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肾癌晚期靶向治疗学习
- 格式:docx
- 大小:38.75 KB
- 文档页数:8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32-晚期肾癌的多学科
治疗进展及临床应用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肾癌的病理分型以及AJCC分期进展
1、第二常见的病理类型的肾细胞癌是()
A、乳头状细胞癌[正确答案]
B、透明细胞癌
C、颗粒细胞癌
D、集合管癌
2、管腔的被覆细胞呈平头鞋钉状的是()
A、乳头状细胞癌
B、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
C、嫌色细胞癌
D、集合管癌[正确答案]
答案详见:
3、T2a表示是()
A、肿瘤局限于肾内,7cm<肿瘤最大径≤10cm[正确答案]
B、肿瘤局限于肾内,肿瘤最大径>10cm
C、肿瘤侵及主要静脉、肾周围组织,但未侵及同侧肾上腺,未超过肾周筋膜
D、肿瘤局限于肾内,4cm<肿瘤最大径≤7cm
4、下列关于透明细胞癌叙述错误的是()
A、由胞浆透明或嗜酸性的肿瘤细胞构成的肾脏恶性肿瘤
B、主要与C-met癌基因突变有关[正确答案]
C、预后与分期及分级均有关,颗粒样结构<50%,预后好
D、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主
5、2010年肾癌指南描述错误的是()
A、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B、T3a肿瘤侵及肾上腺或肾周脂肪组织和(或)肾窦脂肪组织,但未超过。
【第二篇】关于肾癌晚期靶向的治疗学习肾癌科普Q1:什么是肾癌?A:肾脏每时每刻筛选出对身体有用的东西继续留在体内,排出对身体有害的毒素,维护机体内环境的“干净”。
在长期与毒素接触以及工作压力下,肾脏,尤其是尿液流经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量变和(或)质变也就不足为奇了。
若最终发生恶变,不断长大,形成了肿块,那就是肾脏上长了恶性肿瘤。
肾脏恶性肿瘤有许多种,但大多数为肾细胞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肾癌。
Q2:哪些人更容易患肾癌?A:多项研究肾癌发病的环境因素和可调控危险因素的研究证明吸烟、肥胖、高血压及抗高血压治疗与肾癌的发病相关,此外遗传因素、酗酒、体力活动、饮食习惯、环境危险因素如暴露于重金属及辐射也可能为肾细胞癌的危险因素。
其中肥胖为较为确定的危险因素。
目前肥胖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体质指数(BMI = 体重/ 身高2)和腰臀比(腰围/臀围):定义24.0 kg/m2 ≤BMI < 28.0 kg/m2为超重,BMI ≥28.0 kg/m2为肥胖;腰臀比男性≥0.90、女性≥0.85 为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
一项定量分析研究显示BMI每增加1kg/m2,肾癌发病风险上升7%;一项针对身体脂肪分布的调查研究表明,随着腰臀比的增加,肾细胞癌的风险增加;但根据2017 ASCO上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肥胖的肾癌患者手术后预后优于正常体重患者。
Q3:如何确诊肾癌?A:相当多的大肾癌没有症状。
没有任何症状的肾癌称为偶发性肾癌。
此类患者往往是体检B超检查无意间发现肾脏肿块。
部分患者以尿血或尿检红细胞增多、腰痛、疲劳、低热、下肢浮肿等就诊,目前还没有针对肾癌的特异性的血液检查项目。
影像学检查对肾癌的诊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下:1、腹部B超或彩色多普勒超声:多数肾脏肿瘤首先是通过B超发现的。
大约80%的偶发性肾癌是B超首先发现。
但是,一般来说对于直径小于1.5cm肾脏肿瘤B超是较难发现的。
《中国肾癌靶向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要点靶向药物治疗已成为晚期肾癌的主流治疗方式,此类药物治疗可能引起相关不良反应,其中某些不良反应与传统细胞毒治疗或免疫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如何管理此类不良反应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
一、常见不良反应与管理(一)高血压高血压是靶向药物治疗最常见的毒性反应之一,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抑制剂类药物共同的不良反应。
国内报道的发生率与国外类似,所有级别高血压的发生率为15%~37%。
开始靶向治疗前应评估基线血压,对于原有高血压的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
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压。
治疗期间目标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当发生持续性高血压时,无论是否应用抗高血压药物,靶向药物的剂量均应该减少;发生严重高血压,如收缩压>20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时,应暂时中断靶向治疗,当患者血压恢复正常时应用更低剂量的药物重新开始靶向治疗悼。
(二)血液学毒性晚期肾癌靶向治疗常见的血液学毒性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
舒尼替尼引起的血液学毒性的发生率较高,也是导致中国患者减量或停药的主要原因。
文献报道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为72%,Ⅲ级以上发生率为12%;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65%,Ⅲ级以上为8%;贫血的发生率为71%,Ⅲ级以上为4%。
治疗前和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注意感染症状。
出现Ⅰ级以上血液学毒性时需减少靶向药物剂量。
Ⅲ/Ⅳ级血液学毒性应停药,直至血液学毒性降低至基线水平后再重新开始治疗。
