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
- 格式:docx
- 大小:92.63 KB
- 文档页数:32
绿化造林“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该方案包括以下步骤和措施:
1. 确定绿化造林的总体规划: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情况,确定绿化造林的总体规划,包括绿化面积、树种选择、造林目标等。
2. 制定具体的“一大四小”工程计划:包括大规模植树造林、小规模林木培育、园林
绿化改造、荒山绿化和城市绿地建设等四个方面。
3. 选择适合当地环境的树种和植被: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情况,选择适合生长
的树种和植被,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
4. 实施大规模植树造林工程:按照总体规划和具体计划,在指定的地区进行大规模植
树造林工程,提高绿化覆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5. 推进小规模林木培育和园林绿化改造:开展小面积的林木培育和园林绿化改造工作,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和景观品质。
6. 实施荒山绿化和城市绿地建设:通过绿化荒山和建设城市绿地,增加绿地面积,改
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7. 加强监督和评估工作: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绿化造林工程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工
程的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效果。
江西林业“一大四小”绿化工程建设分析作者:廖欧平魏鸣来源:《现代园艺》2012年第08期摘要:本文论述了江西省开展林业“一大四小”绿化工程的现实意义,提出其绿化工程建设中所表现出的一些问题,并就绿化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巩固对策进行分析,意在进一步提升江西林业“一大四小”绿化工程建设的绿化水平。
关键词:江西林业;绿化工程建设;问题;对策为进一步提升江西省绿化水平,于2008年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的引导下,作出了全面推进“一大四小”绿化工程建设的决策与部署。
广泛组织和动员全社会力量,来下大力气开展城市、农村、乡镇、山区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绿化建设,并将通道绿化作为重点内容来抓,开展至今,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对江西林业“一大四小”绿化工程建设进行分析,进一步巩固其实际建设,对于江西林业绿化工程建设的更好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开展绿化工程建设的现实意义防止地方水土流失。
当前,土壤的流失速率已经大大超出其自我恢复速率,而“一大四小”绿化工程的实施则能够很好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增加工业原料。
“一大四小”工程的开展,每年的疏伐、卫生伐均会提供大量的工业原料;改善人居环境。
树木不但可以美化环境,遮阴挡雨,且其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也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增加地方经济。
绿化工程所栽种的绿化树种,其叶片和嫩枝可为畜牧业饲料;油茶、果树等经济作物均可为地方带来经济收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 绿化工程建设中表现出的一些问题2.1 思想认知上存在不足少数干部对于“一大四小”绿化工程建设的认识存在不足,缺乏工作动力。
这些干部主要是一些较大年龄的乡镇长和乡镇书记,他们认为自身年龄已大,提拔基本没有可能,因而本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导致工作缺乏创造性。
2.2 对树木种类的价值性缺乏了解绿化工程建设中,对于杨树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其发展缺乏认识。
很多林农的认知只局限于杉木是一种良好树种,而不知道杨树可加工成中纤板、大芯板、高档纸、胶合板等,对其中所蕴藏的丰厚经济效益并不十分了解。
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培训材料江西省林业厅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二〇〇八年八月目录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简介 (1)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规划 (6)平原林业树种选择、培育及效益分析 (19)杨树病虫害防治 (41)泡桐病虫害防治 (48)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简介曹志远省林业厅造林处处长一、“一大四小”主要内容。
“一大”:确保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
“四小”:一是县城和市府所在地的绿化;二是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绿化;三是农村自然村绿化;四是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和矿山裸露地绿化。
