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黑鹰来袭:记美国黑鹰直升机

黑鹰来袭:记美国黑鹰直升机

黑鹰来袭:记美国黑鹰直升机
黑鹰来袭:记美国黑鹰直升机

黑鹰来袭:记美国黑鹰直升机

机长:19.6米

机高: 3.9至5.1米,视型号不同有差异

旋翼直径:16.4米

重量:9450至10350千克,型号不同有差异最大速度:333千米/时

最大航程:600千米。

美国的“黑鹰”中型多用途直升机是由西科斯基公司研制的。UH-60A于1974年10月首飞,是“多用途战术运输飞机系统UTTAS“计划的产物。该计划旨在发展一种替代UH-1的直升机。

1972年8月,西科斯基公司的YUH-60A击败波音YUH-61A,获得了UTTAS计划的订单。1976年该机获得“黑鹰”的名称。“黑鹰”直升机已经在多个国家中服役了20年,并将继续服役很长时间。仅美国陆军、国民警卫队就拥有1500架现役的“黑鹰”。“黑鹰”能按任务需要携带不同的设备,能胜任的任务包括运输、渗透、反潜、救援、电子战、炮兵支援、攻击控制以及和平用途。

目前该机仍在批量生产。由于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对“黑鹰”机队的损耗较大,美军于2007年再次定购了大量“黑鹰”系列直升机。

为适应多种不同任务,“黑鹰”系列在基型之外发展了多种改型。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一系列“黑鹰”。

UH-60A是H-60系列基型,于1974年10月首飞。UH-60A源自于美国“实用战术运输飞行系统”计划。该计划旨在研制一种可用于人员运输、指挥和侦察的中型直升机,用于替代数量庞大的UH-1“依洛魁”直升机。1972年8月美陆军在此计划中选定西科斯基公司的S-70型民用直升机的军用试验型号YUH-60A和波音公司的YUH-61A试验机作为计划的两个竞争对手。波音的YUH-61A于1974年首飞,采用四叶复合材料旋翼和通用电气T700发动机,与YUH-60A的动力装置相同。在1976年12月西科斯基赢得了竞争合同,并获得正式代号“黑鹰”。

UH-60A采用4片桨叶的铰接式旋翼。桨叶采用在低速和高M数时能满足升力要求的高升力翼型(SC-1095),相对厚度9.5%。为了避免前行桨叶在巡航飞行时产生气流分离,桨叶中段翼面的前缘下垂,后缘有调整片。从桨根到桨尖扭转18°,桨尖后掠20℃。每片桨叶由中空钛合金椭圆形大梁、Nomex蜂窝芯、石墨后缘和桨根、玻璃钢/环氧树脂蒙皮、塑料前缘配重以及钛合金前缘包条、Kevlar桨尖等组成。桨叶的设计使用寿命无限,桨叶耐23mm炮弹损伤。充压并装有气压表保证整片桨叶结构完整和破损安全。旋翼和尾桨的每片桨叶前缘都有电加温防冰覆盖层。桨毂用钛合金整体锻造而成,桨毂上采用弹性轴承,不需润滑,减少了零件数量,维护工作量减少60%。桨毂顶上装有双线减摆器。桨叶可人工折叠。西科斯基飞机公司还在研制UH-60的全复合材料旋翼桨叶,预计生产成本将下降50%左右。美国陆军和西科斯基飞机公司还将在30架UH-60A直升机上安装检测旋翼载荷的使用监控器,以便于美国陆军和西科斯基飞机公司确定动力部件的最佳更换时间。4片桨叶尾桨,其翼型与主旋翼桨叶的相同。尾桨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十安梁结构。尾桨在垂尾右侧,安装角相对轴线向左倾斜20°。

采用普通的传动装置。两台发动机功率通过自由离合器输入主减速器。在UH-60A 中主减速器传动功率为2109千瓦(2867轴马力),在装T700-GE-701C发动机的直升机中主减速器的传动功率为2535千瓦(3347轴马力)。主减速器由三个单元体组成:两个伞齿轮单元体和一个游星齿轮单元体。每个单元体都有各自独立的润滑系统和故障报警系统。发动机输出功率通过两个伞齿轮单元体传递到游星齿轮单元体并车。由于采用单元体结构形式,简化了维护工作,在外场条件下,用普通扳手即可更换。整个传动系统可在无润滑条件下干运转30分钟。中间减速器和尾减速器用滑油润滑。旋翼主轴可放低,以便存放和空运。机身扁平,为普通的半硬壳式轻合金抗坠毁结构。4条纵向龙骨梁和4个主要承力框连接在一起。直升机坠毁后,乘客生存率达85%,驾驶舱可承受垂直坠毁速度为11.5米/秒。机身也同时能承受向前20g和向下10g的碰撞。驾驶舱门、座舱罩、整流罩和发动机外壳都使用玻璃纤维等复合材料。尾斜梁式结构,右侧装一副向左倾斜的尾桨。平尾面积较大,可改变迎角,其操纵系统可感受空速、总距杆位置、俯仰姿态变化率以及横向加速度的变化。直升机悬停时,平尾迎角为+34°,自转下滑时迎角为-6°。平尾有两套电驱动装置和一套人工操纵的备用装置。尾梁可迅速从尾斜梁前面向右折叠,以便运输和停放。

UH-60A自1978年起投产,1989年停止生产,期间动力升级计划使得大批A型被改进成了UH-60L型。L型的动力比1970年的A型原型机增加了24%。美陆军采购的全部1463架UH-60中共有483架L型,按陆军的要求每年服役60架。L型的发动机改为通用电气T700-GE-701C 1890匹涡轴发动机,并换装了改进型传动箱。T700-GE-701C的高海拔高温性能较好,提升能力更强,抗腐蚀能力也有所增强。

美陆军的UH-60A/L系列的使用寿命为25年,按这一数字到2002年时这些“黑鹰”必须退役。为使UH-60系列能有效的服役到2025至2030年,一系列检查、维护和改进升级计划将予以实施。其中机身结构、各系统的整体改进将减少维护的工作量,用于执行任务的设备和电子仪器也将以“21世纪力量”和“下一代陆军”计划的标准进行改进。

许多“黑鹰”的改进型都是以UH-60为基型的。如UH-60“灭火鹰”,是UH-60的灭火型号,可平战两用,机腹加装了一个4546升的水箱。该机的设计难点在于用户要求既要保持UH-60原有的攻击运输能力,又要在携带外部大型水箱的情况下保持飞行安全。

