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浙教版数学中考复习之专题一:数与式

2019届浙教版数学中考复习之专题一:数与式

2019届浙教版数学中考复习之专题一:数与式
2019届浙教版数学中考复习之专题一:数与式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能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能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或意义);能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出这一对象。

(2)理解:能描述对象特征和由来;能明确地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掌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4)灵活运用:能综合运用知识,灵活、合理地选择与运用有关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数学任务。 二 知识要点

1.实数的有关概念 (1)实数分类

??????

???

?

???????

????

???????正整数整数零负整数有理数实数正分数分数负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还可以分为:正实数、零、负实数;有理数还可以分为: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解题中需考虑数

的取值范围时,常常用到这种分类方法。特别要注意0是自然数。

(2)数轴

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这种一一对应关系是数学中把数和形结合起来的重要基础。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3)绝对值 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这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 (4)相反数、倒数

相反数以及倒数都是成对出现的,零的相反数是零,零没有倒数。“任意一对相反数的和是零”和“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是1”的特性常作为计算与变形的技巧。

(5)三种非负数

||a a a a 、、()20≥形式的数都表示非负数。“几个非负数的和(积)仍是非负数”与“几个非负数

的和等于零,则必定每个非负数都同时为零”的结论常用于化简求值。

(6)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 2.实数的运算

(1)实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2)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在实数范围仍然适用;实数的运算律、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中考复习之专题一 数

||()()()

a a a a a a =>=-

?0000

(3)加法及乘法的运算律可用于实数运算的巧算。

(4)近似数的精确度、有效数字、科学记数法的形式为

a a n

?≤<10110(其中,||n 为整数)。 (5)实数大小的比较:两个实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零和一切负数;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数较大;两

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较小。常用方法:①数轴图示法。②作差法。③平方法等。

例1.已知x 、y 是实数,且满足

()x y -+-=4102

,求x+2y 的值。 解:因为,()x y -≥-≥40102

又()x y -+-=4102

所以,()x y -=-=40102 所以,x y ==41 所以x y +=+?=24216

说明:这是一个条件求值问题,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可求出x 、y 的值,从而问题可解。

例2.2005年10月12日9时15分许,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飞船在太空共绕地球77圈,飞行路程约为330万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则“神舟”六号飞船绕地球平均每圈约飞行()

A.428104.?千米

B.429104.?千米

C.42815

.?0千米D.

429105.?千米 简析:330万千米=3300000千米,3300000÷77≈42857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429104.?。

解:选B 。 说明:运用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表示生活中的数据问题,是新课标的主要内容之一。本题综合运用了近似数、有效数字、科学记数法等知识。

例3.计算:

解:

=?--+÷=?--+493249129

44932112()()

=

?-=-

4

9289

()

说明:进行计算时,首先要注意观察题目中有哪几种运算,思考有无简便方法,然后确定运算顺序。注意遇到同一级运算时,应按自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并要随时检查运算结果的符号。

例4.比较下列实数大小:

()与;()与119289

1423542-

-

解:(1)解1(作差法):

因为

19289141992281280-=-?=>所以1928914>

例题精讲

()()()()23112231215222

?----÷-.()()()()23112231

2

15222?----÷-.

因此-

<-1928914

解2(作商法):

因为19

28914192814919

18

1

=?=>

(2)解1(平方法):

因为(),()3545434822==

又,,4548350430<>>所以3543<

解2(比较被开方数法):

因为,35354543434822=?==?=又4845>所以4845>

因此4335>

说明: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还可以化为小数或同分子的分数、同分母的分数来比较。

例5.请你将1121314151

6,,,,,-

--按一定规律排列如下:

第1行1

第2行-

121

3

第3行-

-1415

1

6 第4行17

1819110-- 第5行111

112113114115--

第6行-

--116117

1181191201

21 ……

则第20行第十个数是多少?

