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花道:追求“静、雅、美、真、和”的艺术
- 格式:docx
- 大小:19.03 KB
- 文档页数:3
日本花道摘要花道,在日本,是一种传统的大众文化。
花道并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创造。
日本花道象征着生活的自然美。
通过日本花道可以了解日本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 日本花道感情自然美引言听说日本花道古今都非常有名,通过日本花道我们可以更深的了解日本的文化。
那我们现在一起来探讨一下日本花道。
1.日本花道日本的插花艺术,也就是日本花道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花道最早的起源却是中国佛教的供花。
日本花道最早来源于中国隋朝时代的佛堂供花,传到日本后,其天时,地理,国情,使之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先后产生了各种流派,各流派其特色和规模虽各有千秋,但基本点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
花道受到日本个方面的重视,据说主要原因为“日本人对自然的一种心情”。
日本人民自古以来就热爱大自然。
他们甚至对一朵花,也要研究它的来龙去脉,观察它的形状姿态,喜欢它的千娇百媚。
这种深刻重视植物,甚至和植物心心相应的日本人特有精神,是发展花道艺术的主要原因。
花道的基本点,那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
这种思想,贯穿于花道的仁义、礼仪、言行以及插花技艺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韵之中。
2.花道并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创造。
花道家不仅认为花是美丽,还觉得花反映了时光的推移和人们内心的情感。
花道所要呈现的是一件美的事物,同时也是一个表达的方式、修炼方式。
花道并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创造。
因此,从深处看,花道首先是一种道意,它逐步培养从事插花的人身心和谐、有礼。
插花是将具有观赏价值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植物材料和非植物材料按照一定的构思、遵循一定的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造型,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
花艺之路,要以爱为根,以美为本,以真为魂,以勤为茎,将内涵美与外形美统一于造型之中,将人间正道与花道融为一体,不断惠美人群。
在日本天文元年相传的《池坊秘传》中,就有“花之心应为我之心也”。
李姿筱生活美学馆李姿筱生活美学馆—主题茶道、日本小原流花道,主要以茶艺培训、花道培训、茶艺表演、茶文化讲座、以及茶事活动为主的文化传播中心,以茶会友、因茶结缘,致力于弘扬传播悠久的茶文化,体现花的自然优雅,美学馆以一种全新的理念、灵动的姿态、新颖时尚的表现形式,为大家打造一个有文化底蕴且有内涵的茶道、花道的文化交流平台。
李姿筱生活美学馆主要针对女性朋友,希望众多的女性朋友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琐碎之余,可以寻找内心平静的自我,富有内涵。
茶道是一种释放自我、修炼自我的方式。
一杯香茗,细细品味,你会发现,生活不过是拿起、放下,如此而已。
花道不单纯是插花,它有很深的文化内涵,追求静、雅、美、真、和的意境,讲究人花一体,更像是一种修行。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
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茶道被誉为是道家的化身。
茶道源于中国,之后又传入西方。
