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考研现代汉语备考资料之汉语语法
- 格式:pdf
- 大小:110.46 KB
- 文档页数:3
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考研复习必备资料-育明考研考博一、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招生报考统计(育明考博辅导中心)专业招生人数初试科目复试科目汉语国际教育硕士2016年60人2015年60人2014年60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243法语244德语246西班牙语③354汉语基础④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①外语听力②专业面试育明考研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1、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考研的报录比平均在6:1左右(竞争较激烈)2、专业面试占复试总分98%,外语听力占复试总分的2%3、考生最终成绩(百分制)=复试成绩(专业面试*98%+外语听力*2%)*50%+{(初试专业1+初试专业2)/3}*50%。
4、初试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
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
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5、同等学历的考生需要加试2门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
育明教育针对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开设的辅导课程有:专业课课程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
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
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成功的基础保障。
(北外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资料获取、课程咨询育明教育张老师叩叩:七七二六、七八、五三七)二、北京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复试分数线(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年份政治英语两门专业课总分总分2014年42分42分239分315分2015年44分44分239分320分2016年45分45分241分320分育明考研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1、复试差额比例:1:1.32、考生最终成绩(百分制)=复试成绩(专业面试*98%+外语听力*2%)*50%+{(初试专业1+初试专业2)/3}*50%。
北语对外汉语考研现汉五种语法分析法首先,成分分析法是指通过划分句子的成分来进行语法分析。
这种方
法主要关注句子是由什么成分组成的,通过对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成分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句子内部成分之间的关系和句子的基本结构。
其次,关系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来进行语
法分析。
这种方法主要关注成分之间的关系,例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
定状关系等,通过分析成分之间的关系可以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第三,范畴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句子中的词性和句法范畴来进行语法
分析。
这种方法主要关注单词的词性和句子的句法范畴,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通过分析这些范畴可以了解句子中各个成分的语法功能。
第四,层析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句子中的层次结构来进行语法分析。
这种方法主要关注句子的层次结构和嵌套关系,通过分析句子中的主要和
次要成分,可以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最后,句子结构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句子的结构来进行语法分析。
这
种方法主要关注句子的结构,通过分析句子的句子成分、短语结构和句子
结构关系,可以了解句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总的来说,北语对外汉语考研课程中的现代汉语语法分析法包括成分
分析法、关系分析法、范畴分析法、层析分析法和句子结构分析法。
这些
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律,提高句子分析和语法
运用的能力。
第一章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学二、语法单位三、句子成分四、句子分析——分析句子的两种方法第二章词类一、词类的含义及词类划分的目的二、词类划分的标准三、词的一级分类和再分类四、各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象体词五、各类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六、兼类问题第三章短语一、定义二、短语的种类三、短语的构成手段四、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五、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六、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七、短语和词宏观上的同与异第四章句子成份一、句子成分的性质二、主语