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魂
- 格式:doc
- 大小:1.17 KB
- 文档页数:1
中国古代的养生操保健养生被称为中华武术之魂,也可以叫做中国整个古代体育的基础。
保健养生在古代主要分这么三大部分,一个是导引术,一个是行气术,还有一个按摩术。
行气,又叫吐纳,又叫胎息,又叫练气。
行气起源什么时候,现在文献记载还不是太明确,但是从考古资料来看,在天津历史博物馆存有一件《行气铭玉杖首》,这是一件玉器,它上面刻有四十余个字,用“三字诀”的形式,把行气的要领跟功能做了全面的描述,这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目前发现最早的行气养生文献。
1973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了一件写在缯帛上的《却谷食气篇》,也是一件文献,它的内容要更详细,这说明行气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与行气术有关的导引术,是以引伸肢体为主的一种锻炼,当然它也配合呼吸。
导引术最早的资料也是见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这是一件《导引图》,它跟前面的那件《却谷食气篇》,是同绘在一个画面上,这个画面比较丰富,它反映了四十多个人物徒手、执器械进行各种养生练习锻炼的情景,这个方式比较多样化。
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保健养生体操。
汉代以后,导引养生术常盛不衰,1900年发现于敦煌藏经洞,现存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的一件编号为P.3810的《呼吸静功妙诀》,是当时很典型的一件行气文献,还有一件是南宋传下来的《文八段锦》,它以八个形式反应了当时的行气、导引的功法过程,是很珍贵的资料。
行气的含义行气是气功术语。
含意非一。
一是指一种逐渐延长闭气时间的以习炼呼吸为主的气功功法,又称闭气法。
《抱卜子内篇》:“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却病恶。
”其“释滞”篇载其功法为:“初学行气。
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已耳闻其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鼻口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
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
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
”呼吸时,以轻、缓、匀、长、深为要点。
修习务须循序渐进。
其法源于先秦,魏晋时流行不变,但因掌握不当易生弊端,故晚唐以后罕见传行者。
2017开学第一课观后感500字:中华武术
魂
导读:本文2017开学第一课观后感500字:中华武术魂,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
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
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
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岁月的史书翻了一页又一页,遥想当年“东亚病夫”的帽子在炎黄子孙的头上戴了多久。
可在今日,我们中华儿女却把中华武术精神弘扬到了世界各地。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傅山杯”全国武术邀请赛。
在这场高手云集的大赛中,我受益颇深,感触颇深。
坐在比赛的看台上,我心里的激动难以掩饰。
赛场上,参赛者跃跃欲试。
有的压一字马,有的倒立,有的舞刀弄剑,有的耍猴拳,有的耍醉拳……目光一转,咦,那不是老外吗,他们怎么也对中华武术这么感兴趣?后来我才知道,这些老外有的来自俄罗斯,有的来自智利,有的来自新加坡。
可见中华武术精神对他们的影响有多么深啊! 师父常常对我们说:“习武不辍!”我也铭记在心。
我努力钻研武术,领会其用意,努力把中华武术精神发扬光大。
然而,在这样一个信息与科技的时代,要做到这样很难,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地钻研,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果实。
一天,师父和我们聊起了师爷的事,师父说:“师爷练武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师叔们都望尘莫及,而我是望也望不见。
武术里的东西很深,需要你们好好参透。
”很有幸,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这里,我真心地说一句:“师父,谢谢您的教导。
