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陶瓷花纸装饰常见缺陷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92.19 KB
- 文档页数:4
日用陶瓷花纸装饰常见缺陷分析作者:翟新岗来源:《佛山陶瓷》2010年第05期摘要:日用陶瓷目前多使用小膜花纸进行装饰,花纸经800℃左右烤烧后,容易出现爆花、脱落、裂纹、变色、起泡等缺陷,本文对这些烤花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日用陶瓷;小膜花纸;缺陷1前言我国的日用陶瓷大多采用花纸装饰,通常花纸装饰可分为三种:釉上花纸、釉中花纸和釉下花纸,三种装饰方法各具特点。
本文主要叙述目前在各陶瓷产区应用最广泛的釉上花纸装饰,釉上花纸可分小膜花纸和大膜花纸两种,两者最简单的区分方法是:小膜花纸需浸泡在水中后才可装饰,而大膜花纸则不需要。
釉上小膜花纸装饰的烤烧温度一般在750~850℃范围内,随着节能的要求和降低成本的压力,烤花温度通常在800℃左右。
2小膜花纸装饰常见缺陷分析2.1 颜料剥落现象:指花纸烤烧后,颜色部分或全部从陶瓷釉面上脱落,见图1。
原因分析:陶瓷釉与颜料之间的热膨胀系数相差太大,特别是当颜料层印刷较厚时,更容易出现剥落缺陷。
在红色釉面、宝蓝色釉面的陶瓷上装饰花纸时,出现颜料剥落的几率比较高。
解决方法:(1) 挑选使用合适的颜料(如更换颜料系列或生产厂家);(2) 颜色层印刷尽量薄些;(3) 向颜料中加入约20%的合适熔剂,以降低其热膨胀系数。
2.2 黑点或棕点(含镉颜料)现象:含镉颜料(红色、黄色)在烤烧后出现黑点或者棕色圈,见图2。
原因分析:釉层或颜料中含有杂质,通常是由铁或铜的杂质颗粒引起的。
解决方法:(1) 清除颜料中含铁或铜的有害杂质(颜料厂检查);(2) 釉料或坯体中的杂质,可通过使用清洁原材料来预防(陶瓷厂检查);(3) 烤烧时保持充足的氧化气氛,加强通风、降低装窑密度也可减少该缺陷的发生(烤花厂检查)。
2.3 颜色溅污到临近区域现象:在烤烧过程中,颜色颗粒从装饰区域挥发并沉积到别的地方,造成颜色溅污,见图3。
原因分析:在花纸上面或者下面,有片状的糊精渣滓残留,特别是颜色层较厚时更明显。
日用瓷缺陷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日用陶瓷缺陷分析福建陶瓷资源网 2007-08-28 阅读:一、变形制品呈现不符合规定设计的形状称变形。
变形是陶瓷制品最常见、最主要的缺陷之一。
(一)变形的主要原因1、制品造型设计在结构上不合理或不符合工艺材料和工艺技术要求①重心位置处理不当,上重下轻。
②体形过高、过长;各部分厚度与尺寸不适宜、不匀称;蓄泥不当等。
2、坯料配方不当,使烧结和收缩不均衡①坯料中高可塑性粘土用量过大,灼减量过大,使干燥收缩与烧成收缩过大。
②坯料中熔剂量过大。
Al2O3含量过低。
坯体在高温下液相量过多且粘度低。
③、坯、釉二者膨胀系数配合不当。
3、坯料制备工艺不严①坯料中含有空气或杂质;混合、搅拌、提练不充分,陈腐时间短。
②坯料水分过高或不均匀。
③坯料过细或颗粒级配不合理,颗粒定向排列等。
4、成形工艺不当①成形压力过小或过大。
②成形设备不精良,振动大。
③滚头曲线设计不合理;滚头倾角过小或过大;滚头转速不当;安装不好。
④滚压、旋压、塑压成形时投泥不正,成形、修坯、施釉等操作不当;坯板、托坯饼、托坯架不平。
⑤注浆用的泥浆颗粒过细;密度不合适;稳定性差。
⑥模型干湿不均匀;带模干燥温度不均匀;强行脱模或脱模过迟;脱模操作不当。
