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液粘稠度判断
- 格式:docx
- 大小:8.35 KB
- 文档页数:2
急救技能理论考核复习题库3(吸痰相关知识)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1.为气管插管患者吸痰时,可选择外径()气管插管内径的吸痰管。
[单选题] *A.小于1/2(正确答案)B.小于2/3C.大于1/2D.大于2/32.气管插管者吸痰,吸痰管插入长度应超过气管插管()Cm. [单选题] *A.1-3B.1-2(正确答案)C.2-3D.2-43.如患者需要再次吸痰,应暂停()分钟再次抽吸。
[单选题] *A.1-2B.2-3C.3-4D.3-5(正确答案)4.每次吸痰的时间不应超过() [单选题] *A.10SB.15S(正确答案)C.20SD.30S5.电动吸引器吸痰是利用了()的原理 [单选题] *A正压作用B负压作用(正确答案)C空吸作用D静压作用E虹吸作用6.下列哪项不属于患者发生低氧血症严重时的临床表现() [单选题] * A头痛B恶心,呕吐C反应迟钝D全身发热(正确答案)7.为预防吸痰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 A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B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呼吸道粘膜C加强口腔护理,保持清洁D吸痰时可反复抽插吸痰管(正确答案)8.下列不是导致阻塞性肺不张原因的是(D》 [单选题] *A吸痰管外径过大(正确答案)B吸痰时间过长,压力过高C痰痂形成阻塞吸痰管,造成无效吸痰D未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9.吸痰前无需评估观察的内容是() [单选题] *A患者的痰量、粘稠度B给氧方式及氧流量C呼吸道分泌物排出能力、合作能力D环境安静、光线适宜(正确答案)11、吸痰内胆内的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一般不应超过瓶内的() [单选题] *A.1/2B.1/3C.2/3(正确答案)D.3/410、吸淡过程中密切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 [单选题] *A.继续吸痰B.报告医生,等医生处理C.停止吸痰,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正确答案)D.无需处理11、深昏迷患者不能将痰液咳出的主要原因是() [单选题] *A.咳嗽反射迟钝B.咳嗽反射消失(正确答案)C.咳嗽无力D.吞咽反射消失12、病变部位在肺上叶时,体位引流的体位应采取() [单选题] *A.俯卧位B.侧卧位C.仰卧位D.坐位或半坐卧位(正确答案)13、护士指导患者作体位引流时应避免() [单选题] *A.在饭后1h内进行(正确答案)B.做超声雾化吸入提高疗效C.引流同时做胸部叩击D.引流体位使患肺故外于高位14、每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的最主要原因是() [单选题] *A.减轻患者痛苦B.减轻气管粘膜受损C.防止患者缺氧(正确答案)D.避免痰液阻塞导管15、对于痰液过多且昏迷的患者,为防止室息,护士在翻身时首先应(), [单选题] *A为病人吸氧B.为病人吸痰(正确答案)C.指导病人有效咳嗽D.给病人雾化吸入16、吸痰前下列检查方法错误的是()。
经气管插管试题[A型题]1.经口吸痰插管的深度为:()A 8-10cmB 10-12cmC 12-13cm D14-16cm E 17-18cm2.经鼻腔吸痰插管深度为:()A16-18cm B18-20cm C20-21cm D22-25cm E26-27cm3.经气管套管吸痰插管深度为:()A3-5cm B5-6cm C7-8cm D8-9cm E10-20cm4.气管插管吸痰插管深度为:()A3-5cm B5-6cm C7-8cm D8-9cm E10-25cm5.患者男性,65岁,因呼吸困难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第二天突然出现SPO2下降至90%,呼吸机高压报警,听诊双肺湿啰音,正确的处理方法是:()A给患者翻身扣背 B调整呼吸机参数 C雾化吸入D即给患者吸痰 E应用呼吸兴奋剂6.以下关于体位引流的原则叙述错误的是:()A适用于支气管—肺疾患且伴有大量痰液者B 体位引流时病变部位应处于低处C 引流的支气管开口向下D 若有两个以上的炎症部位,一般先以痰液较多的部位开始E.体位引流适用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7.以下关于叩击震荡排痰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上至下,从外至内 B从上至下,从外至内C.从下至上,从内至外 D从上至下,从内至外 E以上都是8.病变部位在肺上叶时,体位引流的体位应采取:()A.俯卧位 B 侧卧位 C仰卧位 D头低足高位E.坐位或半坐卧位9.护士指导患者作体位引流时应避免:()A.