”中华武术是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更多的人去传承它,保护它。
我爱武术,我爱中华武术精神,我更爱继承它的人们!。
太极功夫扇招式及歌词中国功夫扇预备式第一段(慢板)1. 起势(开步抱扇)歌词2. 斜飞势(侧弓步举扇)卧似一张弓3.白鹤亮翅(虚步亮扇)站似一棵松4.黄蜂入洞(进步直刺)不动不摇坐如钟5.哪咤探海(转身下刺扇)走路一阵风6.金鸡独立(独立撩扇)南拳和北腿7.力劈华山(转身劈扇)少林武当功8.灵猫捕蝶(翻身抡压扇)太极八卦连环掌9.坐马观花(马步展扇)中华有神功10.野马分鬃(弓步削扇)卧似一张弓11.雏燕凌空(并步亮扇)站似一棵松12.黄蜂入洞(弓步直刺)不动不摇坐如钟13.猛虎捕食(震脚推扇)走路一阵风14.螳螂捕蝉(戳脚撩扇)南拳和北腿15.勒马回头(盖步撩扇)少林武当功16.鹞子翻身(翻身藏扇)太极八卦连环掌17.坐马观花(马步亮扇)中华有神功18.举鼎推山(马步推扇)棍扫一大片19.神龙回首(转身刺扇)枪挑一条线20.挥鞭策马(叉步反撩)身轻好似云中燕21.立马扬鞭(点步挑扇)(我们)豪气冲云天22.怀中抱月(歇步抱扇)外练筋骨皮23.迎风撩衣(并步贯扇)内练一口气24.翻花舞袖(云手劈扇)刚柔并济不低头25.霸王扬旗(歇步亮扇)(我们)心中有天地26.抱扇过门(开步抱扇)27. 野马分鬃(弓步削扇)卧似一张弓28. 雏燕凌空(并步亮扇)站似一棵松29. 黄蜂入洞(弓步直刺)不动不摇坐如钟30. 猛虎捕食(震脚推扇)走路一阵风31. 螳螂捕蝉(戳脚撩扇)南拳和北腿32. 勒马回头(盖步按扇)少林武当功33. 鹞子翻身(翻身藏扇)太极八卦连环掌34. 坐马观花(马步亮扇)中华有神功35.顺鸾肘(马步顶肘)(喊)清风剑在手36.裹鞭炮(马步抖掌)(喊)双刀就看走37.前招势(虚步拨扇)行家工夫一出手38.双震手(震脚拍扇)(喊)就知有没有39.龙虎相交(蹬脚推扇)(喊)手是两扇门40.玉女穿梭(后举腿亮扇)(喊)脚下是一条根41.天女散花(云扇合抱)四方水土养育了(我们)42.霸王扬旗(歇步亮扇)(喊)中华武术魂43.行步过门(托扇行步)44.七星手(虚步捧扇)东方一条龙45.揽扎衣(弓步捧扇)儿女似英雄46.捋挤势(后捋前挤)天高地远八面风47.苏秦背剑(并步背扇)中华有神功48.搂膝拗步(弓步戳扇)东方一条龙49.单鞭下势(仆步穿扇)儿女似英雄50.换弓射虎势(弓步射扇)天高地远八面风51.白鹤亮翅(虚步亮扇)中华有神功52.收势(抱扇还原)中华有神功。
中华武术精神是什么有哪些武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哲学、一种伟大的人文精神。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中华武术精神。
中华武术精神:实质“精忠报国”武术精神亦称中华武术的人文精神,是练功习武者以中华武术的伦理道德(武德)为基础,通过社会行为所表现出的思想意识、操守品格,风貌状态,心智觉悟、气节意志等方面的外在表现,是人性的升华和完善。
中华武术精神的内涵主要可以概括为: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报国杀敌,效命沙场,慷慨赴死的英雄主义;以天下苍生为重的爱民护民思想;见义勇为,扶危济困,除暴安良,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侠义精神。
除此之外还可以归纳为,讲诚信、重义气、承诺必为;尊师重道、坚忍不拔、刻苦顽强等品格。
如果用最简单的话来概括中华武术精神的实质,那就是:“精忠报国”。
这是中华武术的灵魂。
武术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血与火的洗礼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它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品格、德行操守,所以说,武术精神既是民族的历史传统,又是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武术精神同样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
今天,我们在理解阐释“精忠报国”时,就要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涵,这个“忠” 不是封建社会的忠君、忠于皇上,而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这是武术人、也是中国人的伟大情怀。
中华武术精神: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中华武术精神是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爱国主义和报国杀敌、效命沙场,慷慨赴死的英雄主义为核心的人文思想和精神。