解:观察①每行的数的个数与行数相同;②每个数的分母都是自然数呈递增趋势;③分母为偶数的数为负数;④每行最后一个数的分母是每行个数之和。

所以第19行最后一个数的分母为

1231911919

2190

++++=

+?=……()

第20行第一个数就为1191,第20行第十个数就为-

1

200

所以1928914>

因此-

<-19289

14

例6.实数a 、b 、c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分别是A 、B 、C ,其位置如图所示。试化简:||||||||c c b a c b a -++-++。

解:由图可知:a b c b c b a c a ><<<><000,,,,,||||||||

所以,||||c c c b c b =-+=-- ||||a c a c b a b a -=-+=--,

所以||||||||

c c b a c b a c c b a c b a c -++-++=-+++---=-

说明:这类绝对值化简问题,关键是脱去绝对值的符号,转化为一般的实数运算,而脱去绝对值的符号,

又得先判定绝对值符号中各个数的正负性,本题无论是数形结合还是绝对值问题的化简都很有代表性。

例7.现定义两种运算“”“”⊕?对任意两个整数a,b ,有a b a b a b ab ⊕=+-?=-11, 求46835?⊕⊕?[]()()的值。 解:由知a b a b ⊕=+-⊕=+-=16868113

由知a b ab ?=-?=?-=135351

14 ∴?⊕⊕?=?⊕=?+-=?=?-=46835413144131414264261103

[]()()()()

(一)、精心选一选

1.在112,,--这三个数中,任意两数之和的最大值为( ) A.1 B.0 C. -1 D.-3

2.一个有理数的平方与它的立方相等,这样的有理数是()

A.0,1

B.-10,

C.11,-

D.-110,,

3.有一种记分方法:以80分为基准,85分记为+5分,某同学得77分,则应记为( )

A.+3分

B.-3分

C.+7分

D.-7分

4.已知:如图所示,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

A.a b c <<

B.a c b <<

C.c a b <<

D.c b a <<

5.计算:-?--?232322

()的结果为( )

A.0

B.-54

C.-72

D.-18 6.如果式子5-x 是二次根式,则x 应满足的条件是( ) A.x <5 B.x >5 C.x ≤5 D.x ≥5

课后练习

c -b 0 a

7.对于叙述“9

25的平方根是

±

3

5”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一项是()

A.9

25

3

5

B.

±±

9

25

3

5

=

C.

±

9

25

3

5

=

D.

9

25

3

5

=

8.如果a是有理数,则||a a

+的值必是()

A.负数

B.非负数

C.正数

D.非正数

(二)、细心填一填

9.在数轴上,与表示-3的点的距离为4的点所表示的数为_____________。

10.36的平方根是________81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

11.若-+

32x有平方根,则x________

12.计算:()

262=___________,()

-=

372___________,=

+2)2

3(_________。

13.

_________

14.若||()

a a b

-+++=

3240

2

,则a b

-的值=_____________。

15.某商品标价为800元,现按九折销售,仍可获利20%,则这种商品的进价为_____元。

(三)、用心做一做

16.计算:

(1)1

1

24

3

8

1

6

3

4

24

-+-

?

?

?

?

??

(2)

()

-÷?-

?

?

?

?

?-?-

?

?

?

?

?

32

1

4

2

3

2

1

3

3

2

2

(3)1

1

3

2

2

3

1

3

5

÷×

(4)

-

1

4

3

4

3

12

a a

·

17.某出租车沿公路左、右行驶,向左为正,向右为负,某天早上从A地出发,到下午回家时所走的路线如下(单位:千米)

+-++--+-++

894721018375

,,,,,,,,,

(1)问下午回家时离出发点A有多少千米?

(2)若该出租车每千米耗油0.3升,问从A地出发到下午回家时,共耗油多少升?

18.当-<<1

21

x 时,化简()()x x +--12122

一.精心选一选1.B 2.A 3.B 4.C 5.B 6.C 7.B 8.B 二.细心填一填

9.1或-7。 10.6±, 11。3

2

x ≥。 12.24,63

,11+

13. 2 14.10。 15.600 三.用心做一做

16.(1)1

624

(2)-4 (3)25

5 (4)-2a

17.(1)25千米;(2)21.9升

18.212x -

练习答案

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专题个专题

2018年中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选择题解题方法 一、中考专题诠释 选择题是各地中考必考题型之一,2017年各地命题设置上,选择题的数目稳定在8~14题,这说明选择题有它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选择题具有题目小巧,答案简明;适应性强,解法灵活;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宽等特征,它有利于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强化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 选择题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小题小做,小题巧做,切忌小题大做. 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又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 具体求解时,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是题干和选择支联合考虑或从选择支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 事实上,后者在解答选择题时更常用、更有效.

