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屈辱与抗争》(刘公岛上的沉思)教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5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屈辱的开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屈辱的开端》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19世纪中叶,中国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的屈辱经历,以及战争对中国人民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屈辱历史,认识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一些基础知识,对于中国的历史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鸦片战争的具体经过和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从而增强他们的历史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鸦片战争的经过和影响,认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屈辱历史。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认识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鸦片战争的经过和影响。
2.难点:对于战争影响的理解和批判。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2.阅读理解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表达对战争看法。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打印课文,准备教材。
2.PPT:制作课件,展示战争的经过和影响。
3.时间:保证充足的课堂时间,进行充分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鸦片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图片会让中国人感到屈辱?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屈辱的开端》。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鸦片战争的经过和影响。
讲解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让学生了解战争的基本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战争的过程和影响。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表达对战争看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鸦片战争会让中国陷入屈辱?如何避免类似的屈辱发生?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的重要性。
刘公岛上的沉思教学设计本学期总第五课时本单元第五课时课型:新授授课日期:9月16日一、导入新课: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朝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内容是什么?它的签订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二、主体活动:活动一:1.观看签订《马关条约》的视频资料。
通过视频,你知道了什么?2.小组合作:阅读《马关条约》的内容,并与《南京条约》比较有什么不同?然后每组由一名代表阐述。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条约内容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
板书:马关条约割地→破坏主权刺激瓜分赔款→加重负担控制经济开埠→侵略势力深入内地设厂→加深掠夺阻碍资本3.讨论结束后,在屏幕上显示两条阅读资料:(l)《马关条约》签订后,当时社会上流传着“不怕倭寇来,只怕中堂反”的歌谣(反:背叛祖国)。
(2)也有人说日本之所以“明目张胆如此之横者,皆李鸿章与之狼狈为奸也”。
提问:你们是否同意材料中的观点?4.小组合作:学生结合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从多个方面来分析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5.交流。
6.读儿歌:一八九四甲午战,割地赔款丧主权。
世昌殉国黄海间,开设工厂增口岸。
北洋舰队全军没,大大加深殖民地。
马关条约被迫签,民族危机险空前。
活动二:1.从1840—1919年间外国侵略者欺侮中国的罪行不止一桩,请大家结合资料和17页中的三幅图片填一填:1840--1919中国遭受的外国侵略。
2.展示。
3.小组交流:在这一次又一次的侵华战争中,你最了解哪一次,讲给你的同伴听一听。
并谈一谈你的感受。
活动三:1.从鸦片战争起,中国各阶层民众就开始了反侵略的斗争,但中国政府几乎每战必败,败必签约。
你知道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请写一写自己的结论。
2.作为你一个中国人,了解了这一段史实,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活动四:1.播放歌曲《Macau--澳门》,请会唱歌的同学一起唱。
2.练习朗诵诗歌《台湾》和《香港》。
三、延伸活动“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会。
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屈辱与抗争》(探求救国之路》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屈辱与抗争》(探求救国之路)是山东人民版思品六上的课题,本课题主要讲述了我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屈辱事件,以及中国人民为了摆脱屈辱,进行的一系列抗争和探索。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历史,认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以及探索救国之路的艰辛过程。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这些事件的认识还比较片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分析历史事件,探讨历史规律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屈辱事件,认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以及探索救国之路的艰辛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探讨历史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屈辱事件,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以及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分析历史事件,探讨历史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些屈辱事件,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屈辱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及影响。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事件,探讨历史规律。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5.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和探索救国之路的艰辛。
山东人民出版社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刘公岛上的沉思》教案山东人民出版社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第二课悲壮的抗争主题活动二:刘公岛上的沉思单元概述:本单元围绕“屈辱与抗争”组织内容,安排了三课,分别是《血泪国耻》、《悲壮的抗争》和《探索救国之路》。
它将引导学生去了解中国自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所遭受的屈辱和人民为此而进行的抗争。
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祖国近代史的初步知识,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责任感。
本单元是第二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和第三单元“建设民主富强国家”的在了解百年耻辱的基础,从而继续学习和探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品尝建立起一个独立自主的民主国家的历程,建设民主富强国家的自豪和喜悦。
课题刘公岛上的沉思年级六教材版本山东人民出版社课程内容我们的国家10: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