二、“一大四小”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场合,由谁提出来的。
2008年5月8日,省委书记苏荣出席了泰豪论坛,发表了以“深化省情认识、加快江西发展”为主题的演讲,在谈到保护江西生态环境时,提出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
三、“一大四小”提出的时代背景。
省委书记苏荣提出的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既符合中央精神,也符合江西实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战略决策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保护好江西生态的指示基础上提出的。
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实行可持续发展,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我们党对此有充分的认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上加以强调,要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可见在当代中国,生态环境建设是多么紧迫和重要。
温家宝总理视察江西时,曾专门就江西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了重要指示,明确指出,象江西这样好的生态环境,在中国已经不多了,一定要保护好,要保护好鄱阳湖的生态环境,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
通过实施“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既是改善生态状况,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战略举措,也是绿化美化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客观要求。
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通道绿化标准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生态立省、绿色进展〞战略,全面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按照实现林相更优化、农田林网化、道路林荫化、景区花园化、河岸滩涂绿洲化的目标,制定本标准。
一、绿化原那么1、适地适树原那么。
依照气候与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的乡土树种造林,适当选用少量通过长期引种驯化且表现好的外来树种,禁用未经国家批准引进的外来植物。
农田与山地、挖方与填方地段,树种配置应有所不同。
2、因地制宜原那么。
依照待绿化土地特点,合理确定绿化方式,优化树种配置模式,提高绿化美化成效,提倡乔、灌结合。
3、多效益兼顾原那么。
为增强绿化美化成效,通道绿化配置的景观树种应尽量保留原有树冠,禁止使用截杆苗木造林。
在增加林木覆盖率,提高国土绿化水平和适地适树的前提下,规划营造经济价值高、市场前景广、景观成效好的树种,突出地点绿化特色,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4、务实高效原那么。
依照造林绿化目标要求,全面调查待绿化土地资源,认真落实造林绿化任务。
依照工程建设规模、种苗供应能力以及劳动力资源状况合理安排年度造林打算,稳步推进国土绿化进程。
二、通道绿化标准以生态防护和用材树种构成林网骨架。
栽植挺立、浓荫、美观的乔木为主,间种灌木。
依照不同道路的特点和功能要求,合理配置植物,达到统一中求变化,力求简洁明快,层次分明,四季常绿,三季有花,色彩丰富。
(一)高速公路、国道、铁路绿化1、设计范畴高速公路隔离网以外两侧各许多于7排,国道边沟以外两侧各许多于7排,铁路地界以外两侧各许多于7排。
2、配置要求树种配置应兼顾景观效益和经济效益。
靠近高速公路隔离网、国道边沟、铁路地界栽植许多于2排景观成效好的乔木树种,树种之间配置观花、观果或观叶的灌木,形成景观带。
其余部分选择栽植杨树、湿地松等既有景观成效又有经济效益的速生树种,以减少苗木费用和养护开支,提高经济收益。
江西近年来重点实施了四项工程,以求把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高度融合,保护好生态环境。
第一项工程就是植树造林,一大四小工程。
所谓一大就是2010年江西的森林覆盖率争取达到63%,所谓四小就是大力开展城镇绿化、农村绿化、工业园区绿化、沿公路、沿边铁路、沿河、沿湖、沿山绿化,叫一大四小工程。
为了实施“一大四小”的造林和绿化计划,江西省财政安排3亿元,撬动了社会资本39.6亿元进行植树造林,全年植树造林面积达到了560万亩,使森林覆盖率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要保护好生态环境首先要治理水,使水质一流,去年实施的第二项工程就是污水处理工程。
除了在11个市区市建立污水处理厂管网以外,在所有的县进行了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原计划两年建成投运,实际上我们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去年年底全部建成落实投运,使污水不再进入江河,使河水保持整洁、优质。
第三项工程就是在全省实施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在5万个自然村、500个集镇进行了垃圾无害化的处理。