三、中考典例剖析 考点一:直接法 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 例1 根据表中一次函数的自变量x与函数y的对应值,可得p的值为() A.1 B.-1 C.3 D.-3 对应训练 1.若y=(a+1)x a2-2是反比例函数,则a的取值为() A.1 B.-l C.±l D.任意实数 考点二:筛选法(也叫排除法、淘汰法) 分运用选择题中单选题的特征,即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择支这一信息,从选择支入手,根据题设条件与各选择支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计算、判断,对选择支进行筛选,将其中与题设相矛盾的干扰支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结论的方法。使用筛选法的前提是“答案唯一”,即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答案正确.

浙教版初中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浙教版初中数学专题复习 第一篇 数与式 专题一 实数 一、中考要求: 1.在经历数系扩张、探求实数性质及其运算规律的过程;从事借助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中,发展同学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数感和估算能力. 3.了解平方根、立方根、实数及其相关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并会求数的平方根、立方根;能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4.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中考热点: 本章多考查平方根、立方根、二次根式的有关运算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另外还有一类新情境下的探索性、开放性问题也是本章的热点考题. 三、考点扫描 1、实数的分类: 2、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a+b=0,1-=a b (a 、b ≠0) 4、绝对值:代数定义: ①定义(两种):几何定义: 数a 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 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 到原点的距离。②│a │≥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 的绝对值只有一个; 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 ??<-=>=)0() 0(0)0(||a a a a a a 5、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6、科学记数法; 7、整指数幂的运算: () ()m m m mn n m n m n m b a ab a a a a a ?===?+,, (a ≠0) 负整指数幂的性质:p p p a a a ?? ? ??==-11 零整指数幂的性质:10 =a (a ≠0) 8、实数的开方运算:()a a a a a =≥=2 2 ;0)( 9、实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新浙教版中考数学必背公式大全

1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3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180° 18推论 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 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 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 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 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 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 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 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 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 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 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 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 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 2有一个角等于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8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9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 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题及答案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第一章 数与式 第一讲 实数 【基础知识回顾】 一、实数的分类: 1、按实数的定义分类: 实数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数 2、按实数的正负分类: 实数 【名师提醒:1、正确理解实数的分类。如: 2 π 是 数,不是 数, 7 22 是 数,不是 数。2、0既不是 数,也不是 数,但它是自然数】 二、实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1、数轴:规定了 、 、 的直线叫做数轴, 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数轴的作用 有 、 、 等。 2、相反数:只有 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a 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 ,a 、b 互为相反数? 3、倒数:实数a 的倒数是 , 没有倒数,a 、b 互为倒数? 4、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 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a = 因为绝对值表示的是距离,所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 数,我们学过的非负数有三个: 、 、 。 【名师提醒:a+b 的相反数是 ,a-b 的相反数是 ,0是唯一一个没有倒数的数,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 】 三、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较大或较小的数写成 的形式叫做科学记数法。其中a 的取值范围是 。 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一般的,将一个数四舍五入后的到的数称为这个数的近似数,这时,从 数字起到近似数的最后一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无理数 无理数 负分数 零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 ? ????正数正无理数零 负有理数负数 (a >0) (a <0) 0 (a=0)

2019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_1

2019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因式分解,希望考生在各科复习中,做好安排,冲刺中考。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一项都含有的相同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公因式. 确定公因式的方法:公因数的系数应取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字母取各项的相同字母,而且各字母的指数取次数最低的. 提公因式法:一般地,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到括号外面,将多项式写成因式乘积的形

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提出多项式的公因式以后,另一个因式的确定方法是:用原来的多项式除以公因式所得的商就是另一个因式. 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的系数是负的,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的系数是正的,在提出“-”号时,多项式的各项都要变号. 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的关系: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是整式恒等变形的正、逆过程,整式乘法的结果是整式,因式分解的结果是乘积式. 运用公式法: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平方差公式:两数平方差,等于这两数的和乘以这两数的差,字母表达式:a2-b2= 具备什么特征的两项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①系数能平方,

②字母指数要成双, ③两项符号相反. 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关键:把每一项写成平方的形式,并能正确地判断出a,b分别等于什么. 完全平方公式: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的平方.字母表达式:a2±2ab+b2=2 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 ①它是一个三项式. ②其中有两项是某两数的平方和. ③第三项是这两数积的正二倍或负二倍. ④具备以上三方面的特点以后,就等于这两数和的平方. 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两个数的立方和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乘以它们的平方和与它们积的差. 利用立方和与立方差分解因式的关键:能把这两项写成某两数立方的形式. 具备什么条件的多项式可以用分组

