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杜伊斯堡风景公园
- 格式:doc
- 大小:415.00 KB
- 文档页数:5
国外工业遗产改造艺术设计手法案例一、案例概述工业遗产改造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话题。
许多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将废弃的工业遗址转化为具有文化、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公共空间。
本文将介绍国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改造案例,分析其艺术设计手法,并探讨其成功经验。
二、案例分析1.德国杜伊斯堡风景公园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位于德国鲁尔工业区,前身是一个钢铁厂。
经过改造,公园如今已成为一个集生态、景观、文化于一体的公共空间。
设计者利用原有的工业设施,如高炉、铁轨等,创造出一个富有历史感的景观。
同时,通过植被绿化和自然水体的引入,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2.美国纽约高线公园纽约高线公园前身是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
设计师保留了原有铁路的特色元素,如铁轨、枕木等,将其融入公园的景观设计中。
高线公园如今已成为纽约市的文化地标,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游览。
3.英国利物浦港湾改造利物浦港湾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重工业区。
经过改造,港湾地区变身为一个集商业、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城市中心。
设计者保留了原有的工业建筑和设施,如船坞、码头等,并将其与现代建筑和景观设计相结合。
同时,通过引入艺术装置和文化活动,提升了区域的文化价值。
三、艺术设计手法分析1.保留和再利用原有工业元素在工业遗产改造中,保留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元素是关键的艺术设计手法之一。
这些元素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能为新的空间增添独特的魅力。
设计者可以通过巧妙地运用这些元素,创造出富有创意的景观和空间。
2.引入自然元素和生态设计将自然元素和生态设计引入工业遗产改造中,可以改善区域环境,提升空间品质。
植被、水体等自然元素的加入,能够软化硬质空间,提供宜人的休闲环境。
同时,生态设计还能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结合文化和艺术装置文化和艺术装置是提升工业遗产改造空间品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入文化活动、艺术展览等,能够丰富空间内涵,吸引更多人流。
同时,艺术装置的运用还可以为空间增添视觉冲击力,提升空间的艺术美感。
中外风景园林鉴赏--景观设计⼤师拉茨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摘要:彼得·拉茨(Peter Latz)是德国当代著名的景观设计师,他⽤⽣态主义的思想和特有的艺术语⾔进⾏景观设计,在当今景观设计领域产⽣了⼴泛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品杜伊斯堡风景园公园和港⼝岛公园,这2个设计作品的理念和⼿法都完全遵循的场地本⾝及其与外部的结构关系,效果上都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追忆,并进⾏了新的诠释,是具有⽣命⼒的景观。
以及最近的彼得拉茨花园,这些都体现了这位天才设计师的才华。
关键词:设计作品设计思想⽣平介绍个⼈看法1. 彼得拉茨花园彼得·拉茨花园,好像⼀架巨⼤的动物脊柱半掩在地⾥,阳光下⽩花花的页岩⽯本⾊,有些刺⽬,⽽突如其来的⽔雾,则给花园增加了迷幻的⾊彩。
踩着碎⽯⾛进花园,⾛进岩⽯的肌理中,⾛进⽔雾⾥,如⼊幻境。
这个花园中,有⽯板组成的像翅膀⼀样的架构,将⽐较清新的微⽓候带到通道中⼼,在通道中⽤⽔雾降低温度,让⼈产⽣凉爽的感觉。