第四项工程,在江西开展了五河一湖源头环境治理保护工程,所谓五河一湖就是在江西境内,五条大河和鄱阳湖源头的生态环境治理,五河就是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湖就是鄱阳湖,源头进行了生态治理,在五河一湖的源头保护区内,不准开山开矿,不准建办有任何污染的工厂企业,给他们限制时间进行搬迁,使五河一湖的源头永远保持生态环境良好,为保护全省水质空气质量创造重要的条件。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绿化委关于完善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划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8.09•【字号】赣府厅字[2010]131号•【施行日期】2010.08.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绿化委关于完善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划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字〔2010〕131号2010年8月9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绿化委《关于完善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划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连同省绿化委即将下达的各县(市、区)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模,紧密结合本地实际,一并贯彻落实,认真组织实施。
关于完善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划的意见(省绿化委员会)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重点是‘四小’,关键是提高造林质量”的要求,对《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划》进行了如下修改完善。
一、延长工程建设时间工程建设期限由原来的3年延长至5年,即2008年-2012年。
二、提高建设标准(一)增加通道绿化带宽度。
高速公路、国道、铁路两侧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20米,省道两侧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10米,县道、乡道两侧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5米,长江江西段南岸、“五河”河道及河道水利工程管理范围之外的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30米,“五河”的一、二级支流河道及河道水利工程管理范围之外绿化带宽度不少于10米;大型灌区主干渠管理范围以外绿化带宽度视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确定,有条件的渠段在管理范围以外绿化带宽度不少于10米。
(二)提高造林绿化投资单价。
按照景观路、景观带的要求,高速公路、国道、铁路绿化带投资标准由1000元/亩提高到4500元/亩,省道绿化带投资标准由1000元/亩提高到3000元/亩,县乡公路绿化带投资标准由600元/亩提高到900元/亩,城市绿化投资标准由20000元/亩提高到30000元/亩,工业园区绿化投资标准由5000元/亩提高到15000元/亩。
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2010年检查验收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准确反映去冬今春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成效,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检查验收对象所有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县(市、区),以及工程建设任务单列的市、县(区)经济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国营林场等。
第三条检查验收组织检查验收采取县级自查与省级核查相结合的方式。
县级自查由辖区内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省级核查在县级自查的基础上,由省绿化委员会组织实施。
按属地原则,市、县(区)经济开发区等并入所在地县(市、区)接受省级核查。
第四条检查验收主要依据1、《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2009年度考核办法》(赣绿委[2009]10号)。
2、《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划》(赣府厅发[2008]62号)。
3、《关于下达2009年度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任务的通知》(赣绿委[2009]7号)。
4、《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通道绿化标准》(赣绿委[2009]9号)。
5、通道绿化作业设计文件及其批复等有关资料。
第五条检查验收内容(一)山下造林绿化1、通道绿化,包括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乡道及铁路绿化等。
2、山下其他类型绿化,包括乡村绿化(含乡场、村庄、河沟渠堤坝(林网)、荒滩荒地绿化等)、城镇绿化(含设区市城市和县城、建制镇、工业园区绿化等)。
(二)山上造林绿化山上造林绿化包括宜林荒山、迹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造林及补植补造、矿区植被恢复等。