5、干燥处理不当①干燥制度控制不当,干燥速度过快。
②坯体各部位干燥不均匀。
③坯体放置不平或放置方法不妥。
6、装坯、装窑工艺不当①坯体入窑水分过高。
②使用高温结构强度低的匣钵、棚板等窑具;使用的匣钵内底不平、开裂又未用垫饼;使用不平或有杂质的垫饼。
③装坯不正或因搬动时振动,使坯底足部分窜离垫饼,位移下码,烧成时坯体因收缩不均匀而向一边倾斜。
④匣钵柱未保持平、稳、正。
7、烧成工艺不当①窑内各处温差过大。
②烧成时升温过急;烧成温度过高;高火保温时间过大。
8、石膏模品质差①石膏模结构不合理;制造不符合要求;规格不统一;致密度不一致。
日用陶瓷花纸装饰常见缺陷分析
翟新岗
【期刊名称】《佛山陶瓷》
【年(卷),期】2010(20)5
【摘要】日用陶瓷目前多使用小膜花纸进行装饰,花纸经800℃左右烤烧后,容易出现爆花、脱落、裂纹、变色、起泡等缺陷,本文对这些烤花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总页数】4页(P15-18)
【作者】翟新岗
【作者单位】淄博高新区,淄博,25508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解读日用陶瓷产品的贴花纸网印及装饰工艺 [J], 崔利军
2.陶瓷贴花纸装饰常见缺陷分析及解决方法 [J], 翟新岗
3.浅谈当代日用陶瓷花纸装饰艺术 [J], 李刚
4.浅谈日用陶瓷小膜花纸装饰的常见问题和应对措施 [J], 程文明;王刚
5.日用陶瓷花纸的5种装饰方法及发展前景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日用瓷产品的主要缺陷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日用陶瓷的主要缺陷―黑点和釉泡的产生原因和克服办法,为今后产品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日用陶瓷缺陷,黑点,釉泡1引言陶瓷产品缺陷的产生原因很多、牵涉面很广,从原料制备到烧成整个过程中的任何一道工序稍有疏忽,都会导致制品变成废品。
现根据潮州市某瓷厂的生产情况(生产日用成套瓷),对生产中常见的黑点和釉泡两种缺陷进行分析、探讨。
2黑点、釉泡缺陷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2.1黑点黑点是日用瓷上的一种主要缺陷,是产品外观质量的大敌。
潮州市某瓷厂的日用瓷产品黑点缺陷很严重,占总缺陷的30%左右,主要有铁质黑点和碳素黑点两种。
2.1.1黑点的外观特征(1) 铁质黑点:在制品内散布大小不等的黑色、棕色和淡黄的斑点针孔,有的大颗粒嵌于瓷胎内,又熔于釉面成棕色孔洞。
(2) 碳素黑点:密密麻麻地分布在制品的表面及边缘上,其周围可明显看到气泡。
2.1.2黑点产生的原因(1)铁质黑点原料中含铁量多(如:黑云母、黄铁矿)、加工过程中引入了金属铁、烘房管道中的铁质混入、车间环境和运输途中混入尘土、匣钵含铁量高、铁渣爆裂掉到制品上、回坯泥不干净等,均可引起铁质黑点。
从该厂的生产特点来看,黑点主要是加工过程中带入的金属铁和铁锈造成的。
原料中虽然也含有少量的铁,但大多都以FeO、Fe2O3的形式均匀分散其中;FeO呈绿色,Fe2O3呈黄色、褐色或赤色。
因此,它们只影响产品的色调,不会导致铁质黑点的产生。
下面是该厂加工过程中可能的铁质污染源:1) 原料加工破碎设备、铁铲等工具;搅拌池上的铁架、管道榨泥机、练泥机;原料车间的屋面铁锈掉入。
2) 成形成形设备上的铁屑、挫坯工具(用于定形修坯)、修刀屑(以回坯泥形式引入)、烘房金属架、金属的坯架、烘房的热风道管、金属盛料桶等。