站在历史唯物生义的立场看,中华武术精神不论在封建社会还是当代,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和进步作用的“正能量”,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
中华武术精神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是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正统文化影响下,随着中华武术的产生、发展、完善的历史进程而形成发展起来的,是在中华民族血与火的洗礼中成熟起来的,它已溶入到中国人的血液中,所以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德行操守,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少林魂!中国魂!描写中华武术的作文600字少林魂!中国魂!描写中华武术的作文600字(精选2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少林魂!中国魂!描写中华武术的作文600字,欢迎大家分享。
少林魂!中国魂!描写中华武术的作文600字篇1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
他们的脚下是春晚的舞台,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耀眼的自豪。
一束追光照向舞台,也照进他们的心中。
他们神情沉稳,静的似落定的尘埃,紧握在手中的棍子,静默着,似乎在沉睡。
但是:看!一挥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空气瞬间炽烈了,心跳莫名加快了,呼吸骤然急促了。
上千名排列整齐的僧人弟子,满含着渴望,饱蘸着激情,如猛虎般,如骄龙般,尽情挥洒着热血,燃烧着青春。
电闪一样,是敏捷的动作;雷鸣一样,是震耳的敲打;狂风一样,是舞动的热血;骤雨一样,是急促的节奏。
“砰砰”!棍子砸在地上,砸出僧者的精气神。
“砰砰”!棍子砸在地上,却挥进人们心中,观众的心也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的少林棍挥出了豪迈的热情,挥出了后生铮铮的铁骨,挥出了中国强健的风姿!使人想起: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使人想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使人想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好一个少林棍,好一个少林魂!更让人血脉喷张是整齐划一的队形,震撼人心、叹为观止。
似乎浑然天成,时而排成“春”字,望来年春风得意,春色满园;时而排成“少林”,塔林耸立,鹭去鸥留;时而排成“福”字,愿福慧双修,福禄双全。
好一个震撼中华,震惊世界的少林魂!嵩山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武僧,也只有你,才能演绎出如此震撼人心、酣畅淋漓的中华武术。
愈敲愈烈!愈敲愈烈!愈敲愈烈!提肩!落掌!抬腿!跃起!腾空!形成一阵阵声浪。
放松一个个心灵。
饱含一句句祝福。
整齐中蕴含着变化,变化中彰显着统一,统一中又链接着起伏。
武术励志标语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标语吧,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对文化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究竟什么样的标语才是好的'标语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武术励志标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传永春武之国粹,扬白鹤续创辉煌!二、永春鹤法,刚柔并济;如鹤随心,永驻青春。
三、威震四海,霹雳天下。
四、德艺弘武,鹤翔万里;蕴体养心,常青永春。
五、永春有白鹤,东方出神拳。
六、一起练永春,日日笑如春。
七、永春白鹤舞,盛誉满中华。
八、白鹤亮翅,十三步摇,七娘神拳,世人流传。
九、七娘舞创白鹤拳,中华扬武永春学!十、白鹤向天,永春回地修身养性,白鹤永春。
十一、白鹤神功刚柔济,永春拳法世代传。
十二、鹤舞龙翔,永春白鹤中国强。
十三、曼鹤展英姿,刚柔济天下!十四、白鹤冲天,精武飞扬,永春功夫,举世无双!十五、五洲遍地是永春,志节高尚似白鹤!十六、白鹤永春,利国利民。
十七、尚武尚德,四善十秉。
十八、习永春拳,扬中国威!十九、白鹤展翅,拳誉国际,七娘绝舞,永春拳师。
二十、左勾拳右勾拳,不比咏春白鹤拳!二十一、永春拳,最传统与时尚的健身运动!二十二、七娘已乘白鹤去,五里神拳出永春。
二十三、白鹤舞,永春拳;意少林,似刚柔;泽天下,气长存。
二十四、天下武林绝世功,永春白鹤名天下。
二十五、白鹤展翅,武动中华。
二十六、永春白鹤拳,我们和你在一起。