日本小原流花道:作为东方插花主流之一的日本插花,起源于中国,传承中国古典插花风格,结合日本的文化习俗,演变发展至今,花道在日本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小原流花道是日本三大主流花道之一。
是一种以色彩美为中心,结合季节美和形态美的花材造型艺术。
十九世纪末,创始人小原云心将盛花的新概念引入插花中,即是把花“盛”于浅水盘中,表现出面的扩展,小原流创发的古典插花的水盘沿用至今,是日式花道的必备道具。
以写景出名的小原流花道,作品构思变化灵活,注重花的个性及组合的协调性,格调高雅、清新脱俗,整体的线条流畅连贯,展现出一种真实地自然意境。
如今在日本,随处可见插花作品,随处都有花道学校,日本女性把花道当成了一种必修课。
花道代表着一种生活情趣,它是陶冶性情、培养审美观的极好的方式,是每个家庭不可缺少的。
日本的花道艺术一修学堂 ||小原流花道学习课程日本人说,我们的地球在微笑,因为有鲜花包围着它。
而日本的花道j使美丽的鲜花更温馨,更富于哲理。
它是日本美学的一部分,并作为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广为普及。
与西方插花艺术不同,日本强调插花的线条美。
花道艺术发展到将花瓶、根茎、叶子和花朵都包括在内,形成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为一体的和谐统一,追求“静、雅、美、真、和”,有量感和动感。
在日本,花道不是单纯的插花,而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因此被推祟为妇女的“必修科目”,这是日本花道的突出特点。
日本花道经历了古典插花艺术、自然主义插花艺术和现代插花艺术三个阶段。
花道源于古代的佛事活动,唐宋时,中国有向佛祖“供奉鲜花”的习俗,这习俗与佛教一起传入日本,但那只是原始花道,不论花朵或枝干都要向着天空摆放,以表示诚与信,在日本《古事记》中就有供花的记述。
《万叶集》和《古今集》中也有“大宫人戴花冠”、“瓶中斜插花”的描述。
”起初,插花人并不要求华丽的“花之美”,只求自然简朴,这是日本人古代的爱花意识,有的插花人只把一枝白梅插入花筒,而茶道宗师干利休,在茶室里也只留一轮向日葵或者在花笼上画上竹花。
”从8—12世纪,插花逐渐摆脱了佛教色彩,演变成供观赏的艺术。
室叮时代,涌现出专以插花为业的花道家,如池坊专庆和立阿弥两位花卉名家。
他们把饮茶、居室、插花看作是艺术的一个整体,把瓶内插花称为“立花”他们把“立花”规范化、程式化和艺术化,使它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因此他们被尊为日本的“花道之父”。
“立花”讲究插花技术,池坊系第一代传人曾用巨大的花器以松相配,竖起高达7米的立花。
后来,又在大云院百瓶花会上,展示多姿多采的立花。
第二代传人的“立花原理”,是把多种多样的花组合在一起,力求均衡和比例统一的造型美。
这种立花样式,反映出大自然的宏伟壮丽,如松枝象征大山,白菊花代表河流或小溪。
立花式插花逐渐进入黄金时期,各种仪式或节庆时大都以立花为装饰品。
浅析日本花道作者:刘洋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32期摘要:日本花道最初起源于中国,隋朝时期的佛堂供花就是日本花道的原型。
供花传到日本之后,日本的地理环境和它当时的国情使花道逐渐获得发展,相继又产生了许多各种不同的流派,并且成为日本人教育子女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些流派的特色和规模都不尽相同,但是他们的基本点却都是相通的,就是天、地和人的统一。
日本花道是一种综合艺术,亦是一种技艺,还是一种广为大众接受的文化活动,更是一种追求“静、雅、美、真、和”的一种道意。
日本花道在娱乐、服务大众的同时,更是逐步培养了插花人的身心和谐、有礼。
关键词:日本;花道;花道精神[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3--01一、日本花道的历史及其发展日本花道是日本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所谓“花道”,是指适当截取树木花草的枝、叶、花朵等,将其艺术地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术,以及欣赏其美丽的容姿及其生命力的艺术。