在饭后1小时内进行 B做超声雾化吸入提高疗效C、引流同时做胸部叩击 D引流体位使患肺处于高位E、每次引流15min10 以下关于痰液粘稠度的判断与处理不正确的是()AⅠ度:吸痰后无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提示要减少气道湿化BⅡ度:吸痰后有少量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提示气道湿化较满意C Ⅰ度:吸痰后无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提示气道湿化较满意D Ⅲ度:吸痰后有大量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不易被水冲净E Ⅲ度:提示气道湿化严重不足或伴机体脱水,需增加气道湿化量[判断题]正确者,在括号处打“√”,错误者在括号处打“×”1.吸痰时上下移动吸痰管()2、按需吸痰,每次时间不宜超过15s。
痰液粘稠护理评价痰液粘稠护理评价通常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观察痰液颜色:痰液颜色通常用于评估炎症程度,如痰液呈现黄绿色可能意味着存在细菌感染,而透明或白色的痰液可能是正常的。
2. 评估痰液的黏稠度:痰液的黏稠度可以通过观察痰液的流动性来评价。
如果痰液流动性差,黏稠度高,可能会阻碍呼吸道的清除,增加呼吸困难。
3. 评估清除痰液的效果:通过观察病人的咳嗽能力和咳痰的量来评估清除痰液的效果。
如果痰液清除困难,可能需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使用吸痰器等。
4. 观察病人的呼吸状况:痰液粘稠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评估病人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以及使用辅助通气的情况,以确定痰液粘稠对呼吸的影响。
5. 评估护理措施的效果:根据使用的护理措施,如咳嗽辅助技术、吸痰、气道湿化等,观察痰液的黏稠度是否得到改善,并根据患者的反馈评估护理措施的舒适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通过观察痰液颜色、黏稠度,评估清除痰液的效果和病人的呼吸状况,可以对痰液粘稠护理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痰液粘稠护理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护理前后痰液的变化:评价痰液粘稠护理的有效性,可以观察护理前后痰液的颜色、浓度、黏稠度等变化。
如果痰液变得更稀薄、流动性增加,则说明护理有效;如果痰液仍然较粘稠,护理效果可能不够理想。
2. 咳嗽排痰情况:观察病人在接受痰液粘稠护理后的咳嗽排痰情况。
如果痰液能够顺利咳出,说明护理有效;如果痰液难以咳出或仍然堵塞在呼吸道中,需要重新评估护理措施的效果。
3. 呼吸状况的改善:观察病人在接受痰液粘稠护理后的呼吸状况是否有改善。
如果病人的呼吸更加顺畅、无喘息或呼吸困难等症状,说明护理有效;如果病人的呼吸困难没有明显改善,可能需要调整护理方法或采取其他护理措施。
4. 客观指标的检测结果: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如痰液粘度测定、痰液中病菌数量、炎症指标等客观指标评价痰液粘稠护理的效果。
如果客观指标有明显改善,则说明护理有效;如果指标没有明显改善,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护理的方法和效果。
气管切开患者护理指引一、评估1.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呼吸、血氧饱和度、痰液的粘稠度和量。
2.气管切开插管深度,气囊充气情况。
3.气管切开伤口处有无渗血、红肿、皮下气肿、肉芽增生。
二、体位1.患者体位不宜过多变动,一般取平卧位。
体位:术后当日取平卧位,不可多变换体位;24小时后抬高床头15-30。
,翻身应保持头颈胸在同一轴线,防止颈部扭曲致套管刺激或套管脱出。
2.如无颅内压增高,头位可稍低,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3.定时翻身、叩背,防止压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四.气管切开患者病房环境要求1.定时开窗通风,使室温保持在20~22℃;湿度保持在60%~70%。
2.陪护制度:要求陪护的亲友在病房内尽量戴口罩,人数尽可能少,说话的声音尽可能地控制在最低音量。
五、气道湿化1.湿化液选择:0.45%氯化钠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
0.45%氯化钠在气道内水分蒸发后渗透压更符合生理需求,保持了呼吸道纤毛运动的活泼,不易引起痰痂、痰栓,吸痰效果好。
2. 0.45%的生理盐水配制方法:使用0.9%的生理盐水中参加等量的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即可。
3.气道湿化方法:微量泵注射器连接一次性延长管并将延长管插入气管套管内,超过气管套管1 cm-2 cm, 于气管套管口用胶布固定【1】。