二十七、让永春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永春!二十八、永春白鹤,鹤立鸡群。
二十九、山川灵秀白鹤情,七娘永春世界红。
三十、古有七娘舞白鹤,今日众口话长春。
三十一、永华夏之春,威南拳之武,添(天)奇葩之霞(下)。
三十二、永春永春,白鹤正宗。
三十三、鹤舞永春,华夏传承。
三十四、白鹤亮翅扶遥直上,永春武功独领风骚。
三十五、魅力永春拳,拳拳永春心。
三十六、弘扬中华武术精华,传承永春白鹤神拳。
三十七、鹤鹤友鸣,声声不息!三十八、刚如玉,柔若无,永春白鹤颂今古。
中国功夫太极扇招式和歌词预备式第一段(慢板)1、起势(开步抱扇)歌词2、斜飞势(侧弓步举扇)卧似一张弓3、白鹤亮翅(虚步亮扇)站似一棵松4、黄蜂入洞(进步刺扇)5、哪咤探海(翻身下刺扇)6、金鸡独立(独立撩扇)7、力劈华山(转身劈扇)8、灵猫捕蝶(翻身抡压扇)9、坐马观花(马步亮扇)第二段(快板)10、野马分鬃(弓步削扇)11、雏燕凌空(并步亮扇)12、黄蜂入洞(弓步刺扇)13、猛虎捕食(震脚推扇)14、螳螂捕蝉(戳脚撩扇)15、勒马回头(盖步按扇)16、鹞子翻身(翻身藏扇)17、坐马观花(马步亮扇)第三段(念板)18、举鼎推山(马步推扇)19、神龙回首(转身刺扇)20、挥鞭策马(叉步反撩)21、立马扬鞭(点步挑扇)22、怀中抱月(歇步抱扇)23、迎风撩衣(并步贯扇)24、翻花舞袖(云手劈扇)25、霸王扬旗(歇步亮扇)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棍扫一大片(喊)枪挑一条线(喊)身轻好似云中燕外练筋骨皮(喊)内练一口气(喊)刚柔并济不低头(我们)豪气冲云天(喊)(我们)心中有天地(喊)26、抱扇过门(开步抱扇)第四段(快板)27、野马分鬃(弓步削扇)卧似一张弓28、雏燕凌空(并步亮扇)站似一棵松29、黄蜂入洞(弓步刺扇)不动不摇坐如钟30、猛虎捕食(震脚推扇)走路一阵风31、螳螂捕蝉(戳脚撩扇)32、勒马回头(盖步按扇)33、鹞子翻身(翻身藏扇)34、坐马观花(马步亮扇)第五段(念板)35、顺鸾肘(马步顶肘)36、裹鞭炮(马步翻砸)37、前招势(虚步拨扇)38、双震手(震脚拍扇)39、龙虎相交(蹬脚推扇)40、玉女穿梭(望月亮扇)41、天女散花(云扇合抱)42、霸王扬旗(歇步亮扇)43、行步过门(托扇行步)第六段(慢板)44、七星手(虚步棚扇)45、揽扎衣(弓步棚扇)46、捋挤势(后捋前挤)47、苏秦背剑(并步背扇)48、搂膝拗步(弓步戳扇)49、单鞭下势(仆步穿扇)50、挽弓射虎(弓步架打)51、白鹤亮翅(虚步亮扇)52、收势(抱扇还原)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清风剑在手(喊)双刀就看走(喊)行家工夫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喊)手是两扇门(喊)脚下是一条根(喊)四方水土养育了(我们)中华武术魂(喊)东方一条龙儿女似英雄天高地远八面风中华有神功东方一条龙儿女似英雄天高地远八面风中华有神功中华有神功。
搏击t武术科学2008年5J.{笫5趁第5期【武术发展研究】三教武魂贯千古——儒、道、释对中华武术的影响陈刚,蒋苏2‘(1.南京大学体育部,江苏南京210093;2.南京郑和外国语学校,江苏南京210093)摘要:中华武术在其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儒、道、释三家对其有深远的影响。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道、释三家影响了中华武术的内在思想、外在表现形式以及传承方式,使得中华武术超越了技击术的范畴,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和载体。
关键词:中华武术文化现象文化载体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08)05—0003—021前言巾华武术源远流长,其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的劳动生产、生活中。
在漫长的沧海桑田似的变化过程中,武术已经不再停留于御人防身的层面上,而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许多国家、民族对中华武术的接受,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把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而是把它作为一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来看待,它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中华武术中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深受巾华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