“花道”也称为“华道”,或“生花”。
日本花道最早来源于中国隋朝时代的佛堂供花,佛教从中国传到日本,与此同时,与佛教相关的一些仪式和装饰也都被传到了日本。
比如,日本人爱好把自然的花草放入器皿中以作装饰,因为自然的花草要比人工制的供花有生气。
公元8世纪,插花技术出现了,但是直到12世纪,插花技术才得到真正的发展。
到了室町时代,由于贵族对插花技术的喜爱,“立花”逐渐发展了起来。
“立花”成了贵族前客厅的一种摆饰。
“立花”,是根据花草向上生长的姿势而采用的一种竖立式插花术,多种花材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忠实再现了大自然的美景。
而在江户时代,日本经济稳步发展,插花技术逐渐不再是佛教弟子及王公贵族的象征,其他阶层如武士、富商和妇女也可接触花道。
由于“立花”的俞显呆板,因此“生花”——一种更为简单的造型——出现了。
“生花”尊崇天地人的统一,并以五行——金、木、水、火、土——来命名它的花型,并且其采用一些技术使得花枝增加了一丝曲线美。
备注展板尺寸:60cm*80cm(高)展板数量可根据排版需要适当调整一、花道简介(配图)「花道」一詞于公元1673年日本插花刊物[替花秘書]中首次使用,以后便成为日本插花的专用名稱。
「花道」并非植物或花型本身,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藝術创造。
其所采用的不单指花朵,还包括从草本到木本的各种枝條、叶片、果实等等,结合不同的花器及配件,通过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的和谐统一来追求“静、雅、美、真、和”的意境。
因此,从深層次剖析,「花道」首先是一种從外至內的個人修为,它逐步培养插花人的身心和谐、處事彬彬有礼的態度。
其次「花道」又是一种园艺、美术、雕塑、文学等活动的综合艺术。
從个人、家庭到社会,踪迹隨處可見,推而广之,逹至一种和谐共融的文化氛围。
另外,「花道」的宗教根源和它对季节的更替、时间和变化以及生老病死的自然周期紧密关联,發人深省,使得「花道」具备了更多層次的精神内涵。
二、花道历史来源:(3—4块展板)花道历史来源1:(配图)日本的插花艺术,最早来源于中国隋朝时代的佛堂供花,及唐宋时期的「文人四艺」,即插花、掛畫、燃香、點茶。
远在飛鸟时代(公元6世纪後期至7世纪),天皇遣使小野妹子三度来中国留学,把多种中国文化東传日本。
其天时,地理,国情,使插花艺术逐渐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先后产生了各种流派,并成为女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不同流派各具特色,规模各有千秋,但基本点都是相通的,那就是天、地、人的和谐统一。
这种思想,贯穿于花道的仁义、礼仪、言行以及插花技艺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韵之中。
花道历史来源2:(配图)用明天皇二年(公元587年),小野妹子皈依佛教,建六角堂,自稱专务,吸收中国佛前供花的精华,结合日本的文化和习俗,制定了祭坛供花时的花材配置和规則,虽然简单,亦成为了日本花道的先行者。
镰仓时代(公元1185-1333)中期以前,將大花瓶放置屋外宽敞处观赏,形式豪华壯丽的作法很普遍,後来除佛前供花外,小型插花慢慢普遍起来,技法也有相应的进步。
花道,⼀门⾼逼格的禅意艺术!插花⼀种雅致的空间艺术⼀种风雅闲静的⽣活情愫花道是⼀门艺术取⼤⾃然中之植物花卉根据所放的空间环境花器的⼤⼩,⼈为创作达到“虽为⼈作,宛若天开”的效果赞美⾃然、仪礼、德⾏胸中的⽓韵、内⼼的澄明都是花道的题中之义追求的是“静、雅、美、真、和”的意境⽇式插花中,⽤的花数⽬越少对环境的⼲净空旷程度要求越⾼只插⼀朵花背景⾥不能有丝毫杂物求的是天地之间,⼴阔寂寥唯留花与你,⼀期⼀会借⽤花⽊抒发⼈的意志、愿望之时以花枝展情韵, 