(三)手足综合征与皮肤毒性手足综合征(HFS)通常表现为双侧掌跖皮疹,伴疼痛和感觉迟钝,受机械牵拉的部位易出现过度角化、红斑和脱屑。
中国患者的手足皮肤反应更为常见,文献报道所有级别HFS发生率为55%~68%。
皮肤毒性的临床表现为干皮、皮疹、瘙痒、水疱、蜕皮、皮肤角质局部增厚,或脂溢性皮炎伴皮肤松垂。
肾癌晚期最佳治疗方案肾癌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晚期肾癌的治疗方案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肾癌晚期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以提供适用于晚期肾癌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一、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肾癌晚期的常见选择。
在手术治疗中,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大小和位置进行切除或切除部分肾脏。
对于早期晚期的肾癌患者来说,手术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扩散,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二、放疗治疗放射治疗是治疗晚期肾癌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对肿瘤进行放射,可以杀死癌细胞,控制病情进展。
对于那些由于身体健康状况等原因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来说,放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三、化疗治疗化学药物也是治疗晚期肾癌的一种重要方式。
化疗可以通过抑制癌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从而减小肿瘤的大小,并控制肿瘤的扩散。
尽管化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但对于晚期肾癌患者来说,其可望为他们带来一定的生存优势。
四、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治疗晚期肾癌的一种新方法。
通过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生长信号通路或靶点给予药物治疗,可以阻止肿瘤生长和扩散。
靶向药物治疗肾癌晚期显示出了相对较高的疗效,成为许多肾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五、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通过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力来抗击肿瘤的方法。
通过使用免疫疗法,可以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达到治疗肾癌的效果。
免疫治疗在晚期肾癌的治疗中展现出了良好的疗效,为肾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综上所述,肾癌晚期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都是常用的治疗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应症。
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和进步,可以为肾癌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一、引言肾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
晚期肾癌是指肿瘤已侵犯肾周组织、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的肾癌。
由于晚期肾癌的治疗难度较大,患者预后较差,因此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晚期肾癌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1. 术前评估(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肿瘤的发现时间、大小、形态、生长速度、有无转移等。
(2)体格检查:观察患者有无贫血、消瘦、水肿等全身症状,以及腹部有无肿块、压痛等局部体征。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等。
(4)影像学检查:包括CT、MRI、PET-CT等,以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范围及有无转移。
2. 治疗方案(1)手术治疗1)肾切除术:对于单侧肾癌,若患者身体状况允许,可行肾切除术。
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2)肾部分切除术:对于多发肾癌或单侧肾癌体积较大,可行肾部分切除术。
3)肾上腺切除术:若肾上腺受侵犯,可行肾上腺切除术。
(2)放疗1)外照射放疗:适用于局部晚期肾癌或复发肾癌患者,可减轻局部症状,缓解疼痛。
2)近距离放疗:适用于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邻近器官的患者,可提高局部控制率。
(3)化疗1)细胞毒性化疗:包括顺铂、多西他赛、紫杉醇等,可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
2)靶向治疗:针对肾癌中常见的基因突变,如VEGF、PD-1/PD-L1等,可提高治疗效果。
(4)免疫治疗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纳武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等,可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