中华民族的文化,百家争鸣,其巾最有竞争力和影响力,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形成、发展有着巨大影响的当属儒、道、释三家。
他们之间,一方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另一方面又相互吸引、相互渗透。
很难说出他们具体对中华武术有何影响,闪为,本来他们之间本来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2儒家思想对中华武术的影响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的主十文化又被称为儒教,这种提法的出现是在魏晋以后,所谓儒教,是相对于佛教、道教而言。
儒、道、释被称为“i教几流”中的“三教”,而这里的教,其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
而是指教化。
从春秋战国时期以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便开始兴起。
其中,“仁”被作为儒家思想文化的核一C、,儒家讲究“f■”。
五十二式太极功夫扇分解教学之一主讲老师:李德印扇了的结构扇子构造:现在的扇子是用竹子和绸布做成的,扇子的两侧叫扇柄,也叫扇骨,上边叫扇顶,下边叫扇根,把扇子打开以后,平面叫扇面,扇面中间有10条竹条叫扇颈,也叫小扇骨,是由小的竹片做成的,扇子的上边弧线叫扇沿,扇光滑的一面叫正面,那么由小扇骨突出的一面叫反面,以后会常常遇到这些术语。
分解教学第一段预备时身体保持自然并步直立,好象练太极拳一样心静体松,精神集中,右手持握扇柄的要命部,扇顶向下,贴于右腿侧,一,起势(开步抱扇):两手向前捧在体前,高与肩平,扇柄竖直,扇顶向上;步子呢,开步抱扇,左脚向左分开半步,两脚平行,与肩同宽,同时呢,把扇子举抱在胸前。
这个动作在表演的时候,也可以并步抱扇敬礼,行一个抱扇礼,然后再分脚开步,分做两步不做。
二,斜飞势(侧弓步举扇):卧似一张弓一是两臂绕转,屈蹲提腿,身体面向前方(假设面向南);二是右脚向右侧伸出去,侧开步,向西开步;三是侧弓步举扇亮相,把扇子送到右前方,身体略向右倾斜,眼睛看左前方,这是吴式太极拳的斜飞势的动作,身体斜中遇正,两手即要展开亮相,又不要挺直,不要做成长拳,要求含胸沉肩顶头,步型是侧弓步,东南亮相。
三,白鹤亮翅(虚步亮扇):站似一棵松一转腰摆扇;二穿手转腰;三虚步亮扇,面向正南,成虚步,前脚掌点地,扇子呢,抖挽侧立开扇,扇骨坚直向下,扇面正向前方。
这个动作象杨式的白鹤亮翅的动作,当然杨式的白鹤亮翅动作是横抱向左列(扌列)开,扭转的攻防含意。
这里呢,是采用了穿臂亮扇的动作。
四,黄蜂入洞(进步刺扇):不动不摇坐如钟一合扇、把扇子收于右肩前,二收脚摆扇,左脚提起;三转身上步;四向东弓步刺扇,力点在扇顶,高与肩平,左手举于头侧上方。
这个动作取材于32剑的黄蜂入洞。
五,哪吒探海(转身下刺扇):走路一阵风一坐腿收扇,扇子横于胸前;二扣脚转身;三向东南方弓步下刺,身体略向前倾。
这个动作取材于42式太极剑舞脚转身下刺的动作,方向是向东南方45度左右弓步下刺,身体微向前探。
中国武术中的德行文化中国武术中的德行文化中国武术文化是一种朴素的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在极为丰富多彩的理论和技术中反映出较为深刻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高尚文明,体现了质朴的民族精神和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
它集技击、艺用和体用于一身,并赋予深刻的道德情感思想,成为一种独特的人体文化形式,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中国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
中国武术不仅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形式,而且是一个完整的文化意识形态,它涵容了中国古典哲学、伦理学、美学、医学、兵学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成分和要素,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武术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
武术是国粹,是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武术是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一种文化形态。
它既具备了体育项目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基础,而武术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既全面而又深刻的。