MH-60G“铺路鹰”是H-60系列中新型的中型特种任务直升机,用于为进行地面或海上中远距渗透、撤离和补给的特种部队提供支援。MH-60G装备了前视红外雷达,提

高了机组在夜间进行地形跟踪或回避飞行的能力。MH-60G是UH-60A的重大改型,与A型相比改善了航程、导航、通信和自卫系统。发动机采用两台通用电气T700-GE或T700-GE-01C发动机,推力1560至1630马力。武器包括两门7.62mm加特林机枪。机组包括正副飞行员、飞行工程师和机枪手。目前美空军拥有55架现役的“铺路鹰”,另有25架后备储存。

MH-60G的导航设备包括:综合导航计算机系统,由激光陀螺惯性导航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多普勒导航系统、塔康、KG-10地图显示设备和气象雷达组成。前视红外系统和语音高度告警系统大大方便了低空贴地飞行的操作。机上的个人通信系统用于与需要登机撤离的地面部队进行联络。

MH-60G可以用飞机、船只运送至作战区域,也可自行飞抵作战区域。一架C-5运输机最多可运送5架MH-60G,这时MH-60G可在少于1小时的时间里拆卸装机,抵达后在2小时内重新装好。但C-5运输MH-60G最佳的配置方案是4架。按拆卸和重装的时间计算,用C-5运送MH-60G要比其自行飞抵作战区域用时少得多。C-5经空中加油航程为2778千米,不加油为1852千米。

MH-60G自行飞抵作战区域时,一般需要以下辅助飞机配置:每4架MH-60G配一架空中加油机,加一架后备空中加油机;或每6架MH-60G配两架加油机,一架后备加油机。

MH-60G还可选装机内附加油箱,如单个443升油箱,能增加3.3小时的巡航时间;或两个700升油箱,能增加4.5小时巡航时间。

作为标准的特种作战直升机,MH-60K可在复杂气象下执行长距离渗透任务。其改进之处在于加装了两个可抛弃的871升副油箱、两门12.7mm机枪或两门M134 7.62mm加特林机枪、一个空中加油管和绞车。新的电子设备包括交互式多模式显示器、前视红外系统、数字地图和地形回避/跟踪多模式雷达。K型可舰载使用。

运输型的UH-60L也可通过在机身两侧加装武器吊舱用作攻击用途,相应的代号为MH-60L。武器包括“海尔法”反坦克导弹等。MH-60L使用两台通用电气T700-GE-701C 涡轴发动机。

SH-60“海鹰”是海军版的“黑鹰”直升机,用于反潜、搜索救援、反毒品、反舰、运输和特种作战用途。SH-60B以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为平台,使用声纳浮标和鱼雷进行反潜作战,还可作为舰艇的雷达哨扩展雷达警戒范围。能使用的武器包括AGM-114“海尔法”空地导弹、挪威制AGM-119B“企鹅”反舰导弹、MK-46、MK-50、MK-64反潜鱼雷。美海军于1983年接受的第一架SH-60即一架SH-60B型。图为日本海军SH-60J。

另一种改型是SH-60F(下图),以航母作为平台。SH-60F于1988年服役。SH-60F 有两个UHF/VHF/FM电台、HF电台和战术数据链。导航系统包括塔康、TACNA V、多普勒雷达、雷达高度表以及卫星定位系统。战术数据系统采用两台多任务计算机、1553B 数据链、多模式键盘、座舱视频显示等。

SH-60B和F型之间的主要区别为他们反潜的方法不同。B型主要依赖巡洋舰和驱逐舰上的声纳发现敌潜艇,然后飞近可疑区域,使用其25管的声纳浮标和磁异常探测器对目标精确定位,随后发起鱼雷攻击。F型则用于航母周围的短距反潜,主要依赖其AQS-13F 悬吊声纳探测雷达。

2009年9月,西科斯基公司的“黑鹰”直升机项目尽管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正在迎来新一轮对美国陆军、海军以及国外客户的销售高峰。据西科斯基负责陆军项目的副总裁Shidler说,美国陆军正在执行其1227架UH-60M直升机的订购合同;第一支装备UH-60M的美陆军部队已部署在阿富汗,情况良好。UH-60M直升机的改进计划正在进行飞行研制试验,改进内容包括为该机安装电传操纵系统、通用航电系统架构系统(CAAS)驾驶舱、复合材料尾锥以及全权限数字发动机控制系统(FADEC)。与此同时,美海军刚刚完成其首次MH-60R和MH-60S直升机的联合部署,包括11架MH-60R和9架MH-60S成为一个舰载航空攻击联队的组成部分。MH-60R用于反潜和反水面作战,MH-60S装备有“海尔法”空对面导弹,它们为舰载航空联队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使之能以更快的速度响应任务需求。MH-60R的此次部署激起了国外客户的兴趣,目前西科斯基正在为印度进行该机的飞行试验,澳大利亚、沙特和丹麦也在评估该机的能力。泰国则申请订购三架UH-60L直升机。西科斯基在波兰的子公司梅莱兹公司宣布,它已开始总装首架S-70i“黑鹰”直升机,这是该机的一种新的国际型。首架S-70i定于2010年完成制造。梅莱兹公司还在提高“黑鹰”直升机机舱段的产量,目前已完成4架份的生产。

HH-6OJ

美海岸警卫队的HH-60J“掠夺鹰”主要用于搜索救援、海上执法、禁毒,协助导航

和环境保护。机上采用了承重270千克、长75米的救生绞车,另外装有空中加油管,于1992年开始服役。

HH-60H是由SH-60F改进而来的武装型,用于执行武装搜救、特种作战以及攻击水面目标的任务,与HH-60J没有直接的联系。

“黑鹰”系列中的CH-60S将会是美海军最新型的中型多用途直升机,合同签订于1997年,同年首飞。该型号以“海军直升机霸王计划”为基础,目标在于在令海军直升机部队现代化的同时大大减少人力和费用。CH-60S将会是一种舰载多用途直升机,该型采用UH-60的机身和货运设备,包括外挂系统,采用了SH-60的可折叠的机身尾部和旋翼。这一低风险的机身设计具有极高的性价比。CH-60每飞行小时的使用费用将比它要取代的CH-46D少一半有多。CH-60S及其改型将会在21世纪的头15年里替代美海军的H-46、H-3、MH-53E、HH-60H和HH-1N等直升机。这里我们应该注意到CH-60S除运输任务外,还必须担负MH-53E的反水雷任务。

SH-60R将会替代SH-60B、F和SH-2G直升机。1993年SH-60B和SH-60F的改进计划合并后,SH-60R的合同得以签订。美海军希望未来其大部分的SH-60R不经由全新生产,而是以SH-60B、F和HH-60H改进而来。新的机上吊放声纳为雷声公司的AN/ASQ-22雷达,吊放距离765米。B型的25管声纳浮标被保留。在搜索舰船时,R型可使用AN/APS-147多模式逆合成孔径雷达。A YK-14任务处理系统能综合各个传感器上的信息,显示在一个多功能显示器上。为减少重量,B型的磁探测器被取消,但需要时可以加装。机组成员、动力和武器系统与SH-60B相同。