、谓语主语的语法构成主语的语义类型谓语的语法构成三、动语、宾语动语的语法构成有宾动词无宾动词宾语的语法构成宾语的语义类型四、定语五、状语六、补语补语的语法构成补语的语义类型宾语、补语的顺序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七、中心语八、独立语第五章单句一、基本概念二、句型确定的原则和方法三、主谓句主谓谓语句双宾语句连动句兼语句存现句“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有”字句“所”字句四、非主谓句五、单句和短语第六章歧义分析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二、歧义的种类(1)同音造成的歧义同形造成的歧义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词兼类造成的歧义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三、歧义的种类(2)第七章复句一、复句的含义二、复句中的关系词语三、复句的分类四、广义的并列关系五、广义的因果句因果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六、广义的转折句七、复句的扩充八、复句的紧缩1第一章语法概说一、语法和语法学(一)语法1.语法的含义及其作用(1)语法的含义语法,是语言中的词、短语、句子的构造规律。
语言有三个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
其中,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词汇,是语言中的语素、词和固定短语以及现成话的集合,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而语法则是语言“建筑体”的建筑法则。
西方传统语言学认为,语法包括两个大的方面:词法和句法。
词法,主要涉及词的构成、词的分类和词形变化等内容。
句法,主要讨论短语和句子的构造规律。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1.汉语的基本语序主语+ 谓语+ 宾语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 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他是谁?|这是什么书?|你去哪儿?|你怎么去? 4.正反疑问句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 5.用“A还是B?”的选择疑问句你喝咖啡还是啤酒?| 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 还是)听音乐。
6.定语(用在名词前)(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他是汉语老师。
| 这是中文书。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他是我爸爸。
|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 形容词前)(1)副词作状语:我常常去商店。
| 她很漂亮。
(2)介词短语作状语:我在中国学习。
| 我从美国来。
|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 我给他写信。
| 你往前走。
|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你快走!(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形式:动词+ 动词/ 形容词(1)动词 +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我听懂了。
| 我看见他了。
| 作业做完了。
|车停在门口。
(2)动词 +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你说对了。
| 饭做好了。
|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动词 + 上、下、进、出、回、过、起 / 来、去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 去”的情况:(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处所词语 + 来 / 去明天他回北京来。
| 他进图书馆去了。
(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表示完成:动词 + 来 / 去 + 事物词语我借来一本书。
北外汉语国际教育考研初试复习资料句子成分的划分方法一、句子成分划分口诀(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二)看全句、抓中心,缩句先找主谓宾。
主干原句有歧义,恰当带上状补定。
谓语前有状形容,定语修饰主和宾。
“的”“地”“得”要分清,定状补、它标明。
复句: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
分句是结构上类似的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
复句中的各个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前后有隔离性语音停顿,书面上用句号或问号,叹号表示。
二、复句组合方式根据复句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两大类:1.由单句直接组合而成的,如: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老师走进教室,来到讲台前,认真地讲起课来。
这样的复句靠分句间的语序来联系,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要根据上下文才能弄清楚。
2.借助虚词组合成的,如:我们不仅要专心听讲,还要多动脑筋。
只要坚持锻炼身体,就能增强体质。
这种复句,分句之间的联系靠虚词,而主要的虚词是连词和副词,还有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统称关联词语。
这类复句由于关联词语的作用,结构显得严密。
分句之间逻辑关联的较明确,我们应根据分句之间的语义和不同的逻辑关系,正确选用关联词语,不能任意组合。