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武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势必被赋予传统文化的内涵。
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在发展演进的过程中,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特点,蕴含着深厚道德观念。
“做人有道德,习武讲武德。
”所谓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
武德是中华武术的灵魂,崇尚武德是中华武术界优良的传统。
古人云: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侠有义则正,武有德则成。
中华武术中重视武德的特点是极其显著的,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的伦理本位思想是相互映照的。
中华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发展过程中,习武者不断从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的武德,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武术界向来强调“德”的作用。
“未习武、先修德”,“未曾习武先学礼”是中华武术的传统,由于受到“仁义”和“礼乐”等孔子思想及其他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影响,武德则表现出“爱国、守信、重义、有礼”等思想。
武术励志标语标语,武术励志标语1、刚柔融百拳,乾坤惊翼舞。
2、雨落大地春,鹤拳天下传。
3、天舞白鹤,地颂永春。
4、演白鹤精粹,显永春魅力。
5、左勾拳右勾拳,不比咏春白鹤拳!6、白鹤亮翅展雄姿,威震神州永春拳。
7、兼辈尚武德,中华永春武术魂。
8、永华夏之春,威南拳之武,添奇葩之霞。
9、白鹤向天,永春回地——扬中华武威!10、修身养性,白鹤永春。
11、刚如玉,柔若无,永春白鹤颂今古。
12、曼鹤展英姿,刚柔济天下!13、鹤鹤友鸣,声声不息!14、永春白鹤拳,我们和你在一起。
15、刚柔相济处,闲云野鹤心!16、白鹤展翅,武动中华。
17、百丈岩上立白鹤,拳中舞出永春情。
18、修炼白鹤拳,幸福万万年。
19、白鹤冲天,精武飞扬,永春功夫,举世无双!20、一起练永春,日日笑如春。
21、魅力永春拳,拳拳永春心。
22、弘扬中华武术精华,传承永春白鹤神拳。
23、山川灵秀白鹤情,七娘永春世界红。
24、全民永春白鹤拳,中华武术永流传。
25、鹤出闽南,德艺永春。
26、古有七娘舞白鹤,今日众口话长春。
27、永春白鹤,鹤立鸡群。
28、天下武林绝世功,永春白鹤名天下。
29、四海飞龙,个个效白鹤;桃源深流,家家习永春。
30、白鹤亮翅扶遥直上,永春武功独领风骚。
31、威震四海,霹雳天下。
32、永春拳,最传统与时尚的健身运动!33、七娘舞创白鹤拳,中华扬武永春学!34、德艺弘武,鹤翔万里;蕴体养心,常青永春。
35、七娘始创白鹤拳,习自永春遍世界。
36、永春永春,白鹤正宗。
37、永春武学出少林,白鹤七娘是我师。
38、永春有白鹤,东方出神拳。
39、永春白鹤拳法,中华武学精粹!40、永春扬天下,白鹤振国威,拳势留威名。
41、鹤舞形意,传承中华。
42、让永春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永春!43、白鹤展翅,拳誉国际,七娘绝舞,永春拳师。
44、七娘已乘白鹤去,五里神拳出永春。
45、千变万化舞若白鹤,九九归一方得永春。
46、鹤舞永春,华夏传承。
47、白鹤永春,利国利民。
关于武术武魂的古文武术武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瑰宝,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其精髓不仅体现在技击动作上,更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从远古时代起,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武术武魂一直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发展。
古代文献中流传着许多关于武术武魂的记载。
其中一篇文章描写了古人对武术的探索和理解:“武术者,以刚强为本。
其气韵流转,宛如江河奔腾,岿然不动。
其动作舒展,有如行云流水,变幻莫测。
身形轻盈,似行云溯流,矫健有力。
”这段文字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武术的特点和精神内涵。
武术所注重的“刚强”,是指武者在修炼中培养出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正如江河奔腾,武者在招式中时而霸气耀眼,时而凌厉如刃。
武术的动作美妙流畅,变化无穷,犹如行云流水,使人目不暇接。
同时,武者的身形轻盈灵活,宛如行云溯流,快速反应,矫健有力。