2)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α、白细胞介素-2等,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5)内分泌治疗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如戈舍瑞林、亮丙瑞林等,可抑制肿瘤生长。
2)抗雄激素药物:如氟他胺、比卡鲁胺等,可抑制肿瘤生长。
(6)并发症治疗1)疼痛治疗:根据疼痛程度,给予止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
《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解读:晚期肾癌的治疗规范(完整版)【摘要】2020年7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发布了《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聚焦了肾癌诊疗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处理原则,对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诊断、预后影响因素及其评分、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以及随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说明,特别是在晚期肾癌的治疗部分,依据国际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应更新,本文拟对晚期肾癌的治疗进行解读。
【关键词】肾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2020年7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发布了《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以下简称2020版指南),聚焦了肾癌诊疗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处理原则,对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诊断、预后影响因素及其评分、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以及随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说明,特别是在晚期肾癌的治疗部分,相较于2019版指南,2020版指南依据国际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应更新,本文拟对晚期肾癌的治疗进行解读。
01初诊为转移性肾癌的处理原则对于初诊为可手术的转移性肾癌患者,2020版指南将全身系统性药物治疗作为Ⅰ级推荐,减瘤术后系统药物治疗作为限制性Ⅰ级推荐。
CARMENA研究是比较舒尼替尼单药与联合减瘤性肾切除术治疗晚期肾癌的随机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晚期肾癌单药舒尼替尼治疗获得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4个月,非劣效于减瘤术联合舒尼替尼治疗(13.9个月),亚组分析提示中危组患者减瘤术获益[1]。
既往回顾性研究也显示,减瘤性肾切除术后接受靶向治疗较单纯靶向治疗生存获益更大[2]。
结合CARMENA研究,晚期肾癌选择即刻减瘤术强调人群筛选,一般情况良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CC)预后或国际转移性肾癌数据库联盟(International Metastatic Renal-Cell Carcinoma Database Consortium,IMDC)预后为中危患者,原发病灶可考虑完全切除。
一、引言肾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很高的复发和转移风险。
当肾肿瘤发生转移时,患者的预后往往较差。
因此,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肾肿瘤转移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二、治疗方案1. 手术治疗(1)根治性肾切除术:对于单发肾肿瘤转移的患者,根治性肾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案。
手术切除肾肿瘤及相邻的肾周组织,尽可能清除转移灶。
(2)局部切除术:对于孤立性转移灶或转移灶较少的患者,可行局部切除术。
手术切除转移灶及周围组织,尽可能保留正常肾脏组织。
2. 放疗治疗(1)外照射放疗:对于无法手术切除或手术切除后复发的肾肿瘤转移患者,可行外照射放疗。
放疗可以缓解肿瘤症状,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近距离放疗:对于孤立性转移灶,可行近距离放疗。
通过植入放射性粒子,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减少正常组织损伤。
3. 化学治疗(1)细胞毒药物:常用的细胞毒药物包括顺铂、卡铂、多西他赛等。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但副作用较大,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靶向治疗:近年来,靶向治疗在肾肿瘤转移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常用的靶向药物包括索拉非尼、依维莫司等。
靶向治疗具有选择性高、副作用小等优点,适用于晚期肾肿瘤转移患者。
4. 免疫治疗(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纳武单抗、派姆单抗等,通过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激发机体免疫反应,攻击肿瘤细胞。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肾肿瘤转移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2)肿瘤疫苗:肿瘤疫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使机体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肿瘤疫苗在肾肿瘤转移治疗中的应用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5. 综合治疗(1)多学科综合治疗:对于晚期肾肿瘤转移患者,可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
