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星星变奏曲》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小星星变奏曲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小星星变奏曲》这首钢琴曲,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小星星变奏曲》,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如音阶、节奏、动态等。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创作和表现音乐的热情。
教学内容:1. 欣赏《小星星变奏曲》钢琴曲2. 学习《小星星变奏曲》的演奏技巧3. 创作自己的小星星变奏曲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小星星变奏曲》钢琴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妙。
2. 教师简要介绍《小星星变奏曲》的背景和作者。
二、学习乐曲(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节奏、动态和音阶,分析乐曲的结构。
2. 教师讲解并示范演奏《小星星变奏曲》,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三、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小星星变奏曲》进行演奏。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奏错误。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检查学生对《小星星变奏曲》的掌握情况。
2. 学生演奏《小星星变奏曲》,教师点评。
二、创作实践活动(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星星变奏曲》为模板,创作自己的小星星变奏曲。
2. 学生现场演奏自己的创作作品,教师点评。
三、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星星变奏曲》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和收获。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练习《小星星变奏曲》并创作自己的小星星变奏曲。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星星变奏曲》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创作的小星星变奏曲的创意和演奏水平。
3. 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024年小星星变奏曲教案中班小星星变奏曲教案小星星变奏曲教材分析篇一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2.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1.了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成就。
2.把握诗歌中“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肯定式,与“如果…谁还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的否定式相结合的结构,能够进行初级的诗歌写作。
3.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1.学习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2.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
3.仿照诗歌结构,开展诗歌写作的活动。
1.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2.通过朗读诗歌,品味本诗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1.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通过把握诗歌中反复呈现的结构特征,学会诗歌创作的基础技巧。
1.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恰当运用联想和类比,开展诗歌写作的活动。
2.结合莫扎特的《星星变奏曲》等文学、音乐、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体会艺术中意境的塑造。
老师1.教材配套朗读带,或者莫扎特的《星星变奏曲》音乐带。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诵本诗。
学生1.能够读一到两遍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2.通过预习,标示出自己遇到的问题和难点。
3.能够查找有关描写星星的诗句等资料,也可在课前了解朦胧诗派。
教学资料剪贴、摘抄朦胧诗派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中国诗坛上涌现出一大批青年诗人,这群青年诗人的创作明显表现出对当代诗歌传统规范的叛逆和挑战。
1978年12月,北岛、芒克等创办《今天》。
《今天》在当时集中推出了“新诗潮”的最初一批诗人,如北岛、杨炼、顾城、江河、舒婷、芒克、严力等。
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11月出版的阎月君、高岩、梁云和顾芳编选的《朦胧诗选》为“朦胧诗”的命名、正名和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小星星变奏曲中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演唱《小星星变奏曲》。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学习歌曲《小星星变奏曲》。
2.了解歌曲的结构和特点。
3.培养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小星星变奏曲》,理解歌曲的结构和特点。
