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肾癌靶向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
- 格式:pdf
- 大小:449.46 KB
- 文档页数:6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在当今医学领域,靶向药物已成为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与所有药物一样,靶向药物也存在着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管理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共识和建议,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一、什么是靶向药物不良反应?靶向药物是可以精准作用于疾病相关靶点的药物,其作用机制相对传统化疗药物更加特异化和有效。
然而,正是由于其特异性,靶向药物也可能引发一些不同于传统药物的不良反应,比如手足综合征、高血压、皮疹等。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造成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二、专家共识与管理建议1. 多学科团队共同管理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管理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包括医生、护士、临床药师等。
专家们建议建立多学科团队,通过协作与沟通,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评估和管理。
2. 预防与监测专家们强调预防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性,建议在治疗开始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病史、检查指标等。
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监测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3. 个体化治疗方案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专家们强调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包括根据患者的芳龄、性别、病史、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来调整药物的剂量、疗程以及联合用药方案。
4. 教育与指导患者在接受靶向药物治疗时,需要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专家们建议医生在开展治疗的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充分的教育和指导,包括不良反应的预防、自我监测、及时就医等方面的知识。
5. 细致入微的护理在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管理过程中,细致入微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对于手足综合征患者,要做好皮肤护理和预防措施;对于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测量血压并进行及时的干预措施等。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共同努力。
作为医生,我深切地意识到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重要性,也清楚地知道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肾癌靶向药物治疗专家共识16个要点专家共识 1 肾癌新辅助靶向药物治疗适应证和方案的合理化选择靶向药物术前治疗已经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肾癌患者的治疗探索,有助于肿瘤退缩/降期,为手术创造更多机会。
但由于尚缺乏大样本前瞻性临床证据,靶向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应用尚需谨慎,并严格筛选患者。
专家讨论后认为肾癌患者如存在以下特征可能是采用靶向新辅助治疗的适应证人群:必须行保留肾单位手术但存在技术难度者;需要缩小肿瘤体积或需缩短下腔静脉瘤栓长度,以利于完整切除肿瘤者;肿瘤体积巨大,侵犯邻近脏器难以切除者。
未来是否有新的药物在新辅助治疗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值得期待专家共识2 高危肾癌术后靶向药物治疗适应证和方案的合理化选择目前研究的数据表明,足剂量的靶向药物辅助治疗在某些高危人群中可能改善DFS。
但是,尚未有研究明确靶向药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 DFS与总生存期(OS)。
美国药品管理局批准舒尼替尼用于肾切除术后高危肾癌患者的辅助治疗。
专家组不推荐常规使用靶向药物辅助治疗肾切除术后高危肾癌患者,但针对高危复发风险患者如病理高分级、高分期T3期患者等可考虑使用靶向药物辅助治疗专家共识 3 转移性肾癌靶向药物适应证及方案合理化选择目前靶向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一线治疗方面,对于低中危的晚期肾癌患者,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培唑帕尼是首选;二线治疗方面,首先考虑既往的一线治疗及其疗效,如一线接受了细胞因子治疗,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培唑帕尼、阿昔替尼均有最高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而对于一线治疗接受了索拉非尼或舒尼替尼治疗,依维莫司具有较高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此序贯TKI治疗也是一项很好的治疗选择。
三线治疗方面,如果既往TKI序贯治疗,三线治疗选择依维莫司,如果既往二线接受依维莫司治疗,三线应考虑TKI序贯治疗。
当然,最终合理化的选择应该根据每位患者病理情况、分级分期、危险评分、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综合考虑专家共识 4 特殊人群由于卡博替尼目前并未在中国上市,肾非透明细胞癌(其他病理类型如乳头状肾细胞癌、嫌色细胞癌、集合管癌等)患者首选参加临床研究,其次使用舒尼替尼或依维莫司,对于具有不良预后特征的患者首选依维莫司。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一、背景介绍靶向药物是一种针对特定分子靶标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某种特定类型的癌症或其他疾病。
它们的研发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与之伴随的不良反应管理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专家们针对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做出了一系列共识,以保证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靶向药物不良反应通常包括皮肤毒性、消化道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肝毒性、心血管毒性等。
其中皮肤毒性和消化道毒性是比较常见的,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专家共识中对这些不良反应的管理比较重视。
