7的加法运算及运用。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6、7的加法运算,知道了加法的意义,能够运用6、7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作业(布置作业)1. 教师布置一些6、7的加法题目,让学生回家练习。
2. 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运算的准确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总结,让学生掌握了6、7的加法运算,并能够运用6、7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