园中有⼏条更⼩的道路和座椅,希望让游⼈在这⾥停留更长时间,通过地形来解决穿过和停留之间的⽭盾。
在两端的⼊⼝处,道路两侧⽯板只有膝盖⾼,在中⼼最低的地⽅,⽯板可达3⽶⾼。
随着游客往⾥⾛,周边的景⾊越来越多地被遮挡起来,每个⼈都被笼罩在花园中⼼的⽔雾和⽯板中。
但在园⼦中间最低处向两端眺望,也可以看到锦绣⾕和⾼架铁轨下的其他花园。
在外延的道路两边,⼀个⼭坡上种着针叶树,另外⼀个⼭坡种的是落叶树,这两种树可以增加⼩⼭的⾼度,形成第⼀层环绕着花园的框景。
花园附近的植被也有两层,第⼀层种植了乌克兰松和油松,第⼆层选择了能够承受湿⽓和⾼湿度的植物,⽐如⾦莎草和花蔺。
另外,还选⽤了具有装饰性的观赏草搭配松树,⽤⾎红⽼獾草等搭配落叶植物。
园⼦中的⽔雾是⽔从喷嘴⾥⽤⾼压喷射出来形成的。
傍晚的时候,⽔雾会被晚霞染成彩虹⼀样,这是⼀个视觉的感受,同时也是触觉的体验。
⽔雾可以很快降低附近的空⽓温度,舒缓⼈的呼吸系统。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赏析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是德国杜伊斯堡市的一个以花园和公园为主题的景点。
由于其美丽的景色和独特的建筑设计,成为了城市中不可错过的景点之一。
这篇文章将会为你详细介绍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的历史、景点以及不可错过的活动。
历史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建于1991年,是为了庆祝杜伊斯堡市位于星期五的河口上的700年纪念而建造的。
这个公园最初是一个封闭的农场,而现在已经转变为一个美丽的开放公园,成为了杜伊斯堡市的标志性建筑。
公园占地面积140公顷,有着大片的草坪和林地以及多个不同类型的花园。
景点1. 杜伊斯堡世博园杜伊斯堡世博园曾经是1987年世界博览会的场馆,现在已被改造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公园,包括露天音乐厅和日本花园。
杜伊斯堡世博园也定期举办各种音乐会和文化活动。
2. 北杜伊斯堡市立美术馆北杜伊斯堡市立美术馆是一个现代化的美术馆,有着各种各样的展览,包括来自各地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和部分艺术品收藏。
美术馆还定期举办活动,例如艺术家讲座、创意工坊等。
3. 日本花园这个日本花园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建筑而闻名。
游客可以欣赏到和平湖和精心修建的石桥,还能够在茶室里体验正宗的日本茶道。
4. 鸟屋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的鸟屋是一处与众不同的景点。
这个巨大的椭圆形建筑内有着大量的鸟类,包括鹦鹉和金丝雀等。
鸟屋也有公共休息室和观鸟平台,可以使游客更加近距离地观察到鸟类。
5. 草坪剧场草坪剧场是一个室外音乐场地,经常用于举办各种音乐会、戏剧和其他表演。
音乐爱好者们可以带上自己的毯子和饮料来到这里,在演出的同时欣赏迷人的自然风景。
不可错过的活动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每年都会举行一些节日和活动,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年度的风筝节。
这个节日吸引了无数游客和表演者来到公园放飞各种形状、颜色和大小不一的风筝。
此外,公园还会在圣诞节期间举办一系列的节日活动,包括圣诞市集和马车游览。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以其美丽的建筑和精心设计的花园和公园吸引着无数游客。
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案例介绍今天给你讲讲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这个超酷的案例。
一、前身的“沧桑”这地儿以前啊,就是个工业的“老大哥”场地,到处是工厂、钢铁设施啥的。
那些大高炉、铁轨就那么闲置着,像被遗忘的巨人一样,整个地方看起来破破烂烂的,就像是工业时代过后留下的一个大伤疤,又丑又没活力。
二、变身之旅开始。
1. 创意的萌芽。
不过呢,有一帮超有创意的家伙就盯上了这个地方。
他们就想啊,这么大的地儿,这么多独特的工业遗迹,要是能把它们变废为宝该多好。
于是,就像魔法师找到了魔法棒一样,开始了改造计划。
2. 保留工业遗迹。
