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ppt 冀教版优秀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955.00 KB
- 文档页数:40
第课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第13课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教学目标】课程标准(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情况。
(2)了解欧洲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史实。
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及其转化的必然性,认识两者建立的历史影响;了解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及其主要原因,知道日本经济发展的新动向,感知这种动向的现实影响。
通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对“欧盟”成立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来透过现象提示本质的能力;通过分析评价日本经济复苏的原因,锻炼学生利用数据、资料等来解说经济现象的能力;通过总结欧日经济成功的经验,培养学生发现和总结事物发展规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课文、史料,正确地提取、整理课文、史料中的有效信息,培养独立地获取信息,提炼、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培养乐于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识读《2004年欧盟成员国示意图》,将地理学科的知识融入历史知识的学习中,培养整合跨学科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离不开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认识到当今世界的国际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学生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
【教材分析与教法建议】重点和难点重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西欧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难点:欧共体与欧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第13课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教学设计(两课时)●教学设计思路本课讲述了战后至今发展变化的西方世界,主要包括美国、西欧、日本三大国家和区域。
由于教材内容相对简单,因而,本教学设计作了大量补充,分两课时来讲述,第一课时讲述“超级大国”美国,第二课时讲述走向联合的欧洲和谋求大国地位的日本。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战后的繁荣”“危机和经济调整”以及“新经济的出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原因。
2.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
3.掌握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史实,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和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2.通过列表和制作示意图,反映美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致情况,培养学生根据图表、数据说明有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战后西欧、日本在恢复和发展经济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共性和个性的原理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从而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领会经济实力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主要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每一个阶段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原因。
2.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3.战后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4.“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二)教学难点1.战后美国经济的周期性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2.对“通货膨胀”“新经济”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分析法,例证法,图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