这段古文还提到了武术武魂的指导意义:“武术者,不仅培养了身体的健康和力量,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人的意志和心性。
”这一句言简意赅的描述道出了武术的深层意义。
武者通过不断锻炼,不仅强化了自身的体魄,同时也培养了坚定不移的意志和正确的价值观。
武术武魂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正是因为其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思想精髓。
武术所追求的并不仅仅是肉体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炼。
武者在修炼过程中,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守纪律、遵守规则。
同时,武术也是一门注重平和之道的修行方式,教人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保持冷静和平和的心态。
历史长河中的武术武魂不断传承和发展着,不仅带给我们身体和技巧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启示我们如何做人做事。
武术之道蕴含着关爱生命、尊重他人、团结合作、追求卓越的核心价值观。
我们应当常怀敬畏之心,从武术之道中汲取智慧,提高自身素养,将其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总之,武术武魂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通过掌握武术技巧和理念,我们能够获得身体与心灵的双重锻炼,同时,也能在生活中表现出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追求卓越,塑造更好的自己。
歌词
中国功夫
作词:宋小明
作曲:伍嘉冀
演唱:屠洪刚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
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
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
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
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
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
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
棍扫一大片枪挑一条线
身轻好似云中燕豪气冲云天
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刚柔并济不低头我们心中有天地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
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
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
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
清风剑在手双刀就看走
行家功夫一出手他就知道有没有手是两扇门脚下是一条根
四方水土养育了我们中华武术魂
东方一条龙儿女似英雄
天高地远八面风中华有神功
东方一条龙儿女似英雄
天高地远八面风中华有神功
中华有神功。
中国心手抄报内容武术之魂
中华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积淀着深邃的民族文化思想,形成了集技术、欣赏、音乐、娱乐、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价值表现体系,因此,可以说,中国武术是一代又一代的智慧的结晶,中国武术的开展史,也是民的开展史。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它源于中国,属于世界,它从一开始,就被赋予灵魂,注定有中国心。
中华武术的魂是显明的,丰润的,它在和平年代,是养生的,儒雅的,而在风年代它又是奋起的,抗争的,在一次又一次的抗争中,它保证了一次又一次的启蒙的进步,它富有救国救民的国精神,挽救中国于屈辱中,并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民在不断地胜利,从来就没有缺少国中华武术的身影。
一首《中国功夫》不仅唱出了中华武术最为核心的功夫名,还唱出了心中对中华武术最真切的体会,跟唱出了中华武术最朴质的内涵。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入钟,走路一阵风,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