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教材分析本课是山东人民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课着重分析甲午战争在内的近代中国在多次侵华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唱读诗歌,感受国耻,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志向让学生学习和了解近代史的知识,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1、学生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2、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
3、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思考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激发学生对卖国行为的憎恨,培养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八国联军瓜分中国的内容、原因。
2.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思考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3、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荣辱观和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1、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
2、培养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主题二悲壮的抗争教学案(2)刘公岛上的沉思设计人:倪广伟审核人:王文汉年级:六年级版本:鲁教版课时:2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2、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概况和五次著名侵华战争的对比。
3、了解《辛丑条约》的内容,认识清政府的无能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危害的逐渐加深。
4、了解中国政府在1840—1919年间的每战必败和原因。
能力目标:1、培养自己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2、提高自己综合、简练地解决问题的解题能力。
3、练习自己的图表类习题的解题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祖国母亲的重重灾难、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沉重教训,2、认识东、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唯利是图的侵略本质。
3、树立为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培养自己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点:《南京条约》等五大条约的有关内容和对中国所造成的种种深重灾难。
学习难点:鸦片战争等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
自学过程:学习任务之一: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2、具体原因:学习任务之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概况1、背景原因:2、战争过程3、结果:学习任务之三:五次重大侵华战争及条约和影响1、五次重大侵华战争的时间与名称:2、战后签订的条约名称及主要内容:3、对中国造成的深重影响:4、“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侵边”鬼名薄:学习任务之四:五次重大侵华战争中中国逢战必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2、原因列举:合作探究,共解疑惑,师生互动,感悟真理回扣目标,总结收获(涓涓细流,终成江河)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测试题:1、1840—1919中国遭受的外来侵略列表(时名国结果等)。
《悲壮的抗争——寻访刘公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搜集资料、合作交流,让学生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
2.了解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爱国事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3.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甲午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与危害。
4.通过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义愤,从小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2.激发学生对卖国行为的憎恨,从小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教学准备:师生搜集甲午中日战争资料;观看《甲午大海战》电影;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1.谈话引入课题师: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也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
我们知道,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利用他们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
神州大地山河破碎、狼烟四起,在这一历史时期里,面对列强的疯狂侵略,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奋勇抗争,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悲壮的抗争》——师板书课题:悲壮的抗争。
2.介绍刘公岛。
课件出示刘公岛全貌图。
师:大家看这幅图片,你知道是什么地方吗?有没有同学去过刘公岛,你都看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时给予肯定性评价,以鼓励为主。
出示刘公岛文字介绍,让一生读。
课件出示刘公岛相关图片:北洋海军提督衙门旧址;北洋水军基地;丁汝昌纪念馆;甲午战争博物馆;岛上历史遗存。
谈话过渡:这些岛上纪念馆和历史遗存,时刻在提醒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一百多年前曾发生在这里的中日海军之间的两次大战役。
事实也确实如此,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忘记过这场战争。
这场战争在中国近代反侵略的斗争史上,是失败最惨,影响最深,后果最重,教训最多的一次战争。
大家知道是什么战争吗?对,甲午战争。
小学品德与社会山人版六年级上册“教、学、练、固”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2.《悲壮的抗争》—寻访刘公岛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资料、合作交流,了解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等。
2.了解邓世昌、丁汝昌等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事迹,激发爱国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3.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感受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以及甲午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与危害。
4.进一步提高收集资料、整合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搜集资料、合作交流,了解甲午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等。
2.了解邓世昌、丁汝昌等爱国官兵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事迹,激发爱国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与甲午战争相关的资料。
2.教师收集与甲午战争相关的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虽然在近代,帝国主义列强们一次次践踏着我们的尊严,但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抗争。
今天,就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走进甲午中日战争的硝烟中,回顾那段充满血与泪、苦难和抗争的历史吧。
齐读课题。
二、探访甲午战争博物馆1.教师谈话:在我们山东半岛的威海湾口,有一座刘公岛。
当年清政府的北洋海军基地就建在这儿。
岛上建有甲午战争博物馆,向人们展现了当年甲午战争的历史原貌。
我们一块来参观一下。
2.课件出示甲午战争博物馆图文介绍和视频资料,学生观看。
3.教师谈话:这座博物馆是为纪念甲午中日战争而建,那甲午中日战争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呢?让我们一块来探讨一下吧。
(板书:甲午战争)三、走近甲午战争(一)小组合作交流探讨1.(课件出示预习提示)教师谈话:课前,同学们已经根据预习提示搜集了相关资料,下面,我们以组为单位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指生读。
教师谈话:组员交流完之后,组长要带领组员们根据交流的情况,确定准备交流的问题,整合相关资料,确立汇报形式,一会进行汇报。
2.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