3) 其它厂内到处堆放废弃设备和建筑用的金属材料;厂区内烟尘多,刮风时污染到泥料和坯体;泥段运输途中金属工具的铁锈和灰尘混染。
日用陶瓷成品简介贸易公司对日用陶瓷成品的验收方式在中国经济的复苏崛起及WTO推动的作用下,中国很多城市已成为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制造名城。
也造就了众多国际贸易公司的成功。
但是随着竞争的愈演愈烈很多专业的或者说产品比较单一的公司开始涉足各个行业,说白了:哪个行业赚钱他们就做,往往也能挣到钱。
但是利润少之甚少,甚至仅能维持公司运行。
看着兄弟公司飞速发展、一派繁荣。
自己心里不由打个问号。
原因很简单,他们缺乏专业知识。
问题的瓶颈在于很多看似专业知识但却在大学或书本上学不到,即使书本上有也是皮毛,根本无法应对工作。
据此,本人今天就简单介绍一下关于陶瓷的专业知识。
以解决专业知识匮乏的贸易公司在验货时无从下手;防止奸商以次充好;帮助大家减少不必要的运行成本。
本人所指日用陶瓷包括中高温的工艺品和餐具,分为平面的和浮雕的。
平面的以餐具等日用品占多数,例如:杯、碗、瓢、盆。
浮雕的以工艺品或装饰品及玩具居多,例如:圣诞系列、瓶状器物表面的花纹、仿真植物或动物等装饰品。
要判断陶瓷产品品质的好坏必须对其种类及生产工艺有个简单了解不论什么造型的陶瓷产品从坯体所用材料来看分为四类:白云土的、半瓷的、全瓷的、色土。
1)全瓷的:翻看器物底部可以发现坯体发白光亮,坯体经过1200摄氏度以上高温烧成以后已经完全瓷化,外观细腻、有金属质感。
这类瓷器一般属高档品,经得起微波炉的高温加热,其价格稍高。
2)半瓷的:虽然也经过1180-----1230度的高温烧成,但是由于半瓷的坯体所用瓷土不同其成品的底部发黄,颜色类似于黄土的的颜色,外观暗淡无光或呈亚光状且粗糙没有金属质感。
由于半瓷土的瓷器的坯体没有完全瓷化所以这类东西不能使用微波炉加热,高温下阔形的容易破裂,盛了液体的瓶状器物容易爆炸。
3)白云土的:白云土的产品是经过1000度左右烧成的。
其坯体颜色也是白色但没有金属质感,粗糙程度与半瓷土的完全一样。
虽然这类所谓的瓷器外观看起来也很精美,由于其器物放置时间久了(大约三个月)容易开裂,所以在国外一般作为一次性装饰品或玩具、餐具。
陶瓷缺陷分析--色脏色脏----- 制品外表呈现不应有的染色现象。
产生原因,装烧或搬运制品时叠放歪斜互相靠在一起,因颜料未干造成花面粘着的痕迹。
操作人员手上粘有颜料.彩烤时有碎屑或杂质落在画面上.解决方法:贴印花面和绘画的制品在装烧或搬运时,应细致小心,叠放要正稳。
操作人员工作时手上要保持干净,勿粘颜料。
防止彩烤碎屑、杂质落在画面上。
陶瓷缺陷分析--画面彩色不正画面彩色不正画面缺陷--面面残缺和色泽不正的现象.彩色不正--同一花纹色彩浓淡不匀或由于欠火而产生不光亮的现象。
产生原因:.釉下装饰分水时,水色、浓淡、厚薄不统一。
施釉时,釉层厚薄不一或画面不干净.花纸上的料没有全部贴坯上,或使用了不符合要求的花纸,以及纸上料色有浓淡不匀的现象。
烧成温度低或烧成气氛不当,使釉面没有充分玻化,花纹色彩不易进出.烧成时由于吸烟或者是欠釉影响产品的呈色效果.2.釉上装饰花纸质量不好或存放时间过长而变质.操作技术不熟练,贴花时未贴妥,而鼓有空气,随着彩烤时温度上升,气泡胀破,导致爆花,或花纸正反面贴错,会造成严重爆花.贴薄膜花纸时,所用酒精配制不当.彩烤时,从色料中或花纸中所产生的气体会对其它产品上的色料发生反响,从而出现呈色不良.所使用的燃料其含硫量过高,使气氛中的二氧化硫与釉料或色料中氧化钙及其它化合物生成硫酸盐,从而使彩色失去光泽。
装烤方式或装载量不当。
彩烤温度过高或过低,使彩色不正。