注射器、延长管24小时更换一次。
4.痰液黏稠度判断【2】:Ⅰ度( 稀痰) : 状如米汤或泡沫样, 吸痰后玻璃管内壁上无痰液滞留, 提示湿化过度;Ⅱ度( 中度黏痰) : 痰液如稀米糊, 吸痰后玻璃管内少量滞留, 易被水冲洗干净, 提示气道湿化满意;Ⅲ( 重度黏痰) : 痰液外观明显黏稠呈坨, 常呈黄色, 吸痰后玻璃管内大量滞留, 不易被水冲洗干净, 提示气道湿化缺乏。
5.泵入速度:根据痰液的粘稠度选择泵入速度,泵入时严格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果患者不能够耐受,可相应调低泵入速度(1)泵入速度:速度为2~10 mL/h 不等,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节【3】。
主动咳嗽能力分级评分表
大于150ml/天
根据医嘱,患者需要进行咳嗽力量的分级,共分为六个级别。
0级代表无指令咳嗽,而5级则表示可以进行多次强有力的咳嗽。
研究表明,咳嗽力量弱的患者(0-2级)拔管失败的概率是咳嗽能力强的患者(3-5级)的四倍。
痰液的粘稠度也需要进行分级。
一般分为三个等级:I度(稀痰)、II度(中度粘痰)和III度(重度粘痰)。
不同等级的痰液有不同的特点,如颜色、能否咳出、滞留情况等。
如果湿化不足,会导致痰液变得更加粘稠,而湿化过度则可能引起呼吸急促等问题。
最后,痰液的量也需要进行分级。
小量痰液指每天少于10ml,中等痰液量指每天10-150ml,而大量痰液则指每天大于150ml。
这些分级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稀痰(Ⅰ度)痰如米汤或白色泡沫样,吸痰后内壁无痰液滞留。
白色稀痰提示正常或感染较轻;如量过多,提示湿化过度;一般湿化量为2ml/2~3h。
中度粘痰(Ⅱ度):白粘痰或黄白痰,吸痰后有少量在内壁滞留,可被水冲洗干净。
白粘痰示湿化不足,加强湿化黄粘痰提示较明显感染,加强湿化的同时结合抗生素应用。
湿化量2~4ml/1h重度粘痰(Ⅲ度):痰粘而稠,常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内壁上滞有大量痰液,且不易用水冲净。
痰极粘稠,有痰痂形成示湿化极度不足,气道过干或伴有机体脱水现象;黄粘稠痰示严重感染,都必须及时采取措施。
湿化量可达4~8ml/30分钟病人发生药液外渗的护理应急预案●1选择血管管径粗、弹性好、走行直、易固定的静脉输注药物。
、对于恶病质患者长期用药,血管充盈差,应主张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PICC导管应用,可减药物外渗及静脉炎。
●2、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注,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尽量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然后拔出针头。
另外开放静脉通道继续用药。
●3、报告责任护士或年资老的护士及护士长。
●4、必要时护士长邀请医师、药剂师、护理专家会诊。
●5、根据外渗药液不同给予拮抗剂进行局部封闭。
●6、药液外渗24小时内用50%硫酸镁冷湿敷,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织扩散。
冷敷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
●7、药液外渗48小时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液的吸收。
●8、加强交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避免局部受压,做好护理纪录。
●9.建立药物外渗本,由责任护士填写外渗药物、皮肤情况,处理措施,处理结果,以积累临床经验。
(书写论文时有数据)。
●10、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人工气道的湿化
1、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温度:温度:22—24 ℃;湿度:50—70%
2、雾化吸入:超声雾化吸入法、氧气为动力的雾化吸入法
3、气道加温、湿化方法:使用湿化装置或应用蒸馏水或盐水间歇滴注湿化液;
应用人工鼻;如气切口可盖湿纱块。
一般送入的气体温度宜控制在28—
35℃。
4、气道冲洗:吸痰前抽吸2%SB或盐水在患者吸气时注入。
5、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机械通气时液体入量保持在2500—3500ml/d。
6、湿化标准:
湿化满意:分泌物稀薄,能顺利通过吸痰管,导管内没有结痂,患者安静,呼吸通畅。
湿化不足:分泌物粘稠,吸引困难,有结痂或黏液块咳出。
湿化过度:分泌物过分稀薄,咳嗽频繁,需要不断吸引,听诊肺部痰鸣音多,患者烦躁不安。
7、判断痰液的粘稠度:
一度(稀痰):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管壁无痰液滞留,提示感染轻。
二度(中度粘稠):吸痰后管壁内有少量痰液滞留,但易被水冲干净,提
示有较明显的感染,需要加强湿化。