新浙教版初中数学中考一轮复习资料

浙教版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资料 目录 第一章实数 1.实数的有关概念,,,,,,,,,,,,,,,,3 2.实数的运算与大小比较,,,,,,,,,,,,,5 第二章代数式 3.整式及运算,,,,,,,,,,,,,,,,,8 4.因式分解,,,,,,,,,,,,,,,,,,,11 5.分式,,,,,,,,,,,,,,,,,,,,13 6.二次根式,,,,,,,,,,,,,,,,,,,16 第三章方程(组)与不等式 7.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19 8.二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21 9.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应用,,,,,,,,,,,,,24 10.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及根与系数的关系,,,27 11.分式方程及其应用,,,,,,,,,,,,,,,29 1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32 1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应用,,,,,,,,,35 第四章函数 14.平面直角坐标系与函数的概念,,,,,,,,,,38 15.一次函数,,,,,,,,,,,,,,,,,,,41 16.一次函数的应用,,,,,,,,,,,,,,, 44 17.反比例函数,,,,,,,,,,,,,,,,,47 18.二次函数及其图像,,,,,,,,,,,,,,50 19.二次函数的应用,,,,,,,,,,,,,,,53 20.函数的综合应用(1),,,,,,,,,,,,,56 21.函数的综合应用(2),,,,,,,,,,,,,59 第五章统计与概率 2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1),,,,,,,,,,62 23.数据的分析(统计2),,,,,,,,,,,,, 65 24.概率的简要计算(概率1),,,,,,,,,,, 68 25.频率与概率(概率 2 ,,,,,,,,,,,,,,71 第六章三角形 26.几何初步及平行线、相交线,,,,,,,,,,, 74 27.三角形的有关概念,,,,,,,,,,,,,,,77 28.等腰三角形与直角三角形,,,,,,,,,,,, 80 29.全等三角形,,,,,,,,,,,,,,,,,, 83 30.相似三角形,,,,,,,,,,,,,,,,,,,86 31.锐角三角函数,,,,,,,,,,,,,,,,,,89 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92 第七章四边形 33.多边形与平面图形的镶嵌,,,,,,,,,,,,,95 34.平行四边形,,,,,,,,,,,,,,,,,, 98 35.矩形、菱形、正方形,,,,,,,,,,,,,,,101

完整版浙教版 初中数学 全部公式

公式学全部浙教版初中数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1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3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7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4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5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6 180°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8 推论1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9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推论20 3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公理22(SAS) 1 (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7 定理1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8 定理2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29 (即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1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3 推论3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 35 推论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 有一个角等于60°36 推论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9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0 逆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1 1 4 2 定理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2 4 3 定理 定理44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逆定理45 2 a^2+b^2=c^2 c的平方,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46勾股定理 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b、c有关系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

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教案17

y x O 课时17.二次函数及其图象 【课前热身】 1.将抛物线y =-3x 2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后,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是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的抛物线是二次函数y =ax 2-3x +a 2-1的 图象, 那么a 的值是______. 3.二次函数y =(x -1)2+2的最小值是() A.-2B.2C.-1D.1 4.二次函数y =2(x -5)2+3的图象的顶点坐标是() A.(5,3) B.(-5,3) C.(5,-3) D.(-5,-3) 5.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 >0,b <0,c >0B.a <0,b <0,c >0 C.a <0,b >0,c <0D.a <0,b >0,c >0 【知识整理】 1.解析式: (1)一般式:y =ax 2+bx +c (a ≠0) (2)顶点式:y =a (x -h )2+k (a ≠0),其图象顶点坐标(h ,k ). (3)两根式:y =a (x -x 1)(x -x 2)(a ≠0),其图象与x 轴的两交点分别为(x 1,0),(x 2,0). 注意:①一般式可通过配方法化为顶点式.②求二次函数解析式通常由图象上三个点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求得.若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和

y x O 对称轴,可用顶点式;若已知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可用两根式;若已知三个非特殊点,通常用一般式. 2.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和性质 a >0 a <0 图象 开口 对称轴 顶点坐标 最值 当x =_______时,y 有最 _____值为________. 当x =_______时,y 有最 _____值________. 增 减 性 在对称轴左侧 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 y 随x 的增大而 ______ 在对称轴右侧 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 y 随x 的增大而 ______ 3.二次函数y =a (x -h )2+k (a ≠0)的对称轴是______________,顶点坐标是___________. 4.二次函数y =ax 2+bx +c 用配方法可化成y =a (x -h )2+k 的形式,其中 h =____,k =________. 5.二次函数y =a (x -h )2+k 的图象和y =ax 2图象的关系.