三、皮肤毒性的管理对于靶向药物引起的皮肤毒性,专家们建议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该接受皮肤护理指导,并在治疗期间随时保持皮肤的清洁和保湿。
一旦出现皮肤不适,患者应及时向医生反映,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给予相应的皮肤护理建议。
四、消化道毒性的管理靶向药物对消化道的毒性也是患者比较担心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专家建议在治疗前,患者应该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尤其是辛辣食物和油腻食物。
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也应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的规律性,并在出现消化道不良症状时及时就医。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我个人认为,靶向药物的治疗是一项很有前景的治疗方式,但与之伴随的不良反应管理确实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
患者需要充分了解治疗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和护理建议,以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总结专家共识对于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旨在保障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患者和医生应共同努力,密切关注治疗的过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以期望取得更好的疗效。
以上是关于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靶向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的专家共识在临床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于这一治疗方式,但同时也面临着不良反应的风险。
《肾癌分子靶向药物——阿昔替尼用药安全共识》(2020)摘要阿昔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血管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亚型1,2,3抑制剂,与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培唑帕尼这些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比,具有更高的选择性,阿昔替尼对于血管生长因子受体可发挥抑制效应。
本共识旨在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进行详细介绍:如何正确地选择阿昔替尼靶向治疗的适应证;如何制定患者个体化的药物使用剂量和疗程;如何预防或处理药物不良反应;如何推荐新辅助治疗及辅助治疗,如何进行联合治疗;如何对患者进行随访等。
1 实施操作1.1 阿昔替尼治疗前患者评估及知情教育【专家共识推荐】:推荐采用IMDC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晚期肾癌患者靶向治疗的预后;推荐在确定阿昔替尼治疗方案前完成对患者疾病及健康状况基线状态的评估;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用药安全与知情教育。
1.2 阿昔替尼治疗适应证及方案的合理化选择1.2.1 高危肾癌新辅助阿昔替尼治疗适应证及方案的合理化选择【专家共识推荐】:目前关于阿昔替尼作为肾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证据较少,后期需要大规模研究证实,临床上课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患者采用阿昔替尼用于新辅助治疗。
1.2.2 高危肾癌术后辅助阿昔替尼治疗适应证及方案的合理化选择【专家共识推荐】:对于pT2或N+的高危患者,阿昔替尼并不能带来生存获益,对于复发风险更高的患者,阿昔替尼可能有生存获益。
但由于其辅助治疗证据不足,阿昔替尼尚未获得相关治疗的适应证,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将阿昔替尼用于高危肾癌术后辅助治疗需谨慎考虑。
1.2.3 转移性肾癌阿昔替尼适应证及方案合理化选择【专家共识推荐】:阿昔替尼主要是针对一线细胞因子或舒尼替尼等治疗失败的转移性肾癌的标准二线治疗药物,一般采用标准剂量(5mg,bid)进行治疗,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根据患者相关毒性反应的发生及严重程度,适当进行药物剂量滴定,以保证阿昔替尼治疗患者的总体疗效。
除此之外,阿昔替尼联合不同免疫靶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在转移性肾癌的一线治疗领域已经取得了令人惊喜的临床疗效,幷获得国外指南推荐。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综述)2015-04-16 15:50 来源:丁香园作者:月下荷花字体大小- | +第39届ESMO大会于2014年9月26-30日在马德里召开,在大会特别论坛“靶向药物的毒性”中,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们分别介绍了新出现的靶向治疗的各种不良反应,现简要介绍如下:心脏毒性皇家玛格丽特癌症中心Siu医生对分子靶向药物的心脏毒性进行了总述,包括左心功能衰竭、高血压和QT间期(QTc)延长。
药物诱导左心功能衰竭机制各有不同,例如细胞毒蒽环类药物产生I型损伤,而分子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则产生II型损伤。
血管生成抑制剂和MEK抑制剂会诱发高血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诱导高血压以剂量依赖方式,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钙离子通道阻断剂治疗血压增高,尽可能维持VEGF抑制剂剂量。
QTc间期延长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ABL抑制剂、MET抑制剂和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副反应,易患因素包括遗传学因素如先天性长QT综合征,或是后天原因,具体如下:(1)心脏:左心室射血功能下降、左心室肥大、心脏缺血、房室结阻滞、二尖瓣脱垂、窦房结功能不全。
(2)代谢: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低钙,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减低。
(3)药物诱导:抗心律失常药如奎尼丁、甲磺胺心定、胺碘酮,精神病用药如阿米替林、文拉法辛,抗生素如阿奇霉素、莫西沙星,抗组胺药如阿司米唑、特非那唑,其它药物如多潘立酮和枢复宁。
靶向HER2的新药Siu医生对靶向HER2新药的心脏毒性进行了总结。
拉帕替尼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作用低于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与曲妥珠单抗合用不增加心脏毒性;TDM1减低LVEF作用低于曲妥珠单抗。
血管生成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也能降低LVEF,导致CHF和高血压,另有一罕见风险是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和血栓性微血管病。
