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第12讲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世界(18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 格式:pptx
- 大小:6.16 MB
- 文档页数:68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世界(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 课前学案一、时空坐标三、基础知识梳理和深化认知考向一:政治基础知识:(一)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和发展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深化认知:世界三大政治进步潮流(1)资产阶级民主化趋势(自由主义)①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向工业资产阶级转移,君主立宪制趋向成熟。
②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促进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残存专制和军国主义)③法国: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
之后,法国政体频繁更迭,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在法国确立。
(2)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发展的趋势(社会主义)①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②巴黎公社: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民族主义不断发展的趋势(民族主义):工业革命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考点二:经济(两次工业革命)考点三工业革命时期的科技、文学与艺术1.科技(1)生物进化论: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
(2)瓦特和爱迪生的主要发明(3)物理学:20世纪初,相对论、量子假说2.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期)①背景: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引起人们对现实的不满。
②成就: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拜伦《唐璜》;雪莱《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③特点:深入发掘人类的情感世界,通过想象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2)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中期)①背景: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日益暴露。
②成就: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等。
第12讲工业革命的开启与扩展——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18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时空定位概览必过核心知识一、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线索·明]1.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开始的英国工业革命,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在科技发明带动下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图示·解]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扩展[线索·明]1.资产阶级代议制完善:英国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确立了统治地位;法国和德国分别确立共和政体和联邦制君主立宪政体。
2.马克思主义诞生与拓展: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诞生,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成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伟大尝试。
[图示·解]三、近代世界科技、思想和文学艺术[线索·明]1.近现代科技发展: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达尔文的进化论挑战了封建神学的创世说,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思想和文学艺术: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主要形式;音乐、美术佳作不断;电影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图示·解]必清核心问题[辨析·判正误]·历史现象1.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完全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提示: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2.在德意志,代表民意的议会即帝国议会作用很小。
实权掌握在皇帝和宰相手中,因此,议会在德意志只起到装点门面的作用。
(√)3.美国两党对峙交替执政,在国会中激烈角逐,是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这体现了不同阶级参政的强烈意愿。
(×)提示:美国的两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第11讲工业革命时期的西方世界(18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人类历史渐次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推动资本主义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丰富发展了人类的现代文明内涵。
时段特征经济上: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政治上: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美国两党交替执政形成并持续至今;德、法先后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近代民主政治向欧洲大陆扩展;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文化上: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艺术风格盛行;19世纪中叶,现实主义文学兴起,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涌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美术领域风格多样。
鲜明地体现出经济对文化的推动作用。
考情分析:全国卷考题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考向一两次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英国圈地运动的影响(1)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
同时,圈地运动也使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为工业扩大了国内市场。
(2)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对农业进行了资本主义改造。
首先是土地所有制变化,使农村由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其次是经营方式的改变,农业资本家办起农场或牧场,雇佣被剥夺了土地的农民进行生产。
那些将土地出租给资本家的贵族,所得到的不再是封建地租,而是资本主义的利润。
过去的贵族变成了新贵族,农民则变成了农业工人,从而使农村得以资本主义化。
(3)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领主更愿意投资新的农作物,追加好的肥料,使用更好的工具,改革排水系统,采用先进的耕作方式,以提高产量。
(4)加快了英国城镇化的进程。
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居城市,使英国的城镇数量大量增加。
专题八工业文明时代的西方世界(18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期)★考试说明1.工业革命2.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3.《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4.进化论、相对论、量子论5.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文学、美术、音乐、影视)★阶段特征一、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发展变化与巴黎公社★基础知识再现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英国1832年工业革命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此后工业资产阶级分享国家政治权利。
1.背景: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2.措施(1)政治: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___公社委员会____是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他们。
(2)经济: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3)教育:世俗教育全面代替宗教教育、实行_义务教育_。
3.失败: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镇压下,5月28日,巴黎公社失败。
4.意义(1)其原则至今仍有积极意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2)巴黎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和革命_首创_精神,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士树立了光辉典范。
(3)最主要的贡献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5.经验教训:(1)经验: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
(2)教训①缺乏工农联盟②缺乏革命政党③缺乏革命理论★课堂重点探究:近代英德两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及成因2.成因(1)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英国是资产阶级革命,扫除封建势力,德国是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留有浓厚的封建残余(2)从两国历史因素:英国长期以来有着议会制度的传统,革命后保留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议会制度、分裂的德意志各邦素有专制传统,且长期分裂,经济落后,由此导致政治上的落后★课堂问题巩固1.(2013·江苏高考)“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