2018年 浙教版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全集(含答案)

函数 一. 教学目标: 1. 会根据点的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2. 会确定点关于x轴,y轴及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3. 能确定简单的整式,分式和实际问题中的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函数值。 4. 能准确地画出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并根据图像和解析式探索并理解其性质。 5. 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某些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及应用 难点:函数的实际应用题是中考的重点又是难点。 三.知识要点: 知识点1、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点的坐标 一个平面被平面直角坐标分成四个象限,平面内的点可以用一对有序实数来表示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关系,各象限内点都有自己的特征,特别要注意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点P(x、y)在x轴上?y=0,x为任意实数, 点P(x、y)在y轴上,?x=0,y为任意实数,点P(x、y)在坐标原点?x=0,y=0。 知识点2、对称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P 1的坐标为(x,-y);关于y轴的对称轴点P 2 的坐标为(- 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 3 为(-x,-y) 知识点3、距离与点的坐标的关系 点P(a,b)到x轴的距离等于点P的纵坐标的绝对值,即|b| 点P(a,b)到y轴的距离等于点P的横坐标的绝对值,即|a| 点P(a,b)到原点的距离等于:2 2b a+ 知识点4、与函数有关的概念 函数的定义,函数自变量及函数值;函数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解析式有意义当解析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取一切实数,当解析式是分式时,要使分母不为零,当解析式是根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要使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特别地,在一个函数关系中,同时有几种代数式,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应是各种代数式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公共部分。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基础知识回顾】 一、实数的分类: 1、按实数的定义分类: 实数 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数 2、按实数的正负分类: 实数 【名师提醒:1、正确理解实数的分类。如:2π是 数,不是 数,2 π 是 数,不是 数。 2、0既不是 数,也不是 数,但它是自然数】 二、实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1、数轴:规定了 、 、 的直线叫做数轴, 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数轴的作用有 、 、 等。 2、相反数:只有 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a 的相反数是 ,0的相反数是 ,a 、 b 互为相反数2π 3、倒数:实数a 的倒数是 , 没有倒数,a 、b 互为倒数2π 4、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 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 2π = 因为绝对值表示的是距离,所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 数,我们学过的非负数有三个: 、 、 。 【名师提醒:a+b 的相反数是 ,a-b 的相反数是 ,0是唯一一个没有倒数的数,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 】 三、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较大或较小的数写成 的形式叫做科学记数法。其中a 的取值范围是 。 无限不循环小数 (a >0) (a <0) 0 (a=0)

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一般的,将一个数四舍五入后的到的数称为这个数的近似数,这时,从 数字起到近似数的最后一位止,中间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名师提醒:1、科学记数法不仅可以表示较大的数,也可以表示较小的数,其中a 的取值范围一样,n 的取值不同,当表示较大数时,n 的值是原整数数位减一,表示较小的数时,n 是负整数,它的绝对值等于原数中左起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零的个数(含整数数位上的零)。2、近似数3.05万是精确到 位,而不是百分位】 四、数的开方。 1、若x 2=a(a 0),则x 叫做a 的 ,记做±2π ,其中正数a 的 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做 ,正数有 个平方根,它们互为 ,0的平方根是 ,负数 平方根。 2、若x 3=a,则x 叫做a 的 ,记做2π ,正数有一个 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 ,负数 立方根。 【名师提醒: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 个,算术平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 ,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有 。】 【重点考点例析】 考点一:无理数的识别。 例1 (2012?六盘水)实数2 π 中是无理数的个数有( )个. A . 1 B . 2 C . 3 D . 4 解:2π,所以数字2 π 中无理数的有:2π ,共3个. 故选C . 点评:此题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属于基础题,关键是掌握无理数的三种形式:①开方开不尽的数,②无限不循环小数,③含有π的数。 对应训练 1.(2012?盐城)下面四个实数中,是无理数的为( B ) A .0 B .2π C .﹣2 D . 2 π 考点二、实数的有关概念。 例2 (2012?乐山)如果规定收入为正,支出为负.收入500 元记作500元,那么支出237元应记作( ) A .﹣500元 B . ﹣237元 C . 237元 D . 500元 解:根据题意,支出237元应记作﹣237元. 故选B . 点评: 此题考查了正数和负数,解题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确定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在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中,先规定其中一个为正,则另一个就用负表示. 例3 (2012?遵义)﹣(﹣2)的值是( ) A .﹣2 B . 2 C . ±2 D . 4 解:∵﹣(﹣2)是﹣2的相反数,﹣2<0,∴﹣(﹣2)=2. 故选B . 点评: 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意义,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在这个数前面添上“﹣”号:一个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一个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0的相反数是0. 例4 (2012?扬州)﹣3的绝对值是( ) A .3 B . ﹣3 C . ﹣3 D . 2 π 解:﹣3的绝对值是3. 故选:A .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的定义,规律总结: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2019中考数学第二轮复习专题(10个专题)