2.教学难点: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带领学生做简单的音乐游戏,活跃课堂氛围。
(2)教师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知道的关于星星的歌曲或故事,引出课题。
2.歌曲学习(1)教师播放《小星星变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教师引导学生跟随音乐拍手,感受歌曲的节奏。
(3)教师逐句教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和节奏。
(4)学生分组练习,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歌曲。
3.歌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如:前奏、主歌、副歌等。
(2)教师讲解歌曲的调性、音阶等音乐知识。
(3)学生尝试分析其他歌曲的结构,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4.创意表现(1)教师鼓励学生用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如:模仿星星闪烁、月亮升起等。
(2)学生分组进行创意表演,展示自己的想象力。
(3)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小星星变奏曲》。
(3)教师向学生介绍其他关于星星的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达到了教学目标。
2.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3.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音乐素养。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歌曲《小星星变奏曲》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3.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应用能力。
4.学生对其他关于星星的歌曲的兴趣。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在教唱《小星星变奏曲》时,教师可以通过逐句教唱,让学生跟随钢琴伴奏哼唱,逐步建立音准感。
《小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小星星变奏曲》是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主要是让学生听赏钢琴曲《小星星变奏曲》的其中一个片段,感受不同体裁和演奏形式的《闪烁的小星》,使学生学会欣赏同一音乐主题器乐作品的方法,同时在亲身参与中融入到音乐之中,体验到音乐变化的魅力,获得了审美愉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聆听”为手段,“活动”为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做到以感受为主线,以动作为中心。
达到听、唱、表演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小星星变奏曲》的片段,在音乐活动中体会乐曲不同的情绪。
2.在感受乐曲的同时,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不同情绪的小星星。
三、教学重难点感受乐曲不同的情绪,并能根据音乐情绪配上合适的动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欢迎大家来到音乐课堂,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刚刚我们做的动作让你联想到什么?你们喜欢看夜晚天空中的星星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描写星星的乐曲,叫《小星星变奏曲》。
(二)聆听音乐请大家安静地聆听音乐,听后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乐曲是什么乐曲演奏的?2.音乐中有你熟悉的旋律吗?(三)复听音乐这段乐曲描绘的星星是在不断变化的,变了几次呢?让我们从音乐中找答案吧。
(四)分段欣赏1.欣赏A段A段音乐小星星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是安静的、活泼的、还是雄壮有力的,大家来选择一下。
A段音乐中,小星星在眨着眼睛,给我们的感觉很安静。
这段音乐我们非常的熟悉,是歌曲《闪烁的小星》的旋律,我们一起来感受歌曲。
2.欣赏B段这段音乐和A段相比在速度和音乐情绪上有没有变化?B段音乐速度比A段快,给我们的感觉很活泼很快乐。
3.欣赏C段这段音乐与前两段音乐相比,在力度上有什么变化?强还是弱?表达了怎样的情绪?通过观察视频,我们可以看到这段音乐小星星开始排队、踏步,给我们的感觉很雄壮很神气。
(五)完整欣赏(六)拓展延伸1.为什么音乐会给我们这么多不同的感觉呢,它到底变在哪里呢?2.用动作表现音乐小星星们能跟着音乐的变化,做着各种不同的动作,那你们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不同情绪的小星星呢?(七)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一段非常有趣的乐曲叫《小星星变奏曲》,这段音乐带给我们很多的快乐,在以后的音乐课上我们还会通过学习认识更多的音乐朋友。
幼儿园音乐教育《小星星变奏曲》教案幼儿园音乐教育《小星星变奏曲》教案一、引言幼儿园音乐教育是培养幼儿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
而《小星星变奏曲》作为经典的音乐作品,既具有简单易学的特点,又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成为了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教材。
本文将围绕《小星星变奏曲》展开讨论,提出一份适合幼儿园教学的教案。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熟悉《小星星变奏曲》这首经典的音乐作品。