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使QTc延长,还可导致腹泻并继发电解质紊乱及动脉血栓事件。
一线治疗过去,转移性肾癌的治疗限于细胞因子治疗或新药临床试验。
在过去15年间,有多个针对转移、复发或无法切除的透明细胞癌患者的IL-2与干扰素不同剂量不同形式的联合的临床试验。
这些研究显示高剂量IL-2的有效率高于低剂量。
高剂量IL-2对于部分患者可以获得较高的有效率,包括能获得完全缓解。
这也是唯一报道能够获得持续缓解的药物。
因此,行为状况好(KPS>80),特别是瘤负荷小或主要是肺转移的患者,可以采用高剂量IL-2治疗。
入组临床试验,与接受高剂量IL-2治疗对于某些患者推荐为2A证据。
尽管过去15年间,细胞因子一度是晚期肾癌的标准治疗,但如今靶向治疗已成为了主要的一、二线治疗。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审批了五种治疗转移性RCC的靶向药物:舒尼替尼、索拉芬尼、CCI-779、依维莫司、贝伐单抗联合干扰素。
危险分层对于治疗的选择是重要的,MSKCC(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 Criteria)危险因素评分是最常用的预后分层模型。
这些危险因素包括:高LDH(超过1.5倍正常值)、高血钙(纠正钙>10mg/dL或2.5mmol/L)、贫血、诊断到全身治疗的时间小于1年及KPS评分<80分。
无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预后好,1-2项为中等,≥3个为预后差。
透明细胞为主型舒尼替尼是多靶点激酶抑制剂,抑制靶点有PDGFRα,PDGFRβ,VEGFR1,VEGFR2,VEGFR3,c-KIT,Flt3,CSF-1R和RET。
临床前资料已显示舒尼替尼及抑制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
一项多国多中心的III期临床试验证实了舒尼替尼一线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
该试验入组750例转移性透明细胞癌患者(既往未接受过全身治疗,体能状况好,有可测量病灶),随机接受舒尼替尼或α干扰素(各375例)。
第一研究终点为PFS,第二研究终点为有效率,OS和安全性。
多因素分析为LDH,ECOG评分(0或1),和原发灶是否手术。
-诊疗-肾癌分子靶向药物一一阿昔替尼用药安全共识(中国医促会泌尿健康促进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泌尿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关键词:肾细胞癌;阿昔替尼;分子靶向治疗;安全性;共识中图分类号:R737. 11文献标志码:M阿昔替尼是一种高选择性血管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亚型1,2,3抑制剂,与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培K 帕 尼这些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相比,具有更高的选 择性,阿昔替尼对于血管生长因子受体可发挥抑制效应。
2012年1月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ood and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阿昔替尼上市,多项指南建议将其用于一线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失败的晚期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 )患者的二线治疗⑴。
与索拉菲尼相比,阿昔替尼二线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虽 然疗效及安全性良好,但阿昔替尼用于晚期RCC 的一线治疗仍有待商榷,目前仅有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 )指南建议将阿昔替尼用于转移性ccRCC 的一线治疗。
阿昔替尼的起始治疗剂量为5 mg, 口服,2次/d 。
研究认为不同的患者需制订不同的治疗剂量,需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剂量滴定,才能使患者获得 较好的客观缓解率⑵。
另外,阿昔替尼的不良反应谱与其他常见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似,但其毒副作用的程度相比轻微、可控。
为获得最佳的疗效以及最小的 毒副作用,仍需对于如何个体化地选择合适患者,以及最佳剂量的制定进行深入研究。
另外,阿昔替尼在 晚期ccRCC 患者的新辅助及辅助治疗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初步疗效,但仍需对这些初步研究结果进行深 入分析。
最近,随着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pro grammed c e 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细胞凋亡蛋白配体 1 (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领域的深入研究及应用,已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可将阿昔替尼与PD-1或PD-L1单抗 联合用于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数据库联盟(Interna-tional Metastati Renal-Cel Car inoma Database Consortium , IMDC)中高危晚期ccRCC 患者的一线治疗,与标准的舒尼替尼单药治疗相比,联合治疗可获得较长的无进展生存期,且不良反应可控目 前这种分子靶向药物联合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新型治疗模式,已被EAU 及NCCN 等多项指南收稿日期:2020-06-08修回日期:2020-07-01DOI :10. 3969/j. issn. 1009-8291. 2020. 11. 003推荐。
靶向治疗是晚期肾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因为不良反应问题的存在,国内医师在不良反应的管理方面又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影响了这些药物治疗晚期肾癌的临床疗效。
鉴于肾癌靶向治疗在中国的多年临床经验,形成适合中国人群的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专家共识主要邀请国内几十家有丰富肾癌靶向治疗临床管理经验的专家在参考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共同讨论并达成,以期待该共识能够推进晚期肾癌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靶向治疗用药策略。
1 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 科学认识不良反应,需要我们了解这些反应的临床特点,了解这些反应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积极管理不良反应,最优化靶向治疗的临床疗效。
1.1 靶向治疗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随着靶向治疗经验的积累,对长期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的认识在加深,已有大量的论文发表,讨论这些问题,并提供来自经验丰富的治疗中心的意见和专家共识[1-2]。