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2)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中国晚期肾癌药物治疗(2024)肾癌(rena l ce l l ca r ci n oma,RCC)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
2015年发布的全球癌症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肾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4/10万和1.8/10万。
中国肾癌发病率增长趋势居全球之首。
据国家癌症中心全国恶呾中瘤登记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肾癌新发患者45096例,发病率为3.35/10万,位列所有恶呾中瘤的第15位。
全国肾癌死亡率为1.12/10万,位居所有癌症死亡的16位。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RCC早期诊断率有所提高,但仍有约19500例患者在诊断时已为晚期,失去外科根治术的时机。
常规化疗、放疗对肾癌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因此既往转移性RCC(mRCC)患者的预后较差。
近年来,随着对肾癌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药物不断研发革新,晚期肾癌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转移性肾癌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既往一线标准治疗方案:细胞因子治疗靶向药物问世前,中、高剂量干扰素-氓D白细胞介素-2是mRCC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客观缓解率(ORR)为15%。
在我国,mRCC的细胞因子治疗主要采用干扰素-cx.,较多临床研究证实,中、高剂量干扰素-d台疗mRCC的无进展生存期(PFS)较安慰剂显著延长。
进入靶向治疗时代后,细胞因子已不再作为一线首选方案。
依据我国的国情,目前对千不能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mRCC患者,国内指南仍推荐中、高剂量干扰素-勾3可选择的治疗。
当前一线首选方案:多靶点TKI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近年来,抗血管生成(VEGF)靶向治疗药物,尤其是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 I即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培挫帕尼等),由千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给药便利性,已被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批准应用。
当前,m R CC的一线治疗首选分子靶向药物。
索拉非尼(So r afenib):首个进入中国的RCC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具有双重抗肿瘤作用:一方面通过抑制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另一方面作用千VEGFR,PDGFR以及c-Kit、FL T-3、MET等靶点,抑制肿瘤生长。
肾癌晚期最佳治疗方案肾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若不早期发现和治疗,晚期肾癌患者面临较大的生存风险。
在面临晚期肾癌时,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对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手术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几个方面讨论肾癌晚期的最佳治疗方案。
首先,手术治疗是肾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肾癌晚期患者中,一些病例可能存在全身病灶扩散或者肿瘤对其他器官的侵犯,手术治疗是有限的选择。
而对于局部晚期肾癌患者,手术切除仍然是最佳方案之一。
术前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并确定手术可行性非常重要。
肾癌晚期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疼痛和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其次,靶向治疗在晚期肾癌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靶向治疗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长和细胞增殖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肾癌中最常见的一种靶向治疗药物是齐来替尼。
齐来替尼通过抑制肾癌细胞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减少肿瘤供血,从而控制肿瘤的进展。
齐来替尼已经在临床上证明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对一些其他化疗药物无效的患者也有效。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靶向治疗药物如索拉非尼、培唑帕尼等也在肾癌晚期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再次,免疫治疗是晚期肾癌治疗中的新兴方法,也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治疗方向之一。