2. 培养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从中获得愉悦和审美的体验。
3. 通过表演和演奏,培养幼儿的音乐表达和表演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集体演奏促进小朋友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教学内容1. 介绍《小星星变奏曲》的音乐特点和故事背景。
- 辅导孩子们了解《小星星变奏曲》这首曲目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并通过赏析配乐,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愉悦和快乐。
2. 学习《小星星变奏曲》的简单演奏方法和口哨表演。
- 通过简单易学的口哨表演,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表达和表演能力。
3. 编排舞蹈动作和小品表演。
- 带领孩子们学习《小星星变奏曲》的舞蹈动作,并编排相关的小品表演,培养幼儿的综合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引导孩子们认识《小星星变奏曲》,介绍其音乐特点和故事背景。
2. 演示口哨表演,让孩子们跟随练习。
3. 场景再现,通过角色扮演和小品表演,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音乐故事的内容。
4. 组织舞蹈排练,并进行集体舞蹈表演。
五、教学评估1. 通过日常表演练习和课堂展示,评估孩子们对《小星星变奏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观察孩子们在口哨表演、舞蹈表演和小品表演中的表现,评估其表达和表演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小星星变奏曲》这首经典的音乐作品,还通过口哨表演、舞蹈表演和小品表演等形式,培养了他们的音乐表达和表演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中班公开课音乐活动《小星星变奏曲》教案授课教师:xx开课时间:2023.10.26设计意图:日常生活中幼儿对音乐较感兴趣,对于所进行的音乐活动有自己的想法,吃饭午睡起床也会唱上两句。
小星星是幼儿耳熟能详的一首歌,孩子们可以唱出来,但是孩子们对于这首歌的节奏不能完全掌握,只觉得这首歌是慢并不知道完整的音乐节奏,因此由此歌进行深入,进行了解。
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的旋律,初步感知4/4拍的音乐节奏,巩固幼儿节拍的稳定性。
2.尝试根据音乐的旋律创编肢体动作,并将身体动作转换成用道具操作动作来演绎音乐节奏、句子和情绪。
3.在音乐游戏中大胆的表现自我、展示自我。
活动准备:1.听过会唱小星星歌曲。
2.手电筒若干。
3.星空图片。
4.流星图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窗帘拉上)师:小朋友们,天渐渐黑了下来,天空中听到一阵阵笑声,这是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呢?2.出示星空照片。
师:哇!晚上的天空原来这么美呀!星星妈妈带着好多星星对着们笑呢!这个时候出现了神奇的一幕。
(出示流星图片)流星出现,小星星们觉得流星特别好看,想变成流星有长长的尾巴。
(二)展开1.完整欣赏音乐。
(1)星星妈妈说想变成流星,要有本领才行呀,第一步要会眨眼睛,让眼睛变得更亮。
第二步要会跳圈圈舞,第三步要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灵活,最后就可以变成流星啦!我们一起看看星星妈妈是怎样变成流星的。
(2)教师随着音乐用手电筒(星星灯)往墙壁打光,幼儿完整欣赏音乐。
师:星星妈妈是怎么变成流星的?(幼儿上来说)教师总结。
2.幼儿肢体演绎故事,分段感受音乐(音乐声音小点)师:来,我们一起帮帮小星星学本领。
(1)眨眼睛:师:变成流星的第一步要会眨眼睛,你的小手能变成大眼睛吗?你会怎么样眨?幼儿跟着第1段音乐节奏眨眼睛。
(2)跳圈圈舞:(3)师:哇,小星星们眼睛变亮了,变成流星第二步要会跳圆圈舞,你会怎样跳圈圈舞?幼儿跟着第2段音乐跳圆圈舞。
(3)变灵活:师:刚刚小星星们学会了两个本领,还不够现在还有最后一步要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灵活。
音乐教案学唱儿歌小星星变奏曲一、引言本音乐教案旨在教授儿童学唱小星星变奏曲,通过变奏曲的学习,培养儿童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音乐表达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小学音乐课堂,旨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唱技巧。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小星星变奏曲,学生应能:1. 正确演唱小星星变奏曲的歌词2. 理解变奏曲的基本结构和表达方式3. 通过模仿记录简单的音乐节奏和旋律4. 能够简单演奏小星星变奏曲三、教学准备1. 小星星变奏曲的曲谱2. 音乐播放器3. 音乐节拍器4. 乐器(如钢琴或小型打击乐器)四、教学过程1. 引入- 向学生介绍小星星变奏曲的背景和歌曲来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 播放原版小星星歌曲,引导学生一起唱,并加强对歌词的理解。
2. 学唱小星星变奏曲- 播放小星星变奏曲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
- 将歌曲的歌词分段教授给学生,引导他们模仿并跟随学唱。
- 反复练习,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
3. 理解小星星变奏曲的结构- 向学生简要介绍小星星变奏曲的基本结构,并通过示范演奏让学生体验其中的变化。
- 解释每个变奏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4. 分组表演-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演绎小星星变奏曲。
-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不同的节奏、旋律或声音组合。
-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并互相欣赏、评价其他小组的表演。