表现花品花格令⼈在击节赞叹之余, ⼼驰神往花道是“天、地、⼈”的和谐统⼀这是东⽅特有的⾃然与哲学理念这种思想贯穿于花道的仁义、礼仪、⾔⾏以及插花技艺的基本造型、⾊彩、意境和神韵之中花道并⾮植物或花型本⾝⽽是⼀种表达情感的创造花道通过线条、颜⾊、形态和质感的和谐统⼀来追求“静、雅、美、真、和”的意境花道家认为花不仅是美丽还反映出时光的推移和⼈们内⼼的情感变化花道所要呈现的是⼀件美的事物⼀个表达的⽅式亦是⼀种修⾏、审美花道其中需要⼀种奉献精神:有如造化将美丽的花⽊⽆私地奉献给了⼈类让内⼼平静如镜达到⼈、花⼀体这是⼀种境界从深处看花道⾸先是⼀种道意它逐步培养从事插花的⼈⾝⼼和谐、有礼花道⼜是⼀种综合艺术容纳园艺、美术、雕塑、⽂学等⼈⽂艺术门类花道还是⼀种技艺服务于家庭和社会亦是⼀种易于为⼤众所接受的可以深⼊浅出的⽂化活动⽇本⾃然景观的多样性和古⽼的农业⽣活⽅式为⽇本花道的发展提供了背景舞台花与禅,有⼀种不解之缘源⾃佛学的东⽅禅意插花让⼈在的插花过程中体会源⾃⼼底的愉悦、宁静与安详插花是⼀种禅意的冥是⼀种对⼼灵的洗涤也是⼀种对性情的陶冶花道的另⼀样式“⽂⼈花”的出现主要为了表现中国学者和画家的情调徽宗(1082-1135)对花抚琴图(现存故宫博物院)⽂⼈花道传递的是个⼈的情感具有⾮正统性、随意性为花道增加了丰富的⾊彩和细腻的⽂学韵味在以前的所有传统造型中花材都是集中地从花器的同⼀点伸出⽽⼩原则使⽤了各种各样的⽀撑物景观造型是以⼀种⾃然主义的⽅式⽽不是象征的⼿法描述⾃然美花道传递主⼈的⼀种艺术感悟和⼼理志趣使⼈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共鸣各种花道造型装点着⼈们的⽣活特殊的时刻和节⽇采⽤某些特殊的材料表达了美好的愿望在新年,代表永恒的长青松尤其受到插花者的欢迎并且通常和⽵⼦搭配使⽤表达了⼈们青春常驻的美好祝愿⼀件赏⼼悦⽬的插花作品或借花材的⾃然形态渲染⼀种空间的禅味或借花卉的⽣命荣枯来捕捉⾃然真实的瞬间在繁杂的世界中给⾃⼰的内⼼留⼀⼩⽚净⼟插⼀枝落花在恬静优雅的环境中尽情感受雅兴| 来源:⽹络,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删除。
日本花道10英语3班韦利娟1007014308一:花道的起源花道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佛教活动。
唐宋时代,中国有向佛祖“供奉鲜花”的习俗,后来这习俗和佛教一起传入日本。
这就是原始的花道,在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史书《古事记》中记载有当时供花的记述,花枝要向着天空摆放,以表示诚与信。
二:花道流派日本花道经历了古典插花艺术,自然主义插花艺术和现代插花艺术三个阶段。
至今日本花道已经过了五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多种各具特色的流派,主要有池坊流派(室町時代中期)、未生流派(江户末期)、草月流派(1927年创立)、小源流派(19世纪末)。
池坊流派是15世纪立花名家池坊专庆创造的池坊立花是日本花道界最古老规模最大的流派,因此,池坊又是花道的代名词;未生流派由江户末期的未生斋一甫创立,儒家的“天、地、人”三位一体思想是未生流插花的原理,其基本花形为体现天圆、地方统一体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内,未生流派进行多种多样的创造发挥,它的特点是简洁明快;草月派的插花作品将追求自由的精神体现于形式,将整个空间点缀得非常美丽鲜亮,草月派是花道中的“革命派”和“现代派”,他们主张自由大胆地使用花器和处理花材,铁丝、塑料、玻璃、石膏等是他们常用的插花辅助材料;小原流派,日本明治末年由小原云心(1861-1916)创立的小原流至今仍是日本有代表性的花道流派之一,云心发现池坊派插花术重心过高,不够安稳,便创立了有重量感、重心偏低的插花术。
三:花道类型在不同的时代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插花类型,一直持续发展到今天的有:立花、生花、投入花、盛花。
立花是根据花草向上生长的姿势而采用的一种竖立式插花术,因此在插花时会常用铁丝来调整花材的姿态,其意图在于再现一种风景。
生花在江户时代中期,作为接待客人的插花而产生,主要是放在壁龛上,生花使用的器具象征大地。
投入花把花枝按其自然的姿态插入深深的器具里,给人一种随意投入的自然感。
这种插花法能够发挥美术性和独特的个性。
日本的插花张国强日本的传统艺术和我国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花道(插花)就是其中典型一例。