三、一重复句一重复句是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
主要有八种类型:(1)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
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
如:①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②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③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2)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
北外汉语国际教育考研备考资料现代汉语中短语的语法解析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一、并列短语: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特点: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
(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
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变。
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二、偏正短语:一个两部分组成的结构,并且这两部分的关系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
修饰部分叫做修饰词语;补充修饰部分叫做中心词语。
偏正结构有两种:一种是定中结构,定中结构的修饰词语叫定语,被修饰词语叫中心词语(在句子中可充当主语或者宾语)。
基本结构: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
有如下结构: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语,用〔〕表示。
有如下结构: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三、动宾短语: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语。
基本结构:动+名、动+代。
特点: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
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
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四、补充短语: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
语法特点: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
②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
③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
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词“得”。
五、主谓短语:定义详见课本。
基本结构: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
《现代汉语》学习纲要. 语法部分一语法概说:语法是一种语言组词造句的规则。
研究语法就是来发现这样的规则,或者说就是寻找语言的形式跟意义之间的系统的对应关系。
单句二语法单位:语素(语素组)—词—词组—句子复句三词类:1. 动词2. 形容词谓词3. 状态词4. 代词实词5. 名词6. 数词体词7. 量词8. 区别词9. 副词10. 介词11. 连词虚词12. 助词13. 语气词14. 感叹词(叹词)15. 拟声词(像声词)四主谓结构:1. 主语和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类型2. 能够充任主语的语言成分3. 能够充任谓语的语言成分——注意主谓谓语句中大小主语之间的意义关系4. 受事主语句——注意受事主语句中主语的特点和谓语的特点五述宾结构:1. 述语和宾语之间的语义关系类型2. 能够充任述语的语言成分——注意区分谓宾动词和体宾动词3. 能够充任宾语的语言成分——注意数量宾语、处所宾语、施事宾语(存现句)4. 双宾语结构及其层次分析六述补结构:1. 补语的语义指向2. 能够充任述语的语言成分3. 能够充任补语的语言成分4. 述补结构不同的意义类型——结果补语| 趋向补语 | 可能补语| 程度(状态)补语七偏正结构:1. 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语义关系类型;状语和中心语之间的语义关系类型2. 能够充任定中结构定语和中心语的成分;能够充任状中结构状语和中心语的成分3. 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有―.de ‖与没有―.de ‖的区分以及定语的顺序4. 定中结构跟状中结构的区分5. 复杂的偏正结构的层次分析八复谓结构:1. 复谓结构的三种类型:连谓结构| 递系结构 | 连锁结构2. 复谓结构的组成成分及意义类型:注意递系结构跟主谓结构作宾语的述宾结构的区分3. 复谓结构跟联合结构的区分4. 复杂的复谓结构:同类嵌套| 异类嵌套九句法结构歧义:1. 歧义——一个形式,多个意义(包括多义词,多义词组,多义句子等)2. 结构层次歧义:述宾/偏正;联合/偏正;……3. 结构关系歧义:述宾/偏正;联合/偏正;述宾/述补;……4. 语义关系歧义:施事/受事;对象/结果;空间/处所;……5. 排除歧义的方法:语境排歧| 调整语序(结构)排歧| 增词或换词(词汇)排歧十复句:1. 复句的定义:两个以上造句单位连用,意义上关系密切,结构上相对独立2. 复句的构造:主谓句(非主谓句)+ 主谓句(非主谓句)3. 复句的关联成分连词| 副词从句(前句)关联成分| 主句(后句)关联成分4. 复句的关系类型联合复句(并列| 选择 | 递进| 连贯| 分合)偏正复句(转折| 条件| 假设| 因果 | 目的| …)5. 多重复句的层次分析十一虚词:1. 虚词的用法——虚词所在的句子格式,以及该格式对出现其中的成分的限制要求2. 虚词的意义——通过虚词的用法来把握虚词的抽象的语法意义3. 相近虚词之间的区分——如:何况/况且;不管/尽管;只要/只有;……4. 注意多义和兼类虚词的不同用法——如:就是,既,和,……十二句子的语气:1. 