2001年11月,MH-60特种作战型的改进型号MH-60S“骑士鹰”(KnightHawk)直升机也进入了作战测试和评估阶段,即将投入批量生产。预计2002年1月3架MH-60S 直升机将开始测试。第一架MH-60S飞机在2000年1月27日首飞。美国海军计划购买237架该型直升机替换现有的CH-46D直升机。MH-60S与CH-60等计划相似,将改装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发的“玻璃座舱”,包括8到10英寸的液晶显示屏、复合式可编程键盘、双重飞行控制计算机、一个音频控制计算机、一个嵌入全球定位系统和导航系统。MH-60S将可胜任包括垂直海上补给、垂直海上运送、两栖运输和营救以及远程后勤补给等日常任务,而更主要的任务则是战斗搜索和营救以及战斗支持。目前MH-60S的首批次十几架少量生产型已经服役。2002年批量生产型号在关岛开始其现役历程。首批3架MH-60S交付关岛HC-3训练中队,初始装备评估的最终报告将在5月1日完成。全速生产预计将在6月份作出。S型可用于空中反雷措施任务,拖曳声纳阵及其他传感器包,将代替海军老龄的波音H-46运输直升机,海军计划购买237架。其兄弟型号MH-60R将在2005财年底进入部队,海军计划购买243架。

2006年4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向美国海军交付了首架新制造的MH-60R直升机(下图),该机完整地综合了其反潜和海面作战任务设备。MH-60R作为美海军的下一代反潜和海面攻击直升机,将替换现役老旧的SH-60B和SH-60F直升机。MH-60R 2005年初成功地完成了技术评审,2005年秋季又完成了为期5个月的使用评估。美海军预计到2015年将总共订购254架MH-60R,该机的最高年产量将达30架。所谓"新生产型"指的是全新制造的MH-60R机体结构。7架由旧SH-60B直升机改进而得的MH-60R已经交付美海军,包括4架交付给了太平洋舰队的训练中队,它们都综合了下一代任务系统。

2004年5月,西科斯基公司开始为MH-60S进行水雷传感器技术试验。这项试验包括悬挂、投放、拖曳和回收系统(CSTRS)的适航性,这也标志着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生产的机载激光水雷探测系统(ALMDS)载飞试验开始。CSTRS是一种机载水雷干扰(AMCM)系统,它能使ALMDS在MH-60S直升机上携带简便,其中还包括BRU-14挂架。BRU-14挂架可能被拖曳体导轨替换,以便悬挂、投放和回收拖曳的AMCM系统。在西科斯基公司斯特拉特福工厂完成装机试验后,该直升机将前往海军航空站帕塔克森特河,然后到巴拿马市,在今年晚些时候将进行补充试验。

2005年10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10月27日称,已获得海军一项价值7660万美元合同,为美国海军完成5套机载水雷对抗(AMCM)系统在MH-60S上的综合和飞行试验。洛·马公司系统综合部负责多用途解决方案的副总裁兼总经理Jeff Bantle在一项声明中称,"我们将对AMCM通用控制台和通用座舱航电组件进行硬件和软件升级,这些升级工作是下一代水雷探测和中和系统综合到MH-60S直升机及机组人员的至关重要的一步。"。这项合同是为先期合同注入的一笔新资金,先期合同主要是设计工程和部分AMCM系统综合。这项工作计划于2010年前完成。洛·马公司将完成AMCM通用控制台与2套水雷探测系统和3套水雷中和系统连接,,每套AMCM系统由2套水雷探测系统和3套水雷中和系统组成。该公司的通用控制台是机载控制系统,可使直升机上的AMCM操作员能部署和控制所有相关设施,以实施水雷对抗措施。Bantle 补充说:"直接从海军舰船上飞行全面综合的AMCM能力,将给予舰队在雷区严重限制海上交通的浅

水区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洛·马公司还将更新座舱航电软件,使飞行员能为正在执行的水雷探测或中和系统任务飞行正确的飞行航线。2套水雷探测传感器系统是AQS-20A声纳阵列和机载激光水雷探测系统(ALMDS),3套水雷中和系统是机载水雷中和系统(AMNS)、机载快速水雷清除系统(RAMICS)以及建制机载与水面影响系统(OASIS)。

此外,MH-60还将改装“大奖章-S”模拟训练系统。该系统是全色、可改变比例尺、照相结构/显微结构的模拟器,能够仿真前视红外系统、夜视镜、电视、曳光弹、导弹轨迹、烟雾、拉烟凝结尾迹、悬翼下洗流等。它还能够产生三维海洋建模,将向战术作战情景系统增加气象和武器效果,飞行员还将能够预览仿真环境中的目标和列车。预计2004年完成。2003年7月,MH-60S的机载扫雷(AMCM)改型机进行了首飞。MH-60S扫雷型在驾驶舱内增加了一个扫雷操作员站,增加了一个附加内部油箱,提高了飞机的拖曳能力。AMCM使MH-60S能为航母战斗集团和两栖戒备大队提供建制机载扫雷能力。该机计划于2005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

2002年初,美陆军开始以UH-60为平台进行“陆军机载指挥控制系统”(A2C2S)的性能测试。A2C2S是由雷声公司设计的后勤与通信支持系统,包括一个集中式通信显示模块和五台笔记本电脑工作站,全系统安装在一架UH-60上。该系统将能实现对广泛的地面部队进行空中后勤通信指挥支援的功能。预计到2005年美陆军将装备34套系统,从而使“黑鹰”家族再添新成员。

2003年6月美国海军结束了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负责系统综合的轻型机载多用途系统(LAMPS) Mk III MH-60R直升机的综合试验。洛·马公司是MH-60R项目的先进系统综合商,目前正为MH-60R研制的最后阶段进行下一阶段海军直升机任务的定义。MH-60R的技术评估计划于10月份开始。2005年8月,西科斯基公司交付首架MH-60R 直升机。在7月28日的试飞中,MH-60R飞行1.5小时,完成了所有的飞行任务,包括飞行控制检查,震动测量和动力系统检查。MH-60R是用于水下搜索和水面攻击的新型直升机,将替代现役的SH-60B和SH-60F飞机。预计海军到2015年将订购254架MH-60R,每年的生产数量将增加30架。在交付仪式后,还将在MH-60R上安装任务设备包。2003年10月,A TK公司收到西科斯基的一份合同,为美国陆军的MH/UH-60M生产轻重量复合材料尾部整流锥。传统尾部整流锥相比,新的部件可使重量减轻50磅(22.7千克),预计2006年完成验证。初始生产60个部件。该计划有可能扩展至1500架“黑鹰”直升机。相关的自动铺放及先进的手工铺层技术已被用来生产13英尺(4米)长的锥体

