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章 粉碎、筛分和混合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4.78 MB
- 文档页数:41
粉碎、筛析、混合粉碎、筛析、混合学习目标:1、掌握粉碎的目的、方法及其应用。
2、熟悉药筛的种类,药筛和药粉的分等。
3、熟悉混合方法、混合原则。
一、粉碎(一)粉碎的目的粉碎的目的:增加药物的表面积—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或溶出,增加药物的溶解与吸收;利于调剂和服用,利于制成各种制剂。
(二)常用方法:1、干法粉碎:大多数药材,直接干燥粉碎。
①单独粉碎——系将一味药物单独进行粉碎的方法。
适用于氧化与还原性强的药物(火硝、硫磺、雄黄);贵重细料药(冰片、麝香、牛黄、羚羊角);刺激性药物(蟾酥);毒性药物(马钱子、轻粉);树脂、树胶(乳香、没药)等。
②混合粉碎——将处方中药物经适当处理后,全部或部分药物掺合在一起共同粉碎的方法。
2、湿法粉碎:属单独粉碎加水或其他液体研磨粉碎的方法。
①水飞法:系将非水溶性药料先打碎成块,置研钵中,加适量水,用力研磨,直至药料被研细。
但水溶性药物不宜。
②加液研磨法:系将药料先放入研钵中,加少量液体进行研磨,直至被研细为止。
3、低温粉碎:含糖和粘液的粘性药、树脂树胶,干浸膏等,低温时增加脆性,易于粉碎。
4、超微粉碎:粉碎体粒径为1~100nm称为纳米粉体,0.1~1μm的称为亚微米粉体,粒径大于1μm称为微米粉体。
使植物细胞壁破壁率〉95%,提高含原料药材的生物利用度。
二、筛析(一)含义和目的1、含义:筛析是固体粉末的分离技术。
2、目的:将粉碎好的粉末分级,供制备不同剂型用;使物料粉末起混合作用,从而保证制剂中药物的一致性。
(二)药粉分等:《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固体粉末分为六级:最粗粉、粗粉、中粉、细粉、最细粉、极细粉。
最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中粉—指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细粉—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最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极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二)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2.粉碎(1)粉碎的概念与意义1)粉碎的概念粉碎是将大块物料破碎成较小的颗粒或粉末的操作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减少粒径、增加比表面积。
当颗粒形状一定时,颗粒越小,其比表面积越大。
颗粒大小减少到十分之一,总面积可显著增加。
通常把粉碎前粒度D与粉碎后粒度d之比称为粉碎度(n)。
2)粉碎的意义①细粉有利于固体药物的溶解和吸收,可以提高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②细粉有利于固体制剂中各成分的混合均匀,混合均匀程度与各成分的粒径有关;③有利于提高固体药物在液体、半固体、气体中的分散性,提高制剂质量与药效;④有助于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等。
(2)粉碎的机理、方法及设备①粉碎机理:物质依靠其分子间的内聚力而聚结成一定形状的块状物。
粉碎过程主要依靠外加机械力的作用破坏物质分子间的内聚力来实现的。
粉碎过程经常伴随温度上升。
粉碎过程常用的外加力有:冲击力(impact)、压缩力(eompress1on)、剪切力(cutting)、弯曲力(bending)、研磨力(rubbing)等。
②粉碎方法:粉碎方法可以根据物料粉碎时的状态、组成、环境条件、分散方法等不同分为:干法粉碎、湿法粉碎、单独粉碎、混合粉碎、低温粉碎、流能粉碎等,较常用的方法是干法粉碎和湿法粉碎;干法粉碎是将药物干燥到一定程度(一般是使水分小于5%)后粉碎的方法,而湿法粉碎是指在药物粉末中加入适量的水或其他液体再研磨粉碎的方法,这样“加液研磨法”可以降低药物粉末之间的相互吸附与聚集,提高粉碎的效果。
根据被粉碎物料的性质、产品粒度的要求以及粉碎设备等不同条件分为:A.闭塞粉碎与自由粉碎:闭塞粉碎是在粉碎过程中,已达到粉碎要求的粉末不能及时排出而继续和粗粒一起重复粉碎的操作。
这种操作,粉末成了粉碎过程的缓冲物或“软垫”,影响粉碎效果,能量消耗比较大,常用于小规模的间歇操作。
自由粉碎是在粉碎过程中已达到粉碎粒度要求的粉末能及时排出而不影响粗粒的继续粉碎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