中考数学第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选择题解题方法 一、中考专题诠释 选择题是各地中考必考题型之一,2013年各地命题设置上,选择题数目稳定在8~14题,这说明选择题有它不可替代重要性. 选择题具有题目小巧,答案简明;适应性强,解法灵活;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宽等特征,它有利于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强化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二、解题策略与解法精讲 选择题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利用选择题的特点,小题小做,小题巧做,切忌小题大做. 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又不要求写出解题过程. 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 具体求解时,一是从题干出发考虑,探求结果;二是题干和选择支联合考虑或从选择支出发探求是否满足题干条件. 事实上,后者在解答选择题时更常用、更有效. 三、中考典例剖析 考点一:直接法 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 A.1 B.-1 C.3 D.-3 思路分析: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k≠0),再把x=-2,y=3;x=1时,y=0代入即可得出kb 的值,故可得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再把x=0代入即可求出p的值. 解: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k≠0), ∵x=-2时y=3;x=1时y=0, ∴ 23 k b k b -+= ? ? += ? , 解得 1 1 k b =- ? ? = ? ,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1, ∴当x=0时,y=1,即p=1.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点,即一次函数图象上各点的坐标一定适合此函数的解析式. 对应训练 1.(2013?安顺)若y=(a+1)x a2-2是反比例函数,则a的取值为() A.1 B.-l C.±l D.任意实数 1.A

浙教版初中数学中考知识点汇总

a 32a n a n a a a )(121n x x x n x +++=Λ)(212211n f f f n f x f x f x x k k k =++++++=ΛΛa x x -=1'1a x x -=2'2a x x n n -='a x x +='])()()[(1222212x x x x x x n s n -++-+-=Λ2s s = b b =b a ab ?=2a a )0()(2≥=a a a 浙教版 初中数学 中考知识点汇总 1.数的分类及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像√3,π,???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按正负也可分为: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正无理数、负无理数。 2.自然数(0和正整数);奇数2n-1、偶数2n 、质数、合数。科学记数法:n a 10?(1≤a <10,n 是整数),有效数字。 3.(1)倒数积为1;(2)相反数和为0,商为-1;(3)绝对值是距离,非负数。 4.数轴:①定义(“三要素”);②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2)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5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 ≥0)(1)常见的非负数有: 6.去绝对值法则: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零的绝对值是零,“0”;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 7.实数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法则,定律,顺序要熟悉。 8.代数式,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分式。有理式,无理式。根式。 9. 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相加,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10. 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 平方根: 11. (1)最简二次根式: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同类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3)分母有理化:化去分母中的根号。 12.因式分解方法: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 13.指数:n 个a 连乘的式子记为 。(其中a 称底数,n 称指数, 称作幂。) 正数的任何次幂为正数;负数的奇次幂为负数,负数的偶次幂为正数。 14. 幂的运算性质:①a m a n =a m+n ; ②a m ÷a n =a m-n ; ③(a m )n =a mn ;④( ab )n =a n b n ; ⑤ 15.分式的基本性质 = = (m ≠0);符号法则: 16.乘法公式:(a+b )(a-b )=a 2-b 2; (a+ b)2= a 2+2ab+b 2; a 2-b 2=(a+b )(a-b ); a +2ab+b 2 = (a+ b)2 17.算术根的性质:① = ;② ; ③ (a 0,b ≥0); ④ (a ≥0,b >0) 18.统计初步:通常用样本的特征去估计总体所具有的特征。(1).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 (2)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平均数:平均数是刻划数据的集中趋势(集中位置)的特征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据的平 均数) ① ; ② ③若 , ,… , , ; 则 (3)极差:样本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它是刻划样本中数据波动范围的大小。 方差:方差是刻划数据的波动大小的程度。 标准差: (4)调查:普查:具有破坏性、特大工作量的往往不适合普查;抽样调查:抽样时要主要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5)频数、频率、频数分布表及频数分布直方图: 19.概率:用来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学量 (1)P (必然事件)=1;P (不可能事件)=0;0〈P (不确定事件A )〈1。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训练精选试题及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训练精选试题及答案 目录 实数专题训练 (3) 实数专题训练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代数式、整式及因式分解专题训练 (7) 代数式、整式及因式分解专题训练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分式和二次根式专题训练. (11) 分式和二次根式专题训练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次方程及方程组专题训练.. (15) 一次方程及方程组专题训练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元二次方程及分式方程专题训练.. (19) 一元二次方程及分式方程专题训练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专题训练 (23)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专题训练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专题训练. (27) 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专题训练答案 (31) 二次函数及其应用专题训练 (32) 二次函数及其应用专题训练答案 (36) 立体图形的认识及角、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训练 (37) 立体图形的认识及角、相交线与平行线专题训练答案 (41) 三角形专题训练 (42) 三角形专题训练答案 (46) 多边形及四边形专题训练 (47)