解决方法:1。
釉下装饰(1)熟悉釉下贴花的操作技术,以及手工工艺,掌握釉下花面的色彩浓淡要求,调好料浆水份.保管好花纸,防止受潮或过干,产生贴花的问题。
掌握釉下贴花产品的施釉厚度,防止过厚或过薄。
制定合理的烧成制度,防止吸烟和烧成气氛不良的现象。
2.釉上装饰妥善保管好花纸,勿使其受潮变质,注意先进厂的先用,保管时间不超过两年,假设时间过久将会自然老化变质。
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和薄膜厚薄,配制适宜的酒精溶液.操作要细心熟练,一次不宜贴粘过多的产品,贴一批及时将气泡、皱纹用纯酒精刮干,然后再继续进行彩贴。
浅谈日用陶瓷小膜花纸装饰的常见问题和应对措施作者:程文明王刚来源:《艺术科技》2018年第07期摘要:日用陶瓷小膜花纸装饰后在高温烧烤中会出现许多问题,本文首先揭示了高温烧烤存在的问题,如剥落、黑点、无光、裂纹等,然后分析了产生原因,最后针对性提出了解决方法建议。
关键词:小膜花纸;陶瓷制品;釉面;高温烧烤0 引言现代日用陶瓷大多数采用花纸装饰方式,而花纸装饰又分为釉上花纸、釉中花纸和釉下花纸三种方式,这三种花纸装饰方式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实践中釉上花纸装饰最为普遍,釉上花纸又分为大膜花纸和小膜花纸,大膜花纸和小膜花纸最大区别在于大膜花纸采用酒精水贴、小膜花纸采用小贴,再加上小膜花纸更加适用于不规则的陶瓷表面,因此在实践中小膜花纸装饰最为广泛。
本文以小膜花纸装饰为例,对小膜花纸装饰常见缺陷进行总体概括,在此基础上分析缺陷产生原因和解决途径。
1 小膜花纸装饰常见问题分析小膜花纸装饰在日用陶瓷产品时,烧烤温度大概在750℃到850℃之间,由于烧烤温度有些高,烧烤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颜料剥落小膜花纸在高达800℃高温烧烤,出现颜料部分甚至全部剥落问题。
造成这种烧烤缺陷的原因是日用陶瓷釉和颜料两者受热膨胀系数相差太大,特别是在涂抹的颜料太厚时,高温烧烤情况下颜料更会发生剥落问题,另外,在红色釉面的日用陶瓷产品上装饰小膜花纸时,颜料发生剥落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解决颜料剥落问题的办法有三个方面:第一,选择质量更高的颜料;第二,颜料层印刷尽量薄一些;第三,向颜料内添加大概20%的熔剂,减小颜料受热膨胀系数大小。
1.2 颜色挥发蔓延出装饰区域小膜花纸在烧烤过程中,颜料颗粒挥发蔓延出装饰区域,导致颜色渗漏到别的区域。
造成这种颜色渗漏的原因是由于小膜花纸表面或者底部残留渣滓,特别是颜料层越厚则渗漏问题更严重。
解决颜色渗漏蔓延问题的办法有四种:第一,小膜花纸贴到陶瓷前一定要刮擦干净花纸表面和底部;第二,浸泡小膜花纸的水经常更换;第三,将小膜花纸贴到陶瓷表面时使用花纸固定剂,使小膜花纸与陶瓷黏贴更紧密;第四,使用光滑无残渣的小膜花纸。
日用陶瓷缺陷名词术语及定义1 变形------制品呈现不符合规定设计的形状2 嘴耳把歪------指嘴、耳把高低不适,歪斜不正3 疙瘩------ 釉下坯体凸起的瘤状实心体4 坯泡------ 釉下坯体凸起的空心泡5 泥渣------尚未除净的泥屑、釉渣残留于坯上造成的缺陷6 缺泥------ 坯体残缺现象7 釉泡------釉表面的小泡8 水泡边------制品口部边沿出现的一连串小泡9 坯爆------坯体入窑前水分控制不当,烧成时引起的局部剥落10 炸釉------制品釉面炸裂现象11 裂纹------指坯、釉开裂而形成的纹状缺陷。