三度(重中度粘稠):痰的外观明显粘稠,黄色,吸痰后管壁内有大量粘
稠痰滞留,难被水冲干净,提示有严重的感染,需要加强
抗感染。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
痰液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见的症状,痰液的排出对于病情的控制和康复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部分患者咳痰能力较弱,痰液难以排出,给治疗和护理带来了困难。
振动排痰作为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旨在帮助患者有效咳出痰液。
本实验旨在通过振动排痰治疗,探讨其对痰液排出的效果。
二、实验目的1. 观察振动排痰对痰液排出的效果;2. 分析振动排痰治疗的安全性;3. 探讨振动排痰治疗的适用范围。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60例痰液排出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实验组采用振动排痰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2. 振动排痰治疗:采用振动排痰机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治疗部位为背部、胸部、肩部等,治疗时间为每次15分钟,每天2次。
3. 观察指标:(1)痰液排出量:记录治疗前后的痰液排出量;(2)痰液粘稠度:采用痰液粘度计测定痰液粘稠度;(3)患者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4.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四、实验结果1. 痰液排出量:实验组治疗前痰液排出量为(60.2±10.5)ml,治疗后为(90.8±12.3)ml;对照组治疗前痰液排出量为(55.8±9.8)ml,治疗后为(65.2±11.0)ml。
实验组治疗后痰液排出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 痰液粘稠度:实验组治疗前痰液粘稠度为(3.2±0.6)mm²/s,治疗后为(2.1±0.3)mm²/s;对照组治疗前痰液粘稠度为(2.8±0.5)mm²/s,治疗后为(2.6±0.4)mm²/s。
痰液粘稠度的判断标准
临床上一般根据痰液粘稠程度将痰液分为三度,其判断标准如下:
1、Ⅰ度(稀痰)
患者痰液呈米汤样或白色泡沫样,易咳出,吸痰后吸痰管内壁无痰液滞留。
2、Ⅱ度(中度粘痰)
患者痰液颜色呈白色或黄白色,质地比较粘稠,用力咳嗽时可以咳出,但痰液有拉丝情况,吸痰后会出现少量痰液滞留在吸痰管内壁上,但是比较容易被水冲干净。
3、Ⅲ度(重度粘痰)
患者的痰液大多呈黄色粘稠状,可伴有血丝或呈血痰,且不易咳出,吸痰时会有大量痰液滞留在吸痰管内壁处,且不容易被水冲干净,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发生塌陷。
痰检验的一般步骤痰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诊断呼吸系统疾病和评估疾病的病情。
通过对痰液的检测,可以获取到有关病原微生物、炎症反应和其他相关指标的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下面将介绍痰检验的一般步骤。
1. 痰液采集痰液采集是进行痰检验的第一步。
患者需要在清晨起床后,用含有无菌盐水的杯子进行漱口,以清洁口腔。
然后,让患者深呼吸几次,使痰液从呼吸道深部咳出。
使用无菌容器收集患者咳出的痰液。
注意避免口水的污染,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2. 样本处理采集到的痰液需要进行样本处理,以提取有效的检测指标。
首先,将痰液转移到离心管中,并进行离心分离。
离心分离后,将上清液转移到无菌试管中,避免红细胞和大量细胞碎片的干扰。
然后,将痰液样本分为多个试管,用于不同的检测项目。
3. 痰液培养痰液培养是检测痰液中病原微生物的重要方法。
将部分痰液样本涂抹在含有营养物质的琼脂平板上,然后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培养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
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颜色和数量,可以初步判断痰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4. 痰液涂片染色痰液涂片染色是检测病原微生物和炎症反应的常用方法。
将痰液样本涂抹在载玻片上,然后用不同的染色剂进行染色。
常用的染色剂有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等。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细胞和微生物形态,可以判断痰液中是否存在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并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