免疫治疗通过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和杀死肿瘤细胞。
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尼伐替尼、帕姆单抗等被广泛应用于肾癌晚期的治疗。
尼伐替尼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蛋白PD-1和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
帕姆单抗则是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蛋白CTLA-4来促进患者的免疫系统活性。
免疫治疗在一些肾癌晚期患者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且相比传统治疗,具有更小的毒副作用。
最后,综合治疗是肾癌晚期患者的另一种选择。
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综合应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综合治疗需要多学科参与,主要目的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一、引言肾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晚期肾癌患者常常会出现腰疼的症状。
腰疼是晚期肾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针对晚期肾癌腰疼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靶向治疗以及中医治疗等。
本文将对这些治疗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药物治疗1. 疼痛治疗药物(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萘普生等,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
(2)弱阿片类药物:如可待因、曲马多等,用于缓解中度至重度疼痛。
(3)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用于缓解重度疼痛。
2. 免疫调节剂如干扰素-α、白细胞介素-2等,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
3. 靶向治疗药物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生长。
三、手术治疗1. 腰椎穿刺术对于晚期肾癌患者,腰椎穿刺术是一种有效的缓解腰疼的方法。
通过穿刺腰椎,注射麻醉药物或局部麻醉药物,暂时阻断疼痛信号传导。
2. 腰椎间盘切除术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等引起的腰疼,可行腰椎间盘切除术,缓解疼痛。
3. 腰椎融合术对于腰椎不稳、骨折等引起的腰疼,可行腰椎融合术,稳定腰椎,缓解疼痛。
四、放疗1. 外照射放疗针对肿瘤组织,利用高能量射线破坏肿瘤细胞,缓解腰疼。
2. 近距离放疗将放射性物质直接注入肿瘤组织,破坏肿瘤细胞,缓解腰疼。
五、靶向治疗1. 靶向治疗药物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等,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信号通路,缓解腰疼。
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通过激活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缓解腰疼。
六、中医治疗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如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祛湿止痛等。
2. 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穴位,调节气血,缓解腰疼。
3. 推拿按摩通过手法按摩,舒筋活络,缓解腰疼。
七、综合治疗对于晚期肾癌腰疼患者,建议采取综合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选择上述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解读:晚期肾癌的治疗规范(完整版)【摘要】2020年7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发布了《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聚焦了肾癌诊疗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处理原则,对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诊断、预后影响因素及其评分、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以及随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说明,特别是在晚期肾癌的治疗部分,依据国际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应更新,本文拟对晚期肾癌的治疗进行解读。
【关键词】肾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2020年7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发布了《CSCO肾癌诊疗指南2020》(以下简称2020版指南),聚焦了肾癌诊疗过程中关键问题的处理原则,对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诊断、预后影响因素及其评分、外科治疗、内科治疗以及随访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说明,特别是在晚期肾癌的治疗部分,相较于2019版指南,2020版指南依据国际最新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应更新,本文拟对晚期肾癌的治疗进行解读。