肾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主要有如下特点:普遍存在(包括致死性风险),可累及人体多个器官系统;不同靶向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谱不同(相关不良反应的类型、频度、严重程度存在差异);部分不良反应是有效性的标志物之一;不良反应多数在早期出现,不随治疗的持续而加重;多数的不良反应为轻度(1/2级),可以通过常规的手段得到有效的控制;少部分不良反应(3/4级)是患者不可耐受的,需要用药减量、停药或其他干预措施;最大程度上控制不良反应,实现最优化临床用药非常重要[3]。
1.2 不良反应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不良反应与临床疗效之间的相关性,是一个《中国癌症杂志》2015年第25卷第8期 CHINA ONCOLOGY 2015 Vol.25 No.8561中国晚期肾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2015年版)非常复杂的问题。
一方面,不良反应的管理水平会影响临床疗效;另一方面,药理学层面,不良反应的发生又与这些靶向治疗的作用机制密切相关,因此某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某种程度上是靶向药物临床有效的标志物之一[4-5]。
晚期肾癌病人靶向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护理进展袁芳臻;杜华【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3页(P1163-1165)【关键词】肾癌;晚期;靶向治疗;不良反应;护理【作者】袁芳臻;杜华【作者单位】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3002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3晚期转移性肾癌对放化疗均不敏感,免疫治疗及生物化疗总体有效率仅10%~20%,并有严重不良反应[1]。
随着对肾癌发生机制的研究深入,针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分子作为靶点,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靶向治疗现已成为晚期肾癌病人的主要治疗方法。
近年来,先后批准了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替西罗莫司、贝伐珠单抗、依维莫司、帕唑帕尼、阿西替尼等用于晚期肾细胞癌的治疗[2]。
舒尼替尼能提高晚期肾癌病人总生存率,已成为晚期肾癌的一线治疗方案[2]。
靶向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严重不良反应需要减量或停用药物,使病人不能从靶向治疗中获益,因此对晚期肾癌病人靶向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或及时处理和护理对治疗尤为重要,不良反应评价参照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NCI-CTC)分级标准(4.03版)[3]。
以下就此做一综述。
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晚期肾癌的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药物有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帕唑帕尼及阿西替尼。
这类药物主要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PDGF)、Flt-3、kit等,达到抑制肿瘤血管及肿瘤生长的作用。
舒尼替尼及帕唑帕尼现已成为晚期肾癌的一线治疗药物[2]。
索拉非尼及阿西替尼成为一线治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药物[2]。
该类药物不良反应谱相似。
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如下。
1.1 手足综合征索拉非尼致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为30%~51%,舒尼替尼为29%[4]。
手足综合征表现为手或足的感觉异常、麻刺感、烧灼感或疼痛感。
肾细胞癌患者靶向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钱红;张翠萍【摘要】目的探讨肾癌患者靶向药物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合理的护理措施.方法观察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2例肾细胞癌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积极给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对疗效的影响.结果靶向药物治疗期间,22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乏力、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皮肤黏膜改变更为多见.经积极护理指导和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未影响其继续使用药物,疗效满意.结论合理的护理措施干预有利于减轻肾癌患者靶向药物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靶向药物治疗效果.【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5)001【总页数】3页(P109-111)【关键词】靶向药物;肾细胞癌;不良反应;护理【作者】钱红;张翠萍【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护理部,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护理部,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1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基因和激酶参与,靶向治疗已经成为当前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
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多吉美)和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索坦)具有独特的多靶点抗肿瘤作用,在临床的成功应用,为肿瘤的生物靶向治疗翻开了新的篇章[1]。
甲苯磺酸索拉非尼片和苹果酸舒尼替尼胶囊,具有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增殖的双重抗肿瘤效应。
然而,两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疗效,且患者需在自我管理下长期服用,如何在服药期间给予患者最佳护理,以协助其顺利完成靶向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亦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挑战。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于2007年3月-2010年11月,对22例肾癌患者使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经给予积极的护理措施干预,收到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肾细胞癌患者共22例,病理类型均为透明细胞型,年龄42~81岁,平均5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