包括:A.阴裂:被釉盖没的裂纹B.釉裂:指釉面裂开而坯体未裂C.坯釉皆裂:指坯体和釉均裂12 溶洞------ 易熔物在烧成过程中熔融而产生的孔洞13 斑点------ 制品表面呈现的有色污点,又称铁点14 毛孔------釉面呈现的小孔(或称棕眼、猪毛孔、针眼)15 落渣------制品釉面粘有匣钵糠灰等渣粒16 底沿粘渣------制品底脚边缘粘有细小渣粒17 针点-------支承体留在制品上的痕迹18 粘疤------烧成时坯体与外物粘接形成的残缺19 火刺------由火焰中飞灰造成的黄褐色粗糙面20 缺釉-------制品表面局部脱釉,包括:A.压釉:坯体接头凹下处细条状缺釉B.滚(缩)釉:釉面两边滚缩形成中间缺釉21 桔釉------釉面类似桔皮状22 泥釉缕------坯体、釉面局部凸起的缕状现象23 釉薄------制品表面由于釉层过薄,形成局部釉面不光亮的现象24 色脏------制品表面呈现不应有的杂色现象25 彩色不正------同一花纹色彩浓淡不均或由于欠火而产生不光亮现象26 画线缺陷------用线条装饰的线和边的缺陷27 画面缺陷------画面残缺和色泽不正的现象28 烤花粘釉-------烤花过程中制品釉面粘上的有色污点及釉面损伤29 底足粘脏-------底足粘有其他杂质而变色30 嘴耳把接头泥色差------- 指嘴、耳把接头泥的色泽与产品本身的色泽不一致31 石膏脏------坯体由于粘有石膏而形成的异色现象32 蓝金------- 由于金层过薄而形成的发蓝现象33 烟熏-------制品局部或全部呈现灰黑、褐色现象34 阴黄-------制品局部或全部发黄35 釉面擦伤--------制品釉面出现条痕和局部失光的现象36 磕碰-------制品局部被冲击或残缺(或称硬伤)37 滚迹-------在滚压或刀压成型中产生的弧线状痕迹38 波浪纹-------制品釉面平呈现的波浪纹样。
详细叙述釉上花纸烤花的工艺要点及缺陷分析
釉上花纸烤花是一种传统的陶瓷工艺,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纸刻花样、印花、上色、覆纸、烘干、烤花等步骤。
具体要点如下:
1.纸刻花样:首先要根据设计稿或者花样纸刻出相应的花样,要求线条清晰、规整,纸质要求薄而韧。
2.印花:将花样按照一定的布局规律摆放到瓷器上,并用针或铅笔勾勒出花样线条。
3.上色:在勾勒线条的基础上,用宣纸笔将颜料填充到花瓣、叶子等部位,要求色彩鲜艳、清晰。
4.覆纸:颜料晾干后,在花瓣、枝叶等部位上铺一层薄纸,使其颜色更加均匀。
5.烘干:将起到覆纸作用的纸取下,将瓷器置于通风干燥室中,待其彻底干燥后进行下一步骤。
6.烤花:把瓷器放到特制的烤炉中进行焙烧,此时瓷器表面的颜料会发生变化,呈现出独特的釉上花效果。
釉上花纸烤花的缺陷分析:
1.生产工艺较为繁琐,过程中易出现失误、花样不规则等问题。
2.烧制花瓣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花瓣变形、花瓣缺失等情况,导致花纹不完整。
3.不同运输环节中易造成碰撞,使瓷器表面出现划痕、损坏等情况,影响视觉效果。
4.花瓣颜色易于褪色,保养时要注意避免过度擦拭和暴晒。
浅谈影响日用陶瓷花纸装饰铅镉溶出的因素作者:冯均利翟新岗来源:《佛山陶瓷》2009年第03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三种装饰方法及其优缺点,论述了影响日用陶瓷花纸装饰铅镉溶出的因素,并给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花纸装饰,铅镉溶出,颜料1日用陶瓷外观花纸装饰的分类及其特点日用陶瓷的外观花纸装饰工艺,目前主要是低温釉上彩和中温釉中彩,另有少量高温釉下彩。