(三)省级以上城市森林公园建设情况。
(四)省级以上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情况。
(五)市、县(区)党政领导考察山西省造林绿化情况。
第二章县级自查第六条县(市、区)对辖区范围内2010年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第七条自查准备。
包括组建检查工组、培训检查人员,收集有关资料(工程建设规划、作业设计文件等),准备1:1万及其它比例尺地形图、外业调查用表、GPS等外业调查工具。
中共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法规类别】植树造林与绿化【发文字号】洪发[2008]24号【发布部门】南昌市政府【发布日期】2008.11.19【实施日期】2008.11.1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中共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洪发[2008]24号 2008年11月19日)根据《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的意见》(赣发[2008]12号)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对建设“花园城市,绿色南昌”的工作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市森林覆盖率,抓好城市、乡镇、农村以及基础设施、工业园区等四个方面的绿化工作,全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现就加快推进我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1、加快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加快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市森林覆盖率,不仅可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城乡人民生活质量,还能增加木材等林产品供给,促进林业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同时也是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具体体现。
2、加快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是实现我市生态建设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市全境以平原为主,“二山三水四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概貌决定了我市的生态建设,潜力在平原,重点在平原。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市的平原绿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来看,广大平原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仍然比较低,绿化的质量、品位和档次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跟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大力开展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是实现我市森林覆盖率在2010年达到21.55%的关键所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需要,更是实现南昌生态建设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绿化委关于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植树造林与绿化【发文字号】赣府厅发[2008]62号【发布部门】江西省政府【发布日期】2008.10.31【实施日期】2008.10.3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绿化委关于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赣府厅发〔2008〕62号2008年10月31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省绿化委《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划江西省绿化委员会(二○○八年十月)目录第一章江西概况一、自然环境二、社会经济三、国土绿化第二章规划背景一、规划背景二、必要性第三章建设思路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规划期限四、建设目标第四章建设方案一、建设范围二、建设重点三、建设规模四、进度安排五、技术措施第五章投资估算一、投资估算二、资金筹措三、效益分析第六章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二、政策保障三、资金保障四、种苗保障五、技术保障第一章江西概况一、自然环境(一)地理位置。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位于北纬24°29′-30°04′,东经113°34′-118°28′,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
江西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的腹地,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