结构。

2003年12月,美海军将UH-60重大改型——“速度鹰”远程复合推进直升机的飞行试验工作移交给陆军。项目的管理权和资金移交后,演示验证的时间表和内容可能会调整。目前期望从2005年7月开始为期14个月的飞行试验。“速度鹰”以UH-60为基础研制,根据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NA VAIR)2000年授予的先期技术演示(A TD)合同,Piasecki飞机公司开始了研制工作,合同价值2600万美元。此项研究最初的目标是演示验证先进的直升机复合推进技术,该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现役直升机的速度、航程和机动能力。“速度鹰”在海军SH-60F直升机的基础上加装了带有襟副翼的固定机翼,以及一个安装在尾部的可调推力矢量涵道推进器。升力翼减轻了主发动机的负担,使得浆叶失速不再成为问题。涵道推进器能为飞机提供更大的飞行速度。Piasecki公司的官员相信,升级后的UH-60系列直升机的速度可以提高50%,作战半径可以提高130%。“速度鹰”的不足之处在于重量增大,因此需要为悬停提供更大的动力。“速度鹰”上的涵道推进器直径8英尺,约2.4米,已经成功通过了结构测试,飞机上的传动装置和减速箱也即将完成200小时的耐力试验。

2004年11月,美国陆军表示积极推进轻型多用途直升机(LUH)和武装侦察直升机(ARH)项目,竞争的公司包括波音公司、西科斯基公司、贝尔直升机公司和欧洲直升机公司。陆军表示有很多的“黑鹰”直升机长期在从事其它的任务,现在需要这些将“黑鹰”解脱出来,投入到直接作战任务中。此外ARH也将部分担当取消了的RAH-66武装直升机的任务。LUH将是商业成品,采取商业方式支援,取得FAA适航证,这样,当某一部件到了寿命期时,陆军不用操什么心,会有工业界来解决这一问题。LUH项目将在生产阶段(C里程碑)进入采购过程。美陆军航空兵项目执行官Bogosian在陆军协

会年会上说,LUH和ARH项目都已包括在2005财年预算中,并同样包括在“项目目标备忘录(POM)”中。他说,国会以经费超前于需求和需要为由而削减了预算申请额度,我们正在开展工作以恢复被削减的经费。美陆军多用途直升机项目主管Mahanna说,LUH 将用于非作战任务,从搜索与援救到国土安全;首支部队将在2006~2007财年完成装备。他说,我希望LUH飞机本财年能落实。

2005年11月,美国海军水面战中心授予雷声公司一份价值3140万美元的合同,为MH-60直升机和"掠夺者"无人机计划提供多光谱目标瞄准系统(MTS-A)。MTS-A是一种综合的光电与红外成像系统,将为MH-60提供全天候搜索能力,并为机载AGM-114B/K"海尔法"导弹提供激光指示。MTS-A系统有7种功能,包括三种模式的自动视频跟踪、电子放大、图像融合、彩色电视、目标指示、测距与照射,以及模拟与数字视频输出。雷声空间与机载系统公司将负责交付32套MTS-A系统,该合同还包括再提供19套系统的选项。

2006年4月美国国防合作局称,泰国已提出申请购买6架洛克希德·马丁-西科斯基公司MH-60S直升机以及相关设备与服务。如果所有的选择项目均实施,总金额可能高达2.46亿美元。泰国皇家海军需要这些直升机执行通用运输任务。在近期的海啸救援行动期间,泰国感到特别需要提高它的海上防御和救灾能力。泰国已有UH-60直升机,故不难吸纳这些将要增加的直升机。这些飞机的主要合同商将是西科斯基、洛克希德·马丁和通用电气公司。目前尚不清楚与这项潜在销售有关的补偿协议。当这些直升机到达时,将要求美国合同商多达10名代表短期访问泰国,但每次访问不超过3个月,并要求提供一名外场服务代表在泰国长达2年时间。

2006年5月,将装备AH-64和UH-60"黑鹰"直升机的通用电气公司T700发动机改装为新的701D构型的工作正在陆军的Corpus Christi大修厂全面开展。在本财年里,已经用CT7民用涡桨发动机改进的硬件改装了270多台T700发动机。T700-GE-701D的轴功率为1491kW, 比701C的大4%~5%。据该公司T700军用项目和支持主任Scott Reed 说,耐久性的改善预计使部件寿命提高一倍。Scott Reed说,重构的发动机在飞机上的工作时间应该延长30%。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工作的热端部件包括第1级涡轮转子和静子叶片以及燃烧室火焰筒和外套。陆军的改装项目主管Brad Huhlein说,在本财年估计将改

黑鹰坠落:美军折戟索马里

黑鹰坠落:美军折戟索马里 近日,美军海豹突击队突袭索马里,欲抓捕“青年党”头目。不过,行动因遭到猛烈还击而失败。历史上,美军还曾有一次在索马里折戟的军事行动,即著名的“黑鹰事件”。 <抓捕行动遭受围攻> 20世纪90年代初,索马里因总统被推翻陷入混战。1992年底,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维和部队被派驻索马里,提供人道救济并维持秩序。但当地反对派对此不满,认为美国是为获取石油,以艾迪德为首的军阀“索马里联合大会”更是伏击维和部队致数十人伤亡。 1993年10月3日下午,美军为抓捕艾迪德的助手,派约160名特种部队士兵乘“黑鹰”直升机降落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抓捕了24名武装人员。但撤退时,有人向美军开火,并向民众广播“出来为你的家园战斗吧”,武装人员蜂拥而至。 <2架黑鹰战机被击落> 紧急关头,美军指挥官决定将护送车队分成2批,在“黑鹰”掩护下撤离。但是,围攻者不只有枪械,还有火箭筒。战斗中,1架“黑鹰”被击落,救援部队试图解救坠机中生还的士兵时,又有1架“黑鹰”被击落,1架搜救直升机被击伤。地面上,1辆运载卡车也被炸成碎片。 美军只得再派150名士兵乘卡车和“悍马”车增援。快天亮时,

解救行动才完成。经统计,美军死19人,伤70余人,2架飞机被击落,3架被击伤,数辆战车被击毁,遭受越战以来最惨重失败。 <被迫寻求政治解决> 当第2天美军士兵尸体被拖着游街的镜头传遍世界时,舆论哗然。媒体指责克林顿政府盲目更改维和任务,国际上也认为美军超出“人道主义”范围,在进行“肮脏的战争”。 行动不但没抓到艾迪德,反而使其更得人心,克林顿认识到应政治解决索马里问题。最终,双方秘密谈判商定:艾迪德交出被俘美军飞行员和美军士兵尸体,美军则释放艾迪德的俘虏,不再把艾迪德派作为打击目标。1995年3月,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出摩加迪沙,耗资20多亿美元的维和行动失败。 >>>最新资料显示,摩加迪沙之战实际上也是美军与“基地”组织首次交锋。当年索马里内战时,“基地”曾派人培训武装人员,并给予武器、金钱支持。据悉,击落“黑鹰”者就是“基地”组织培训的。 (世界新闻报)