这三种花纸装饰工艺各有其优缺点:釉上彩花纸烤烧温度范围一般在750~850℃,由于烤花温度低,所以颜色最丰富也最鲜艳。
釉上花纸的图案可以做得比较精细,效果逼真,该工艺在国内经长时间使用现已十分成熟,比较容易掌握。
但是由于釉上彩花纸烤烧温度低,没有达到釉层的熔融温度,颜料不能沉入到釉层中,只是紧贴于釉层表面,即装饰颜料与釉不能在陶瓷彩绘画面上形成一层很薄、致密性的玻璃层,从而导致颜料中的铅镉易从颜料中溶出,导致铅镉溶出量超标。
正常情况下,釉上彩陶瓷制品铅镉溶出可以符合国家标准(GB12651-2003)。
釉中彩花纸,也称高温快烧花纸,烤烧温度范围大都在1050℃~1250℃,色彩相对釉上彩来讲不够丰富。
这种装饰特点是色彩融合于釉面中,其耐磨性好、表面光亮度高,产品档次高;因为需要选用优等品的陶瓷进行花纸黏贴,故彩烤的成品率高。
由于釉中彩花纸采用高温快烧工艺,所以成本较高。
该工艺在国内推广应用时间较短,大概10~15年左右的时间,技术上还有一定难度,对瓷器、窑炉、花纸等要求也比较严格。
该工艺中,颜料与釉在同一温度或接近温度下烧结而成,烤烧温度较高(>1100℃),釉的混合熔点较颜料混合熔点低,颜料被渗透、沉积、熔合在釉中,冷却后制品表面的釉层和颜料熔为一体且形成一层致密性的玻璃层,颜料中的铅成份被釉“包裹”住,不易被溶出。
铅镉溶出量检测结果一般满足FDA标准和加州标准的要求。
釉下彩是指用釉下彩颜料或由它制成的花纸,在素烧坯和未烧坯的坯体表面上进行彩饰后,再在其上覆盖一层透明釉,经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陶瓷装饰釉彩。
卫生陶瓷开裂缺陷的种类成因和克服方法卫生陶瓷是一种常用于卫生洁具和浴室装饰的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安全。
然而,卫生陶瓷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开裂缺陷,严重影响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本文将分析卫生陶瓷开裂缺陷的种类、成因和克服方法。
卫生陶瓷开裂缺陷的种类可以分为内部开裂和外部开裂两大类。
内部开裂一般发生在卫生陶瓷的结构内部,如坯体和釉面的界面,常见的有晶粒开裂、浸透性裂纹、烧结缺陷引起的气孔等;外部开裂则是指卫生陶瓷表面产生的开裂缺陷,如釉面开裂、抛光开裂等。
1.原材料质量问题:卫生陶瓷生产常用的原材料有陶瓷粉体、釉料、填料等,如果原材料质量不合格,其中含有杂质或未经充分混合,容易导致开裂缺陷。
2.烧成工艺控制问题:卫生陶瓷的烧成是一个关键的制造工艺,烧成温度、时间和气氛的控制与开裂缺陷密切相关。
例如,烧成温度过高或过低、升温速率不合适等都会引起瓷体的开裂。
3.设计和制造工艺问题:卫生陶瓷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也是开裂缺陷的重要原因。
例如,产品设计中存在结构不合理的地方,容易出现应力集中,从而引起开裂。
制造工艺中,包括浇注、降温、研磨抛光等环节的控制不当也会导致开裂。
针对卫生陶瓷开裂缺陷,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克服:1.提高原材料质量:加强原材料的筛选和质检工作,确保原材料无杂质、粒度均匀,并进行充分混合。
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着最终制品的质量。