多边形及四边形专题训练答案 (50) 圆及尺规作图专题训练 (51) 圆及尺规作图专题训练答案 (55) 轴对称专题训练 (56) 轴对称专题训练答案 (60) 平移与旋转专题训练 (61) 平移与旋转专题训练答案 (66) 相似图形专题训练 (67) 相似图形专题训练答案 (71) 图形与坐标专题训练 (72) 图形与坐标专题训练答案 (77) 图形与证明专题训练 (78) 图形与证明专题训练答案 (81) 概率专题训练 (82) 概率专题训练答案 (86) 统计专题训练 (87) 统计专题训练答案 (91)

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

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之一:配方法与换元法 把代数式通过凑配等手段,得到完全平方式,再运用完全平方式是非负数这一性质达到增加问题的条件的目的,这种解题方法叫配方法. 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范例讲析】: 例1: 填空题: 1).将二次三项式x 2+2x -2进行配方,其结果为 。 2).方程x 2+y 2+4x -2y+5=0的解是 。 3).已知M=x 2-8x+22,N=-x 2+6x -3,则M 、N 的大小关系为 。 例2.已知△ABC 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且a 2+b 2+c 2=ab+bc+ac ,则△ABC 的形状为 。 例3.解方程:422740x x --= 【闯关夺冠】 1.已知13x x +=.则221x x +的值为__________. 2.若a 、b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则代数式a 2 –2ab+b 2 –c 2的值 ( ) A 大于零 B 等于零 C 小于零 D 不能确定 3已知:a 、b 为实数,且a 2+4b 2-2a+4b+2=0,求4a 2- b 1的值。 4. 解方程: 211( )65()11 x x +=--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之二:待定系数法 对于某些数学问题,若得知所求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则可研究和引入一些尚待确定的系数(或参数)来表示这样的结果.通过变形与比较.建立起含有待定字母系数(或参数)的方程(组),并求出相应字母系数(或参数)的值,进而使问题获解.这种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 【范例讲析】: 【例1】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1,0)、B(3,0)、C(2,-1)三点.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2)求函数与直线y=-x+1的交点坐标. 【例2】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反比例函数x y 8- =的图象上的A 、B 两点,且点A 的横坐标与点B 的纵坐标都是2。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若一条抛物线经过点A 、B 及点C (1,7),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闯关夺冠】 1.已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图象的一个交点为(-3,4),且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到原点的距离为5,分别确定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如图所示,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3,它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与y 轴交于C 点,点A 、C 的坐标分别是(8,0)、(0,4),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

浙教版-初中数学-全部公式

浙教版初中数学全部公式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中考数学复习易忘知识点整理(浙教版)