全省土地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74%。
省政府办公厅文件(二)地形地貌。
江西地貌类型较为齐全,常态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其中山地9015.2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6.0%;丘陵10517.6万亩,占42.0%;岗地和平原3003.3万亩,占12.0%,水面2500.0万亩,占10.0%。
境内除北部较为平坦外,东西南部三面环山,中部丘陵起伏,构成一个整体向鄱阳湖倾斜、往北开口的巨大盆地。
(精编)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附件: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作业设计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作业设计的编制方法、外业调查表、设计汇总表、造林图式、设计文件的格式。
本规范适用于全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造林绿化作业设计。
城市绿化和工业园区绿化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LY/T1607-2003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3 术语与定义3.1 绿化类型分类3.1.1 山上造林绿化类型山上造林。
在因灾林木受损严重的林地或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宜林地上重新造林,恢复森林植被。
山上补植。
在树种单一、林木分布不均匀、郁闭度低的林分内补植其他树种,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
矿区植被恢复。
对采矿场、排土场、尾砂库等废弃土地进行综合治理,恢复森林植被。
3.1.2 山下造林绿化类型城镇绿化。
在设市城市、县城、建制镇的街道、公园、单位、公共区域植树造林,实行立体化、园林化绿化。
工业园区绿化。
在工业园区的道路两侧、湿地、河道、公共绿化区域、厂区空地、居住区空地、待发展地等可绿化地段植树种草。
乡场绿化。
在乡政府(场)所在地的街道、单位、公共区域、休闲地和外围可绿化地段植树造林。
村庄绿化。
在村庄内的道路、隙地、庭院、房前屋后和村庄外围等可绿化地段造林。
路沟渠(林网)绿化。
在村级公路边缘,农田区域的一般道路、生产用道(机耕道)、灌溉渠、排水沟的边缘,植树造林,建设农田林网。
荒滩荒地绿化。
在滩涂、荒地、废弃土地、沙化土地上植树造林。
通道绿化。
在铁路两侧,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公路两侧,长江南岸九江段、赣抚信修饶五大河流及其一、二级支流两侧,大型灌溉渠两侧合理范围内造林,建设通道绿化带。
3.2 作业设计为待绿化地段(小班)制定绿化方案、计划,绘制设计图。
4 总则4.1 作业设计目的落实年度造林任务,指导造林绿化施工,为苗木调运和苗木补贴提供依据,为工程建设评价和检查验收提供依据。
4.2 作业设计任务确定造林绿化地段(小班)范围,明确造林绿化技术措施,计算苗木、用工量和造林经费,指导造林绿化施工。
4.3 作业设计依据“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划,年度造林绿化任务。
4.4 作业设计单元山上造林绿化以小班为单位设计,山下造林绿化以绿化地段为单位设计。
5 技术标准5.1 树种配置5.1.1 树种选择原则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市场需求原则、种苗充足原则,合理确定造林绿化树种。
5.1.2 树种选择山上造林绿化以乡土树种和湿地松为主,主推陈山红心杉、光皮树、湿地松、油茶、闽楠。
山上补植以乡土阔叶树种为主。
城镇绿化实行立体化、园林化绿化,乔灌草相结合。
乔木选用樟树、山杜英、乐昌含笑、广玉兰、桂花等树种大苗造林,灌木选用含笑、紫薇、黄杨、石榴等。
村庄绿化选用经济效益较高的果木经济树种为主,如柑桔、桃树、枣树、柚子树等,村庄外围绿化可选用杨树、泡桐等。
路沟渠(林网)绿化可选择杨树、柑橘类树种。
荒滩荒地绿化选择杨树、泡桐、湿地松等树种。
通道绿化选用杨树、樟树、山杜英、湿地松、夹竹桃等树种。
5.1.3 混交方式行间混交:不同树种隔行栽植。
株间混交:不同树种在同一行内隔株栽植,又称行内混交。
带状混交:一个树种连续栽植3 行以上形成一条带后,另一个树种连续栽植3 行以上,不同树种交替栽植。
块状混交:不同树种块状交替栽植。
零星混交:以栽植一个树种为主,另一个树种无规则点缀栽植。
5.1.4 配置方式正方形配置:株距与行距相等,栽植点位于正方形顶点长方形配置:株距与行距不相等,栽植点位于长方形顶点。
三角形配置:相邻两行栽植点错开,栽植点位于三角形顶点。
不规则配置:没有株行距,栽植点零星、不规则分布造林地上。
5.2 初植密度初植密度应符合《造林技术规程》 ( GB/T15776-2006 ) 和《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 ( LY/T1557-2000 ) 中的造林密度要求。
主要造林树种初植密度见附录G。
5.3 苗木规格根据林种、树种、立地条件、经营目的和经营管理水平等确定苗木的规格。
苗木规格执行《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 )要求,主要树种苗木规格见附录G。
从正规渠道调运苗木,提高良种使用率。
使用I、□级检疫合格苗木造林,提高I级苗使用率。
工程建设主推的6个树种苗木规格要求见《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苗木采购、调运及质量监督办法》附件10。
5.4 苗木栽植苗木栽植可在入冬后至新梢萌动之前进行,一般要求在每年的12 月初至次年的3 月中旬。