他们可聪明了,没有把那些大高炉、铁轨啥的一股脑儿全拆了。
而是保留了好多,像那些巨大的高炉就变成了公园里独特的景观。
你想啊,站在高炉下面,就感觉像是站在一个钢铁巨兽的脚下,超级震撼。
铁轨也没闲着,一部分变成了公园的步道,走在上面就好像能听到以前火车轰隆隆开过的声音呢。
3. 水的魔法。
这里原来的工业用水系统也被巧妙利用了。
那些旧的水槽啊、运河之类的,经过改造就变成了公园里的水景。
有的地方是小池塘,里面还有鱼游来游去;有的地方是小瀑布,水哗啦啦地流着,就像给公园配上了自然的背景音乐。
三、新公园的魅力。
1. 功能多样化。
现在的杜伊斯堡景观公园可厉害了。
它不仅仅是个看风景的地方,还是个多功能的大乐园。
这里有大片大片的草地,人们可以在上面野餐、晒太阳、放风筝。
还有一些区域设置了儿童游乐设施,小孩子们在那儿玩得不亦乐乎。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里也是个很酷的聚集地,有人在旧厂房改成的场地里玩极限运动,像滑板啊、小轮车啥的,那种在钢铁和自然结合的环境里玩极限运动的感觉,可太酷了。
2. 艺术与文化的交融。
公园里还经常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
那些旧厂房的墙壁就变成了天然的展览墙,艺术家们在上面画画、展示作品。
有时候还有音乐会在高炉下面举行,那种工业的硬朗和音乐的柔美融合在一起的感觉,真的是很特别。
3. 人与自然的和谐。
德国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德国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位于德国西部的杜伊斯堡市,是这座城市最大的公园之一。
公园占地面积广阔,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休闲设施,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欣赏自然风光和放松身心。
德国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的建设始于20世纪初,当时这片区域还是一片荒地。
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如今的公园已经成为了一个集自然、文化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公园内有大片的绿地、湖泊、花坛和树林,形成了一幅宜人的自然画卷。
公园内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罗特湖”,这是一个人工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周围绿树环绕,景色宜人。
湖边设有休闲区和儿童游乐设施,游客可以在湖边散步、钓鱼或者划船,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除了湖泊,公园内还有许多美丽的花坛和花园。
春天,花坛里盛开着各种鲜花,如郁金香、玫瑰和牡丹,花香四溢,令人陶醉。
夏天,花园里的蔷薇花开得繁茂,吸引了许多蝴蝶和蜜蜂。
秋天,公园里的枫树叶变成了金黄色,落叶如雨,给人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感觉。
除了自然景观,德国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还有许多休闲设施和娱乐活动。
公园内设有自行车道和步行道,游客可以骑自行车或者散步欣赏风景。
此外,公园还有篮球场、足球场和网球场,供喜爱运动的人们锻炼身体。
对于喜欢冒险的人来说,公园内还有一个大型的攀岩场,可以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
德国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还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活动,那就是举办音乐会和文化节。
每年夏天,公园内会举办一系列的音乐会,吸引了许多音乐爱好者前来欣赏。
此外,公园还会举办一些文化节,如花卉展览、手工艺品展销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娱乐选择。