中考复习易忘知识点整理 祝同学们正常发挥,金榜题名! 一、实数 1.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和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如21 3, ,31 -0.231,30.737373,9,8.-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 无理数,如:,π???(两个1之间一次多1个0)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无理数的三种形式: ①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②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83 π+等; ③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2. 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0a ≥。 0a a a ≥?=; 0a a a ≤?=-。 如: 3.14 3.14ππ=-=- 3.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平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a 的平方根记做“a ±”。 (2)算术平方根 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0)(0)a a a a a ≥?==?-≤ ? ;00 a ≥??≥ 非负性 :①2 a ;②a ; (3)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a 的三次方根)。 注意:33a a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4.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数写做n a 10?±的形式,其中101<≤a ,n 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5、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 (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求差比较:设a 、b 是实数, ,0b a b a >?>- ,0b a b a =?=- b a b a >、, 1a a b b >?>;1a a b b =?=;1a a b b ?<。 (5)平方法:设00a <<、b ,则2 2 a b a b >?<。 6.实数的运算: 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法则,定律,顺序要熟悉。 注意: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如: 3 2 11) 1684 --=2=,( 【关键:指数要变号,底数需颠倒】 二、代数式 1、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因式分解的公式): ①()()22a b a b a b +-=-; ②()2 2 2 2a b a ab b ±=±+; 变式 ③()2 2 2 2a b a b ab +=+-()22 2 ()()22 a b a b a b ab ++-=-+=; ④()()22 4a b a b ab -=+-; ⑤()2 2 ()4 a b a b ab +--= 2、幂的运算性质: ①m n m n a a a +=; ②m n m n a a a -÷=; ③()m n mn a a =; ④()n n n ab a b =; ⑤()n n n b b a a =; ⑥1(0)n n a a a -=≠, ()()n n b a a b -=特别:; ⑦01(0)a a =≠ 3、二次根式: ①2(0)a a =≥; a =; 0,0)a b = ≥≥ ; =- 0,0)a b =>≥。 4、因式分解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方法: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 注意:多项式中如果有公因式要先提取公因式再用公式法分解

2013年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五 开放探索问题

专题五 开放探索问题 1. 写出一个不可能事件________. 解析 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一个月最多有31天,故明天是三十二号不可能存在,为不可能事件. 答案 明天是三十二号 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1),且满足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该一次函数的解析 式可以为________. 解析 设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y =kx +b (k ≠0), ∵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1), ∴b =1,∵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k >0,故答案为y =x +1 (答案不唯一,可以是形如y =kx +1,k >0的一次函数). 答案 y =x +1(答案不唯一,可以是形如y =kx +1,k >0的一次函数). 3.一个y 关于x 的函数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图象过(2,1)点;②当x >0时.y 随x 的增 大而减小,这个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解析 本题的函数没有指定是什么具体的函数,可以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三方面考虑,只要符合条件①②即可. 答案 y =2x ,y =-x +3,y =-x 2 +5(本题答案不唯一) 4.请写出一个解为x =2的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答案不唯一,如x -2=0,2x =4等 5.(2010·毕节)请写出含有字母x 、y 的五次单项式________(只要求写一个). 答案 答案不唯一,例如x 2y 3 ,x 3y 2 等. 6.如图所示,E 、F 是矩形ABCD 对角线AC 上的两点,试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使得 △ADF ≌△CBE .

最新【浙教版】初中数学7-9年级教材完整目录(精校版)

最新教学资料·浙教版数 学 新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 完整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1章有理数 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 阅读材料中国古代在数的发展方面的贡献 1.2 数轴 1.3 绝对值 1.4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第2章有理数的运算 2.1 有理数的加法 2.2 有理数的减法 2.3 有理数的乘法 2.4 有理数的除法 2.5 有理数的乘方 2.6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7 近似数和计算器的使用 第3章实数 3.1 平方根 3.2 实数 阅读材料神奇的π 3.3 立方根 3.4 实数的运算 第4章代数式 4.1 用字母表示数 4.2 代数式 4.3 代数式的值 阅读材料数学中的符号 4.4 整式 4.5 合并同类项 4.6 整式的加减 第5章一元一次方程5.1 一元一次方程 5.2 等式的基本性质 5.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5.4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阅读材料丢番图 课题学习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第6章图形的初步知识 6.1 几何图形 6.2 线段、射线和直线 6.3 线段的大小比较 6.4 线段的和差 6.5 角与角的度量 6.6 角的大小比较 6.7 角的和差 6.8 余角和补角 6.9 相交直线 阅读材料初识“几何画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下册】 第1章平行线 1.1 平行线 1.2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3 平行线的判定 1.4 平行线的性质 阅读材料地球有多大? 1.5 图形的平移 第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2.1 二元一次方程 2.2 二元一次方程组 2.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简单应用 2.5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选学) 阅读材料《九章算术》中的“方程” 第3章整式的乘除 3.1 同底数幂的乘法 3.2 单项式的乘法 3.3 多项式的乘法 3.4 乘法公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