黑鹰来袭:记美国黑鹰直升机

黑鹰来袭:记美国黑鹰直升机 机长:19.6米 机高: 3.9至5.1米,视型号不同有差异 旋翼直径:16.4米 重量:9450至10350千克,型号不同有差异最大速度:333千米/时 最大航程:600千米。

美国的“黑鹰”中型多用途直升机是由西科斯基公司研制的。UH-60A于1974年10月首飞,是“多用途战术运输飞机系统UTTAS“计划的产物。该计划旨在发展一种替代UH-1的直升机。 1972年8月,西科斯基公司的YUH-60A击败波音YUH-61A,获得了UTTAS计划的订单。1976年该机获得“黑鹰”的名称。“黑鹰”直升机已经在多个国家中服役了20年,并将继续服役很长时间。仅美国陆军、国民警卫队就拥有1500架现役的“黑鹰”。“黑鹰”能按任务需要携带不同的设备,能胜任的任务包括运输、渗透、反潜、救援、电子战、炮兵支援、攻击控制以及和平用途。 目前该机仍在批量生产。由于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对“黑鹰”机队的损耗较大,美军于2007年再次定购了大量“黑鹰”系列直升机。 为适应多种不同任务,“黑鹰”系列在基型之外发展了多种改型。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一系列“黑鹰”。

UH-60A是H-60系列基型,于1974年10月首飞。UH-60A源自于美国“实用战术运输飞行系统”计划。该计划旨在研制一种可用于人员运输、指挥和侦察的中型直升机,用于替代数量庞大的UH-1“依洛魁”直升机。1972年8月美陆军在此计划中选定西科斯基公司的S-70型民用直升机的军用试验型号YUH-60A和波音公司的YUH-61A试验机作为计划的两个竞争对手。波音的YUH-61A于1974年首飞,采用四叶复合材料旋翼和通用电气T700发动机,与YUH-60A的动力装置相同。在1976年12月西科斯基赢得了竞争合同,并获得正式代号“黑鹰”。

★ 黑鹰在中国

★ 黑鹰在中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80年代中期创建陆军航空兵,当时解放军内部的直升机奇缺,国产的直-5性能较差,开发的直-6、直-7相继下马,陆军航空兵成立后,迅速将军内的所有直升机集中起来,在这批直升机中,1984年从美国进口的S-70黑鹰特别引人注目,不光因为特殊的背影,而且还因为该机优良的性能。8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迎来了破天荒的蜜月时期,双方在军事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合作,中国政府不仅邀请了格鲁门公司改进歼-8歼击机,而且还开始了美制装备的采购。1984年7月,中国政府与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签订购买24架S-70民用黑鹰直升机的合同,每架售价700万美元(较新型的UH-60L目前报价为860万美元,MH-60G则为1020万美元),虽然对于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相当于人民币近5000万一架的黑鹰似乎有点奢侈,但后来在使用中证明该机优良的性能是值得花这么多钱去购买的。1984年11月首批4架黑鹰运抵中国天津,最后一架于1985年12月交付。该机全部由美国西科斯基公司制造,是目前解放军序列中不多的为大众所熟知的美式装备之一,也是迄今为止解放军所拥有的高原性能最优秀的通用直升机。我国购买的黑鹰是西科斯基S-70系列中的民用型号S-70C,西科斯基公司为我国黑鹰分配的编号为S-70C-2,该机原先采用两台通用电气公司的CT7-2C,输出功率1625轴马力,也可以是CT7-2D涡轴发动机,输出功率1723轴马力。变速箱输出功率3130轴马力,内部油箱1370升,旋翼刹车进行了较大的改进,使用了SH-60海鹰的上部主减速壳体,用LTN3100 VLF导航系统代替了美军标准的多普勒导航系统。最大起飞重量9185公斤,转场航程大于500公里,外部货物钩可以起吊3630公斤重的货物。该机配备两名飞行员,货舱内一般情况下可以搭载12名乘员,紧急情况下可以搭载19名乘员。引进黑鹰之前,我军并无可在海拔3000米以上使用的直升机。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含氧量低于海平面的一半,任何发动机功率都会减少40%左右,而且青藏高原气候恶劣,一般直升机飞不了,甚至有传言称,有一次一架国产直升机为执行特殊任务飞了一趟墨脱,落地后竟发现机身拉长一尺,飞机就此报废。即便是引进之后,解放军仍花了极大人力物力才完成了对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飞行航线、各种高度起飞重量和载重的理论研究,解决了启动功率等一系列理论难题,再进行了实地试飞论证。光是理论计算、试验,就用了三个月。试飞则从海拔1700米的机场开始,逐步向高原推进。到了标高3000米以上,发动机功率急剧下降导致飞机升力不够。又经过三个月,我科研人员终于克服了技术困难,解决了升力问题。最终黑鹰飞越了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降落在阿里地区。我方技术人员温清澄的《直升机在高原的使用和维护》论文,令世界第一次认识了在青藏高原直升机飞行的种种特性与巨大困难。美国各方面也以此作为重要结果和经验,西科斯基公司更是获得了巨大的广告效应。据外刊报道,引进的这些黑鹰主要部署北京军区和成都军区,1985年后进入西藏和新疆的高原地区服役。军方非常欣赏其高原性能,实际上S-70也是陆军航空兵唯一能在高原区顺利运作的直升机,该机的发动机性能优良,而且机上有完善的除冰系统可以降低在高原地区使用的风险。S-70先后参加过多次抢救西藏灾区和返回式卫星回收的任务,使用强度大,在1989年以前总飞行时间就超过了11000小时。高的出勤率自然会使事故次数增多,黑鹰的使用环境主要是青藏高原,气候条件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恶劣的了,已发生过多起机毁人亡的事故。但多数是由于气候原因或人为操作失误造成,只有少数是机械故障导致的。据报道,1987年10月8日,当时一架隶属于解放军某部陆航团的黑鹰直升机在青海省内飞行时,尾桨突然失效坠地,落地后断成三截,造成三死十五伤,空军飞行事故和失效分析中心马上派员到场调查,同时西科斯基亦先后派出三批专家赴坠毁地检查残骸,双方对事故原因僵持不下。后来,我方专家组在直升机尾桨上发现一道难以察觉的金属刀痕,经电子显微镜及光谱分析后,证实是这道出厂时未检测出来的刀痕令金属疲劳及断裂导致机毁人亡,美方向中方赔偿300万美元,这也是中国进口军用飞机以来,首次成功向外商索偿。当然,黑鹰在中国使用最严重的事故是在1991年6月16日,一架黑鹰在西藏坠毁,机上包括成都军区多名高级将领在内的12名解放军人员全部遇难。陆航和西科斯基公司原本都对黑鹰寄予了很大希望,西科斯基公司曾经期望出售100架黑鹰给中国。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1989年之后这些想法都落空。我国曾试图对黑鹰测绘仿制,希望能够像直-8和直-9那样最终实现国产化,但迫于当时的工业基础过于薄弱,这个美好的想法最终还是未能实现。如果我国能够测绘仿制成功的话,我陆军航空兵的运输能力将会有质的飞跃。1989年之后,虽然中美关系再次陷入僵局,但维护黑鹰直升机的零部件供应却未曾中断,据称由于中国的黑鹰常用于西藏和新疆地区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因此美国各界并未反对出售上述零部件,中国一直能够从西科斯基购买必须的零部件(当然有些也是用了国产零部件),占据美国对中国大陆的军事贸易的相当部分。由于无法得到更多的S-70黑鹰,陆航很快转向购买俄罗斯的米-17直升机。大量的米-17缓解了陆航紧迫的需求问题。但总的来看,S-70的先进性是无容置疑的。例如,在S-70上的T700发动机只有两个保险丝,改进型甚至取消了保险丝。而米-8的发动机有很多处需要用到保险丝,调整点20多处,随机工具甚至多达45件。在我军中S-70的维护