01初诊为转移性肾癌的处理原则对于初诊为可手术的转移性肾癌患者,2020版指南将全身系统性药物治疗作为Ⅰ级推荐,减瘤术后系统药物治疗作为限制性Ⅰ级推荐。
CARMENA研究是比较舒尼替尼单药与联合减瘤性肾切除术治疗晚期肾癌的随机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晚期肾癌单药舒尼替尼治疗获得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4个月,非劣效于减瘤术联合舒尼替尼治疗(13.9个月),亚组分析提示中危组患者减瘤术获益[1]。
既往回顾性研究也显示,减瘤性肾切除术后接受靶向治疗较单纯靶向治疗生存获益更大[2]。
结合CARMENA研究,晚期肾癌选择即刻减瘤术强调人群筛选,一般情况良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CC)预后或国际转移性肾癌数据库联盟(International Metastatic Renal-Cell Carcinoma Database Consortium,IMDC)预后为中危患者,原发病灶可考虑完全切除。
【第二篇】关于肾癌晚期靶向的治疗学习肾癌科普Q1:什么是肾癌?A:肾脏每时每刻筛选出对身体有用的东西继续留在体内,排出对身体有害的毒素,维护机体内环境的“干净”。
在长期与毒素接触以及工作压力下,肾脏,尤其是尿液流经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量变和(或)质变也就不足为奇了。
若最终发生恶变,不断长大,形成了肿块,那就是肾脏上长了恶性肿瘤。
肾脏恶性肿瘤有许多种,但大多数为肾细胞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肾癌。
Q2:哪些人更容易患肾癌?A:多项研究肾癌发病的环境因素和可调控危险因素的研究证明吸烟、肥胖、高血压及抗高血压治疗与肾癌的发病相关,此外遗传因素、酗酒、体力活动、饮食习惯、环境危险因素如暴露于重金属及辐射也可能为肾细胞癌的危险因素。
其中肥胖为较为确定的危险因素。
目前肥胖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体质指数(BMI = 体重 / 身高2)和腰臀比(腰围/臀围):定义24.0 kg/m2 ≤ BMI < 28.0 kg/m2为超重,BMI ≥28.0 kg/m2为肥胖;腰臀比男性≥ 0.90、女性≥ 0.85 为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
一项定量分析研究显示BMI每增加1kg/m2,肾癌发病风险上升7%;一项针对身体脂肪分布的调查研究表明,随着腰臀比的增加,肾细胞癌的风险增加;但根据2017 ASCO上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肥胖的肾癌患者手术后预后优于正常体重患者。
Q3:如何确诊肾癌?A:相当多的大肾癌没有症状。
没有任何症状的肾癌称为偶发性肾癌。
此类患者往往是体检B超检查无意间发现肾脏肿块。
部分患者以尿血或尿检红细胞增多、腰痛、疲劳、低热、下肢浮肿等就诊,目前还没有针对肾癌的特异性的血液检查项目。
影像学检查对肾癌的诊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如下:1、腹部B超或彩色多普勒超声:多数肾脏肿瘤首先是通过B超发现的。
大约80%的偶发性肾癌是B超首先发现。
但是,一般来说对于直径小于1.5cm肾脏肿瘤B超是较难发现的。
2、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是目前诊断肾癌的金标准。
目前90%左右肾癌是通过上腹部CT 平扫+增强诊断的。
CT对术前判断肿瘤的分期有一定作用。
3、磁共振检查 MRI:对肾癌的诊断与CT有同样的价值,但临床上通常用来评价是否存在肾静脉腔静脉癌栓及其位置。
最新研究显示MRI在判断肾癌病理类型、分期方面有一定作用。
Q4:I、II、III期肾癌患者有哪些治疗选择?A:I期和II期癌症仍局限在肾脏内,而III期癌症已经侵犯了邻近的大静脉或转移到了附近淋巴结。
这些癌症通常需要尽可能地经手术切除,可能要做肾癌部分切除术(切除部分肾脏)或根治性肾切除术(切除整个肾脏)。
部分肾脏切除术在可行的情况下通常作为直径约为7 cm的肿瘤治疗选择。
肾脏附近的淋巴结可能一起被切除,尤其是在它们有增大的情况下。
如果肿瘤已经侵犯了邻近的静脉(像一些III期癌症),外科医生可能需要切开这些静脉,切除所有的肿瘤。
如果肾癌患者由于其他严重的医学问题而无法进行手术治疗,可能从放疗或其他局部治疗例如冷冻疗法、射频消融或动脉栓塞中收益。
这些治疗通常在不能进行手术时才会选择。
目前大部分医生认为,这些治疗的效果不及手术。
主动监测可作为某些小肾癌患者的选择,即通过CT或超声密切检测肿瘤变化,只有出现肿瘤生长才治疗。
Q5:为何术后要进行随访?A:肿瘤复发的可能性取决于肿瘤的最初分期,因此随访内容具有个体性。
低风险的患者一般不需要接受CT检测,随访也非常简单。
部分肾癌患者在接受手术前,一些癌细胞巢可能已经发生逃逸,并且已经在身体其他部位生长,例如肺和骨。
术前X线和CT均无法发现微小病灶,最后的手术病理结果也许会提示肾脏肿瘤较为局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微小癌巢会增长并且呈现上升的势头,最终会导致肿瘤转移。
肾脏肿瘤转移表现为肾癌出现在其他的器官,主要是肺、肝脏、淋巴结或肾上腺,但骨骼或脑部并不常见。
因此胸部和腹部的影像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Q6:化疗对晚期肾癌有效吗?A:化疗是针对全身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晚期肿瘤。
不过,化疗对有些相对稳定的癌细胞并没有太大的杀伤作用,这些癌细胞仍具有突变分裂的潜能,所以这样的治疗不仅不彻底,而且毒副作用大。
化疗主要是采用化学药物杀伤肿瘤细胞,对于白血病、淋巴瘤、睾丸癌等肿瘤可以达到治愈效果,而对于其他肿瘤,主要用于肿瘤晚期控制病情,延长生存。
虽然有少数化疗药物,如5-氟尿嘧啶、卡培他滨、吉西他滨等对肾癌具有一定作用,但疗效并不佳,单药使用的有效率不足10%。