5. 痰液常规检查痰液常规检查是评估炎症反应和其他相关指标的重要方法。
常规检查包括痰液pH值测定、黏液分析、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红细胞计数、细胞学检查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痰液的酸碱度、粘稠度、炎症程度和细胞组成,从而判断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6. 其他检测项目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进行其他痰液检测项目,如痰液免疫学检测、痰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等。
这些检测项目可以进一步明确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总结起来,痰检验的一般步骤包括痰液采集、样本处理、痰液培养、痰液涂片染色、痰液常规检查和其他检测项目。
1.痰液黏稠度[1,2,3]:根据痰液在吸痰管玻璃接头处的性状和在玻璃管内壁的附着情况,将痰的黏度分为3度。
I度(稀痰):痰液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无痰液滞留;Ⅱ度(中度黏稠):痰液外观较工度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易被水冲洗干净;Ⅲ度(重度黏稠):痰液外观明显黏稠,常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用水冲净。
2.湿化效果判断标准:①湿化程度。
根据痰液粘稠度判定湿化程度,痰液粘稠度分3度,I度为分泌物稀薄,判断为湿化过度;I1度为分泌物适中,判断为湿化效果好;Ⅲ度为分泌物粘稠,判断为湿化不足。
②是否发生痰栓堵塞。
③导管拔除后是否附着痰痂。
④是否继发肺部感染。
3.大多数学者把湿化效果归为以下3种。
①湿化满意:痰液稀薄,能顺利吸引出或咳出;听诊气管内无干呜音或大量痰鸣音;呼吸通畅,病人安静。
②湿化过度:痰液过度稀薄,需不断吸引;听诊气道内痰鸣音多;病人频繁咳嗽,烦躁不安,人机对抗;可出现缺氧性发绀、血氧饱和度下降及心率、血压等改变。
③湿化不足:痰液黏稠,不易吸引出或咳出;听诊气道内有干鸣音;导管内可形成痰痂;病人可出现突然的吸气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等。
[1]施毅,陈正堂. 现代呼吸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1.[2]王志红,周兰姝. 危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板社,2003:209—2l0[3]姜超美,白淑玲,王辰.人工气道后痰液粘稠度的判别方法及临床意义[J].中华护理杂志,1994,29(7):434.(未找到原文)另:尚未找到合适的国外证据。
痰液的分度
临床护理技术规范第二版P266
痰液黏稠度的判断与处理:
1、I度(稀痰):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无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壁。
提示要减气道湿化。
2、II度(中度黏痰):痰液外观较I度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滞留在玻璃接头内,易被水冲洗干净。
提示气道湿化较满意,可维持目前的气道湿化量。
3、III度(重度黏痰):痰液外观明显黏稠,常呈黄色,吸痰后有大量痰液滞留在玻接头内壁,不易被水冲净。
提示气道湿化严重不足或伴机体脱水,需要增加气道湿化的量。
合格痰液检查标准
痰液检查是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一般通过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黏稠度等特征来判断病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合格痰液检查标准:
1. 色泽:正常痰液应为清亮的白色或透明,轻度带黄或浅绿色也属正常范围。
如果痰液呈现明显的黄绿色、褐色、红色等异常颜色可能表示存在感染或出血。
2. 性状:正常痰液应该为稀薄、液态,如有粘稠、黏液质地或带有异味可能表示存在病变。
3. 肉眼观察:正常痰液内应无白细胞、红细胞或细菌等可见物质。
如果有白细胞增加、红细胞增多、细菌分离等结果可能表示存在感染。
4. 微生物培养:痰液样品可以进行微生物培养,如有细菌、真菌、病毒等的阳性结果可能表示存在相应的感染。
请注意,具体的合格标准可能会因不同的实验室方法和临床情况而有所不同。
只有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判断结果的意义并给予相应的诊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