总的来说,德国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公园是一个集自然、文化和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无论是欣赏自然风光,还是参加各种娱乐活动,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乐趣。
如果你来到德国杜伊斯堡,一定不要错过这个美丽的公园,它会给你带来难忘的体验和美好的回忆。
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彼得·拉茨(PeterLatz)面积200hm2的杜伊斯堡风景公园是拉茨的代表作品之一,公园坐落于杜伊斯堡市北部,这里曾经是有百年历史的A.G.Tyssen钢铁厂,尽管这座钢铁厂历史上曾辉煌一时,但它却无法抗拒产业的衰落,于1985年关闭了,无数的老工业厂房和构筑物很快淹没于野草之中。
1989年,政府决定将工厂改造为公园,成为埃姆舍公园的组成部分。
以后工业景观设计风格著称。
设计师彼得· 拉茨(Peter Latz)的设计思想理性而清晰,他对原有场地尽量减少大幅度改动,并加以适量补充,使改造后的公园所拥有的新结构和原有历史层面清晰明了。
他用生态的手段处理这片破碎的区域。
首先,工厂中的构筑物都予以保留,部分构筑物被赋予新的使用功能。
工厂中原有的废弃材料也得到尽可能地利用。
其次,工厂中的植被均得以保护,荒草也任其自由生长。
第三,水的循环利用采用了科学的雨洪处理方式,达到了保护生态和美化景观的双重效果。
在设计手法上彼得·拉茨融合了艺术、建筑和景观的各种创作语言,北杜伊斯堡公园是他运用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设计景观的代表作之一,彼得·拉茨称北杜伊斯堡公园的方案是“句法结构式的设计初衷”(syntaktischen Gestaltungsansatz);已经成为公园标志之一的由废弃铁板铺装而成的“金属广场”(Plazza Metallia)可以看到极简主义(minimalism)艺术风格的影子;而公园中地形的塑造、工厂中的构筑物,甚至是废料等堆积物都可以归纳为大地艺术(land art)作品。
要了解拉茨的这一作品,首先要了解一下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的情况。
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位于德国鲁尔区,由西边的杜伊斯堡市到东边的贝格卡门市(Bergkamen),长70km,从南到北约12km宽,面积达800km2,区内人口约为250万。
埃姆舍河地区原为德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经过150年的工业发展,这一地区形成了以矿山开采及钢铁制造业为主要产业的工业区。
2013年04月下半月刊艺术文化交流面积为200hm2的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坐落于杜伊斯堡市北部,这里曾经拥有百年历史,但也没逃过产业衰败的现实,原先工业厂房劳动现象浓郁的土地变成了环境恶劣的工业废墟场地。
1989年,德国政府决定要将废工业区改造成为公园,拯救这具有工业历史灵魂的场地。
拉茨教授是这次项目的设计者,面对着一片被遗留的庞大的建筑和货棚、矿渣堆、烟囱、鼓风炉、铁路、桥梁、沉淀池、水渠、起重机等等器械,他用其理性而清晰的设计思维整理出一个内在骨架来联系各个原本分布散乱的部分,使这些已经无用的构筑物融入今天的生活和公园景观中,创造出了能为周围城市群及250万居民休憩游玩的城市绿肺。
一.场地分析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位于德国鲁尔区,由西边的杜伊斯堡市到东边的贝格卡门市(Bergkamen),长70km,从南到北约12km 宽,面积达800km2,区内人口约为250 万。
杜伊斯堡公园位于该区域的北部(由图所示,红色区域为杜伊斯堡公园规划区)。
(一)环境条件因素1.1主建筑群主建筑群为厂区内被遗留的庞大的建筑和货棚、矿渣堆、烟囱、鼓风炉、铁路、桥梁、沉淀池、水渠、起重机等等器械,这些在很多人眼里都被视为废物不可再利用,需被拆除的工业“垃圾”。
1.2周边建筑群鲁尔区南部的鲁尔河与埃姆舍河之间的地区,工厂、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
而杜伊斯堡区也不例外,厂区周围有成片形成的居民区住宅以及密布的交通网。
1.3空间尺度以及数目整个杜伊斯堡公园设计面积为200hm2,估测长为2.3km,宽最大处1.3km左右,最短处600m左右,整块规划地像一个“L”型,工业主建筑群在“L”的长边中部,而在宽边上为交通枢纽处。