而联合化疗增加不良反应的同时,并不能提高疗效,因此化疗并非晚期肾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Q7:肾癌靶向治疗是怎么发挥作用的?A:靶向治疗药物可特异性攻击那些对肿瘤细胞生长起重要作用的分子目标,与化疗(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都杀死)有所不同的是,靶向药物理论上在杀灭肿瘤的同时能避免杀伤正常细胞,因此可能避免不良反应。
靶向药物的出现,使得晚期肾癌的治疗进入靶向治疗时代。
90%以上的肾透明细胞癌存在VHL 基因突变,这使得多种促进血管生成的物质,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表达水平增高。
这些新生的血管可以为肿瘤提供营养和氧气,从而加速肿瘤的生长。
肿瘤还可以利用这些血管侵犯循环系统,并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现如今,阻断血管生成已经成为分子靶向治疗的重要目标。
肾癌靶向治疗的进展主要是基于VHL基因突变的发现以及对肾细胞癌血管生成信号传导通路的深入理解。
通过阻断这些促血管生成物质,达到抗肿瘤血管生成,最终抑制肾癌发展的目的。
目前,主要的靶向药物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肾癌分子靶向治疗肾癌是原发于肾脏的最常见恶性肿瘤,肾癌的发病率是十万分之5.25且正在逐年提高,细胞因子曾是进展期肾癌的标准治疗,但疗效有限,以舒尼替尼(索坦®)为代表的分子靶向治疗的出现显著提高了患者获益,已成为晚期肾癌一线金标准治疗。
但是有少部分患者接受靶向治疗后仍出现疾病进展,让这些肾癌患者进一步获得临床获益是目前进展期肾癌治疗的重要挑战。
舒尼替尼(索坦®)与阿昔替尼(英立达®)序贯使用提供肾癌全程治疗方案:关于索坦®:索坦®作为第一个使晚期肾癌生存期突破2年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不可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患者,与干扰素相比,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显著提高客观缓解率,不良反应可控;索坦®是国内外权威指南I类证据推荐治疗标准。
•索坦®延长晚期肾癌患者生存期,与干扰素相比生存获益提高1倍以上索坦®作为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晚期肾癌靶向药物,与干扰素相比,无疾病进展时间从5.1个月提升至11月,提升115%,肿瘤缓解明显,从12%提升至47%,使晚期肾细胞癌患者生存期从14个月延长至28个月以上,并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索坦®治疗中国患者获益更多,安全性可控根据中国IV期多中心研究数据显示,索坦®治疗中国肾癌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可长达14.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达到30.7个月。
中国患者获益更多且患者不良反应安全可控。
•国内外权威指南将索坦®列为唯一I类推荐的晚期肾细胞癌一线治疗药物*因为索坦®®在晚期肾癌治疗上疗效和安全性兼具优势,索坦®获得国内外权威指南——NCCN、ESMO、CSCO和CUA最高等级推荐。
是目前国内已上市靶向药物中唯一获得1类证据推荐的靶向药物,而索拉非尼的证据等级为2A类。
•索坦®提供最优惠慈善救助方案,最长领药患者超过8年索坦®慈善救助项目至今,已有超过6000名肾癌患者得到了慈善救助,患者平均领药时长为1.5年(557天),最长用药时长更长达8.1年。
关于英立达®:英立达®作为新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CFDA唯一批准用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细胞因子治疗失败的肾癌靶向药物,较索拉非尼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提高客观缓解率,不良反应可控,序贯靶向药物治疗已经将晚期肾癌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至50.7个月,是NCCN,EAU,ESMO 国际权威指南I类证据推荐治疗标准。
•英立达®:与索拉非尼相比延长晚期肾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达43%CFDA批准英立达®基于全球和在亚洲区域采用相似的设计开展的国际多中心研究的临床数据。
英立达®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PFS为6.7个月,而接受索拉非尼的患者的中位PFS为4.7个月(P<0.0001),与索拉非尼相比,英立达®使中位PFS延长43%。
•英立达®:不良反应可控英立达®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实验报道的不良反应中,大多为1/2级。
英立达®因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引起的中止治疗和降低剂量的患者比例,均低于索拉非尼。
•英立达®:国际/国内权威指南I类证据推荐治疗标准英立达®深受广大临床专家认可,国际国内权威指南(NCCN , ESMO, EUA , CSCO , CUA )将英立达®作为既往接受过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或细胞因子治疗失败的进展期肾癌患者的 I 类推荐。
•英立达®与索坦®序贯治疗将提供患者更长的生存获益阿昔替尼(英立达®)与舒尼替尼(索坦®)序贯使用提供肾癌全程治疗方案,随着新一代靶向治疗药物的不断问世,序贯靶向药物治疗已经将晚期肾癌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至50.7个月。
•英立达®提供最优惠慈善救助方案,为肾癌患者提供全程治疗解决方案在英立达®患者援助项目中患者仅需自费购买5个周期及进入慈善救助阶段。
对于既往接受索坦®治疗失败且曾完全进入索坦®患者援助项目,接受索坦®项目赠药的患者,在服用2.5个周期的英立达®(5盒,5mg*28粒/盒)后,即可以得到后续英立达®捐赠,直至治疗结束。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