对句子语气的不同认识2. 决定句子语气的不同表达手段——语调(停顿、重音、升降调)| 语气词3. 从功用角度区分出的句子语气的四种基本类型——陈述| 疑问 | 祈使| 感叹4. 疑问句的分类及对疑问语气词的选择——是非| 特指 | 选择| 反复(正反)十三特殊句式:倒装、插说、复指(改变原有的句法结构,包括改变顺序,插入非结构成分等)十四常见语法错误分析:1. 错误类型:残缺| 赘余 |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结构混乱2. 常用的两种分析方法:类比法| 简缩法有音有义词词组(短语)语素有音无义音节(音位| 音素:元音| 辅音)词汇部分一词1 词的定义——词是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2 语素的定义——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3 词、语素、汉字(音节)三者之间的关系4 词的语音形式——词中不能有停顿+ 单音节词| 双音节词| ……二词的构造1 单纯词并列式合成词偏正式合成词陈述式合成词支配式合成词补充式合成词重叠式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前缀+ 词根词根+ 后缀3 简称减缩紧缩其他三词的意义1 词义(词的概念义)2 词的附属义——词义的感情色彩| 词义的语体色彩3 语素义——不成词语素的意义| 成词语素的意义4 词义和语素义之间的关系四多义词1 词的固定义和临时语境义2 义项3 多义词和单义词4 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五同音词1 什么是同音词2 同音词的类型3 同音词的来源4 同音词跟多义词的区别六同义词1 同义词的类型——绝对同义词| 相对同义词2 同义词的来源3 同义词的辨析——从概念义辨析| 从功能上辨析| 从附属义辨析横4 同义词的作用七反义词1 反义词的类型——绝对反义词| 相对反义词2 反义词的对应关系3 反义词的作用八上下位词1 词与词之间的上下位关系2 上位词3 下位词4 各类词中的上下位关系5 上下位词的作用九词汇的构成2 一般词汇3 古语词——历史词语| 文言词语4 新词5 方言词6 术语7 行业语8 外来词——译音词| 译音兼译义词| 半译音半译义词[9] 熟语(固定结构)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十词典1 词典的类型——百科词典| 语文词典———单语词典| 双语词典| 多语词典2 词典释义模式——用同义近义词释义用反义词或否定形式释义定义式释义展开描述式释义摹状式释义比喻义释义语文性释义| 百科性释义3 词典的编排——条目的编排(词条排序)条目下组成内容的编排条目下义项的编排(一)关于词的基本概念的概述(二)一个词内部不同意义之间的关系(三)不同词之间的语音关系(同音词)和意义关系(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位词)(四)现代汉语词汇(全部词语)的构成(五)词典(词汇学的实践)语音部分一概述1 语音单位的划分:句子–节拍群–音节–音素2 记录语音的工具–语音符号汉语拼音方案(1958 年);国际音标(1888 年)3 研究语音的三个角度:生理–物理–心理发音–传音–听音二元音1 定义:声带振动+ 不受阻碍2 元音舌位图:基本元音舌位图(8 个)普通话元音舌位图(8 个)3 普通话元音:舌面元音(6 个)+ 舌尖元音(2 个)+ 卷舌元音(1 个)三辅音1 定义:受到阻碍+ 声带不一定振动2 普通话辅音:发音部位+ 发音方法| 成阻—持阻—除阻(22 个)四声母1 定义:音节开头的辅音2 分类:从发音部位的角度分: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b p m | f | z c s | d t n l | zh ch sh r | j q x | g k h从发音发法的角度分: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 送气音|不送气音|| 清音|浊音五韵母1 定义: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2 分类:按韵母内部组成情况分:单韵母| 复韵母(前响,中响,后响)| 鼻韵母(前,后)按韵头性质分:开口呼| 齐齿呼| 合口呼| 撮口呼六声调1 定义:能区别音节的意义的相对音高或音高变化2 调值:声调的实际读法,即音高的高低升降的实际变化形式3 调类:一种语言中的声调调值的类别4 普通话的声调:阴平(55 )| 阳平(35 )| 上声(214 )| 去声(51 )七音节1 定义:言语里最自然的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片段2 普通话音节的构造:音节音质成分超音质成分…… 第 1 层声母韵母声调…… 第 2 层韵头韵(韵基)…… 第 3 层韵腹韵尾…… 第 4 层C V V V/C T (声韵母与元辅音的对应)3 普通话音节内部成分的组合规律复韵母内部的组合规则声母跟韵母的组合规则声调跟声韵母的组合规则八音位1 定义: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单位。
5语法4(结构层次)歧义与歧义分析2008-7-21 8点半——1点半5个小时星期一离奥运开幕还有18天+语法规则名词解释层次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句子时,先找出它是由哪两个最大的直接组成成分组成的,确定其结构类型;接着用同样的方法逐一分析这两大部分,找出它们各由哪两个直接组成成分组成,又分别是什么结构类型。
这样一层层分析下去,知道全部都是单个词为止。
直接组成成分:语法组合是有层次性的,每一层次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作~。
变换句式变换:运用增加、删除、移位、变更结构格式等手段,把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
运用增加、删除、换位、变量结构格式等手段,把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以弄清句法意义,适应表达上的需要,就是“句式变换”。
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一切孩子。
(成分移位:主语、“一切事情”→定语,“所有”。
)这花园真大!→这花园真大啊!(增添成分:加语气词“啊”。
)小张在做作业。
→小张在做作业吗?(改变语调:陈述句→疑问句)句式的变换,就是运用增加、删除、换位、变更结构格式等手段,把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以弄清句法意义,适应表达上的需要。