2.优化烧成工艺:通过调整烧成温度、时间和气氛等参数,确保瓷体能够均匀烧结、收缩均匀,并避免过度烧结导致开裂。
此外,还可以采用预烧降温等特殊工艺方法来减小烧结产生的应力和开裂风险。
3.优化设计和制造工艺:在产品设计阶段,加强力学性能分析,避免应力集中;在制造工艺中,加强工艺控制,确保每一个环节的严格把关,特别是涂料施工、研磨抛光等环节,避免过程中引入新的缺陷。
4.加强质量管理和监控: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卫生陶瓷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日用陶瓷花纸设计的创新作者:刘忠来源:《佛山陶瓷》2013年第07期摘要:本文概述了中国日用陶瓷花纸设计的现状,并指出了中国日用陶瓷花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日用陶瓷;花纸设计;问题;方法1 花纸设计创新的滞后已成为日用陶瓷发展的瓶颈迄今为止,中国仍然是世界上的第一陶瓷生产大国。
据统计,目前中国日用陶瓷生产总量占世界的60%。
但在国际市场上,中国陶瓷却缺乏国际竞争力,高端市场往往被国外品牌所占据。
因此,中国日用瓷器在世界市场上只能属于低端的产品。
其实,中国日用陶瓷在材质和工艺上完全不逊色于西欧、日本等国家。
但是观赏性不强,艺术品位不高,设计上缺乏创新,成为中国陶瓷产业发展的致命点。
中国日用陶瓷的问题存在于设计开发上,所以,陶瓷的花纸设计成了日用陶瓷发展的瓶颈。
陶瓷花纸设计是指日用陶瓷的花面设计,即附着于陶瓷器皿上的艺术设计与制作,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对美的要求与感受。
传统的手工绘瓷已不适应规模化高品质生产的要求,而花纸应用于陶瓷可以进行批量的复制花面,不仅能美化产品,还能大幅度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这种产业化的生产模式在我国历经70余年薪火不断,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
但其发展慢、花色单一、产品缺乏创新性和时尚性,与欧、美、日、韩等国家的花纸装饰设计还存在有很大的差距,从而成为制约我国日用陶瓷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 我国日用陶瓷花纸装饰设计上所存在的问题2.1 花纸设计欠缺特色、档次低我国绝大多数日用陶瓷企业创新意识薄弱,精品意识缺失,设计开发投入严重不足,没有形成一支能主动掌握市场需求的花纸装饰专业设计队伍。
导致花纸装饰或者从国外拿一些设计回来生搬硬套,或者在国内刻意模仿,盲目跟风现象严重。
由于陶瓷行业并非高科技产业,门槛低、投资快、见效大,同行之间在生产设备、生产工艺、技术含量等方面相差不大,即使没有设计能力,企业靠仿制仍能混下去,绝大多数企业重规模、重产量而不重产品设计,花面设计与创新并没有被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只满足于模仿和抄袭,设计理念盲目跟风,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导致花纸设计粗制滥造,千篇一律,生产出来的日用陶瓷产品结构和个性特征不明显,甚至出现大量“同质化”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