日本的花道最早起源于中国隋朝时代的佛堂供花,传到日本后先后产生了各种花道流派。
各流派的特色各有千秋,但基本点都是相通的,这就是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和谐统一。
这种思想,贯穿于花道的仁义、礼仪、言行以及插花技艺的基本造型、色彩、意境和神韵之中。
日本的花道受佛教影响很大,一些插花名家通过插花艺术来表现佛教、儒教、个人的观念。
花道的流派很多,但以佛教禅宗为基础的艺术准则却为各流派共同信守。
插花的主要原则是朴实、不对称、不完整。
在日本旅馆投宿也好,去飯店就餐也好,访问日本人家庭也好,都可以看到一盆盆美丽的插花装饰在引人注目之处。
花道是日本的一种传统室内装饰艺术。
这一艺术以花卉草木为素材,通过艺术造形进一歩展现其自然美、陶冶情操,从而使大自然中的花卉草木和人们的心灵融为一体。
日本人认为,把象征生命力的花卉草木装饰在自己的生活中,是祝愿和祈求人类生活安定、美好的一种形式。
自古以来,日本就有插花、用花进行装饰的习俗。
在瓶、壶、盆里插花的源流起始于日本的天平年间(729年~749年)。
公元8世纪,佛教自中国传入日本以后,佛教中在佛像前供花的习俗也一起传入日本,从此就有了供花的习惯。
最初,这是带有纯粹宗教性质的节日例行活动。
到了12世纪,佛像前供花的习惯已失去了宗教色彩,形成了将插花作为艺术美而加以欣赏的风潮。
插花的规模和形式发生了很大変化,在茶室中插花又成为一种新流派,并特别强调插花时要使用名贵的茶具和插花器具。
几经演変,插花者的个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插花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许多流派。
14世纪前后,中国的牛郎织女故事传入日本,得到日本人的喜爱,形成了“七夕祭り(たなばたまつり/乞巧节)”。
在“乞巧节”举办花展,比赛插花技术。
这对“花道”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15世纪,上层人物在豪华住宅中陈列插花、举办花展成了一种时兴活动。
同时,插花技术又有了进歩,插花名手不断大量涌现,“花道”开始形成。
内容摘要“道,所行道也。
”这是《说文》里的解释。
其实道可分为有形和无形,也就是有物质和精神之分。
日本在把中国的一些术、技、艺等技艺引进之后,觉得每种技艺都博大精深,可通神明,因而便给予“道”称。
日本人将道教的道和佛教的禅一并应用到这个道字里。
日本的三道包括茶道、花道和书道。
茶道包括和、敬、清、寂四部分;花道的精神是以禁锢去获取自由,以死亡来延续生命;而书道以明智、守信、知耻为准则。
此三道不仅是他们风俗习惯的体现,更是道德观、审美观和价值观的总汇,是我们了解日本文化的着眼点。
关键词:茶道花道书道中日交往日本三道及其对中日交往的影响日本三道,即茶道、花道和书道,是日本民间普遍的传统生活习俗,闻名遐迩。
此三道融合了最特殊的大和民族特征,它不仅对我们了解日本人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对中日的交往也有深远的影响。
一、茶道及其对中日经济交往的影响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
原称为“茶汤”。
日本茶道和其他东亚茶仪式一样,都是一种以品茶为主而发展出来的特殊文化,但内容和形式则有别。
茶道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
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赵州从谂禅师曾经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
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
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联系起来,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
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主要是通过茶会和学习茶礼来达到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的目的。