根据林种、树种、苗木规格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栽植方法。
栽植时要保持苗木立直,栽植深度适宜,苗木根系伸展充分,并有利于排水、蓄水保墒。
一般采取穴植方法,穴的大小和深度应略大于苗木根系。
苗干要竖直,根系要舒展,深浅要适当,填土一半后提苗踩实,最后覆上虚土。
山下造林、大苗造林浇定根水。
5.5 幼树抚育5.5.1 抚育年限、次数和时间造林后及时进行松土除草,与扶苗、除蔓等结合进行,对穴外影响幼树生长的高密杂草,及时割除。
连续进行3 年,第1 年抚育2 次,第2 年抚育2 次,第3 年抚育1 次。
第1 次5〜6月,除草、砍杂、表土培蔸、扶正;第二次9〜10 月,主要是除草、砍杂以及松土。
对于实行林农间作的,可以结合间作作业进行抚育。
5.5.2 抚育技术与措施5.5.2.1 松土松土应做到里浅外深,不伤害苗木根系,深度一般为5cm〜10 cm,丘陵山区可结合抚育进行扩穴,增加营养面积。
当年冬季应采取覆土、盖草等防寒(旱)措施。
5.5.2.2 除草根据需要,采取适宜的除草措施。
采用化学药剂除草时,执行GB/T15783 的规定。
5.6 造林绿化模式(建设模式)造林绿化模式反映绿化类型的建设(设计)范围、树种选择和配置、栽植配置方式。
示例详见附录E。
5.7 总平面图总平面图反映绿化地段(小班)的位置、地段号(小班号)及周边明显地物标(如道路、河流、建筑物等)的布局。
总平面图为A3 幅面,比例尺不限。
总平面图以乡镇场为单位进行编号,以便查阅。
总平面图编号规则为:乡镇场名称+ 数字序号。
如南岭乡第18 张总平面图编号为“南岭乡18 总平面图示例详见附录D 。
5.8 造林图式绘制栽植配置图,包括栽植配置平面图和栽植配置立面图。
栽植配置立面图表示成林后绿化地段的剖面结构,通常绘制与林带走向相垂直的剖面。
反映林带横断面的树种配置关系。
栽植配置平面图表示水平方向乔灌草在地面的配置关系,通常以成林后的树冠、植丛水平投影为准。
反映水平方向的树种配置及株行距。
栽植配置图示例详见附录E。
鉴于部分绿化地段(小班)的栽植配置图是相同的,为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区域栽植配置方式,编制标准化的栽植配置(图)模式,并统一编号。
具体设计时不必每个绿化地段绘制栽植配置图,只填写选择的模式号。
栽植配置(图)模式号= 绿化类型代码+数字序号如高速公路绿化带建设的第3 种栽植配置(图)模式号为K3 。
5.9 绿化地段(小班)编码规则绿化地段编码=行政区代码+地势代码+绿化类型代码+ 绿化地段号行政区代码=省代码+设区市代码+县代码+乡镇场代码+ 行政村代码(与林改明晰产权时的行政区代码一致)地势代码:山上为S, 山下为X。
绿化类型:山上造林为A,山上补植为B,矿区恢复造林为C,县城及建制镇绿化为D,乡场所在地绿化为E,工业园区绿化为F,村庄绿化为G,路沟渠(农田林网)绿化为H,荒滩荒地(含沙化土地)绿化为I,铁路两侧绿化为J,高速公路两侧绿化为K,国道两侧绿化为L,省道两侧绿化为M,县道两侧绿化为N,乡道两侧绿化为0,河渠堤坝绿化为P。
绿化地段号为4 位,以行政村为单位编号。
6 外业调查6.1 造林地点调查实地确定造林绿化地段(小班)的座落位置(县市区、乡镇场、村、小组、小地名),分类经营区域,地形图幅号,绿化地段号(小班号),明确绿化地段所在总平面图编号。
6.2 立地条件调查实地调查绿化地段(小班)的地形地貌、土壤、地类、现有树种、林木郁闭度、植被总盖度等现状。
调查因子详见附录A 。
6.3 造林绿化规模调查片林一般按覆盖区域水平面积计量造林绿化规模,其中树种单一、株行距不变的林带片林可按下列公式计算造林绿化面积。
林带片林面积=[(林带行数-1 )x行距+4 ]^林带长度/667不符合片林条件的四旁树(零星造林、不足1 亩的块状造林、单行林带、不符合片林条件的两行或两行以上林带)按栽植总株数计量造林规模,根据栽植株数折算造林面积。
杨树、泡桐60 株折算1 亩,其它树种110 株折算1 亩。
山上造林绿化,采用地形图勾绘造林(补植)小班界线,利用透明方格纸求算造林(补植)小班面积。
无法使用地形图或造林面积较小时,采用罗盘仪绕测确定小班造林面积。
山下绿化,根据绿化地段特点,统筹考虑选用地形图、皮尺、罗盘仪、GPS 等确定绿化长度、绿化宽度,确定林带长度、宽度、行数,根据绿化现状、初定树种株行距确定栽植的总株数。
6.4 总平面图绘制山上造林绿化,以1 : 10000地形图为底图,标注小班界线及小班号形成总平面图。
山下绿化,可利用近期航测照片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为底图,标注绿化地段位置及地段号形成总平面图。
无法使用地形图、航测照片、遥感影像图时,徒手绘制总平面图,标注绿化地段位置及地段号,周边明显地物标等。
一幅总平面图上可以标注多个绿化地段(小班)。
总平面图、外业调查设计卡、作业设计一览表,通过绿化地段号(小班号)实现关联。
6.5 现场设计在造林绿化现场确定造林位置,林带走向、长度、行数,进行树种配置,填写外业调查设计卡。
6.6 外业调查设计卡填写作业设计卡中,绿化位置按照不同绿化类型的设计范围分别填写。
其中,1 、城市绿化:街道旁、公园、单位庭院、广场、公共休闲区、居住小区等;2 、乡镇场绿化:街道、单位庭院、休闲地、公共区域、外围等;3 、工业园区:道路旁、厂区、广场、居住区等。
4 、村庄绿化:庭院、房前屋后、隙地、村内道路、外围等;5 、路沟渠(林网)绿化:村级公路旁、机耕道旁、排水沟旁、灌溉渠旁、田埂等; 6 、通道绿化:“通道名称类别” + “边沟(隔离网)外” ,如泰井高速隔离网外,320 国道边沟外。
绿化形式一般分为块状、零星、带状三种绿化形式其它因子参照《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规划技术方案》要求填写。
7 内业设计7.1 树种配置与整地栽植根据外业调查资料,确定造林绿化规模(面积或株数)造林树种及混交比例,混交方式,株行距,整地方式,栽植穴规格,栽植时间等。
7.2 抚育设计明确抚育次数、抚育时间、抚育方式。
7.3 绿化地段编码按照“行政区代码+ 地势代码+绿化类型代码+ 绿化地段号”的编码规则,确定绿化地段(小班)的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