教师来回巡视,帮助小组确定交流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对交流内容进行取舍。
小学品德与社会山人版六年级上册“教、学、练、固”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2.悲壮的抗争-刘公岛的沉思【教学目标】1.通过搜集资料,知道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了解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史实。
2.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对卖国行为的憎恨,培养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从小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教学重难点】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卖国行为的憎恨,培养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一)导入新课图片导入:同学们请看这些的图片(课本17页图片),看完后要说出自己的感受。
帝国主义对列强的侵略,他们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
(二)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原因,了解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卖国行为的憎恨,培养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3. 从小树立“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远大抱负。
二、先学环节(一)出示自学指导过渡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同学们先进行自学指导了解本课内容,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自学课本16——19页。
自学后在小组交流,思考下列问题:1.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2.除根本原因外,你认为甲午战争失败还有哪些原因呢?(二)自学检测反馈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自学检测题目,书写认真规范。
1.在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中国在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预设点拨:1.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2.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3.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4.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三、后教环节1.回顾第一二课所学内容,填一填课本17页表格,并比较条约内容。
并思考你感受到了什么?2.从鸦片战争起,中国政府为什么每站必败?(温馨提示: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内按照从1——6号的顺序各自说出自己的见解,小组长作总结,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全班交流展示,交流完毕后举手示意。
山东人民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单元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帮助学生形成关心国家大事的意识,激发其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远大理想。
2、激发学生对投降卖国行为的憎恨和对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的仇恨,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体会“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3、培养学生爱戴革命先辈的情感,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与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精神。
能力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变化,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中国近代历史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能够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
2、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历史问题。
知识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一些光辉史实。
了解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
初步了解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发解近代史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史实及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
1、血泪国耻主题目标:1、引导学生搜集鸦片战争的资料,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鸦片的危害、清政府禁烟的原因及林则徐的禁烟运动2.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了解《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危害等。
3.了解英法联军、人闲联军侵略中国的史实,深层次地认识中国蒙受这些取辱的原囚4、引导学生分析《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通过了解中国人民抗英等斗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材简析:“血泪国耻”设“屈辱的开端”和“火烧圆明园”两个主题活动。
“屈辱的开端”主题活动利用学生熟知的“虎门硝烟”为切人点,引领学生探究。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经过、结果等。
在探究过程中了解鸦片的危害及中国人民深受其害的社会现状;了解民族英雄林则徐禁烟的壮举;清楚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对敌人的屈l服、妥协退让是造成我国屈辱历史开端的主要原因。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
主题二悲壮的抗争教学案(2)刘公岛上的沉思
设计人:倪广伟审核人:王文汉年级:六年级版本:鲁教版课时:2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2、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概况和五次著名侵华战争的对比。
3、了解《辛丑条约》的内容,认识清政府的无能及给中国人民带
来的危害的逐渐加深。
4、了解中国政府在1840—1919年间的每战必败和原因。
能力目标:
1、培养自己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2、提高自己综合、简练地解决问题的解题能力。
3、练习自己的图表类习题的解题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祖国母亲的重重灾难、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沉重教训,
2、认识东、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唯利是图的侵略本质。
3、树立为中华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培养自己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
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点:《南京条约》等五大条约的有关内容和对中国所造成的种种深重灾难。
学习难点:鸦片战争等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
自学过程:
学习任务之一: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
2、具体原因:
学习任务之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概况1、背景原因:
2、战争过程
3、结果:
学习任务之三:五次重大侵华战争及条约和影响
1、五次重大侵华战争的时间与名称:
2、战后签订的条约名称及主要内容:
3、对中国造成的深重影响:
4、“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侵边”鬼名薄:
学习任务之四:五次重大侵华战争中中国逢战必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
2、原因列举:
合作探究,共解疑惑,师生互动,感悟真理
回扣目标,总结收获(涓涓细流,终成江河)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测试题:
1、1840—1919中国遭受的外来侵略列表(时名国结果等)。
2、培养自己的诗魂。
(选取《七子之歌》背诵一首)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