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学(材料学院)硕士生导师情况一览表
- 格式:xlsx
- 大小:23.08 KB
- 文档页数:18
信息与通信工程李一民,男, 1963 年出生,教授,博士。
1991 年至 1996 年在英国 Bradford 大学电子电气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 1997 年至今受聘为通信与信息系统工程系教授,同时担任云南省计算机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视觉研究室主任,智能工程研究所所长,是部、省级学科评审专家,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已培养 50 余名硕士研究生,完成 60 余个科研开发项目,发表论文 40 余篇,发明专利 10 个。
龙华,女,教授,英国 Huddersfield University 大学的博士生,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通信工程系主任。
云南省通信学会常务理事。
2005 年至 2006 年到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做访问学者。
从事通信工程本科、研究生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无线网络,网络分析与容量规划。
主持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论文 30 多篇,专著一部,并获昆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刘增力,男, 1966 年出生,副教授,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通信工程系副主任,昆明理工大学—德州仪器( TI ) DSPs 实验室主任。
1987 年 7 月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 1999 年 4 月研究生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工程学院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专业(信号及信息处理方向),工学硕士学位。
曾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从事电子设备的研制及水声信号处理分析的工作,历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副主任设计师。
参加过五项国家、部级科研项目,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作为副主任设计师,完成国防重点项目一项 , 获 2004 年度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 排名第一 ) 。
2002 年调入昆明理工大学任教,现主要研究方向为 DSP 技术应用,阵列信号处理(智能天线)。
发表学术论文 20 篇。
邵玉斌,男, 1970 年出生,副教授。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通信工程系副主任。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昆明理工大学学校概况昆明理工大学办学历史悠久,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经济、管理、文学(含艺术)、法律、教育、哲学、医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是云南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和类别较为齐全的重点大学,属中国著名大学之一。
2005 年被教育部评估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学校”。
学校现设有 21 个学院和 3 个教学部,有74个本科专业。
学校在全国部分省市设有 60 个函授站,有 61 个夜、函大本专科专业。
学校面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招生,学生毕业面向全国就业。
学校所有的本科专业和硕士、博士研究生专业都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学历教育的资格。
学校现有 6 个博士后流动站、5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4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2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3 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1 个MBA授权点。
有 1 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7 个省级重点学科、9 个省院省校合作共建的重点学科、2个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
现有各类学生 54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 6000 余人,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20000 余人,成人教育学生 28000 余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在我校设立了“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办公室”,现有 592 名国防生在读。
学校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教学、科研队伍,在 3292 名在职教职工中,具有各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176人。
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及兼职两院院士23 人;博士生导师 112 人,国家级、省级、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 110 人;在 1745 名专任教师中,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人员872 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1182 人;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5 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84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25 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3人、后备人才 30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 14 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6 人,第四届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4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