小度写范文中国最大的直升机_贡献最大的中国直升机模板

中国最大的直升机_贡献最大的中国直升机 在直升机全力救灾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盘旋在灾区上空的直升机中,米系列是俄罗斯的,“黑鹰”是美国的。“超级美洲豹”是欧洲的,直-8也不过是法国“超黄蜂”的翻版…… 我国直升机发展从1956年苏联援建米-4直升机生产线启动算起。也不过52年,与欧美百年的直升机发展史相比,我们的起步晚了足足半个世纪。即便如此,我们在“旋翼之路”上依然顽强前行! 无论是仿制还是直接引进,我相信最终我们一定能拿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直升机! 评议区直升机与飞机同属重于空气的航天器,但直升机这个名称不同于飞机,在希腊语中没有一个相应的词。而是由法国人阿梅古根据希腊语中的“螺旋”和“机翼”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据西北工业大学姜长英教授考证,直升机的名字最早于1948年出现在我国的一本词书里,但被误称为“直升飞机”,至今这种不准确的称谓仍在我国广为流传,有时在与国外交流时还给翻译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呢! 原以为“直升机”、“直升飞机”怎么称呼都一样,看来以后要注意了。我国直升机发展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发展是很迅速的。这其中我们引进并装备了多型国外的直升机,因此在评选“贡献最大的中国直升机”时,这个“中国直升机”应该定义为在中国使用的直升机,由于我们是军事科普期刊,所以范围就成了在中国军队使用的直升机。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评选,那就是我军所使用直升机的装备数量、使用年限、所发挥的作用。那么在世纪之初购买的卡-28,在装备数量和使用年限上就没有优势可言了。对的,还有EC-120,它主要是商用,我们也将它排在“7榜”之外。在候选这几种直升机中,我们认为直-5应该排第一。从1963年定型并批量生产到1979年停产,直-5共生产了500多架,1989年退役。在近30年的服役中,该机在我国

中国黑鹰

中国黑鹰直升机 中国黑鹰直升机[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黑鹰已经不再是美国军队独享的装备,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军队(甚至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青睐的“明星”武器。无论出现在哪里,黑鹰旋起的光环永不坠落。 黑鹰在中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80年代中期创建陆军航空兵,当时解放军内部的直升机奇缺,国产的直-5性能较差,开发的直-6、直-7相继下马,陆军航空兵成立后,迅速将军内的所有直升机集中起来,在这批直升机中,1984年从美国进口的S-70黑鹰特别引人注目,不光因为特殊的背影,而且还因为该机优良的性能。80年代初期,中美关系迎来了破天荒的蜜月时期,双方在军事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合作,中国政府不仅邀请了格鲁门公司改进歼-8歼击机,而且还开始了美制装备的采购。1984年7月 ,中国政府与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签订购买24架S-70民用黑鹰直升机的合同,每架售价700万美元(较新型的UH-60L目前报价为860万美元,MH-60G则为1020万美元),虽然对于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相当于人民币近5000万一架的黑鹰似乎有点奢侈,但后来在使用中证明该机优良的性能是值得花这么多钱去购买的。1984年11月首批4架黑鹰运抵中国天津,最后一架于1985年12月交付。该机全部由美国西科斯基公司制造,是目前解放军序列中不多的为大众所熟知的美式装备之一,也是迄今为止解放军所拥有的高原性能最优秀的通用直升机。 我国购买的黑鹰是西科斯基S-70系列中的民用型号S-70C,西科斯基公司为我国黑鹰分配的编号为S-70C-2,该机原先采用两台通用电气公司的CT7-2C,输出功率1625轴马力,也可以是CT7-2D涡轴发动机,输出功率1723轴马力。变速箱输出功率3130轴马力,内部油箱1370升,旋翼刹车进行了较大的改进,使用了SH-60海鹰的上部主减速壳体,用LTN3100 VLF导航系统代替了美军标准的多普勒导航系统。最大起飞重量9185公斤,转场航程大于500公里,外部货物钩可以起吊3630公斤重的货物。该机配备两名飞行员,货舱内一般情况下可以搭载12名乘员,紧急情况下可以搭载19名乘员。 引进黑鹰之前,我军并无可在海拔3000米以上使用的直升机。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含氧量低于海平面的一半,任何发动机功率都会减少40%左右,而且青藏高原气候恶劣,一般直升机飞不了,甚至有传言称,有一次一架国产直升机为执行特殊任务飞了一趟墨脱,落地后竟发现机身拉长一尺,飞机就此报废。即便是引进之后,解放军仍花了极大人力物力才完成了对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飞行航线、各种高度起飞重量和载重的理论研究,解决了启动功率等一系列理论难题,再进行了实地试飞论证。光是理论计算、试验,就用了三个月。试飞则从海拔1700米的机