在规划区内,由于原厂房布置结构的确定,又能分为高架运输部,煤矿处理高炉,污水净化池及其周围开敞空间等多个由高差不同而能区分开来的空间,在竖直空间内能让人一眼区分开来。
而在水平方向里,可分为建筑密集区以及空间疏散空旷区。
德国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改造措施经过多年的沉淀和发展,德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
作为欧洲的经济大国,德国早已注重城市建设和城市形象的塑造。
近年来,德国政府更加注重对城市公园的改造和升级。
其中,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的改造工程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德国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的改造措施。
一、绿化环保类第一个方面是绿化环保类,该类改造措施主要是对公园植被的升级和生态环保的加强。
德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公园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公园的植物品种和游憩设施。
在公园的内部,增加了各类自然、动植物展示区和游客服务中心等等,提高了游客服务质量。
通过强化绿化环保措施,进一步激发公园生态观赏和环保意识。
二、文化休闲类第二个方面是文化休闲类,该类改造措施主要是增加公园文化内涵和文化活动。
明清古建、江南水乡式园林美景、民俗文化巡演等等活动,都成为了公园的精华和特色。
在公园内,还建立了多个文化场馆、展览馆和娱乐设施,提供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娱乐、体验服务。
这样的文化休闲活动引导游客走进公园的深处,极大地拓展了游客的文化视野和休闲娱乐空间。
三、交通设施类第三个方面是交通设施类,该类改造措施主要是通过建立交通服务系统,改善公园的配套交通设施。
政府投资后,公园与周边地区的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包括公交、出租、地铁等,方便市民和游客前往公园较为远的区域游玩。
此外,建立多个停车场、厕所及餐饮别院等公共设施,解决了游客在公园内交通和生活设施的问题,提高了公园的服务水平。
总的来说,德国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的改造措施采取了多个方面的策略并相互融合,使得公园变得更加美丽和实用。
政府贯彻了绿色生态、人文文化、城市交通等战略方针,倡导了环保、休闲和人性化内涵的城市公园建设,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服务,让城市更加美丽,更加活力。
彼得·拉茨(Peter Latz)彼得·拉茨,德国当代著名景观设计师。
1939年出生于德国达姆斯塔特,父亲是一位建筑师。
童年时他即在父母的花园里种植蔬菜。
十五岁时,便种植了一处拥有几百棵果树的果园,在以后的很多年中,他能为父母和亲戚朋友们提供新鲜的蔬菜水果,后来又用卖果园赚的钱供自己上学。
对栽培果树和有关果树方面的兴趣至今还体现在他的规划中。
由于父亲的影响,他对建筑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获得了许多重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他上中学的时候,就决定了将来要做一位景观设计师,这样他可以像建筑师那样创造性地工作,但是用更多的植物材料。
1964年拉茨毕业于慕尼黑工大景观设计专业,然后在亚琛工大继续学习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1968年毕业后建立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并在卡塞尔大学任教,在那里,他有机会与很多工程师、艺术家和建筑师合作,接触不同的行业、学习不同的技术。
他们探讨的问题包括屋顶花园、水处理、太阳能利用等,并且积极地把研究的理论附诸实施。
这些研究与合作使他受益匪浅,对他今后的事业发展和在景观设计中始终贯彻技术和生态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83年拉茨在卡塞尔市建造了自己的住宅,这是一处以利用太阳能为主的生态住宅,在当时并不多见,这一住宅赢得了相关的建筑奖。