句式变换常使用的手段有成分移位、增添成分、省略成分、改变语调等。
句型变换是句式变换中的一项主要内容。
常见的句型变换是陈述句变为疑问句,肯定句变为否定句,主动句变为被动句。
变换是语法格式的有规则的变化,它能超越一个语法格式的范围,揭示有关格式之间的关系,在变换过程中,我们不但可以改变成分的位置,也可以增添、省略或者替换某些成分。
这样的研究可以使语法分析简明、清楚,避免臃肿重复,而且对揭示句法同义和句法多义有重要的作用。
句法同义: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
如:我们去过天坛了。
我们天坛去过了。
天坛我们去过了。
句法多义:同一个句子格式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意义。
如:通知的人还没有来。
“通知的人”-“去通知的人”、“被通知的人”。
现代汉语复习大纲(语法、语用部分)1. 引言1.1 汉语语法与语用的定义汉语语法是研究汉语词法和句法的学科,主要探讨词语如何组合成句子,句子如何表达意义,以及汉语的构词、词类、词序等基本规则。
语用学则关注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使用,研究说话人和听话人如何利用语境和语言外的知识进行有效沟通。
1.2 研究语法与语用的意义研究汉语语法有助于我们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内在规律,为语言教学、翻译实践、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
语用研究则有助于提高交际效率,增进跨文化理解,对促进人际沟通、文化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1.3 本复习大纲的结构与目标本复习大纲分为八个章节,涵盖了汉语语法和语用的基本概念、关系、现象分析及实际应用等方面。
通过系统地梳理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巩固汉语语法和语用知识,提高汉语运用能力,为深入研究汉语语言学奠定基础。
2. 汉语语法概述2.1 词法2.1.1 词类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量词和数词等。
各类词在句中承担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了解各类词的特点对于掌握汉语语法至关重要。
2.1.2 词的构成与变化汉语词的构成主要有复合、派生、重叠等方式。
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词尾、词缀等方面,如动词的时态、体态、语气等变化。
2.2 句法2.2.1 简单句简单句是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主要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
汉语的简单句具有灵活的语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句子成分的位置。
2.2.2 复合句复合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通过一定的关联词或关联手段组合而成的句子。
常见的复合句类型有并列句、主从句、递进句、选择句等。
2.3 语法范畴汉语的语法范畴主要包括数量、时态、体态、语气、情态等。
这些范畴在句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表达句子的意义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汉语语法概述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类词的特点、词的构成与变化、简单句和复合句的结构以及语法范畴等方面的知识。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现代汉语。
1/9【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12015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考研指导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
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孙老师。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67)对外汉语教学理论(68)汉外语言对比1、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德熙著:《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2、语言学概论高名凯、石安石著:《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
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3、古代汉语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4、中国文化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汉语言文字学(69)音韵与方言2/9【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2(70)汉语语法1、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著:《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德熙著:《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2、语言学概论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名凯、石安石著:《语言学概论》,中华书局。
3、古代汉语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4、汉语史王力著:《汉语史稿》,中华书局。
考生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总是难免会遇到一些自己不清楚的问题,有些同学可能会感到比较苦恼,甚至影响自己的复习效率。