5. 制作简单乐谱- 使用音乐节拍器教授基本的节拍理论,让学生学会使用节拍器演奏简单的节奏。
- 将学生分成小组,在乐谱上模仿演奏小星星变奏曲的简单节奏。
6. 增加乐器伴奏- 引导学生用敲击打击乐器演奏小星星变奏曲的节拍,加强对节奏的感知和理解。
- 鼓励有能力的学生使用钢琴等乐器演奏变奏曲的旋律。
7. 总结和评价- 向学生简要回顾所学内容,让他们梳理并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 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进步。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小星星变奏曲,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
幼儿园音乐教学案例:《小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文章内容一、引言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小星星变奏曲》是一首非常经典的音乐作品。
通过对这首乐曲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幼儿在音乐欣赏和表演技能上得到全面的提升。
本文将深入探讨《小星星变奏曲》的教学设计,以及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和观点。
二、《小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小星星变奏曲》可以帮助幼儿达到以下目标:- 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理解简单的音乐变奏形式;- 提升歌曲表演技能,学会唱和表演《小星星变奏曲》;- 发展音乐节奏感和音准感,培养幼儿的音乐潜能。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 介绍《小星星变奏曲》的音乐特点和背景知识;-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旋律;- 学习歌曲的变奏形式,理解音乐变奏的基本概念;- 练习歌曲的演唱和表演。
3.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结合故事讲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吸引幼儿的兴趣;- 通过游戏和情景模拟,让幼儿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利用乐器伴奏,让幼儿感受音乐的魅力;- 分层次指导,根据幼儿的芳龄和能力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
4. 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可以包括:- 集体合唱《小星星变奏曲》,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制作简单的乐器,用于歌曲伴奏;- 进行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进行角色扮演和小型演出,让幼儿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5.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和记录,对幼儿的唱歌表演、音乐感知和音准感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并指导学习。
三、我的观点和理解通过对《小星星变奏曲》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幼儿在音乐欣赏和表演技能上得到全面的提升。
这首乐曲不仅在音乐上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教学上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总结通过对《小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音乐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技能,从而全面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
前言艺术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艺术教育,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幼儿感受、表现感情,发展其审美思维能力等。
而小星星变奏曲是一首充满活力、节奏感强的音乐,很适合用来进行幼儿艺术教育。
本文将介绍在幼儿园中班进行小星星变奏曲的艺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和需求分析通过本次艺术教学,我们的目的是让幼儿:1.理解小星星变奏曲的基本乐曲结构。
2.掌握音符、节奏等音乐基础知识。
3.学会使用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小星星变奏曲的精神和情感,包括绘画、手工制作、舞蹈等。
4.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思维和创造力。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们需要在教学中使用以下的教育资源和手段:1.音乐教学资源:小星星变奏曲原版录音、伴奏音乐。
2.繪畫教学资源:颜色笔、彩色纸、毛笔、水彩颜料、海报纸等。
3.手工制作教学资源:剪刀、胶水、拼图等。
4.舞蹈教学资源:音乐记录器、音乐教学卡、练习区等。
教学设计第一节:导入1.1 导入目的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幼儿对小星星变奏曲的兴趣,引导幼儿进入本次艺术教学状态。
1.2 导入内容:1.音乐播放:播放小星星变奏曲原版录音,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2.音乐游戏:请幼儿站成一排,跟随原版录音中的音乐节拍跳舞。
过程中,引导幼儿模仿音乐中的表情和动作,培养幼儿的艺术表演能力。
第二节:音乐学习2.1 音乐学习目的:通过音乐学习,让幼儿了解小星星变奏曲的基本乐曲结构,学习使用各种乐器表演小星星变奏曲。