后来他移居慕尼黑附近,在那里他又为自己的家和事务所建造了类似的住宅。
拉茨从建造住宅的过程中学到许多相关的知识,这种体验对于他的景观设计实践也非常重要。
1989年,拉兹获得了德国景观规划设计师学会奖。
港口岛公园。
彼得·拉兹的设计理念1.保持自然状态,减少人为干预景观设计师不应过多地干涉一块地段,而是要着重处理一些重要的地段,让其他广阔地区自由发展。
景观设计师处理的是景观变化和保护的问题,要尽可能地利用在特定环境中看上去自然的要素或已存在的要素,要不断地体察景观与园林文化的方方面面,总结它的思想源泉,从中寻求景观设计的最佳解决途径。
德国杜伊斯堡风景公园
来源:住宅景观作者:未知编辑:yuanwx902 人气:0 日期:2007-11-19
由德国慕尼黑工大教授、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 Peter Latz 1939-设计的杜伊斯堡风景公园 Land schaftspark Duisburg Nord是位于德国鲁尔区的埃姆舍公园(IBA Em scherpark )中最引人注目的项目之一。
面积200公顷的杜伊斯堡风景公园是拉茨的代表作品之一,公园坐落于杜伊斯堡市北部,这里曾经是有百年历史的A.G. Tyssen 钢铁厂,尽管这座钢铁厂历史上曾辉煌一时,但它却无法抗拒产业的衰落,于1985 年关闭了,无数的老工业厂房和构筑物很快淹没于野草之中。
1989 年,政府决定将工厂改造为公园,成为埃姆舍公园的组成部分。
拉茨的事务所赢得了国际竞赛的一等奖,并承担设计任务。
从1990 起,拉茨与夫人景观设计师A拉茨领导的小组开始规划设计工作。
经过努力,1994 年公园部分建成开放。
规划之初,小组面临的最关键问题是这些工厂遗留下来的东西,像庞大的建筑和货棚、矿渣堆、烟囱、鼓风炉、铁路、桥梁、沉淀池、水渠、起重机等等,能否真正成为公园建造的基础,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又怎样使这些已经无用的构筑物融入今天的生活和公园的景观之中。
拉茨的设计思想理性而清晰,他要用生态的手段处理这片破碎的地段。
首先,上述工厂中的构筑物都予以保留,部分构筑物被赋予了新的使用功能。
高炉等工业设施可以让游人安全地攀登、眺望,废弃的高架铁路可改造成为公园中的游步道,并被处理为大地艺术的作品,工厂中的一些铁架可成为攀援植物的支架,高高的混凝土墙体可成为攀岩训练场……公园的处理方法不是努力掩饰这些破碎的景观,而是寻求对这些旧有的景观结构和要素的重新解释。
设计也从未掩饰历史,任何地方都让人们去看、去感受历史,建筑及工程构筑物都作为工业时代的纪念物保留下来,它们不再是丑陋难看的废墟,而是如同风景园中的点景物,供人们欣赏。
其次,工厂中的植被均得以保留,荒草也任其自由生长,工厂中原有的废弃材料也得到尽可能地利用。
红砖磨碎后可以用作红色混凝土的部分材料,厂区堆积的焦炭、矿渣可成为一些植物生长的介质或地面面层的材料,工厂遗留的大型铁板可成为广场的铺装材料……第三,水可以循环利用,污水被处理,雨水被收集,引至工厂中原有的冷却槽和沉淀池,经澄清过滤后,流入埃姆舍河。
拉茨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工厂的历史信息,利用原有的“废料”塑造公园的景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了对生产材料所需能源的索取。
在一个理性的框架体系中,拉茨将上述要素分成四个景观层:以水渠和储水池构成的水园、散步道系统、使用区、以及铁路公园结合高架步道。
这些层自成系统,各自独立而连续地存在,只在某些特定点上用一些要素如坡道、台阶、平台和花园将它们连接起来,获得视觉、功能、象征上的联系。
由于原有工厂设施复杂而庞大,为方便游人的使用与游览,公园用不同的色彩为不同的区域作了明确的标志:红色代表土地,灰色和锈色区域表示禁止进入的区域,蓝色表示为开放区。
公园以大量不同的方式提供了娱乐、体育和文化设施。
独特的设计思想为杜伊斯堡风景公园带来颇具震撼力的景观,在绿色成荫和原有钢铁厂设备的背景中,摇滚乐队在炉渣堆上的露天剧场中高歌,游客在高炉上眺望,登山爱好者在混凝土
墙体上攀登、市民在庞大的煤气罐改造成的游泳馆内锻炼娱乐,儿童在铁架与墙体间游戏,夜晚五光十色的灯光将巨大的工业设备映照得如同节日的游乐场……我们从公园今天的生机与十年前厂区的破败景象对比中,感受到杜伊斯堡风景公园的魅力,他启发人们对公园的含义与作用重新思考。
张,原尺寸:900×675 像素
第 2/10 张,原尺寸:794×540 像素
540 像素
寸:794×540 像素
中山岐江公园图。