时间在流逝,历史在向前,传承了中华武术魂的,把“中国功夫”这一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载体,带到国际舞台上,演绎了一代又一代的精彩。
中华武术大放异彩。
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中华武术会永生固存,也没有理由不去呐喊,中华民族酱永远年轻——因为:武术魂,中国心,永远在一起。
中华武术魂何在中华武术魂在哪里几千年武术文化的沉淀造就出了一批批先辈中的武林高手,同时也孕育出数不尽的拳种和拳法,使武术如百花争艳,万紫千红!但是由于社会的变革以及种种原因,武术的真谛在有意无意间失落或正在失落,随而兴起的是一些讲竞技,图好看的武术登上武坛。
某些人为哗众取宠或生财之道而把武术瑰宝部分的进行演化,成了一种中看不中用的所谓健身运动。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讲得是武功的深浅高低,制敌的方式方法和舒筋骨,活血脉,强身健体。
如果把它演化成现在的竞技或追求表演效果,那就丧失习武的真正意义了!现在很多事都在向外国人学习,满世界的舶来品,习武也不例外,拳击,散打,跆拳道等等。
但不能说它不好,最起码学的快,用的快,三两月出手能伤人,三两年成一冠军,这也需要习练者付出艰辛的汗水。
虽这些拳只是吃青春饭的,但总比有些人练些武术花架子强。
从健身防身学上讲,真正的中国功夫是更高一筹的。
其实这种崇洋媚外的现象在外国人身上也同样发生。
他们也会被有些中国拳师蒙的一楞一楞的,但经的起时间的考验吗?评价一个练武的人要以他的武德和武功的高低为标准。
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骝骝!"如你的马只是空跑起来好看,驮上一个人就压趴了,那算什么马呢?凭三寸不烂之舌或者吹拉拍捧,金钱铺路,编点拳,出本书,刻个碟,就是什么大师,武术家,想想先辈们传下来的武德武训,难道就不觉得有愧吗?从武功的角度来讲,我们不禁要问:名人乎?明人乎?如只追求名人效应,把这种武术传下去,实则是误人子弟,害人不浅。
在武术行里评价某些人时,时常听到说:"天桥的把势,光说不练!""花拳绣腿,中看不中用!"纵观现在的武术比赛表演,不是也正在走这样的路吗?这样走下去,就是成了名人,又有什么价值呢?失去了真谛,失去了魂的武术,还能叫武术吗?我相信,像历代少林武僧,武当山习武道人,八卦祖师董海川等,不可能只是靠竞技,靠表演而成名的吧!历朝历代的将帅们也不会只是在两军阵前练趟刀枪剑棍就把敌人吓退的吧!杨露禅人送号"杨无敌",郭云深半步崩拳打遍天下无敌手,也不是徒有虚名吧!太极拳红遍大江南北走出国门,可谓蛮声中外,可真功夫在哪里?男女都学,妇幼皆知,还堂而皇之的称:"太极拳只是为了锻炼身体,交手不行。
“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
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
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
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岁月的史书翻了一页又一页,遥想当年“东亚病夫”的帽子在炎黄子孙的头上戴了多久。
可在今日,我们中华儿女却把中华武术精神弘扬到了世界各地。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傅山杯”全国武术邀请赛。
在这场高手云集的大赛中,我受益颇深,感触颇深。
坐在比赛的看台上,我心里的激动难以掩饰。
赛场上,参赛者跃跃欲试。
有的压一字马,有的倒立,有的舞刀弄剑,有的耍猴拳,有的耍醉拳……目光一转,咦,那不是老外吗,他们怎么也对中华武术这么感兴趣?后来我才知道,这些老外有的来自俄罗斯,有的来自智利,有的来自新加坡。
可见中华武术精神对他们的影响有多么深啊!师父常常对我们说:“习武不辍!”我也铭记在心。
我努力钻研武术,领会其用意,努力把中华武术精神发扬光大。
然而,在这样一个信息与科技的时代,要做到这样很难,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地钻研,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果实。
一天,师父和我们聊起了师爷的事,师父说:“师爷练武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师叔们都望尘莫及,而我是望也望不见。
武术里的东西很深,需要你们好好参透。
”很有幸,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这里,我真心地说一句:“师父,谢谢您的教导。
”中华武术是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更多的人去传承它,保护它。
我爱武术,我爱中华武术精神,我更爱继承它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