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
茶道有“四规”和“七则”。
“四规”即“和、敬、清、寂”。
“和”,是指形式上的和谐以及感情上的和悦。
茶事中的茶室茶具都要求达到和谐之意。
茶室的布局装饰是视觉上的和,甚至包括茶室外精心修剪和布局的树木。
茶具是触觉上的和,不能过轻、不能过重。
日本花道:追求“静、雅、美、真、和”的艺术
花道在日本称为“华道”,起源于奈良时代,最终在平安时代发展成一种独立的自然艺术。
花道,并非植物或花型本身,也不是将花材进行简单的摆放和堆积,而是一种人类情感的表达,不仅要表达花的美态,还要展现出“美而不艳,媚而不妖”的矜持与谦和,这是一种形神兼备的品味造型的艺术。
(华,古汉语为“礼”之意,代表着人的修养,以及对自然万物的尊重)
道,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人理解自然万物的智慧,也是华夏民族感悟人生的哲学。
随着时代流变,日本人继承了“道”的精神,并彻悟了“道”的智慧,将其当作人生之中最高的事业,作用在一切社会生活之中,花道便是其一。
花道是日本美学的一部分,并作为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而流传至今。
与欧洲插花艺术不同,日本强调的是插花的线条美、观赏的结构感,以及被赋予的人文精神。
花道艺术是将花器、根茎、叶子和花朵都包括在内,形成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的和谐统一,追求“静、雅、美、真、和”的境界,以量感、质感和动感的视觉艺术直至人心。
欧洲花艺使用花朵数量之多,其作品主要强调色彩的浓郁和视觉的感观。
与此相对,日本花道的花朵数量之少,是依靠线与面来表现的“省略美”,还有利用空间,衬托花朵以表现出的“空境”之美。
这种特有的“美学”传承,所传授的不仅仅是花枝最佳的定位技法,更是磨练五感,体会自然,陶冶高品位审美观的过程,从中领悟人文
与自然的精华所在。
日式花道以花材用量少,选材简洁为主流,有时会以花的含苞、待放、盛开代表过去、现在、将来的时空概念。
他们强调花与枝叶的自然循环生态美姿,便是天人合一、宇宙与精神永恒的缩影。
若常以宽宏意境和深邃内涵从事花道艺术的表达,自然体会到花道艺术家对植物本性的认识,以至尊重的境界。
日本花道的变迁过程,孕育出众多的流派,但多数以三枝构成基本形式,其本质都是以三点为中心的结构追求美的极致。
三枝连接而成的线,构成的面,组成了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具有稳定的平衡感。
花道的魅力在于"非平衡之中的平衡"、"不稳定之中的稳定",这种非对称的不等边三角形更能生动表现出花草自然舒展、植物自由生长的生命力。
在池坊流派的概念里,虫蚀之叶、残枯之叶与水嫩娇艳的鲜花一样,都是草木生命“生、老、病、死”的自然体现。
在各个时间段中,植物与人类世界一样,都在不断地对自然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的反应。
池坊插花的理念,便是将这种生命变化之美最大程度展现出来。
不过,池坊认为最美的莫过于含苞待放的花蕾了,因为它象征着通向未来的生命之源。
池坊流派,还以古典“阴阳五行哲学”为理论基础,讲究花材之间、花材与花器之间的和谐与严谨。
坊,在今天理解为“小巷、场所”,而在先秦时期,“坊”是君子严谨的行为、道德的自律,是“礼”的表现,华即礼,故而花道亦为华道。
坊以土、方相合,“土”在五行
哲学中为“德”,“方”为自然规则,合成之意便是地之方——行为的界限和道德的自我约束。
池坊流派,以花代人、育花教人、花我为一的哲学,成就了插花艺术最高“道”的境界。
(坊的理解来自于《礼记·坊记》;远古哲学中“天圆地方”,天之圆为无边无限之意。
)(《五行哲学》:水,五行哲学中为“智”,其本为生命之源,然过多必然至泛滥成害。
所以,要想引导水流走向正常(让人的聪明才智不用在恶),并为人谋福,就需要以土克之。
然而,一盘散土难以克水,将其锻造烧结成方形,才能铸就堤坝,防止水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