黑鹰直升机飞控系统及仿真

第二十四届(2008)全国直升机年会论文 黑鹰直升机飞控系统及仿真 郑文东陈仁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16) 摘要:黑鹰(UH-60)直升机作为通用战术直升机,其飞行控制系统中的混合器、平尾安 装角随飞行速度的变化等设计有特色。对我国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参考实用价 值。本文全面介绍了黑鹰直升机的飞行控制系统的组成、控制流程及功能,并应用simulink 对增稳系统进行了仿真实验。 关键词:直升机;飞行控制;稳定增稳;非线性;仿真 1 引言 由于直升机存在各个运动部件的气动耦合、惯性耦合、结构耦合及运动耦合,其操纵性、稳定性和机动性就变得很差。任何受扰运动都会使直升机显出极不稳定的特性,比如悬停和小速度时受扰运动的悬停振荡模态和前飞时受扰运动的纵向沉浮振荡模态都表明无飞控系统改善的直升机的操纵是很复杂的。因此,直升机必须加装飞控系统来改善其特性,改善直升机的操稳性能,减少各个运动部件的耦合,从而减轻驾驶工作负荷。黑鹰直升机作为通用战术直升机,其飞行控制系统中的混合器、平尾安装角随飞行速度的变化等设计有特色。对我国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参考实用价值。本文对黑鹰直升机飞控系统进行分析,并对小速度下的运动模态进行了simulink下的仿真。 2 黑鹰直升机飞控系统模型的组成 直升机模型的运动模态包括姿态运动和轨迹运动。一般意义上,飞控系统功能便是部分或全部完成姿态与轨迹控制,并且改善飞行品质。本文以黑鹰直升机飞控系统为例进行分析,该直升机除具有上述功能外,在设计上还有其自身的三个特点。偏差作动器作动器作为飞控系统中单独一个通道被分离出来便是其中的第一个特点,它的主要功能是解决黑鹰直升机前飞速度80knot至180knot下速度对迎角的静不稳定特性,低于80knot由水平安定面解决;第二个特点就是水平安定面随动设计,直升机速度低于80knot时,水平安定面与速度、俯仰角和总距等参数随动。除此之外,水平安定面在小速度爬升、巡航和自转下滑等运动下对迎角起到优化调节的作用,在自转下滑时平尾迎角为-6度,水平悬停下的平尾迎角为34度;第三个特点是混合器的设计,其功能是通过纯机械操纵进行解耦。下面就从组成黑鹰直升机飞控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介绍和分析。 图1给出了黑鹰直升机飞控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内回路、外回路、偏差作动器和

影响直升机飞行安全的十大危险源

影响直升机飞行安全的十大危险源 导语:在直升机飞行当中,有很多影响飞行安全的危险源,有些是自然的,有些则是人为因素所致。要避免这些危险源变成真正的危险,需要飞行员、地勤人员,甚至飞机设计师的共同努力,确保每个过程都得到有效处理,才能确保安全飞行。 本文在汇总大量国内外直升机事故安全的基础上,初步归纳出影响直升机飞行安全的十大危险源,并针对每一种危险源佐以典型整合进行配合说明,旨在引起更多参与直升机研发、飞行和管理人员的关注,以便更加客观地认识和掌握影响直升机飞行安全的种种因素、特点和规律,掌握提高直升机飞行安全工作的主动权。 低空线缆 事例1:某单位一架直升机实施昼间野外场地起降训练,机组起飞24分钟后联络中断。事后查明,机组在返航时违反规定的飞行高度(真高100m—200m),擅自在地形复杂的地区做超低空飞行,造成直升机与距地高19m的220KV高压线相撞,机组成员全部遇难。 事例2:某航空公司一架直升机执行灭虫任务,机组在作业过程中,飞行高度过低,精力分配不当,对外观察不细,未发现前方200m处高19m的35KV高压线,与电线相撞后直升机严重损坏,机组一人遇难,一人重伤。 解析:当今城镇、农村的联网电缆密集分布,空中不易辨识,直升机飞行高度较低,在飞行机组不注意时危险就会悄然临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低空线缆仍是直升机超低空飞行的头号杀手,飞行机组应对些高度关注。 图1、伊朗一架直升机撞到高压电线坠毁,造成10人死亡

图2、直升机旋翼撞断高压线使直升机迫降 航线上的鸟禽 事例1:1981上3月2日,埃及国防部长巴达维中将一行乘坐的直升机专机从基地起飞后上升至离地约15m时,突然无法正常操控,进而急剧下坠、油箱爆炸。事后查明,直升机刚一升空,便撞到一群飞鸟,鸟被吸发动机后,打坏了高速运转的发动机涡轮叶片,致使直升机功率损失、状态失衡,坠地爆炸。 事例2:某航空公司执行峡谷景点空中游览任务,直升机起飞后与惊起的鸟群相撞,为防止撞山,飞行员紧急实施水面迫降,事故致使飞行员受伤,2名乘客失踪。 解析:各类航空器与鸟类相撞的事故安全高发不断,直升机与鸟禽相撞大都发生在起飞上升和下滑着陆等阶段,由于旋翼的挥舞,鸟禽并不能贴近直升机机身,但高速旋转的气流往往会把肆意横飞的鸟禽卷进旋翼涡流圈,甚至吸进发动机,后果往往很严重。

外军救护直升机概况

外军救护直升机 (一)外军救护直升机发展历史 有文献记载的直升机救护最早出现于二战期间(1944年4月),一架西科尔斯基YR-4B 直升机由美国陆军少尉Carter Harman驾驶,成功实施了3名英军伤病员的空运后送。 20世纪50年代初,救护直升机差不多同时在朝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和北非战争中的战术地区开始正式应用。1950年4月4日,美军用Bell 47型直升机实施了战后第一例伤病员空运后送,伤病员躺在篮式担架内,担架固定在起落装置顶部。据估计,朝鲜战争中共用直升机后送了20000名伤病员,伤死率从二战的4.5%降至2.5%。但在此阶段,由于技术限制等原因,尚不能实施伤病员的途中救护。 以越南战争为代表的20世纪60、70年代的世界局部战争,使伤病员后送进入了成熟阶段。同时,由于直升机技术性能的不断提高,也进一步促进了救护直升机的发展。美国开始有了经过改装的救护直升机。这一阶段发展的突出特点有两个:一是加强了对直升机构型本身的改装,如:20世纪60年代,英国研制的“S-61”型直升机,舱内有现代导航、雷达、定位和测高计等装置,美国的Bell UH-1直升机配备了机上使用的抽屉式担架和充气担架,还在机上装备了氧气面罩、床头灯、个人污物袋、叫人铃、警灯、给氧和抽吸设备。有的还专门安装了伤病员专用供氧系统和伤病员个人供氧设备,有的设置了卫生员室、隔离室,有的设立了医务工作区,在那里装配了舱内灯光和各种医疗操作开关、阀门等。二是机上卫生装备向制式化标准化方向发展。70年代,美国军事空运司令部与战术空军司令部研制了几种制式战术和战略医疗箱,确定了整套医疗卫生装备标准,并列入了战备库存清单。西班牙陆、海、空三军统一了担架规格,大大方便了伤病员的上下机。这一阶段,通过直升机等的使用,伤病员的后送等待时间已经降到了1小时以内,伤死率降至1%。 进入20世纪80~90年代以后,伤病员救护直升机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进一步发展,体系日臻完善。 (二)外军救护直升机发展现状 目前,外军的救护直升机一般分专用型和临时改装型两种。专用型救护直升机,是客(货)运输机经过专门卫生改装,机上医疗设备完善,性能先进,设备与直升机合为一体,专机专用,只用于伤病员的搜索、救护、医疗后送及途中急救、卫勤增援等用途;临时改装型救护直升机,主要是在通用直升机或运输直升机机舱内装上担架支架、吊挂带及担架固定装置,将制式的成套便携式机上卫生装备装上飞机,但不在飞机上固定安装,从功能上又可以分为后送型和治送结合型两种,前者以大批伤病员的后送为主,后者则兼顾伤病员后送及途中的