为了帮助考生更加顺利的复习,特别为大家归纳总结出了几门专业课的重难点知识复习,以便大家来参考复习,排除心中的苦恼,继续认真高效的复习。
下面,先为考生们归纳一下中国近现代史的重难点知识供考生们参考:3/9【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官方网站: 3第一部分列强的对外侵略(1)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后果要好好把握。
有可能在这部分内容出非常细节的选择题和名词解释。
北外对外汉语教学理论考研现代汉语备考资料之汉语语法
1、语法有三种含义:语法规律、语法教材、语法科学。
2、语法分析的两种基本方法:A、把大类分成小类,如把词分成动词,名词等;B、把整体切成部分,如划分主语谓语等。
3、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词的组合能力,包括:A、能充当什么句法结构成分,不能充当什么句法结构成分;B、能跟什么词组合,不能跟什么词组合,组合以后发生什么样的关系。
4、实词能单独充当句法结构;虚词不能单独充当句法结构。
5、名量词表示事物的量,有的名量词组成量词短语只能修饰名词,如“个只根条件张粒对”;表度量衡单位的名量词组成的量词短语能够修饰演名词或形容词,如“三斤重”“两丈高”;表度量衡的名量词短语还能加上“的”修饰名词。
甚至构成的名词短语前还可以再加量词短语,如“一条三斤的鱼”。
6、时量词表示时间的量,兼有名量词和动量词的特点,组成量词短语后,可用在名词前面,与名词之间可以加“的”,如“三年(的)计划”,也可以用在动词后面,如“忙(了)一天”。
7、区别词只能修饰名词表示事物的特征和分类。
8、介词“对、对于、关于、朝”等组成的介词短语,有时可以用来修饰名词,但后边一般要用助词“的”,如“关于目前形势的报告”。
9、连词起连接作用,在单句中连接词或短语表示并列或选择关系,如和/跟/同/与/及/以及/并且/而/而且/或/或者。
*“和/跟/同/与/及”一般连接名词,表并列。
“及”所连接的词语在意义上有主次和先后之别。
*“并且/而且/并”表示进一层的意思,“并”一般只连接动词;“并且/而且”可以连接动词/形容词。
*“而”用来连接形容词,表示并列关系或转折关系;或连接动词,表示先后承接;
*“或/或者”可以连接各类实词,表示选择关系。
10、助词是附着在词或短语上,表示加意义的虚词(念轻声),可分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其他助词。
11、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应,特点:能独立成句,或充任插说语,不跟别的词发生结构关系,如“哎哟”。
12、拟声词摹拟事物声音,特点:能独立成句,或充任插说语,但也能充任定语和状语,如
“哗啦的一声”“咿咿哑哑地叫”。
13、兼类是指某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特点,而活用是由于修辞的需要把甲类词临时当作乙类词来用。
14、法结构的分析,主要包括内部结构关系和外部结构功能。
15、层次分析应注意到的问题:A、二分与多分;B、切分到词;C、按实际情况切分:1)一个句法结构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都应该是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即它们或者是词,或者是个被包含的句法结构;2)一个句法结构拆分下来的直接成分应该能够搭配;3)一个句法结构切分下来的直接成分搭配起来的意义要符合整个结构的愿意。
16、句法结构层次切分的方法和顺序可概括为:由大到小,从左到右,逐层剖析,切分到词。
17、汉语里动词、形容词可以充当主语,和这种主语组合的谓语通常是形容词、由“是”构成的短语、使令性动词或其他表示评价、判断的词语。
18、从带“得”和不带“得”的形式来看,补语有三种情况:
A、情态补语必须用“得”,可能补语肯定形式必须用“得”;
B、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有用“得”与不用“得”相平行的两种格式;
C、不能用“得”的补语,如数量补语和部分程度补语。
19、如果偏正短语中的谓词可以叠加,或可带宾语、补语,那么它主中谓词性的结构。
20、复说语有两种:一种是称代式复说语,另一种是分式复说语。
称代式复说语:大都用在句首,有时也用在句末,句中有个代词来指称它。
如“我认识她,那位女校长。
”
总分式复说语:句首或句末的复说语同句中相应的部分有总分关系(A、句首的复说语是总说,句中同它相应的分说作为分句的主语;B、分说部分出现在句末,总说的部分是句中谓语动词的宾语)
如:爷儿俩,一个去跑原料,一个去跑销售。
(A类型)
如:他买了一大堆玩具:方的、圆的、高的、矮的。
21、句子的特殊成分有两种:插说话、复说语。
22、分析句子结构和格局的意义:一方面可以帮助正确理解句子的意义,识别语法错误;另一方面根据句型句式可以生成新的句子。
23、单句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24、非主谓句是根据整体功能确定其下位句型的;主谓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与功能确定的。
25、与句型无关的因素有:A、语气的因素不影响句型;B、增添特殊成分不影响句型(如加复说语和插说语);C、扩展不影响句型(加定语状语);D、省略不影响句型;E、倒装不影响句型。
26、句式:
A、连动句,如“我写信告诉他了。
”
B、兼语句,如“王经理请你快去。
”
C、存现句,如“家里来了客人了。
”
D、是字句,如“寮现四个现代化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
E、被字句,如“小林被校长批评了一顿。
”
F、把字句,如“校长把小林批评了一顿。
”
27、典型的兼语句前一动词经常是“使、叫、让、请、派、催、逼、劝、留、求、托、强迫、推举、督促、组织、召集”等表示使令或促成意义的动词,如“他给孙子起了个名字叫贝贝。
”
兼语句的前一动词也可以是“有”或表示存现的动词,如“他还有几个同学睡在床上。
”
28、存现句最宜用来描写场景或引进后续的句子所要叙述、描写的事物。
29、“是”在字指用“是”表示判断或强调的句式,主要有两种类型:
A、“是”是动词,表示判断,后边的宾语大多是体词性成分。
B、“是”是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有强调的作用,如“这孩子是机灵”。
30、句子的语气一般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