2.2 音乐学习内容:1.音乐基础知识:引导幼儿了解音符、节奏等基本音乐知识。
2.音乐乐器演奏:引导幼儿参观乐器展览,学会使用简单的乐器表演小星星变奏曲。
3.音乐听力训练:请幼儿关闭眼睛,听录音,辨认不同乐器的声音。
第三节:美术学习3.1 美术学习目的:通过美术学习,让幼儿学会使用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小星星变奏曲的精神和情感。
3.2 美术学习内容:1.美术材料使用:引导幼儿使用不同的美术材料制作小合唱海报,比如彩色纸和水彩颜料等。
小星星变奏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熟练演奏《小星星变奏曲》;
2.学生能够理解变奏曲的基本概念;
3.学生能够通过演奏理解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
1.《小星星变奏曲》的演奏技巧;
2.变奏曲的基本概念;
3.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小星星的原曲,让学生感受一下这首曲子的旋律和节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变奏曲的基本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变奏曲的基本概念,如何进行变奏等,让学生了解这种曲式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3. 学习《小星星变奏曲》的演奏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演奏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演奏这首曲子。
同时,教师可以讲解一些演奏技巧,如如何掌握节奏、如何控制力度等。
4. 练习演奏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进行演奏练习。
教师可以逐个指导学生,纠正他们的演奏错误,帮助他们提高演奏水平。
5. 学习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内涵和意义。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演奏,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6. 总结
教师可以通过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巩固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演奏情况,以及听取学生的演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和进步。
五、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教学过程,总结教学经验,发现不足,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小星星变奏曲》
【教学内容】
1、歌曲复习《闪烁的小星》。
2、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3、拓展欣赏及表演《小星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用断、连的方法复习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同时让学生体验、感受歌曲的情绪以及所表达夜晚优美、安静的意境。
2、通过欣赏《小星星变奏曲》的片段,在游戏、模仿、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体会乐曲不同的情绪。
3、欣赏不同版本的“小星星”,在感受乐曲的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版本为其配上不同的表演动作,结合歌唱,做到以情感为主线,以动作为中心,达到唱听一体化。
【教学重、难点】
1、用断、连的方法唱好歌曲《闪烁的小星》。
2、欣赏几种版本的“小星星”音乐,体会、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并能根据情绪即兴配上合适的动作。
【教学过程】
一、歌曲复习
(一)复习演唱《闪烁的小星》
(二)教师指导学生演唱《闪烁的小星》,并进行歌曲处理
(三)创设情景
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夜晚的情景,一起动手营造安静、祥和的氛围。
(四)歌表演
要求:学生手拿荧光棒,即兴摆造型并边唱边表演,表达对歌曲的体验。
同时教师用铃鼓为学生伴奏。
二、欣赏《小星星变奏曲》
(一)初听
要求: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主旋律以及音乐的变化,并了解其演奏形式是钢琴演奏。
(二)复听:游戏“变变变”
1、教师介绍游戏要求
师:请你在音乐一开始就做一个造型,当听到音乐有明显的变化时,再变一个造型,等音乐结束的时候,请告诉大家你变了几次造型?
2、学生听音乐,变造型。
3、学生反馈。
(三)完整欣赏音乐并看多媒体画面,自找音乐“变几次”答案
要求:通过观看媒体,让原本比较抽象的音乐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感受、体验乐曲中的情绪变化,并为下面的表演做铺垫。
(四)即兴表演
三、拓展欣赏
(一)欣赏两个不同版本的“小星星”(迪斯科节奏版本,3/4拍节奏版本)
(二)分组,为乐曲起名字
要求:首先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结合分成两组,并请他们讨论并回答,师生共同归纳两个名字。
教师把学生起的名字即兴打在媒体课件上。
(三)即兴模仿
1、学生跟音乐模仿教师动作。
2、师生评价。
(可以个别表演)
(四)汇总表演
要求:教师在汇总表演之前一定要交代清楚表演的顺序。
唱《闪烁的小星》——表演迪斯科节奏版本《闪烁的小星》——唱《闪烁的小星》——表演3/4拍节奏版本《闪烁的小星》——唱《闪烁的小星》,同时打击乐器伴奏。
四、小结
师:在今天的课中,我们不但和小星星成为了好朋友,还和小星星一起唱了歌曲、欣赏了音乐,感受了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以后,我们还会通过学习认识更多的音乐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