黑鹰行动军刀部队-全攻略

黑鹰行动军刀部队-全攻略 哥伦比亚任务 columbia 1 炸毁毒品运输船 Drug smuggling harbor 一开始,2架黑鹰将4名三角洲队员空降到敌人基地附近的山谷,沿着雷达指示来到桥头,干掉桥头的守卫,过桥,会看到一艘船从桥下驶过,连发炸毁它,继续前进,来到一个小村落,这里有村民,不要误伤了,大概有9,10个敌人,还有一个医药点和补给弹药的地方。打完村落,会有2部武装车开过来,还有一群敌人蜂拥的从岸边过来,将他们一一击溃(A 09 = GOL D=建议:如果你打得好,可以不要急于补血,留着以后有用的时候再补,这里要存盘一次),然后在这个村落里面可以看到远处的敌人总部的码头上有一个RPG,(A09 =GOLD=建议:用B键调用望远镜来确定目标,然后点射击毙)要把这个RPG干掉才能从岸边过去敌人总部。上岸后,不要走总部 外围,直接到总部铁丝网的旁边,一定要耐心的,仔细的干掉总部里面很多敌人,有RPG,有跑过来杀你的,有躲在汽车后面的,总之一定要小心,打到里面没有动静了再进去里面。( A09 建议:如果这个时候被打伤了,还可以回去刚才的村落补血)进去总部后,直接到岸边上,去完成炸船的任务,要把两个游艇都放上炸药引爆,注意不要张扬的跑过去,岸边还有敌人看着你呢。(A 09= GOLD=建议:炸完两艘船后存盘一次。)这个时候你应该在总部的最里面,此时你可以找到雷达标志了A的地方是一个弹药库(A0 9=G OL D=建议:这里有一个敌人的机枪,扔手雷炸它玩玩),你可以补充和更换武器,我A09就换成了一把MP5,然后回到岸边,从岸边直达你刚才上岸的地方,速度要快,因为敌人的增援部队会从总部入口来2部武装车和RPG,你在你上岸的地方,也就是武装车的侧面可以轻松的打掉它,(A09= GOLO= 补充;如果走里面,会很难 突破,侧面很好!)然后根据雷达指示,你要进入一个山谷到达撤离地点,这个山谷遍布RPG,你要在入口的树后用MP5一个个的打掉左右两边的RPG,否则,会死得很难看的。一定要慢,最后到达撤离点的黑鹰完成任务(A0 9补充:此关有3次存盘机会) 2 捣毁毒品运输基地 Jungle Airfield Takedown 由于这关有黑鹰直升机的帮助,显得很简单,一开始2架直升机将敌人的基地扫射一边就ok,降落后要你去确认以下无线电发射器是否被摧毁,你直接上到岗楼顶上将那个闪光的发射器打掉,马上就有一群敌人从树林里蜂拥而来,用敌人的机枪打吧,省点子弹,哈哈,(A 09=G OLD=提示:要注意哦,打完一轮,不要急着下岗楼,要打三轮,敌人大大的狡猾)打完三轮后,下岗楼继续上飞机,去另一个敌人的基地,飞机降落后,会有一部武装车尾随着出现,你先回头打掉它,然后和队友上车,注意要上后面的那辆车!(A09 =GO LD=建议:这里存盘一次。)路上有很多的敌人在路两旁,你只要蹲下在车尾,敌人会傻乎乎的跟着汽车跑,你一个个打掉就ok,到达了敌人飞机场的外围了,你只要远远的支援你的两个不要命的队友就可以了,等飞机启动的时候,拿起你的AT4发射,将飞机打爆。然后用203榴弹远程支援打掉岗楼上的机关枪,再大摇大摆的进入机场吧!然后是到两个大仓库里,将所有的毒品和武器箱子打爆完成任务。(A 0 9=G O LD=补充:本关有3次存盘机会) 3 丛林之战 jungle raid 不用多说了,一队人简单的到达一片敌人的基地门口,杀入进去,比较简单,注意先打敌人的高塔和机枪手。冲进去后,要你到中间的一个地道里面去拿一个文件,然后退出来进入游戏的高潮

直-8直升机

核心提示 直-8是中国90年代以法国超黄蜂直升机为基础仿制的一款中型直升机,该机在最初的研制过程中,曾经历过一些波折,但通过不断改进,最终成为一款成功的中型直升机。但作为国产运载能力最强的直升机,直-8依然没能填补国内缺乏重型运输直升机的空白。 在去年地震救灾中表现突出的直-8直升机。直-8直升机现已有多种型号成为了 一个系列。 上世纪60年代,中国为提高部队的空中机动作战能力,提出研制一种可以装载一个排的重型直升机,编号为直-7,该机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4吨,载重3.5吨, 直-7采用两台792涡轴发动机,旋翼为直-5主桨叶6片,为最大起飞重14400千克,有效商载3500千克,最大速度24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 35O 千米,实用升限6000米。由于当时国内经济技术基础薄弱,直-7的研制进展并不顺利,难以在80年代初投入使用,而我国在70年代已经决定在向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试验,这就是718任务,718任务包括舰载直升机分系统,执行返回舱低高度轨迹的测量、落点测量及返回舱的搜索与打捞,考虑到当时我国还没有舰载直升机部队,因此要提前进行相关系统的改装和训练,而直-7显然跟不上进度,为此我国于1973年从法国采购12架SA-321超黄蜂直升机用于718工程,1975年开始改装工作,共完成遥测、航测和搜索打捞飞机三型四架,1980年5月18日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718工程改装机仅有5分钟就完成了返回舱的打捞任务,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进入80年代为提高我国海军的反潜能力,相关厂所在SA-321的基础上改装了反潜直升机,其配备了引进的ORB-32WAS对海搜索雷达、HS-12吊放式声呐及音响处理设备和A244S反潜鱼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